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收玉米一年级(专业18篇)

时间:2023-12-04 08:00:43 作者:QJ墨客

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应该完整,有明确的主题和层次感,通过开头、发展和结尾的合理安排,使整篇作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希望能够让大家从中汲取灵感和借鉴。

种玉米的作文一年级

受妈妈的影响,我也开始喜欢种植物了。

这不,五月的一天下午,阳光明媚,妈妈带着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张阿姨家花园里的植物。我发现了一种植物很特别。它的茎上长着蒲扇一样的大绿叶,有的新叶居然还是呈淡红色的,当我伸出手去触摸它们时,他们居然长着细细的一层绒毛。妈妈告诉我,这就是葫芦。我惊讶不已:葫芦是这样的吗?阿姨和妈妈看着我可爱的样子,都笑了,于是,阿姨送了一包葫芦的种子给我,让我回去也自己亲手种一下,于是我便开始了第一次种葫芦的经历。

到家后,我按照阿姨的要求用纱布浸泡了足量的水,把葫芦的种子包在纱布里,过了差不多两周,葫芦子变泡发大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将它们一起移栽到了大花盆里。我每天都很准时给它们浇水,并且定期施肥,松土……心里急切地盼望着:葫芦啊!快快长大吧!可是,半个月,二十天,葫芦似乎没有多大的变化,依旧没有出芽。我感觉是没希望了,是不是被我养死了,我心里开始放弃了,也不再抱希望了,不给它们定时浇水,也不常去松土施肥了。妈妈知道后,语重心长地说:“米仓,葫芦发芽是很缓慢的,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啊!怎么可以随便就放弃?”我听了妈妈的话,惭愧不已,于是又开始恢复照顾它们了。

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终于有一天,奇迹发生了,我惊喜地发现,葫芦种子们发芽了!我高声欢呼,连忙奔跑着告诉了妈妈这个喜讯。于是,每天照顾它们更来劲了。又过了没多久,它们的芽居然有15厘米高了,旁边还长出来许多桃形的叶子,叶子的反面还长着清晰的叶脉,向四下延伸,弯弯曲曲的,像极了人的血管。

我和爸爸还特地去湿地公园挖了许多松软的泥巴,将它们移栽到了我们的大塑料箱里,分散成宽松的一排排,并且用木棍为它们支起了小支架,让它们以后可以自由地爬藤。

这是我第一次种葫芦,虽然它们现在还没有开花,结果,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悉心照料,最终一定会硕果累累。这一次种葫芦也让我明白了,不要轻言放弃,做事一定要持之以恒!

一年级的收玉米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教学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让学生懂得解决此类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首先出示小熊的年龄比小兔的年龄小、小汽车的价钱比小飞机的价钱贵、苹果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多等等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多哪个少。然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10以内的图形比较,让学生通过摆图形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解决问题关键和方法,突破的教学的难点。最后把教材中的例题做为练习让学生去解决。

同学年的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去通过读一读和想一想理解小红收集的饮料瓶子的个数比小林的多3个的意思,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直观的感知数量,理解含义。在学生计算解决问题之后,反复地用多种提问的方式解决了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的难点。然后第二个例题进行了放手,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利用提问的方式落实了重点。最后进行了多道练习题的训练,在每道练习题中反复的让学生巩固和熟练应用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我的教学课堂和李老师的教学课堂对比,总结了如下的不足之处:

1、在教学设计中处理的还不是很完善,缺少更细致的思考和设计。

在对比中,我的教学设计虽然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却没有很好的落实教学重点。虽然学生能清晰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花费的课前铺垫很多,因此在教学中,我在给孩子搭建跨越难点的桥梁过于细致,反而就使我的课堂容量就很小。这是我本次设计中的不足之一。

2、在教学环节中我过于牵制学生思维,放手不够。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一直是我薄弱的地方。在对比中,我发现我在整个课堂中时刻的带领着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而没有充分的相信学生,让他们去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而且在解决问题中,解决的方式步骤过于惯性化,始终没有变化。应该在处理中,多学习李老师的问的技巧和方式。

总之,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

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一年级学生暑假日记:玉米

今天晚上,奶奶拔了一棵卷心菜。奶奶在拨叶子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很大的虫子,就抓出来给我看。我觉得它真的很大,再看看奶奶已经拨下来的叶子,都是一个个的小洞洞。

