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优质18篇)

时间:2023-11-20 11:09:15 作者:影墨 最新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优质18篇)

开展一系列培训和考核活动,作为提升员工绩效的实施方案。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和案例分享。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范文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从2014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2016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推进农村节能工作,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推进农村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线成片整治;协同开展村庄绿化,村居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协同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套、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

5、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美好乡村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实施“451”工程,围绕全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景观意境等,着力打造江南田园和山乡独有的“青山、绿水、梯田、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特色农庄。

7、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统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仅仅只是种、养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将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

2、强化督查指导。坚持“半月一走访”、“一月一调度”、一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或观摩会(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及时整改;交流经验,推广典型);做到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谋划安排下步工作。

3.严格考核奖惩。将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年初安排工作目标任务,年底实行百分制考核,评先评优,实行奖励或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全区美好乡村建设。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等,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七部门决定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分级负责,共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采取分级负责的实施方式,中央层面重点抓好“百县”试点示范工程(含县级市、区、旗、新疆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团场等,下同),乡级、村级试点示范参照县级方式,分别由省级、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国土资源、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二)合理确定试点示范规模。综合考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农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与数量,适当考虑脱贫攻坚等因素,确定各省(区、市)试点示范县、乡、村数量。其中,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省(区)试点示范县数量不超过5个,其他省(区)不超过3个,直辖市不超过2个,计划单列市不超过1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可确定2个团(场)开展试点示范。各省(区、市)试点示范乡、村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试点示范县数的10倍、100倍。

(三)择优确定试点示范名单。(注:名单附后)。

(一)优化县域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通过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试点示范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通过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形式,探索并总结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重点是探索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支持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四)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试点示范县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励试点示范县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五)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指导试点示范县制定具体办法,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利用一定比例土地,按规划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融合服务。支持试点示范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支持试点示范县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一)基本条件。一是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的积极意愿,地方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民创业创新具备一定基础。二是县域经济范围内以农业农村为基本依托,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应用,农村一二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二)分类与标准。为避免试点示范县类型过于单一或雷同,将试点示范县共分为6种类型。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尽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县(市、区)进行试点示范,每种类型最多选择1个,并在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中明确。

一是农业内部融合型。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比例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实现统一,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是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向后延伸或者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向农业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直销等。

三是功能拓展型。农业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功能互补,赋予农业新的附加功能。如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能源工业等相结合衍生出的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和能源农业等新业态项目。

四是新技术渗透型。技术密集或信息化程度高,农产品生产、交易和农业融资方式先进。例如,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产生的涉农电子商务、农业互联网金融、智慧农业等项目。

五是多业态复合型。同时兼有上述四种类型或者融合其中几个类型,一般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投资主体,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

六是产城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

(一)尽快确定试点示范名单。省级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办发[2015]93号文件和本方案要求,尽快组织开展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乡、村的申报、筛选等工作,并于2016年4月底前向国家七部门上报试点示范县具体名单。

(二)完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根据各地上报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省级有关部门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指导各县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并于2016年6月底前将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上报国家七部门备案。同时,要及时组织对试点示范县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

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精彩

有个xx自然庄,xx个村民小组,xx人口数,耕地面积亩,我村主要产业有蔬菜,桃园,梨园,木板厂房等。养殖业主要有温室鸡,小型猪场。

努力发展扶贫厂房等,我居打算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供给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提高收入成效。鼓励农民进取投身于扶贫厂房的建设队伍,提高农民进取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地理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经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提高,加大扶贫厂房的发展力度,扩大知名度,做大做强果林园,木板厂,扶贫厂房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今年,在原先的扶贫厂房建设上,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建,将扶贫厂房的墙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同时,我居计划今年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壮大团体经济,提升村团体经济收入。此外,争取项目,对于我居的环境整治和小广场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技术培训输入,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上级领导部门,加大职业技术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扶持工程力度,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种致富门路,实现靠自身脱贫致富。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从2014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2016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推进农村节能工作,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推进农村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线成片整治;协同开展村庄绿化,村居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协同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套、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

5、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美好乡村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实施“451”工程,围绕全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景观意境等,着力打造江南田园和山乡独有的“青山、绿水、梯田、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特色农庄。

7、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统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仅仅只是种、养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将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

2、强化督查指导。坚持“半月一走访”、“一月一调度”、一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或观摩会(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及时整改;交流经验,推广典型);做到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谋划安排下步工作。

3.严格考核奖惩。将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年初安排工作目标任务,年底实行百分制考核,评先评优,实行奖励或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全区美好乡村建设。

2022年村级乡村振兴计划。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最新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三篇一、基本情景:__河村是地处赤岩镇最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十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由原蒿坪、金坪山、付家坡、低房、岭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一、基本情景:

__河村是地处赤岩镇最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十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由原蒿坪、金坪山、付家坡、低房、岭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白河县相连,南与双河口村接壤,西至天宝寨、马保村,北与金寨镇交界。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滞后,是首批被省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03户,561人,通村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已修通三条到组路,都是土路,一遇风雪天气就无法通行。低压网改,只改到各组的中心点,边远村庄院落未改到位。饮水工程,近几年靠老百姓投资投劳,水利局扶持水质,修了两处小型水塔,沿河道解决了近百余户饮水问题,全村还有20%农户饮水问题尚未解决。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粮食生产为主。截止2013年底,全村种粮面积2450亩,产量412吨,劳务输出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种烟350亩,产值25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

二、产业布局。

(一)烟草以四组、十组为主,二组为辅,每年种烟350亩以上,收入近80万元,其中二组种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眼光、气候、土质,技术基础都适宜烟草的发展。但由于交通不便,导致肩挑背驮的实际困难,至今未能解决烟草路,该组农户纷纷放弃种烟,致使近年来烟草面积不断下滑。

(二)蚕桑生产分布三、四、七、九组,在2009-2012年发展量高达300多张,但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整户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造成发种量有所下滑。

(三)劳务输出,因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组基本上都以外出务工为主,劳务输出全村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

(四)畜牧养殖业,在2008-2009年间,我村有6户建立了养猪场,但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起伏不稳定,造成此刻无专业户。可是我村发展畜牧养殖还是有必须的基础,对猪、牛、羊、鸡的大力发展有必须潜力,有待进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茶园建设,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以五、六、七组每组连片100亩,全村到达500亩。

(六)中药材,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发展丹参和其他中药材,面积达200亩,基本构成组组有产业、样样有规模。

三、当前群众所期盼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

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恢复。由于受毁坏的程度大,资金不到位,造成了水泥路断板、裂缝、塌陷,导致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无法维修的现状。

2、十组的烟路又是与白河接通的跨县路,里程4公里,四组的道路2公里,总计6公里需要硬化,保证雨雪天正常通行。

3、通组路,我村二组是全村发展烟草最适宜的组之一,烟草面积能到达150亩以上,群众进取性很高。近几年来群众多次提出强烈要求解决通组路,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有待尽快落实。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20万元左右。

4、便民桥,三组农户分布在一河两岸,阴坡居住的农户占40%,一遇河坝上水,学生无法上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初步预计资金4万元左右。八组要求解决通组路心切,自行组织筹劳筹资已修通1.5公里道路,但由于道路便民桥工程量较大,预计资金约6万元左右,此刻是路、桥不通,已修的无通用价值。

5、移民搬迁已实施数年,根据国家整体推进原则,能人进镇、富人下山的思路,我村已有30%的农户改善了居住条件。但近年来由于到镇集中安臵房价地基昂贵,价格太高,农民又不愿意远离土地,制约群众想改善居住条件又无法解决。现农户强烈要求、期盼在本村范围内解决移民开发点的问题,根据本村实际,加强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网改,十个中心组基本都整改组中心点,由于山大人稀边远院落,全村大约有10公里未改到位。原金坪山、付家坡、低房三点变压器需要更换100伏安以上,有待进一步协调,以解决边远农户电力不足问题。

7、饮水工程,近几年全村仅在沿河道建了两座小型水塔,水利部门只解决扶持水质,农户投劳投资,解决了近100余户饮水问题。山上组、院落饮水问题应及时地进一步规划、分期实施群众饮水难的实际问题。

四、我村扶贫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明显,大多数群众思想比较开放,发展产业各组都有自我的潜力和基。

础,能进取主动地配合镇村工作,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较强。

2、劣势也是村上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影响,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勤劳干活的人增多,本来自我能解决的问题,都要靠上头的扶持,种地干活的人也少了,讲吃喝、贪图享乐的人多了,异常是个别好逸恶劳的户享受低保和得到各种扶持,产业啥都不抓。本来比较勤劳的人看到此类情景,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地制约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其次是技术资金缺乏,比如在养殖业方面等,还有部分居住在高山的贫困户,投入很多资金修路是不贴合现实的,如何引导下山居住,靠什么方式生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五、抓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本次扶贫工作未契机,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次教育,并加大宣传力度,治贫先治愚,教育贫困户拜托等、靠、要的懒惰行为,让他们懂得现实真正的脱贫致富,单靠国家的扶持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改变思想观念,致富要靠自我勤劳的双手。

2、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户扶贫户都有一个相应的包抓帮扶人,至少要有一个脱贫致富项目,由帮扶包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事例引导群众进行发展。

3、村委会要定期召集贫困户到村上理解农技知识培训,请求帮扶单位邀请相关技术人员授课,并到户到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使每个农户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农业科技知识,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4、为扶贫项目实施工作打好基础,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首先要将全村的扶贫人口和扶贫户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出来,准确掌握各户家庭的实际状况,制定帮扶措施。二是要谋划全村扶贫工作的总体方案,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分类排队、分类分期帮扶。同时加强与县驻村单位和扶贫工作相关单位的衔接力度,加快我村发展规划编制,早日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计划,进取争取相关扶贫政策,加强和相关帮扶单位的联系,进取争取扶贫项目落实。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二、工作思路。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三、目标任务。

