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爱的教育读后感(优质13篇)

时间:2023-11-28 18:16:13 作者:灵魂曲

读后感是对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思考、情感及体会的一种记录和表达,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读到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借鉴。

初二爱的教育读后感

学期伊始,学校在老师和学生中开展“爱的教育”活动,签订承诺书,阅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爱的教育》。作者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叙述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体现了师生之爱、同学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爱国之情等。

《爱的教育》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对祖国、对家乡、对同胞、对弱者、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作为一名普通的生物教师,我读完此书最大的感触是:要想让学生学好生物,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生物属于副科,每星期三节课,九年级每周一节课,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很短,为培养孩子学习生物的兴趣,完成教学内容,必须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就是孩子。孩子难免会犯错,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气恼,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一名言说的好“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教育的感情基础。有了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爱的形式有许多种,我们该怎样去爱学生呢?谈到这个问题,我不禁想起了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结果是逞强好胜的北风输给了温文尔雅的南风。我们对待学生的爱也应像南风那样慢慢吹开学生的心扉。

孩子在一天天进步,一天天长大,在学校学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从心底里也开始学会感恩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让我深切感悟到当教师的欣慰和自豪。

初二读后感作文:中学生爱的教育开学第一天读后感

清早,我打开电视机,把频道转到ccty1。然后我就坐在沙发上等待着。我一边等一边心里默念着时间:八点··八点二十五··八点四十··九点。我盼望的、等待的《开学第一天》终于映入眼帘。主题曲的名字叫做《幸福在哪里》。

在这里面我学到了一句话: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是第一。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就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爱的教育初二读后感

自从学校开展“沐浴书香,快乐成长”以来,全校师生都沐浴在书的海洋里。在这个月的大阅读活动中,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书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几句通俗易懂、亲切感人的话语就让人们感受到爱的伟大。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即使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叙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医院的天使”。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叫齐启禄的小男孩,由于他的父亲到法国做工,前天回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市下船后突然生病,因此住进了医院。一面写信给他妻子,告诉她自己已经回国,及因生病入院的事。妻子得信后即使担心,但因为有一个儿子正在病着,还有着正在哺乳的小儿,不能分身,不得叫大儿子到医院看望父亲。齐启禄因为匆忙,把人搞错了,齐启禄把其他病人看成了爸爸,齐启禄看见病人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瘦得只剩皮包骨了,禁不住哭起来。他在照顾病人的时候,很认真。齐启禄的爸爸在四处寻找齐启禄,最后爸爸终于找到了他。他的爸爸说:“你在干什么啊,我的儿子,你不知道我在找你吗?”“啊,原来爸爸在这儿啊,那躺着的就不是爸爸了。”是在这儿照顾病人呢还是随爸爸回家?他感到很为难,最后不但不和真正的父亲回家,却要坚持照顾着那陌生人。齐启禄真是一个好人啊,他值得我们学习。

爱自己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容易的,但如果一个人只懂得爱自己的家人,除了家人之外的人一概不爱,那他就是一个可悲的人,他并不真正明白爱。

初二学生爱的教育读后感

其实我早就想要有这本书了,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我。我想看看,这爱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教育。

带着这个疑问,我得到了这一本书。

我最喜欢是这本书中的“卖炭人和绅士”,它里面写了:人和人都是同等的,没有贫富之分。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差距而贬低他人的等级。就算是再富有的人也犯错,而不能因为他富有就纵容他。文中诺比士的父亲就是一个不因为富有而欺负穷人的绅士。只有你去尊重他人,他人就会尊重你。要养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世界和生活,是起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课。

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它并不是来逼迫你去什么,而是一种加以行动上的教育。没有了烦恼,没有的精神上的脆弱。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是我的理解。

但是,这个问题是解决了,我又有了一个值得我思考的问题:爱,是什么呢?

空虚的爱,又是什么呢?

