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解析(汇总17篇)

时间:2024-05-14 00:07:06 作者:笔舞

合作是一种重要的专业能力,能够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共同目标的实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合作的经典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启发。

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为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学院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立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积极走校企合作之路,拓宽了技术院校的训练培训途径.

作者:张雅丽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技术学院刊名:职业英文刊名:occup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

我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论文

甲方:

法人代表:

地址:

联系方式:

乙方(企业):

法人代表:

地址:

联系方式: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现就______________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具体合作。

经双方协商,合作方式及内容参照以下__________条款执行。

未尽之处,可做其他补充。

(一)互认挂牌、推荐就业、员工培训合作。

1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xx学院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相应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2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甲方在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优先为乙方输送优秀学生。

3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甲方应利用学院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乙方要求,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的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在内的人才培养服务。

4双方将定期通过走访或座谈的形式就双方合作展开情况、协议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

如遇突发事件,双方将及时联系并解决。

(二)订单培养、合作办学。

1双方共同合作,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或相关专业中,根据乙方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乙方培养、输送人才。

2乙方以“招工就业,边工作边学习”形式吸纳劳动力资源,并于甲方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共同培养企业员工。

3甲乙双方在展开订单培养、合作办学过程中,因重新组班、专门教学、实习实训等因素,经双方协商,乙方向甲方交纳管理费用____________元/学期,协助甲方承担双方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办学等而增加的部分教学成本。

(三)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作。

1甲方从合同签订之日起,根据教学方案和培养方案,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定年级、专业学生到乙方进行顶岗实习,具体人数根据乙方岗位要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素,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2乙方作为甲方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同时也是甲方的校外实训基地,应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面的需求。

3乙方若在甲方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甲方应向乙方收取一定资源费(如:房租,水电费等)。

4甲乙双方从教学规律、生产周期角度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计划,以保证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5乙方为甲方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工作、生活环境(顶岗实习期限一般为_________)。

6乙方应为顶岗实习学生留出一定的学习时间,使学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

7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应服从乙方管理人员的管理,遵守乙方规章制度,同时不得违反甲方相关管理规定。

8甲方应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9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经双方协商,乙方向甲方交纳管理费用__________元/学期,用于接送学生下企业的车旅费,甲方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下企业协助做好实习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问题而产生的车旅费,实习指导费等)。

(四)其他合作方式及内容陈述:

三、双方的权利义务。

(一)甲方。

1根据乙方的需求向甲方择优推荐本院的学生实习;。

3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及教育学生遵守相关规章制度;4同乙方在员工培训方面展开协作。

(二)乙方。

4为实习学生购买相应的社会保险;。

5保障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人生财产安全;。

四、争议处理。

1在合作中出现问题,存在分歧,双方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协商解决。

2若甲乙双方存在共同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国家相关仲裁机构仲裁。

3因不可抗力造成本协议无法履行,双方均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但应妥善处理好学生的未了工作,待一切工作得带解决后,方能终止本协议。

五、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本协议期限自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

甲方:

地址:

法人代表:

签署日期:

乙方(企业):

地址:

法人代表:

签署日期:

我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论文

甲方:__职教中心(__市技工学校)。

乙方:__教育科技有限公司(__学校)。

为缓解地方就业压力,为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毕业生寻找一份阳光、体面、高新的工作。绥化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以下简称甲方)与商鲲高铁(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央电中北京商鲲高铁乘务员学校)(以下称乙方)本着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展联合办学,校企合作。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1、甲方负责前期培训工作,乙方负责招生、后期培训、就业等工作。

2、根据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制二年,其中在甲方集中学习一年,送乙方基地集中实训顶岗实习一年;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生学制一年,其中在甲方学习半年,在乙方学习半年;大专毕业生学制六个月,其中在甲方学习三月,在乙方学习三月。

3、学习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规范进行,甲方侧重基础理论学习,乙方侧重实习、实践业务教育;具体内容根据就业和高铁该科技发展变化,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和与市场需求调整。

3、乙方执行统一标准(国家物价部门同意认可)收取费用,即六个月和一年制培训班,每生收13800元,二年制技工生后一年收取实习实训费合计13600元每生,由乙方收取后再按下款规定向甲方分配费用。

4、符合技工、中专录取条件的学生,由甲方学校注册,学生享受国家有关待遇,免收学费。国家学费补偿由甲方支配;甲方按联合办学协议书有关规定收取书费、住宿费。乙方向甲方每生交培训费,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划分为:初中生交1000元、高中生交800元、大专生交600元。乙方收取此项费用,不再向学生开具票据,根据乙方需要,可以为乙方开具收费票据;如果因开具票据产生税金和费用,由乙方承担。

二、责任和义务。

1、甲方按乙方教学计划和要求,负责学生在甲方期间的教育、教学,并按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因违反规章制度而开除的学生所造成的学费纠纷甲方不负责。

2、甲方在乙方的监督指导下,按照预先商定的基础理论教学内容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3、乙方在甲方的监督指导下,按照预先商定的实践培训教学内容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4、学生在甲方教学期间,非学生本人原因在教育教学、饮食方面如出现问题或事故时,由甲方负责;学生在乙方教学和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安全等事故由乙方负责。

5、乙方负责招生和就业工作,招生时一定要按铁路局的用工标准,严格把关,保证生源质量,合格率100%。

6、乙方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在学生入学时,乙方要和每位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保证学生就业率达100%。如培训结束,非学生本人原因出现不能安置就业的情况时,乙方必须按照与学员签订的就业协议执行。

三、违约责任。

1、甲方没有按照双方商定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没有达到教学指标的,没有达到的部分学生的学费应当退给乙方。

给甲方。

四、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时,应当友好协商,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都有权向甲方所在地的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通过诉讼解决。

五、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协商解决,本协议字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本协议不受法定代表人变更影响。

甲方:绥化职教中心。

(绥化市技工学校)。

(盖章)。

法人代表(签字)。

年月日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乙方:商鲲高铁(北京)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论文

国外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已经有百年历史,已形成较为完善、操作性较强的模式,如德国“双元制”模式(分别指企业和职业院校)、日本的“企业访问”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即“学习—实践—学习”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以及韩国“产学合作”模式,各模式都结合各自国家的实际情况,有利的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国外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有较好的条件,首先国家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其实施,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也可通过良好的利益分层机制取得长远发展,并且各国多建立专门的协调或监督机构促使学校和企业间进一步合作,有前面三个作为前提,校企合作则更多元化的开展起来。国内校企合作主要在高职院校开展,常见的校企合作主要分三个层次开展,第一,浅层次合作,如设立指导委员会、参观访问、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等。第二,中层次合作,则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服务、聘请企业教师兼职、顶岗实习等。而效果较好的深层次合作,如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设订单班、开展横向课题甚至合资办学则在实践中开展得较少。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现数量约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30%。但是由于受传统研究型本科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尚缺乏行之有效的经验借鉴,国内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收效甚微,问题较突出。一是实践教学观念不统一。由于受到长期理论教学模式的限制,师生普遍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学生看热闹心理占上风,很多学生受不了企业较恶劣的工作坏境而排斥企业实习,使实践教学无法有效开展。二是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虽需大量的一线员工,但对校企合作却意愿不强。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利益分层机制,学生实习费用几乎为企业全部承担,如果学生实习过后跳槽,或者实习中途出现罢工、不配合等问题,前期投入即刻化为乌有。三是缺乏专门的沟通协调机构。现在校企合作几乎都是由学校牵头,各学校各自为政,利用学校教师的人脉关系签订过多校企合作协议,致使合作深度低、力度不强。如厦门市旭初会计师事务所先后与集美大学、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等本专科层次的多所大学签订协议,最终导致合作仅停留于参观阶段,难以兑现共同办学的承诺。四是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必须有高教育背景及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结合必要的传统研究型及教学型教师队伍。目前从业教师多为毕业后即上岗,实践经验不足是其最大缺点。五是教学评价机制缺位。现行的实践教学多为课程实践及实习两种形式,对于课程实践在操作过程中多流为形式,很少真实到位的开展,而实习多为学生自主实习,组织性不强。同时这两种形式对教师工作量的折算、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判均无较好的参考标准,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理解,因此可靠性较差。