从2014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2016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四、实施内容。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村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线成片整治;协同开展村庄绿化,村居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协同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套、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

5、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美好乡村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实施“451”工程,围绕全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景观意境等,着力打造江南田园和山乡独有的“青山、绿水、梯田、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特色农庄。

7、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统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仅仅只是种、养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将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

3.严格考核奖惩。将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年初安排工作目标任务,年底实行百分制考核,评先评优,实行奖励或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全区美好乡村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我居产业富民工作,促进我居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我居经济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景。

有个__自然庄,__个村民小组,__人口数,耕地面积亩,我村主要产业有蔬菜,桃园,梨园,木板厂房等。养殖业主要有温室鸡,小型猪场。

二、发展方向。

努力发展扶贫厂房等,我居打算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供给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提高收入成效。鼓励农民进取投身于扶贫厂房的建设队伍,提高农民进取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三、打造特色品牌。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地理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经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提高,加大扶贫厂房的发展力度,扩大知名度,做大做强果林园,木板厂,扶贫厂房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四、发展村团体项目。

今年,在原先的扶贫厂房建设上,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建,将扶贫厂房的墙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同时,我居计划今年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壮大团体经济,提升村团体经济收入。此外,争取项目,对于我居的环境整治和小广场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技术培训输入,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上级领导部门,加大职业技术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扶持工程力度,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种致富门路,实现靠自身脱贫致富。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范文

黔江洞村位于大河镇西北部,其东连本镇大坟山村,西毗本镇楠木坪村,南接满店村,北邻小梅庄村,距大河集镇5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83 户,总人口 983 人,国土面积为5.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米,耕地面积775亩,水田535亩。其中贫困户 47 户,贫困人口 143 人,已脱贫 19 户,已脱贫 56 人。当前贫困发生率 8.86 % 。

黔江洞村与国内众多小村庄有着同样的发展轨迹。随着村庄宜居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陆速返乡,村民家用小汽车日益增多。由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导致村民交通出行比较困难,制约着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尽可能的改善黔江洞村村民出行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根据我村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特此谋划《大河镇黔江洞村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实施该方案的项目工程对黔江洞村脱贫出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方案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黔江洞村与许多偏远贫困地区村庄一样,村民久居村庄结构存在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全村500余亩良田大面积流转,少数面积抛荒。流转出来的土地主要种植了百合,对土壤的破坏性极大。水田没人耕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溪流及山泉水干枯。为了把黔江洞村建设成为宜居、脱贫、和谐、致富的新时代文明新村,《大河镇黔江洞村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十分必要的。该方案的编制符合来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项目建设目标与各项规划目标内容相协调,项目建设有利于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 建设方案。

一、主导产业。

1、计划建设大棚蔬菜基地500亩,主要种植时令蔬菜,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有机无公害蔬菜品牌。前期以2、3组做试点,村集体出资建立20-50个大棚,前2年免费租赁给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鼓励他们种植市场需求量大、批发价高的时令蔬菜,以点带面,扭转老百姓传统耕种的落后思想。在销售环节上,要打通大都市蔬菜批发市场的销售渠道。

2、引进高品质水果500亩,以示范园-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扶持农户种植新型高品质水果“硒都金果”。硒都金果的特点是果体大,单果最重可达4至5斤,果子能抵御严寒冰冻;成熟周期长,挂果时间在240天以上,通常在冬季成熟,错开了普通梨成熟的高峰期;保质期长,果子成熟后还能在树上挂几个月;深加工优势大,可加工成果汁、果脯、果酒、果醋;开发第三产业有较好前景,利用梨花资源发展蜜蜂养殖,林下资源可以养殖土鸡、种植喜阴性中药材、特色蔬菜,利用花期时节发展观赏、休闲、乡村旅游、农家乐。

3、发展油茶基地1000亩,把全村两边山上的坡地开垦出来,种植油茶,可以让荒废的土地得到利用,依托国家退耕还林以奖代补政策可以增加老百姓收入,同时也可以利用茶花资源发展蜜蜂养殖,林下资源可以养殖土鸡、种植喜阴性中药材、特色蔬菜,利用花期时节发展观赏、休闲、乡村旅游、农家乐。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在2018年春节之前,解决全村村民安全饮水困难,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汇集在村里的两个大水池,搞好安全饮水管理,自来水到户安装水表,按吨位收取自来水管理维护费,对两个漏天水池进行安全、卫生维护,加装水池盖板。

2、在2018年春耕播种之际,尽力做好耕种灌溉用水沟渠维护,让老百姓春季耕种有充足的灌溉用水。

3、请求交通管理部门对村级公路扩宽硬化,目前的交通道路状况十分复杂,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小轿车日益增多,我村的公路弯多路窄,坑坑洼洼积水严重,两辆车错车都很困难。

4、请求电力部门对我村电力设施升级改造,我村的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极大,是在1998年农网普时的设备,高低压电线裸露,变压器老化,老百姓生活生产用电得不到满足。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对马家湾鱼塘进行维护管理,加装防盗网、安装防盗监控,雇佣专人喂养商品鱼。

  2、申请政府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对所发电量实行全额并网。

  3、成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开发农副产品的线下收购、线上销售渠道。

四、加大水资源、环境治理。

  1、对村里的大型养殖场所要求业主做好污水、粪水排放处理。

  2、新建垃圾焚烧池、垃圾收集池,对公路沿线及老百姓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3、清理村内河流沿线的垃圾,劝导全村村民不能往河流倾倒、排放垃圾及废水。

4、做好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劝导。

五、搞好村级组织建设。

  1、对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维修,我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因年久失修,致使现党员活动中心会议室面积狭小,无法正常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村民办事不出村服务平台陈旧,无法满足村民办事需要,墙面涂料脱落,电线老化,大门不好关锁。为了规范村民办事不出村服务平台办公环境,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丰富基层党员组织生活条件,村支两委计划申请政府资金对其维修。

  2、完善村民办事不出村平台的软硬件建设,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有事到村里办,办事到村里。

  3、做好村级事务公开透明的宣传,实现村务、党务、财务、服务四务对外公开;搞好党建、精准扶贫的档案管理。

六、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1、着力打造黔江洞通黔江的山洞旅游开发。

  2、发展乡村田园农家乐旅游开发。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居产业富民工作,促进我居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我居经济发展规划。

有个__自然庄,__个村民小组,__人口数,耕地面积亩,我村主要产业有蔬菜,桃园,梨园,木板厂房等。养殖业主要有温室鸡,小型猪场。

努力发展扶贫厂房等,我居打算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供给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提高收入成效。鼓励农民进取投身于扶贫厂房的建设队伍,提高农民进取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地理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经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提高,加大扶贫厂房的发展力度,扩大知名度,做大做强果林园,木板厂,扶贫厂房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今年,在原先的扶贫厂房建设上,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建,将扶贫厂房的墙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同时,我居计划今年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壮大团体经济,提升村团体经济收入。此外,争取项目,对于我居的环境整治和小广场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技术培训输入,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上级领导部门,加大职业技术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扶持工程力度,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种致富门路,实现靠自身脱贫致富。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产业发展要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当整合项目资金,适当集中物力财力,向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倾斜,努力实现投资效益和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突破优势特色产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等,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七部门决定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分级负责,共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采取分级负责的实施方式,中央层面重点抓好“百县”试点示范工程(含县级市、区、旗、新疆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团场等,下同),乡级、村级试点示范参照县级方式,分别由省级、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国土资源、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二)合理确定试点示范规模。综合考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农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与数量,适当考虑脱贫攻坚等因素,确定各省(区、市)试点示范县、乡、村数量。其中,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省(区)试点示范县数量不超过5个,其他省(区)不超过3个,直辖市不超过2个,计划单列市不超过1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可确定2个团(场)开展试点示范。各省(区、市)试点示范乡、村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试点示范县数的10倍、100倍。

(三)择优确定试点示范名单。(注:名单附后)。

(一)优化县域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通过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试点示范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通过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形式,探索并总结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重点是探索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支持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四)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试点示范县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励试点示范县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五)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指导试点示范县制定具体办法,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利用一定比例土地,按规划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融合服务。支持试点示范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支持试点示范县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一)基本条件。一是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的积极意愿,地方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民创业创新具备一定基础。二是县域经济范围内以农业农村为基本依托,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应用,农村一二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二)分类与标准。为避免试点示范县类型过于单一或雷同,将试点示范县共分为6种类型。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尽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县(市、区)进行试点示范,每种类型最多选择1个,并在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中明确。

一是农业内部融合型。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比例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实现统一,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是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向后延伸或者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向农业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直销等。

三是功能拓展型。农业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功能互补,赋予农业新的附加功能。如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能源工业等相结合衍生出的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和能源农业等新业态项目。

四是新技术渗透型。技术密集或信息化程度高,农产品生产、交易和农业融资方式先进。例如,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产生的涉农电子商务、农业互联网金融、智慧农业等项目。

五是多业态复合型。同时兼有上述四种类型或者融合其中几个类型,一般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投资主体,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

六是产城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

(一)尽快确定试点示范名单。省级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办发[2015]93号文件和本方案要求,尽快组织开展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乡、村的申报、筛选等工作,并于2016年4月底前向国家七部门上报试点示范县具体名单。

(二)完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根据各地上报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省级有关部门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指导各县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并于2016年6月底前将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上报国家七部门备案。同时,要及时组织对试点示范县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

