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亡羊补牢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大全8篇)

时间:2023-10-13 14:16:31 作者:笔舞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教案(大全8篇)

高三教案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备考高考而编写的一份教学指导书,它对于学生备考高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案篇一

一:导课;学习“寓”字。

1、导课:今天我们学习21课《寓言两则》。

2、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读课题。

3、学习“寓”字,容易写错的地方。

4、什么叫寓言?我们学过的寓言有哪些?

5、我们今天学的《寓言两则》,是哪两则?

这节课我们学习“亡羊补牢”,和老师一起书写。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解释题目。

1、课前我让大家查了字典,“亡”和“牢”各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让学生读意思。

3、“亡”和“牢”在字典中都有三种解释,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

4、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亡和牢”在文中的意思。

5、检查读课文情况,相关学习生字。

课件:(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读;学习多音字“圈”;识记“窟窿”,注意“窿”的读音轻声;叼的最后一笔。

(2)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学习生字“悔”;“街坊”的读音,给街坊换个词;读这个句子。

6、“亡”和“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7、“亡羊补牢”从字面上讲是什么意思?(羊丢失了,修补羊圈)。

过渡:课文是怎么给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呢?

三、品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共有几句话?

2、第一句短短的几个字,写出了主人公是干什么的;第二句写发生了什么事?第三句写原因。指导朗读这一段。渗透寓言的语言特点:简练。

3、街坊发现了是怎么做的?指导朗读,读出着急的心情。

4、养羊的人是什么态度?他怎么回答的?读出莫不关心的样子。

5、分角色朗读2、3段。

6、养羊的人的想法对吗?读第四段,突出“又”字。

7、这一次养羊的人是怎么想的?读第五段第一句。用上“如果----就”换一种表达的方法。

8、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呢?朗读二、三句。

四、观图,讲故事。

1、书上的插图,有谁和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观察街坊的表情,其中一个给另外两个讲这个故事。

3、他是怎么讲的?指名将这个故事。

五、明白道理。

通过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六、拓展。

生活当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七、作业:

1、阅读一则喜欢的寓言。

2、写《亡羊补牢》读后感。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案篇二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感紧动手把窟窿补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全文有5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是中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案篇三

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亡羊补牢》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2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邻居对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回答。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十分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感紧动手把窟窿补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全文有5个自然段。第1-3自然段写的是从前有一个人养了许多羊,丢羊后,不听邻居劝告。第4自然段写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第5自然段写他后悔不听邻居的话,立刻把养圈修好,从此再没有丢过羊。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是中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案篇四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甲、骨、类”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甲”等10个生字,会写“贝壳、甲骨文、样子、可以、钱币、钱财、有关”等词语。

2、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

3、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学习归类识字的方法。

4、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

教学难点:知道“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学习归类识字的方法。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学生观看有关汉字文化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老师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三、预习检测

1、学生认读词语。

贝壳贝类漂亮珍贵饰品容易损坏钱币

钱财赚钱赔付购买贫困甲骨文随身

2、带拼音读词语

3、去掉拼音读词语

4、识字游戏,捡贝壳

四、随文识字,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有感情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2、随文识字,借助图片,实物理解“甲骨”“贝壳”两个词语。学写“骨”字。

3、学习“贝”字的由来与演变。

4、学写“贝”字。

5、拓展视频了解“木”“月”“火”字形的演变。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了解归类识字的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几个问题:

(1)、贝壳在古代有什么用处。

(2)、为什么贝壳在古代用作钱币。

2、学生回答问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问题。

3、带“贝”的字多与钱财有关,认识“赚、赔、购、贫、货”。

给这几个字组词,认识这几个字,并了解它们的字义与钱财有关。

4.拓展延伸:你还能想到哪些带“贝”的字。

5.联系以往知识,学习归类识字的学习方法。

六、作业布置

1、给家人讲一讲“贝”的故事。

2、再找一些有趣的汉字的故事来读一读。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案篇六

1、课件出示词

语。

曹冲称一称官员柱子议论重量秤杆砍倒画线停止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注意多音字:杆)

2、回顾: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谁?他们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小故事,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1、合作学习课文第三段,探究: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画好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就……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步骤是什么?出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排序。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这头大象长得什么样?这是个什么句?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练习比喻句。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________________。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________________。

2、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出示课后练习第三题的两个句子。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3)用“才”和“到底”分别说一句话。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用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打开“阅读训练—《曹冲称象》”,一起来闯关吧!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苹果落地》和《聪明的徐文长》,看看这些聪明的孩子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吧。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案篇七

