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

时间:2023-07-26 06:09:02 作者:江sx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篇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本学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七个主题,分别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不仅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经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推动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从建国前我国“一穷二白”的经济现状到现在全球经济中备受瞩目的大国,其中的经济成就不得不归功于我国的几场伟大的经济改革。建国后,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我国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也完成了向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时期。80年代的改革开放将我国与国际连接,体制的改革使企业管理体制搞活,将经济现状上的一潭死水变为一簇活泉,我国的经济又被重新注入了活力,经济事业蒸蒸日上,直至令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实体之一,经济情况对世界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1)在政治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3)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4)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

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后,向本次授课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你们不辞辛苦的运用新型教学方法,使政治课变得趣味、生动,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当然,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也是有所不足的,比如未能够搜集很多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自我拓展学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其实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所以将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和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作为工科生,以前提起政治课就会心生厌烦,所以对政治几乎没有任何的认识与自我见解,对自己的国家,对我所生活其中的社会鲜有评价。也时常以爱因斯坦的那句“政治是短暂的,方程式才是永恒的”做一个自我安慰。但这学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习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与体会。高老师的讲解非常精彩且很富激情,课前的名人名言,课后相关著名书籍的推荐。不只是课本内容的灌输,更多的是书本知识与时政的结合,还有自己带有哲理性的独到见解与我们分享。

听完了高老师精彩的讲解后,我受益匪浅,虽然本科时也学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但都只学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并且好多东西都随时间的消逝渐渐地淡忘了。通过这几次课的学习解决了我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中的许多困惑,比如说中国为什么不顺应潮流走资本主义道路?现在也有部分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中国的社会主义又与之不同呢?以前上诸如此类 的政治课时我都觉得书本上的冗长的文字让人乏味,但这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学习,老师启发性的生动的授课方式,让我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每节课我都从头听到尾。我觉得这门课开设不仅使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让我学会了去思考问题。下面就是我学完这门课后的一些体会。

新中国成立65年,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gdp持续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从经济规模方面评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已快实现全面的小康建设,九年义务教育也基本普及。近几年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也使得长久以来的看病难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城市化建设也令发达国家都惊叹,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半数。我国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神州系列火箭已经将十多位宇航员送入太空,蛟龙号也屡破记录,歼二十和歼十五战斗机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所有这些全球顶尖技术都有中国科研工作者的身影,这都离不开祖国的支持,祖国自由的文化环境和对科研的足够重视。

这几十年的快速进步以及其中的一些波折和探索尝试,都在说明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所有这些功绩都离不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伟大的邓小平同志带领我们打开国门,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走上了富强之路。真正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面目我们已经可以想象的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照目前的形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全面现代化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而且不会很遥远。

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代中国基本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当前中国虽然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必须还得立足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抓紧眼前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时期,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了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国内经济发展质量、更好地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对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出了更加全面和紧迫的需求、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是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其次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接下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最后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文明发展、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未来的中国梦一定得以实现!

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青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我个人而言,开设这门课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修为,另一方面扩展了自身的视野和知识面。虽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学习结束了,但是其理论精髓与实践方法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研究生不管是在科研上还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需要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指导自己的未来之路,为自己也为社会不断发展自己、获得进步。

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一下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同于以前政治课灌输形式的授课方式,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每次课都有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使我们领略不同老师的上课风采,又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趣味而生动。本学期政治课老师将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七个主题,分别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当代中国与实践。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使我们收获颇丰。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更加坚定了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切听党指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这不仅因为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而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纵观历史的发展,中国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步,这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科学主义密不可分。20世纪后期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苏东剧变之所以发生,从历史原因来说,苏东国家在思想理论、体制制度上长期处于僵化状态,改革的`成效不大,经济上的困难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使社会主义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活力;从现实原因来说,苏东国家主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思想理论的混乱引起政治上混乱,从而失去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和方向。从历史吸取教训,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不仅指明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且阐述了未来新社会的发展阶段和一般特征。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也使我深深的明白,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经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推动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了初步的工业基础,也完成了向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探索时期。80年代的改革开放将我国与国际连接,体制的改革使企业管理体制搞活,将经济现状上的一潭死水变为一簇活泉,我国的经济又被重新注入了活力,经济事业蒸蒸日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坚持四化同步,必将促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幅上升,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更显著。”四川达州书记焦伟侠代表说。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到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依托,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既是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涉及大量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问题,”焦伟侠代表说。