第一章:村情概况。

黔江洞村位于大河镇西北部,其东连本镇大坟山村,西毗本镇楠木坪村,南接满店村,北邻小梅庄村,距大河集镇5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83户,总人口983人,国土面积为5.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米,耕地面积775亩,水田535亩。其中贫困户47户,贫困人口143人,已脱贫19户,已脱贫56人。当前贫困发生率8.86%。

黔江洞村与国内众多小村庄有着同样的发展轨迹。随着村庄宜居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陆速返乡,村民家用小汽车日益增多。由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导致村民交通出行比较困难,制约着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尽可能的改善黔江洞村村民出行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根据我村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特此谋划《大河镇黔江洞村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实施该方案的项目工程对黔江洞村脱贫出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方案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黔江洞村与许多偏远贫困地区村庄一样,村民久居村庄结构存在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全村500余亩良田大面积流转,少数面积抛荒。流转出来的土地主要种植了百合,对土壤的破坏性极大。水田没人耕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溪流及山泉水干枯。为了把黔江洞村建设成为宜居、脱贫、和谐、致富的新时代文明新村,《大河镇黔江洞村精准脱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十分必要的。该方案的编制符合来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项目建设目标与各项规划目标内容相协调,项目建设有利于各项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主导产业。

1、计划建设大棚蔬菜基地500亩,主要种植时令蔬菜,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有机无公害蔬菜品牌。前期以2、3组做试点,村集体出资建立20-50个大棚,前2年免费租赁给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鼓励他们种植市场需求量大、批发价高的时令蔬菜,以点带面,扭转老百姓传统耕种的落后思想。在销售环节上,要打通大都市蔬菜批发市场的销售渠道。

2、引进高品质水果500亩,以示范园-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扶持农户种植新型高品质水果“硒都金果”。硒都金果的特点是果体大,单果最重可达4至5斤,果子能抵御严寒冰冻;成熟周期长,挂果时间在240天以上,通常在冬季成熟,错开了普通梨成熟的高峰期;保质期长,果子成熟后还能在树上挂几个月;深加工优势大,可加工成果汁、果脯、果酒、果醋;开发第三产业有较好前景,利用梨花资源发展蜜蜂养殖,林下资源可以养殖土鸡、种植喜阴性中药材、特色蔬菜,利用花期时节发展观赏、休闲、乡村旅游、农家乐。

3、发展油茶基地1000亩,把全村两边山上的坡地开垦出来,种植油茶,可以让荒废的土地得到利用,依托国家退耕还林以奖代补政策可以增加老百姓收入,同时也可以利用茶花资源发展蜜蜂养殖,林下资源可以养殖土鸡、种植喜阴性中药材、特色蔬菜,利用花期时节发展观赏、休闲、乡村旅游、农家乐。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在2018年春节之前,解决全村村民安全饮水困难,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汇集在村里的两个大水池,搞好安全饮水管理,自来水到户安装水表,按吨位收取自来水管理维护费,对两个漏天水池进行安全、卫生维护,加装水池盖板。

2、在2018年春耕播种之际,尽力做好耕种灌溉用水沟渠维护,让老百姓春季耕种有充足的灌溉用水。

3、请求交通管理部门对村级公路扩宽硬化,目前的交通道路状况十分复杂,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小轿车日益增多,我村的公路弯多路窄,坑坑洼洼积水严重,两辆车错车都很困难。

4、请求电力部门对我村电力设施升级改造,我村的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极大,是在1998年农网普时的设备,高低压电线裸露,变压器老化,老百姓生活生产用电得不到满足。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1、对马家湾鱼塘进行维护管理,加装防盗网、安装防盗监控,雇佣专人喂养商品鱼。

2、申请政府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对所发电量实行全额并网。

3、成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开发农副产品的线下收购、线上销售渠道。

四、加大水资源、环境治理。

1、对村里的大型养殖场所要求业主做好污水、粪水排放处理。

2、新建垃圾焚烧池、垃圾收集池,对公路沿线及老百姓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3、清理村内河流沿线的垃圾,劝导全村村民不能往河流倾倒、排放垃圾及废水。

4、做好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劝导。

五、搞好村级组织建设。

1、对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维修,我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因年久失修,致使现党员活动中心会议室面积狭小,无法正常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村民办事不出村服务平台陈旧,无法满足村民办事需要,墙面涂料脱落,电线老化,大门不好关锁。为了规范村民办事不出村服务平台办公环境,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丰富基层党员组织生活条件,村支两委计划申请政府资金对其维修。

2、完善村民办事不出村平台的软硬件建设,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有事到村里办,办事到村里。

3、做好村级事务公开透明的宣传,实现村务、党务、财务、服务四务对外公开;搞好党建、精准扶贫的档案管理。

六、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1、着力打造黔江洞通黔江的山洞旅游开发。

2、发展乡村田园农家乐旅游开发。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从2014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2016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推进农村节能工作,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推进农村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线成片整治;协同开展村庄绿化,村居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协同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套、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

5、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美好乡村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实施“451”工程,围绕全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景观意境等,着力打造江南田园和山乡独有的“青山、绿水、梯田、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特色农庄。

7、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统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仅仅只是种、养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将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

2、强化督查指导。坚持“半月一走访”、“一月一调度”、一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或观摩会(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及时整改;交流经验,推广典型);做到半年小结,年终总结,谋划安排下步工作。

3.严格考核奖惩。将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年初安排工作目标任务,年底实行百分制考核,评先评优,实行奖励或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全区美好乡村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我居产业富民工作,促进我居产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我居经济发展规划。

有个__自然庄,__个村民小组,__人口数,耕地面积亩,我村主要产业有蔬菜,桃园,梨园,木板厂房等。养殖业主要有温室鸡,小型猪场。

努力发展扶贫厂房等,我居打算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打造我村的一个特色产业,在扩大产业经济的同时,我们也为农民供给科学的种养殖技术,提高收入成效。鼓励农民进取投身于扶贫厂房的建设队伍,提高农民进取性及觉悟性,鼓励农民把产业做大做强。

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村人才,土地,环境地理优势,合理引导农户改变发展思路,经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多元化提高,加大扶贫厂房的发展力度,扩大知名度,做大做强果林园,木板厂,扶贫厂房等产业。做到有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

今年,在原先的扶贫厂房建设上,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建,将扶贫厂房的墙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同时,我居计划今年在建造一个1500平方米的扶贫厂房,努力壮大团体经济,提升村团体经济收入。此外,争取项目,对于我居的环境整治和小广场建设,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个人意愿,加大劳务技术培训输入,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托上级领导部门,加大职业技术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扶持工程力度,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种致富门路,实现靠自身脱贫致富。

__河村是地处赤岩镇最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十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由原蒿坪、金坪山、付家坡、低房、岭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白河县相连,南与双河口村接壤,西至天宝寨、马保村,北与金寨镇交界。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滞后,是首批被省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03户,561人,通村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已修通三条到组路,都是土路,一遇风雪天气就无法通行。低压网改,只改到各组的中心点,边远村庄院落未改到位。饮水工程,近几年靠老百姓投资投劳,水利局扶持水质,修了两处小型水塔,沿河道解决了近百余户饮水问题,全村还有20%农户饮水问题尚未解决。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粮食生产为主。截止2013年底,全村种粮面积2450亩,产量412吨,劳务输出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种烟350亩,产值25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

(一)烟草以四组、十组为主,二组为辅,每年种烟350亩以上,收入近80万元,其中二组种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眼光、气候、土质,技术基础都适宜烟草的发展。但由于交通不便,导致肩挑背驮的实际困难,至今未能解决烟草路,该组农户纷纷放弃种烟,致使近年来烟草面积不断下滑。

(二)蚕桑生产分布三、四、七、九组,在2009-2012年发展量高达300多张,但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整户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造成发种量有所下滑。

(三)劳务输出,因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组基本上都以外出务工为主,劳务输出全村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

(四)畜牧养殖业,在2008-2009年间,我村有6户建立了养猪场,但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起伏不稳定,造成此刻无专业户。可是我村发展畜牧养殖还是有必须的基础,对猪、牛、羊、鸡的大力发展有必须潜力,有待进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茶园建设,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以五、六、七组每组连片100亩,全村到达500亩。

(六)中药材,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发展丹参和其他中药材,面积达200亩,基本构成组组有产业、样样有规模。

(一)基础设施建设。

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恢复。由于受毁坏的程度大,资金不到位,造成了水泥路断板、裂缝、塌陷,导致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无法维修的现状。

2、十组的烟路又是与白河接通的跨县路,里程4公里,四组的道路2公里,总计6公里需要硬化,保证雨雪天正常通行。

3、通组路,我村二组是全村发展烟草最适宜的组之一,烟草面积能到达150亩以上,群众进取性很高。近几年来群众多次提出强烈要求解决通组路,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有待尽快落实。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20万元左右。

4、便民桥,三组农户分布在一河两岸,阴坡居住的农户占40%,一遇河坝上水,学生无法上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初步预计资金4万元左右。八组要求解决通组路心切,自行组织筹劳筹资已修通1.5公里道路,但由于道路便民桥工程量较大,预计资金约6万元左右,此刻是路、桥不通,已修的无通用价值。

5、移民搬迁已实施数年,根据国家整体推进原则,能人进镇、富人下山的思路,我村已有30%的农户改善了居住条件。但近年来由于到镇集中安臵房价地基昂贵,价格太高,农民又不愿意远离土地,制约群众想改善居住条件又无法解决。现农户强烈要求、期盼在本村范围内解决移民开发点的问题,根据本村实际,加强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网改,十个中心组基本都整改组中心点,由于山大人稀边远院落,全村大约有10公里未改到位。原金坪山、付家坡、低房三点变压器需要更换100伏安以上,有待进一步协调,以解决边远农户电力不足问题。