没有想到,一本小小的书,会给我极大的思考,这应该我读完后的感受吧。

当伸出救援之手。爱能挽救一切,爱是黑暗中的一束阳光。只要你愿意付出,得到的就是惊人的收获。

这篇,就为大家呈现到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暑假过的开心。

初二读后感爱的教育

我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有木有尽到我爱国的义务?》什么叫爱国?实际上,爱国的含意很广,爱国的范畴更广。由古迄今,不断涌现很多爱国的中华儿女:刘胡兰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坚持不懈不出售,最后血水横飞,头部抛地,但她却无怨无悔;抗战时期,不但沒有专心致志抗日,反倒来剿共。国难当头,张学良、杨虎城决然起军扣留了蒋介石,逼蒋终止内战,联共抗日。蒋介石最后迫不得已愿意,但俩位爱国名将缺因此而努力了惨痛的成本!张学良被软禁了99年,杨虎城则被残害。但她们却因而而流芳百世!这就是爱国。

现如今,第29届奥运会北京举办,广东省参赛选手陈燮霞的`女子48公斤级举重为中国获得了首金!随后庞伟打破窘境射下了第二枚金牌!郭晶晶/吴敏霞无懈可击的构成也为我国取下了女人两个人3米板决赛的荣誉它是健儿们的热爱祖国体现,他们不愧是华夏儿女!

初二年级爱的教育开学第一天读后感

今天,我和妈妈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有最美的老师、最美的战士、最美的司机……他们用他们的善良、勇敢、正义、无私筑起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首先,中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女宇航员刘洋走到镜头前,给我们上了生动的第一课。讲述了她在太空里奇妙而严酷的感受。太空是美妙的,令人向往的,但刘洋老师更喜欢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喝一口清凉的泉水,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美家园,我们要珍爱地球,保护环境。让蓝天更蓝,大地更绿,江河更清。

奥运冠军叶诗文和焦刘洋也来到现场。焦刘洋给我们上了第二课。她5岁的时候就开始学游泳,经过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不懈,获得了游泳金牌,我真为她高兴!我明白要坚持、努力、不放弃,才会成功!

陈一冰是一名体操运动员,他和他的团队为我们奉上了精美的第三课。他的队员们从来不放弃,即使开始没有做好某一个动作,队员们也不会相互责备,而是相互鼓励,这就是和谐美。“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有团队和谐,共同努力,成功就在眼前。

美丽的乡村女教师邓丽一个人改变了一座学校。她用她的爱心、责任心为我们上了令人感动的一课。我长大了,也想成为一名像邓丽那样老师。为我的孩子们奉献我所有的爱。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美就在你身边。”所以大家要去发现美,创造美,还要传递美。

欣赏完这篇高二年级开学第一天读后感900字,大家是不是得到许多启示呢?如果你觉得自己也跟他写的一样好,那么,就来投稿吧。

初二年级爱的教育开学第一天读后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1、老师对学生的送别第一章的【开学第一天】,《爱的教育》读后感之一。原文:到了校门口,觉得有人触动我的肩膀,原来这就是我三年级时候的先生,是一位头发赤而卷拢、面貌快活的先生。先生看着我的脸孔说:“我们不再在一处了!安利柯!”这原是我早已知道的事,今天被先生这么一说,不觉重新难过起来了。……我的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见了卧逗感悟: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眼里是多么值得敬重,依依不舍的分别,感人至深的话语,这里没有虚伪、没有客套,有的只是真诚的交流,这份感情怎么不让学生怀念,所以学生感到“难过”、“我却再也没有我的二年级老师了,他那么快活,那么笑脸可掬”离开这样的老师,学生甚至觉得“学校再不像从前那样美好了。”“安利柯!你现在要到楼上往了!要不走过我的教室了!”“这么说,我们永远分开了?”说着,恋恋地看我。

爱的教育读后感

这爱之组曲的第一章时父爱——用心良苦的爱,安利柯的父亲在书里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总是采用一种循循善诱的方式来教育安利柯指引他走向纯洁的大们。在书中有一张是《爱国》,这是一封安利柯的父亲给安利柯写的关于爱国教育的信。信中巧用修辞,道出爱意大利的原因,而且假设安利柯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当了逃兵,别人会如何看待他。安利柯从父亲的信中收到了爱国教育。