同时,在坚定不移、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

(1)在政治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权力如何运行,不但关系到依法行政,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聆听报告的代表们心头一振,眼前一亮。

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引起了代表们的高度关注。代表们普遍认为,这反映了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定决心,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凝聚党心民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文化建设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3)在社会建设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报告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过去十年,中国由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这十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2%和8.1%,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13亿人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仅是中国人的创举,也将是人类历史的奇迹。”内蒙古大学党委书记侯元代表说。

毕世华代表认为,要破解制约边疆民族地区奔小康的瓶颈,近要抓产业、远要抓教育,必须双管齐下。希望国家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尤其在交通、医疗、养老、教育上要有更多倾斜。而要真正实现小康目标,更重要的还得靠自身埋头苦干、自力更生。

(4)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 方式、 消费模式, 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 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 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 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三个发展” 理念。

理应成为大家的责任和共识。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上持续推进。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能耗10年下降12.9%;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 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十一五” 期间,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只有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为了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 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 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 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从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领域和范围, 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环境保护周生贤代表认 为, 党的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 体布局, 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 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 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展、 政治民主、 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最后, 向本次授课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 你们不辞辛苦的运用新型教学方法, 使政治课变得趣味、 生动, 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当然,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 我也是有所不足的, 比如未能够搜集很多与所学课程相关的资料进行自我拓展学 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其实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 这将是一个长期的, 复杂 的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所以将 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和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本学期作为研究生的必须课程,我参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课程,在学习中我感到学习内容针对性强,既丰富了党建知识,又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面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感受。

一、更加深刻领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党校常务校长王观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作的授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一次很好的普及,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的阐述,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来源,发展过程,以及它对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更全面的把握。

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在现阶段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的重要性。回顾历史50年代的“冒进”、60年代的文革我党曾经走过的弯路,以及我党今天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党经历了艰辛曲折和复杂的历史过程探索得来的;放眼全球东欧的剧变以及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发展滞后的现实,同样告诉我们我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正确性;着眼现实我国在短短的改革开放30年里,gdp跃居世界第二,人们精神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改善,事实向我们诠释了中国经济建设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这一真理;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还存在着“左”的思想即否定改革开放、“右”的思想即主张全盘西化,这些思潮无时无刻在影响着我们的队伍,告诉我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重要性。所以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要认识到在党员思想教育活动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有其必要性,紧迫性,要通过不断学习,使广大党员群众把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变成一种的主观能动行为。

通过学习,本人深刻体会到,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需要。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因素。只有坚持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能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领导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号:2011201573 姓名:杨海源

本学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程由多位老师负责讲解,每位老师负责讲一节相关内容。我很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因为每位讲解老师性格、观点、讲解方式、个人经历等与课程内容的结合使我更有兴趣学习这门课。每位老师对生活、社会、未来的看法或多或少影响着我。这也是我上这门课程的一大收获。在上课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稳、更好、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浅谈几点对这门课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 特色的授课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体现

2

构安排上以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为本,贴近研究生的学习实际、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每一个专题由最擅长的老师进行讲解,课堂内容大多结合了国内外的最新事件、重要会议内容等,使我们有了一个从历史出发,着眼于未来的观念。从中教导我们在看待、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有历史观、全局观、责任感。我认为这些都是特色授课方式的成果。使我们收获颇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紧紧围绕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 学习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使我对

这门课程有了一个更新更深的认识。

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困难和风险,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这样的坚强领导核心,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能力。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历史将证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就一定会迎来更加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

更快的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 我认为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不同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我们应

充分把握和利用在北京这样一个政治、文化、经济、科教和国际交流中心,充满人文先进思想大融合之地学习的机遇来提升自身修养。

我认为作为研究生应该更加注重学习的理论性、研究性,更加注重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独立研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努力达成新认识、收获新体会。我们应该挤出时间、抛弃电脑、走出校门。去北京市东西南北走走,这里有国家高层领导人、有世界500强企业的精英、有代表中国过去最浓厚的历史遗迹、有世界各地的人才聚集于此,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碰撞产生的火花。看看他们之间文化有何差异,和我又有何不同。应该去博物馆、艺术馆走走,去寻找历史的痕迹和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去北京各高校走走,看看不同性质的高校内的人文环境、他们的想法,他们大部分人对就业、考研、爱情等等选择的方法与标准。他们对未来的期盼是什么样的?我们也可以参与一些社会慈善机构、慢慢将自己融入这个城市。

