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英雄于连教案(实用20篇)

时间:2023-12-06 08:30:02 作者:琉璃

教学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通过这些有组织的安排,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下面是一些名校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500多年前的一天晚上,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中心广场上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灯火,全城的人都跑出来唱歌跳舞,欢庆自己打败了外国侵略者。钟声、礼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交织成雄壮的乐曲,在首都的上空回荡。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它标志着受侵略、受奴役的痛苦已经结束。

就在人民欢庆胜利的时候、残敌派出一个坏家伙溜进市政府的地下室去搞破坏,这个地下室里放着好多好多火药,只要一颗火星溅到火药上,就会引起巨大的爆炸。那么多的火药能把整个市政厅和附近的房屋都炸坍,欢庆胜利的人们也都会被炸死。

再说这坏家伙堆好炸药,用一条导火线接上,一直伸到外面的院子里,一点火,他就慌忙溜走了。这着了火的`导火线,还“咝咝”地向地下室延烧进去,人们谁也没发现这危险的火花。一场巨大的灾难即将降临!

正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偏巧有个叫于连的男孩来到小院子里玩耍,他在墙角边发现了那闪着火花的导火线,正在一寸一寸地变短。他知道地下室里有火药,并且在战争中懂得了导火线在火光中变短是怎么一回事。他想去用水扑灭,可这里没有水,到老远的地方去打水已经来不及了,就是跑出去喊大人来,恐怕也不行了。忽然,他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跑到墙角边,朝导火线上撒了一泡尿。靠!真灵,这泡尿竟把火浇灭啦!

一场特大的灾难免去了,布鲁塞尔人民把这个撒尿的小英雄高高地举到头顶,欢呼起来。

有人提议:“我们应该为这个小英雄塑一座铜像!”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他们请来全国最杰出的雕塑家,塑了一个光屁股的孩子在撒尿的铜像,并隆重地把他安置在首都的一条街上。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1、认识14个字,以及两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

3、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说一说识字方法。

4、学生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文。

1、创设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示图片。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主发言。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体会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二、语文实践。

请你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于连的铜像。

1、自由练习。

2、分组说。

3、全班反馈。

三、总结。

你从于连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给生字交朋友。

3、观察生字的位置。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1、写字。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1、如果有人为了人民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会敬佩他,并尊称他为--“英雄”(板: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还有一些小英雄(板:小)。他们年龄虽小,但其品质和行为同样让人敬佩。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来自于比利时的小英雄,他就是第20课《一座铜像》中的小主人公--于连。(板:于连)。

二、自学,检查。

2、点评朗读情况。

3、小于连做了什么事,从而成为了英雄?

4、是啊。小于连急中生智,(板: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百姓的性命。

三、第三节。

1、“急”就是危急的意思。而在文中,小于连到底发现了什么危险的情况?(板:发现险情)请同学自读第三节,把写小于连发现险情的句子用“--”划下来。

2、交流:出示第三节3--5句。

3、小于连到底发现了什么险情?他闻到了什么?(板:闻到)发现了什么?(板:发现)看见了什么呢?(板:只见)最后又发现了什么?(板:发现)。

交流,板:浓烈的火药味。

夺目的迸跳着的火星。

又长又粗的燃烧着的导火线。

导火线连着大火药库。

4、小于连是凭什么判断出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请你先读一读这几句句子,然后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找到其中的一些关键词,来说一说情况危险在哪儿。

浓烈--火药味重,说明导火线已经燃烧了很久,快要引燃炸药了。请你带读。

夺目--耀眼,说明导火线很粗。请你带读。

又长又粗--说明所连接的火药一定非常多。一旦爆炸,杀伤力极大。请你带读。

设想一下,如果小于连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大火药库一旦被引爆?请你带读。

5、这可是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啊!谁能读出3--5句紧张而又焦急的语气?(指、齐)(关投影)。

6、就在这紧急关头,于连想出了好办法。“智”就是好办法的意思。于连到底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排除了险情呢?(板:排除险情)--(板:用小便浇)。

其实,在此之前,于连还想了几个办法。分别是哪几个办法?为什么行不通呢?(板:下沟踩用水浇喊人)(喊人为什么来不及呢?人都在哪里呢?你从哪句句子中可以看出?)。

“用小便浇”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和下沟比,它不用下沟(擦),和用水浇比,它不用去别处打水(擦),和喊人比,它节约了时间(擦),而且,小便这样东西“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真是一个方便的好办法。

7、相信小于连那机智、勇敢的举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也一定想把于连的故事说给身边的朋友们听。下面我们就根据板书把于连挽救城市的全过程讲一讲。先请同学自己准备一下。(指名复述)。

四、第一节。

1、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拯救了全城老百姓的命,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把于连急中生智,用小便浇灭导火线上火花的瞬间用塑像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出示于连图)。

2、课文第一节就介绍了于连的形象。请你在第一节中,把写于连形象的句子用“~~~”划出来,并读一读。

你确实读出了于连调皮可爱的样子。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句子。

五、第四节。

1、可爱的于连像不仅受到比利时本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吸引着到比利时游览的人们,大家都想亲眼目睹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英雄。也让我们带着喜爱和崇敬之情齐读最后一节。