我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论文

摘要:校企合作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有效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通过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探索实施了校企合作机制对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在人才教育培养和技术开发、改造、创新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校企合作机制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的本质要求。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是软件技术及相近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相应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综合实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为进人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度。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要积极参与进来,提出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中,进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之中;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主要的组织者,肩负着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规格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开展了讲座、师资互补、教学方式、就业指导、工作室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讲座。

讲座较之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的、宽泛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面。立体指讲座可以跳出书本、传授更加全面、丰富的知识;宽泛指讲座本身带来的`知识面、知识的体系更加宽。通过校企合作,针对“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有针对地邀请到合作企业资深人员来学校举办“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ps页面设计”、“编码规范”等知识讲座。

“软件项目管理”讲座主要从软件开发团队组建、团队管理、成员之间如何进行相互协作,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及各个流程在资源(人力和时间)开销上占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学生真正了解软件公司如何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的开发,项目开发的真实流程,以及项目如何进行管理等知识。“数据库设计及优化”讲座主要介绍了数据库、表、视图等创建及在创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合项目的业务流程,介绍了项目业务流程中设计到的数据表及对表的查询sql语句及sql语句的优化。结合项目中常见的几大问题,介绍了事务的处理方法及程序中如何实现事务的处理,数据库异常的处理等知识,本讲座结合企业中一些实例项目介绍了数据库的常见操作。“ps页面设计”讲座主要结合常见的网页设计软件,利用ps软件进行页面的设计,并对所设计出来的图片进行切片,结合css样式,实现将各切片图片制作成完整转换成网页。“编码规范”讲座介绍了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对编码的要求以及规范性的命名方法等知识。这几个讲座分不同知识面、不同项目开发阶段为学生在专业知识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二、师资。

师资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企业工程师有着对企业文化、企业运作、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以及有着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等优势;学校教师有着组织教学知识的丰富经验。企业人员可以有力的补充学校教师在教学上的不足,为教学提供较真实“仿真”。学校将教师定期派遣到企业,以“访问工程师”,对企业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培训,同时也学习企业中软件开发相关技术,切身的体会企业文化。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先后从企业中引入了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等数位企业人员进入课堂进行现场指导,使得实训课程更加贴近企业软件真实开发过程。

三、教学方式。

“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以开发“b/s结构的软件”为项目依托,在教学中,积极地采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软件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采取网络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项目软件进行源码、文档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拉近校企之间的距离,在学校可以访问企业的资源,同时也可以将教学中产生的资源上传到企业,方便企业人员对学生的指导。通过采取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同时可以提升教学的知识数量,使得在相同时间内传授的知识更多。教学软件的采取,可以及时将操作演示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播放软件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接受新的知识,而且能很快地进行知识的运用。在教学中,还采取了多元考核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来自企业的指导老师以及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使得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个人评价方式,这是种较为合理的多元评价方式。

四、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企业和学校作为高职教育中“两个主体”,共同担负高职教育的使命、质量。高职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就业,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符合企业的需求,更容易就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在“软件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组织上,特意安排了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了就业方面的指导,包括企业对软件技术专业技能方面人才需求、企业员工常见的纪律、企业对员工软实力的需求等方面。通过企业员工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得学生对企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务实性。

五、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室)。

学校专业机房是为教学班级进行整体性开放学习的场所,针对学生领悟性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保障教学效果,企业在学校设置了工作室。工作室一方面可以为企业人员提供办公地场所,另一方面也为提高领悟性较差或者需要提高专业技能的学生一个场所和机会。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工作室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学生的能力有了很大的帮助。

总结。

校企合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其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不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高职教育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安雪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2期.

[2]安雪晶.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第3期.

[3]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4月.

我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论文

摘要:专业实体化公司是校企紧密合作的重要形式。基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实体化公司前期运作方式、收获、困惑的反思,提出完善专业实体化公司要从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专业实体化公司的运作模式、明确专业实体公司定位、完善相关政策入手。

近10多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秉承“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理念,开展了以创办专业实体化公司推进校企合作的探索和实践,有收获,也有困惑,有待完善和深化。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做一些探讨。

一、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内涵和运作方式。

推进专业实体化建设,既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形式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专业实体化,一般是指职业学校把专业办成实体,既是教学实体,又是生产、经营和服务实体,也是经济实体。在具体实践中,各高职院校赋予其各具特色的内涵。专业实体化公司在湖北技术学院的内涵表现在:坚持“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办学理念,主动把学校引向市场,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托行业和企业,按照“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质量”的思路,广泛聚集市场资源,引进社会、行业、企业的人力、物力、智力、信息资源同校内专业资源进行整合,创办专业实体化公司。其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专业+公司”.这些公司既是生产、服务和研发的经济实体,又是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实训基地;公司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既是公司的主角,又是学校的兼职教师,参与相应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师生既是教与学的主角,又是公司的工程师和员工。创办专业实体化公司的目的是将专业建成教育教学质量高、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内部运行机制灵活、具有一定造血功能的特色(品牌)专业。促进教育教学与产品生产紧密结合,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学习与企业就业紧密结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基本的运作方式是:

(一)按专业需要选择企业。

按照围绕专业办产业的.宗旨,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从学校的专业与人才优势出发选择需要开办的产业。如,围绕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组建了鄂职九洲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九洲数控),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组建了鄂职四方模具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家专业实体化公司。

(二)按股份制规范公司管理。

学校与合作方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股份制管理制度,确立学校行政管理与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市场关系。学校派出股东代表参加股东会,派出董事参加董事会,通过股东会、董事会决策公司经营,按照公司发展计划检查和考核公司经营绩效。通过公司监事会保证公司经营班子正常规范运作。让公司经营班子放手自主经营,以公司注册资金承担责任,享受权益。

(三)按新技术高起点制定专业实体化公司发展方向。

学校兴办专业实体化公司,始终坚持两个原则:(1)企业必须有主导产品,而且产品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方便教师、学生迅速进入该行业的前沿领域,产学研能够很快取得成效。(2)产品要有好的市场前景,有很好的市场需求。

(四)按校企合作需要招揽贤才。

学校在兴办专业实体化公司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建设一支包括技术人员、经销人员、培训教学人员、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和教育培训能力提供根本保证。

(五)按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处理双方关系。

学校对兴办的专业实体化公司要求很明确,即要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服务于人才培养。学校对每个公司都下达具体的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和考评措施。要求公司做到同时兼顾人才培养和产品生产,努力做到产品生产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契合。在此前提下,专业实体化公司按照公司制实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与学校各项经济、科研、教学往来均按市场规则办理。