化。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维、新知识、新经验,是我们成文国家新型人才的决定因素。作为一名研究生,努力把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不断转化为谋划科研和人生规划的思路,强化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自我发展、推动自我建设、推动融入社会的伟大实践,转化做好本职工作的具体行动。

四.结语

向授课的所有老师表示感谢,你们不辞辛苦的运用新型教学方法,使政治课变得趣味、生动,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课程结束了,可是学无止境。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探索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自己始终会抱着这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未来。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篇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是党在新时代下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立足时代,承接历史、放眼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新的诠释,代表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先进的思想理念。

“十四个坚持”是《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也是对我们提出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于纪检监察工作而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四条坚持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的特殊性和身上肩负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纲要》,通过对《纲要》的学习使自己具备更坚定的思想觉悟和行为指向。

首先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理想信念不仅是政治的,更是个人精神层面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纪检监察人员,首先必须认真领会、明确纪检干部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不断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的学习,不断紧跟时代,开拓思维,通过系统化、长期化的理论政策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坚定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将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和工作实践的全过程。

其次要筑牢纪律防线,增强自我约束。党从南湖建立之初走到今天,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被人民所认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纪律严明。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人员作为党风党纪的监督者,自身在纪律和行为上必须立得稳,行得正,这样才能成为广大基层职工的表率,更好的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一方面,我们要遵纪守法,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时刻紧绷防腐防变这根弦;另一方面,要将党风廉政教育和纪律监督执行有机结合,防范于未然,坚决维护党纪国法,打击四风问题,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同时,我们也要树立起不怕困难,敢于硬碰硬的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深入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武装头脑、明确认识、找准方向,将其更好地运用于指导实践,向着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取得更良好的实效、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大步前进。

《纲要》是一座思想的宝库,我们要学会从《纲要》中不断汲取营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完善自身、推进工作,更能使我们把稳时代走向,坚定前进道路、实现美好蓝图。伟大复兴并不是肉食者谋的政治幻梦,它承载着全体人民的期待和希望,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伟大的共同理想。积沙成塔、聚水成川,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切实做好自己的工作,能够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伟大复兴自然“功成必定有我”。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篇三

1.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关键在于“求是”,根本在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方法在于在规律基础上不断创新、解放思想。

2.战略定力:指始终站在战略、全局和长远高度,以战略思维谋划工作,保持定力。坚持战略定力,就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就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3.问题导向:就是聚焦矛盾、利用矛盾倒逼改革,推动事物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要求我们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长于解决问题,推动事物发展。

4.全面协调: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就要以矛盾思维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就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就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

5.底线思维:要求做好应付最坏局面的思想准备,千方百计做好“托底”“守底”“保底”的工作,增强战略意识,防控好各种风险,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决不能触碰、践踏和逾越那些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界限,不断增强坚守底线的坚定性、自觉性,确保在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

6.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做好工作的传家宝。坚持调查研究,就是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要制度化、经常化。

7.抓铁有痕:体现的是务实求真、讲求实效的唯物主义原则。坚持抓铁有痕,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奔向既定目标。

8.历史担当:既体现了对党和国家历史使命的价值自觉和责任担当精神,也体现了对国家、民族、人民事业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方法论自觉。坚持历史担当,必须先之劳之、率先垂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担当起应担当的责任。

以上八个方面所包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植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火热实践,源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汲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智慧和人类文明的创造精神智慧,是党和人民实践创新的精神升华。新时代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善于聆听真理的声音,洞悉方法的智慧,学深悟透蕴涵其中的方法论,把指导民族复兴的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使其在指导实践中充分展现思想魅力、实践的力量。

加强党性修养、从思想上保持党的纯洁是一项长期的必修课。作为一名分管财务工作的副局长,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刻的意识到,要做好工作,必须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加强党性修养当做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并坚持不懈的去实践。坚持工作不忘学习,学习必须与工作密切结合,才行之有效。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针对性地开展学习,不仅要学习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管理方法,而且要学习法制知识,强化民主法制观念,成为一名学法、懂法、守法的党员干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工作观念,掌握工作方法,从而创新工作思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2、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党性纯洁的问题不仅是思想认识的问题,主要的是实践,在实践中身体力行,我们要在工作的全过程中进行党性修养。“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要着重围绕推动分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制定具体整改措施,切实做到边学习、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篇四

