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精选18篇)

时间:2023-11-24 21:49:35 作者:FS文字使者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精选18篇)

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或文学作品后,对其内容、主题、情感和观点给予个人理解和反应的一种文章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品味所读之作。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但是和陶朱公不同,胡雪岩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这不是失败,就象是抛物线,有大起才有大落。默默无闻的人是不可能有大起或大落,胡雪岩是位不平凡的人。但不平凡的胡雪岩出身却非常平凡,就象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样,出身于普通家庭,有着普通的家教。但为什么胡雪岩能够大起,即获得成功?那是胡雪岩一步一个脚印获得的。

胡雪岩从小又顺又乖,只受过两年的私塾,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胡雪岩十二岁的时候,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人拉扯着四个儿子,但母亲从不抱怨,这样就能够给了胡雪岩一个健全的人格。胡雪岩在母亲的养育下形成了勤劳、节俭、忍耐、讲信用的品德,可以说胡雪岩的品德基础很稳固。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能够牢牢抓住到手的任何一个机会,因为他能够为每个机会做好一切准备。唯一的败笔是向英国人为国家贷款五十万两银子的时候,把原本杀价到四厘的利息上向国家虚报成一分三,那九厘的差价和经手的英国人平分了。就这个差价原本也是理当拿的,因为胡雪岩已经为国家付出了很多钱财。但在国库紧张内斗外患的时代,这样的事情竟然成了胡雪岩杀头的罪名,现在的人想想都还要心酸,何况是当时的群众?大家从心里还是认可胡雪岩的,直到现在怀念胡雪岩的人大有人在。

这次我是带着一种严谨、思考的态度,来看《胡雪岩的启示》这本书的,因此对胡雪岩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深刻的了解,下面谈谈我的感想。

(一)、“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会很稳固”

胡雪岩是山村里的一个普通放牛娃,仅读了二年私塾,只因偶然捡到财宝,并送还失主,从而谋到了在钱庄里做一名伙计的差使。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胡雪岩的天生禀性是很纯洁的,不仅如此,他的天资聪慧和吃苦耐劳更是赢得了老板的信任,以致老板去世后把整个钱庄都送给出了他,由此揭开了胡的光明前程。由此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人将来能有多大的成就,能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是和他的才干成正比,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他的品德一定要好!一个人品德基础如果良好的话,那么他的一生应该会比较稳固。

(二)、“当遇到困难时,应该找人帮忙”,“要请别人帮忙,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多为别人着想”,“当一个人得到好处时,首先要想到别人,而不是自己”。

在做事情时,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如果没有身边的人帮助和配合,独角戏是很难唱下去的。而如果把别人的帮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与人合作。把做人和做事都做绝、做尽,那肯定是个失败的人,肯定是个讨人嫌、到处树敌,没有朋友的人。一次、两次,三次后,大家都会离你而去。只有真诚地交往,有来有往,才会有长久地合作关系。而当获得成功时,感激的应该是身边一路帮助与支持的人,没有他们,哪会有你的成就。人应该懂得感恩!

(三)、“做好了是小事,做错了是大事”

生命当中有非常非常多的事情,应该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去做,做好了只是件小事,甚至往往不被他人所重视。可是,这些小事却非常非常的重要,做错了却坏大事了。而且,人们往往是见微知著的,通过从小事当中了解一个人,对一个人做出判断。所以,有些人很可能做错了一件连自己都不注意的小事,却影响了他人对他的看法。也就是校长平时常与我们说的“100—1=0”的道理。

(四)、“一个成功的人需要:知识、见识、常识和胆识”

普遍的人都知道要努力掌握知识,可是却往往忽略了其它三个识的重要性。见识,就是经验,经历得多,看得多,这是通过学习知识无法掌握的。常识,是日常做事待人的根本,不然就会犯下愚蠢的错误和将努力用在了错误的方向上;胆识,是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的胆魄。如果没有胆识,即时一个人再能干,也只能碌碌无为。

我们如何发展这四个识呢?知识,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多看书,多听和多问,多思考还有多总结。见识,需要通过历练来提高,那么这就需要多争取机会去做实事;常识,需要多观察,多体验,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来培养自己的常识。同时,需要培养自己具备常识的意识,避免一味地教条主义地办事;胆识,也是需要通过历练的,最关键的是心理上的突破。所以,做事情认准了就要大胆尝试,过多的犹豫就会导致缺乏胆识。

《胡雪岩的启示》中还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会很稳固”、“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感恩”、“自作自受”、“德行定终生”、“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一个人要替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全部的责任”,等等。与我们学校一直倡导“先学做人后学技艺”的办学理念完全的吻合,作为我们老师一定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并且要“学做真人”。

“对任何一个人都要尊重,都要诚信相待,都要当做朋友一般”,联系我们的教育及教学实际,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要尊重及爱护学生,善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好好工作是对自己好,不是对别人好”,在有工作压力的今天,做每件事都要看成是给自己做事,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会有掌声陪伴你,也得到了学校和同事的认可,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有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好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每一件事的心态。

胡雪岩的一生,很辉煌,从一个普通的放牛娃到清代后期的红顶商人,他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到后来他被抄家了,他的失败同样很值得我们反思。他为什么失败?是因为他不会“听话”吗?是。当左宗棠让他多读书时,他认为自己的聪明够用,可他不知道书中有太多的道理。这样的聪明在他做学徒,打算盘时够用,在他成为钱庄老板时够用,可在他事业飞黄腾达时还够用吗?他的父亲临终前告诉他要安分守己,事业定会兴盛,他果真如此,可没有停止前进,到达顶峰时衰落了下来。

他为什么失败?是因为他贪财吗?是。虽然他也明白钱是我们用来做人做事的工具。但他走得太顺了。顺境我们其实应更加保持冷静,他在不断步步高升,家财万贯。他应该学习范蠡,三次散财,未遭大难。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附。可他又会疏财,他的胡庆馀堂每月都给老百姓施药、免费供应茶水。他在看见外国人以践价买下蚕丝后非常痛心,所以提前花高价买下所有蚕丝,不让外国人得到一点。这显然是自不量力,但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心上!

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在家境破败时,他冷静地收拾了残局。胡雪岩并不后悔,因为他只能掌握过程,不能控制结果。他仍有承担所有责任的能力。他也不怪任何人,胡雪岩明白,所有的后果都是自己造成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自作自受”,好的是,坏的是,胡雪岩的一生也是。他没有过早地逃避,所以最终走得心安理得,并葬在了小时侯放牛的青山上。

因此,我们平时要一定多学习,而且是要有爱学习的习惯,通过不段的学习长见识明道理;学会听话,要听得出别人的话中话,听得出别人说这句话的含意;贪是万恶之源,因此心中一定不能有贪心,得到钱财时要格外的谨慎,而不是很惊喜,更不可胡作非为和奢侈;把同事当成朋友,对任何人都要尊重和诚心的对待,且要懂得对自己所做所为都要负起全部的责任。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短短62年的人生,经历了就业、创业、败业三个完整阶段,有过贫困潦倒,也有过风光无限,但这些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精神和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并且能从他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胡雪岩出身贫寒,但他没有因为出身不好而怨天尤人,他对工作更加倍的努力,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富可敌国巨商富贾,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成功,绝非偶然,其中有很多的道理,值得去好好探究和效仿。

