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总17篇)

时间:2023-12-13 09:30:03 作者:灵魂曲

教学计划的制定还需反复斟酌和修改,以便适应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和调整。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计划,它们的有效性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识字2》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理解词语,激发情感.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学习交流武器装备,对学生进行国防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教学进程:

一、复习。

1、读词语卡片。

2、指名读,齐读。

二、质疑解难。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合作解疑。

2、讨论交流:你对哪些词语还不了解?

3、齐读生字词。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汇报交流自己通过课外阅读,收看有关电视节目或者请教他人,收集课文以外的武器装备的名称及图片。布置作业:。

1、口头填空。

海军常用的武器与装备有空军常用的武器与装备有陆军常用的武器与装备有。

2、填写适当的量词。

一()手枪。

一()机枪一()飞机一()潜艇。

3、组词,再造句。

航()导()板书设计:。

识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笔、画、黑、问、什”等。

2、正确朗读韵文,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小舟竹子石头泉水河川燕子

(这六个词语是识字3的一个部分,是学习韵文的基础。六个词语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有五个。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进入一个学习的情境,必须在知识上有一个辅垫,在心理上有个准备。复习不可少,而且要精心设计。)

1、范读。

2、提问。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要重视范读,增强学生从整体感悟的效果。低年级也要注意整体感悟,要求可降低。)

出示笔的毛笔,教“笔”;出示一幅画,教“画”,并作画画的动作,进一步理解字义;看黑颜色,教“黑”。

(生字教学的时间,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灵活安排。方法也要恰当。)

1、逐句讲读前四句。

用绿蜡笔,可以画什么?为什么画竹子,要用绿蜡笔?想一想,用绿蜡笔还可以画什么?提示用“我用绿蜡笔,画---,画----,还画----”的句式,练习说话。

下面三句的`教学思路相同。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既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又要注意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在这段话中讲到的蜡笔,有哪几种颜色?提示用“------有-----有-----有------”的句式回答。

蜡笔有各种颜色,它们可以画些什么?提示用“-------可以画----可以画------”的句式回答。

(这是一举两得。既进行句式的训练,又进行思维的训练。有目的的练习,是行之有效的。)

3、讲读最后两句。

小朋友,假如给了你许多种颜色的蜡笔,你准备画什么呢?大家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画什么?你知道祖国的大河吗?你知道祖国的大山有哪些?出示地图,让学生欣赏。

(韵文的前四句和最后的两句之间,有一点跳跃,必须有一个过渡。后两句有一定的含意,有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意思,又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好的意思。这要巧妙的引导。)

六、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作业练习,要有口头的,也要有笔头的。练习之间要有梯度。)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1、看着拼音把字音读准了。

好,就请你们把书翻到《识字7》,自己来学。 。

二、学习字词:

(一)教学“亭”、“停”。

小朋友,你们刚才自己学了,学会了吗?

亭:

1、出示“亭”字。

2、谁学会了这个字?谁来读准它的音?

3、你是怎么记准字形的呢?

啊——丁。

5、你们看,这个字多么像这座小亭子啊!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我们一看到“亭”这个字形,就能想到小亭子的样子。

6、一起读准它的音。

停:

1、演示课件。

2、你们看啊,有个人走过来啦,到了亭子边,怎么样啦?

3、出示“停”字。

4、这个字我们以前记过,有了字形,谁来讲讲它的意思?

6、除了“停下来、停住”,停还可以用在哪儿啊?

比较:

1、出示:“亭”和“停”。

2、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意思却各不相同。

(1)指亭。读,什么亭?

(2)加个单人旁呢?

(二)教学“鸟”和“鸣”

鸟:

1、看,树林里还有小鸟呢!

2、出示:“鸟”。

3、“鸟”是个熟字,你们看,“鸟”的字形多像只小鸟啊。我们一看到“鸟”这个字,就能联想到小鸟的样子。

鸣:

1、“鸣”是这节课要学的生字。谁学会了,谁能读准音,说出它的意思呢?

2、边演示边说,一看到鸟字旁边有个口字旁,就知道是小鸟张着嘴叫,就是“鸣”。

3、多有趣啊。读准它的音。

4、我们常常把“公鸡叫”说成“公鸡打鸣”,就是这个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鸣开始是指鸟叫,后来鸟、昆虫叫都称为鸣。

(三)教学“闻”。

1、你们注意了,有个小朋友听到小鸟叫得这么好听,他怎么样了?仔细看看。(演示动画)。

2、出示“闻”字。

3、谁能读准它的音,说出它的意思?

4、打开门,干什么呢?(用耳朵听)这就是闻。

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不仅读准字音,还说出它的意思。

5、“闻”这个字很好记,听的时候要用什么?所以门字框里有个耳。

6、一起读准这个字。

7、闻就是听的意思。想想平时闻字还在什么地方用到呢?

8、“百闻不如一见”这个成语,你们听过吗,是什么意思呀?(闻就是?见呢?那百闻不如一见呢?)。

下面,我来说字的意思,请你来找这个字。

9、(1)人来小亭边,不走了,是哪个字?

(2)打开门,用耳朵听是什么字?

(3)小鸟张着嘴叫呢?

(四)比较总结。

1、边说边打开实物投影。

2、看看,今天学的这几个字,哪几个字的字形就像这个东西的样子的,哪几个字是一看到字形就能知道它的意思的?请小朋友好好想想,小组内还可以讨论讨论。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光学会这几个字,还掌握了这种学字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来学一首诗,怎么学呢?

三、学习诗文。

…… 。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2、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

课后反思:

在比较总结这一环节中,老师边说边打开实物投影,通过看图,让学生再次感知字形和事物样子之间的联系即一看到字形就能想到那个事物的样子。老师用这种方法引导小朋友自己看图识字学得不错,学生自己看图就把这几个字学会了,懂得有的字要借助图来记准字形,有的要借助图来知道字的意思。这不仅让学生自己发现象形字、会意字两类字分类的归律,还让学生利用这种规律来给自己头脑中的字库进行分类。渗透经常给头脑中词语进行梳理、归类的意识。

《识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

1、播放《大中国》。

小朋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你们可得听仔细了!