六、课外引申。

2、如果你作为游客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你会给小于连带去什么礼物呢?交流。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通过朗读体会小英雄机智勇敢、遇事果断的优秀品质。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3)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八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讨论,说一说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

(2)通过介绍铜像的来历,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了解于连和布鲁塞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于连,感受他热爱祖国的高贵品质与机智勇敢的精神。

(2)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机智勇敢的良好心理品质。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于连和布鲁塞尔的故事。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体会小于连的机智勇敢。

并且能够把这个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今天,我们就到一座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看一看。(出示布鲁塞尔风光)大家知道吗?这么美的一座城市,在五百多年前,差一点被残暴的敌人偷偷地炸毁。

你们猜,是谁救了她?是一个还不到十岁的小男孩。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8课(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认识词语“英雄”。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段落,圈出生字。把自己认为难读或不理解的词用曲线勾出。

2、师:小于连究竟做了什么,使人们将他称为英雄?

3、听老师范读,初步感知故事情节。(完成填空。)。

4、同桌互读生字,读准音。

5、巡视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相机指导。

6、在故事中,你觉得哪儿最有意思?你觉得哪个环节最危险?

指导学生用直线勾画出最吸引自己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流利。

7、指名读句子。读得好,让其他学生进行表扬,读得不好,请其他学生帮助指导读。适时板书,小于连热爱祖国、勇敢机智、遇事沉着。

三、识字教学。

1、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首都、竖立、铜像、卷发、撒尿、庆祝、大街小巷、

炸药库、导火线、哎呀、附近、可恶。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不错,下面开动我们的词语火车吧。

2、怎样记住它们呢?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3、交流方法,解决难记生字。

4、选词说话。

四、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在具体环境中认读理解生字: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3、仔细观察,怎样写好生字。

4、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5、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6、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学习了课文以后,你觉得小于连可爱吗?比利时人民为什么要塑造铜像纪念他?

因为于连勇敢、机智地拯救了全城的老百姓,人们为他塑造铜像,就是歌颂小英雄,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小英雄于连。

2、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呢?(热爱祖国、机智勇敢、遇事果断)。

六、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2、练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勇敢、机智、遇事沉着。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一座铜像》讲述了5前,比利时小英雄于连发现敌人妄想通过点燃地下火药库炸毁布鲁塞尔市时,急中生智用自己小便把导火索浇灭,保住布鲁塞尔城的故事。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分析,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我抓住重点词语“急中生智”,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读读第3小节,找出当时情况危急的语句:“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发现院子里火花在夺目地迸跳着,只见又粗又长的导火索??地燃烧着……”通过这些语句和词语,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让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危险正笼罩在整个城市的上空。而于连面对危险又是那样的机智和勇敢。引导学生找找小于连当时是怎样做得的句子,体会于连的机智、灵活。

因为,抓住了课文的中心词展开教学,从课文中去体会“急”“智”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急中生智”、“栩栩如生”“干涸”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

学习方式:围绕“急中生智”一词,引导学生联系文中的“干涸”、“又窄又深”、“又长又粗”等重点词,谈谈于连为什么“急”,并相应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都听过哪些故事?从哪里听到的?

(对于通过自己读书了解故事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其他学生的读书热情。)。

师: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故事的名字叫做:小英雄于连(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请你们猜猜这个故事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小”和“英雄”进行猜测,模糊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倾听的欲望,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教师讲述小英雄于连的故事。(从“五百多年前……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教师讲述到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阅读状态。)。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师:读完故事,你觉得哪儿最有意思?

(检验学生初步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大意的能力。)。

3、指导学生用直线勾画出最吸引自己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流利。

4、指名读句子。读得好,让其他学生进行表扬,读得不好,请其他学生帮助指导读。

(实现评价体系中的学生互评原则)。

5、师: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难读或不理解的词用曲线勾出。争取在小组内解决,如果组内解决不了,可以在全班交流时提出。

6、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相应指导。

7、各组推选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初读环节,分成三步走:

1、粗知大意——浏览读;

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评价读;

3、小组合作读难读的句子——攻读。完成在读中误字、进一步感知故事情节的任务)。

三、识字教学。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不错,老师把课文中的这些新朋友请了出来。你们认识哪个朋友,就读哪个,并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

学生读,介绍。

(因为有了前面的读书基础,学生对这些生字不会很陌生,以介绍朋友的方式出现,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读识兴趣,又可以使学生通过介绍生词自主识字,增强记忆力。)。

第二课时。

一、回忆讲述。

1、出示:于连闻到(),发现(),他想(),于连急中生智()。为了表彰于连()。

2、让学生根据提示回忆复述课文。(为创造性复述课文奠定基础)。

二、研读阶段。

1、师:提示中有一个成语,是什么?(急中生智)谁能解释一下?(不管学生能解释,还是不能,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

2、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看看于连因什么而“急”。最好做上记号。准备和组内同学交流。(指导学生边读边做记号的读书方法。)。

3、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交流中,要相应指导学生朗读。

(在全班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又粗又长”、“干涸”、“又窄又深”等词加以理解。)。

4、师:再读,再找,于连生的是什么样的“智”?

指名读有关语句,教师出示:于连急中生智……全城的人。

5、师:你们觉得于连的这个办法怎么样,作用有多大?