有一句说的好:"做事先做人",在《胡雪岩的启示》一书中,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1、诚信为本。在本书中关于诚信的例子实在太多,如:外国银行不肯贷款给清政府却愿贷给胡雪岩,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何况在胡雪岩的一生中不难看出他的诚信,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学习。

2、重在朋友,以诚相待。胡雪岩在一生当中结识许许多多的朋友,如:古应春、尤五、王有龄、左宗棠等等。在胡雪岩的一生中有太多的朋友帮助住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朋友帮助他呢?因为他把周围的每个人都当作朋友,不计较对方的身份、地位,并且以真诚相待。

3、工作当成责任。胡雪岩把左宗棠的事情都当成自己的责任,从不抱怨推卸,而是尽全力做到最好,非常了不起,我们也应该学会把工作当成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在当今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曾仕强教授在讲"胡雪岩的启示"时,说到了这样一句话"人要紧的是时时刻刻充实自己,常问自己准备好了没有",通俗的字句,却道出了追梦路上的真谛。

读过《胡雪岩的启示》一书对于本人是受益非浅,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希望每一个人都要善于读书,并能从中悟出不同的道理,此书带给我的启示也将会指引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走得更好。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

在这个星期三的下午,我在家里看《胡雪岩的启示》,我看的津津有味,我也知道些什么,我以前不知道商圣,现在我知道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一位是陶朱公,另一位是胡雪岩,所以流传着“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的说法。

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实现了复国的理想。范蠡的更了不起指之处,在于他功成之时,毅然选择身退,由官转商。短短几年,他经商积资又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都尊他为财神,留有《陶朱公家训》,为历代商人的经营宝典。

胡雪岩又是谁?它是清朝末期一位很了不起的商人,被大家称为“商圣”。要被中国人称为圣人,那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而胡雪岩做到了。胡雪岩做到了。胡雪岩跟范蠡相反,他是先经商,而后介入官场。但他没有做到功成身退,最后只落个一败涂地。同为商圣,经历和结局却截然不同,这正是我们值得研究的关键。

胡雪岩出身请道光三年(1823年),死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终年六十二岁。他跟大都数人一样,出身贫困。

胡雪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发迹,成为当时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他替清朝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帮助左宗棠筹备军饷,收复新疆,慈禧太后赐他黄袍马褂,官封极品,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他奉母命建起一座胡庆余堂,真假不二,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施药施粥,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然而,富可敌国的胡雪岩,却在短短三年时间倾家荡产,仅仅六十二岁就郁郁而终。

胡雪岩一路走来都非常顺利,可是最后栽了一个大跟头,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忽略了一句话:人生需要阶段性的调整。只要一个阶段们有调整过来,非败不可。我们为胡雪岩感到遗憾,这是他一生很大的失败。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结识了曾仕强所著的《胡雪岩的启示》一书,竟然对它爱不释手,细细品味书中的故事,从中学到了有用的道理。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短短62年的人生,经历了就业、创业、败业三个完整阶段,有过贫困潦倒,也有过风光无限,但这些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精神和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并且能从他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胡雪岩出身贫寒,但他没有因为出身不好而怨天尤人,他对工作更加倍的努力,却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富可敌国巨商富贾,被人们称为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成功,绝非偶然,其中有很多的道理,值得去好好探究和效仿。

有一句说的好:"做事先做人",在《胡雪岩的启示》一书中,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1、诚信为本。在本书中关于诚信的例子实在太多,如:外国银行不肯贷款给清政府却愿贷给胡雪岩,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何况在胡雪岩的一生中不难看出他的诚信,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学习。

2、重在朋友,以诚相待。胡雪岩在一生当中结识许许多多的朋友,如:古应春、尤五、王有龄、左宗棠等等。在胡雪岩的一生中有太多的朋友帮助住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朋友帮助他呢?因为他把周围的每个人都当作朋友,不计较对方的身份、地位,并且以真诚相待。

3、工作当成责任。胡雪岩把左宗棠的事情都当成自己的责任,从不抱怨推卸,而是尽全力做到最好,非常了不起,我们也应该学会把工作当成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在当今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曾仕强教授在讲"胡雪岩的启示"时,说到了这样一句话"人要紧的是时时刻刻充实自己,常问自己准备好了没有",通俗的字句,却道出了追梦路上的真谛。

《胡雪岩的启示》一书对于本人是受益非浅,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希望每一个人都要善于读书,并能从中悟出不同的道理,此书带给我的启示也将会指引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走得更好。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

其实,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对这本书很不感兴趣,但是,当我看完第一章的时候,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觉得有什么力量在吸引着我,不知不觉,已经看了半本多,我顿时觉得自己豁然开朗,这本书很有趣!

胡雪岩,是一个诚实,并不作假的孩子,他从一个放牛娃,拾到了装满了银票和黄金的包裹,他开始也是很惊讶,但是,他也顾虑了这一点:如果把这些钱花完,不就和没钱一样么?还不如到时候归还给衙门呢。

正在放牛的时候,有一个人走了过来,问他有没有拾到一个包裹,胡雪岩问,里面装的是什么,这个人便知道他一定拾到了包裹,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胡雪岩。看来,这个人很有思维逻辑,听到语言便知道是否拿了没拿,胡雪岩将包裹纹丝不动的给了这个人,这个人很感激他(胡雪岩),也很赏识他(胡雪岩),便问他要不要到他那里工作,胡雪岩却拒绝了(不算是拒绝)胡雪岩却说:我要问我的母亲同不同意。这人一听,眼睛一亮:这孩子我要定了!就是这一念之差,如果不给,这前途就没了,如果给了,胡雪岩的前程似锦!

他在往后的路上,经历坎坷:私自用公款,给王有龄用,王有龄成功得到皇上的升职,而胡雪岩,被辞职,却因人缘好,饭店老板娘的坚决,让胡雪岩再次在钱庄工作,以后的路上,胡雪岩得到了很多人的赏识,结拜了尤五,王有龄等人,还有更多坎坷我还没有看完,我很赏识胡雪岩,但是,看到中间的时候,我失望了,胡雪岩变得贪婪,认为钱是万能的,王有龄管的那个县,被攻打,没有粮食,导致人吃人,当攻打到王有龄的县衙时,他吃金块,死不了,喝毒*,死不了,没办法,在院中的树上挂白绫自杀,自杀殉国,自杀也不投降!我赏识这样的英雄!

这本书里有很多英雄豪杰,这里面的各种正面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作文

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符号和标准,我想应该会让后人铭记!而我,当然也只是一个感性而多愁善感的凡俗之人,我无法控制我的心,我只记得在《胡雪岩全传》陪伴的这段时间,自己的心随着故事情节而不断地起伏,伴着这些人物笑,哭,愤怒,悲伤。胡雪岩,王有龄,古应春,七姑奶奶,还有他生命中那些女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彷似就在眼前,这些人就像一面面镜子,无不折射和激荡着我的心灵。我突然有一种冲动,好想写一个读后感,尽管我觉得评价一个人物,并且是一个历史人物,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环境,而我对历史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写一个读后感,这个意愿竟是那么强而且我一定要很认真地去写。于是,马上动笔!