里面唱的是什么呢?(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出示地图、依次呈现四幅画面。

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幅员辽阔,地形各异,有黄沙漫天的——塞北(出示词卡,指名读,贴词卡),有碧波荡漾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小朋友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读好课文。

1、学习“骏马秋风塞北”

(1)出示塞北图,你知道塞北是哪里吗?(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河北省外长城以北地方)。

(4)小朋友想不想跨上骏马,迎着瑟瑟秋风,奔驰在塞北草原上?先读好这个词串。(自由练习——谁想试一试?——让我们扬起马鞭,一起奔驰在塞北草原上!)。

(5)小朋友,看看图,再看看黑板,现在,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上一两句话吗?说得好,老师帮你“出版”!交流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位小作家的作品!

2、学习“杏花春雨江南”

过渡:(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火车继续向前开,它又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1)出示图片,对,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江南。能说上一两句吗?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地读好这个词语吗?)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啊?)。

瞧,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江南,他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投影显示)小朋友可以跟着读一读!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古诗?

(3)江南美如画,令无数诗人竞折腰!

小朋友,让我们学一学诗人的样子来赞一赞这空灵秀美的江南!

(练一练,读好这个词串——指名读——老师发现,女同学读这个词串读得特别有味道,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同学想读吗?老师也给你们一个机会,赛过女同学)。

3、学习“椰树骄阳海岛”

过渡:(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走过了半个中国,下一站,我们将来到骄阳似火的——海岛!

(1)海岛就是指——海南岛,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播放海岛风光)。

哎呀,老师发现,小朋友去了次海南岛,怎么一个个的小脸都变黑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啊?课文中就有个词说明太阳好厉害,是?(出示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指名读——小组赛读)。

(4)想在海岛上听听浪涛拍岸的声响吗?想爬上高大的椰树去采摘椰果吗?

试着读好这个词串。指名读——喜欢海南岛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4、学习“牦牛冰雪高原”

过渡:(播放飞机起飞的声音)小朋友,祖国的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让我们乘上飞机,俯瞰高原!

(1)出示高原风光图片,播放《青藏高原》。

小朋友,看看图,听听歌,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悄悄和同桌交流一下。

(2)你了解高原吗?来到高原你有什么感受?

相机出示“冰雪”(是呀,高原上白雪覆盖,好冷啊,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相机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都是宝,它的毛长长的,黑黑的,可以做绳索,做帐篷,它的奶可以制成酥油,它还是人们耕地运输的好帮手,被誉为“高原之舟”,在那么冰冷的高原上,它一点也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夸夸它!

(3)我们走进冰雪覆盖的高原,认识了不怕寒冷的牦牛,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佩来读好这个词串!

三、朗读总结,拓展延伸。

1、刚才,咱们来到了祖国各地,欣赏到了各地的美景。咱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秋风塞北;咱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杏花春雨江南;让咱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骄阳海岛;咱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冰雪高原。

2、可无论是塞北、江南,还是海岛、高原,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板画地图)!那就是——中国!

3、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吧,可以邀请小伙伴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先准备一下。

指名读——都这么喜欢,那就一起来吧!

看你们读的这么好,相信这次旅行大家一定玩的很开心!

四、学习生字“南”、“骄”“岛”

过渡:课文学完了,小朋友回头看一看,还有几个生字没有学?

我们先来学习“南”

1、你准备怎么记住这个字?交流。

2、那谁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写一写?

根据学生回答师范写。

你还想提醒小朋友什么问题吗?

(南字肩膀要宽宽,里面羊字少一横)。

3、你这个小老师讲得可真清楚,我学会啦,小朋友学会了吗?快快打开书,用心地描一个。

教学“骄”

1、这个字,你准备怎么记?

(小桥去木换成马)。

2、小朋友看,老师写得对吗?(师范写,先把马字旁的提写成横,待学生指出错误后,师:是呀,老师真粗心,相信你们一定不会犯这个错。)。

3、动起手,用心描一个。

教学“岛”

1、这个字,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教了?

2、你先教什么呢?(我先教怎么记,鸟字一横换成山)。

你真聪明,有山有鸟就是岛,师简笔画。

3、你再教什么呢?师范写,先把山写得高高的,写得好吗?

那这个山字应该写得怎样呢?(扁扁的,一半露在外)。

师强调:这个字是山字旁,一起读!岛字里面藏个山,山字是扁山,里面没藏好,露在外一半)。

4、有信心写好这个字吗?

五、布置作业。

今天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游览了咱们祖国,玩得也很开心,现在有一批外国朋友也想游览一下咱们祖国,作为中国的小主人,你准备推荐他去哪个地方呢?为什么?请你任选课文中的三个词语写上一两句!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识字6》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

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会写“沙、海”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1、2两小节,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在日常生活中有主动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得美观、正确。教学难点:

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等。

一、图片导入。

(教室图片)图片上有什么?可以加上数量词说说吗?今天我们要一边欣赏美丽图片,一边认识一些事物的数量词。

二、朗读、体验情境。

接下来老师带你们去几个旅游景点玩玩,如果你觉得景色优美,还能介绍给别人呢!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看看我们都要去哪几个景点参观?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4、小组讨论:给每个旅游景点取个好名字。

5、生汇报,师板书:海滩农村公园学校(板书)在车上坐好扶稳,我们出发喽!

三、创设情境,激趣识字。

1、感悟第一小节。

(1)到站啰!我们来到第一站——美丽的海边。来到美丽的海边,你看到什么?(出示课件)。

(2)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尽量使用数量词来回答。

(3)这么美丽的地方,生字宝宝也来欣赏。瞧,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来。(出示课件)。

帆(4)采用多种形式来认读生字。(5)回忆识字的方法。

(6)让学生采用喜欢的识字方法来识记上面6个生字。(7)互对词语。

读着读着,你有什么疑问?

(军舰和帆船都是船,为什么用“一艘”和“一条”呢?)结合图片看看军舰和帆船的样子,理解一艘和一条的区别。

出示一艘()。

一条()男女生对比读“军舰”和“帆船。

2、感悟第二小节。

(1)美丽的海边好玩吗?老师带大家到一个更好玩的地方。我们来到美丽的农村,你看见什么?指名回答。

(2)现在把秧苗、稻田、鱼塘、果园带回课文,你会读吗?(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4)在第2小节里,有几个词,老师特别喜欢读。你也喜欢读的就站起来。(出示课件)。

秧苗、稻田、鱼塘、果园(5)识字:秧、稻、塘a、开火车读b、全班齐读。

c、秧、稻上面有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从偏旁上发现秘密。d、去掉拼音读。e、小组比赛形式读。

f、让学生谈谈如何识记生字。

(6)让我们带上照相机,拍下美景带回去。瞧,这是„„.看图理解“一畦”“一方”的意思。(7)齐读第2小节。

四、集中巩固识字,快乐朗读。

1、让我们回味一下旅程吧!