7、饮水工程,近几年全村仅在沿河道建了两座小型水塔,水利部门只解决扶持水质,农户投劳投资,解决了近100余户饮水问题。山上组、院落饮水问题应及时地进一步规划、分期实施群众饮水难的实际问题。

1、优势明显,大多数群众思想比较开放,发展产业各组都有自我的潜力和基础,能进取主动地配合镇村工作,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较强。

2、劣势也是村上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影响,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勤劳干活的人增多,本来自我能解决的问题,都要靠上头的扶持,种地干活的人也少了,讲吃喝、贪图享乐的人多了,异常是个别好逸恶劳的户享受低保和得到各种扶持,产业啥都不抓。本来比较勤劳的人看到此类情景,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地制约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其次是技术资金缺乏,比如在养殖业方面等,还有部分居住在高山的贫困户,投入很多资金修路是不贴合现实的,如何引导下山居住,靠什么方式生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本次扶贫工作未契机,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次教育,并加大宣传力度,治贫先治愚,教育贫困户拜托等、靠、要的懒惰行为,让他们懂得现实真正的脱贫致富,单靠国家的扶持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改变思想观念,致富要靠自我勤劳的双手。

2、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户扶贫户都有一个相应的包抓帮扶人,至少要有一个脱贫致富项目,由帮扶包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事例引导群众进行发展。

3、村委会要定期召集贫困户到村上理解农技知识培训,请求帮扶单位邀请相关技术人员授课,并到户到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使每个农户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农业科技知识,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4、为扶贫项目实施工作打好基础,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首先要将全村的扶贫人口和扶贫户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出来,准确掌握各户家庭的实际状况,制定帮扶措施。二是要谋划全村扶贫工作的总体方案,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分类排队、分类分期帮扶。同时加强与县驻村单位和扶贫工作相关单位的衔接力度,加快我村发展规划编制,早日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计划,进取争取相关扶贫政策,加强和相关帮扶单位的联系,进取争取扶贫项目落实。

目标任务。

结合村特色种养业发展基础,围绕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群众意愿、生态环保,发展一项以上特色种养业,通过经营主体带动,调整种养结构,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目标。

支持对象。

带动100个村产业发展,原则上每个项目不低于20万元。该项目资金必须以村为主体自建农业项目或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项目投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并带动贫困户增收。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村特色种养扶贫基地发展要求,鼓励乡镇统筹使用资金,跨区域扶大扶强特色产业。

项目选择。

1、所扶持项目必须是农业产业项目。其中自建类项目,按照建设类项目申报、审批、建设以及验收、审计;入股类项目,项目选择的主体必须是经营状况良好、有发展潜力、诚实守信,既有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又有参与扶贫带动主动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股资金要有明确的建设内容,原则上要形成物化资产。

2、项目应带动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投入年增收不低于投资额的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带动至少5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3、项目由乡镇(街)统一选择、审核、申报。项目投入要尊重所投入主体的意见,所投入的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完善担保并出具承诺书。

联结机制。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收益权,贫困村要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非贫困村要全部量化给贫困户。各乡镇、村要制定分配方案,具体分配方式方法按照资产收益扶贫工程要求执行,收益要及时分配,由乡镇报告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审核后打卡发放。

实施步骤。

(一)项目申报。各乡镇(街)要认真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村和主体,组织项目实施村立足当地的资源、资产、产业等方面条件,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制定发展规划。

(二)项目审批。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扶贫开发局等单位对乡镇初审后的报告进行联审,审核结果在区级网站以及所在地乡镇、村进行公示。

(三)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成后,由乡镇(街)进行初验,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扶贫开发局等单位进行现场验收,自建类项目按照建设类项目要求进行验收。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93号),围绕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创新和投融资机制等,积极探索和总结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七部门决定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分级负责,共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采取分级负责的实施方式,中央层面重点抓好“百县”试点示范工程(含县级市、区、旗、新疆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团场等,下同),乡级、村级试点示范参照县级方式,分别由省级、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国土资源、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二)合理确定试点示范规模。综合考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农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与数量,适当考虑脱贫攻坚等因素,确定各省(区、市)试点示范县、乡、村数量。其中,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省(区)试点示范县数量不超过5个,其他省(区)不超过3个,直辖市不超过2个,计划单列市不超过1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可确定2个团(场)开展试点示范。各省(区、市)试点示范乡、村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试点示范县数的10倍、100倍。

(三)择优确定试点示范名单。(注:名单附后)。

(一)优化县域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通过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试点示范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通过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形式,探索并总结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重点是探索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支持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四)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试点示范县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励试点示范县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五)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指导试点示范县制定具体办法,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利用一定比例土地,按规划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融合服务。支持试点示范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支持试点示范县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一)基本条件。一是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的积极意愿,地方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民创业创新具备一定基础。二是县域经济范围内以农业农村为基本依托,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应用,农村一二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二)分类与标准。为避免试点示范县类型过于单一或雷同,将试点示范县共分为6种类型。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尽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县(市、区)进行试点示范,每种类型最多选择1个,并在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中明确。

一是农业内部融合型。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比例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实现统一,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是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向后延伸或者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向农业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直销等。

三是功能拓展型。农业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功能互补,赋予农业新的附加功能。如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能源工业等相结合衍生出的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和能源农业等新业态项目。

四是新技术渗透型。技术密集或信息化程度高,农产品生产、交易和农业融资方式先进。例如,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产生的涉农电子商务、农业互联网金融、智慧农业等项目。

五是多业态复合型。同时兼有上述四种类型或者融合其中几个类型,一般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投资主体,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

六是产城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

(一)尽快确定试点示范名单。省级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办发[20-]93号文件和本方案要求,尽快组织开展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乡、村的申报、筛选等工作,并于2016年4月底前向国家七部门上报试点示范县具体名单。

(二)完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根据各地上报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省级有关部门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指导各县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并于2016年6月底前将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上报国家七部门备案。同时,要及时组织对试点示范县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范文

结合村特色种养业发展基础,围绕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群众意愿、生态环保,发展一项以上特色种养业,通过经营主体带动,调整种养结构,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目标。

支持对象。

带动100个村产业发展,原则上每个项目不低于20万元。该项目资金必须以村为主体自建农业项目或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项目投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并带动贫困户增收。结合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村特色种养扶贫基地发展要求,鼓励乡镇统筹使用资金,跨区域扶大扶强特色产业。

项目选择。

1、所扶持项目必须是农业产业项目。其中自建类项目,按照建设类项目申报、审批、建设以及验收、审计;入股类项目,项目选择的主体必须是经营状况良好、有发展潜力、诚实守信,既有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又有参与扶贫带动主动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股资金要有明确的建设内容,原则上要形成物化资产。

2、项目应带动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投入年增收不低于投资额的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带动至少5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3、项目由乡镇(街)统一选择、审核、申报。项目投入要尊重所投入主体的意见,所投入的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完善担保并出具承诺书。

联结机制。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收益权,贫困村要量化到村集体和贫困户,非贫困村要全部量化给贫困户。各乡镇、村要制定分配方案,具体分配方式方法按照资产收益扶贫工程要求执行,收益要及时分配,由乡镇报告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审核后打卡发放。

实施步骤。

(一)项目申报。各乡镇(街)要认真研究,选择符合条件的村和主体,组织项目实施村立足当地的资源、资产、产业等方面条件,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制定发展规划。

(二)项目审批。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扶贫开发局等单位对乡镇初审后的报告进行联审,审核结果在区级网站以及所在地乡镇、村进行公示。

(三)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成后,由乡镇(街)进行初验,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扶贫开发局等单位进行现场验收,自建类项目按照建设类项目要求进行验收。

村级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范文

根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绥化分局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绥垦局办文[20-]8号)精神,结合我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本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的原则,特制定**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抢抓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整合文化体育资产和文化旅游资源,探索经营养“文”、招商兴“文”的有效途径,使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运行框架,使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把文化产业培养成为我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优化我场经济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xx年全场文化产业创收达到2万元。(一)积极搞好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信息搜集和政策研究,通过制定和完善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实施调控,保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二)优化国有文化资产的配置,推进多元化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支持和鼓励私营、个体文化企业健康发展。(三)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管理,推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各种文化和艺术培训,规范和完善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用品、艺术品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和管理,建立起公平竞争,信息畅通,内容健康,运行有序的文化市场。(四)、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一)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我场围库经济的发展,开发旅游业;加快广播电视网络业的改革,使其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管理好音像影视业和网吧市场,使其按照规范的文化市场运作。(二)重点扶持,加大投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对大宗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xx年要维修好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电影放映机和健身器材等设备进行创收,由工会组织实施,使其运行起来,逐步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投资兴建文化广场,使其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三)抓好试点,重点突破。要像抓种植业结构调整那样抓好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积累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xx年重点把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起来,采取委托经营或承包经营的方式搞好创收,另外要管理好电视网络和音像影视业,鼓励私人组织经营性文艺团体来场演出,丰富职工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使其成为我场文化产业的龙头。(四)完善机制,培育市场。文化产业需有一定特长和经营头脑的人来经营,要采取多种渠道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文体专业人才作用,采取集资、融资、入股的方式,扶持他们开发文化产业,要从资金启动,经营场所,经营政策,经营项目上予以扶持,为他们发展文化产业搭建发展平台。(五)成立协会,带动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农场有关部门要组织协调成立兵乓球协会、篮球协会、体工队、秧歌协会、民间曲艺协会等各种文体协会,带动文体活动的开展,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农场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精选_