置身于胡雪岩传奇一生的世界中,没有声音,没有画面,没有记忆,当中的人物形象却很清晰和那么地靠近我,彷佛近在咫尺,我甚至都可以看得到的这些人物的表情一般,让我跟着他们一同笑与哭,一同悲与怒,一同畅快与纠结,一同释怀与遗憾。这里面有生如鸿毛的,有死如泰山的,有情义,有背叛,有爱情,有交易,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甜蜜或有情人各分东西的哀伤,有朋友肝胆义气赴汤蹈火的豪壮和墙倒众人推的无情,那时,那情,那景,甚至故事中一条船,一条胡同,一个吃饭的馆子的画面都那么地清晰可见,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真想去杭州感受一下黄梅天气,乘坐一下杭州的船,泡上一碗上品龙井新茶品尝一番,听着杭州女子呖呖莺声和听听雨声掉在船篷上滴滴答答的美妙声音;也想感受一下胡雪岩坐在爽气扑人的船窗边,品尝蘸着桂花酱和玫瑰卤香味浓郁和鲜艳夺目的用冰糖煮的新鲜莲子时眼望着平畴绿野,开阔轻松的心境。这神奇的感受让我对《胡雪岩全传》的作者高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很想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用一支笔让读者跟着他品尝喜怒哀乐的情绪,《胡雪岩全传》他是在什么年龄,什么样的心境下完成的。带着一系列的好奇和神秘感我对作者也了解了一下,据说高阳作者来自台湾,学富才高,著书百种,嗜酒如命。曾自嘲:酒子书妻,即以酒为子,以书为妻。独钟清史。写人情,高阳写出了怨而不怒、冷静客观的气质;写斗争,高阳切中了权利欲望对人性的腐蚀;写风格,高阳更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绚丽壮阔、气质非凡的景象,堪称一部民俗变迁史。这样一个以书为妻的人难怪会塑造出这样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描绘出如此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如此冗长和感性的语言,还是尽快结束吧。接下来还是想从分析胡雪岩以及其身边的人的性格特征的角度来进行阐述!

1.细细咀嚼这个人物,从始至终,胡雪岩都没有失去过乐观和包容的本性。不论是窘迫时的悠然自得和困境中的苦中作乐。我记得当王有龄困在杭州城内都绝了希望的时候,胡雪岩虽然眼圈也红了,自己又刚刚捡了一条命回来,都告诫自己不能不从无希望中去寻找希望,哪怕只是一个飘渺的希望也不愿放弃,不管是为了王有龄的情谊,还是对杭州百姓的责任,一度不惜以身相殉的坚决态度感动和吓退洋兵来接济王有龄,无不让我震撼。又如即便是胡雪岩败落钱庄倒闭,财产被封,面对家贼的背叛恨不得一口唾沫当面吐在他脸上,但是那念头也是一起即消,在这种四面楚歌之时,依然告诫自己不怨天尤人,最好能够忘掉他是钱庄的东家,只当自己是自己的“总管”,来解决所有的难题,这种胸襟和气魄怎不让人敬佩!

2.胡雪岩不是一个有太大贪念的人:胡雪岩曾经说过好多次“身外之物”的道理。也正是有这个道理,他才能在各种危机来临的时候坦然处之。即便是钱庄倒闭事业濒临败落之际,胡雪岩也从未看重过钱财,相反也只是尽力将得失心抛开。我脑海里清楚地记得胡雪岩说的那几句颇具气概的话“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是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但不输,吃过,用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你看我照样一双空手翻起来”无不叫人拍手叫好!

3.善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是胡雪岩成功很大的性格因素:胡雪岩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前半夜想想人家,后半夜想想自己”,正是这种态度才使得他在商场中交友无数,平步青云,朋友还是生意的伙伴都愿意与他合作,就是他时时刻刻替他人着想的态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胡雪岩得知钱庄即将倒闭,一回到杭州不放心老母亲决定先回家看娘之时,他瞬间抛开自己闪现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能先回家。假设自己是存户,血汗钱托付给钱庄,如今有不保之势,而钱庄的老板却只光顾自己家里,不顾别人死活,是否能咽的下这口气。凭借着一份大人物的大责任心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态度塑造着一个做人的金字招牌,我想只有这样敢作敢当的胸襟才会有自己的信念和在困境中不断支撑自己的能量吧!

4.当然,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我很想说一说胡雪岩的情感。胡雪岩一生女人无数,光书中记载的妾就有12个之多。我甚至很想知道胡雪岩到底最爱谁?这个答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在《胡雪岩全传》里讲述的这几段感情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和阿珠,阿巧姐,螺太太之间的3段情感吧!不一样的爱情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这3个女人最终的命运都不一样。

胡雪岩对阿珠的情感,那是非常真挚单纯但同样也现实的爱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说胡雪岩从事丝的生意目的很单纯,一半都是为了阿珠,谁曾想到为了取悦一个女子而涉入的丝行业也是胡雪岩成为当时巨贾的支撑行业之一呢,但是胡雪岩需要什么样的女人是有他的标准的,也正是这个标准决定了他和阿珠的分道扬镳是必然的,阿珠也是相当聪明的女子,她很清楚自己要的幸福是什么,所以,我想阿珠最后的选择一定是幸福的。

阿巧姐和胡雪岩的情感就显得一些凄美,也许我是一个偏执的人,纵然我认为胡雪岩是有情义的人,但是我却不太相信他重视儿女情长,可是他对阿巧姐的情感,却让我感动了一番。不论是送阿巧姐上岸,胡雪岩一只手插在兜里,摸着阿巧姐送给他的`表链子上系着的那只“小金羊”,心潮起伏几乎要喊出来“阿巧不要走”;还是胡雪岩重病期间和阿巧姐6年分离后的再度相见后,患难与共结下的情谊,下定决心宁愿众叛亲离也要来维系阿巧姐这个外室的时候,阿巧姐的悄然消失令胡雪岩心中泛起的难以宣言的酸苦抑郁竟而站在客堂中久久无语之痛,也着实让人揪心。于是我便感慨:可能就那么半柱香的时光,一切都变了,我在想,如果阿巧姐再等一等,哪怕就一会儿,就会等到胡雪岩的一句承诺和誓言呢;胡雪岩的脚步再快一些,就不会等到阿巧姐绝望的离开。人世间就是没有那么多如果呀,所以,幸福是一瞬间得到的还是一瞬间失去的呢,谁能说得清楚?有的只是活生生的结果。且不去讨论阿巧姐和胡雪岩真的在一起之后是不是会幸福,可是天意弄人,缘分在弹指间流失是否让人感伤呢!好在阿巧姐也是一个大智慧的人,我相信她和张医生也会是幸福的呢!