2、对读。

(1)第1节请1、2组读量词,3、4组读名词,读第2节时交换过来。(2)师生对读:

a、师说量词,生对名词。

b、师指景物:

1、2组读名词,3、4组对量词)原来把量词放在后面,读起来也挺有意思的!

d、加快速度一字一拍手。

3、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4、小松鼠识字爬楼梯。

五、写字。

2、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你觉得写这两个字时,哪一笔最难写?请小朋友看老师写一遍,注意观察最难写的地方。

4、学生认真观察老师一笔一画地写,看看能发现什么?

5、学生从字的笔顺、结构、笔画、占格来汇报。

6、学生自己练写:(1)做写字预备操。(2)配乐写字。

7、展示。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去旅游,不仅认识了很多生字宝宝,还会写两个字,今天回去把你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也可以跟父母继续玩玩数量词游戏,看看你家里都有什么?用上数量词说一说。板书:

识字6海边。

海鸥。

沙滩。

军舰。

帆船。

农村。

秧苗。

稻田。

鱼塘。

果园公园。

学校。

《识字二·比一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城厢中心学校。

指导:方香珍。

执教:李春香。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新词,会写“小、少”2个字。认识1个笔画“竖钩”。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和正确使用量词。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运用一些量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新词。

黄牛。

花猫。

鸭子。

小鸟。

杏子。

桃子。

苹果。

红枣。

2、复习生字。

二、读儿歌,积累词语。

1、熟读儿歌(出示儿歌)。

2、分节学习。

(1)学习第一句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

a、指读。

b、读了这一句你明白了什么?

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它们比的是大小。

(2)学习第二句儿歌: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a、小组读。

(3)学习学习第三句儿歌: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苹果,一颗枣。

a、女生读。

b、学习量词“颗”,并与“棵”区别使用。

c、读了这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

(4)学习第四句儿歌: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个桃。

a、齐读。

b、出示一个杏子和一堆杏子图片,学习量词“个”和“堆”。

c、这一句话告诉我们谁和谁比,比的是什么?

3、齐读儿歌。

4、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说”

三、指导写字:小。

1、扩词。

2、观察字形,明白笔画顺序,学习新笔画“竖钩”

3、范写。

4、学生练习。

5、反馈。

四、游戏拓展,我指你说。

五、小结。

《识字二·比一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1、认识群、难、颗、边、多、少6个生字,会写小、少。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学会使用量词。

【合作过程】。

课前游戏:对说反义词。

一、情境引入、复习词语。

1、创设农家小院情境。

2、出示课件复习词语小鸟、红枣、苹果、黄牛、花、桃子、鸭子、杏子。

二、认识生字群、难、颗及数量词的用法。

师:院子里这些动物和水果到底有多少呢?谁能用一()黄牛,一()描来说。感受量词的正确用法,随机认识生字群、难、颗。

1、学习颗。

一()红枣(出示生字颗)指名拼、齐拼出示实物(花生、纽扣、珠子)和(皮球、石头、西红杮)进行比较。

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颗一般是说小小的东西)。

2、学习堆和群。

这是一()鸭子?(点击一只鸭子)。

那么,院子里这么多只鸭子,我们要说一()鸭子?学习生字群还可以说一群什么?

这是一()杏子,学习生字堆(认识土)还可以说一堆什么?

三、学习儿歌,读中识词。

1、初读,要求读通读顺读准。读中认识边、多、少。

2、检查读、讲读。

3、小小组用各种方式展示读。

4、看图背诵。

5、扩展编儿歌。

会用量词。

在图中选两种事物编儿歌。

联系生活编儿歌。

四、巩固生字。

1、齐读生字。群、堆、颗、边、多、少。

2、同桌互读。

3、做登山游戏,开火车读。

五、书写小、少。

1、认识新笔画亅。

2、观察这两个字哪儿不同。

3、课件展示书写过程。(强调先中间后两边)。

4、师范写,学生练写。

识字2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领略桂林秀丽的自然风光,了解壮乡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壮族及其民族风情。

一.情境导入,踏上旅程。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桂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我觉得桂林很美丽。

生:我觉得那里的环境很优美。

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象鼻。

骆驼。

笔架竹筏。

鸬鹚。

画廊。

二、精读韵文,畅游桂林。

(一)发散思维,自主学习第一行词语师:我们已经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漓江,(出示漓江山水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一座座高山。生2:我看到了那里的水很清。

生3:我看到了水特别清,都能看到青山和绿树的倒影了。(相机出示词语:碧水、秀峰、倒影)。

师:这里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你能想象一下吗?生1:我觉得这里的水是碧蓝碧蓝的。生2:我觉得这里的水清澈见底。

生3:我觉得这里的水特别清,一眼就能看见水底的沙石。

师:小朋友们说得可真好呀!有篇文章是这样描写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的水真不愧是——碧水!

生:他读得很美,我好像看到了碧澄澄的水。师:你能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吗?师:让我们一齐读一读这个词!(齐)碧水!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样的?生:我觉得桂林的山很美丽。生:我觉得桂林的山很高。

师:这些山与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谁能描绘一下?生:我觉得这些山比我以前看到的山高。生:我觉得它们比我以前看到的山更美丽,非常陡。生:我觉得桂林的山的样子有点奇怪。

师:是呀,桂林的山真秀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齐)秀峰!

师:这样的山倒映在这样的水里,碧水中映着秀峰的倒影,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读好吗?谁来读?(齐)倒影!

师:让我们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读出来。齐读第一行词语。

(二)寓学于玩,学习第二行词语教学师:(师播放多媒体)听,远处传来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生:我听到了动听的歌声。生:我看到了人们在唱歌。

(相机出示词语:对歌、榕树、壮乡)师:对这些词,你们有哪些了解呢?

生:人们在树下唱歌,两个人一问一答地唱,这是对歌。生:我知道他们在榕树下唱歌,榕树特别茂盛。师:(播放录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人民爱唱歌,壮乡有“歌的海洋”之称,人们喜欢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还喜欢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绿水中生活,日子那样的幸福美好。

师:多么有趣的风俗,多么热情的壮族人民,让我们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吧!(指名读、齐读、比赛读)。

师:多么美丽的桂林山水景色,多么有趣的壮族风情!让我们大声歌颂吧!

