未来简史第二章总结 未来生活简史读后感(通用8篇)

时间:2023-10-09 03:16:42 作者:笔舞 未来简史第二章总结 未来生活简史读后感(通用8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未来简史第二章总结篇一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当代科幻大预言家马斯克开了个震惊世界的发布会,向世人公开了可实际运作的neuralink设备和自动植入手术设备,虽然是在猪身上实现的。目前,马斯克的设备只是通过1024个穿透脑细胞的薄电极与脑细胞交流,或者通过蓝牙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但是,按照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速度,下一步在人的身上实现将也许不再是幻想。也许,不远的将来或者下个十年,电影《阿凡达》的主角将真实地出现在地球。

其实,脑机接口等都已经出现在未来学家对未来的预言之中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学家预言的方向和准确性也有所提高。然而,大多数的科普预言家只会肤浅的举例说明科技革命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或者简单的指出科技革命会给人来带来更便捷的生活,或者乐观的预言人类将更健康、更长寿的发展。比如,脑机接口可以帮助更好的指挥机器臂,从而为人类服务。

国际智能与未来学家,世界未来协会的高级科学顾问和全球代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员罗伊·泽扎纳的新书《未来生活简史》为我们指出了现实正在发生的、将最终改变人类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的三场科技革命,从多个角度科学分析了个性化制造革命、智能革命和生物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刻地指出了实现“从人到神”的过程中,人类会遇到哪些现实的问题。

然而,罗伊·泽扎纳在《未来生活简史》展示给我们的并非单纯的乐观,而是谨慎的指出这三场科技革命可能会实现“从人到神”,也可能将“重新定义人类”。罗伊·泽扎纳努力的向我们发出疑问,在这样三场革命中产生的新人类是否还是人类?

值得关注的是,罗伊·泽扎纳的“将重新定义人类”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不同于大多数的科普预言家,罗伊·泽扎纳长期关注科技发展趋势,在技术与社会预测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对未来科技有着深刻的认识。

人类能否善用科技的力量,真正实现人类正确的发展?也许在《未来生活简史》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未来简史第二章总结篇二

可是生命如果真的只是算法,人的意志真的能够被改变,那么只有46亿年寿命的地球都能发展出的科技,已经140亿年高寿的宇宙的科技发展又会到了何种地步呢?会不会所谓的地球,所谓的智人都只是更高等生命的实验呢?就好像我们对小白鼠进行神经元的刺激让其完成特定的指令时,它们也不会有被控制的感觉,而只是以为是自己做出的决策啊!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人类的意识自由看成是一切意义的来源,而能够被改变的意识就将不再自由,那么一切也就失去了其应该存在的意义。这个社会现存的知识体系以及道德体系或许都会土崩瓦解,未来的路到底会在哪里,谁也说不清。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收敛自己的欲望,那么终将会被自己的欲望所累,而如果整个人类都不知道收敛自己的欲望,那么或许人类终将毁于自己最得意的成就。

未来简史第二章总结篇三

曾经,我觉得人类胜过机器的原因在于我们有自由意志,爱是机器永远无法拥有的,各类科幻文章、影视作品中也是这么演绎的。然而,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各种思想的源泉只是各种激素刺激神经后的化学、物理反应,再汹涌的爱也不过是简单的激素爆发而已。目前已经有部分药物可以控制我们的情绪,未来或许你难过时向朋友哭诉,他只会递给你一颗让你开心的药丸。现在各路围棋大神纷纷倒在alphago脚下,人工智能在曾经人类的专属领域获得了胜利,而它甚至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戴上“专注头盔”,普通人就能成为神射手;谷歌通过分析邮件内容,比英国政府通过实体医院的数据更快分析出流感疫情的爆发;通过订制基因,你能得到高情商、高智商、高颜值的完美孩子…目前在多数专业领域,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都超越了人类,靠着人工智能,人类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可因为人工智能有着种种优势,势必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无法继续从事现在的工作,届时失业的人将何去何从,我会不会也成为失业者中的一员,那时该怎么办?因为无解,我无比迷茫。

