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统计教学(大全10篇)

时间:2023-09-23 18:45:04 作者:灵魂曲 2023年二年级统计教学(大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统计教学篇一

社会统计学是教育部规定的社会学专业的十门主干课程之一。在我国,社会统计学的作用和地位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不断得到加强的,过去在统计工作上反映经济情况多、反映社会情况少的局面也随之得到很大改观。进入21世纪,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正在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统计学作为从数量方面描述社会状况、社会发展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学科,其作用和地位也更显突出。

社会统计学是全国经管类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会熟练应用统计学这一定量工具spss,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本专业的研发和创新奠定基础。但一直以来,它被学生认为是较难入门的一门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有:

1.课程相关概念计算较多,枯燥、严谨,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入门难。

2.在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学习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统计学是数学学科,理论性强,没有很好的理论功底学不好,因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心理上害怕。同时,有一些专业是文理兼收的,很大一部分文科学生数学功底浅,看到数学背景的统计学课程就头疼,缺乏学好统计学的信心,例如我院的社会工作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等。

3.多媒体课堂教学进度快,知识容量大,学生缺少思考和模仿的时间。

4.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如果没有正确理解理论知识,不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没有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就不能真正掌握这门分析技术。

5.大班教学,有效控制教学过程,作业评价及时反馈难度极大。有的班级有100多名学生,一般作业的批阅以及小组作业的展示、实验课程的详细指导几乎无法实现。

传统社会统计学教学方法单一,仅重视对理论的理解,单调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现代社会统计学教学更加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完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这些方面互相作用,相互结合,共同推进应用统计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1.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的结合推动了教学内容的改革

大数据的时代背景给社会统计课程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近年来统计专业软件不断开发,从spss到eviews,其商品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这使得统计工作越来越简单,也变得更加便捷和方便,从而使得处理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成为现实。因此,社会统计学从原来的注重计算公式的推演发展为对统计数据的处理和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正确应用的条件、计算原理以及基本思想的传授,使得学生脱离数学的苦海,理解数据背后的真正含义。

2.社会实践课程、课堂教学和模拟实验的有机结合

目前,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专业更加注重实践课程的开展,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其讲求连续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完成800小时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就可以综合运用到社会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和统计软件,在实践课程和实验课案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老师对多媒体课程的讲解,将实践内容从多角度进行深化。

教学为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教授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接受效果。因此,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统计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典型案例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收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热门资料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结合学科中的具体章节,巧妙地把其融入公式、原理及抽象概念中去,精心设计出既有现实教学教育意义又有实用性价值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作业法

将学生分为若干调查小组,在进行调查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按照课题要求进行一次真实的统计调查,以考查其实践能力。从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抽取小样本、发放问卷、回收和审核、输入数据和整理资料、估计和分析,到编写调查报告、形成总结和调查体会,全部都让学生独立完成。

3.典型专业论文的阅读

社会统计学的学习和研究的开展是一个从模仿到熟练的过程。找到相近的论文,看别人怎么将平庸的统计数据,分析得头头是道,通过参考相关的论文,掌握数据分析中的一些方法在专业领域的使用,然后像卖油翁一样,反复操作,反复修改,锤炼语言,熟能生巧,从而找出研究规律,形成模板,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并应用其去解决现实问题。

目前,一些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及统计理念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社会统计学吸收,社会统计学的内容也渐渐变得广泛起来。本文对社会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但在管理类、经济类中的统计教学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统计学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对社会统计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探讨,争取让我国的社会统计学蒸蒸日上。

二年级统计教学篇二

《统计》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在绘制统计图时,学会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根据统计图提出并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该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一年级学过分类和简单的统计方法,初步认识了统计表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

在这堂课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本课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才算是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了呢?我认为就是要让学生体验统计的方法,感受其中的复杂性,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想知道猴子吃的每种饼干各有几块,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然后小组间交流记录方法,再选出同学面向全班介绍自己的方法。后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学生自己在完成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问题,“一格表示1个单位,格子不够涂,怎么办?”这时,我再就学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同学交流,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人采用的方法,而且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在评价时,既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也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最后,用画小旗的统计方式,对优胜组给予评价。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二年级统计教学篇三

(话音刚落,同学们便议论开来,都在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把小鸟留在家里比较安全,每天还可以给它喂好吃的。

生2:可以把它送到动物园让那里叔叔帮照顾,还可以跟它的很多好朋友玩。

生3:让小鸟飞回大自然,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生4:可以把它送给喜欢养鸟的人。

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的办法。陈明到底该听谁呢?