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

(利用小主人公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懂得在危急时刻学会冷静、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7、全城的人不会忘记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人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

8、能为“表彰”选一个同意词吗?(表扬)你觉得这里用哪个词更准确?

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指导朗读)。

9、想亲眼看一看这个“栩栩如生”的铜像吗?

(播放铜像图片)。

10、师:说一说,你见到的“栩栩如生”的铜像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体会“栩栩如生”一词)。

(研读阶段主要抓住“急中生智”这个承上启下的中心词展开研读,使学生对主人公的研读思路清晰,有条理,更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感悟。)。

三、复述课文。

先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请学生到屏幕前向大家介绍。

(创设导游情境,培养学生有创造性的复述课文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

了解抗震纪念碑浮雕内容反映的历史以及这一历史事件给唐山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

第三课时。

一、指导写字。

着重为学生讲述“然”字的来历,并指导学生用“然”字组词。

二、积累运用。

又窄又深又()又()又()又()又()又()。

(指导学生写在采蜜集上)。

板书设计:。

又长又粗。

干涸。

又窄又深救了全城。

用尿浇灭。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今天,我教出了《小英雄于连》。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小导游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我想:教师应参与学生当中,还应让学生多数参与。于是,我自己也参与到其中,再找几个同学和自己一起当游客,又选了一名小导游。表演中孩子表现出的积极性超出了我的预料,游览过程中孩子的表现也给了我一份意外的惊喜。

课后,我反思自己设计的这一教学环节。有两点体会:

1、新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当游客就是运用了教师自身的资源,学生当小导游,把以前的知识积累应用于这节课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资源。开发学生资源与开发教师资源要统一起来,就能让课堂双主互动。

2、学生有潜力,需要环境、条件去开发。就像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雨露去滋润一样。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个人学习、小组学习、角色转变这些形式其实就是在为学生创造条件,寻找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a、用自读的方式了解铜像的来历。

b、知道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的学习中,明白体会于连是个聪明机灵的小英雄。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于连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1、讨论英雄:小朋友们,什么样的人称为英雄?(厉害、聪明、勇敢、不怕牺牲)。

2、你们知道哪些英雄?(.雷锋、刘胡兰、王二小、张嘎等)。

3、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4、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创设情境,学习第一自然段。

a、于连的祖国是比利时,现在我们就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这座美丽的城市去游览一下。

(课件出示布鲁塞尔风光图,最后定格于于连铜像)。

小朋友们,聪明的你知道这座撒尿的小孩铜像是谁吗?(于连)。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主人公小英雄于连。看到这座铜像,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吗?(铜像有趣、很调皮,很有意思,很好玩,为什么他要撒尿等等)。

请一位小朋友来描述一下这座铜像的样子。

(学生读完课文后反馈:第一自然段)(学生找出描写铜像样子的句子)。

c、指导朗读:这座铜像真有趣,这一段该怎样朗读呢?(要读得有趣)谁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评价,再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a、人们为什么要造这样一座有趣的铜像呢?课文的第二个自然段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你能把这个问题读好吗?(指名读)这是一个什么句?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问的语气)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问句。(生齐读)。

b、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人们造这座铜像的原因?(3、4自然段)。

(学生读第三、四自然段,然后互相讨论)。

c、学生反馈讨论结果(因为于连撒了一泡尿浇灭了导火线的火花,拯救了全城的人们)。

d、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五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

当时美丽的布鲁塞尔正在做什么呢?“侵略者”指的是什么?(想要占领比利时的人,他们是比利时的敌人。比利时人民对他们非常憎恨。所以当比利时的人民打败了可恶的敌人后,大家非常高兴,整座城市都在欢庆胜利。)(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回答后,课件出示庆祝图)。

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齐读这个句子(大街小巷灯火通明,欢声雷动)。结合这幅图,说说你对灯火通明、欢声雷动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指名说“灯火通明”和“欢声雷动”的意思)。

师:人们正在欢庆胜利,谁也没有想到敌人不甘心失败,竟会在这个时候来搞破坏,敌人想干什么呢?敌人做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反馈)这根导火线可是连着炸药库的,想想导火线点燃后会怎么样呢?(生自由发言)。

就在这个时候,敌人的诡计被于连发现了。他看见了导火线上闪着火花,正在咝咝地燃烧着。小朋友,如果是你看到了导火线闪着火花,你会怎样做?(吓得赶快逃命,很慌张)。

为什么?(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火是很危险的,所以小朋友在平时不要去玩火,要注意安全。)。

e、于连看见导火线闪着火花时,他是怎样做的?(板书:想用水浇灭想通知大人)。

于连看见导火线闪着火花,并没有自己赶快逃命,而是积极想办法。他知不知道这里很危险?你从哪句话看出于连知道这里很危险?(“哎呀,不得了”)。

f、在这危急时刻,于连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呢?(板书:撒一泡尿)。

“灵机一动”是什么意思?(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这个办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板书:方便)这个句子要怎样读才好呢?(语速要读得快一些,因为要赶快把火花浇灭)(请小朋友读这个句子)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引导学生明白撒尿是最好的办法,体会小于连的机灵)于连朝着导火线撒了一泡尿后,结果怎样?(课件出示句子)(我们真为美丽的布鲁塞尔得救了而感到高兴。)请大家用高兴的语气读这句话。

h、从这件事情当中,你们觉得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机灵勇敢)。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于连是个机灵勇敢的孩子?(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j、请小朋友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注意语气和语速。

3、于连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布鲁塞尔,救了布鲁塞尔的人民,当人们知道后,人们是怎样感谢于连呢?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a、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b、人们造了一座撒尿的小男孩铜像来表示对小于连的感谢,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市长,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小于连,谢谢你救了整座城市)。

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一位老奶奶,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小于连,你真是个好孩子!)。

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一位小朋友,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于连,你真聪明,我佩服你!)。

三、讨论小于连是否英雄?