我又看看奶奶手中的,居然已经被虫子吃了很多了――成了一个大洞。我心里想:这条虫子真挑食,外面的叶子不吃,专门吃里面的嫩叶子,真是的。

一年级的收玉米教学设计

本节课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科书通过“收玉米”,这一有趣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理解题题意的基础上,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问题,教科书设计了三个问题。

我先通过收玉米这个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分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在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教师能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用小棒摆求结果;有的学生用竖式计算;有的学生用数的组成,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答,我鼓励并引导学生在掌握多种算法的前提下。比一比、学一学、想一想,在实践反思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通过本单元四节课的口算练习,学生都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解答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退位的加减法。

一年级学生暑假日记:玉米

整个暑假我都待在山东,与爸爸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真幸福呀。山东这边这个夏天不算热,听老家爷爷和奶奶电话里说合肥今年夏天很热,唉,总算躲过去了,不知道各位同学和老师暑假过得怎么样?我想你们一定也和我一样过得很愉快吧。

转眼暑假就快结束了,我明天就与妈妈一起从山东回去了,再过几天,我们又能相聚在校园里了,想到这,我很高兴,终于可以与大家伙在一起学习玩耍了。

种玉米的作文一年级

”奶奶!“七岁的我扑向奶奶,奶奶摸摸我的头,说:“晨晨,我们去种玉米吧!”

我们拎着一小袋种子走进菜园,奶奶对我说:“看着,我挖坑,你在每一个坑里撒上肥料,就像这样。”说着,便挖好一个小坑,撒了一些肥料进去。

“奶奶,这就看我的吧!”我拍拍胸脯,说道。

就这样,奶奶挖坑,我撒肥料,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当我们快完成时,我被绊了一跤,摔倒在地里。“晨晨,你没事吧!”奶奶着急起来,我慢慢爬了起来,脸上沾满了泥土,奶奶被我逗乐了,笑着说:“嘿嘿,你真像只小泥猴!”

种玉米的作文一年级

这一年,小白兔种了好多好多的玉米。她天天去给玉米们浇水、除草,可忙了。

玉米长出了幼苗,可是,蝼蛄天天夜里爬出来偷吃玉米的嫩茎。眼看不少玉米的幼苗枯死了,小白兔焦急万分。

癞蛤蟆知道了,自告奋勇的对小白兔说:“不用急,我来帮你消灭这帮坏蛋!”

小白兔见蛤蟆长得非常丑,她挥挥手,说:“请离开这儿,我不需要你的帮忙。”

过了几天,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土壤板结了。小白兔挥着锄头,用力松土,累得满头大汗。

小蚯蚓知道了,钻出泥土,对小白兔说:“别着急,我来帮你松土吧!”

“你帮我松土?”小白兔看了小蚯蚓一眼,瞧不起的说:“你还是钻到土里去玩吧!”

小白兔种的玉米,一天一天在发枯、变黄。蛤蟆和蚯蚓,决定暗中帮忙。蛤蟆趁小白兔不在,将田里的蝼蛄一只一只吃掉。蚯蚓不分白天黑夜,在土里钻来钻去,松翻土地,还顺便给玉米试了一次肥呢!

巡夜的猫头鹰,看见蛤蟆和蚯蚓这么辛苦,连声夸奖,说它们是助人为乐的好模范。

秋天,小白兔种的玉米丰收啦。她非常高兴,独个坐在院子里啃玉米。猫头鹰飞来了,他说:“你知道你的玉米为什么会丰收呢?”

小白兔自豪的说:“全靠我辛勤劳动得来的呀!”

猫头鹰摇摇头说:“要是没有癞蛤蟆、小蚯蚓的帮忙,你的玉米,说什么也不会丰收呀!”