生:老师,我给你出一个主意,看全班小朋友最喜欢哪一种,就选那一种告诉陈明。

师:我们怎样才能把全班的意见提供给陈明来参考,让他选择他喜欢的方法去做呢?

片段二: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统计的过程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校门外面的青海路和珠江路的十字路口来调查一下各种机动车的车流量,要求合作完成如下作业:

(1)统计在10分钟内通过十字路口,各种机动车的辆数。

(2)把统计到的结果制成统计表。

(3)根据制成的统计表,说说你有统计后的感受。你想对交通警察提出哪些好的建议?

(活动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学生实地调查统计,合作完成作业。

回到教室展示作业,汇报总结。

生1:我们先绘制了一张简易的统计表,用划“正”的方法统计出各种机动车通过十字路口的辆数,我们认为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先分工,在合作,不然就很难统计到正确的结果。

生2: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路上的机动车非常多,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车多了,交通不安全了,我建议交通部门要在我们这个十字路口装上红绿灯,以保证我们的安全。

生3:我建议交通部门在路口建一座立交桥,行人从桥上走,这样一定很安全。(笑声四起)

生4:我们组认为统计要非常仔细,一不留神,车子开过了,统计不到正确的数据了。统计时不一定用划“正”字法,我们组用的是用各种符号来统计的,大家认为比较好。可以省去一些麻烦,而且很清楚。

……

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如何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导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必要去进行统计,这是非常重要的。上面的设计就是选择了当今社会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环保作为引子。课的伊始,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根据素材进行统计,而是创设“小鸟病好以后怎么办?”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思考、争辩的话题,以情促知,创设了情知互动的愉悦氛围。由于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激起了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问题的提出到寻找解决策略。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有必要去统计,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环保意识和人文关怀。

这一片段的一个亮点就是教师把传统封闭式的课堂延伸到了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让学生在“蓝天白云”下、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学习统计知识。在统计的过程中老师没有为学生提供现成的信息、思路,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场景,提出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共同出主意、想办法,体验怎样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不同的形式呈现数据,在这个过程中统计活动已成为学生解决问题一种需求,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一种学习目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亲自经历了、体验了统计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获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经历了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使学生在课外调查中享受到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的日益丰富,学生学习数学已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内、课本内,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应扩大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为此,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开阔眼界,增大信息量是十分必要的。据此,教师要打破原有的“鸟笼式”的课堂教学旧制,把周围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案例一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狭隘性和封闭性,建立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拉近了知识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感悟、学习、掌握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室外,延伸到工厂、农村、社区、大自然环境中去,使课堂变得博大、丰富、生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活动应当是社会性的。”作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数学学科。就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虽然数学的内容上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出适合学生接受的原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他们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究问题的大舞台,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一方面,将数学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数学实践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即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践数学,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们要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去探索数学知识,思维就能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能力得到发展。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认识的能动性、情感支配的自我性、师生之间知识的差异性等等决定了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主动掌握新知识、形成自己的智力活动,能够评价自己和修正自己的初步认识,能够按照事物的变化规律把理性化的东西具体化。由此看来,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而教师的职责就是促使这种探究的顺利进行。著名数学家波利亚也曾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反对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客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体能力。上面的案例中,教师创设了“到十字路口调查机动车的车流量”这一活动学生完全可以胜任,也是有趣的,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没有过多的讲授,只是在做“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工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唤醒每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个学生自主潜能,充分地、自由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学与发展”是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的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片段一以“受伤恢复后的小鸟该如何处理”这一话题引入新课,在数学课上渗透环保意识,为学生将来踏上社会树立起环保意识从早奠基。片段二,通过对“十字路口机动车统计”这一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交通安全十分重要,面对当今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这些可能对以后交通部门整改交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中同学们也积累了一定的交通知识,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应尽量使知识极其理解和掌握从属服务于发展。

