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格式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汇总6篇)

时间:2023-09-22 22:15:31 作者:笔砚 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格式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汇总6篇)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格式篇一

1、了解圣诞节的吉祥物,明白圣诞节是外国人的节日。

2、经过制作圣诞礼物,感受圣诞节欢乐的气氛。

材料:幼儿用各色银笔,橡皮泥,棉花等。

一、导入

1、谈话:你们喜欢过圣诞节吗?为什么?

2、教师: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爷爷会来给小朋友送圣诞礼物,你们开心吗?

3、你们猜猜圣诞老爷爷送给我们的礼物是放在哪里的?

4、看看这样的圣诞袜能放礼物吗?怎样办?

二、观察圣诞袜

1、教师:看看漂亮的圣诞袜是什么样貌的?引导幼儿观察,花纹,颜色。

2、花纹:黑笔宝宝画了什么花纹啊?

3、教师演示(1)撕去袜统上的双面胶,粘上棉花(小块粘)

(2)用黑笔宝宝画上袜统下的花纹、周围的花纹、中心花纹

(3)用银笔宝宝点缀,画上闪闪发亮的银光灯

(4)用颜色排队的方法粘上橡皮泥

(5)用颜色排队的方法在橡皮泥上粘上雪花片和豆豆

(6)撕去袜子后面的双面胶

(7)找到另一半的朋友粘起来

三、创作表现

1、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漂亮的圣诞袜?

2、教师重点指导

(1)粘棉花时,要一小块一小块粘。

(2)画花纹时,要画得大些,鼓励幼儿创造想象不一样的花纹。

(3)先画花纹再装扮。

(4)颜色和材料的运用要用排序的方法

3、你们仅有圣诞袜的一面,里面不能放礼物,怎样办?

四、作品展示幼儿带着自我做的一面圣诞袜去找好朋友“圣诞老爷爷”给小朋友送礼物,体验制作圣诞袜的欢乐。

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格式篇二

本书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并理解感叹号、省略号的意义,知晓其在本书中的作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培养幼儿根据图画线索读图、理解并分析故事的本事,异常是对书中脚印的观察及其分析,因为“到底是谁的脚印“是贯穿全书的线索和纽带;引导幼儿经过有关脚印的游戏、活动认识常见动物及其形体特征,发展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增加在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感叹号、省略号;2、引导幼儿熟悉文字资料。

大书

1、出示各种脚印,让幼儿猜猜到底是谁的脚印。

1、向幼儿展示大书,请幼儿讲一讲书本封面的基本信息。

2、教师总结孩子们的答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图画上的细节。

教师逐页展示遮住文字的画面,和孩子一齐观察和讨论,猜猜这些到底是谁的脚印。

1、讲完故事后,将故事文字展示出来,教师为幼儿进行朗诵;

2、读的时候突出感叹号和省略号的地方。

3、教师带领孩子们重复阅读几次,帮忙孩子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活动目标:

1、经过重复阅读巩固读本中的资料。

活动准备:大书、小书

活动过程:

一、文字阅读――教师拿出大书,帮忙小朋友进行复习阅读,巩固认识感叹号和省略号。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幼儿的指读过程。团体阅读之后,教师将小书发给每个幼儿,请幼儿自我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游戏活动――教师可带幼儿玩游戏,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腿部肌肉和身体的灵活性;

2、增加幼儿在户外活动的安全意识。

安全的场地

一、锻炼身体――做活动前的准备运动,讲明游戏规则。

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格式篇三

1、学说“伸出、侧着耳朵听、搂着、就”等词语。

2、培养独立精神。

绘画材料

1、请幼儿说一说他们有没有自己在家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请他们听―听故事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老师讲故事,讲到画妈妈部分,边讲边画,以帮助小朋友理解。

4、老师夸奖东东,请幼儿说一说东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勇敢、会动脑筋)老师表示希望小朋友向东东学习。