1.扩大面积,增加蔬菜生产总量。2015年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发展到10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20亩,塑料大棚1970亩。主要建成城郊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水洛河流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庄浪河流域高原夏菜基地、葫芦河流域果菜间作套种示范基地四个蔬菜生产集中示范区,建成水洛镇李碾村、良邑乡李咀村、万泉镇霍李村、南湖镇李庄村、朱店镇河北村、岳堡乡崔家村6个设施蔬菜生产专业村。在水洛、南湖、朱店、万泉、岳堡、卧龙、大庄、阳川、良邑、南坪等10乡镇集中连片建成高原夏菜示范基地4000亩。蔬菜总产量达到20万吨,提高全县蔬菜的自给能力。

2.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通过加强宣传、强化培训、示范辐射等途径,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率达到85%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提高蔬菜质量水平。通过无公害示范基地建设,提高蔬菜产业整体水平,无公害蔬菜认定面积年均递增20%,达到5万亩以上,占蔬菜种植面积的50%。

1.集中建设产业基地。按照蔬菜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蔬菜基地建设要坚持优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原则,突出“无公害、季节差、名特优”三个特色,集中建设四大基地。一是在城郊蔬菜基地内新建120亩日光温室、1970亩塑料大中棚,加强反季节无公害鲜菜生产,重点生产黄瓜、西葫芦、辣椒、茄子、蕃茄、叶菜类等无公害鲜食菜,调节市场淡旺季需求,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生产效益,带动整个产业发展。二是利用水洛河下游的朱店、万泉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广砂田、小拱棚蔬菜生产,建成万亩西瓜生产基地和2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三是以葫芦河沿岸的阳川乡和以庄浪河沿岸的南湖、岳堡、杨河为主建成2万亩的高原夏菜、果菜间作套种蔬菜生产基地。四是从资源优势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关山山野菜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四大基地建设,集中连片生产,带动辐射,进一步构建以优势蔬菜基地建设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2.实施科技兴菜战略。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必须依靠科技求发展。一是加大新优品种的推广力度。淘汰产量低、品质差的混杂退化品种,引进推广抗病虫、优质、高产、耐贮运、适宜加工的蔬菜品种。二是加快先进适用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推广蔬菜苗木脱毒快繁技术、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新技术。三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加速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应用推广。四是多途径开展农民培训,开展以生产管理、科学技术、市场信息、产业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培训。

3.大力提升质量水平。根据蔬菜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制订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一步健全完善蔬菜生产标准体系,用生产标准规范生产行为。继续推进蔬菜示范基地创建,按照“新设施、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制、高效益”的建设原则,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布局,建立一批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比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生产示范区,并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发挥区域示范作用,依靠基地带动提高质量。大力推进精品名牌创建,选择一批规模大、质量好、有销路的蔬菜进行无公害产品认证;按照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的要求,申请注册商标,发挥品牌市场效应。继续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配套建设,建立健全蔬菜产品质量市场监控体系。

4.搞活市场流通。一是大力发展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努力形成集交易、信息发布、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产地中心批发市场,改造部分乡镇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健全市场网络体系。二是积极发展蔬菜营销队伍。在各乡镇建立蔬菜产业信息服务中心,在蔬菜专业村建立蔬菜协会、销售公司,通过订单生产、网上交易、信息服务等多种方式搞活流通,扩大销售。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了切实加强蔬菜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固蔬菜产业在全县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一是建立组织体系,成立蔬菜产业领导小组,设立蔬菜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确定专人重点抓蔬菜产业,重点村成立蔬菜协会,为蔬菜生产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对蔬菜产业基地乡镇,县上建立目标责任制,制订考核办法,严格进行奖惩兑现。三是由农牧局组织,以科技特派员方式开展科技指导,由乡镇科技人员包村负责技术指导,确保蔬菜产业任务落实。四是制订扶持政策。积极协调蔬菜产业贴息贷款,促进蔬菜产业迅速发展。

2.整合资金,加大扶持。蔬菜产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开发潜力大、造福城乡人民的系统工程、效益工程、民心工程。同时也是在农村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程。县上每年要协调财政、扶贫等部门整合资金100-200万元,用于扶持蔬菜产业发展。

3.尊重科学、确保发展。一是各乡镇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气候特点,自然条件,科学合理地制定蔬菜产业的具体规划。二是加强与国内农业大专院校、蔬菜科研单位和种子部门联系、合作,及时引进国内外领先的优良品种。三是农牧局要建立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从中选出适合市场需要的,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同时总结出相应的种植方法。四是有蔬菜生产区域优势的重点乡镇要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建立起示范点和示范户。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科学发展要求,带着农民调结构种蔬菜,增加收入。

4.规范种植,提高质量。蔬菜种植必须坚持两点,一是在蔬菜种植全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二是选择抗病品种,减少用药。推广生物防治,科学施肥等先进技术。在确保蔬菜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绿色食品的比重。

5.加强管理,创优环境。一是加强蔬菜种子市场管理,规范种子流通渠道,防止伪劣假冒种子流入市场,造成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广新型、高效、无毒、无污染、绿色生产资料,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冒、伪劣和违禁农业投入品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三是加强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动态管理,控制住源头。四是加强蔬菜质量检测。及时对不合格蔬菜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理,保证蔬菜供应的质量安全。

6.强化服务,保障发展。一是技术服务。除继续采用推广行之有效的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办培训班等方法普及推广蔬菜技术外,强化蔬菜协会工作,加强菜农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菜农自我服务意识;农牧局组成专家组根据蔬菜生产季节,深入田间地头采取先调研后讲课的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指导;推广多媒体立体教学的办班形式,增强办班效果,提高技术指导的准确性。二是销售服务。努力发展经纪人队伍,开展广泛的中介服务,吸引外地客商到庄浪贩运销售蔬菜,并为外地客商提供一流的环境。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搞好网络销售。三是各乡镇按照尊重农民意愿,实行土地合理流转,进行规模化生产,并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的水、电、路的配套。

乡镇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决策部署,做优做强我县蔬菜产业,综合提升蔬菜产业发展质量,全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xx年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湾区海西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完善蔬菜全产业链体系,全方位抓好蔬菜产业发展。20xx年,全县新建大棚设施蔬菜基地4500亩,新培育本地职业菜农450户,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蔬菜生产基地5家,认证绿色、富硒、“圳品”等蔬菜产品5个。通过新建大棚设施蔬菜基地的示范带动,推进全县设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采取示范基地带动、国企筹资建设、乡(镇)监督管理、村级经营、分户种植、政府服务的模式,明确各方权责,形成合力,确保我县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新建大棚设施蔬菜基地。

1.科学选址、高标准设计(4月30前完成)。成立大棚选址工作专班,由县蔬菜办、振兴集团、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等单位业务人员组成。选址应优先选择一般耕地、未利用地、荒山荒坡等地块,重点布局在交通便利、农户积极性高、产业发展势头足的乡(镇)。选址完成后由县振兴集团聘请设计单位进行勘测设计,设计需根据地形及风向,按照土地集约利用、节约成本、生产方便、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征求县蔬菜办、水利局、杆线涉及部门和乡(镇)的意见。

2.快速推进土地平整,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5月31日前完成)。各乡(镇)必须在4月30日前完成土地流转,杆线涉及部门必须在5月20日前完成杆线搬迁,施工班组必须在5月31日前完成土地平整,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县振兴集团、县蔬菜办、县水利局、乡(镇)及监理单位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共同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在耕作层剥离、管材接口、路基压实、设备安装等重点环节严格把关。

3.高质量抓好大棚搭建(7月31日前完成)。新建大棚采用顶部竖式通风双膜连栋钢架大棚的设计方案,大棚建设工程由县振兴集团组织实施。建设过程中,成立由县振兴集团、县蔬菜办、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乡(镇)及监理单位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全过程监督大棚建设质量并参与项目验收,对大棚材料质量严格把关,做到材料批批过检,督促施工方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及合同期限按时保质完成建设,在大棚基桩、水槽、棚膜等重点安装环节加强监管。

(二)种植主体落实及大棚管理。

1.坚决落实分户种植模式。20xx年新建大棚种植主体必须是本地菜农,承包面积一户在10亩左右。乡村两级负责新建大棚种植主体落实。乡村要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户长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把蔬菜产业的优惠政策、发展前景宣传到位,动员一批接受能力强、肯吃苦、抗风险能力强的本地农户、返乡农民工、创业青年发展成为职业菜农。种植主体分户落实不到位的,由乡村干部兜底领种。

2.规范大棚建后管护。新建大棚产权归县振兴集团,乡(镇)负责管理,村集体负责经营,大棚承租方是日常管护的主体。在签订大棚承租合同时,县振兴集团要明确村委会、承租方的权责。承租方先预缴1000元/亩的`大棚换膜押金,到户的棚内设施(包含大棚、水、电等)由承租方自行维护,承租期满大棚如因管理不善造成破损,拒不修缮、更换的,按市场价赔偿。基地内的公共基础设施由村委会或者基地合作社牵头负责日常的维护。

(三)技术服务。

1.种植品种选择。新建大棚设施蔬菜基地以辣椒为主,推广大螺丝椒瑞克斯旺37-94、红椒红福8号等高产高效品种;现有大棚设施蔬菜基地根据种植效益及农户意愿分片区引导种植,集中2-3个品种,南片种植红椒为主,北片种植贝贝小南瓜、西葫芦为主,中部种植贝贝小南瓜、油豆为主。