慌乱迷茫了两周后,我不断冥想,发现自己的疑虑和担心未必会实现,毕竟人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无穷的,《攻壳机动队》就指引了一个未来人类的进化方向。手机已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外接器官,我们也能够接受金属义肢、心脏起搏器,为什么不能从内到外换个全新的、智能化的自己?但仅剩意识的草薙素子还是原来的草雉素子吗,毕竟未来可能连意识可能都能被控制啊。即使那还是自己,但那种人类应该不能算是智人了吧,或许该称为coordinator?又或许将来人类访问外星球开始发展外星科技,或者地球环境大改变人类开启魔法时代,不再研究人工智能,人类将科技树点歪了又该怎么办?或许我见不到新人类诞生的那一天,但不管怎样,未来即使出现新的人类,他们也是站在旧人类的肩膀上的。如果我成为新人类,一定会与旧人类和平共处的吧;即使旧人类像尼安德特人一样成为历史,我也是将来新人类考古的对象啊,作为新人类的祖先,我该给新人类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呢?原来那些科幻作者、动漫大师都是先知啊!

一下想通不免想过了头,脑洞开得大了些。想通后我不仅大喜,立即将这两周的思考成果打成文字,果然文章一气呵成,而打字的过程既解了我两周来的压抑,又使我因洞悉了人类未来的沾沾自喜——我现在也是先知级别的大咖了!然而第一个读者就皱着眉说:“你在二次元的世界呆了太久了,赶紧回到三次元世界来吧。”“听不懂,说人话。”“你读书读傻了,动漫又看得太多,赶紧好好工作,上班开小差当心被扣工资!”

未来简史第二章总结篇四

正如《卫报》的评论,“(本书)开篇就以令人艳羡(同时也是令人警醒)的文字明确指出,由于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其他物种之间关系,所以我们所有物种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这本书比他(本书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那本了不起的《人类简史》根据可读性和重要性”。

掩卷沉思,感触尤深,诚然,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物联网技术如大浪淘沙般对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甚至是冲击,人工智能的蓄势待发,超越人类智慧已成为必然,《未来简史》一书似乎也在暗示着这样的答案,“2013年9月,e发表了《就业的未来》研究报告,调查各项工作在未来20年倍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根据他们所开发的算法估算,美国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例如到了2033年,电话营销人员和保险业务员大概有99%的概率会失业,运动裁判员有98%的可能走性,收银员97%、厨师96%、服务员94%、律师助手94%、导游91%、公交司机89%。.。.。.。(p293)。”看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

《未来简史》以极具开拓性的思维、宏大的历史视角和独到的观点,颠覆了人们对人类历史的认知,并颠覆了我们面对未来的思考方式。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激荡中,一切皆有可能,甚至超乎想象。

我们应该如何审视自己的位置、规划自己的人生,或许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定义和把握自己的价值,变革的车轮滚滚而来,在对新技术、新环境、新发展保持足够的敬畏和尊重的同时,更需要明确的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尊重、维护并欣赏那看不见的深邃价值。

未来简史第二章总结篇五

时隔半年,读完了《未来简史》,这本书既是《人类简史》的序章,却又比《人类简史》更加有趣,更加震撼人心,更加引人深思。

本书的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历史上有“三座大山”——饥荒、瘟疫和战争。进入21世纪,人类已经克服了这“三座大山”,放眼望向未来,将开始追求永生、幸福快乐,以及进化为“神人”。让人感觉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加速向前,最终是登上天梯还是坠入深渊,不得而知。

在《人类简史》中,赫拉利·尤瓦尔指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想象的现实”之中,从而才有了语言、文化、国家、历史等等。“想象的现实”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在《未来简史》中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观点:推动社会变革的不是我们对现实的认识,而是我们头脑中虚构的现实,也就是宗教的力量。现代社会相信的宗教便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提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人是第一可宝贵的”。接着,作者提出:人为什么厉害?并不是因为人类更高级、人类有意识等等其他原因,而是因为人,能实现大规模的灵活合作。但是,真正能让人实现大规模的灵活合作的,不是个人想象出来的主观现实,而是所谓的“互联主观”—人幻想出来的虚构的东西,而且还能让人人都相信。