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富于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革命时期,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则形成于改革和建设时期,都是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我们只有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

践的检验。“不争论”正是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例如,在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要加强研究和讨论。又比如,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上,包括老百姓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如果我们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我们就很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讲,如果我们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争论中国社会发展方向问题上,我们就会贻误发展战机,很难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进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出台,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法治在我国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回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立法意图。

比在以私有制主导的发达国家来得高。该法第7条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可谓一项中国特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我们的社会能够尽快学会按照反垄断法的内在要求来实施《反垄断法》,以此为契机,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法治进程,使之获得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四、努力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升“软实力”

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教育科学文化两个部分。思想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它规定着整个文化的性质,支配整个文化发展的走向,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先进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它的重要职能是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来提高人的境界。因此,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作大事来抓,努力使这一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同时,要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篇五

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了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党的历史,重温入党誓词。96年前,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的舞台。96年来,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坚定初心,牢记使命,顽强奋斗,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讲,“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九大,一路波澜壮阔、曲折前行,都未曾磨灭共产党人为广大的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伟大的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时至今日,这个初心和使命依然是激励广大共产党员不断前进、不停奋斗的强大动力。党员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作为自身奋斗的目标,以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都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党从无至有,从星星火点到燎原烈焰,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展馆内陈列的文物不仅映射出革命先辈的信念和意志,更使后来人认识到应该肩负的使命与责任。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无数的革命先烈在一无所有的困境下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在贫瘠的华夏大地上所酝酿出的巨变,是全人类史上的伟大功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在感恩幸福生活的同时,怎能忘记那艰难、黑暗的昨天,我们要担负起革命先辈传承下来的使命,脚踏实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展现作为,奉献力量。

坚定理想,不懈奋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无数场伟大的斗争。这些斗争艰巨而复杂、崇高而神圣。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使我在思想上对党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加深了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民族事业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党的十九大已经为全体党员干部擘画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带领我国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今后的日子里,必须加倍努力学习、工作,打上理想的烙印,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篇六

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描绘了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xx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牢固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努力奋斗。

一、要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这就要求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葆对党忠诚的基本色。

一要坚决听党指挥。无论任何时期,都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国防和军队各项建设首位,使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官兵思想中深深扎根,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xx、xxxx和**指挥。

二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持续激发和提升队伍浩然正气。要持续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官兵坚定对党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感情认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持头脑清醒,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

三要坚持党性原则。要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官兵参与管理、监督和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强化身份意识。要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增强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意识,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困难面前敢于攻关,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

二、要锻造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这就要求紧盯能打胜仗这个核心任务,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根本标准,吹响能打胜仗的集结号。

一要强化实战引领。使命在肩、忘战必危。要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日常训练、工作、生活之中,通过思想教育引导、重大任务锤炼、先进典型激励等方式,着力培养官兵献身使命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激发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精气神。

二要树立实战导向。要将强烈的忧患意识、奉献意识深深植根于官兵头脑中,在部队树立起时时都要战备、处处都是战场的鲜明导向。要在严格的训练和管理教育中提升官兵能力素质、强化官兵作风养成,自觉投身以练兵备战为中心的工作任务中。

三要着眼实战练兵。要坚持练兵先练长、考兵先考官,坚持机关为基层作表率、领导为官兵作表率,使练兵备战在部队蔚然成风。要坚持把实战化训练作为加快战斗力提升的根本途径,突出训练成果转化,坚持从难从严要求,着力练就出剑有速、击剑有方、挥剑有力的硬本事、真功夫,确保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三、要牢记作风优良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务必牢记作风优良的根本要求,着力锻造纪律严明的队伍。

一要守政治底线。要把讲政治、守规矩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坚决杜绝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各行其是等行为,自觉维护组织权威和团结统一。要始终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坚决做到听令而行、令行禁止。

二要重操守品行。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守住政治底线、纪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做到不染不正之风、不取不义之财、不做不法之事。要坚决抵制低俗腐化的生活情趣,培养高雅健康的爱好追求,狠刹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歪风邪气。