师:走出了壮乡,我们的游船渐渐驶进群山之间,这里的山真有趣呀!(播放动画)师:桂林的山以“奇”“秀”“险”著称。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桂林山的“秀”,其实桂林的山还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呢!你们这些山的形态是什么样?它们的样子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说话。

生:我觉得中间的一座山像一只骆驼在休息,我想叫它骆驼山。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相机出示词语:象鼻、骆驼、笔架)。

师:这么奇特的山峰,这么有趣的名字谁想读?生:我来读!象鼻、骆驼、笔架!

师:你真棒!我们四小组的同学分别朗读!

师:这里的山除了有这三个著名的景点之外,还有许多样子呢!猜一猜,想一想,还可能有哪些样子?(同桌交流)。

(四)观察图画,第四行词语教学(出示桂林山水全貌插图)。

师:你们看,水平如镜的江面上有什么?

生:我知道鸬鹚是一种水鸟,它能帮渔民捕鱼。师:说得真好!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在奶奶家看到的。

师:你真是个爱观察生活的好孩子。师:谁知道“竹筏”有什么作用呢?

生:竹筏是竹子做的,它可以在水面上行驶。师:小竹筏在绿莹莹的水面上划行,鸬鹚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嬉戏,这样的美景你在哪儿见过?师:这一切都像在---画廊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碧水、竹筏、鸬鹚等等,漓江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真可称为“百里画廊”呀!谁想把这美景读出来让大家欣赏?生:我来读!(学生美美地读)竹筏、鸬鹚、画廊!

四、回顾旅程,介绍桂林。

师:我们男女生比赛读一读!

师:男生读得真有气势!女生也来读一读!师: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读,四小组一组读一行!

生:桂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碧水荡漾,秀峰耸立,蓝天、白云、山峰倒影在清澈的江水里,显得非常美丽。那些山有的像象鼻,有的像骆驼,有的像笔架。壮乡的姑娘们穿着美丽的衣服在榕树下对歌,幸福的笑容写在她们的脸上。人们划着竹筏在江面上行驶,鸬鹚在捕鱼,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

师:你说得真棒!我也想到桂林去旅游了!还有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生:我也想说!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今天就说说桂林的山和水。那些山姿态万千,有的像大象在饮水,就叫“大象山”;有的像骆驼在哭,就叫“骆驼哭”,还有的像巨大的笔架,就叫“笔架山”。桂林的水更是迷人,清澈见底的江水倒影着蓝天、白云、碧树、秀峰,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师:多么具有诗情画意啊!今天我们要评出优秀小导游哦!(评选优秀小导游)。

水美壮乡。

山美。

人美。

二年级识字1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识字一。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开火车认读。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前半部分,补充后半部分!

3、出示图片,说词语。 4、出示句子,猜词语。

1.比一比,口头组词语。

复( ) 个( ) 万( ) 鸣( )

夏( ) 各( ) 方( ) 鸡( )

2.口头填空。

果树开花的季节是___________。果实成熟的季节是___________。

烈日炎炎的季节是___________。白雪飘飘的季节是___________。

3.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请你们说一说,你能说出几个表示声音的词语?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泉水(丁冬) 小鸟( ) 春雨( ) 溪水( ) 春雷( )

1.认读要求写的字:万 丁 冬 百 齐 。小组合作,达到“四会”(会认、会读、会写、会用)。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实际运用。

(3)用字说话,看谁用得多。(其目的是运用)

2.学生合作,指导写字。

(1)学生再次观察字的结构,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2)老师范写,让学生认真观察。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和捺要舒展开。

“丁”的`“亅”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的笔顺是“横”“横折钩”“撇”,“横折钩”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第一笔“一”要写得长一点。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1.积累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

2.背诵一首赞美春天的诗,学唱一首表现春天的歌曲,画一幅展示春天美景的画。

识 字 1

春回大地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美丽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烈日炎炎

见 闻

第一单元识字1《春夏秋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课文通过四幅分别表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某一个气象特点的扇面画,引出了四个季节的气象词语和词串;再通过一幅春天大地的图画,引出了图中的事物词语,以及表现春季欣欣向荣的物象词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形象、感性的识字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

2.课文是识字课文,因此更要突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在教学时间、精力等分配上,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从这一课开始,会写字的学习进入以写合体字为主的学习阶段,记认字形,尤其是记认字形的细部是保证会写字掌握的关键,因此,从这一课开始,在写字指导环节中,要设计字形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引导进行形近字比较,音形义结合,认记会写的字。

1.认识偏旁雨字头、双耳旁,能正确认读“霜”等8个生字新词。

2.能正确读写“春”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词语、词串)。

2.正确读写“春”等7个生字。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语、词串的意思,感受了解四季各自的气象特点和春季的某些物象。

1.学生度过了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较长时间的放松,可能会造成一些知能的遗忘。因此,在进入新的学习前,有必要对新知学习的原有基础进行诊断测试(复习),了解学生状况,进行调整。

2.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加上较长的假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一定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教师:“春”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的词语和词串词语卡片;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霜”等8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一、学习新的偏旁。

2.反馈指导:

霜(“雨”“相”)雨字头。

降(“阝”“夅”)双耳旁。

3.小结讲解:同学们找得真准确!是“霜”字的雨字头和“降”字的双耳旁。(一边通过ppt演示,一边讲解)“雨字头”的字,大多与雨或气象有关。如“雪”字;“降”字的“双耳旁”像两座山坡;“双耳旁”在左面的字大多山坡、阶梯地名有关;“降”字的本义是指从山坡、高处往下走,现在一般是指落下的意思。

出示,齐读一遍。

“霜”字--“雨”,雨字头。

“降”字--“阝”,双耳旁。

5.小结:今天我们又交了两个偏旁新朋友:雨字头和双耳旁。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二、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知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入、飞;上下结构:春、冬、雪、花;半包围结构:风。

2.指导“入”“飞”的书写。(学生提笔写字前,提示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以下相同,不再重复。)。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入”“飞”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入”“飞”,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春”“冬”“雪”“花”的书写。

(1)分“春”“冬”一组“雪”“花”一组分别观察,说说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范写“春”“冬”和“雪”“花”,提示:“春”“冬”上放下收,上面部件的撇捺要舒展开放,下面的部件约一半收纳在撇捺里;“雪”字上下部件占位大致相等,“雨字头”稍比“彐”宽一些。“花”字上面的草字头要平扁,下面的“化”要比草字头稍宽一些。

(3)学生分别分组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4.指导“风”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风”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风”,提示:“风”字的横折斜钩的横左低、右稍稍向上,斜钩不要写成弯钩;“?”的第二笔是长点,整个要藏在里面。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四、会写字书写练习。

五、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识字6》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

作者:钱苏叶转贴自:转载点击数:336。

提供者:钱苏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

1、播放《大中国》。

小朋友,上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你们可得听仔细了!