二年级统计教学篇四

我本次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例1及其相关内容。例1通过给定的某地区城乡人口的复式统计表,分别让学生完成该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然后介绍这就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聪聪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更宽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建立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设计的4个问题中,最后一个问题“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是在前3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1. 因为没考虑到他们对已经学过的复式统计表读的不熟,所以,临时加了对学生读题的指导。

2.看到他们画图时很困难,画出的图形不美观,不准确,我临时加进了一个内容:“如何把图画得美观,准确?”。

1.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绘图的速度和水平在纸上和书上有一定区别,学生在纸上画的快些,在书上慢些,所以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中例1后面的练习及其和例一配套的做一做。

2.对学生尝试合并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后的总结不是很到位,导致学生在总结经验完成书上的复式统计时,还有小部分学生做得不是很好。

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完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得到提升。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知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在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在统计知识和观念上加以提升:通过对这样的统计图的描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了很多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与意义。例1后面的“做一做”很遗憾没完成,它安排的是对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可以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统计图后面的问题。第(4)小题可组织学生对本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分析和交流,发现本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的特点,知道同学们的爱好和特长。教材呈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把原教案设计中的“做一做”删去

2.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做成作业单(一),便于学生完成。

3.把教学中的尝试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改为作业单(二)

4尝试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教师做出详细总结: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时,首先注意看图标要求图什么颜色,然后,用铅笔和尺子根据统计表的内容准确地画好各项图标,最后按要求找出相应的颜色涂色。

二年级统计教学篇五

数学优质课已落下帷幕,但对于统计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下面将讲课前后对“统计”的一些认识和想法进行以下梳理: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关于统计教学的目标明确指出:“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为了不让统计教学流于形式,我们认为在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自主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这个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的环节必不可少。

以往在教学统计部分时,我们大都是直接采用书中提供的数据入手,直奔数据整理,缺少数据收集的过程。这样,学生只对统计的认识并去全面。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们采取现场收集“本班体育小明星的候选人”选票的环节,激发学生提出与统计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在确定用“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后,让学生亲身经历投票,体验数据收集的过程。正是由于这些信息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在整个教学环节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正”字统计的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四次对比,以此丰富学生的体验。在交流记录方法时,第一次是符号之间的,“选用的符号不同,但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这次对比明白,虽然符号不同,但都是用一个符号来代表一票。第二次是符号与正字记录之间的,让学生体会用正字记录更简便。第三次是两种方法进行数票,让学生能过数明白用正字记录数的比较快。第四次是正字与五画字之间的对比,让学生体会正字笔画简便,便于记数。四次对比,让学生对“正”字统计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这样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正规”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奠定比较牢固的基础。

在评选体育小明星这个情境中,我们认为对于数据分析这块没有可挖掘的地方,只要知道谁是体育小明星就可以了,然后对其他数据简单地进行分析即可,对于教学重点中感受数据分析对决策的作用落实不到位,因此在练习中我们着重考虑了数据分析对决策的作用这一块。第一题是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来解决,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二题是统计一分钟十字路口的车辆通行情况,通过前后两年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分析数据,感受数据分析的重要以及对决策的重要。

一节统计课,让我对小学的“统计教学”有了认识,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着一种思考的状态去对待每一节课,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