三要树正气清风。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有针对性地抓住关键环节、关键问题上的制度完善,形成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常态化,使制度规定更加严密周全,制度执行更加严格有力,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公开,从源头上纯正和净化部队政治生态。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篇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鲜明体现,研究该理论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写呢?以下本站小编为你带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个人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根本性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同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统一的。按照党的要求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要求我们要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日常的学习工作,提高自身贯彻落实这一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工作中,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学习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党性修养、实际能力,更好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当前,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热潮,中心支行也积极组织各处开展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动,这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加深入理解党的领导,各项政策的出台,国家机构的变化所具有的深层次的意义,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无限憧憬。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又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这都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坚持运用,并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加以丰富和发展。现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我们在前进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矛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也还面临着攻坚克难的繁重任务。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

让我清楚地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理论成果的总称,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经历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三个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最新成果,更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让我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独特历史地位等等。总而言之,学习了这些内容让我懂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回顾历史50年代的“冒进”、60年代的“文革”我党曾经走过的弯路,以及我党今天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党经历了艰辛曲折和复杂的历史过程探索得来的;放眼全球东欧的剧变以及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发展滞后的现实,同样告诉我们我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正确性;着眼现实我国在短短的改革开放30年里,gdp跃居世界第二,人们精神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改善,事实向我们诠释了中国经济建设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这一真理;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还存在着“左”的思想即否定改革开放、“右”的思想即主张全盘西化,这些思潮无时无刻在影响着我们的队伍,告诉我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我们对该体系的认知和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第3 / 4页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古为今用,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这样写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以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邓小平则明确地把“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即事实与实践联系起来。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邓小平把“实践”与“实事求是”对应了起来,即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通过实践求是的过程。同时邓小平还进一步把事实与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联系起来,用事实证明来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从而进一步突出了事实的实践特征。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思想作风和品格。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是党员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是党保持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并不排斥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前提下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条重要方针,“不争论”主要是为了避免纠缠于一些“姓社姓资”之类的问题,而贻误了我们改革开放的进程。

“不争论”不是不辨是非、不讲原则,而是让一些一时人们有争议的问题留待实践的检验。“不争论”正是有利于人们解放思想。例如,在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要加强研究和讨论。又比如,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上,包括老百姓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探讨。如果我们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我们就很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讲,如果我们怀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争论中国社会发展方向问题上,我们就会贻误发展战机,很难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历史使命。所以我们要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

以上就是我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的一些见解和心得体会。

党的xx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证。这次大会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理论上的一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xx大确立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都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深刻认识党的xx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xx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xx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至关重要。多次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精辟论述,对我们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今天,我主要围绕学习领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从五个方面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体会和认识,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个重要论断,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科学界定,为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提供了根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10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之所以还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他们的学说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之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道路”,用党的xx大报告的概括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体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的理论成果。“旗帜”,则体现了“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这面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就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党的xx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国内外政治风波和经济风险等种种严峻考验,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为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说一脉相承,一是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理论渊源上一脉相承;二是它们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理论主题上一脉相承;三是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品质上一脉相承;四是它们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在理论基点上一脉相承;五是它们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理论目标上一脉相承。说与时俱进,是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引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近30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创新实践,既体现了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又必然会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理论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重大理论观点,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内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涵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等各个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和深刻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从实践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页,当前第112

社会主义中国实践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篇八

通过近阶段的系统听课学习与思考,结合平时的工作,我认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在于“学懂,弄通,做实”。学懂了,才能以新思想找到发展的逻辑;弄通了,才能深刻认识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做实了才能把中央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本地本部门的工作任务,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的体现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张书记在全县20xx年春季学期主体班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上的党课报告强调: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注重培育“三种精神”,树牢“八大理念”,提升“五大素养”,强化“六个度”,培养“六个习惯”,学习“十抓工作法”,争做“六会”干部,我想张书记的最终用意是让我们深刻体会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重要意义,是给我们提供“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的有力举措,指引我们如何避免身体进入新时代,头脑还停留在过去的尴尬局面。

一、强化系统学习,学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要使实践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确保准确掌握理论的内涵。真正学懂弄通,必须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起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坚持了“老祖宗”,又谱写了新篇章,用“八个明确”的主要内容、“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纲领文件。因此,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增强政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贯彻新思想,开启新航程,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九大鲜明主题;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基本方略;深刻领会和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和重大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二、注重深入思考,弄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

听了夏红莉教授关于《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课,明白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不是凭空而来的,其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伟大实践的一个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探索奋斗17年半,通过理论和实践双重探索,取得的丰硕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极大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创新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树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创新思想提出了经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书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这一创新思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三、聚焦工作实际,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