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游颐和园日记 颐和园旅游日记(精选8篇)

时间:2023-10-16 16:54:23 作者:笔砚 最新游颐和园日记 颐和园旅游日记(精选8篇)

提纲是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导图,可以引导我们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在提纲中如何合理利用引用和举例?以下是一些提纲的实际应用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制定一个合理和有效的提纲。

游颐和园日记篇一

尊敬的旅游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次旅游的导游,我叫王林杰,大家可以叫我王导,也可以叫我小王。

本次我要带领着大家游览的是著名的旅游景点颐和园,它的位置是在北京市的西郊,是一座闻名中外的皇家园林,被人们都说成为“世界遗产”,所以在旅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明,不要随地丢垃圾,不要踩踏花草,不要折花草,更不能往昆明湖里面乱丢食物喂小鱼,更不能扔垃圾。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游玩,现在我们绕过大殿,就来到了远近中外的长廊了,大家看,长吧!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的最上面都画着五彩的画,上面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画是相同的,我们继续往前面走,走完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来我们抬头看,上面一座八角宝塔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宫殿吗?我就告诉大家吧,那是佛香阁,好我们上山,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佛香阁的前面,下面的宫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们我还是告诉你们那是排云殿,好我们下山。

我们继续往前面走,我们都来到了昆明湖,看昆明湖是不是像面镜子,绿的是不是像一块碧玉,好我们游玩两小时,两个小时以后,来这里集合。

你们是不是觉得这里很好玩!

游颐和园日记篇二

颐和园是一座驰名中外的美丽的大花园。

进了颐和园的北宫,走过土山,眼前的情景只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抬头仰望,正前面是万寿山。从拥挤的人群中挤出来,便到了万寿山的脚下,顺着蜿蜒的山路上去,就到了万寿山的最高峰。山顶上有一位民间艺人正在用人的名字作画。我上前去只看了一眼,就立刻被吸引住了。真没想到,那些画整体上看去,就是人的名字,但是每一个笔画都有花鸟鱼虫的图案,真的是栩栩如生啊!我正在目不转睛看人家作画的时候,妈妈提议请那位画家给我也画一幅,我一下子高兴地蹦了起来!然后,我欣喜地看到我的名字在那位画家的笔下,变成了鸟、变成了花、变成了鱼和龙等各种富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到现在,每每看到那幅画,我都还很欢喜呢!

接着我们漫步到山脚下,来到了长廊的旁边。长廊的横栏上有很多五彩缤纷的画,有的画的是山水,还有很多画的内容都是有典故的。

长廊的另一侧,就是著名的昆明湖。湖面上,一阵阵微风吹过,令人心旷神怡!万寿山、长廊、昆明湖,这些风景融在一起,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还参观了很多奇石,其中一个就是慈禧曾经花费巨资运过来的,叫青芝岫,也叫败家石。我们还参观了苏州街。苏州街其实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河的两岸,是大大小小的古玩店和小吃店,我还品尝了很多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味道非常不错!

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只是在课本中领略颐和园的美,今天真正走进颐和园,真是要醉倒在它的怀里了。

游颐和园日记篇三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市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包括昆明湖和万寿山遗址。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波,上面有一座桥。导游问大家:“为什么桥有十七孔呢?”原来皇上喜欢九九归一,中间最大的桥洞无论从左面数还是从右面数,中间最大的桥孔都是九,所以共有十七孔。我们再往前走,在昆明湖东岸看见一只铜牛,称为金牛,是镇压水患而设。传说家里受老婆欺负,可以和铜牛合影,把照片压在枕头下面。

今天真开心。

游颐和园日记篇四

已经入秋了,和朋友相约一同去了颐和园。

好久没有去过这园子了,本打算散散步就回家,但颐和园的美景却令我们流连忘返。

站在昆明湖旁放眼望去,那一池碧水在蓝天和远处西山的衬托下显得是那样的干净,挂在岸边树枝上绿色的黄色的、深色的浅色的的叶子交织在一起,秋意浓浓,美不胜收。

沿着西堤走,更是有赏不够的美景。湖光山色,河柳夹道,小桥流水,漫步其间好似又来到了江南。

随风摆动的柳枝,看上去齐刷刷毛茸茸的,树下流过碧绿碧绿的溪水。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柳叶泛着黄绿色,水面像镜子似地闪着光,有如到了仙境。

湖边那被风吹着,慢慢摇曳着的一片枯黄的芦苇正开着一穗穗的花,阳光穿过那芦苇花,有种忽明忽暗影影焯焯的感觉,好像梦幻一般。

颐和园真的象一位美女,让我为她赞美,她又像一颗宝石,令我们赞叹!