里面唱的是什么呢?(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出示地图、依次呈现四幅画面。

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幅员辽阔,地形各异,有黄沙漫天的——塞北(出示词卡,指名读,贴词卡),有碧波荡漾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3、今天这节,老师就带小朋友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读好文。

1、学习“骏马秋风塞北”

(1)出示塞北图,你知道塞北是哪里吗?(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河北省外长城以北地方)。

(4)小朋友想不想跨上骏马,迎着瑟瑟秋风,奔驰在塞北草原上?先读好这个词串。(自由练习——谁想试一试?——让我们扬起马鞭,一起奔驰在塞北草原上!)。

()小朋友,看看图,再看看黑板,现在,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上一两句话吗?说得好,老师帮你“出版”!交流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位小作家的作品!

2、学习“杏花春雨江南”

过渡:(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火车继续向前开,它又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1)出示图片,对,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江南。能说上一两句吗?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地读好这个词语吗?)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啊?)。

瞧,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江南,他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投影显示)小朋友可以跟着读一读!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古诗?

(3)江南美如画,令无数诗人竞折腰!

小朋友,让我们学一学诗人的样子来赞一赞这空灵秀美的江南!

(练一练,读好这个词串——指名读——老师发现,女同学读这个词串读得特别有味道,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同学想读吗?老师也给你们一个机会,赛过女同学)。

3、学习“椰树骄阳海岛”

过渡:(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走过了半个中国,下一站,我们将来到骄阳似火的——海岛!

(1)海岛就是指——海南岛,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一下海岛风光。(播放海岛风光)。

哎呀,老师发现,小朋友去了次海南岛,怎么一个个的小脸都变黑了呀?这是怎么回事啊?文中就有个词说明太阳好厉害,是?(出示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害吗?(指名读——小组赛读)。

(4)想在海岛上听听浪涛拍岸的声响吗?想爬上高大的椰树去采摘椰果吗?

试着读好这个词串。指名读——喜欢海南岛的小朋友站起来一起读!

4、学习“牦牛冰雪高原”

过渡:(播放飞机起飞的声音)小朋友,祖国的南部骄阳似火,而祖国的西部却飞雪飘飘,让我们乘上飞机,俯瞰高原!

(1)出示高原风光图片,播放《青藏高原》。

小朋友,看看图,听听歌,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悄悄和同桌交流一下。

(2)你了解高原吗?来到高原你有什么感受?

相机出示“冰雪”(是呀,高原上白雪覆盖,好冷啊,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相机出示“牦牛”(你们了解牦牛吗?它全身都是宝,它的毛长长的,黑黑的,可以做绳索,做帐篷,它的奶可以制成酥油,它还是人们耕地运输的好帮手,被誉为“高原之舟”,在那么冰冷的高原上,它一点也不怕冷,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夸夸它!

(3)我们走进冰雪覆盖的高原,认识了不怕寒冷的牦牛,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佩来读好这个词串!

三、朗读总结,拓展延伸。

1、刚才,咱们来到了祖国各地,欣赏到了各地的美景。咱5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秋风塞北;咱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美丽的江南——杏花春雨江南;让咱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骄阳海岛;咱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冰雪高原。

2、可无论是塞北、江南,还是海岛、高原,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板画地图)!那就是——中国!

3、喜欢这篇文吗?那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文吧,可以邀请小伙伴和你一块儿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来读,先准备一下。

指名读——都这么喜欢,那就一起来吧!

看你们读的这么好,相信这次旅行大家一定玩的很开心!

四、学习生字“南”、“骄”“岛”

过渡:文学完了,小朋友回头看一看,还有几个生字没有学?

我们先来学习“南”

1、你准备怎么记住这个字?交流。

2、那谁来当小老师教小朋友写一写?

根据学生回答师范写。

你还想提醒小朋友什么问题吗?

(南字肩膀要宽宽,里面羊字少一横)。

3、你这个小老师讲得可真清楚,我学会啦,小朋友学会了吗?快快打开书,用心地描一个。

教学“骄”

1、这个字,你准备怎么记?

(小桥去木换成马)。

2、小朋友看,老师写得对吗?(师范写,先把马字旁的提写成横,待学生指出错误后,师:是呀,老师真粗心,相信你们一定不会犯这个错。)。

3、动起手,用心描一个。

教学“岛”

1、这个字,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教了?

2、你先教什么呢?(我先教怎么记,鸟字一横换成山)。

你真聪明,有山有鸟就是岛,师简笔画。

3、你再教什么呢?师范写,先把山写得高高的,写得好吗?

那这个山字应该写得怎样呢?(扁扁的,一半露在外)。

师强调:这个字是山字旁,一起读!岛字里面藏个山,山字是扁山,里面没藏好,露在外一半)。

4、有信心写好这个字吗?

五、布置作业。

今天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游览了咱们祖国,玩得也很开心,现在有一批外国朋友也想游览一下咱们祖国,作为中国的小主人,你准备推荐他去哪个地方呢?为什么?请你任选文中的三个词语写上一两句!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请搜索题关键字查找本更多资料!本站()地址..m】。

源莲山..m8。

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2.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

过渡:水为什么被看成最珍贵的东西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去感受水的珍贵。

二、精读文本。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在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水的珍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在旁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受。

预设一:“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我们的现实中,一吨三块钱,一瓶酒便宜的几十块钱,贵的几百上千甚至上万的都有,可见酒比水要贵上许多,而这村子里的人却说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可见在这里水是多么地珍贵。

预设二: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1.十里之外,说明路途——远;一处很小的泉眼说明水很——少;一个小时的长队,说明人很——多;一担水说明,水很——少;2.水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名读。