2.技术攻关与培训。县蔬菜办组建一个技术攻坚专班,与赣南科学院、江西农大、西北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制定一套辣椒、贝贝小南瓜、西葫芦、油豆等品种的种植技术规范;管好一批菜技员队伍,对现有菜技员重新考核,择优选聘,建立县乡双向考核、指导基地成效与日常出勤相结合的考核管理机制;完善一套培训机制,建立县蔬菜办每月集中培训一次菜技员、菜技员每周集中培训一次菜农的培训机制,根据作物生长期,提前培训,提前预防,切实提升农户种植水平。

(四)销售推广。

1.坚持品牌战略。一是打造“国企+基地合作社+本地菜农”的蔬菜产销运营模式,唱响“独好会昌”区域公共农产品品牌。二是新建大棚蔬菜基地必须全面申报绿色有机食品、“圳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蔬菜基地等产品及基地的认证;三是打造富硒品牌。以小密硒谷为中心,辐射西江、文武坝、珠兰等乡(镇)作为富硒种植示范点,打造富硒蔬菜特色品牌,积极创建富硒农业产业园。

2.完善销售体系。充分利用振兴集团现有营销团队,抽调蔬菜办、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人员组建销售攻坚专班,同时鼓励蔬菜协会、职业经纪人积极拓展销售市场,重点拓展南昌、长沙、广州、深圳、厦门等500公里内核心目标市场;建立销售信息平台,线上分别建立菜农、收购商微信群,实现供销有效对接,线下设立县级蔬菜销售信息中心,负责提供全县蔬菜供销数据;建立蔬菜销售集散点,每个乡镇设立2-3蔬菜集散点,鼓励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菜技员提供蔬菜代收、代销服务。

3.强化采后处理能力。一是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支持田头冷库和采后处理场地建设,提高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能力。二是推进蔬菜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引进蔬菜产品领域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蔬菜产业效益。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振兴集团、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水利局、林业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组成人员由相关部门抽调组成。组建大棚建设、技术指导、市场销售三个工作专班,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大棚建设专班具体负责新建大棚蔬菜基地建设及老旧大棚蔬菜基地改造提升,技术指导专班具体负责县主导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推广、菜农培训等工作,市场销售专班具体负责供销信息收集、销售市场拓展、品牌推广等工作。各工作专班要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高效、快速落实各项工作。

各乡(镇)长要亲自落实部署,抓细抓实,安排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分管领导与干部专职抓好蔬菜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要加强村级组织管理,村支部书记承担主要责任,重点做好基地日常管理与维护,协调做好基地建设、种植管理、市场销售等相关事宜,保障蔬菜产业良性发展,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壮大。

(二)资金保障。

新建蔬菜钢架大棚、基础设施资金由县振兴集团筹集保障,蔬菜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和工作经费由县财政统筹安排。给予县蔬菜办50万元/年作蔬菜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经费(包含销售奖补资金,具体的销售奖补方案由县蔬菜办另行研究制定),并纳入县财政预算。加大农户自主发展蔬菜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农户发展蔬菜产业的,在产业振兴信贷通政策上给予支持。

(三)风险保障。

推广发展特色产业蔬菜保险。依托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农业巨灾保险、小农户特色农业价格(收入)保险等政策,全力扩大蔬菜种植保险、价格保险、大棚和棚膜保险等覆盖面,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

(四)考核奖惩。

对乡(镇)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考核排名,并列入每月农口重点工作调度,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排位”机制。各乡(镇)蔬菜大棚种植管理情况纳入年度高质量发展考评内容在年终进行考核,对年终考核前三名的乡(镇)人民政府分别奖励10万、6万、3万元,评选出3名先进村集体、3个优秀蔬菜基地、3个优秀合作社、3名优秀菜技员、5户种植能手、3名销售能手,并分别给予先进村集体、优秀蔬菜基地、优秀合作社5000元奖励,分别给予优秀菜技员、种植能手、销售能手3000元奖励。对在规定时间节点内未完成任务、出现空棚撂荒、新建大棚租金不上交等情形的,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对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严肃追责。

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年底,全县板栗面积突破32万亩,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达13245万元。苹果面积达67905亩,产量达9.2万吨,产值达31471万元。以苹果、板栗为主的干鲜果品业产值达到67312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8%。已成为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提高山区丘陵地区农民收入最具潜力、最富现实意义的产业之一。

为加快转变我县林果产业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提质增效,提高林果业整体发展水平,按照“以示范园建设为载体,以果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开拓国内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发展果品加工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林果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建设思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同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市场机制调控和配置资源。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生产,着眼提质增效,重点抓好板栗、苹果等优势果品的规模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林果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二)发展目标。

力争用2-3年的时间,以苹果、板栗为主的干鲜果品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产量突破20万吨。拟新建“板栗密植早丰一条龙技术”板栗示范园3个、短枝型富士苹果示范园和双矮密植苹果示范园3个,嫁接优种板栗20万株,完成高光效树体改造1000亩,实现林果业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发展产业化,基本实现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林果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促提质。

一是巩固现有板栗基地规模,抓好示范园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现有板栗基地标准化管理,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政策,稳定农民种植板栗的积极性。按照“板栗密植早丰一条龙”栽培技术规程,建立高标准示范园3个,共计8700亩,分别在驻操营镇大道岭村(2700亩)、龙泉庄村(4000亩)和大新寨镇郭家场村(亩),带动全县板栗产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开展苹果示范园建设。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发展高档苹果生产,年内新建短枝型富士为主的示范园2个,面积总计200亩,其中大新寨镇张各庄村1个(100亩),镇富金庄村1个(100亩);双矮密植示范园10亩,重点推广增产提质综合技术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以昌黎果研所为技术支撑,建立现代化苹果栽培制度(三优栽植模式),促进我县的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技术引进,提高果品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我县确定燕山早丰、燕龙等为主推品种,年内在示范园和京沈高速公路两侧嫁接20万株,其中京沈高速两侧10万株,重点乡镇和示范园10万株。在苹果产业发展规模较大的大新寨镇建立1000亩的高光效树体改造示范基地,提高果园通风透光水平,促进果实着色,同时搞好合理负载,疏花疏果,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达到优质高效,以此为中心向全县推广。整合现有科技力量,继续加强顾问组和联村技术员队伍建设,聘请3名专家和30名农民技术员组成板栗技术服务队伍,负责对板栗生产的重点村巡回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优穗嫁接、浇水施肥和落叶覆盖以及先进适用的修剪技术,组织基层技术员进行学习和参观,形成以林业局板栗办和果桑站为龙头,乡镇林业站为枢纽,聘请专家和农民技术员为纽带、联结千家万户的林果生产技术服务网络。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的技术水平。一是通过电视台《农民之友》节目进行培训和宣传,大力普及推广板栗密植早丰实用技术和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二是结合不同阶段和不同农时采取专家集中培训、现场示范、技术交流、外出培训等形式对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和光盘,不断提高果农技术水平;三是深入开展“大流学”活动,不断开阔农民的视野,坚定群众对林果生产的信心;四是充分发挥示范园的样板作用,带动全县林果技术水平整体提高。全年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培训5000人次,组织参观流学15次1500人次以上。

(二)大力提升果品业发展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促增效。

一是加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目前我县有干鲜果品专业合作社47个,其中板栗专业合作社7个,基本上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下,坚持以会代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参观流学与现身说法相结合,分期分批对涉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等进行培训,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和实践的带头人、明白人,不断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新增林果业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依托优势果品基地,加快贮藏、营销、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围绕更新改造、延伸链条、开发新产品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加大力度对现有果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进行扶持与管理,特别是要发挥县龙凤板栗产销专业合作社和市燕山板栗食品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各级优惠政策,做大做强现有加工销售企业。大力推进燕山板栗6千吨板栗深加工项目,力争全县板栗深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年。

三是健全果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果品流通。大力发展冷链贮运、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果品营销方式,构建辐射国内外市场的果品营销网络。进一步增强与外商外贸的联系,与北京新发地等农产品市场和市内外各大超市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关系,千方百计扩大板栗出口、苹果外销,使果农的果品产得出、卖得好,真正解除果农的后顾之忧,带动全县林果产业的大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县林业部门承担全县林果业发展的日常管理工作,设立板栗产业化办公室和果桑站,由林业总工程师牵头负责,对全县的干鲜果品生产进行整体引领和指导,具体负责示范园的建设、技术指导及培训,组织苗木信息介绍和引进,协调嫁接验收等项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宣传我县地区优势,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农广会,扩大我县果品的影响力,打造知名品牌,扩大市场知名度,真正做到靠品牌开拓市场,靠品牌提升档次,靠品牌提高效益。以“金富宁”苹果和“燕山明珠”板栗等知名品牌为重点,努力提高我县板栗、苹果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精准扶贫攻坚和产业开发工作的部署,达到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精准扶贫中推动产业带建设,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加快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和养殖业生产实际,特制定本项目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项目计划总投资1455万元。

其中,家禽种苗补贴600万元,畜牧养殖补贴375万元,水产养殖补贴450万元,其他品种养殖补贴20万元,雏鸡保育场建设项目补贴10万元。

预计年内参与养殖农户1800户,受益人数7020人,可解决1560户,5835人口脱贫。

二、扶持对象。

融安县建档立卡户(其中:20xx年贫困户和20xx年脱贫户按自治区文件已明确可以享受;20xx年和20xx年建档立卡退出户尚未明确是否享受,需待自治区出台文件后再按文件执行)。

三、补贴标准和限额。

补助上限为人均不超过3000元。

(一)家禽类养殖项目(600万元)。

1.土鸡养殖(预计30万羽,补贴450万元)。

2.肉鸭养殖(预计10万羽,补贴100万元)。

养殖要求:(1)建有与养殖规模相应棚舍;(2)做好粪污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3.肉鹅养殖(预计2万羽,补贴50万元)。