通过认识汉字的拆分,掌握学习新字,巩固熟字的方法。不改变句意,用“被”字改变句子结构。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并能背诵。开启学生的想象力。

这是一道组合拆分认字的练习题,蓝绿相配的长方形中是一个多字组合体,它可以拆分出“立”、“日”、“音”等十多个字。教学时要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去拆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意识。在有趣的“找字”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

1、出示教材提供的字组合体。进行活动说明,这个组合中藏着许多我们以前学过的汉字,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组发现的字最多。

2、小组合作,观察记录。

3、汇报评比。教师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当“小老师”,把本组找到的字指给大家看。根据又快又多的标准,评选出优秀的小组。

4、拓展练习

(1)“圆”、“葫”、“鸽”分别可以变出几个字来?

(2)让学生自己写出能够拆分的字,相互考一考。

这一部分分成三个“版块”。即“我会接”、“读读说说”、“读读背背”。

“我会接”是一道词语接龙练习,引导学生了解“尾首相接”是顺利进行练习的关键。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口头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也可以采用互相挑战的作法,交替接词,比比哪个组接的词语最多。

3、学生自由选择词语做接龙练习

“读读说说”是“把”字名改成“被”字句的练习。第一、二句是改写的例句,第三句是要求学生改说的句子。教学中要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例句和要改的句子,体会句子前后内容存在的联系,改后要让学生对比着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是否变化。面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中不应出现关于句子成分等相关的述语。在完成教材中的题目的基础上,可视学生情况,完成下面的练习。

1、风把乌云吹走了。()被( )。

2、父亲把受伤的小鸟治好了。()被( )。

“读读背背”是读背《小花鹿》。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配图精美,形象可爱,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激起学生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在通过范读、指名读、评议、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小花鹿的可爱。让学生觉得“我”就是淘气可爱的小花鹿,最后让学生熟读成诵。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有益的小动物”。

交际准备:

1、收集小动物的图片、挂图或。

2、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组。

组织过程: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说说这些小动物对人类有哪些益处?你喜爱这些小动物中的哪一个,说出自己的理由。可以挖掘学生生活经验,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说明。

3、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自己决定讨论哪一种小动物;教师巡视,随机鼓励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相机点拨指导)

4、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向大家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学生讨论出来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合理就行。其余学生可以向说的同学质疑,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5、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如,设计广告、制作标语牌,画宣传画等。

6、展示实践成果,师生共同评议。

展示台

本组“展示台”,主要是针对本组的专题——保护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投入环保活动实践中。教者应有意识在本组课文前面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醒和布置学生保存好自己的作品和资料。在展示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结合实际对学生的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富于鼓励性的评议,努力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6个生字,规范、正确地书写“烤”,掌握1个多音字。

2.观察图片,正确说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规范、正确地书写“烤”,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读出各种美食的名称。

难点:

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欣赏了祖国的壮美山河、了解了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聆听了汉字的故事,其实我们中华民族的美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把中国的美食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华美食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誉。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国美食》,板书课题,一起齐读课题。

2.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中国美食的特点。

1.出示“凉拌菠菜”图片,生齐猜名。再依次出示其它美食图片,猜名字,图文初步认识11道美食名。

欣赏完这些美食图片,你最想说什么?你看到了怎样的美食?指名说。

师总结中国美食的特点。

2.生打开书同桌合作玩你指我读的游戏,相互订正字音,引导发现编排时有七种菜肴、四种主食。

三、再读课文,识字认字。

1、出示11道美食名,带拼音、去拼音多种形式读。(读准红色字音)

开火车读、小组读、指名读,生相互评价。

2、多种方式识字。

(1)根据课前预习先指认结构较特殊生字,用字组词,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蒸、煮、煎、烤、炖、炸、爆”,引导学生通过课后题查字典,发现并总结归纳汉字构字的规律。引导发现多音字“炸”,并在具体语境中学会应用。

(3)交流其余字的识字方法。

3、检测。

将本课认的字放在具体菜名中多种形式检测,再玩送蔬菜的游戏。

四、指导书写“烤”字。

1、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名说。

“烤”字左右结构,右边是个“考”。“火”做偏旁变瘦长,最后的捺变点,“考”的撇较舒展。

2、认真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3、展评学生的书写。

五、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1.齐读上述美食名称。

2.教师小结。

六、作业。

1、会认本课生字,在练习本上规范书写“烤”。

2、向家长了解常用的烹饪方法,圈出本课中使用的烹饪方法,说说制作哪些食物时需要用到这些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