猫头鹰把癞蛤蟆帮她捉蝼蛄、小蚯蚓帮她松土施肥的事情告诉了小白兔,小白兔惭愧的低下了头。

猫头鹰说:“请记住,别随便小看别人,不要拒绝人家的善意帮忙,要不然,你会失去好多朋友,会碰到好多克服不了的困难。”

一年级的收玉米教学设计

教材中对本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学习,但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作了调整,由于在《拔萝卜》一节中学生已经对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进行了学习,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检验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对于这种类型的课,我们采取的常规思路是:

1、找数学信息。

2、提数学问题。

3、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为了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请一位小老师上台来给大家讲解,下面听的孩子让认真听,听听他哪些地方说的不够清楚明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给大家讲明白呢。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不能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讲给别的小朋友听,这个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尽量想清楚该怎样说,并把孩子这次上台的优点说出来,让孩子有勇气也更积极的为下一次上台做准备,同时也要把缺点给孩子指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从什么地方提高。

最后,在总结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让孩子们自己来总结。即你认为有哪些地方是列竖式时我们容易出错的地方,你来给小朋友们提提醒,让他做题时注意点。孩子们这时会把自己做题时出过错误的地方和老师多次强调的注意事项说出来,从而达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的效果。

玉米丰收一年级作文优选

每当庄稼长得丰收在望的时候,爸爸的话题总是“庄稼”,妈妈的话题总是“衣服”,年复一年的生计大多是吃穿,靠的就是每年的收成,爸爸几乎每天有事无事都要到田地里去转转,在田埂上坐坐,好像在等待着什么;而妈妈知道又是一个丰收年时,上街赶集的次数也多了不少,好像是田地里的庄家告诉她,要她多给家人添些御寒的衣服;我和妹妹的话题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都是谈怎么靠读书出人头地。一家人各有各有责任,各有各的希望,各有各的活法。

每当我们姐妹学习成绩进步时,爸爸妈妈的笑容满载着又一个希望——“大霜小霜有出息,将来我们是要享福的噢!”每当我们姐妹成绩下降时,爸爸妈妈从来不把他们的态度表露在脸上,竟然还笑呵呵地说:“大霜小霜,学习下降和我们种庄家一样,只要不气馁,只要肯付出总是有好收获的!呵呵!稻子生虫子我们用农药治,你们学习下降应该用‘努力’治啊!”

你们也有信心让爸爸妈妈、让老师、让祖国感到丰收的喜悦吗。

种玉米的作文一年级

我在花盆里种下了八棵蒜瓣。,有七颗埋在了土底下,还有一颗露出了小脑袋,我把这些小蒜瓣中下土就像是小饺子要下锅似的,他们好像在说主人,主人我们要下锅洗个澡。

小蒜苗还没有发芽。我把他们端到外面让他们透透气。

今天我来看我的蒜苗已经有三颗发芽了,不过露出头的那颗还没发芽,发牙的其中有一科已经有三四厘米了。最低的那棵也有两厘米啦!蒜苗的头上是淡紫色的,中间小段是嫩绿色的,最下面是深绿色的。小蒜苗细细的,尖尖的,像一根根针,不过摸起来并不扎手。

八颗蒜苗已经都发芽了,有的都8cm了。有的才刚发芽,最高的那颗中间从嫩绿变成碧绿头上的淡紫色越来越浅。

我的小蒜苗们排着整齐的队,就像一个个小士兵,我要为这些正在努力长高的小蒜苗加油,真希望他们能快点儿长大啊!

一年级的收玉米教学设计

单位洪水学区民族小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提供笑笑和淘气收玉米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两个数减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与算法,同时对于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计算也比较熟练,因此本节课通过知识的迁移,自然而然地将上节课探究的思想应用到本节课学习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明白算理,相同数位才能直接相减。初步学会应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

1.本节课利用了电脑、ppt、摄像机、图片和音频文件等技术。

法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直观形象的让学生进行训练。3.给课堂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大量的素材图片或动画,给同学们以视觉享受,渗透了美感教育,使学生更直接形象地接触到所学知识,促进他们接受知识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情境导入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收玉米。

2.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1.学生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

2.找出数学信息: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3.提出数学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电脑出示主题图、数学信息和问题。

二、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

3.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57+42=?

