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初印象演讲稿(模板9篇)

时间:2023-08-28 22:58:09 作者:笔砚 最新大学初印象演讲稿(模板9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初印象演讲稿篇一

刚踏进邗沟中学时,我对这儿的一切并不是十分喜欢,觉得它非常小,非常旧。让我唯一觉得不错的是学校的树,在不同的地方,抬起头总能看到树的身影。这是学校给我的最初印象。可是不久,我对学校的印象改变了,促使我改变的是邗沟的老师。

邗沟的老师们工作认真,对学生学习要求十分严格,作业有布置有检查。对每一个同学都一视同仁。老师们虽然对学生要求严格,但态度和蔼,学生们容易接近。在小学时,同学们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来到邗沟,我发现班主任邹老师待人温和,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好像一点烦恼也没有。有时,邹老师遇到一些意外的事,也会像个孩子一样“啊啊”的叫着。邹老师也很幽默,跟我们讲话,总是时不时的给我们将一些笑话,经常把我们逗得捧腹大笑。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邹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有同学提出问题后,如果邹老师没听清楚的话,便会用一种非常“天真”外加非常“无辜”的眼神盯着那名提问题的同学,只要看到老班露出这种神情,同学们便会边笑边把问题重复一遍。老班听清楚后,马上眉飞色舞的为我们解答……慢慢地我发现我已经从讨厌班主任变成了喜欢,不只我,我们班上的许多同学也都喜欢这位幽默的班主任,喜欢这个阳光的“大哥哥”。

大学初印象演讲稿篇二

更多的时候,那些鬼怪之说,只是我们寄托思念的一种旁白。

——题记

最后一次见到他时,是在前来吊丧的亲朋好友们起伏不均的啜泣声中,那时他已经撒手人间。

“去见你外公最后一面吧。还有,把那扇门关住,你外公怕冷。”外婆抽咽声中夹着厚重的鼻音。

我站在他遗体前,恍然无措,他的头颅已经萎缩,干枯的头发零星地插在发紫的头皮间,脸色是蜡黄的,或者更像是用黄泥砌成的,他双目已闭,嘴角微张,露出那排黑压压残缺的牙齿。

我伸手想合拢他发裂的唇,可其中涌出腐败的气息,在味蕾上翻腾着,恶心的我想吐,我收回了手,转身出去。

“把门关住,你外公怕冷。”外婆像是自言自语般喃喃道。

我带上门,隔绝了料峭春寒和眼角的泪光。

快二月的天,风云攫去了所有欢愉,徒留下了这种比寂静更为蛮荒的寂静。我开始哭,撕心裂肺,歇斯底里的哭,迸发的绝望凝住了最冰冷的气流,微茫的日光刺破浮游半空中灰蒙蒙的浓雾,我睁开红肿的双眼,目光顺着光束寂寞的轨迹。

我不相信鬼怪杂谈,可我感觉有种陌名状的事物在升腾——我确信那是他的灵魂。

良久,妈妈叫我进去,拜祭开始。

烟斜雾横,灯火通明,他的容颜在烛火中消失殆尽,大人们在他遗体前声声祷告,求他在天之灵庇佑后世,并为他准备了纸做的洋房、跑车、佣人、彩电、冰箱等等,望他在地下也能享尽清福。

他们或许是为求心安,又或许是情感寄托。

大学初印象演讲稿篇三

又一次在这幅画前凝神遐想。

手指抚过乌墨渲染的背景,给人以庄重、理性的感觉。饱满的构图,恬静的色彩,在那细腻的用笔背后似乎隐隐地透出那份盈盈的深情和眷恋。

《西递村》全图,由深色调颜色描绘,充溢着宁静开阔、优美抒情的意境。古朴美丽,这是它带领我们所领悟的第一印象。

斑斑驳驳的青石台阶一节搭着一节,被不知多少的人所磨砺地很光滑了,也许有赤足,有绣花鞋,有草鞋,有木履……曾经有无数人在这台阶上走过漫漫长路,走过人生的历程,有不计其数不同的人在这台阶上谱写了自己的命运。走了的人带去的是回忆,没走的人面对的是现实——自然淋漓,气韵生动,这台阶仿佛与周围的房屋建筑浑然一体,单纯而又雄伟,默默凝然般通向街道的尽头。

这条街上的一切是那么古老而陈旧,经过历史积淀的瓦房静静默立在左右两侧,似乎在轻轻,轻轻地叹息着,如捋捋胡须、悠闲自在的安然老人,微微凝视着一个世纪淡然自若地滚滚而过,另一个世纪又轻盈若水地翩翩而来。

