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3-09-30 02:27:08 作者:笔砚 最新中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篇一

1、圆的定义: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在圆内、在圆上、在圆外(由点和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大小来确定)

3、弦、直径、孤、弓形、半圆、同心圆、等圆、等孤等概念

等弧一定要强调要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圆不包括直径。

4、过三点的圆(三角形的外心)

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三角形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条边中垂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直角三角形外心在斜边上、锐角三角心外心在三角形内、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

5、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及推论1:直线过圆心、垂直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这五要素中用其中两个要素做条件就能推导出其它三个要素都成立。若用过圆心、平分弦做条件时要强调被平分的弦不是直径。

推论2: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6、圆心角、弦、弦心距、弧的关系: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相等关系必须要在同圆或等圆中才能成立;

弧的度数就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度数。

7、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角的两边都与圆相交。

圆周角的定理:圆周角等于同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圆周角相等,它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直径和半圆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度,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所对的弧是半圆。

推论3、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一边的一半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8、圆内接四边形:

定义:四个顶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

定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9、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相切、相离(由公共点个数或圆心到直线距离和圆的半径大小来确定)

10、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定义: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

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性质定理:经过切点的半径必垂直于切线。

推论1: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推论2: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1、三角形内切圆:

定义: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三角形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三角形内心。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12、切线长定理:

定理: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的长相等,这个点与圆心的连线要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圆内切四边形对边相加相等)

13、弦切角:

定义:一条边是圆的切线,顶点是切点,另一条边与圆相交的角;

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弧对的圆周角。

推论: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这两个弦切角相等。

14、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相交弦定理及推论、切割线定理及推论

中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篇二

20xx.11.17早上第二节授课班级:初三、1班授课教师:

7.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解决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关注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主动探索,勇于发现。从而领悟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变化着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研究及运用

利用多媒体放映落日的动画,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引导学生从公共点个数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两方面体会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

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学习7.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通过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得出直线和圆相离、相交、相切的定义。

布置作业

1、课本第101页7.3a组第2、3题

2、课余时间,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找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说给大家听。

中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圆在平面几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被安排在初中数学第二十四章,属于一个提高阶段。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又是本章的一个中心内容。从知识体系上看: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延续与提高,又是后面学习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及高中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从数学思想方法层面上看:它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以及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对圆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问题上,学生还是依靠事物的具体直观形象。加之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认知水平大都停留在表面现象,对亲身体验的事物容易激发求知的渴望,因此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我将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性质及判定。

(2)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

陪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4)体会事物间的相互渗透,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的重难点:

中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并能够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类和化归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概念。

2.难点: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及判定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复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目的:让学生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类比,以便更好的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由日出升起过程中的三个特殊位置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目的:让学生感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二.定义、性质和判定

1.结合关于日出的三幅图形,通过学生讨论,给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定义。

(1)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

(2)直线和圆有唯一的公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

(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中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

b、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画出已知圆的切线。

c、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

2)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图、填表、分析、对比,能找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关系。此外,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归纳的思想的认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