生:于连当然是英雄,他救了一座城市。

师:他是不是靠了一点运气救了这一座城市呢?生:不是,于连他很勇敢。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如果是我,看到敌人点燃了导入线,就会吓得逃跑了。

生:于连很聪明,他才想得出这样的好办法。

师:是呀,如果于连当时吓得掉头就跑,城市能保住吗?生:不能。

师:如果于连当时想不到撒尿浇灭火花的办法,城市能保住吗?生:不能!

师: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救了一座城市,救了全城百姓,他无愧于这个小英雄的称号!来,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小英雄于连。

四、拓展延伸。

1、小于连撒尿的样子被人们用铜像塑造了出来,并竖立在大街上,你能不能也像他一样在大街上撒尿呢?(不能)为什么?(小于连撒尿是为了救全城的人,人们是为了纪念他才造了这样一座撒尿的铜像,但我们不能随地大小便,那样不文明。)。

(小朋友们知道吗?小于连的这座铜像撒出的可不是尿,而是自来水,到了狂欢节,他撒出的还是啤酒,人们还会争抢着去喝呢!)。

生:我会给他带一顶帽子,给他挡阳光。生:我会给他带一把伞,可能挡雨呢。

生:我会给他带一套衣服。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于连是光着身子的。

师:除了你,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跟你一样的想法。几百年来,于连不断地收到全世界各地人民送来的衣服。我们中国也送了一套汉服给于连。你们猜猜,小于连现在有多少套衣服?有700多套呢!现在专门有一个博物馆收藏着这些衣服。大家来看看穿上了衣服的小于连。(课件出示穿上了衣服的于连图)。

五、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机灵勇敢的小英雄于连,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于连一样遇到事情不慌张,做一个机灵勇敢的好孩子,请小朋友们在家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用“乱七八糟”这个成语来形容美国教室的秩序,恐怕并不为过。然而,虽然学生们坐无坐相,但思维却极为活跃,课堂上常常有“如果人是猴子变的,为什么现在猴子还是猴子,人还是人?”之类的反问。其实,胡思乱想,爱问为什么,这本是孩子们的天性。古往今来,有多少创造发明就是在“胡思乱想”中萌芽的,随之开花、结果的。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的“胡思乱想”,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发问,这也应该是孩子们学习时应有的权利。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突然发问。这些发问有些是教师备课中没有预料到的,有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弄得教师不知如何处理。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突然发问,往往是课堂的闪光之点,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突然的提问,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往往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成为难以忘怀的精彩瞬间。

如教学《小英雄于连》一文时,学生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于连为什么不穿衣服,难道他到街上玩也是光着身子吗?我不喜欢他这种不文明的样子。”这是一个令人思考的声音。我并没有预设答案,并没有忽视学生有个性的见解――“不喜欢小英雄于连。”而是在学生的疑问上生成新的问题:你们认为铜像为什么要塑造一个光着身子的于连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热烈地讨论,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地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课堂上抓住时机,利用这一活的资源,使阅读教学在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整堂课也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由此可见,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发问,并如何现场引导解疑,这是向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引导得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异精神得到积极发挥,而且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耀眼的亮点。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小英雄于连》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用智慧拯救城市、拯救老百姓的故事,赞扬了于连勇敢、机智的品质。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形象。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并板书课题。由于于连是比利时人,于连铜像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也是一个著名的景点,而学生并不了解比利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于连的祖国和现在的于连铜像有个感性的认识,我课前就布置学生搜集了相关资料,我也准备了一些资料。课上通过这些资料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风光,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文的热情,为后面学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让学生带着兴趣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己通过读课文了解文中的故事。

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感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的形象。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划:你认为于连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知道的?把它划下来,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学生读的很认真,我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和交流。由于学生读的充分,理解的很到位。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体会到于连的机智勇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于连,当你看到连着炸药库的导火线闪着火花,眼看这里就要爆炸时,你会怎么办?并要求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当学生自由畅谈后,再回到课文中看看于连是怎么做的,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了于连勇敢、机智的品质。再通过对描写于连一开始想办法的句子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到当时情况的危急,在危急的时刻,于连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撒尿,把火花灭了,然后我让学生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导火线的火花灭掉。再把学生想的办法和于连撒尿的办法对比,体会于连撒尿办法的绝妙,从而让学生再次体会到了于连的勇敢、机智。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在朗读中深刻地感悟人物的品质。