说起螺太太,我想这个女人在胡雪岩生命中所占的地位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我形容螺太太是一个精明,果断,识大体的刚烈之人,女中豪杰也许就是她这样的人。螺太太和胡雪岩的感情基础的深厚的,且不说是青梅竹马,现实中无论是享受荣华富贵还是患难与共,两人的夫唱妇随更加让这对夫妻的心紧紧地连接在起来,尤其是胡雪岩上海钱庄不能维持的危机关头,身边没有一位得力助手身心极度颓废之时的温情对话“胡雪岩一把抱住她,将头埋在她肩项之间,“罗四姐,怕是害你受苦了,你肯不肯同我共患难?”“怎么不肯?我同你共过富贵,当然要与你共患难,”说着螺太太眼泪掉了下来,落在胡雪岩手背上。全书共7册都很少见到胡雪岩有如此温情的场面,让人忍不住感伤。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作文

暑假读了《胡雪岩的启示》一书,文章的确不错,看完之后,颇有一些为人处事的切身体会与启示。今天小编就来分享《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作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最近有幸拜读了曾仕强先生所著的《胡雪岩的启示》,感触颇深。胡雪岩一生主要分成五个阶段:开始学徒、获赠财产、胡左联手、红顶商人、郁郁而终。就他的不同人生阶段而言,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开始学徒一直到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胡雪岩是一名商人,和我职业相去甚远,作为一名教师,不是要去学习他怎样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而是去学习他成功背后的付出、品质、信念。

一、学到的观点。

胡雪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他一定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或是常人不具备的过人之处。其实没有。童年的生活,塑造了胡雪岩一些很朴素的性格,而这些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1、勤劳。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这是每个中国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种品质。胡雪岩贫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勤劳的品格。

2、节俭。小时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岩清楚,有钱不能乱花。但节俭不是吝啬,钱要用在刀口上,该花的钱一毛钱不省,不该花的钱一毛不花。中国有句古训,叫“当省不用,当用不省”,正是这个道理。

3、忍耐。胡雪岩如果不忍耐,他是没有办法面对一生所遭遇的种种挫折的。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大事就算了,既然做大事,就要面对困难和挫折。挫折越严重,你就越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这样激励自己,才能成功。

4、讲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岩对此坚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务,他都诚信守诺,所以听到他讲的话,大家从不质疑。当时外国银行不信清廷而独信胡雪岩,肯把巨额款项借给他,被世人认为是奇迹。这可能吗?但事实就是这样。所以说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

5、不跟别人比。一般人要争气,就是跟别人比。胡雪岩非常争气,但是他从来不跟别人比。这点是很多人没有觉悟到的。胡雪岩跟谁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讲别人如何如何,他总是说那是别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们都认为同业一定会竞争,胡雪岩却不是这样想。他觉得,对手怎么经营是对手的事,自己怎么经营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以前有了进步。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6、不求回报。胡雪岩帮助别人,从来不求回报。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常常怕对方记不住我们的人情,就怕别人以后忘记报答,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当你给乞丐一块钱的时候,你会想到将来要他归还吗?如果真是要乞丐回报的话,恐怕自己也变成乞丐了。既然我们给乞丐的钱,从来没想过再去要回来,那为什么帮助别人就一定要回报呢?我们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我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不图回报,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7、好学的态度。一个人如果从小培养起喜欢读书、求知好学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胡雪岩到哪里都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听什么,要做什么。他的母亲无法教导这些,他的妻子也没有什么学识,但他能够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就是靠这样一种好学的态度。人生要随着自己的发展,不断地进行阶段性的调整。

8、英雄不怕出身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识现实,顺应现实,但不要为现实所阻碍。胡雪岩的出身是很低的,但是他后来的成就是很多出身好的人都赶不上的。所以,不必介意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谁都有可能成功。

二、联系实际。

通过胡雪岩成功背后的付出、品质、信念。不难整理出一些值得让我借鉴的地方。读书要明理。因为死背书没有用的,书读了以后,要去想其中的道理。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育人还是要放在一个很高的层次,在使学生不断明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胡雪岩母亲没有抱怨父亲去世早,并和左邻右舍关系融洽。她与人为善,只要能够帮到别人的地方,她一定尽量地去做,而且从来不要求什么回报。金夫人的这些行为,深刻影响了胡雪岩的人生态度,使他一生受用无穷。胡雪岩在自己成为小老板的时候,并不摆架子,还是虚心的向老同事学习。为此在工作中,应该和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助人为乐,在教学的时候,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还应该多包容他们,让他们成为一个明理的人。在自己今后工作中也要像胡雪岩一样,不要因为多一点付出而抱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要时刻告诫自己:我不会因为多一点付出而损失什么,在生活、工作中,往往只是多一些举手之劳,其实在你不断付出的同时收获的也是更多,比如收获赞美、收获肯定、收获乐趣。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问自己,少指责别人,通常通过寻找自身的存在的问题,把事情很快解决了。

三、反思重构。

胡雪岩的一生,从出生平凡到成为红顶商人,尽管最后因为种下一个祸根一败涂地,郁郁而终,但是留给后人更多的是精神财富。以史为鉴,提炼哪些是要我们去学习的,哪些又是值得我们反思,并在今后生活工作中注意的。每个人都想每天不断的进步,但是在进步的背后需要不断的学习,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在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中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操作技能,但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也要低下头向我们的学生学习,因为有些地方学生比你懂得多,所以在平时自身要通过不断的充电,每天收获一点,要做到今天的你要超越昨天的你,要让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不断进步。“实现越己者,恒越”。我们还要拥有良好的品德,那样我们的一生都会很稳固。作为老师我们要想让学生信服,首先我们自己要明理,如果读书不明理那等于白读了,更不用说育人了。我们要包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能事事计较,不能总是要求别人。在遇到问题时,要多问自己,少指责别人。如果我们要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就要随着自己的发展,不断地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园丁,我们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只要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为学校、社会所带来的收获就会更多了!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但是和陶朱公不同,胡雪岩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这不是失败,就象是抛物线,有大起才有大落。默默无闻的人是不可能有大起或大落,胡雪岩是位不平凡的人。但不平凡的胡雪岩出身却非常平凡,就象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样,出身于普通家庭,有着普通的家教。但为什么胡雪岩能够大起,即获得成功?那是胡雪岩一步一个脚印获得的。

胡雪岩从小又顺又乖,只受过两年的私塾,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胡雪岩十二岁的时候,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人拉扯着四个儿子,但母亲从不抱怨,这样就能够给了胡雪岩一个健全的人格。胡雪岩在母亲的养育下形成了勤劳、节俭、忍耐、讲信用的品德,可以说胡雪岩的品德基础很稳固。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能够牢牢抓住到手的任何一个机会,因为他能够为每个机会做好一切准备。唯一的败笔是向英国人为国家贷款五十万两银子的时候,把原本杀价到四厘的利息上向国家虚报成一分三,那九厘的差价和经手的英国人平分了。就这个差价原本也是理当拿的,因为胡雪岩已经为国家付出了很多钱财。但在国库紧张内斗外患的时代,这样的事情竟然成了胡雪岩杀头的罪名,现在的人想想都还要心酸,何况是当时的群众?大家从心里还是认可胡雪岩的`,直到现在怀念胡雪岩的人大有人在。

这次我是带着一种严谨、思考的态度,来看《胡雪岩的启示》这本书的,因此对胡雪岩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深刻的了解,下面谈谈我的感想。

一、认同的观点。

(一)、“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会很稳固”

胡雪岩是山村里的一个普通放牛娃,仅读了二年私塾,只因偶然捡到财宝,并送还失主,从而谋到了在钱庄里做一名伙计的差使。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胡雪岩的天生禀性是很纯洁的,不仅如此,他的天资聪慧和吃苦耐劳更是赢得了老板的信任,以致老板去世后把整个钱庄都送给出了他,由此揭开了胡的光明前程。由此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人将来能有多大的成就,能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是和他的才干成正比,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他的品德一定要好!一个人品德基础如果良好的话,那么他的一生应该会比较稳固。

(二)、“当遇到困难时,应该找人帮忙”,“要请别人帮忙,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多为别人着想”,“当一个人得到好处时,首先要想到别人,而不是自己”。

在做事情时,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如果没有身边的人帮助和配合,独角戏是很难唱下去的。而如果把别人的帮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与人合作。把做人和做事都做绝、做尽,那肯定是个失败的人,肯定是个讨人嫌、到处树敌,没有朋友的人。一次、两次,三次后,大家都会离你而去。只有真诚地交往,有来有往,才会有长久地合作关系。而当获得成功时,感激的应该是身边一路帮助与支持的人,没有他们,哪会有你的成就。人应该懂得感恩!