房顶上平铺着相互扶疏错落的瓦片,它们纵横交织,整整齐齐,富有层次和朦胧的美感。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灰色瓦墙的粉刷已有些褪色了,仍显出一种强烈的韵律感及从容鲜明的动势,安宁娴静,轻灵素雅。

徜徉在这明丽的南方式小街上,两旁骑楼的柱子方方地向前延伸,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任何油漆的典雅,屋面是小青瓦镶嵌上的绿脊,色调极其清雅柔和。尽头是新辟的街道,色彩上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阳光洒下,格外明亮。

轻踏石板阶,好似几乎能够嗅到小城人们所生活的气息:那一缕一缕的炊烟虚无缥缈般地窜上街道,饭菜所散发的香味不安地扭动着,仿佛要倾泻而出。在这木板镌刻的世界里,宁静、安详,一切的幸福都糅合在一片沉寂的欢悦中,扩散飘转在一片一片青瓦间。

抬起头极目远眺,新楼的顶端窄窄地露出一角天空,灰暗而纯净,仿佛是用淡墨渲染似的,绮丽而又不失婉雅,使人流连忘返,别有一番情趣,意境回味悠长。

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大学初印象演讲稿篇四

外婆在每个孩子的印象中都是慈祥、和蔼的吧。我的外婆也差不多,当然,也不能说完全一样。

外婆总是喜欢笑,特别是看到我的时候在笑。她笑起来时露出的牙齿肯定不止8颗,比空姐还要热情,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了,一边还拍着我的腿说:“什么事那么好笑?”可自己也在笑。

外婆的包永远不会是空的,里面总是装满了各种零食和水果。以前,我小,外婆看到我温顺懂事就会变魔术似的从包里翻出几个小山楂、巧克力等零食来奖励我:“呦!我们小米(我小名)真乖!”有时候,我心血来潮一把抱住外婆的大腿,可劲儿的问:“还有没有了?”这时候外婆就会‘呵呵’笑着,放下‘零食水果包’,不停地翻啊翻,直到一颗糖也没有了(这时包也几乎翻了个底朝天),才会对我说:“小米啊,外婆真的找不到了,下次多带一点来好不好?”其实我并不是有多么喜欢外婆的零食,只是觉得这样的对话很有趣好玩,十分享受!等我长大一点时,外婆还会乐此不疲地给我东西吃,可我却不会像以前那样缠着外婆问她讨要,有时候她离开我家,就在门快要合拢的一瞬间,没曾想几个山楂片从门缝里‘啪啪啪’飞进来,猝不及防,好像突击队员扫射进来的子弹。爸爸经常开玩笑说:“外婆又拿这些小玩意来哄你了。”可我却不这么想,这小小的零食背后寄托着外婆对我深深的爱。

许多同学的外婆、奶奶都会唱京剧或者越剧,我外婆也不例外,但她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最近几次来我家,一进门就问我:“小米啊,你们家有没有录音机?”起初我疑惑不已,外婆拿录音机来做什么?只听外婆先清了清嗓子,然后唱了起来:“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嘿!没想到外婆唱得那么柔美婉转,如泣如诉,似乎能和了电视上越剧名家方亚芬演的《西厢记》片段相媲美!可令人意想不到,外婆在唱完后竟对我说:“刚才情绪不到位,帮我消掉我重新唱过!”就这样‘折腾’了半天,唱了五六遍她才基本满意。

在我眼中,外婆还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缝衣服时连一些看不见的死角都不放过。她缝补的衣服,针脚细密,丝毫看不出缝制的痕迹,让人穿得坦然踏实;外婆还是个爱干净的人:吃毛豆前,她会把毛豆带壳洗好多遍,然后再拨。剥毛豆时又神情专注,你叫她,她都不怎么搭理你。如果剥到虫了,她就会自言自语:“这毛豆你看都......了!”一边赶紧扔掉,不停下手头的活。

外婆还是个......不管怎样,我的外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关心我的好外婆!外婆爱我,我更爱外婆!

大学初印象演讲稿篇五

设计意图:

在遥远、神秘的非洲土地上,音乐是非洲人民重要的生活方式,黑费民族创造了许多原始而充满激情的音乐,影响了世界乐坛。在大班幼儿信息、情感体验需求不断增强的阶段,为了引导其初步感受世界的多元化,拓宽审美视野,我们开展了“走进非洲”的主题系列活动。非洲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非洲音乐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我们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非洲音乐,体验非洲人热爱音乐、喜欢自娱自乐、大胆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让他们在享受全心音乐视听同时,传递着自由、随性、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正确对待多元文化,以自然的方式开展音乐活动。为此,我们借鉴非洲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音乐活动方式,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打击乐器,通过“对鼓”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节奏型与节拍的强弱,帮助幼儿学习掌握打击乐器的力度,能大胆运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体验到音乐带来的生活热情和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非洲音乐热烈的风格特点,尝试用不同节奏为音乐伴奏。