《小英雄》教案

1.能使幼儿正确的认识并理解“小英雄”一词的真正含义。

2.通过举例、游戏、 让幼儿亲身体验的方式来讲解幼儿对小英雄的认识。

3.培养幼儿做到聪明勇敢、坚持不懈、敢于和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并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4.多方面引导幼儿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英雄。

1.动画卡通人物图片4幅

2.气球若干个

3.磁带(小哪吒歌曲)

(一)、通过看图片,认识4个动画小英雄,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常识课!这节课啊,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4个小伙伴,这4个小伙伴呢,是小朋友们平时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的,也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4个小伙伴,小朋友们对它们是再熟悉不过了。瞧,它们来了!(给幼儿出示图片,分别是黑猫警长、孙悟空、奥特曼、小哪吒)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它们啊?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它们各自都有什么本领呢?(幼儿举手发言,说出它们的本领)小朋友们说他们是不是小英雄啊?那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和它们一样,也做一个小英雄啊?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英雄!

(二)、把四个动画人物分别分成4个代表队,以比赛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提问,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恩(故意思考的样子),既然老师把小朋友们最喜欢的4个小伙伴给请来了,就不能让它们闲着啊,要不这样吧,让它们4个和我们共同来学习好不好啊?1234小朋友们也是4个小组,那么我们就分成4个代表队,一组是黑猫警长代表队、二组是孙悟空代表队、三组是奥特曼代表队、四组是小哪吒代表队,只要是不管几组的小朋友回答对了问题,我们就等于它们4个一个敌人好不好啊?比如说三组是奥特曼代表队,只要是一组的小朋友回答对了一个问题,就等于奥特曼消灭了一个大怪兽。

好了,小朋友们做好准备,开始思考了,想做一个真正的小英雄,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幼儿举手发言,根据幼儿回答相应的加分)(聪明勇敢、主持正义,讲道理,帮助别人,与困难做斗争等)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啊,他是这么想的,我长的比你们高,也比你们壮,我打架的时候啊,肯定也是第一,只要我把你们全都打趴下了,那我就是小英雄了!小朋友们,你说这个小朋友的想法对不对啊?不对,如果经常和小朋友打架、或经常欺负小朋友的话那就不是小英雄了,那就是小狗熊了!我相信小朋友们都愿意做一个人见人爱助人为乐的小英雄,而不是调皮捣蛋埋不讲理的小狗熊。

(三)游戏活动,踩气球,使幼儿开动脑筋,锻炼胆量:

好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啊?刚才小朋友们都说过了,小英雄首先要聪明勇敢。下面呢,老师要通过你们的实际行动来看一看,谁最勇敢谁最聪明,谁才是真正的小英雄。(踩气球,让一名幼儿想办法,踩破一个气球,一人只有3次机会/两名幼儿比赛,看哪名幼儿先将气球踩破)小朋友们,真是个个都是小英雄,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都不敢踩(通过比赛记分)

(四)告诉幼儿小英雄不光聪明勇敢就可以了,还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启发引导向老师说一句心里话:

小朋友们,你们要知道,一个真正的小英雄也不是看他有多么大胆,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所以啊,老师非常想听你们每一个小英雄对老师说一句话,就像平常老师对小朋友说话那样,比如我对某某说,你是一个非常漂亮(帅)的小姑娘(小伙子),愿你活泼快乐,健康成长!有哪个小英雄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就一句话。(幼儿自由发言)那些不举手的小朋友是怎么了?连一句话的勇气都没有,还算什么小英雄啊?(根据幼儿发言进行评价)

1.通过比赛,向幼儿宣布得分情况,并鼓励每一位幼儿都是小英雄。

2.最后,全班幼儿共同唱起小哪吒。

英雄故事教案

霍去病(前140年-前1),籍贯河东平阳(属今山西临汾)。霍去病少年时生活在奴婢群中,贫贱艰苦。但他随舅父卫青习武,骑射、击刺技艺超群,体魄健壮,寡言守信,智勇兼备。霍去病18岁即为天子侍中(皇帝身边保卫安全的官),同年便随大将军卫青参加与匈奴右贤王争夺河南地(今河套地区)的最后一战,号“票姚校尉”。他率领800精骑,距大军数百里之遥,乘匈奴不备,选择便于进攻的目标,出奇制胜,斩杀敌兵1028人,首战告捷,被封为冠军候。公元前1,汉朝决定派卫青、霍去病率骑兵5万,步兵几十万人合围漠北。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右北平(今河北平泉县一带),卫青出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分兵越过沙漠,寻求与单于决战。

根据沙漠作战的特点,霍去病大胆选用部分降汉的匈奴人和留居匈奴时间较长的汉人为军校,造成熟知匈奴军情和漠北物候的优势。率领有向导的轻骑兵,离开基地,深入敌后,“取食于敌”,“追奔逐北”两千多里,寻找单于。由于单于主力西移,他又率部翻离候山(今何地不详),渡弓卢水(今蒙古克鲁伦河),与匈奴左贤王(辖匈奴东部地方的长官)部酣战,结果获匈奴顿头等3小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共斩俘7万余人,匈奴左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卫两军终于胜利会师于瀚海(今贝加尔湖),为庆战功,在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德尔山)立祭天高坛,在姑衍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开祭地广场,后班师凯旋。此役收复大漠以南所有土地,屯田筑垒防御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解除了西汉初年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霍去病也晋升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两年后,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汉武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由披铁甲的官兵列队将灵柩护送到自己的墓穴茂陵东,葬于外形仿祁连山状的高大墓中,墓前还有汉武帝为表彰其战功而立的14件大型圆雕石刻。上书其座右铭:“匈奴末灭,何以家为!”李白《乐府诗胡无人》写道:“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虎剑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小英雄教案