(三)、“做好了是小事,做错了是大事”

生命当中有非常非常多的事情,应该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去做,做好了只是件小事,甚至往往不被他人所重视。可是,这些小事却非常非常的重要,做错了却坏大事了。而且,人们往往是见微知著的,通过从小事当中了解一个人,对一个人做出判断。所以,有些人很可能做错了一件连自己都不注意的小事,却影响了他人对他的看法。也就是校长平时常与我们说的“100—1=0”的道理。

(四)、“一个成功的人需要:知识、见识、常识和胆识”

普遍的人都知道要努力掌握知识,可是却往往忽略了其它三个识的重要性。见识,就是经验,经历得多,看得多,这是通过学习知识无法掌握的。常识,是日常做事待人的根本,不然就会犯下愚蠢的错误和将努力用在了错误的方向上;胆识,是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的胆魄。如果没有胆识,即时一个人再能干,也只能碌碌无为。

我们如何发展这四个识呢?知识,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多看书,多听和多问,多思考还有多总结。见识,需要通过历练来提高,那么这就需要多争取机会去做实事;常识,需要多观察,多体验,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来培养自己的常识。同时,需要培养自己具备常识的意识,避免一味地教条主义地办事;胆识,也是需要通过历练的,最关键的是心理上的突破。所以,做事情认准了就要大胆尝试,过多的犹豫就会导致缺乏胆识。

二、联系实际。

《胡雪岩的启示》中还有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会很稳固”、“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感恩”、“自作自受”、“德行定终生”、“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一个人要替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全部的责任”,等等。与我们学校一直倡导“先学做人后学技艺”的办学理念完全的吻合,作为我们老师一定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并且要“学做真人”。

“对任何一个人都要尊重,都要诚信相待,都要当做朋友一般”,联系我们的教育及教学实际,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要尊重及爱护学生,善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好好工作是对自己好,不是对别人好”,在有工作压力的今天,做每件事都要看成是给自己做事,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会有掌声陪伴你,也得到了学校和同事的认可,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有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好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每一件事的心态。

三、反思重构。

胡雪岩的一生,很辉煌,从一个普通的放牛娃到清代后期的红顶商人,他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到后来他被抄家了,他的失败同样很值得我们反思。他为什么失败?是因为他不会“听话”吗?是。当左宗棠让他多读书时,他认为自己的聪明够用,可他不知道书中有太多的道理。这样的聪明在他做学徒,打算盘时够用,在他成为钱庄老板时够用,可在他事业飞黄腾达时还够用吗?他的父亲临终前告诉他要安分守己,事业定会兴盛,他果真如此,可没有停止前进,到达顶峰时衰落了下来。。。。。。

他为什么失败?是因为他贪财吗?是。虽然他也明白钱是我们用来做人做事的工具。但他走得太顺了。顺境我们其实应更加保持冷静,他在不断步步高升,家财万贯。。。他应该学习范蠡,三次散财,未遭大难。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附。可他又会疏财,他的胡庆馀堂每月都给老百姓施药、免费供应茶水。他在看见外国人以践价买下蚕丝后非常痛心,所以提前花高价买下所有蚕丝,不让外国人得到一点。这显然是自不量力,但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心上!

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在家境破败时,他冷静地收拾了残局。胡雪岩并不后悔,因为他只能掌握过程,不能控制结果。他仍有承担所有责任的能力。他也不怪任何人,胡雪岩明白,所有的后果都是自己造成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自作自受”,好的是,坏的是,胡雪岩的一生也是。他没有过早地逃避,所以最终走得心安理得,并葬在了小时侯放牛的青山上。

因此,我们平时要一定多学习,而且是要有爱学习的习惯,通过不段的学习长见识明道理;学会听话,要听得出别人的话中话,听得出别人说这句话的含意;贪是万恶之源,因此心中一定不能有贪心,得到钱财时要格外的谨慎,而不是很惊喜,更不可胡作非为和奢侈;把同事当成朋友,对任何人都要尊重和诚心的对待,且要懂得对自己所做所为都要负起全部的责任。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

在上一期读完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后,想到下一本书应该读什么,这个时候我把曾仕强教授的所有著作列出,并在老婆的'推荐下,选择了《胡雪岩的启示》。

因为她此前研究过胡雪岩,加之又告知我,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讲过胡雪岩,这样我既可以通过视频加书本的方式了解胡雪岩,又可以跟老婆共同探讨胡雪岩。

虽然时过境迁,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但我相信,优秀者的品质及做事的思维是相通的,总能让人得到启示。

说到胡雪岩,他是晚清时期一位传奇人物,一位富商,同时也是一位红顶商人,在他的帮助下,左宗棠才能够收复新疆。胡雪岩留给后人的资料很少,但是他的事迹却在民间口口相传,并留下了百年药店胡庆余堂,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的丰富独特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

胡雪岩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他母亲一手抚养长大,为了补贴家用,胡雪岩很小就去给别的农家放牛,有一天,在放牛的过程中捡到一个包裹,包裹里面有大量的金银珠宝,胡雪岩没有被金钱所吸引,而是藏起包袱,在原地等待失主(以免别人冒领),后失主为了感激胡雪岩主动提出带他到城市中发展,这个时候胡雪岩也没有为之所动而是回答要征求母亲的意见,在征得母亲同意后才跟那位失主到城市中发展,为胡雪岩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语有云“3岁看大,7岁看老”,是看人的品德,不是看人的才干,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

晚清时期,清朝政府一直与太平天国进行斗争,需要大量的资金去买洋枪洋炮,在这个时候左宗棠通过胡雪岩与洋人贷款,胡雪岩终究是个商人,商人为了就是为了牟利,于是胡雪岩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付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

从贷款的利息中中赚了清政府的钱,虽然当时胡雪岩觉得我为清政府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吃点利息回扣没有什么,正因为当时胡雪岩走在人生的高峰,一帆风顺蒙蔽了他的双眼,这也成了他留下的一个致命把柄。