二年级统计教学篇六

学生在学习了用“正”字统计方法后,我组织了一次教学实践活动,调查本班学生喜欢动物的人数,统计教学反思。在调查活动中,虽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但在调查过程中,语言含糊不清,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态度不大方,使得课堂气氛很尴尬。于是,我随即组织了“最佳调查员”评选活动,在评选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懂得了怎样成功的与人交流,完成自己的任务。课后,我又组织学生调查老师的生日。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渐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亲自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锻炼了同学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其次,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自己的体验过程中了解填写统计表的格式,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猜测推理的能力。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简易统计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简单的预测;学生要参加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在方格纸上画出统计表。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我精心创设情境,鼓励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体验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开讨论,做出分析,进行交流。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这种需要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内在动力。

其次,我又试着在教学的安排上做了一点尝试。

具体细节:在填统计表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填写。我的想法是: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下将知识内化。但也有让学生独自完成的学习活动,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二年级统计教学篇七

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生活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参加跳绳比赛是学生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每个学生几乎都经历过,因此,用这个作为载体,并且是5个数据,学生无论是在数据呈现,还是制成单式的折线统计图和复式的折线统计图后,都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这样就更容易发现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二、注意细节的处理:

在学生意识到要把两张单式的直线统计图合并起来以后,我在课件上先出现了两条黑色的线,让学生来考虑有什么办法来区分这两条线,学生说出可以用颜色来区分,也可以用虚线和实线来区分,在说线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要注意图例的说明。这样,在无意之中,就让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格式有了更精确的了解。

三、让学到的知识回归生活

在这节课的练习设计中,我设计了王芳偏胖的体重,从单式到加上标准体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接着又设计了让学生观察小学生身高情况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向经理推销a、b两种品牌的彩电的销售情况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最后我设计一个奥运金牌条形统计图,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条形统计图不能整体观察金牌的增减趋势,再次展现出折线统计图的魅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先读懂教材,思考你要教会学生些什么?用怎样的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你所教学的内容。然后确定你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再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再来精心地设计你的教学过程,这样我们的数学课一定会更加精彩!

二年级统计教学篇八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教学反思《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渐佳了。

《统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二年级统计教学篇九

设计了

1、故事引入;

2、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统计;

3、重点讲解用“正”字放就行统计;

4、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

5、巩固练习;

6、小结”六个环节。《统计》初步知识内容不算很难,但有时比较繁琐,很多都要同学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需多合作,而在应到学生看图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在例2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讨论:你想用那种方法来记录?在这些方法中,拿一种最方便?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让同学们回答了以后,再引导学生看统计图和统计表,并与例1的统计图比较,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最后再进行小结,在让学生做练习时,很多同学都能交好地完成。

在活动中能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体现。在这节课中,我非常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我不仅经常运用激励性语言,还注重给学生象征性的鼓励。但是,在这节课中,我没有很好地体现小组活动。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有点像走过场一样,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一年级的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还没有真正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

二年级统计教学篇十

1、 设计统计图。

[教学片段]

反思:为了让学生能在尝试中,更好地绘制出统计图,学生必须先选用模板,思考:不同的模板里每个方格所表示的数据一样吗?再用涂色的方法设计出富有个性的统计图,相对于书上、纸上填图方式来说,省去了用笔填图的所花时间,既能达到理解统计图的效果,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并且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更喜欢这种新型的方式,学生操作起来不感枯燥、厌烦,反而更有耐心的去完成他们的作品,他们拥有了成就感,兴趣盎然。

2、 回答电脑问题。

[教学片段]

反思:根据学生自己制作出的统计图,回答电脑给同学们的问题,不仅对统计知识进行检测,同时对学生的计算机掌握水平也是一个测试。

全课反思

一、这是一种learn from it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这种模式的教学基本上是在网络教室里完成,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出教学资源,并发放到学生资源网,采用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用电脑来代替笔纸,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对学生的评价通过电脑即时反馈。

二、这教学模式的运用给我教学工作带来的优势

1、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和生动丰富的学习环境,实现了教学活动中各因素的多边互动。

2、信息技术的使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挖掘了他们的数学潜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整个学习过程都是有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增进了学生热爱数学、学以致用的感情,培养了数学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三、在本整合课中也认识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电脑上制作统计图,虽有很多优势,但对学生统计图制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

2、对整合课的流程和模式的操作上还有待挖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