游颐和园日记篇五

前几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颐和园。

刚进西门,要过一座石桥。望着桥下的湖水,啊,绿镜子真静啊!有多静呢?你在一边扔下一块石子,对岸肯定能找到那层层涟漪。就是这样的静。那这又能有多深呢?应该不会多深吧,看上去却深不见底。绿镜子中的我仿佛很远,又似乎很近,整个颐和园都被那面绿镜子复制进去了。

走着走着,来到了昆明湖边。一大片芦荡一字排开,密密麻麻、紧紧凑凑,却又很有条理。再加上湖畔上的花花草草和蔚蓝的天,红黄蓝绿四色都有了。风一吹,他们便随风舞动起来谁见了都会深感壮观:好一幅画卷!

在湖边走一走,二月兰可是越来越多。湖边的二月兰,一朵一朵,一丛一丛,一片一片,虽然只有淡淡的香味,但一种莫名的喜爱涌上了心头。这种植物虽矮小却很美丽,虽平凡却也高傲,虽高傲却不骄傲。也许这就是我喜欢二月兰的原因吧。

我们发现了一座用来坐船的小栈桥,走上去眺望,湖水越发壮观。水面上有很多的叶子、花瓣,清澈的水底下还有芦苇的根节和一些树枝。忽然,看见芦苇荡里有两只鸳鸯,它们在那芦苇的窝里安闲地休息。瞧啊,公的羽毛五彩斑斓,母的却是灰白的。它们身体上的羽毛,一块一块的,像鱼鳞一样均匀。两只鸳鸯边晒着太阳边梳理羽毛,一点一点,很慢很慢,完全不知道着急。我们来了也没跑,甚至用好奇的眼光瞧着我们。我赶紧用妈妈的手机咔的一声,给幸福的它们拍了一张全家福。

啊,舒服!慢慢闭上了双眼,我感觉已不在颐和园,而是在另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睁开双眼,我还沉醉在颐和园的美景里。

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我们才缓缓下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颐和园。

游颐和园日记篇六

今天我和妈妈去了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市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包括昆明湖和万寿山遗址。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波,上面有一座桥。导游问大家:“为什么桥有十七孔呢?”原来皇上喜欢九九归一,中间最大的桥洞无论从左面数还是从右面数,中间最大的桥孔都是九,所以共有十七孔。我们再往前走,在昆明湖东岸看见一只铜牛,称为金牛,是镇压水患而设。传说家里受老婆欺负,可以和铜牛合影,把照片压在枕头下面。

今天真开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游颐和园日记篇七

我游览过壮丽的天安门;攀登过我七月的天山;也欣赏过美丽的联奎公园……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颐和园。

只见他大手一挥,就从了长袖下边出了一个大鱼缸,里面的鱼还活蹦乱跳;还有一位画糖人的老头随手一画就出现了一个猪八戒。

走过苏州街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上的树十分茂盛,它们落下的每一片叶子都形成了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图案。突然一阵风吹来,一阵清香跑进了我的鼻子里。那里的花也十分鲜艳:红的似火;白的似雪;黄的'似金……走着走着我们就到了佛香阁了,站在上面往下看,颐和园的所有景色尽收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到了昆明湖。湖中心有一个小岛,小岛上的树郁郁葱葱的,只要你走过了十七孔桥就可到岛上。湖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小船:有自动船,有脚踩的船,还有手划的船。船里的人都在有说有笑的聊天。湖上还有一群花鸭子在湖面上悠闲地游着,还有一对对的鸳鸯在戏湖。

有哪里的景色比颐和园更美丽呢?

游颐和园日记篇八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走进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远近闻名的长廊。长廊有七百多米,一眼望不到头。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么多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画中人物都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枝叶茂盛,几百年的老树依旧散发着勃勃生机,我把手臂张开还抱不住呢!

长廊的尽头就是石舫。石舫又称清晏舫,位于昆明湖北端西侧,原建于1775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93年按慈禧之意将中式舱楼改为西式舱楼,并在两侧加上两个机轮,像真船停泊在昆明湖边。石舫全长36米,船体全用石头雕刻而成。船上的两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有砖雕装饰,精巧华美,是颐和园水上建筑珍品。

石舫的右边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佛香阁。它是全园建筑布局中心,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后来光绪在原址重建。现在的.佛香阁高41米,外形宏伟壮丽,是一个八面三层四重檐宫殿。佛香阁大殿内供奉着千手观音。头面分四层,每层三面,共十二面,二十四臂,下蹬九层有999个花瓣的莲花宝座。佛像看起来既严肃又友善,无惊恐之情,令人赞叹工匠的心灵手巧。

颐和园景物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希望你们也有时机去细细游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