正所谓人在顺境中一定要看到逆境,要更加的小心,在顺境中看到的往往都是利好的事情,往往利好的事情在后期就会成为绊脚石。

终究,无论在哪个地方都会有竞争,在晚清时期,竞争会更大,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斗争最终导致了胡雪岩的惨败,李鸿章知道要斗倒左宗棠就要先把胡雪岩消灭,于是李鸿章把胡雪岩吃回扣的事情上报给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大怒,于是下旨抄胡雪岩的家,并且要求左宗棠亲自执行,在胡雪岩得知要被抄家之后,首先就是要把家里面安顿好,解散得了家眷,然后把钱庄欠的钱还清,最后通过努力留下了胡庆余堂。

胡雪岩的一生充满着神奇,在他的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首先人的品质很重要,在做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诚信,在做事的过程中要考虑整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其次就是人的一生之中一直接受着各种各样的考验,而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想成功就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心思和努力。最后是不要把金钱看的太重,但是又不能不看金钱,最后往往把金钱看的很重的人一般都不会有好下场。

看历史,不仅看个人的成功,更要看个人的失败,从成功中找经验,从失败中找教训。

做一个诚信的人,低调的人,有品德的人。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

最近有幸拜读了曾仕强先生所著的《胡雪岩的启示》,感触颇深。胡雪岩一生主要分成五个阶段:开始学徒、获赠财产、胡左联手、红顶商人、郁郁而终。就他的不同人生阶段而言,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开始学徒一直到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胡雪岩是一名商人,和我职业相去甚远,作为一名教师,不是要去学习他怎样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而是去学习他成功背后的付出、品质、信念。

胡雪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他一定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或是常人不具备的过人之处。其实没有。童年的生活,塑造了胡雪岩一些很朴素的性格,而这些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1、勤劳。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这是每个中国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种品质。胡雪岩贫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勤劳的品格。

2、节俭。小时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岩清楚,有钱不能乱花。但节俭不是吝啬,钱要用在刀口上,该花的钱一毛钱不省,不该花的钱一毛不花。中国有句古训,叫“当省不用,当用不省”,正是这个道理。

3、忍耐。胡雪岩如果不忍耐,他是没有办法面对一生所遭遇的种种挫折的。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大事就算了,既然做大事,就要面对困难和挫折。挫折越严重,你就越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这样激励自己,才能成功。

4、讲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岩对此坚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务,他都诚信守诺,所以听到他讲的话,大家从不质疑。当时外国银行不信清廷而独信胡雪岩,肯把巨额款项借给他,被世人认为是奇迹。这可能吗?但事实就是这样。所以说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

5、不跟别人比。一般人要争气,就是跟别人比。胡雪岩非常争气,但是他从来不跟别人比。这点是很多人没有觉悟到的。胡雪岩跟谁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讲别人如何如何,他总是说那是别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们都认为同业一定会竞争,胡雪岩却不是这样想。他觉得,对手怎么经营是对手的事,自己怎么经营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以前有了进步。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6、不求回报。胡雪岩帮助别人,从来不求回报。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常常怕对方记不住我们的人情,就怕别人以后忘记报答,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当你给乞丐一块钱的时候,你会想到将来要他归还吗?如果真是要乞丐回报的话,恐怕自己也变成乞丐了。既然我们给乞丐的钱,从来没想过再去要回来,那为什么帮助别人就一定要回报呢?我们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我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不图回报,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7、好学的态度。一个人如果从小培养起喜欢读书、求知好学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胡雪岩到哪里都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听什么,要做什么。他的母亲无法教导这些,他的妻子也没有什么学识,但他能够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就是靠这样一种好学的态度。人生要随着自己的发展,不断地进行阶段性的调整。

8、英雄不怕出身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识现实,顺应现实,但不要为现实所阻碍。胡雪岩的出身是很低的,但是他后来的成就是很多出身好的`人都赶不上的。所以,不必介意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谁都有可能成功。

通过胡雪岩成功背后的付出、品质、信念。不难整理出一些值得让我借鉴的地方。读书要明理。因为死背书没有用的,书读了以后,要去想其中的道理。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把育人还是要放在一个很高的层次,在使学生不断明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胡雪岩母亲没有抱怨父亲去世早,并和左邻右舍关系融洽。她与人为善,只要能够帮到别人的地方,她一定尽量地去做,而且从来不要求什么回报。金夫人的这些行为,深刻影响了胡雪岩的人生态度,使他一生受用无穷。胡雪岩在自己成为小老板的时候,并不摆架子,还是虚心的向老同事学习。为此在工作中,应该和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助人为乐,在教学的时候,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还应该多包容他们,让他们成为一个明理的人。在自己今后工作中也要像胡雪岩一样,不要因为多一点付出而抱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要时刻告诫自己:我不会因为多一点付出而损失什么,在生活、工作中,往往只是多一些举手之劳,其实在你不断付出的同时收获的也是更多,比如收获赞美、收获肯定、收获乐趣。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问自己,少指责别人,通常通过寻找自身的存在的问题,把事情很快解决了。

胡雪岩的一生,从出生平凡到成为红顶商人,尽管最后因为种下一个祸根一败涂地,郁郁而终,但是留给后人更多的是精神财富。以史为鉴,提炼哪些是要我们去学习的,哪些又是值得我们反思,并在今后生活工作中注意的。每个人都想每天不断的进步,但是在进步的背后需要不断的学习,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在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中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操作技能,但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也要低下头向我们的学生学习,因为有些地方学生比你懂得多,所以在平时自身要通过不断的充电,每天收获一点,要做到今天的你要超越昨天的你,要让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不断进步。“实现越己者,恒越”。我们还要拥有良好的品德,那样我们的一生都会很稳固。作为老师我们要想让学生信服,首先我们自己要明理,如果读书不明理那等于白读了,更不用说育人了。我们要包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能事事计较,不能总是要求别人。在遇到问题时,要多问自己,少指责别人。如果我们要想拥有美好的人生,就要随着自己的发展,不断地进行阶段性的调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园丁,我们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只要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为学校、社会所带来的收获就会更多了!

胡雪岩读后感

最近有幸拜读了曾仕强先生所着的《胡雪岩的启示》,感触颇深。胡雪岩一生主要分成五个阶段:开始学徒、获赠财产、胡左联手、红顶商人、郁郁而终。就他的不同人生阶段而言,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开始学徒一直到得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胡雪岩是一名商人,和我职业相去甚远,作为一名教师,不是要去学习他怎样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而是去学习他成功背后的付出、品质、信念。

胡雪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他一定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或是常人不具备的过人之处。其实没有。童年的生活,塑造了胡雪岩一些很朴素的性格,而这些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1、勤劳。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这是每个中国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种品质。胡雪岩贫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勤劳的品格。

2、节俭。小时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岩清楚,有钱不能乱花。但节俭不是吝啬,钱要用在刀口上,该花的钱一毛钱不省,不该花的钱一毛不花。中国有句古训,叫“当省不用,当用不省”,正是这个道理。

3、忍耐。胡雪岩如果不忍耐,他是没有办法面对一生所遭遇的种种挫折的。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大事就算了,既然做大事,就要面对困难和挫折。挫折越严重,你就越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这样激励自己,才能成功。

4、讲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岩对此坚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务,他都诚信守诺,所以听到他讲的话,大家从不质疑。当时外国银行不信清廷而独信胡雪岩,肯把巨额款项借给他,被世人认为是奇迹。这可能吗?但事实就是这样。所以说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