课文比较长,让学生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可以用加小标题来落实,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

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让学生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用加小标题的方式来落实,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

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抓住关键句子体会小英雄的勇敢。

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时。

第1课时。

1.《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一心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的可敬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板书:小英雄雨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写生字词。

第2课时。

1.激趣: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明白了。只是,老师还有些问题不明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出示问题:课文哪几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为什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把这个问题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吗?如果有必要,小组内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老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利用自身特点,机智勇敢地从鬼子手中逃脱。

2.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读它吗?那就再快速地读一次,边读边想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的品质。

3.指导朗读,体会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好吗?

通过这段时间的阅读,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扮演角色对话)。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课后请大家要以下的作业中任选两项完成。

1.点击“资料袋”,了解战争给人民、特别是儿童带来的伤害。

2.仔细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3.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其他小朋友听。

《小英雄》教案

1. 能使幼儿正确地认识并理解“小英雄”一词的真正含义。

2. 通过举例、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的方式来讲解幼儿对小英雄的认识。

3. 培养幼儿做到聪明勇敢、坚持不懈、敢于和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并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4. 多方面引导幼儿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英雄。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重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对小英雄的认识。

难点:培养幼儿做到聪明勇敢、坚持不懈、敢于和困难作斗争的思想。

1. 动画卡通人物多媒体播放带、图片。

2. 气球若干个。

3. 磁带(小哪吒歌曲)。

4. 活动前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分别有黑猫警长、孙悟空、奥特曼、小哪吒)。

(一)通过看动画片认识4个动画小英雄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4个小伙伴,这4个小伙伴是小朋友们平时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的,也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4个小伙伴,小朋友们对它们是在熟悉不过了。瞧,他们来了!(给幼儿出示图片,分别是黑猫警长、孙悟空、奥特曼、小哪吒)

(二)把四个动画人物分别分成4个代表队,以比赛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提问,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那么我们就分成4个代表队,一组是黑猫警长代表队、二组是孙悟空代表队、三组是奥特曼代表队、四组是小哪吒代表队,不管是哪一组的小朋友回答对了问题,我们就等于他们消灭了一个敌人。比如说三组是奥特曼代表队,只要是一组的小朋友回答对了一个问题,就等于奥特曼消灭了一个大怪兽。

好了,小朋友们做好准备,开始思考了,想做一个真正的小英雄,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幼儿举手发言,根据幼儿回答相应的加分)(聪明勇敢、主持正义,讲道理,帮助别人,与困难作斗争等)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啊,他是这么想的,我长得比你们高,也比你们壮,我打架的时候啊,肯定也是第一,只要我把你们全部打趴下,那我就是小英雄了!小朋友们,你说这个小朋友的想法对不对?不对,如果经常和小朋友打架、活经常欺负小朋友的话那就不是小英雄了!我相信小朋友们都愿意做一个人见人爱助人为乐的小英雄,而不是调皮捣蛋蛮不讲理的小狗熊。

(三)游戏活动,踩气球,使幼儿开动脑筋,锻炼胆量:

好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刚才小朋友们都说过了,小英雄首先要聪明勇敢。下面呢,老师要通过你们的实际行动来看一看,谁最勇敢最聪明,谁才是真正的小英雄。(踩气球,让一名幼儿想办法,踩破一个气球,一人只有3次机会,两名幼儿比赛,看哪名幼儿先将气球踩破)。

(四)告诉幼儿小英雄不光聪明勇敢就可以了,还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启发引导向老师说一句心里话:

小朋友们,你们要知道,一个真正的小英雄也不是看他有多么大胆,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所以啊,老师非常想听你们每一个小英雄对老师说一句话,就像平常老师对小朋友说话那样,比如我对某某说,你是一个非常漂亮(帅)的小姑娘(小伙子),愿你活泼快乐,健康成长!有哪个小英雄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就一句话。(幼儿自由发言)

闪光点:

我设计的活动课是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通过观看动画片、自主讨论、游戏这些孩子们喜爱的娱乐方式逐步了解小英雄的实际意义。

可能出现的问题:

有些孩子可能不能真正地理解小英雄的含义。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会的字,查看生字表的读音。

标出课文的自然段。(8个)。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全班齐读,检查字音。

说一说,通过初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问题?