人文主义中的自由主义,倡导我们要崇拜人性,要注重每个人的内心体验,应该赋予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权利。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破坏了自由主义对自由意志的信念,也破坏了对个人主义的信念”。作者指出: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社会系统仍然会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群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作者预言,随着新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不再是个自主实体,而会变成整个举行全球网络的一部分,人类将最终交出权威,送到算法的手中。于是,新的科技宗教将会产生—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我们将会面临一种全新的挑战。

全书的最后,作者抛出了三个问题: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一是,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我想,不论科技和社会怎样发展,对于我们个人来讲,要想不要太快地被淘汰,只有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进行自我迭代,不断地探寻更加强大的自我,更加从容地融入社会。

???

20xx年1月1日

未来简史第二章总结篇六

看了《未来简史》这本书,笔者想到一个小品的名字——《昨天、今天、明天》。不过这个昨天今天明天,对应的是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本书侧重于人类的未来。作者以超然的视角,强大的逻辑思维,为人类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好消息就是人类短时间不会毁灭,科技的发展会让人类越来越舒服;坏消息就是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可能会被淘汰。

这本书总体是悲观的,其中不乏表达出对人类未来的矛盾。例如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作为医生诊断率会高于人类医生,医疗水准普遍提高是必然的,但是智能机器抢走了大量的工作机会,我们很有可能失业导致没钱看病。又比如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改造基因,导致天才的下一代人类越来越强大,甚至达到想象中的“神人”,然而“神人”或许已经不把自己当作人类,甚至反过来奴役没有改造自己的普通人类。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可以改造自己让自己及后代始终保持竞争优势,贫穷的人不仅穷而且会和上流阶级的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的公平被打破,社会文明轰然崩塌。

看过很多书,大体都是人类在追问“我是怎么来的”,但是这本书是反过来问“我是怎么没的”,这是看这本书很有意思的地方。我想作者给我们展示的未来是个通过逻辑搭建出来的世界,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未来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有可能比现在更差。

很多人寄希望于未来,希望科技的发展,让自己能够躺在床上就能工作。也有一些人觉得,科技发展到最后,我们不用工作可以好吃懒做,成为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事实上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样的“白日梦”都是无法实现的。只要稍微思考,就能知道未来自然有未来的问题,而咸鱼则是代表无用,在任何一个时代,一旦成为无用之人,下场只有惨遭淘汰。

对未来的浪漫幻想,一旦加入了理性思维,一下子就千疮百孔了。这让笔者忍不住想到了一件与之相关的事情,从未来的幻想回到现实,让人不禁想到现在社会上很多的“精日”分子和“精美”分子,也就是精神上的日本人和精神上的美国人。近年来,随着网上不正确的言论或者恶意言论的诱导,很多人就如同畅想未来一样,畅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由、平等,甚至将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挂在嘴边,张口闭口的自由平等。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就是高福利的、安全绿色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乌托邦”。

正如对未来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人对发达国家的畅想,也同样的让人觉得可笑。那些想象出来的美好,稍加理性思考,就成了一层随时可以戳破的窗户纸。

近几个月的国际新闻中,经常能够出现关于难民的新闻,一些难民想要进入美国,然后遭受各种冷漠甚至冷酷的对待。最让我感慨的一条新闻是一个母亲拉着自己的儿子,跪在边警面前哭泣,想要进入美国,然而边警不为所动。实际上,他们不知道的是,就算他们进入美国,因为不法身份,也会被抓起来的。之前的叙利亚难民也是同等情况,逃离自己的国家,结果欧洲那些所谓文明的国家一个个关闭了对难民的大门。

事实证明,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并非就能带来更高等的文明。更高等的文明,还需要一代代人怀揣着崇高理想去为之努力和奋斗的。正如那些难民一样,他们幻想着前往发达国家就能享受到快乐的生活,他们却没有想到,他们最应该做的是转过头去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建设自己美好的生活,去抵制暴力和残酷,幸福只能靠自己双手来获得。