5、不跟别人比。一般人要争气,就是跟别人比。胡雪岩非常争气,但是他从来不跟别人比。这点是很多人没有觉悟到的。胡雪岩跟谁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讲别人如何如何,他总是说那是别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们都认为同业一定会竞争,胡雪岩却不是这样想。他觉得,对手怎么经营是对手的事,自己怎么经营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以前有了进步。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6、不求回报。胡雪岩帮助别人,从来不求回报。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常常怕对方记不住我们的人情,就怕别人以后忘记报答,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当你给乞丐一块钱的时候,你会想到将来要他归还吗?如果真是要乞丐回报的话,恐怕自己也变成乞丐了。既然我们给乞丐的钱,从来没想过再去要回来,那为什么帮助别人就一定要回报呢?我们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我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不图回报,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7、好学的态度。一个人如果从小培养起喜欢读书、求知好学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胡雪岩到哪里都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听什么,要做什么。他的母亲无法教导这些,他的妻子也没有什么学识,但他能够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就是靠这样一种好学的态度。人生要随着自己的发展,不断地进行阶段性的调整。

8、英雄不怕出身低。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识现实,顺应现实,但不要为现实所阻碍。胡雪岩的出身是很低的,但是他后来的成就是很多出身好的人都赶不上的。所以,不必介意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谁都有可能成功。

胡雪岩读后感

清朝咸丰年以来,是中国在国际地位上迅速衰落的开端,通商战争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一次次的反侵略失败,导致清朝政府只能以割地赔款来维护其风雨飘摇的统治,腐败的清王朝对人民横加暴敛,终于爆发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农民大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扎根,同时也促进了“西学东渐”。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也获得了缓慢发展,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传记的主人公胡雪岩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一生。

胡雪岩原是一家钱庄的小小伙计,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但是似乎注定他又不会是个平凡人,他聪明机智,善于思考,勤于留心学习,做事漂亮,很懂人情世故的他,在社会的底层依旧活的很精彩。胡雪岩的成功,是从点滴的经营中累积的。

众多的人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缺点,社会正是如此,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便要玩的转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首先胡雪岩比别人多走了一步,他慧眼识珠认识了自己以后步步高升的依仗~~王有龄。通过对王有龄的资助和帮扶,为其以后故事的续写埋下了伏笔,待友以诚,为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正是如此无私的帮助,使王有龄十分感动,自此王有龄便决定尽心回报胡雪岩的恩情,王有龄用胡雪岩送的钱到达了北京,经历一系列的奇遇,终于获得官职,衣锦还乡。

当王有龄和胡雪岩再次相逢,人事变迁,为了帮助王有龄,胡雪岩丢了工作,生活甚是窘迫,当王有龄看到好友如此落魄,更为感动,决定尽力帮助胡雪岩。在王有龄的帮助下,胡雪岩的才华终于得以展现,朝中有人好办事,再者胡雪岩漂亮的为人方式和出色的能力,王有龄得以迅速官升,自己的事业也迅速开展。这就是能力的作用,人脉的重要,更需要重视的是你该做一个怎样让别人尊重和崇拜的人!

开钱庄,开丝行,处官场,和洋人做生意。胡雪岩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变得很为成熟坚强,他独特的经商手段,正让他慢慢走向最成功晚清大商人的最高位置。

胡雪岩善于用人,他发掘着一个又一个人才,于此同时亦得到了许多的得力助手。胡雪岩为什么如此成功呢?因为他总是用心思去揣摩对手的心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注意用人,才会得到有力的左膀右臂,细心留心,才能在商场上永葆成功。最初的钱庄,便是智慧和能力的结晶,智者见智,懂得取舍,以善动人,胡雪岩如果不取得成功,那便是怪事了。

作为万方的一份子,步入此校也应践行校训,好学力行。胡雪岩的精神不正是和我们学校的要求不谋而合吗?能忍耐,肯等待,便会在取得成绩,便会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现在的中国社会便需要如此善于为人处事的人才,同学们,为了自己的未来,我们又何尝不需要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像胡雪岩一样,多做事,会做事,做漂亮的事!同学们,请付诸实践吧!把自己学到的真正化为自己所拥有的,年轻的我们也一定会创造出胡雪岩般的成绩!

胡雪岩读后感

以前,我很爱看《胡雪岩》,也曾向朋友们推荐。

现在再看这本书,确没有了以前的激情与冲动,突然感觉胡雪岩太累了。整天周旋于各色人中,绞尽脑汁,投其所好,终是大财来大财去。

慢节奏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啊。想象着自己在原野上展开双臂,闭着眼睛在飞翔,风轻轻地在脸上拂过,青草的芳香沁入心脾,蓝天下,白云朵朵。嘴角的笑,来自于内心,控制不住的幸福,甚至指尖都流淌着欢乐的细胞,头发犹如瀑布,直垂腰际,飘荡在空中,空气中有一种自由的散漫。天地间只此一人,何等美丽,何等孤独,而此时的孤独,竟是那么的令人心驰神往。

这是一种绝世的孤独,我心向往。

胡雪岩读后感

成功之人必起于平凡,而超越平凡。去研究一个人为什么成功,除了看到他光鲜的光环,其如何“发迹”更值得研究。近日,看近代富商巨贾胡雪岩的一些东西,感慨良多。世人都称他为“红顶商人”,众人对于其官商合作的巨大成功艳羡不已。对于此,我倒不是很关心。胡雪岩能成功,他一步步的品德、能力的积累,更值得每一个想有一番作为的寒门子弟去学习。

胡雪岩幼年丧父,从小帮人放牛以贴补家用。13岁,因拾金不昧到大阜杂货行当学徒。15岁,因为细心照顾生病的大客户,被这位更大的老板看上,到金华做火腿行伙计。在金华火腿行期间,胡雪岩接触到了银票,于是下定决定要改行到钱庄工作。得知钱庄工作的人字要写得好、账都算得快,当日他就开始练字、练算盘、练心算。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岁的胡雪岩,顺利转行到阜康钱庄,并开始了其传奇的一生。

胡雪岩靠诚信、勤劳起家;在家,家和万事兴;出外,把每个人都当做朋友;工作,只管付出不计回报。其能够成功,我想这才是根源。人的一生要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要看天意、福气。胡雪岩由于钱庄老板无子,继承了阜康钱庄的家业,又因缘际会结识高官王有龄、左宗棠,并改变一生。

每个人心中都有最初的梦想。每个人都是因为最初的梦想走到今天。有些人功成名就,更多的人只是成为沧海一粟,过处无痕。

美好的世界我来了。起初我们大多不求名、不求利,见到急功近利之徒,倒还心生鄙夷。那时,我们没有太多顾虑,什么也没有,只求勤勤恳恳、心安理得。起于白纸一般,心中有的.是梦想,坚持的是正道。

不到两、三年,心中开始怀疑付出是否会有回报,为什么我如此努力还不能心随人愿。是欲望惹的祸,还是社会的不公?怨天尤人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痛苦与心有不甘使心不安、人不定。