二、专业实体化公司探索中的收获和困惑。

(一)收获。

1.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实体化公司运行好的专业其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就业对口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明显提升,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全省、全国技能大赛频频获奖。例如,由于九洲数控的成功运作,依托专业数控技术的建设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探索了“专业带企业、企业带产品、产品带就业”的专业建设模式,其核心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和企业生产规律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人力资源为依托,为科技创业园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促进企业发展;学校与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联合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促进企业成长;以园区企业为主干,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生产性教学平台,实施生产过程和学习过程一致的教学模式。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数控磨床、高精度模具、来料加工的零件等)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学结合”载体,学生在车间得到数控机床调试、维修、数控加工等方面的锻练,成为数控机床应用和维修的技术能手。

2.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1)专业实体化公司的组建、经营、发展就是服务社会的直接体现。(2)以发展较好的九洲数控为例,该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字化装备工程中心”合作共同组建了湖北九洲数控机床公司并入驻孝感市科技创业园,段正澄等三名院士在园区设立院士工作室。该企业有两项科技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xg系列曲轴轴颈自动磨削加工成套数控设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被评为“服务湖北先进高校”.(3)学校面向所有专业成立了湖北孝道创业孵化有限公司,是湖北省人社厅认定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该基地不仅孵化校内学生项目,也孵化社会项目,还与孝感高新区、孝感团市委合作组建了孝感市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推进了孝感“创新城市”的建设。

3.培育了学校的创新创业精神。

专业实体化公司创办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所以专业实体化公司能培育学校的创业精神。从教育的角度看,专业实体化公司实施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融合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育人的体现。从实际效果看,我校大学生创业园正在孵化的50多家企业中,来自专业实体化专业的学生也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

(二)困惑。

1.认识不统一。

(1)学校办不好企业,重点应抓教学。学校所办的专业实体化公司成长不平衡,有发展很好的,有依法破产的。办得不好的企业牵扯了校领导的很多精力,从而导致认识不同意。(2)利益分配不均。虽然原则上讲专业实体化公司应按股份分红,但学校当时入股专业实体化公司除了现金外,还用场地租金、实训设备,而且为了调动相关方面的积极性,还有一些附加协议或口头约定,从而导致利益分配上出现一些纠纷。

2.育人功能发挥不充分。

学校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初始目标实际有偏离。由于办学经费不足,强调经济收入、造血功能,想作为与学费、后勤服务收入并列的学校经费来源的三大支柱之一,导致部分专业实体化公司教育功能衰减,从而进一步积累了对专业实体化公司存在合理性的怀疑。

3.政策不配套。

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中规定:“现职和不担任现职但未办理退(离)手续的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在企业兼职(任职)。”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的通知中规定的“经高校、院所同意,科技人员离岗转化科技成果,在鄂创办科技型企业的,保留编制、身份、人事关系,档案工资正常晋升,5年内可回原单位”不配套,给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创办、成长造成现实的困难。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兼任企业的负责人成为现实的困难。

三、完善专业实体化公司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更广泛的共识。

从政策层面上讲,组建专业实体化公司是学校宏观办学层面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实践,也是学校微观专业建设层面探索产教融合的实践,这是党和国家倡导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从育人规律上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校企紧密合作,而专业实体化是校企紧密合作的理想范式。从缓解学校办学经费不足、职教资源不丰富来看,专业实体化公司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对进一步完善专业实体化公司形成更广泛的共识。

2.改进专业实体化公司的运作模式。

(1)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一步明晰产权,这是专业实体化公司成功的基础。(2)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学院是和专业实体化公司互动的主体,这是专业实体化公司成功的核心。(3)学校进一步完善、健全专业实体化公司的管理制度,形成适切的治理结构,这是专业实体化公司成功的保障。同时学校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如,可以借鉴医学教育的管理模式,实行教学单位与公司一体化,可以借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的经验试行专业法人制。

3.明确公司定位,突出人才培养。

在公司发展、壮大了也是如此;这一定位要落实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体现在各类相关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之中。

4.完善相关政策,营造深化校企合作的氛围。

国家要协调和出台政策,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中层负责人和专业实体化公司负责人相互兼职通道畅通,鼓励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相互兼职。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投入,税收减免等)鼓励专业实体化企业的发展,营造深化校企和合作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蔡泽寰,李祥富,许安保。高职专业实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xx.

马青林,卜红玉。专业实体化:职业教育新探索.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

万由祥。创建以专业实体化为特征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xx.

孔新舟。专业实体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xx。

基金项目:本文为20xx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指导性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jyte0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根据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面临的现实状况,提出不断探索校企合作过程中应转变办学理念,开展合作办学新途径,实现校企共赢。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新途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大力推动中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市场办学方向,积极探索和开展校企合作新途径。在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断扩大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和免学费政策,中职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遇到的现实状况是,各种办学形式如国办、民办和企业办学的中等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起来。

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急需的中等技能人才需求。但随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量的急剧增加,参与招生的学校越来越多,导致职教市场竞争无序,招生越来越困难。另外,我国适龄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适龄上学人口呈现逐年递减的局面,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形势越来越严峻,不但影响到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导致企业出现用工短缺,技工难求。之后,企业“技工荒”卷土重来,、更是全线告急,珠三角告急,长三角告急,甚至江西、四川、湖南这些人口大省也出现技工全面告急情况。

20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职业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在校企合作”。现实的'状况是,企业面临严重的“技工荒”急需中职技能人才,应该说这为中职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平台。然而,中职学校在国家大力支持和资助下,在良好的就业环境下,为什么又出现招生困难,不能为企业提供所需的技能人才呢?我们的技工教育或者说职业教育究竟怎么了?一方面是企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中职技能人才,已经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一方面是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急剧扩张,生源逐年递减,面临空前的招生难,已经严重影响着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招生难,企业出现“技工荒”的现实状况,学校最近两年转变校企合作办学理念,采取定向委培协议招生,不断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新方法、新途径,实现了校企“双赢”,并收到了良好成效。

一、转变办学理念,开展定向委培协议招生。

目前企业面临严峻的“技工荒”现象,可以说一技难求,中职学校又普遍存在招生难的困境。针对企业和学校出现的双重困难,学校应转变办学理念,全面开展校企合作,采取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定向委培协议招生。笔者学校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和专业特点,有选择地深入山西华瀛集团、中煤建安公司、中煤第一建设公司和中煤第五建设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以及未来企业发展所需工种和专业等基本信息。经学校和企业双方考察、洽谈达成协议,建立起校企合作定向委培招生协议的新模式,即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所需中、高级技能人才的专业、数量,并由企业系统内的各用人单位招收职工进行定向招收委培生源,毕业后回到原委培单位实现定向安置就业;学校只是按照企业用工要求进行定向培养、学籍注册和教学管理,不负责招生工作,突破过去由学校进行招生、培养和就业的一条龙办学单一途径。(本网网)通过近两年的校企合作,不但解决了学校招生难的问题,还及时满足和保证了企业长期稳定的用工需要,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双赢”。