教师巡视。

c、竖式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

3.学生尝试口。

算。

4.学生练习竖式计算。1.展示小组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三、巩固练习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吗?1.学生自主练习。

2.学生尝试列式计算.1.电脑出示出示58页第2、第5题。、2.交互式多媒体展示学生作业。

四、总结评价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的数减去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减去十位上的数,。电脑出示竖式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是围绕“培养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的,主要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作用,通过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我完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探究、方法的总结,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收获的幸福。在课堂上,我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在培养学习习惯,发展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

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2.创设情境,营造数学的趣味性。

3.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层次性。

总之,正如我在课堂结语所说:“学习是快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我会继续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成为一个既快乐又幸福的学生。

作者信息。

姓名姚秀萍电话15293615781。

邮件yxp13085929468@。

单位洪水学区民族小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提供笑笑和淘气收玉米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两个数减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与算法,同时对于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计算也比较熟练,因此本节课通过知识的迁移,自然而然地将上节课探究的思想应用到本节课学习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明白算理,相同数位才能直接相减。初步学会应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

1.本节课利用了电脑、ppt、摄像机、图片和音频文件等技术。

法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直观形象的让学生进行训练。3.给课堂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大量的素材图片或动画,给同学们以视觉享受,渗透了美感教育,使学生更直接形象地接触到所学知识,促进他们接受知识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情境导入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收玉米。

2.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1.学生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

2.找出数学信息: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3.提出数学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电脑出示主题图、数学信息和问题。

二、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

3.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57+42=?

教师巡视。

c、竖式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

3.学生尝试口。

算。

4.学生练习竖式计算。1.展示小组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三、巩固练习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吗?1.学生自主练习。

2.学生尝试列式计算.1.电脑出示出示58页第2、第5题。、2.交互式多媒体展示学生作业。

四、总结评价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的数减去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减去十位上的数,。电脑出示竖式计算方法。

这节课,我是围绕“培养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的,主要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作用,通过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我完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探究、方法的总结,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收获的幸福。在课堂上,我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在培养学习习惯,发展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

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2.创设情境,营造数学的趣味性。

3.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层次性。

总之,正如我在课堂结语所说:“学习是快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我会继续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成为一个既快乐又幸福的学生。

作者信息。

姓名姚秀萍电话15293615781。

邮件yxp13085929468@。

单位洪水学区民族小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提供笑笑和淘气收玉米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两个数减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与算法,同时对于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计算也比较熟练,因此本节课通过知识的迁移,自然而然地将上节课探究的思想应用到本节课学习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明白算理,相同数位才能直接相减。初步学会应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

1.本节课利用了电脑、ppt、摄像机、图片和音频文件等技术。

法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直观形象的让学生进行训练。3.给课堂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大量的素材图片或动画,给同学们以视觉享受,渗透了美感教育,使学生更直接形象地接触到所学知识,促进他们接受知识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知识,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功。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一、情境导入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收玉米。

2.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1.学生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

2.找出数学信息: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3.提出数学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电脑出示主题图、数学信息和问题。

二、探究新知1.解决问题: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

3.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57+42=?

教师巡视。

c、竖式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

3.学生尝试口。

算。

4.学生练习竖式计算。1.展示小组的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小结: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三、巩固练习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吗?1.学生自主练习。

2.学生尝试列式计算.1.电脑出示出示58页第2、第5题。、2.交互式多媒体展示学生作业。

四、总结评价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的数减去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减去十位上的数,。电脑出示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围绕“培养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的,主要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作用,通过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我完成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探究、方法的总结,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收获的幸福。在课堂上,我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在培养学习习惯,发展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

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2.创设情境,营造数学的趣味性。

3.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层次性。

总之,正如我在课堂结语所说:“学习是快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我会继续努力充实自己,让学生成为一个既快乐又幸福的学生。

掰玉米作文一年级

昨天晚上,大姨打电话告诉妈妈说今天她家掰玉米,让妈妈去帮忙,我就开始缠着妈妈要一起去,我要去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早上,我帮妈妈扫完地后,便和妈妈一起去了大姨家的玉米地。一路上,妈妈吧电动车开的飞快,清晨的风吹拂着我的面孔,一下子全身的感官就是一个字——爽。

很快,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到的时候,大姨他们还没有来,我嘿嘿坏笑道:“妈妈,我们和他们玩捉迷藏吧!”于是,我们进了玉米地,边掰玉米边藏猫猫。只可惜,哥哥也是这么想的,他们在地的另一头边掰边藏。等我们发现对方的时候,一半的玉米也被我们给掰完了。

和哥哥他们碰了面,再掰玉米的时候,我和哥哥就开始捣蛋了,我学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妈妈对我说:“这样可不行啊,要扔就往一处扔,如果乱扔待会还要一个个的找呀!”我听了嘻嘻一笑,掰了好几个玉米之后,一下子全部往外扔,结果力度没有掌握好,一个玉米便砸上了我的脑瓜,我终于老实了。

玉米掰完后,我们把玉米装进车运回了家。

中午,吃的是玉米,劳动了一上午,我风卷残云般的吃完了一个玉米,才发现自己的劳动果实最香甜!