(两个问题:于连的样子和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

(四)深入了解,解决疑问。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己读第一自然段,把描写小男孩于连样子的语句用“——”画出来。

汇报。

电脑演示图片。

指导朗读。(读出小男孩调皮的感觉。)。

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我们接着学习。

指名接龙读这个故事,把描写当时情况很紧急的句子找出来或自己总结出来。

介绍比利时布鲁塞尔这个城市的大概情况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这时,于连看到了,有什么想法,又是怎样做的请用“~~~”画出来。

指导朗读。(读出表现于连品质的语气。)(课件演示,在一些重点词语下加重音符号。

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提问:人们为什么要感谢于连为什么要称他为小英雄。

(因为是他的机智,勇敢保住了城市,救了全城的人,救了整个布鲁塞尔,所以人们感谢他,称他为小英雄。)。

两人一组,互相讲讲这个故事。

(抓住要点:当时的情况——敌人点燃——于连发现——想办法——得救。)。

总结。

质疑。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

总结。

你应该向小英雄学习什么(学习他机智,勇敢,果断的品质)。

3.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名字或关于他们的故事(王二小草原小姐妹)。

《小英雄》教案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扭”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课前准备

1.抗日根据地地图。

2.生字新词卡片。

3.《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

(雨来的爸爸是个民兵;鬼子要来扫荡;雨来为了掩护区交通员李大叔,在鬼子面前不屈服,最终安然逃脱。)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1)读准字音

(2)指导书写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四、巩固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

(一)默读第一段。

读读芦花村的景色。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让学生回答雨来的几种游泳方式。)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提问:

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

默读第二段。

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三)学习第三段。

默读课文,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交流,展示如下:

(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课文,讨论:

(1)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

(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2)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3)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4)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齐读第四段后,概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2.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六、课堂小结

1. 读课文,说说雨来怎样掩护交通员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2.今天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我们要向雨来学习他爱国,面对敌人绝不屈服的革命斗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二)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过渡:听到枪声,乡亲们都认为雨来已经死了,人们是怎样评价雨来的?

1.指名读第五段。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

2.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

指导朗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读出老人赞叹、惋惜、悲痛的口气。)齐读第五段。小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阅读第六段:

提出阅读要求:

(一)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预设: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

(二)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

预设:这样写充满悬念,使故事情节新颖有趣。

(三)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段意:雨来靠游泳脱险。)

(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过渡:学完了全文,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文章的详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自由阅读全文,要求:(一)找出文章的重点段。(第四段)(二)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

(第一段写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段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段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段写老乡们哀悼雨来,是从一个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段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课文的一、二、三、五、六段虽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

预设: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

四、练习简要复述: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课件出示】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段内容。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出示课件:第四段的板书内容。】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五、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小英雄》教案

1.认识本课7个生字。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3.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第一课时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最喜欢读小英雄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小英雄雨来》,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根据地的人民配合八路军对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其中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课文记叙了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2.板书课题。

二、分组学习

1.读通课文,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

2.了解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大体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试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个小标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2.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重点学习课文的三、四部分

1.你认为哪几个部分最能体现出雨来是个小英雄。引导学生说出三、四部分。

2.体会交流。

二、抓住课文的细致描写加以体会

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1.文章中有三处写景。

2.文章四次写到识字课本。

4.象声词使用较多,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感人,富有节奏感,声情并茂。

5.怎样理解课文写“雨来高超的游泳本领”和“雨来上夜校”两个部分。

三、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

四、总结、扩展

1.全文条理清楚,先写英雄品质的形成,再写了英雄的行为。

课文通过雨来掩护李大叔,同日本鬼子作斗争的故事体现了雨来是个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小英雄。

2.观看情景剧。

3.找来管桦的小说原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文虽是略读课文,但由于篇幅较长,可以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本身提供的有利条件,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第一课时先通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大体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第二课时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思考,特别重点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最后进行总结扩展:观看情景剧;建议学生找来管桦小说的原著读一读。

探究活动

读书活动: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一书,写写读后随笔,在小组中交流。

蚁国英雄教案

我一开课,就运用“提起英雄,你想谁?”和“说到蚂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两个问题揭题导入,一来意在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二来意在激发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运用问题作桥梁,连接了课堂的外与内。疏通文路是初读感知中较为关键的`一环,而对于中年段学生而言,他们还不一定能较为完整、全面地把握住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适当的扶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在学生自由朗读全文的基础上,相机抛给学生“草丛起火、蚁群被围、抱团突围、成功脱险”四个词语,帮助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体会、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重点问题“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来具体读悟。同学们很快找到了答案,因为它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如果就此收住,浅尝辄止,无异于蜻蜓点水、半途而废。我又马上引导同学联系前后,具体感悟蚂蚁们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又有怎样的表现——是怎样壮烈献身的?接着,以“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为什么能“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诱导同学由表及里,由蚁国英雄们的行为推及它们的精神世界。

在提问“面对如此险境,小蚂蚁们是怎么做的”时,我请他们运用如“扭团突围”这样的小标题简洁扼要地来说明,学生们说“迅速滚动”,我转身板书,写了“加速滚动”,觉得这样更好,因为文中有一句“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学生们说“至死不放”,我转身板书,写了“至死不渝”,两个词意思一样,可是我觉得后者更好,还能让学生们有个词语的积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英雄教案

1、能使幼儿正确的认识并理解“小英雄”一词的真正含义。

2、通过举例、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的方式来讲解幼儿对小英雄的认识。

3、培养幼儿做到聪明勇敢、坚持不懈、敢于和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并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4、多方面引导幼儿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英雄。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动画卡通人物多媒体播放带、图片。

2、气球若干个。

3、磁带(小哪吒歌曲)。

4、活动前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分别有黑猫警长、孙悟空、奥特曼、小哪吒)。

(一)通过看动画片认识4个动画小英雄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4个小伙伴,这4个小伙伴呢,是小朋友们平时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的,也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4个小伙伴,小朋友们对它们是再熟悉不过了。瞧,它们来了!(给幼儿出示图片,分别是黑猫警长、孙悟空、奥特曼、小哪吒)小朋友们喜不喜欢它们啊?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它们各自都有什么本领呢?(幼儿举手发言,说出它们的本领)小朋友们说他们是不是小英雄啊?那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和它们一样,也做一个小英雄啊?好,让我们来学习小英雄吧!