5、再讲一遍故事,请幼儿随着故事内容做动作。

6、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7、给幼儿书和笔,让他们也画妈妈(或爸爸、奶奶、姥姥等孩子最亲的人)。保留画供下一次语引活动用。

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格式篇四

1、幼儿初步了解四季中常见的花卉。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开不同的花,及花朵给人带来的愉快感受。

2、尝试用拓印的方法进行创作,画出自己喜欢的花卉,充分表现幼儿的想象力。

1、收集不同季节中常见的花卉资料

2、拓印画的范例四张

3、吹塑纸、黑卡纸、铅笔、各色水粉颜料、小毛笔、抹布

一、引起兴趣:

1、这几天,大家都在收集四季花卉的资料,谁愿意来介绍?(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2、我们还欣赏了画家凡高的作品,你们觉得他们画的花美在哪里?

二、幼儿创作:

今天,我们也来画花(出示范例)

1、幼儿可任选一种喜欢的花卉。

2、先用铅笔在吹塑纸上画出此种画的形状,要画大,并且画得细腻,如:花瓣、花茎和叶上的条纹。

3、配上比较协调的背景

4、用水粉颜料涂在花的若干部位逐一在黑卡纸上拓印,小毛笔要舔干,直到完成作品。

三、欣赏作品

1、待颜料干后,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认认说说这些是什么花?

2、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出来。

3、唱歌,活动结束。

《红花开》歌词:

春天来,春天来,

花儿朵朵开,

红花开,白花开,

蜜蜂蝴蝶都飞来。

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格式篇五

幼儿园活动教案设计是颇为了通过数糖、装糖、送糖的情境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学习数数的乐趣。

1.感知4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数物匹配的能力。

2.通过数糖、装糖、送糖的情境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学习数数的乐趣。

重点:感知4以内的数量。

难点:能根据图片取物(图物匹配)

一、小兔开糖果店

小兔开了家糖果店,我们来看看店里有些什么糖。

1.这些糖有什么不一样?

2.谁来分一分?为什么这么分?

3.数一数每种糖各有多少?(强调数的方法)

4.小兔糖果店里装好的糖卖完了,她想请小朋友帮她装糖,你们愿意吗?那你们会数糖吗?我们来试试!

(1)根据点卡取糖、数糖

(2)听铃声取糖、数糖

二、装糖(学习图物匹配)

大家会数糖了,那我们来帮小兔装糖吧!

1、出示塑料袋。数数有几个塑料袋?塑料袋上有什么?有多少?

2、我们应该怎样装糖呢?谁来试一试?(塑料袋上贴了几颗糖,就装几颗糖。)

3、幼儿装糖,老师观察指导。

4、互相检查。

三、送糖(学习点物匹配)

1、糖装好了,小兔请我们把糖送到柜子上去了,看看该怎么放?(货架上有什么标记?)

2、请个别幼儿示范(将手中的糖袋放入贴有相应数量圆点的柜子上。)

3、集体送糖。

4.请个别幼儿检查。

四、结束

小朋友帮助小兔把糖装好了,还摆放得这么整齐,小兔说谢谢小朋友,她请我们吃糖去喽!

小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装糖

一、说教材

二、说活动目标

感知4以内的数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对4以内的数量能手口如一的点数,一般来说,3、4岁的儿童对数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可为幼儿在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确立了本次活动目标:

1.感知4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数物匹配的能力。

2.通过数糖、装糖、送糖的情境游戏,体验与同伴一起学习数数的乐趣。

重点:感知4以内的数量。

难点:能根据图片取物(图物匹配)

三、说活动准备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在活动材料的准备中,我选择了——糖这一幼儿常见且喜欢吃的小食品作为教具。幼儿使用的小筐和塑料袋等也符合安全和卫生的要求。另外,在教具的使用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逐步从具体形象向抽象的方向过渡。

四、说教法学法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一活动的教学对象又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游戏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装糖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本次活动主要用了以下方法:

(一)情景感染法:

本次活动,我非常重视情景创设,通过创设情景感染幼儿。如活动开始时,以“小兔的糖果店里的糖有什么不同”情景引入,在装糖时,满足了幼儿的动手愿望,他们的情绪非常激动。这种方法不仅为幼儿创设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而且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

根据“幼儿园活动组织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寓游戏之中。”这一精神,我采用了游戏探索法,我设计了以“装糖”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用游戏的口吻启发鼓励幼儿积极地探索,在数糖、装糖、送糖游戏中,让幼儿探索、感知4以内的数量,突出了本活动的重点。

五、说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纲要》指出:“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为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情景中活动。活动开始, 选取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小兔)为切入口,以小兔开糖果店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先让幼儿观察小兔店里的各种糖,请幼儿说说这些糖有什么不一样。这样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糖的颜色不一样,为分一分、数一数作好了准备。

2.通过数糖、装糖、送糖进一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以“数糖”、“装糖”、“送糖”这一系列游戏情节串连教学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这个环节是幼儿自主探索、感知数量的过程。幼儿在一种很轻松自然的游戏氛围中学习感知4以内的数量,同时也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点数的良好习惯。

为了突破难点“根据图片取物”,实现“学会按数取物”这个重点,在数糖游戏中,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从易到难分为二个游戏来进行,从而学会按数取物。

游戏一:看点卡片取糖、数糖

游戏二:听铃声取糖、数糖

3.最后通过看圆点送糖,加深对数量的认识,从而进一步让幼儿巩固对4以内数的感知。

本次活动,我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提高。

活动特色

1.游戏化学习。

运用生活化的游戏内容,让幼儿在创设的游戏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整个活动通过创设情境化的游戏来展开,孩子们在学习中能保持较高的兴趣,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愉快的游戏中练习了4以内的数数,提高幼儿点数、数物匹配的能力。

2.巧用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装糖》这一活动的教学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缘于幼儿的兴趣。因此,选择这个来源于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糖”作为数学活动内容,既是幼儿熟悉的,又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只要动手操作,就会有体验,有收获。同时又有挑战性,而幼儿这种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是幼儿终身发展所要具有的。因此,教学内容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格式篇六

1、在认识热带鱼的基础上学折热带鱼,幼儿能看懂图示并细心认真的折。

2、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3、激发幼儿关心小动物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海洋世界背景图一幅,折热带鱼的示意图一幅,各色正方形彩色纸若干,胶水、棉棒。

1、出示海洋世界挂图,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我们今日要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做客,你们看!”出示挂图:“大海不仅仅美丽,还异常的神奇,有哪些小动物生活在那里?”

2、出示热带鱼的范样、引导幼儿观察热带鱼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动手的欲望。“这条小鱼跟我们见过的鱼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形状、花纹等方面观察)“因为他生活在温暖的热带海洋里,所以人们叫它热带鱼。”“小热带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可是它一点也不开心,为什么?”(请幼儿帮忙它找小伙伴)

3、引导幼儿学看示意图,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幼儿理解示意图。

(1)将正方形纸“对角折”,把折好的三角形看做是一个“小宝宝”,顶角是小宝宝的“头”,底边两个角是他的“手臂”。将其中一条手臂向上折,比喻象小宝宝用手摸他的“脑门”,将另一条手臂向后折,就象小宝宝在用手摸“后脑勺”。(请幼儿讨论,用动作试一试)

(2)从顶端找一个“大嘴巴”,让大嘴巴张开,(把手伸进“大嘴巴”里一撑),撑开后变成一个双三角形。

(3)将双三角形其中一个的底边角向下折,另一个角也对折过来,就像两只手臂在身前交叉。(请幼儿用动作试一试)

(4)最终把纸反过来,在上头添画鱼的眼睛、嘴巴和美丽的花纹。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请小朋友把自我折好、画好的热带鱼放到大海里小热带鱼旁边,它们一齐玩。

5、请幼儿一齐欣赏折好的热带鱼,并问一问小热带鱼此刻开心了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