养殖要求:(1)建有与养殖规模相应棚舍;(2)做好粪污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二)牲畜养殖项目(375万元)。

1.生猪养殖(预计1万头,补贴300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每户购入生猪种苗2-10头养殖,饲养2个月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实数每头补贴300元。

若留养1-5头后备母猪的,待母猪第一次产崽后可再次申请验收,按验收实数每头补贴200元。

养殖要求:(1)建有与养殖规模相应栏舍;(2)做好粪污处理,不造成环境污染。

其它品种的生猪,如香土猪、野猪等养殖项目参照以上母猪生猪养殖补贴标准和养殖要求执行。

2.山羊养殖(预计7500只,补贴75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每户按要求完成栏舍建设,购入种羊20—50只养殖,购羊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实数每只补贴100元。

养殖建设要求:(1)必须圈养;(2)栏舍建筑面积为每只羊不低于1平方米,可为砖混结构或钢架结构;(3)建有相应的饲料房和青贮池;(4)配套建有每只羊5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地,并建有山羊不可跃越的固定围栏;(5)种有与养殖规模匹配的牧草,每10只羊需要配套种植1亩牧草;(6)建有相应的消毒、储粪设施、排污达到环保要求。

(三)水产养殖项目(450万元)。

1.网箱养殖(预计1万平方米,补贴50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新建网箱养殖200平方米以内,网箱建设完成,投放鱼苗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网箱面积实数,每平方米补贴50元。

养殖建设要求:(1)必须是新建的网箱,用钢管作框架,焊接牢固。

(3)箱网高(深)不少于2.5米。

(4)做好网箱的防洪、防火等附属设施包,不能影响航道、排洪泄洪及灌溉。

(5)不得在人畜饮水水源管理范围内,不能造成水质环境污染,不得影响市容景观,不得在融江县城段河道内新建网箱。

2.池塘养鱼(预计20xx亩,补贴400万元)。

补贴标准:年内新建或改造池塘养鱼1亩以上至6亩,建设完成,投放鱼苗后,可申请验收,按验收面积实数,每亩补贴20xx元。

养殖建设要求:(1)主要用于新建鱼塘或池塘改造以及苗种补贴;(2)要求鱼塘四周护坡平整坚实,塘基坚固,塘底清淤;(3)鱼塘垂直深度达到2米以上,水深达1.5米;(4)养殖品种不限。

(5)所投鱼苗达到投放标准,每亩投放鱼苗数不低于500尾。

(6)投放鱼苗时,必须有所在地的村委干部或包村干部、当地水产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在场,并拍摄放鱼苗照片作为验收佐证材料。

(四)其他品种养殖项目(20万元)。

1.家兔养殖(预计1万只,补贴20万元)。

养殖要求:有相应的养殖房和青贮间。

2.其他品种养殖项目,如竹鼠、豚鼠等参照家兔养殖补贴标准和养殖要求执行。

(五)雏鸡保育场(脱温)建设项目(10万元)。

经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年内新建标准规范雏鸡保育(脱温)场,每个场脱温量每批达一万羽以上的,当年向我县养殖户供应4万羽脱温土鸡苗的,一次性给予两万元的奖励资金。

四、验收程序。

20xx年12月1日前,按照方案养殖要求养殖的农户,向所在村民委员会申报验收;各村登记汇总后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验收申请;乡(镇)政府组织验收完成后,造册核定补贴金额,并在各村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各乡(镇)将请款报告和验收材料一式两份送县扶贫办审核,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由县扶贫办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各乡(镇),再由各乡(镇)拨付至种植户银行账户。

验收档案材料由乡(镇)和县扶贫办各存一份。

五、资金筹措及使用。

项目资金来源于自治区、柳州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我县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资金。

资金由县扶贫办统筹管理,项目计划奖补资金总额为1455万元。

六、项目实施和管理。

项目由县扶贫领导小组产业开发专责小组负责实施。

县水产畜牧兽医局负责全县养殖项目实施管理和协调工作,协助乡(镇)做好养殖计划方案,养殖种苗引进,及对项目实施检查指导、培训和汇报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和养殖技术指导、技术服务。

县扶贫办负责补贴资金拨付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工作。

县审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审计工作。

项目实施乡(镇)负责宣传发动,贫困户申请审核,项目验收,发放补贴造册登记审核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工作。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精选_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任务分流、分级分口负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要求。实行相关部门、乡镇任务分级分部门负责、分类推进,限期完成。现将《漾濞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立项分解如下:

一、**县文。

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责任单位:县人事局、县文体局责任人:茶德根、姜晓水主要任务:在当前“事改”工作的基础上,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为核心,借鉴、引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通过改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主要目标:根据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完成全县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时限要求:按“事改”期限如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关于基础文化管站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责任单位:县文体局责任人:姜晓水主要任务:在巩固提高原有“两馆一站”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达标要求和方便群众、适应今后面向市场发展要求,研究制定目标尚未达标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在新形势下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加强管理的实施意见。主要目标:从今年开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两馆一站”全部达标。时限要求:实施意见由县文体局于今年4月10日前提出,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审定后,以县政府办文件于2004年5月10日以前下发并开始实施。

三、关于漾濞县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意见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城建局责任人:姜晓水、岳喜华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方案及具体实施意见。主要目标:通过改造及扩建,要突出特色,提升灯光球场的硬件设施水平,使周围的场地与灯光球场融为一体,成为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主场所。时限要求:改扩建方案于2004年4月10日前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后开始实施。

四、关于规范“彝族打歌”演出管理的若干规定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主要任务及目标:规范“彝族打歌”的演出,挖掘“彝族打歌”的文化内涵,提高“彝族打歌”的文化品位,使“彝族打歌”表演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成为省内外知名文化品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时限要求:2004年3月底前由县文体局出台。

五、关于开展(组织)石门关歌会的意见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主要任务及目标:充分挖掘全省各地、特别是在我州、我县境内的彝族民歌、山歌,形成彝族各支系民歌、山歌大融汇,丰富彝族民歌、山歌的内涵,最终形成一个自发的一年一度内涵丰富的民风民俗大聚会的节日,促进石门关旅游业的开发。时限要求:县文体局提出意见,县旅游局要做好有关场地的规划及建设方案,报县委、政府审定后,以县委办、政府办文件于2004年中下发并开始实施。第一届歌会要于2005年开始。

六、关于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文娱演艺业发展的意见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人:李华荣主要任务:(1)精心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组织实施宣传漾濞的一本书、一首歌、一个舞蹈及表现漾濞整体形象的一张光碟的四个精品工程。(2)争取兴办全省乃至全国大型游乐项目和演艺项目。(3)整体策划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文化艺术节会展览,娱乐项目。主要目标: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四个一”工程,提升漾濞知名度,逐步构建**自己的文化品牌。时限要求:与县庆20周年的相关规划同步进行。

七、关于把**建成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的意见责任单位:上街镇、河西镇责任人:罗明栋、李树银主要任务:(1)努力把**纳入大理市的整体规划中,定位在大理市的“卫星城”上。(2)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突出生态与民风民俗相融的文化设施建设,使生态和民风民俗成为城市的支撑和城市亮点。(3)有效整合辖区内的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主要目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交融的、最适宜于人居住的县份之一。时限要求:意见于2004年5月前出台,并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

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施。

十、**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规划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人:李华荣主要任务:(1)积极与上级宣传部门争取、接洽,做好资金的争取等相关工作;(2)做好相应的建设方案及规划。主要目标:提高**档次,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时限要求:2004年3月前完成建设方案及规划。

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竹林资源是我市的特色优势资源,竹产业是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为贯彻落实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科学培育竹林资源,增强笋竹加工、流通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竹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20xx)1号)精神,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按照“提一、攻二、育三”的竹产业发展思路,到20xx年,全市竹业总产值达400亿元以上,其中一产产值35亿元,二产产值320亿元,三产产值45亿元(详见附件1)。力争20xx年实现竹产业400亿元产值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实施:第一阶段(集中发力阶段,20xx—20xx年)。从20xx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新建丰产高效竹林3万亩,累计建成丰产高效竹林面积51万亩以上。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新上一批有市场前景、产品附加值高、规模大的笋竹加工企业在我市落户。启动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第二阶段(持续发力阶段,20xx—20xx年)。以企业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三化”建设为依托,发展笋食品、竹板材、竹餐橱用具、竹炭、竹工艺品、笋竹生化产品等六大类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建成资源相对充足、加工利用率充分、竹文化旅游和笋竹商贸活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详见附件2)。

二、科学培育竹林资源。

以建立优质、高效、可持续经营的竹林资源体系为目标,稳定现有毛竹林面积,着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适度发展雷竹,到20xx年雷竹面积达2万亩,其中20xx-20xx年新发展雷竹面积5000亩(详见附件3)。以省现代农业(竹业)发展资金项目和南平市节能减排毛竹林优化改造基地建设为依托,开展竹林丰产培育和低产改造,落实竹林丰产培育任务(详见附件4)。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竹林空间,种植金线莲、黄精等中药材和套种无患子等阔叶树,养殖牧鸡等家禽和野生鸟类。力争到20xx年林下种植类基地涉及竹林面积1万亩,林下养殖类基地涉及竹林面积0.5万亩。以竹山机耕路、水利灌溉、施有机肥料和套种无患子等年度示范任务为抓手(详见附件5),毛竹林培育重点推广竹阔混交林经营、竹山引水灌溉、施有机肥料、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绿色生态培育新技术,保护毛竹林内的阔叶树,实施毛竹林岗顶营造防火林带项目战略,开展毛竹纯林内人工套种阔叶树,新建竹山机耕路一侧和竹山灌溉蓄水池四周套种无患子等阔叶树,有水源条件的毛竹林山场建立灌溉设施,开展竹山灌溉,调节竹山土壤水肥状况,全面推广施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力争到20xx年发展竹阔混交林30万亩,竹山灌溉面积10万亩,施有机肥为主的配方施肥面积5万亩,基本实现竹山道路网络。