2、能大胆运用身体动作、打击自制乐器表现音乐节奏,培养初步音乐感受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铁桶、矿泉水桶、竹筒、大鼓、幼儿自制羽毛头饰

活动过程:

一、伴随音乐“狂野非洲”即兴表演动作进场。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音乐风格,结合身体摇摆、拍手、跺脚等动作表现节奏。

二、欣赏“走进非洲”vcd(黑人自由歌舞、演奏乐器片段)

三、师幼互动进行“对鼓”游戏,感受并尝试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1、幼儿打击与教师示范相同的节奏型,感受节奏中的强弱拍。

2、师幼合作打击节奏型中的前后节拍。

四、让幼儿选择不同的节奏型尝试为“非洲印象”的a段伴奏

1、聆听“非洲印象”a段乐曲,感受乐曲风格与节奏。

2、自由选择节奏型,大胆尝试为音乐a段伴奏。

3、教师与幼儿共同a段伴奏(分别选择两种不同的节奏型),让幼儿体验不同的伴奏效果。

五、引导幼儿伴随b段音乐,大胆运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六、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整表现乐曲“非洲印象”(a+b)。

七、幼儿交换乐器,伴随乐曲边演奏边韵律,自然结束活动(a+b+a+b)。

大学初印象演讲稿篇六

初中印象这四个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字眼。在小学的时,我对初中从满了期待和恐惧,期待着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的氛围,恐惧的则是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和不了解的教师。

可是,当我迈进初中学校的那一刻,喜悦战胜了恐惧,那里得学校比我想象的完美,有着浓郁的书香氛围,和那广阔的操场,还有那百花怒放的花坛……这一切真是太美了。

在我的印象中男教师是十分狠,十分严厉的;在我的印象中男教师会经常发脾气,动手打人;在我的印象中……呃,想着都让你心惊肉跳,可又能怎样,我只好自认倒霉。

同学们,静一静,静一静啊,我来讲几句。我是你们的教师,以后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待一会呢,会领你们去熟悉一下环境,此刻大家能够先出去自由活动一下。

我下了楼,一个人坐在花坛边上,一边低着头,一边想,怎样会这样?为什么会是一个男教师?教师凶不凶?正想着,我的好朋友过来了,怎样看你心事重重的。啊,没什么,只是……唉,你不觉得男教师严历凶狠吗?是吗?我道不这么认为,觉得男教师很好,很和谐。有吗?我怎样一点也不觉得。这时,教师下来了,同学们,站好队伍,教师带你们参观一下学校。

教师带领着我们,告诉我们这是电脑室、音乐室、寝室、水房、办公室、食堂、卫生间……还带我们去了会议室,参观结束后,教师还不忘补充了一句有困难,就找我,我既是你们的教师,也是你们的朋友。我慢慢的发觉,原先教师是这么细心、贴心、和蔼啊。这也使我对学校的印象,有了更好及更完美的记忆。

初中的印象,在我看来,它和我已成了知己,在印象中,不在有恐惧,多的仅有幸福和满足。学校里有细心的教师,美丽的风景和浓郁的书香氛围,还有哪些温婉的学哥学姐。构成了初中的完美。

大学初印象演讲稿篇七

了……

一、芦笛岩溶洞

回声满句带花香,

剩有心思岩壁藏。

借得漓江为笛管,

清音信步绕天梁。

芦笛岩乃桂林山水的“法宝”之门。正是它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使桂林添上了一颗明珠。

那么,芦笛岩妙在何处呢?

我与爸爸原以为山上树木葱绿,鸟语荡林。瀑布哆嗦,才令人流连忘返的。可是,我们去芦笛岩游玩,结果却出人意料——芦笛岩并非山上美景,而是溶洞!

芦笛岩溶洞共长三百四十米,里面由天然的钟乳石与水池组成了一幅自然图。芦笛岩有着上百万年的历史,经过无数次地变化终于形成了今日的一大奇观!