3.同学们,老师计算了一下,10公里大概是从我们学校到宝龙广场那么远,步行的话得两个多小时,更何况,村民们挑着水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如果你是其村民中的一员,你会感到怎么样?(很艰苦,板书:艰苦)。

4.请同学们再次捧起书,一起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

1.你认为孩子们在雨中洗澡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开心,快乐,板书:快乐。)用我们这段文字中的一个词是:痛快。2.生活中,你有过痛痛快快的事情吗?学生交流。

3.孩子们在雨中洗澡也感受到了这种痛快,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文字,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表达了这种痛快。4.谁来读读这一句。指名读。

过渡:同学们,你们几天洗一回澡?假如,让你你们一个月不洗澡,两个月不洗澡,甚至一年不洗澡,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他们才能洗上一回澡,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天上骄阳似火,大地被晒得冒烟,植物枯黄,这时一朵乌云飘过来,瞬间大雨如注,假如你是村子里的孩子,你会怎么喊?5.谁再读读这段文字?指名读。

6.孩子们洗澡欣喜若狂,那大人们呢?指名读。

在享受完了雨水的洗礼之后,享受了雨水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后,雨停了,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对雨水的怀念,对水的那份——渴望这,让我们不由地感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让我们也来感受,母亲仅用一勺水,带给孩子们舒服。齐读。第五自然段。

1.那种舒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轻轻读读这段文字。2.读完后,交流,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3.你尤其从哪个字眼感受到了这种美好,这种舒服?(滑)滑可以替换成哪些字眼?(流、淌)那为什么不用流不用淌而用滑呢?你们把流和淌一个一个带进去读一读,体会体会。

4.同学们你们再读读下面这段话,相信你们对“滑”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水,它不多不少„„”起。

9.当他们享受了一勺水带给他们的清凉和舒服后,留给他们更多的是?

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10.孩子们洗了澡,母亲洗澡了吗?不洗澡难受吗?母亲为什么没洗呢?

过渡:缺水的生活是艰苦的,但在作者的笔下,描写更多的却是人们享受水的快乐,为什么呢?(村民们享有水的快乐,更加反衬出,他们没有水的艰苦。)。

三、

升华情感。

1.走进他们的世界,回想我们的生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2.出示世界各地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明白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猫》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关于动物的文章,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作家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猫》作为老舍的一篇散文,作家主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刻画了大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活泼顽皮,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作家对猫的喜爱和关切,朴实的语言把猫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写得十分真实动人。在《猫》的第二课时中,我把了解作家通过具体事例突出大猫古怪性格,感悟作家对猫的喜爱和仿写文章重要段落,感受作家的独特表达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课堂中我以大猫性格的“古怪”作为线索,通过整体感知和具体感悟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句,想象说话,体会情景,让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猫的性格,了解作家采用具体事例来刻画的猫性格特点的手法,感受作家在字里行间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使学生能够了解并仿写作家的独特表达,我引导学生分析句式,探索表达结构的文字密码,并且说写结合,让学生能够由仿到创,写好人物和动物的复杂特点。

原文呈现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作家通过具体事例突出大猫古怪性格。在品析词句中感悟作家对猫的喜爱。

2、体会第二自然段作家的独特表达,并尝试练笔。

1、重点:了解作家通过具体事例突出大猫古怪性格,感悟作家对猫的喜爱。

2、难点:体会第二自然段作家的独特表达,并尝试练笔。

一、激趣导入,回忆小猫可爱活泼

1、板书:猫

2、播放图片:同学们,你还记得这些小猫么?

3、这些是老舍家里满月的小猫,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这么顽皮、淘气的猫,在老舍眼中,确是——引读:

5、那作者眼中的大猫性格如何?让我们翻开课文,一起去看看。

二、整体感知,分析大猫的古怪性格

(一)整体感知猫的古怪

1、快速浏览文章的第1-5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1)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古怪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2、默读文章2-4自然段,请你找出描写猫性格特点的词语。

(1)交流,师相机出示:

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

(2)每组词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词彼此对立,看上去很矛盾,却充分突出了,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二)具体感知猫的古怪

过渡:作家如何具体写猫性格的古怪?让我们先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

1、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一部分一共有几个句子?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2)交流,相机点拨:老实、贪玩、尽职

2、作者怎么体现猫的老实?

(1)无忧无虑的近义词?你能写几个abac的句式的词?

(2)指导朗读:让我们感受猫的无忧无虑,读出它的忠厚老实吧。

3、作者怎么体现猫贪玩?

想象说话:可能有谁在喊?

4、猫虽然贪玩,可是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1)怎么体现尽职?屏息凝视 非……不可

(2)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屏息凝视”10秒,交流感受,体会猫的尽职。

(3)带着感受去读这句话,你一定能读出感情了。

5、小结:这只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难怪作者说,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是有些古怪。

6。这只猫还是一只有脾气的猫,在高兴和不高兴时表现得怎么样呢?

(1)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体会猫的叫声,感受“丰富多腔”。

a、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生:齐叫“喵”)

b、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生:齐叫“喵”)

c、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生:齐叫“喵”

d、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生:齐叫“喵”)

e、 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生:“咕噜咕噜”),给自己解闷。

(3)这里的猫就是歌唱家。这“丰富多腔”的声音是不是特别美妙?再读出这美妙的声音吧!

8。出示:它若是不高兴啊——(拉长声音)无论谁说多少好话,他也一声不吭。

(1)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猫?

(2)指导朗读: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

9。小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猫判若两人,难怪老舍先生说,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是有些古怪。

10。更怪的是,引读:“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是那么勇猛,不要说……斗一斗。”

引读:难怪老舍先生说:“猫的性格实在是有些古怪。”

11、你对老舍笔下的大猫了解了吧!你能填一填吗?多媒体出示: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 )吧,又那么( ),可是听到老鼠的动静,却又那么( );高兴时( )不高兴时( ),它非常( ),又非常( )。

三、体味语言,感悟作家爱猫之情

过渡: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先生为什么会喜欢它呢?让我们去文中的字里行间去找一找。

1、你从哪里能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举例说一说。

2、语气词中看喜爱。出示: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1)比较读:说它贪玩,的确是,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2)两句的差别?加上了语气词更有亲切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指导朗读。

3动词中看喜爱。出示: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1)这部分文字用了哪些动词?

(2)“蹭”“伸出”这说明了猫可能在对主人说些什么?

(3)你能感受到猫和主人的关系如何?(板书:亲)

4、比喻词中看喜爱。作者对猫的态度呢?你从哪一个词能看出?