二、增加设备投入,突出专业特色。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应该紧紧抓住企业发展需求,主动融入企业急需技能人才的服务中去,主动增加实习设备投入,打造强势专业,突出专业特色和办学水平。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要向企业输送合格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只有加大实习设备投资,淘汰技术含量低的实习设备,购买技术科技含量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设备,才能满足学生掌握先进设备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需要。学校通过不断增加学生动手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熟练掌握一技之能。如学校近几年根据市场对车工、焊工和数控操作工等专业需求较大的情况,分别加大了以上专业实习设备的投资和技术更新。几年来,学校先后分别购买了10台普通车床,27台电焊机和40台plc电脑,投资60万元购买了10台数控机床,投资100多万元购买了高级维修电工考核操作台,不但充实了学校实习教学设备,也大大提高了各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为学生走向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三、建设优秀教师队伍。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负责定向委培招生,学校主要负责教学管理和培养,而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校不断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制定出教师进修、技能培训的长期规划。积极开展技能交流活动,专业技术课教师跟班实习指导,实习教师兼任专业技术理论课教学等。为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采用了教师“弹性”工作制度。教师在无课时,可利用业余时间采取自修、业务更新学习等方式进行“充电”。学校利用暑假假期派年轻教师到中煤公司大机厂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业务水平,以充实教师队伍,为学校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积极开展职业培训,着力实施好职业资格证准入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85),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和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大力开创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积极主动与中煤第一建设公司、中煤建安公司和邯邢矿山局等国有大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本着对企业负责的精神,学校采取送教下企,送教下矿的教学服务方法,分别对电焊、主提升机司机等特种专业人员进行了技能培训,着重为煤炭和矿山建设系统企业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逐步扩大和充实企业在职职工中级技能人才,不断提高企业的技能水平。20学校分别对在校学生、社会职工和企业在职职工实施了特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其中5000人取得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经过几年的校企合作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与管理,不但提高了企业职工的业务素质,还为促进学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认真贯彻和领会中职教育的发展内涵,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发展新方法和新途径,注重市场调研和深度分析,了解和掌握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比如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50%,而我国13亿的人口大国,技术工人只有7000多万,其中高级技工占3.5%,中级技工占35%。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职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急需大量的中高级技能人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新产品、新设备的不断引进和更新换代,企业对熟练掌握高精尖设备操作技术、具有技术革新和创造力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学校要特别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新途径,增加师资力量和设备投入,打造拳头专业,创建品牌学校,搭建校企合作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赵伟。职业教育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

[2]王保顺,王淑锋。我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4)。

(作者单位:邯郸工程高级技工学校)。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论文

1.校企合作能有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责任、爱岗和服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业无尊卑高低贵贱之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2.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讲,其最迫切需要的是有某种职业能力的、有专长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能促使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规格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培训和劳动成本,有力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1.政府相关政策的缺失。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政府改革和发展为主导的国家,国家的法律、政策的支持将会成为推动我国企业界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强大动力。从我国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国家尚未出台校企长效合作的激励机制、尚未出台约束校企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设置专门负责和管理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因此,制度层面的制约是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展开的关键因素。

2.企业参与程度低。

由于缺乏政策上的倾斜和有力保护,企业毫无安全感可言。校企合作中,企业普遍认为:校企合作只对学校和学生有利,而企业却无利可图。比如强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为学校提供了实习基地,培养了“双师型”教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等;而对企业来说,只不过暂时缓解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尽管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最终还是未能解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问题。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校企合作对他们而言采取的'仅是被动接受且给学校提供的资助,亦都停留在提供实习基地、员工上岗前的粗略培训、以体力劳动为主的重复性工作岗位等方面。

3.学校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偏差。

首先,校方认为校企合作是企业的神圣职责,企业应将产学结合教育作为自己的义务和使命。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的任何行为都以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回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院系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技能需求和身心发展考虑,往往只是根据教学任务把学生推向旅游企业,而不管酒店企业的等级和设备设施条件如何。最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原因主要是由于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且不善于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定期将专业教师委派到企业进行培训和教学实践的学习。

1.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应认识到校企合作是一个互利多赢的职教办学形式。由于制度建设是职业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然而却是校企长效合作的强大动力。因此,制定校企长效合作的激励政策和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势在必行。其次,从多方面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倾斜力度。如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资力度,以此来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并对提供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减免税收、优先安排就业等实实在在的政策上的优惠,让企业切身体会到校企合作所带来的利益。

2.企业方面。

首先,企业应改变校企合作只是对学生和学校有利的错误观念。应树立校企合作是实现互惠多赢的社会价值观;应认识到校企合作教育是优化企业人才质量,减少人力资本的最佳途径和实现多赢的最佳选择。其次,改变以往被动的地位,积极扩大对学校提供的资助范围。如:向学校定期派遣资深专家和管理者,为学生进行职业前期的培训和传达该领域的最新动态,使学生提前做好上岗前的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实行工作轮岗制和分配有挑战性的工作,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3.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改变产学结合是企业的义务和使命这一偏见,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校企合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义务。多以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如对企业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以此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企业人力资本的竞争力。其次,以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和身心发展为中心选择实习单位,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盲目选择那些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人文关怀匮乏、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企业。

最后,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高职院校应提供优惠政策吸收和引进企业技术专家、管理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突出技能训练替代传统讲授为主的职教教学形式;同时,学校应定期委派旅游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培训和教学实践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质量,亦有利于适时适应旅游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

综上所述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顺利进展,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应坚持改革开放的旗帜、坚持拿来主义,这就需要我们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借鉴澳大利亚的tafe,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作用。需要以政策为驱动力,为企业建立利益相关的保障机制;需要院校为企业提供尽可能最大化的权利,让企业特别是知名企业深入参与到职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需要企业能以社会利益和经济发展为价值取向,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当中,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为职教的协调发展助一臂之力。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论文

为保证校企合作模式的良好开展,真正将其落实到实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近年厦门市教育局高教处牵头,厦门市物流协会主办,厦门市全体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代表及部分企业代表参与的“校企合作研讨会”中,学校代表普遍反映,现今校企合作是校方一头热,企业普遍缺乏积极性。企业方代表普遍反映校企合作企业方合作意愿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问题,中小企业无力承担高昂的学生培养费用,同时学生忠诚度较低,企业人力资源回报较低。因此,企业方希望政府给予相应支持,同时可以借鉴国外情况,给予适当税收补贴。虽然厦门市教育局已经于即提出要促进校企合作相关立法工作进行,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出台相应政策,其他地区亦是如此,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校企合作最终只能是蜗牛爬行,见效甚缓。二是企业大力配合。首先企业特别是高层必须转变观念,真正接受高校学生去企业实践,并为实习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条件。其次,适当投资,企业接受学生实践的同时可以挑选适合的未来员工进行重点培养,而不能仅从短期利益出发忽视对实习学生的培训与指导。最后企业还需与学校和政府经常沟通协调,确保最合适的学生送到最适宜的企业实习。三是校方积极推动。一直以来校企合作在我国都是校方较企业更为积极,因此,校方需要一如既往的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进行,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与行业协会、政府及企业联系,促进合作平台的完善,同时搜集学生的实习意向,安排合理的校企合作项目。四是学生广泛参与。本科学生多为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方面对社会充满幻想,希望通过实习了解企业的工作情况,为以后职业发展做准备;另一方面却规划性差,容易受诱惑,甚至娇生惯养,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不了工作的辛苦罢工走人,或者实习完毕即跳槽,让企业感觉学生诚信度较低、不能吃苦耐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校企合作的开展。因此学生需要在大一大二的社会实践中了解基本的工作环境及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调整心态,同时积极认真地投身于实习工作中。