父亲对安利柯的爱是良苦用心的。他希望儿子成为国家的栋梁。父爱如山那!我的父亲也是一样。他是那样爱我。总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检查作业,带我出去玩,我想安利柯一定和我一样爱自己的父亲。

爱的组曲第二章时友爱——互帮互助的爱,安利柯班有一个典型的助人为乐的人物;卡隆。他总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看见弗兰迪和另三个学生欺负洛克西。可在洛克西用墨水瓶砸弗兰迪一伙儿人以图反击时。本来与事无关的卡隆却主动站出来替克洛西承担了责任。于是洛克西很爱卡隆。卡隆每当被老师称赞的时候,他就觉得好像称赞自己似得。打心眼里高兴。

这互帮互助的爱就好像一杯纯美的玉液琼浆,纯净而芳香。使许多乐于助人的同学们沉浸在这幸福的爱之中。

《爱的教育》是一幅永不褪色的名画,是一片永不流失的海洋。又是一块至真至纯的爱之福地。更是一支被演绎了百年的,咏叹圣洁人心的爱之组曲!

这是第一本让我觉得奇怪的书。

不知不觉,这本厚厚的书被我看完了。里面的每一个文字似乎都把我征服了,令我产生一种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整本书一口气吞进肚子里。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逼迫着我去领悟,领悟的每一刻拥有足够的时间让我感动。

因为爱,是最令人感动的!

因为爱,是对父母的信赖!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像安利柯一样多的爱,只是我们没有他细心,没有认真地去观察这个世界。扶老奶奶过马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扶起跌倒的小朋友……这些都是爱,即使那些事情再怎么微不足道,也要有爱才能做出。小小年纪的安利柯能够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爱,就连细心的科学家也未必能比他及时发现。他是多么的善良!

若每个人都像他一样,那这个世界就会有许多爱,如同孔子说的“大同”社会,社会安定,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这会是多么美好的世界!

爱,的确是不可以教育的,但可以用心去感悟,最后,你便会被它所感动。

简爱的读后感初二

暑假期间,我从图书馆借到了夏洛蒂的代表作——《简爱》,一回到家,我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简爱由丑小鸭逐渐蜕变成白天鹅的过程。简爱从小就是一名孤儿,被舅舅收养。舅舅很疼爱她,可惜早早去世了。舅母却认为她是个累赘,动不动对她打骂不休,表哥表姐也对她冷眼相待,在这座房子里,她受尽了侮辱与折磨。

后来她到一所慈善学校学习,这所学校要受到挨打,罚站,剪头发等侮辱,伙食十分恶劣,生活环境及其不卫生。感冒不能及时治疗,注定了一大半会受训传染,斑疹夺取了许多孩子的命,简在这样一所学校里,亲眼目睹了一切,她仇恨这个学校,尤其仇恨这个学校的创始人布洛赫斯特先生,他是一个伪君子,这所学校根本是人间地狱,可简爱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在这样的学校里成绩拔尖,成为了一名家庭教师。在第一份工作的过程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简遇到了罗切斯特先生,虽然罗切斯特比简年纪大,人长得也不漂亮,但他们的思想却有许多共鸣之处,简自然地爱上了他。简并不在意罗切斯特的万贯家财和名利地位,她要的只是一份真实情感,一份友好坦率。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她得到了期盼已久的爱情,如愿以偿地摆脱了以前黑暗的生活。

对简爱,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

简爱的一生,虽然平凡但不平庸。在我心中,简爱是充满智慧、自信与不屈精神的象征。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心理描写将英国小说带入了一种潮流。

“你什么要跟我讲这些?她跟我无关。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我们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简爱说这段话很具体的描绘出了女人的心理,那时英国不论权利还是地位,女人都非常卑微,但是夏洛蒂·勃朗特却打破了这一惯例,将女性的心理全部说出来。

简爱与一个女孩子失去双亲,被舅妈收养,却对她恶语相对,她被送往孤儿院,被女孩和老师鄙视,却大胆的打破了惯例,最终获得了许多财富的故事,具体的描述了她得心理、语言、体态及表情。

