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与评价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优质5篇)

时间:2023-09-25 10:16:06 作者:紫衣梦 最新小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与评价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今天我上了《解决问题》复习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讲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复习口算,以开火车的游戏导入,从而为复习新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我出示复习题:看图列算式。图中有8只白兔,2只黑兔,问一共有几只兔?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图里有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的意思。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图中得知:白兔有8只,黑兔有2只。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兔子?但在讲解时发现学生不明白什么是问题。经过举例后学生提出“一共有几只兔子?”

出示“一共有几只兔子?“引出“大括线熊的问题”,讲解大括线时只告诉学生大扩线表示合起来,告知学生“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意思。接着讲解大扩线下的“?”,就是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几只熊,也就是把左边的2只和右边的5只合起来。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道减法题,一共有10只兔,走了4只,还剩几只?在教学减法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图中的意思。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图中得知:一共有10只兔,走了4只,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还剩下多少只?出示一共的只数就是总数,走了4只,就是去掉了一部分,还剩的就是另一部分。

从上面的几道题中,我们可以总结出:

1.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2.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我先让学生读读记记这两个知识点,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看图提问题。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氛围已经形成,学习的效果还不错。

不足之处:

1.学生在看图的时候,可以欣赏欣赏图片中的美景,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的顺序。大多数学生根据图片提出的是加法的问题,对于提出减法问题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并让学生再说一说减法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要保护小动物。

2.板书打印的字小,可以加粗字体。

3.让学生多读读记记总结的知识点。

4.没有让学生演板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及时给予学生合适的评价语。在课堂上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

小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数学本位的东西不会随着潮流的改变而改变”丛老师站在数学的更高处,与我们一起交流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模糊的东西一下子在心里清晰的很多。《速度时间与路程个关系》穿插在三位数乘二位数笔算乘法之中。其主要内容是认识速度、会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

整节课我分成了四个大环节:

1、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通过短视频介绍物流的重要性引出,信息窗的数学信息。孩子们做的比较好的一方面是:能自己选取信息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构建路程模型。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列出算式900*8=7200(米)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比较简单,但要让孩子们亲自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出算式?就语塞了,数学既要让孩子之然还得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课堂上注重了学生对于算式的探究。

3.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学到知识就要应用到生活中,借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的中的问题,在这个环节孩子们表现的不错,看得出学的还是比较扎实。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些方面的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让课堂效果更好。

本课的重点是什么?认识速度、会改写速度,并能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来解决问题。一般的老师都认为应该把重点“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放在重点。事实上,教材的速度含义的理解应该作为本课重点,应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更真切地感受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要知道谁快,必须比较他们的速度。课堂上我对速度的处理得比较浅显一些。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不多,放的不够。就像学生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学习,一环紧扣一环,没能放手让学生放手去自己研究和学习。

一堂课结束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不断尝试、不断反思,提高自己数学教学的能力。

小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新课标”中,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和估算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学习哪种运算时,教材中都失分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估算中,除法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

本课时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如何去估算,而是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不同的算法、算理和谐地统一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教学时应该把怎样进行除法的估算看作是教学的重点,而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法、减法、乘法的估算,被除数与除数在估算中不仅要选择接近整十、整百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计出大概结果。所以在这节课的练习时,教师应该在让学生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估算除法的一般方法:除数不变,吧被除数看成几百几十的数来计算,从而得出结果。

小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二年级下册第2~7页的内容,是通过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渗透有关“小括号”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例2就是在例1的基础上进行的,本环节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收集的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展示。再抓住时机,出示22+8=30(个),54—30=24(个)这一解法,要求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开始,学生很积极地去尝试,可是后来,他们感到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意识到运用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产生了疑问。“疑”是创造思维的萌芽,是创造的起点。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创造,我适时引出“小括号”,它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原来“小括号”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其实,数学知识并不神秘,它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疑问,才被发现、创造出来的,为学生展示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直接将“小括号”的使用告诉学生,就会使学生失去主动探究的兴趣,有碍于学生的发展。

小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应用题是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述日常生活中相关的数量关系的题目。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学期是我本人第一次教一年级的数学,为了以后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对应用题的教学进行了几点反思。

1.一年级具体的应用题所体现的数量关系主要是部分与总数的关系。教学中我紧抓应用题教学与运算方法含义的联系,让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例如我教学8可以分成1和7时,我就有意识地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8是1和7这两部分的'总数,1和7是组成8的两部分,将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要列加法算式1+7=8或7+1=8,从总数里去掉了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列减法算式8―1=7或8―7=1。有了这种数学方法作铺垫,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就会紧扣求总数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的思维方法了。如解决“树上有25只小鸟,第一次飞走了8只,第二次飞走了7只,两次一共飞走了多少只?”学生就会懂得求两次飞走的总数要用加法计算了,而不是看到飞走了就想成是去掉了一部份用减法计算了。

2.一年级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大部分题目都可以要求学生辅以画图或创设情境演示来帮助理解。例如“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一题,学生很容易忘了“我”本人,而通过画图或演示,学生马上可以看到这一队是由“前面9人”、“后面5人”、“中间我自己1人”三部分组成,求3部分的总数用连加计算。总之,用画示意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解决问题是个终身受益的好方法和好习惯。

3.应用题的教学不单是解决问题,还包括提出问题。而数学各知识点的教学往往又是相互贯穿的,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一特点,促进各知识点教学的圆满完成。例如在教学看图列式等知识时我常要求学生找出信息并提出问题再列式,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自编自解的过程。

[20xx年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