我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论文

摘要:本文在对职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景,指出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一、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在历经的风雨沧桑之后,正进入健康稳步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在职劳动者素质,已成为教育新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是依靠中等职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讲话精神,无疑给职业学校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会议精神,大胆改革传统办学模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不断充实内涵、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我市根据发展需要,先后对比较分散的5处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成立了职业教育中心校,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后,市委、市政府对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以协调解决,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措施,以及在管理过程中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整合办学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上。可以说,这些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为我校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打通了绿色通道。

2、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又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双师型”师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校建立了40岁以下的年轻在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利用暑假必须至少有1个月的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好实习计划,写出实习心得,记录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合作企业要认真予以配合,合理安排。

3、走校企合作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签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这就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培养出适合现代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走校企合作的办学路子,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校企双方共同研究课程体系,共同研发教材,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实施培育计划,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的对接。

校企合作的关键是推进企业与学校的相互渗透,共同办学,大力倡导“把车间建在学校,把学校建在车间”。要做好校企合作办学工作,还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其中的`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统筹作用尤为重要。下面就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顶岗实习。我校先后与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实行“2+1”分段学习方式,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将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安置到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后回校参加毕业考试,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既培养了独立处事能力,又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进入企业直接上岗打下了坚实基础。

2、订单培训。学校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毕业生素质,达到企业“订单”的要求。我校先后与石横特钢集团、宝盛大酒店等市内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赢得了社会好评。

3、送教到企业。响应技能下乡,实现课堂前置,我校先后与银宝集团、云宇公司等七家企业达成了联合办班协议,采取进企业办班的形式进行教学,利用学员休息时间组织授课,安排班主任负责管理考核,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由学校统一办理毕业证书和有关资格证书。教学中,学校充分利用办学优势,抽调骨干教师为学员上课,讲授与企业生产相关的课程,现场授课,理论结合实际,易学易懂,深受企业欢迎。

4、校企共建基地。这种模式是由合作企业设计建设方案,并向职业学校提供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建立校内“教学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也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在厂区车间内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事实上,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都可以概括为这样一种模式——“请进来,走出去”。也就是说,校内的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操作熟练的工人要达到有效的互动,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直接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

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社会服务是高等职业院校在前两项职能的基础上在当地社会经济中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职院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职院校本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并且在这种服务与实践中发展和壮大自己。为此,首先高等职业院校要树立正确的认知。对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有相当高度的正确认知。高职院校必须深切意识到,“面向企业、面向行业、服务产业、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更多地走向企业、走向行业、走向社会,在专业布局方面,将人才市场需求的周期规律性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向性及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行业与政府宏观预测的指导性,使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要满足企业当前生产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同时寻求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之路、以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

其次,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智力资源和服务社会的科技资源优势,积极主动、满怀热情地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与企业结为良师益友,使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教学模式及实验实训空间的拓展与企业生产的实际平台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职业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力促企业接受学生、欢迎学生,同时也可使得学生学有所获。合作企业从自身的社会角色与特殊功能出发,在经济考量为先的意识推动下,在合作过程中虽然会有一定的利益驱动,高职院校仍应从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的社会性大需求为动力,以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为角色定位,端正姿态与企业平和相处,不断促进合作双方的了解与信任,以使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和谐、健康地得以发展。

再则,高职院校必须善于发挥专业特色在行业布局、区域经济中的信息技术、职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校企双方合作中扮演主角,多起导向功能与主动参与性,从而萌发企业的合作热情,引领校企合作走上正常的轨道,并不断将校企合作模式与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得以延伸与强化。

(一)校企合作呈多向互动。高职教育面向社会、面向行业,与企业合作双向互动是一种有效的育人方式,它是指个体或群体之间为努力实现某一确定的目标,双方通过合作协调的共同作用而产生联合行动。因此,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是一种自觉与外力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行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专业为载体,以行业产业为背景,以企业需求为着眼点,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培养目标,是一种紧接企业经济行为和服务企业行为的教育教学形式。为此,高职院校企合作的同一目标应该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企业生产,推进企业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进步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双方要对培养目标进行明确的分解,找到合作双方互相对应的职责,突出专业设置优化、强化职业岗位目标,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教学课程标准,合力教育教学资源,追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这既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内涵,更是高职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本质所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双方应有共同的工作目标、步调一致、行事高效的协作方式,具有一致的共同性和目标的指向性。在以区域经济发展为舞台,校企之间的合作还必须体现互利性特征,互利性是指校企合作双方应有不同的个体需求,一是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能从中获得所需的丰富人才资源,支撑企业不断得以生存与发展,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专业教师通过参与校企合作了解企业生产动态,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学生通过下企业锻炼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企业的技术人员通过校企合作能吸收到专业的基本知识,扩充自身的专业生产技能,更新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如果进一步向上看,国家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加强国家在校企合作中的指导力度,以改变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松散性、浅表性状态,在宏观的政策层面发布科学、规范、完整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指导性文件,以国家层面的规范性制度为纲领,作用于指导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向着更广的幅度、更深的程度深入与发展,也可减少国家在职业教育教学办学资源投入的重复性,充分运用可支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投入,使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更有针对性,更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对高职教育教学日益增长的普遍需求,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很重要的形式与途径。

(二)校企合作内核是文化合作。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发展之路,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向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共同课题。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一个不断创新前行的过程,更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规格,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的必然需求。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因行业分布、区域经济、地区性文化等的因素,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方式会有所不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合作方式、合作内涵必然也不相同。我国现在大多数规模以上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培育了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有企业先进经营与管理的理念、符合企业特征的管理体制、规范、可行、科学的管理模式、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高标准的质量意识、优质完善的服务理念、企业社会责任与公众形象以及积极向上和谐协作的氛围等。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的专业教育,同时需要企业环境、企业特定文化的培育与熏陶,学生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无疑是校企合作最主要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但能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学生接触企业、触摸行业、了解社会开辟了合适的途径,与此学生能够在独特的企业文化中得以陶冶,逐步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协同合作的工作精神、坦荡的为人处事行为、敬业爱岗等综合职业素养。企业的特定文化和校园的特色文化的渗透和融合,可以不断完善和丰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氛围,提升校企合作文化的内涵与层次,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共同发展。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直接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企业特定的文化理念,可以革新高职学校传统封闭的管理模式。尤其是企业完善的服务理念和健康的服务体系,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校企合作的创新与发展是在已有不同层面上的合作向更高的文化合作延伸,这不仅是企业特定文化与校园特色文化的对接与交融,也是校企合作走向更高层面的努力方向,更是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竭源动力。

三、结语。

开创校企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新模式,既是高职学院的一个创新之举,也是高职学院努力要实现的目标,“创新与创造永远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永远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动力。”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将有助于拓宽人们对校企合作实践模式的新认识。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是科技与经济的合作,更是校企文化的合作。因此,对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内涵与模式加以研究与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行业与企业对专业人才在需求也为随之而变化,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必将不断创新与丰富其内涵,充分认识高职教育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是校企合作模式走向更深层次、走向更宽领域、走向更高目标的前提与基石。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论文