(二)把四个动画人物分别分成4个代表对,以比赛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提问,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嗯(故意思考的样子),既然老师把小朋友们最喜欢的4个小伙伴给请来了,就不能让它们闲着啊,要不这样吧,让它们4个和我们共同来学习好不好啊?1、2、3、4小朋友们是4个小组,那么我们就分成4个代表队,一组是黑猫警长代表队、二组是孙悟空代表队、三组是奥特曼代表队、四组是小哪吒代表队,不管哪一组的小朋友回答对了问题,我们就等于它们消灭了一个敌人好不好啊?比如说三组是奥特曼代表队,只要是一组的小朋友回答对了一个问题,就等于奥特曼消灭了一个大怪兽。好了,小朋友们做好准备,开始思考了,想做一个真正的小英雄,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幼儿举手发言,根据幼儿回答相应的加分)(聪明勇敢、主持正义,讲道理,帮助别人,与困难做斗争等)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啊,他是这么想的,我长的比你们高,也比你们壮,我打架的时候啊,肯定也是第一,只要我把你们全都打趴下了,那我就是小英雄了!小朋友们,你说这个小朋友的想法对不对啊?不对,如果经常和小朋友打架、或经常欺负小朋友的话那就不是小英雄了!我相信小朋友们都愿意做一个人见人爱助人为乐的小英雄,而不是调皮捣蛋蛮不讲理的小狗熊。

(三)游戏活动,踩气球,使幼儿开动脑筋,锻炼胆量:好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啊?刚才小朋友们都说过了,小英雄首先要聪明勇敢。下面呢,老师要通过你们的实际行动来看一看,谁最勇敢谁最聪明,谁才是真正的小英雄。(踩气球,让一名幼儿想办法,踩破一个气球,一人只有3次机会,两名幼儿比赛,看哪名幼儿先将气球踩破),(通过比赛记分)。

(四)告诉幼儿小英雄不光聪明勇敢就可以了,还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启发引导向老师说一句心里话:小朋友们,你们要知道,一个真正的小英雄也不是看他有多么大胆,更重要的是他还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所以啊,老师非常想听你们每一个小英雄对老师说一句话,就像平常老师对小朋友说话那样,比如我对某某说,你是一个非常漂亮(帅)的小姑娘(小伙子),愿你活泼快乐,健康成长!有哪个小英雄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就一句话。(幼儿自由发言)(根据幼儿发言进行评价)。

小英雄于连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能写好八个字。

2、了解“残暴、聚集、欢庆、急中生智、表彰”等词语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师:说到英雄,什么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生回答)。

他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却依然是个只有两英尺高的小孩,你们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吗?(生回答)。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本课。

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畅所欲言,从整体上感知本课。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自读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分段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品味课文,感悟课文。

(一)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试着说一说。

(二)1、出示课件:于连铜像。请你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这座铜像的句子来。

2、指名读有关句子。

理解“栩栩如生”。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这座铜像后的感觉。把铜像塑造的像真的一样,用书上的一个词叫――?(栩栩如生)再读,品味词句。

3、这座铜像是什么时候塑造的?为什么塑造它?请小组成员一起读课文,读后交流。

4、集体交流。

(1)时间:五百多年前。

(2)塑造的`原因:

于连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燃烧的导火线的?采取什么办法解决的问题?

除了这种办法,当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于连都想了哪些办法?为什么不用这些办法?

(3)仔细品读写于连心理过程的这一段话,深入了解于连的内心世界,明白于连是个反应很快的孩子。

(4)再读这一段,读后你觉得于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几句话最能体现他的这种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5)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表彰”是什么意思?把它换成“表扬”行不行?为什么?

看课件,联系课文内容,读课文最后一句,体会它的意思。

(三)说一说于连是个怎样的小孩?

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脑海中出现事件的脉络。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充分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三、拓展延伸,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自己练习练习,可以列个提纲,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老师提供于连的相关资料。)。

2、组内练习说,推选优秀。

3、请小代表在班内说,评选优秀小导游。

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师生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作业。

将于连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朋友听。

加深并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并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及”是独体字,笔画不多,但不容易写美观。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注意到第一笔的起笔位置靠近竖中线;第二笔中“撇”的部分与第一笔大致平行;第三笔的起笔在第一笔与横中线的交汇处。

“忽、然、导”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前两个要写上大下小,第三个字上、下两部分比较均衡。

“败、庆、及、灭”四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捺”,一是要注意与“撇”画的穿插或呼应,二是要注意“捺”要“出脚”,高度上略低于“撇”画,看起来才舒展、稳固。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