掰玉米作文一年级

“秋天到,秋天到,地里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黄澄澄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枣……”我和妹妹一边念着儿歌,一边高兴地向田野里奔跑。

我们家的玉米地里,一行又一行的玉米比大人还高。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我们,一阵秋风吹过,玉米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在说:“欢迎您!”

大人们忙着掰玉米了。我也想试一下,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玉米使劲往下拽。没想到,不但玉米没拽下来,还把玉米秆扯断了。唉,真没用!

接着,我和妹妹便开始捡玉米棒子。玉米棒子奇形怪状的:有的像老爷爷咧开嘴笑,有的像刚出生的娃娃,全身光光的,见不到一个玉米粒。

我拿着一个光秃秃的玉米棒问爸爸:“这些玉米还没长大,为什么现在就把它们掰下来呢?”

爸爸说:“它们是玉米的第二个或第三个娃娃,营养不够,是长不大的!”

我听了恍然大悟:“噢,我终于知道妈妈为什么‘逼’我喝牛奶了,原来是害怕我也长不大呀!”大家听了都笑了!

掰玉米作文一年级

碎玉米是我们在四寨体验农场生活的活动之一。下午三点左右,大家带着自己亲手挖的红薯来到一片玉米地。

玉米很高,头上有芦苇花一样的东西。老师告诉我们是玉米的雄花。玉米长在齐腰高的地方,让我们手痒。我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田野。史密斯校长拦住我们说:“孩子,玉米要断黑胡子,不能断白胡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调皮的陈鸿儒忙不迭地说:“一定是黑胡子的玉米长嫩了,白胡子又老又难吃!”

“错了错了,白胡子玉米还没熟!”校长摸了摸陈鸿儒的头。

“这玉米咋不同于我们人类呢!哈——”陈洪儒用小沈阳的样子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们一个接一个地出了场。轮到我留白胡子的时候,我向前走了一步,停在一个黑胡子的玉米前面。我先把玉米棒子包着的叶子弄碎了,比水竹宽多了。然后我握紧玉米棒子,使劲往下拉。咔嚓一声,玉米棒子乖乖投降了。我像拿着什么贵重的东西一样离开了田头,仔细地研究着。突然,我发现玉米芯的根部流出了汁液。我舔了。嘿,真的很甜!蔡老师见我馋,道:“好甜。我们小时候都是把玉米秸秆当甘蔗吃!”我暗暗想,我也要吃“玉米甘蔗”。

晚自习结束后,蔡老师突然对我们说:“吃夜宵吧!”说着,奶奶在食堂端进来一大锅玉米,一股浓浓的玉米味扑面而来。我拿了一个大的,剥开壳,金黄色的玉米就露出来了。我咬了下去。啊,真的是一个甜香的人间极品!又是“咔嚓”一声,我的渴望永远定格在蔡小姐的镜头里。

(小学四年级,)。

秋天来了,这是农民最快乐的季节,因为他们已经收获并收获了劳动的果实。

星期天,我跟着爸爸去奶奶家帮她收玉米。一路上都很开心。我哼着小曲儿,想象着玉米丰收。一想到整个玉米地都是金黄色的大玉米,我的心就已经飞到玉米地了。

然而一到玉米田,我就真的很想回家。——太阳火辣辣的照在我脸上,粘着玉米秆的人很难受。到处都是苍蝇和飞蛾,还有可怕的蜘蛛和毛虫。太可怕了!