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对未来不着边际的畅想,就如同做了一场游戏,开阔了一下思维,稍做了一下休息,如何过好今天才是我们最需要做的,如何奋斗在当下才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

未来简史第二章总结篇七

如今,小时候向望的21世纪不仅来临,且已过了20年,虽然没有完全成为理想中的高科技时代,但是也颠覆了儿时的想象。

2020年初开始,全人类开始经历新冠疫情“大考”,加大了人们对未来的猜想:未来科技能否带领人类战胜更多的未知病毒?人类的发展还将遭遇哪些威胁?面对未来,人类还能做哪些准备?种种疑问又开始充斥着大脑。而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有幸读到了以色列作家罗伊.泽扎纳写的《未来生活简史》,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想象。

未来总会交织着人类意识的变化。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是未来学家,未来学家还可以总结现在,预测未来,比如,当前的科技走向,人类社会可能迈入的各种未来,以及科技究竟将如何改变未来。

作者将未来50年的生活做了总结和归纳,新发明的出现会有三场革命,即个性化制造革命、智能革命和生物革命,每一场革命都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本性和欲求。

个性化制造和3d打印能提升人类的创造力,削弱等级分化,也可以随时将物质转化为信息。然而又会让更多的职业消失,很多人失业。

这种传染病是随时可能爆发的。这种情况对人类的威胁比全球变暖或向地球飞来的小行星更大。如果1918年的大流感(又名西班牙流感)现在暴发,西方文明有可能陷入一片混乱,甚至覆灭。至少会有数亿人死亡。尽管医学取得了巨大进步,但面对病毒,我们依然十分迷茫。在病毒面前,我们并没比一个世纪前强大。”这让我想起了现在新冠,无论科学技术多么发达,在难以攻下的病毒面前,我们还是束手无策。未来,真的可以将纳米机器人植入人体,与渺小而强大的病毒作战吗?

著名未来学家赫尔曼.卡恩说:“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未来是所有人都已料到的未来。”或许有些人会,但是我认为,大多数人不会吧。

人们对未来有期许,但是未来又充满了变数,自然灾害、全球变暖、核战争或生物战争、致命的流行疾病……都会让未来学家预测的未来推迟,甚至偏离预测的轨道,向另一种未知前进。

未来,只能让我们拭目以待。

未来简史第二章总结篇八

尤瓦尔。赫拉利的逻辑比较清晰。过往人类担忧的三个历史难题正在逐渐消退,饥饿、瘟疫、战争,已经不是威胁生存的重点,新的问题是健康长寿,快乐,神性,第一个是技术问题,后两者是感受问题。但后文的论述则将后两者也归结为技术问题,即人的灵魂、自我、内心这些说法并不成立,仅仅是虚构出来的故事。技术问题技术解决,现在如日中天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能源技术似乎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

当然,作者也承认目前技术水平对意识,情感的研究还所知甚少,我们也可以从旁观者角度考虑,作者列举的前沿科技成果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而相反或者无作用的结果没有在书中给出。所以,看完以后,除了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还要保留质疑的权利,毕竟古往今来能预测未来的人实在太少。倒是他们用的实实在在的证据更具有时代代表性,可以多多留意。

就算粗暴的假设,某一标准下的穷人被无情毁灭,对富人有什么好处?所有的生意都必须做到收益成本,没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机器智能带来的巨大产能如何消化?身价千万的人是否会被身价亿万的人压迫?进而消失。因为穷人都消失了,他就是穷人。何况,传承财富从来不易,多少首富的孩子还是首富,又有多少首富的孩子被人算计,一生坎坷,这种例子随便查查都有不少。财富问题不简单,权力也如此。当然,如果长生不老,那就更是几本书也讨论不完了。古今多少帝王梦寐以求,倘若未来实现了,是不是会激烈争夺技术,还是被当作黑魔法明令禁止,留给以后的聪明人讨论吧。

总的来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确实来临了,能投身其中,就像中世纪骑士投入战斗一样,还是让人觉得心情澎湃,倍感荣幸的。只不过,支撑人类前进的,是一个新的宗教、信仰。

未来已来,我们能做的就是,迎接未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