(1)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是?作者为什么不写“脏脚印”?(板书:爱)

(2)让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读出猫对主人的依赖和主人对猫的喜爱。

5、过渡段中看喜爱。作者的喜爱之情,其实在一句话中已经直接表达出来,那就是,引读: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四、解析句式,仿写作家独特表达

(1)相机出示:说……吧,的确……,可是……

(2)探索规律

2、出示图片,你能仿照着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3、师给题材,生仿写。

4、分享评价。

五、谈话总结,感悟人猫和谐之美

1、师:老舍爷爷用了这么多的具体事例描写了小猫的可爱,猫的古怪,以后同学们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时,可以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

2、同学们,老舍爷爷是这么地喜欢这只猫,你们喜欢这只猫吗?

老舍爷爷喜欢这只猫,猫也喜欢老舍爷爷。同学们喜欢这只猫,猫肯定也喜欢同学们,由此可见——“人爱猫,猫亲人”,所以我们从小爱护小动物,因为——出示单元图片,引读: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

猫老舍

亲 爱

本节公开课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设计合理,课堂上教师语言流畅,富有亲和力,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象、体会、发现,师生配合默契。但由于问题设计比较细致,使得课堂缺乏整合性,缺乏深度。另外在练笔指导过程中,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很好地指导到位。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感情的朗读课文,将课文形象化。

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课文中对哈默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对镇长杰克逊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理解。

(一)导语渲染,创设情境。

(也许曾遇上狂风暴雨,也许曾碰到可怕的大风雪)。

3.看到这群可怜的人,沃尔逊人热情的地招待了他们,逃难的人们是怎样做的?(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出示句子,理解狼吞虎咽)。

(二)、师生对话,深入文本。

1.就在所有的人都狼吞虎咽的时候,有个人却例外,因为他有尊严。自由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从哪儿体会到年轻人有尊严。(自由读,划句体会)。

2交流。

(1)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与众不同饥饿不堪、身体虚弱、急需食物充饥)。

尽管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

齐读句子。

(2)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失望杰克逊大叔没有派活儿给他;年轻人非常需要食物;做人的尊严战胜了饥饿)。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尽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总结:这是一个饥寒交迫但不失尊严的人,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仍不失尊严的人。他时刻牢记不能不劳而获,要用劳动去换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出示有关句子:

1)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年轻人在为杰克逊大叔捶背后,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前者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得说,说明他们实在是饥饿至极;后者同样饥寒交迫,即使在再困难也不忘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这样才吃得心安理得,吃得有尊严,吃得坦然。)。

三、尊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面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尊心,一种价值观,一种责任感,是一种不依附于他人自立于人世的奋斗精神。它是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瑰宝,难怪杰克逊大叔说他是个富翁。(出示句子,读句子,谈体会)。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2、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动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3、积累运用生动的词语。

理解体会课文中对周恩来同志让伞包过程的描写,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和高尚精神。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简介周恩来。

3、简介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长出故事了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或问题。

2)在小组里讨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再读课文,思考:从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需要提出来让大家来帮助。

1)指名读,思考:

a为什么要用“突然”?

b飞机遇到什么样的危险,飞机怎样?

c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划记重点词)。

d危急关头,机长采取什么措施?

3、师小结。

五、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飞机上发生了什么事?

2、小扬眉哭了,周恩来同志怎样做?

3、他知道小扬眉没有伞包,又怎么做的?

4、再读课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小组交流体会。

6、反馈体会。

7、三读课文,尝试的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8、师小结。

9、自学第四五自然段,解决。

当大家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时,他为什么用命令的口吻对大家说话?

体会周总理的把生的希望让给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欢腾”是什么意思?

六、总结全文。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业。

《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早》是当代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的“早”字来历的描述,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我认真地一读再读这篇文章,逐渐感受到文章里面蕴涵的美。这也许就是我们说的教师要认真研读,首先让文章感染教师自己的行为表现吧。

名家散文,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是有难度的。同轨的几个教师听说我准备上这一节公开课,都不免担心起来。这篇散文的确“散”,不好抓重点,有的老师说,这篇课文我们老师读起来感觉津津有味,让学生感受就太深了;还有的教师不无忧虑地说,这是一篇好课文,但不像其他课文那样,情节吸引人……这些告戒,担忧,也正是我自己所担心的。讲多了,别人会说你课堂上讲得太多了;不讲,有的学生确实不理解。怎么办?树立信心,认真迎接对我的一次挑战。

重新翻阅了语文课程标准,每次上课,我都会这样去做。在一次次地阅读中,它都能给我启迪,使我坚定信心。这一次,我感到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只按照我的见解去安排教材,应该按照学生学习本文会出现的问题来设计教案,然后再考虑到学生学习本文后需要提升哪些语文素养。带着这样的感受,我开始了教学的设计。

一、板书“早”。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早》这篇课文。这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大家吴伯箫先生的一篇游记。

师:你们知道一些关于吴伯箫先生的内容吗?

(让学生谈谈了解的资料,说不完的教师补充。)。

师:认真读好课文,你们说需要注意什么?

生发言,教师补充。(正确、流畅,读懂内容等)。

二、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教师检查读文。重点段落引导多读几遍。

注意指导:

2节中,引导想象的语气该怎么样读?

3节引导学生联系图画,辨清位置,仔细读。

三、读了课文,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比如说文章的内容,课文的特点,新接触到的词语……)。

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东西?(花信风、对课等)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五、指导学生写字。

一、导入阶段。

1、回顾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并把发言写在黑板上。

(三味书屋的摆设、梅花、鲁迅书桌上的“早”的来历……)。

2、我们知道,一般来说,文章的内容与它的题目之间都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答,教师补充(围绕主题等)。

生回答。(学生已有经验:(1)有的是用人物的语言做题目的如《别饿坏了那匹马》;有的是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做题目如《海伦·凯勒》;有的是课文的主要事情做题目如《大江保卫战》。(2)内容是围绕着题目写的。等)。

(提示:以后读文章时要注意思考。)。

二、读文品析。

1、看看这上面的内容,哪些与“早”有关?

生答。

※引导学生认真读“‘早’的来历”一部分。

学生认真阅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师:谁来说说“早”字的来历。

师生交流读这一部分时的感受。

(1)奔走“当铺”和“药铺”,什么样的心情。“当铺”——家庭困难、无奈。“药铺”——心急。

(引导学生读书要抓住词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以后读书要注意什么?)。

※梅花与“早”。

师:许多同学注意了梅花的开得最早,为什么还要写梅花的形态呢?