我要学习简爱的作者这种描写的手法,将心理具体的描写出来。

《爱的教育》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书,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一本书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世界文学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读物。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全书共有100篇文章,每一篇章节都把“爱”表现的精髓深入,大到国家团结友爱、小到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爱,处处令人感动。《爱的教育》启蒙了孩子的纯真善良、宽容无私的情怀。

《爱的教育》中让我感觉触最深的是文章中主人公的父亲了。他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但他采取的措施不是没完没了的唠叨,也不是粗暴的警告,而是温柔如春风吹拂杨柳般的劝导。

虽然《爱的教育》只是小孩子写的日记,但是给了我无比深刻的'感受。我也要向书中具有良好品质的人物学习。学会关心别人,用一颗炽热的心去帮助别人。所以我自己要做好榜样带动身边所有的人。对于父母的唠叨,我应该好好理会;对于老师对我的要求,我应该去实践;对于同学对我的意见,我应该去采纳。

因为我知道这些是对我“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期间流了不少的泪。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情感力量。深深感染着我。

爱是最为真诚的。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奶奶患有老年痴呆症。多年来一直是妈妈、爸爸照顾着。在他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就由我和老公来照顾。我大伯(奶奶的大儿子)一家只是象征性地偶尔来看看。有时我很生气。叫爸爸跟大伯说说。让他们也能照应着点。而妈妈说:算了。我们凭良心做事。再困难我们也不要去求别人。尽自己的责任就好!最终奶奶还是永远离开了我们。爸爸妈妈把奶奶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费用全由自己承担。邻居们都很佩服我妈妈。说她善良、大度。换做别的人家。早就吵得不可开交了。而我妈妈还是那句话:我们凭良心做事。再困难我们也不要去求别人。尽自己的责任就好!

也许在别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这也不是什么大爱。但是。我想说:爱需要坚持!爱在平时。爱在每天。爱是担当。爱是责任。一路走来。妈妈用她的行动影响着我。看到这本书。说到爱。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妈妈的身影。她用自己诠释了爱。

这就是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

首先感谢吴老师的推荐,让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如获至宝似的。

今天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感触颇深。一次次惊叹于作者细微的观察能力和词汇巧妙的运用能力,真是棒极了。

我用了七天的时间来读完它,也算是一口气读完吧,这确实是一本将激励、感恩、爱完美结合的好书。爱与教育是分不开的,就像笋芽离不开阳光一般。

开篇标题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温总理的一席话震撼了我,激励、引导并吸引着我继续读下去。

本书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细心观察,以日记的形式将每天或几天发生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包括描写他的同学、老师、母亲、父亲及同学的母亲、父亲及一切与之有关的人与事,都描写的细致入微,恰到好处。以爱为主线,贯穿其中,再加上每件事后都有母亲与父亲的指导建议,算的上是完美至极了。

小主人公生活在被爱包围的大家庭环境中,将虚荣、暴力、嘲讽等“排挤的”无处可逃,最终无法立足。细想,与书中的主人公相比,自己的.孩子同样生活在爱的大家庭中,不缺老师之爱、同学之爱、父母之爱……,但为人父母的我们都没有做到书中主人公父母那样的“爱”,此爱非彼爱,淳淳教导,终身不悔,善及周围的一切。其实我们不是不想,而是懒于去说,做不到书中的“喋喋不休”和“苦口婆心”,做不到坚持,还总能找到借口来搪塞,有时想想还不如个孩子。他能坚持一直写日记,感谢父母的同时,与他自己的坚持、努力是分不开的。感慨之余,惭愧油然而生。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采用记事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记事后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本小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可以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们,同情人们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欢迎,可以说超过了任何一种《教育学》或《教育概论》.有夏先生的推崇当然是个原因,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当时有许多教师要求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这部小说给他们塑造了一个可以让他们仿效的模型。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劳苦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药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记事,而现在很多学生的记事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为国炸断了双腿,淋弹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

转眼间,我们离开《爱的教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远离我们这些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