对毛竹林内种植阔叶树每亩达40株(新建机耕路一侧和竹山灌溉蓄水池四周套种阔叶树按40株折1亩计算),按生态修复补助标准予以补助。毛竹林岗顶种植阔叶树宽度16米,连续长度1公里,种植密度167株/亩,按防火林带建设补助标准予以补助。在松溪、建溪、崇阳溪沿线地势较高河滩地、山坡下部的平坦空地,老化荒芜的柑桔地和房前屋后,因地制宜推广雷竹种植,实行集约栽培,把好新造雷竹林苗木、水肥、覆盖“三关”。对新造雷竹成片面积达5亩以上,亩均种植雷竹60株、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的,经当年年底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亩一次性补助300元。鼓励未列入规划种植任务的乡镇、街道发展种植雷竹,经验收合格后,给予同等补助。在房道镇西际村(毛竹)、东峰镇井岐村(雷竹)、小桥镇后塘村(毛竹)和迪口镇迪口村(毛竹)等4个村建立4片集设施、科技示范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竹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全市竹林资源培育上新水平。从20xx年起至20xx年,对达到建设标准的现代竹业科技示范园,除享受南平市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项目或省现代竹业项目的资金补助外,市政府每年每片给予补助10万元。每个乡镇、街道应择优建立1片竹林示范片,每个乡镇示范片毛生林面积不小于200亩、雷竹等小径竹不小于100亩,每个街道示范片毛竹林面积不小于100亩、雷竹等小径竹不小于50亩。(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财政局、林业局)。

三、推动产业集中集聚。

每年整合安排不少于20xx万元资金建立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竹产业的产业研究、规划、培育、推广、品牌建设及竹林碳汇实验示范区建设等。不断完善笋竹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管理先进、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笋竹加工企业投资落户,把笋竹城建成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笋竹产业集群。对新引进的竹产业企业,在税收、用地等方面优惠政策按《中共建瓯市委、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强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瓯委〔20xx〕16号)的规定执行。凡获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企业项目落户产业项目区,竣工投产后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一次性奖励。建立建瓯市竹产业展示馆,把我市笋竹资源、笋竹加工企业及其笋竹产品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集中展示,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加强外引内联,通过龙头企业增资扩产、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和招商选资新上一批项目,完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延伸,推动竹产业全面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雷竹开发,对创办雷竹笋加工、雷竹专业合作社和建立雷竹笋销售市场的企业,在用地、用电、贷款、办证等方面给予优先办理。(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财政局、经信局、商务局、农办、笋竹城管委会、林业局)。

四、精心培育龙头企业。

确定“两重两新”培育机制,建立分类评估机制,根据行业中的影响力、财政贡献率、产品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等指标,确定重点行业及龙头骨干企业名单;根据竹产业细分行业发展的态势、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即将投产的新项目等情况,确定新兴行业及新兴企业名单。对列入“两重两新”培育对象实行“一企(业)一策”,重点扶持。用好用足中央和省上、南平扶持原中央苏区县、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低碳试点城市、扶助小微企业、发展现代竹业的有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合作社,积极帮助策划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加快推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鼓励和帮助竹加工企业通过联营、合并、兼并等方式组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整体包装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竹加工产业。对于法人实体和注册地在建瓯市范围的工业企业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后,企业税收在建瓯市交纳的,给予重点奖励。(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经信局、财政局、发改局、林业局)。

五、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积极引进和转化一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不断提高竹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化升级。发挥竹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平台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校对接合作,建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特别是加快推进我市与厦门大学共建“海西竹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基地)”,建设“五大工程实验室”(竹材料工程、竹食品工程、竹能源化学品工程、竹工艺品工程、竹文化与健康工程)和竹产业技术中试基地、竹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竹产品分析检测中心“三大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竹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延伸产业链,推动竹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省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建立笋竹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促进我市笋竹产品朝标准化生产方向迈进。对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奖、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竹加工企业按《中共建瓯市委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强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瓯委〔20xx〕16号)的规定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经信局、财政局)。

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打造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加大目前我市笋竹产品已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品牌称号的产品宣传,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带动竹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品牌创建,赋予笋竹产品更高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提高附加值。对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竹加工企业按《中共建瓯市委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强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瓯委〔20xx〕16号)的规定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局、经信局、财政局、市品牌创建办)。

七、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金融机构要把竹产业作为信贷重点,制定具体的金融扶持政策,逐步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贷款门槛,扩大对符合条件笋竹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授信额度,优先安排贷款资金,最大限度地执行优惠贷款利率。创新开展竹林抵押贷款,对毛竹林连片面积达到300亩以上或雷竹林50亩以上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绿瓯农林发展公司优先给予林权抵押贷款担保。(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行建瓯支行,市农办、林业局、绿瓯农林发展公司)。

八、大力开发竹林旅游。

开发竹林旅游,提高竹林综合效益,选择条件较好的竹林作为农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加以开发。举办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竹生态旅游节,打造“竹林生态旅游”品牌。鼓励开发“竹园游”、“竹家乐”等竹林旅游,将条件成熟的竹林(园),列入我市一、二日游精品路线,扶持申报星级乡村旅游项目。在房道镇西际村建设以“竹生产、竹观光、竹体验、竹养生、竹文化”为内容的复合型休闲养生旅游项目——“千竹园”景区。以合福高铁开通为契机,开辟竹旅游精品线路,并与根艺城、北津湖、万木林、归宗岩等景区对接,延伸旅游产业链。(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发改局、规划建设和旅游局、林业局)。

九、完善商贸流通建设。

整合资源,合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笋竹交易中心,完善中心的各项功能,引进“互联网+”,建立o2o电子商务模式,促进产销对接,形成实体店与电商同步运行的交易平台,并为笋竹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信息、技术服务。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产,争取将竹地板、竹胶板列入“建材下乡”名录,将竹产品纳入绿色建材采购目录,将竹质办公家具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充分挖掘竹产品市场消费潜力。本市政府类项目(办公用品、基建、装修等)必须优先使用竹材;景观工程设计方案中,竹景观必须占景观工程量的20%以上。企业类项目,项目主管部门要从低碳环保可持续和建设优雅竹城的角度,大力宣传、引导项目业主单位和采购机构广泛使用竹材。(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经信局、规划建设和旅游局、财政局)。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建瓯市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办主任和市林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竹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竹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竹产业办,设在市林业局),成员由林业、财政、科技、发改、经信、规划建设和旅游、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等单位人员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全市竹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分配年度发展计划,组织考核验收,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从竹产业发展形势和创建绿色生态经济强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全市上下形成推进竹产业发展的合力。落实挂点帮扶制度,凡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市领导挂点联系,所在乡镇和引资单位全程跟踪服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挂点扶持竹产业发展,选派人员享受重点项目服务政策,并在评先评优中给予优先考虑。

十一、实行目标考核管理。

将竹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创业竞赛和绩效考核的内容,根据各乡镇(街道)和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目标任务。由市竹产业办下达每年竹林培育、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培育等建设任务。竹产业办联合有关部门对乡镇(街道)加快竹产业发展任务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促检查,定期通报情况,每季度公布考评成绩、名次,给予奖励。对考评综合评分60分以下倒数三名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绥垦局办文[]8号)精神,结合我场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本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一致的原则,特制定**农场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抢抓机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整合文化体育资产和文化旅游资源,探索经营养“文”、招商兴“文”的有效途径,使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和任务。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运行框架,使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10%以上速度增长,把文化产业培养成为我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优化我场经济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xx年全场文化产业创收达到2万元。

(一)积极搞好文化产业的战略规划、信息搜集和政策研究,通过制定和完善文化政策,对文化产业实施调控,保证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优化国有文化资产的配置,推进多元化文化产业格局的形成,支持和鼓励私营、个体文化企业健康发展。

(三)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管理,推进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各种文化和艺术培训,规范和完善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用品、艺术品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督和管理,建立起公平竞争,信息畅通,内容健康,运行有序的文化市场。

(四)、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三、具体措施。

(一)统一规划,加强管理。

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我场围库经济的发展,开发旅游业;加快广播电视网络业的改革,使其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管理好音像影视业和网吧市场,使其按照规范的文化市场运作。

(二)重点扶持,加大投入。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和对大宗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20xx年要维修好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电影放映机和健身器材等设备进行创收,由工会组织实施,使其运行起来,逐步成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投资兴建文化广场,使其成为职工群众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

(三)抓好试点,重点突破。

要像抓种植业结构调整那样抓好文化产业的开发工作,积累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20xx年重点把文化娱乐城充分利用起来,采取委托经营或承包经营的`方式搞好创收,另外要管理好电视网络和音像影视业,鼓励私人组织经营性文艺团体来场演出,丰富职工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使其成为我场文化产业的龙头。

(四)完善机制,培育市场。

文化产业需有一定特长和经营头脑的人来经营,要采取多种渠道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文体专业人才作用,采取集资、融资、入股的方式,扶持他们开发文化产业,要从资金启动,经营场所,经营政策,经营项目上予以扶持,为他们发展文化产业搭建发展平台。

(五)成立协会,带动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农场有关部门要组织协调成立兵乓球协会、篮球协会、体工队、秧歌协会、民间曲艺协会等各种文体协会,带动文体活动的开展,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组织领导。

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农场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