下面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就经管类学科如何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探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是创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是学院的核心办学理念,学院坚持“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办学方针,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而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学院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近年来积极探索较好的校企合作模式。近年,由厦门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牵头,厦门市物流协会作为桥梁,通过举办“现代物流与采购研讨班”及高新技术行业税收问题探讨等讲座活动,初步建立了企业与高校间的沟通平台。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真正开展实质性的校企合作,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可以采用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分层次多方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4年制本科,教学体系设计中一年有3个学期,春秋两季正常学期进行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的学习,另外在春季学期结束后的连续两周为小学期,专门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方式多样,主要由各专业自行设计及把握。同时,在每年暑假还有专门的暑期社会实践,要求学生自行进行社会实践并提交实践报告。因此,利用厦门市物流协会搭建的平台,着重利用小学期及暑假实践针对性的开展校企合作活动,具体如下:由于定位于培养技能型本科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不能一昧学习高职院校盲目开展校企合作,必须考虑到学生后续发展。在前两年学生主要在校进行理论学习,在专业课中实践环节可以与企业进行浅层次合作,目的在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业务流程及各工作所需技能。如在《物流学》课程中安排一次参观实习,在实习前需要系统的理论讲解做铺垫,同时将参观企业情况为学生介绍,布置专门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参观完后形成专门的报告进行解答。大二实践周主要针对企业最关注的操作性技能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如运用excel进行库存预测与决策。大三开始进入中层次合作,此阶段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学科结构并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在专科课程中可以聘请企业讲师开展针对性的专题讲座,目前嘉庚学院《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即聘请有十几年国际货代工作经验的企业教师兼职讲授,学生反映非常好。在大三实践周,开设专门的实践课题项目,该项目可以是教师接的横向课题,也可以是强化性的专门实践课题,目的在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暑期要求学生必须去企业进行至少一个月的实习,真切体味具体的工作环境。大四是理论总结及系统实践阶段,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学校可以通过协会平台引导学生去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并撰写毕业论文。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对比,应用型本科更强调实习过程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并非简单的学会某项操作技能或解答某个具体问题。此间需要学校与企业密切配合,企业需放弃短期利益,为学生提供适当宽松的工作环境供学生完成最后的学业。

依托校企合作,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笔者对现阶段公立职业学校的管理和办学的'认识是:管理要经营,经营靠机制;办学就是办专业,办专业就是优化实践教学.

作者:孙德奇孙鑫淼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刊名:河南农业英文刊名:henannongye年,卷(期):“”(4)分类号:g71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论文

校企合作是一种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训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意义重大,它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为企业提供有用、实用劳动力的渠道,有利于解决学校和企业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减轻学生就业压力,促进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但是校企合作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1.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l.i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现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多通过顶岗实习和订单班形式进行合作,但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学校会定期与企业联系,主要表现为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就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很少有院校主管教学的教师与企业进行定期交流,探讨人才培养的问题,甚至个别院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没有将实习情况及时总结反馈到教学和管理中,安排学生实习实为旅游企业提供的是一定时间的廉价劳动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以至于多年来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几乎没有大的调整,无法根据企业需求、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在授课环芾,教师自然不能按照企业需求进行授课。另一方面是校企合作主要在学生中进行,高职院校教师很少进人企业进行深人系统地学习,导致“双师型“教师缺乏,企业的技能型人才也鲜有进人高校课堂进行教学。总之校企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企业缺乏合作积极性。

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参与,但现在很多企业在学校多次请求之后才同意参与,主荽是因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后流动率较髙,企业参与培养学生后,不能保证学生长期为本单位所有,所以他们不愿过多的投人人力、财力、物力,一些企业甚至为接受廉价劳动力而被动与学校鉴定校企合作的协议。同时学院却非常积极,主要原因为: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目标之一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院校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中保持技能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就业难问题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与企业保持沟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在校企合作中也难以积极、主动参与。如何让学校、企业和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共赢,是值得深人研究的问题。

1.3合作机制不完善。

虽然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应该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但是校企合作中缺乏宏观政策的支持和保障,缺乏政府的督导、协调,使得校企之间合作关系很脆弱,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影响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部分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虽然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等合作组织,但这些组织大多有名无实,没有发挥作用。校企合作形式松散,合作质量难以保证。浙江宁波出台了保护与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及实施细则,在高职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政府、院校、企业也认识到,高职院校与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有着不同的机制、管理方式、价值取向,要在两大系统中找到共同的利益空间,发挥1+12的效果,需要政府介人来促进、协调他们之间的合作。

尽管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髙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必须克服困难,找到适合的校企合作途径。

2.1建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

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顺利合作,首先双方要呼吁政府建立相关的政策进行支持和保障,而要实现共赢就要在运作过程中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兴趣点和利益点。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是要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要在合作过程中让企业得到利益。从学校角度来看,要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保证这些人才的就业和发展。以校企合作的导游订单班为例,在成立订单班之前要广泛宣传,学生自愿报名,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拔,并且规定学生在完成订单班课程学习后,至少要在该企业就业一定年限。学校在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要向学校预先支付一定的培养经费,学校和企业协商制定培养计划,学校安排师资进行培养,如果企业撤出,预先支付的培养经费不予退还,如果学生在订单班学习之后不到此企业就业,要赔付一定额度的培养经费,这样三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2.2培养过程中体现企业要求。

校企合作不是签订合作协议就实现了合作,重要的是培养的`人才能否符合企业要求。这就要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或者校企合作办公室的作用,这些组织要邀请校企合作的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分析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列出职业岗位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并参与院校的课程设置,为了保证培养效果,可以聘请企业人士深入课堂进行教学评价。其次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升技能,不能仅仅依靠积累的点滴实践经验,而是要走出去向企业进行学习交流,将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带到课堂中,同时可以在课程中引进企业人员进行一定比例的授课,比如《导游实务》这门课,可以选择课程的30%且实践性强的章节交予企业人士授课,这样企业也能在授课中关注学生表现,利于选拔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

2.3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是校企共同培养的对象,如果在合作过程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主动参与度,将会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尝试工学结合,这是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一,旅游管理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合适的合作方式d旅游的季节性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在旺季到来之前到学校进行招聘,学校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旺季实习、实践。有导游证的学生利用旺季的周末和寒、暑假到旅行社去带团,没有导游证的同学可以到景区或旅游企业进行其他实践活动,这不仅缓解旅游企业的旺季人才短缺问题,学生还可以增加实践机会,获得一定的报酬。这种校企合作方式的实施也需要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可成立工学服务部,对接企业和学生,为双方提供便利。

依托校企合作,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总结出中小型职业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向市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必须探索出适应市场经济、适应本校特点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基地,必须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深化技工学校的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正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有职教政策的指导。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政府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等优惠政策。作为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更应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把企业的需要作为学校教学和育人的方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办学宗旨。学校只有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与企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才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变革,才能带动教学设备的更新,才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才能提升综合办学能力,才能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省级重点技工学校,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二是经费紧张、制约学校发展;三是师资匮乏,办学能力下降;四是毕业生质量不高,就业安置困难。要想摆脱这种困难局面,就必须摈弃“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的做法,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才能赢得学校的生成和发展。(本网网)。