(引导学生感受梅花与鲁迅的人格的联系。)。

指导学生读出梅花外形的美,精神的美。

※为什么还要写前面的这些内容呢?

师:初读课文的时候我曾经困惑过?你们呢?

学生发言。(注意捕捉其中的关于联系的语句。)。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要把做为一个整体来读,接下来我们一起再读课文,看看其中还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学生读书)。

2、难道“散文”真的很“散”吗?

师: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中这些内容有什么联系?

(学生再读课文,深入仔细地读一读。引导发现其中的联系。)。

学生发言(其中的自然段的过度,自然;花与人,摆设与先生的威严等)。

师:虽是散文,但其中处处有联系。(感受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学生发言。

教学感受。

一、语文课的本身就是读书指导课,换句话说就是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因此,课始,我引导学生回忆课文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这篇课文的题目与内容有什么联系,你想了吗?没有想,现在想一想,尽管此时是肤浅的、模糊的,多是猜测的,但是遇到题目去想一想,这恰是阅读的必需,与其说这是一种告诉,不如说这是一种启迪,一种读书方法的启迪。在后面的教学中,师生共同感受“早”的来历,在同学们谈到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的时候,教师注意捕捉住学生发言的有益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词句,如“默默地”、“轻轻地”、“小小的”,让学生感受鲁迅此刻的感受,学生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感受到了鲁迅当时的心里很不平静,他在自己的内心暗下决心,他在桌子上“轻轻地”刻了个“小小的”“早”字,实际上是在他的心里“深深地”刻下了一个“大大的”“早”字。读书只有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感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才是真正的读书。当学生的感受由肤浅走向深入,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这时再让学生读这一部分,那口中语言才能自然地出自自己的真情。

二、沿着学生的学习感觉设计教学的流程,是本课要体现的理念之一。这篇课文有些散,正如一些学生谈到的刚开始读文章的时候,有点摸不着头脑,怎么一会儿写“香”,一会儿写三味书屋,一会儿写梅花,一会儿又写“早”字的来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恰是“散文”所具有的特点。前面已经谈到了老师们的种种担忧,怎么办?我最后坚信了一点,不要按照我自己的想当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问问学生读书的感觉。大家都感到很“散”,于是我们就先感受其“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很发现,“‘早’的来历”和“梅花”最能与题目挂上钩,于是我们认真地研读这两部分。待这两部分的内容学生感受到了,再引导发现其他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吗?学生重新完整地读文,这时他们的着眼点在于文章的联系上,是不是真的“散文”就“散”呢?这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接下来的阅读中学生感受到了其中的过度,而且感受到了其中的过度的自然巧妙。文章不但按照参观的顺序,而且还有花和人的联系,三味书屋的摆设与当时老师教学情况的威严的联系。原本感受的“散”,现在变得处处有了联系。有的老师质疑,本节课中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时时早、事事早,要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进行一下思想教育,你在教学中这一点为什么没有这样做,会不会是丢掉了一个很好的“人文”教育点呢?说到此,也是我要说明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是需要的,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身受感染的过程,而把他单独拿出来,我的感觉是要么锦上添花,要么画蛇添足。对于本文的教学来说,如果这样,效果可能会是后者。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语言的特点;

3、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鲸,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介绍了鲸哪几方面的知识?(形体大、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将鲸的形体大、进化过程、种类介绍清楚的?作者有介绍了鲸的哪几个生活习性?(进食、呼吸、睡觉、生长)作者是怎样介绍清楚的额?语言的运用又有什么特色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讨的问题。深入分析之前,咱们先温习一下词语。课件出示:指名领读:师强调“肺”的写法。再只读“须鲸、齿鯨”

二、指导学习,探究新知。

师:一类没有牙齿,一类有锋利的牙齿,那它们吃什么呢?又是怎样吃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学习鲸的第一个生活习性----进食(看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师: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列数字,鲸的食量大)谁来读一读,读出鲸的食量大。

还从哪也能说明鲸的食量大?这句话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食量这么大,须鲸又没有牙齿,那它吃什么呢?怎么吃呢?从哪体会到的?(动作词:张、吸、闭、滤、吞)。

师:没有牙齿的须鲸是这样进食的?那有着锋利牙齿的齿鯨主要吃什么呢?怎样吃呢?谁来读读?用自己的话讲讲齿鲸进食。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这个自然段的方法?课件出示:

1.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介绍鲸的这一生活习性的?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三、小组合作学习。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这三个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一)学习第五——七自然段。

1、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比作花园里的喷泉,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打比方)。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欣赏水柱。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师:鲸这种庞然大物喷出的水柱也是格外壮观的,那么这种奇观是不是难得见到?(出示: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突出隔一定的时间呼吸一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严谨性。

师:鲸喷水柱后累了要休息了,那鲸怎样睡觉?哪个小组来汇报?

学生表演,师跑去,鲸散开。师:稍有敌情,鲸就散开,看出?(鲸反应快,警惕性高)。

再表演:全班观察:用书中原句回答: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总是”说明?(鲸。

一直是几只一起睡觉,已经是一种习性,作者用词恰当,说明事物才能更准确。

师:警惕性这么强,这么庞大的鲸它的生长有何特点呢?哪组汇报?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吃母鲸的奶长)。

生:运用列数字的说明鲸生长速度之快,寿命长。突出了幼鲸个头大,生长快的特点;突出了鲸的寿命长的特点。(列数字,举例子)。

四、拓展延伸。

师;警惕性再高,鲸还是遭受到了杀戮,看图片;同学们说一条保护鲸的标语吧。

五、总结全文。

师;这节课大家学到了鲸的那些知识?作者运用什么方法介绍清楚的?

五、作业。

1、谁能用说明的方法介绍一种水果?板书设计:9.鲸。

进食列数字举例子。

呼吸作比较打比方生活习性睡觉用词恰当。

生长列数字举例子。

《鲸》教学反思。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教学中孩子们主动参与,积极动脑,虽说有些问题答得有些偏颇,但他们很努力了,不觉遗憾,而是给了我警醒,我知道了今后教学中我要专注什么了。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今后我也会适时安排一些说明文的专题练习,进一步巩固说明方法的应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