大叔说:“你是最外面的,外面不绑。”我不得不学着像个成年人一样,撕开包在玉米穗里的皮,把它们掰下来。

啊,突然,一只可怕的绿色小虫子从玉米穗里出来,它的肉在喃喃自语,爬上了我的手。我感到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每一次休息,我的手都在颤抖,我的心会跳出来。我连续破了十几次,但再也不敢破了。爷爷让我回外地。

路边的野花真的很美,红、黄、紫、白…。

爷爷,爸爸,他们已经分手很久了。我虽然不怕,但还是不敢下地。

我觉得:农民断玉米真的很难。要是我能发明一种机器来碎玉米就好了!

(六年级,400字)。

今天做完作业没事干,爷爷说我们一起去掰玉米,我就和爷爷妈妈一起去快乐农场掰玉米。一路上,鸟儿欢呼雀跃,仿佛在为我欢呼。

走进“快乐农场”,看见玉米秆像哨兵一样站在地上,背上背着“手榴弹”,守护着爷爷的“快乐农场”。

《快乐农场》中绿色的玉米叶子随风起舞,像仙女的绿色丝带。有的玉米像婴儿一样裹在绿色的衣服里;一些玉米被他们笑破了肚皮,露出晶莹剔透的玉米粒;还有玉米,像个小姑娘,羞涩地躲在叶子哥身后。

爷爷说要挑有胡子的玉米,胡子越黑越好,因为胡子越黑的玉米越老,可以吃。

我径直走向一个留着深色胡子的角落。我一伸手去摘,就看到一只虫子躺在玉米上休息。我吓了一跳,大叫:“救命!”说完,以比百米冲刺更快的速度跑到安全的地方。这时,我看见爷爷和妈妈哼着小调,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迈着轻快的步伐摘着玉米。我终于鼓足勇气又去找玉米,只听到一声噼啪,玉米被我掰断了。“是啊,我打虫子了!”我对着蓝天大喊。

俗话说: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如果是这样,工作很辛苦,收获却很甜,让我想到了学习。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就要努力学习,不怕困难。

(小学四年级,)。

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

1、谈话。

学生说。

(课件呈现情境图。

2、发现信息。

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

3、提出问题。

问题一: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问题二:搬走20盆黄花,还剩多少盆花。

问题三:搬走3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花。

1、解决“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1)列式计算。

为什么有加法。

那20+30=该怎么算呢?得数又是多少呢?

(2)独立思考。

(3)同桌交流。

(4)学生汇报。

3方法一:2+3=520+30=50。

方法二:50可以分成20和30所以20+30=50。

方法四: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就是50。

(5)输理算法。

你们能看明白这几种算法吗。

(6)算法优化。

2、解决“搬走20盆黄花,还剩多少盆花?”

学生说说算法。

3、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输理关系。

4、揭示课题。

1、开火车。

40+20。

3+2。

30+20。

40+3&。

40+30。

60+6。

2+3+4。

20+30+40。

2、帮小鸟找家。

现在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该怎么办呢?

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现在这里还有一个窝,可以提供哪些小鸟来住呢?(课件出示:50)。

3、买球。

课件出示:排球30元。

足球40元。

篮球50元。

问题一:买一个足球和排球要多少钱?

问题二: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三:如果给你100元,你可以怎么买?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数学问题等着你们去解决呢!

掰玉米作文一年级

暑假,我和姑姑回老家,看奶奶。

一路上,看到大片大片的玉米田,满眼是绿色。每一棵都笔直笔直的,结着大大的玉米棒,就像草原_草原的卫兵,神气十足的举着两三个手榴弹。

这一天的下午,我和表哥跟着叔叔一起去了玉米地。刚到玉米地,就感到有一阵阵凉风袭来。一看,原来,玉米把太阳遮住了。我们一起走进“林子”里,耳边不时的传来知了的歌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和风吹着玉米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我们就像进了迷宫,走来走去,一会儿又回到了原处。

不一会儿,一大袋子玉米出现在眼前。叔叔夸我们真能干。看着满满一袋玉米,我们都不觉的累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丰收的喜悦。

我好想再来一次这里掰玉米啊!

一年级数学收玉米教案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3: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生4:有2只松鼠。生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

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生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了。”

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

(生1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

生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师将生4,生5,生6,生7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生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

生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20就是29。

生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25然后把4直接加到个位的5上,就是29了。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

生:只要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

(2)21+7=28,7+21=28;

(3)83+4=87,4+83=87;

(4)52+7=59,7+52=59;……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四)课堂总结

生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

生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

生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

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