3、企业职工培训的需要。

随着本地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在职职工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专业技术,晋升职称;另一个方面,企业招工困难,新招工人素质较低,生产能力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些企业需要通过职工培训来提高工人的素质,但苦于自身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师资,它们也需要与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特别是职业学校合作,达到职工培训的目的。通过调查,本市每年约有2万名左右的各类人员须要培训,其中企业在职职工提升培训人员约3000人,企业新增员工培训约6000人,下岗再就业培训约4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约7000人。这些数据还不包括一些小型的乡镇企业和小型的个体工商企业。

技工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还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实习实训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操作技能,但那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操作规程,是一些分散的实习课题,与工厂的实际工作环境不可能完全相同,与实际生产产品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加之学校的设备条件和原材料有限,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种娴熟的程度。因此,我校通过几年与企业合作的实践,探索出几种适合我校生存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1、顶岗实习。学校先后与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冠捷电子集团、远大化工、潜龙制药、东汽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将二年级(二年制)和三年级(三年制)的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分别安置到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6到8个月,实习期满后回校参加毕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当了一次真正的工人,培养了他们独立处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准备,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学校也节省了大量的实训资金,企业短期用工的困难也得到了缓解,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学校、学生和企业互惠互利的好效果。

2、进修提升。随着地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市工业园区的建立,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在职职工对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层次的愿望不断提高。学校主动与本市的江赫医用材料厂、亚利服饰、东灏制衣、远达化工、永安药业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职工提升培训协议。分别开设了服装缝制与设计、化工、计算机、电工、焊工等短期培训班,并根据企业的工作特点,采取夜班、周末班、半工半读班等办班形式。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实训要求、考核标准等内容。实现了学校培训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同步,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同步,使这些学员在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上都有很大提升,并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培训模式既有利于企业,又有利于学校和学员,取得了“三赢”的好效果。

3、订单培训。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定向培养的机制,根据企业所需求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学校先后与金澳科技、江钻实业、冠捷电子、南海奇美电子等多家企业签订人才的“期货”订单。这样先解决学生毕业安置的后顾之忧,然后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落实实训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等。学校始终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毕业生素质,达到企业“订单”的.要求,以求得和企业长期的合作。

4、双元定向。即学校与企业达成协议,变企业招工为学校招生,学校与企业共同招收具有双重身份的学员,即“一”元是学生,另“一”元是企业未来工人。本市一些知名企业如:亚利服饰、永安药业、金澳科技、远达化工等企业,他们每年要招收大量工人,这些工人中大多是当地失地农民。按地方政策,他们需要就业,但他们必须通过培训,获取一定文化知识、操作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后再就业。在市政府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组织下,学校分别和这些企业签订了“双元定向”培训协议,且双方共同制定了教学计划,学校对其进行文化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的培训,由企业完成操作技术的培训,通过一年或二年的学习,考试合格后直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的准工人。

1、成立专班。学校成立了专门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培训科,设有科长、副科长各一名、三名专职工作人员,并由一名副校长领导。主要负责市场调查、签订协议、制定培训计划、学员学籍管理、编制台账等工作。

2、签订合作协议。学校通过考查,先后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南海奇美电子、信昌五金制造有限公司、冠捷电子、江钻实业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训协议;与本市的亚利服饰、永安药业、金澳科技、远达化工等企业签订了“双元定向”培训协议;与本市的江赫医用材料厂、杨市精工、东灏制衣等到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进修提升培训协议;东汽公司和杨市精工等企业成为机加工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昆山电子和南海奇美电子等企业成为电子专业学生实习基地,东灏制衣和亚利服饰等企业成为服装缝制与设计专业学生实习基地。

3、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合作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和学员的水平,以培养学生和学员应用能力为主,专业理论课以实际实用为原则,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良和补充,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合作编写教案,及时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进课堂。

4、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选择理论水平高,业务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并经常派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及时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技能、新产品等基本情况。近两年先后派苏老师、刘老师到东汽公司学习车工及数控技术,派邱老师到昆山电子公司学习电子焊接技术并兼任学生实习带队教师,派王老师到远达化工厂学习合成氨工艺。同时还从企业聘请一些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

5、学籍管理。对每一期、每一个专业、每一个学员都要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对他们的考勤、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在学习期间的表现状况作详实的记录,并建立好台账。

6、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校企双方制定出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标准,学校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并认真开展教案、教学进度、作业批改检查等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查和评价。对教学工作做得好的教师给予奖励,督促每位教师做好备、教、辅、改、查工作,以达到预定的培训质量。

1、校企合作是技工学校实现经济腾飞、摆脱招生困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学校与亚利服饰公司和远达化工公司开展的“双元定向”合作,将亚利服饰公司新招工人中的241人及远达化工公司20新招工人中的78人注册成我校学生、学制二年。学校负责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企业负责操作技能的培训,二年毕业后获取技校文凭,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大大缓解了学校的招生困难,给学校带来了近100万元的经济效益。学校与企业合作,培训各类学员3000余人,创造经济价值近200万元。

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处事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可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机加工班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后,95%的学生能承担学校承接的对外加工业务的操作且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给学校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3、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的课程改革,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促进学校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能及时有效科学地把握市场人才需求,提高学校的市场适应能力。

4、校企合作能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功能,借助学校的师资、场地等软硬件资源,学校和企业一起形成了一个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链,从而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培训效益。

5、校企合作的开展,能够较好地提高校企双方的社会知名度,融合双方的文化,更好地利用双方的资源,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双元定向”班开班后,深受广大失地农民的欢迎,得到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五、几点反思。

1、专业和课程设置稳定性差。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要根据企业要求设定专业和课程,只要合作企业的变更、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变化,都将导致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的变更,使得专业和课程稳定性相对较弱,不利于专业建设的稳步发展。

2、教学资源重组频繁。在合作中要结合企业岗位性质,改变师资结构,场地布局等。一旦合作项目更换,必然要调整培训内容、师资结构、场地布局等,造成教学资源重组频繁,给学校常规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

3、合作层次不深、水平不高。目前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运作程度偏低,大多是学校主动寻求合作企业,企业较被动,甚至有点“一厢情愿”的感觉。合作层次不深,没有将学校或班级办进企业,也没有将企业的某个车间引进学校,更没有校企合资开发项目。

4、收益相对滞后,不利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对学校来说,培训资金要先期垫付,等培训学员完成学业且验收合格后,培训资金才能到位。对企业来说,学员学习期间要支付培训学员一定的工资福利,学员合格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后,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校企合作是适合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需要我们职教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开拓和创新,才能使这项工作迈向深入。

参考文献:

(1)蔡泽寰: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余争鸣: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摘要:

本文从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定义及特点出发,分析及探讨了当今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升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价值提出科学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这些年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大幅度上涨,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人数持续上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人单位对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让高职院校这几年招生与就业变得十分火热。另外一个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的提升,老百姓追求生活上的精神需求更加强烈,这些年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需要更多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这种宏观形势,不仅能够为高职院校增加了活力,提升了发展的契机,更是为该校教学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定向人才培养。

定向人才培养,很多时候被称为“订单式”人才培养,它强调的是由用人单位与高校通过沟通,企业提出对人才需求的数量、技能等,然后由高校在规定时间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培养人才,毕业的时候学生可以直接到相关企业进行就业。这种校企合作方式,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明确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及目标,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师资力量,学生的就业有保障。