溶洞里有多处景观,就说“鸟语花香”吧。在一座高大的“山”(一座大形钟乳石)上,长着许多“花儿”。这些“花儿”个个争想开放,五颜六色,把“大山”装饰成了一座大花园,这些数不胜数的“花儿”吸引了许多动物。瞧,山腰中有一头山头正在芳香中舒服睡大觉呢!大山山顶上有着一片森林。“鸟儿们”累了就在山上休息。许多“鸟儿”互相聊天,森林时回荡着它们的声音。此景就称谓“鸟语花香”。

向前走去,只见一景显现在眼前。一个“窗户”上挂着一副“窗帘”。撩开“窗帘”,可见远处的一座“大山”。“山上”弥漫着“云雾”,仿佛笼罩上了一层纱子。雾中隐隐约约见到了“一老一少”,他们像是一对爷孙在下棋。

芦笛岩最有名气的是“水晶宫”。大家都知道“水晶宫”是东海龙王的宫殿,“哪吒市海”、“孙悟空智夺金箍棒”等的故事便是从此传来。据说83版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东海”就是借此拍摄的。走进“水晶宫”,马上有股凉风扑向胸怀里。四周水光粼粼,水平如镜,池底清澈见底。周围都是自然之蓝,“水晶宫”里几乎不须灯光照亮即可来回走动。我们似乎在大海之中,成了虾、成了鱼,在海里游泳嬉戏。远远的,我们看见了一根石柱矗立在“水晶宫”之中,支撑着整个大海。大家肯定已经知道此乃“金箍棒”是也。

二、阳朔山水

江到兴安水最清,

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

船在青山顶上行。

到桂林不得不玩漓江阳朔的漂流。在江上既能见水又可望山。这种大自然的美景,在我的确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至渡口,船家们正忙着做生意。我们找了一位船家,开始了漂流。初时,水平如镜。江水清澈见底,四面群峰环绕,郁郁葱葱,宛如一条卧龙。过了一座大桥,渐渐看见一些光秃秃的礁石。这些礁石被水不断冲洗,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不多时,前面已有急流。湍急的江水一下子把我们冲到了前头,那迅速令人有点心惊胆战的。不过,急流不多。我们又渐渐欣赏这世外桃源之美景了。

群山上有着千奇百怪的大树上,有的像在招手,有的像在睡觉,还有的像在仰望天空……鸟儿自然以大树为栖息地,飞到大树上,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大山上像开了茶花馆,处处听见鸟儿的聊天声。当我们还沉浸于美景,船只已靠岸了。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漓江。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果然是名副其实啊!哪些美丽的景色,我已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啊!桂林真美!

大学初印象演讲稿篇八

光线闯入居室,

洞穿了阴暗,

岂知伟大与渺小共度着无生气,

只有密密尘埃在通道中沸腾起来:

“我们崇拜朝气,向往神奇,

无畏的光啊,快将这混沌击碎,

勿要吝啬了自由!”

利剑经不住时间的摇晃,

变成戏谑,

一个鼻孔飞来,

吸走了欢呼。

大学初印象演讲稿篇九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就是在这样的节奏中,初中生活迎面而来。

初中第一要义自然是学习,那我就用学习的笔墨勾勒初中的场景:课程设置大不同,政史地、物化生,门门学问得弄清;独立思考要养成,自学能力不放松,意志培养要坚定,情感动机要分明,方法就是登山径,理解、识记加应用,勤记多思触类通,归纳总结善于听。

然而初中不仅是理性的,她还是感性的,她有血有肉,有故事有内涵,她是由一位位老师带着一群群学生共同编导谱写的圆舞曲,她是由一栋栋教学楼支撑起知识家园的山水画。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山水画演绎的圆舞曲,看一看我的初中。

记得开学第一课,上课铃声响,我走进新的教室,一眼望去,全是新面孔,此时,我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我找到座位坐下来,这时,进来了一位气质优雅的女老师,她学识渊博,干练利索,她自我介绍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接下来,进来一位文质彬彬,朴实无华的男老师,听完他的自我介绍,我感觉到这位老师幽默,风趣又不失严谨。接下来,我陆续见到了我的各科老师,英语老师和我小学的英语老师很像,都是非常有亲和力的人。

下课铃声响起,原本我以为同学们会像小学时一样,一窝蜂地跑出教室,各种疯玩,但是,我发现,尽管依然是下课时间,放眼望去,有的同学在整理笔记,有的在清点书籍,有的在阅读,学习氛围非常好,我心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肯定会越来越喜欢学习。

我好像突然间长大,开始有了对人和事的看法,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一道数学题,在老师的花式讲解下变的那么简单有趣,我在用心思考后终于写出来答案时的那种成就感变得清晰而强烈,这些都是我在以前所不曾体验过的,或许这就是初中与小学的区别吧。“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我第一次知道用“乐景写哀情”在诗歌中应用,发现古代诗人在相逢时那种伤感和悲情。老师甚至可以通过一篇古诗来述说那个朝代的兴盛与衰败,或许这就是年级层次的差异吧。

初中生活,如此紧张,确也如此奇妙。我将在初中三年不断努力磨练,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这就是我对初中学习、生活、老师、同学的初步印象,初中,我发现我越来越爱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