(二)师资方面的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除了定向人才培养方式,还有师资方面的合作。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而在高职院校方面,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传授学生各项职业技能。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开始聘请一些旅游公司管理者作为客座教授,给学生传授旅游行业的职业技能,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方面,高职院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些理论教师,例如中青旅在要对本公司员工进行培训,这时候聘请了某高职院校教师来讲课,而中青旅的部分管理者作是该院校的兼职教师等。总的来说,师资方面的合作,能够弥补高职院校职业性教师空缺的情况,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提供师资储备。

(三)校外实习。

目前,校企合作最流行的模式是校外实习合作。这种方式是指高职院校组织旅游专业学生在业余时间或者假期时间到相关的旅行公司或者旅游景点见习,然后学校会对学生校外见习的表现进行评分,要求学生撰写见习报告等,如今这种校外实习已经是学生在校的必修课程。例如xx某旅游学校,xx国旅合作,让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到该公司做兼职导游,然后带团到xx、xx、x等旅游x景点,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提前在岗位中学习各种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校外实习方面,也有部分院校是与旅游景点合作,例如四川某职业学院与九寨沟合作,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九寨沟当地陪或者志愿者,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校企合作成为招生的“广告”。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作为办学模式,很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确实为社会培养了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力,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校企合作却成为了学校招生“广告”。尤其是一些民办高职院校,一直受到生源紧缺的困扰,由于国家对于民办院校的.支持非常少,都是靠生源学费作为经济支柱。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找到更多的生源,不惜在招生中夸大本校的“校企合作”特色,甚至出现部分学校在招生中出现虚假的宣传,例如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国际导游人才定向班),承诺会安排学生到国外进行实习,推荐就业,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都反应这是骗人,做虚假宣传。或者真正有机会到国外实践的,只有个别学生。

(二)教育部门对校企合作缺乏支持与监管。

如今,教育部为促进高校发展,给了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利,对于高校的办学模式不进行监管。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是“有名无实”,更重要的是部分民办院校与一些缺乏资质的企业进行合作,学生的人生安全无法保障。例如某职业学院与一家无营业执照旅游公司合作,最终学生在见习中发生意外。其次,校企合作办学,需要更多的资源,包括优秀的企业等,但是一些高职院校自身知名度较低,无法与大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停滞不前。教育部门也没有提供相关资源,或者搭建平台等。

在实践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都带来较好效果,尤其是在提升学生就业水平方面有很大的效果。但是部分院校与用人单位、学生都反馈,校企合作模式并未带来实际效果,很多学生在校企合作实践活动中并未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缺乏对校企合作评价与考核体系。一些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采用“放羊式”管理,例如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之后,学校就对学生的在企业的表现完全不理,认为这是企业的责任。而企业方面,在接纳学生见习,仅仅将学生当成“做事”的人,并未去教授学生各种职业技能,最终给学生的感觉自己成为了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一)加强政府监督与支持,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

为了能规范校企合作办学,提升办学质量,真正能够为企业与社会培养适合的人才,就要发挥政府在这方面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监管,禁止高职院校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招生宣传手段,对于各种虚假宣传的行为要进行处罚。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企业的资质审查,对于各种合作办学企业都要进行备案,不符合资质的企业与教师都要进行淘汰。另外一方面,政府要对校企合作办学给以支持,不仅是资金方面的支持,例如设立“校企合作办学特色奖”鼓励高校做好这种办学模式。还要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搭建平台,为高职院校推荐优秀旅游企业。加强对校企合作学生的监督,禁止高职院校将年龄、身体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输送到企业见习。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自身发展的责任,更有社会的责任。那种夸大招生宣传,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招生手段是不道德的行为,甚至严重欺骗了广大考生,误人子弟。其次,高职院校要真正做好校企合作,例如在聘请校外导师中应该要聘请最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在选择校企合作单位,应该与一些知名企业合作,不能与一些资质较差的单位喝醉。增加校企合作机会,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考核。

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考核。一方面,学校要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制定相关的校外实习规定,在学生见习之前要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要强调在企业实习的各项规定,并告知相应的奖励与处罚办法。其次,要求合作企业要认真教育与管理见习学生,给学生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对于不及格学生要进行重修,直到及格才能拿到相应学分。

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订单式培养人才、校外见习、校外导师等模式。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依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要加强校企合作对人才的培养,就要加强政府监督与支持,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高职院校要将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考核。

参考文献:

[1]张培茵,王玉,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10)。

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分析论文

(一)创新“国际交流,校企融合,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资源优势,牵头组建了黑龙江省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一年一度开展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调研,讨论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论证和评审由校企双方参与讨论并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等。与合作企业共同完善订单培养人才方案,课程标准,网络课程资源,旅游管理专业试题库,制订教师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及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制度等,确立了“校企融合,国际交流,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积极参与并全力支持行业活动,努力为黑龙江的旅游产业发展做贡献。主要有政府与行业组织的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旅游发展项目论证评审、旅游规划、大型旅游节庆等活动的支援与服务等。并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专业的外部联系,扩大了专业知名度,增强了团队建设活力,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二)构建“旅游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论证,整合了现有的.课程内容,构建了具有特色的、突出职业能力和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将企业岗位的要求、行业的新发展、新技艺编写进课程教材、课件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实现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企业工作过程紧密结合,专业课程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到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科特点和岗位需求对课程进行有效地整合,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进行分模块教学,由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对第六学期的课程进行改革,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及岗位需求进行分方向培养,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在1—3学期搭建基础教育平台;第4—6学期搭建职业发展平台(主要以职业教育、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答辩为主,其中第6学期进行分方向培养,分为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服务、景区管理三个方向),为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期间搭建道德养成平台。为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线,我们根据企业用人需要,结合旅游行业的淡旺季,增设实训学期。在实训课程的设计上,全面开展课内实训、实训周(学期)、顶岗实习三个层次的实训,实施现场教学、角色体验,校内情境模拟实践、案例教学、顶岗实战等教学,邀请行业专家对学生的实训进行专业指导,参与实训课程及线路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产学有效对接。

(三)构建了“身份互认,角色互换”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加大校企之间人才交流力度,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制度。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专业建设。充分发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作用,让教师到企业去,把企业专家请进来,突出“双师型”师资优势。加强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并使之制度化,促进专业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了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聘请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双师”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二、与企业对接,建设实训基地,构建实习实训、培训体系。

(一)实施163工程,建设商贸旅游实训基地。

与企业合作建设商贸旅游实训基地,使其成为以专业实践教学为主,集生产、服务于一身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了实习基地管理运行机制及评价标准。实施“163”工程,即搭建一个龙江旅游文化传播与展示窗口,建设体现“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旅游观光、酒店经营、交通服务、产品营销、美食体验、文艺欣赏六个主题区,实现教学、服务、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院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二)依托专业优势,建设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

利用专业人才优势,积极建设并努力打造高质量的“黑龙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黑龙江国家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基地”等,切实为黑龙江的旅游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专业与行业的合作关系。自以来,旅游专业团队承担了黑龙江省国家导游资格证考前培训,导游资格证考试出题、面试等任务,行政与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礼仪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及旅游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等培训任务,年培训人次1000以上,获得了行业、企业的广泛好评。

(三)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实习基地。

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和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制度。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广州侨鑫集团、哈尔滨铁道旅行社、哈尔滨红松林国际旅行社深入开展订单式培养,继续签订了订单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培训项目和内容,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制度和考核标准;底又与国家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服务局合作,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