遭遇过大的挫折,人开始明白所有的事情都来自于自作自受。不是这个世界怎么了,应该问问的是我们怎么了。看看我们想要的,我们要问自己几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得不到,二是到底该不该得到,三是为此我们又做了多少努力,德行到底配不配去拥有。不是世界有错,不是欲望有错,全在于自己没有弄明白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对于成功,我们还必须明白一点:资源是有限的,你能够做成一些事情,你能够到一定的位置,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家的成全。感恩成全你的上级、下级以及同级,感恩成全你的家人、爱人与朋友,更要感恩这一生赏识你的贵人与智者。

光羡慕别人的成功没有用,安下心来脚踏实地才是正道。一个人要想“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必定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而且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好阶段性调整,做好当下的事情。

成功没有捷径。百多年前的胡雪岩要去经历,对于每一个当代人也无二至。找寻最初的梦想,其实我们都一直在路上。

胡雪岩读后感

在胡雪岩的一生当中,他所做的生意几乎涉猎了各个方面,钱庄、医药、生丝、房地产等。可以说在这众多领域中,他都能坐收渔利,让人对他敬佩有加。也有人说他的成功不过是归于他那顶红帽子,他通过贿赂开道才能获得生意的顺畅,可是仅仅凭藉此能够成功吗?我看未必,胡雪岩确实有其独特的管理及经营之道,而这些也是我们现代企业中所要借鉴的。

胡雪岩,他为人诚信,重视信誉,一诺千金。他常说,信誉就是钱,而实际上,信誉比钱要值钱的多。在当时的乱世中,他所做的各个生意都能遵循此原则,虽不易却使他得到了良好的口碑,所以他能财源广进。至今胡庆余堂的“戒欺匾”仍挂在经理的办公室里。匾文如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亦可。”而现在的许多企业都忽略了这至关重要的商业定律,他们在经营活动中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甚至还积极地去违背诚信经营准则。它们只考虑自己眼前的现实利益,不考虑消费者利益、其他企业的利益及国家利益,出现了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其他企业的利益及国家利益的行为,严重的损害了企业的形象。

还记不记得南京冠生园事件?南京冠生园用陈馅翻炒后再制成月饼出售的事件被媒体披露曝光后,一时举国哗然,各界齐声痛斥其无信之举。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知名企业最终以“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为由向南京市中级法院申请宣告破产。因失信而后破产,南京冠生园破产案成了近年来国内知名企业中的的第一例,一位经济学专家痛切地指出,南京冠生园的破产与其说是经营破产,不如说是信誉破产。而我们也知道前一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肯德基‘苏丹红一号’事件”和“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碘超标事件”。虽然说这两家企业的补救措施比较得当,但也毁坏了他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让我们不得不质疑,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老店都存在着质量问题,到底什么样的食品我们才能安全放心的购买。

古人云:“诚者天之道也,诚者人之道也,诚者商之道也。”而今人云:“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从中可知,从古到今,诚信乃立身处世,从政经商之通理。没有诚信的社会,终究会止步不前,没有诚信的企业可能逞一时之快,却不能长久,犹如没有土壤滋养的鲜花迟早会凋零。据社会调查资料显示,在顾客心目中,企业的诚信度已成为评价一个企业形象和企业道德好坏的衡量标准。因此,诚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首先,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加强自身的诚信度。组织诚信与个体诚信协调统一,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群体的自律垂范。企业诚信经营准则由企业家群体制定,企业家群体应率先执行企业诚信经营准则,为员工们做好表率作用。诚信度不仅仅表现在对企业诚信经营准则的遵守上,而是在平时的点点滴滴都应该积累,诚信本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在某些方面体现了人的素质。只有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诚信问题,才被不会在企业的决策中出现有关诚信问题的偏差。

其次,应对员工进行诚信经营教育。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把它建设成为一个诚信型的组织。企业要有效实施诚信经营,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经营教育,丰富职工的诚信经营知识,提高他们诚信经营水平。要让员工知道只有遵守诚信经营准则,才能使企业长久地发展下去。在企业发展的的过程中,领导人应和员工共同遵守企业内部制定的诚信经营准则,这样才能提高整个企业的诚信度,使企业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最后,只单单靠企业的.诚信准则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来保障企业诚信经营准则的顺利运行。诚信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它更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我们要做到有法可依,才可以惩罚那些为了谋取暴利而侵犯其他人利益的企业,使这些企业得到应有的处罚,也使得其他企业警醒。这样才能减少社会上的诚信问题。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这个小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佛祖知人善用,这让我们想到了许多著名的量才使用的人。胡雪岩即是其中之一。他可谓是阅人既能用人。开始时,他慧眼识珠,赌定当时穷困潦倒的书生王有龄能“咸鱼翻身”,于是他私下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送给王有龄做进京的盘缠和做官的“本钱”。胡雪岩却因此失业赋闲,但他并没因此而消沉。不久,王有龄果真如愿以偿捐得道台职位,并扶持胡雪岩开了自己的钱庄。不能不说他眼光独到、识人有术。他不仅善于用人,还敢于用人。之后,他碰到了小妾的叔父“刘不才”。此人是一个纨绔子弟,极尽挥霍还特别好赌,其祖上的药店无法维继后,落得以告贷为生。别人都劝他避开这个难缠的亲戚,可是他却使这一“赌徒”成为“有用之才”。他不仅敢于用人,还敢于放开手让他们有所作为,不过分压制他们的想法,让自己觉得有才可施。尤五、郁四、古应春、刘庆生、嵇鹤龄等等这些最后都成为胡雪岩的左膀右臂,在他经商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用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利人利己,这是他用人成功的一个总原则。这种特点深究起来,与胡雪岩的性格密切相关,这也是胡雪岩对人情世故熟透的结果。要下属人员长期为己所用,且要他们心甘情愿、忠心耿耿,施恩于人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样,得到恩惠的人必定为报效而尽心尽力,自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甚至会比自己想象的好。这便是他所谓的“花花轿子人抬人”。

胡雪岩可谓是中国中用人的典范,那让我们看看其他国家的用人之道。日本也富于传奇色彩的名人——松下幸之助,他的用人之术也成为其他企业家效仿的对象。他认为,用才应通权达变扬长避短,这和胡雪岩的观点也不谋而合。松下认为现代领导者努力克服自己身上的不良情绪行,另外还要给员工一个适当的环境。经营者要善用人才,并创造一个让员工能发挥所长的生活环境。他还认为,工作性质,往往会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人员的配置,有时会使人胜任倍于其能力的工作,有时则只能发挥原来能力的一半,这就要看你领导者的才能,看你用人是否恰当。他不赞同其他人认为团体效率低下的想法,他认为当一个决策者有很好的规划之后,就可以使群体发挥其巨大的力量。

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管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已经作为一种职业,一项专业而被人们实践和研究。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到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再到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他们的观点无不体现着对于用人的的重要性。其实管理的关键就在于用人。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胡雪岩的启示作文

一种反应是赶快抱起包袱,拿回家去交给妈妈,然后告诉妈妈说,从今以后就不必像从前那么辛苦了,这些金银财宝够全家人过几十年了。他会这样做吗?如果这样做,那这个机会就害了胡雪岩。你捡到10两银子甚至100两银子,偷偷拿回去,可能不为人知。但捡到这么大的一笔财物,一旦被人发现,必然是会被抓去坐牢的。

就算胡雪岩能够想到这点,先找个偏僻的'地方,把财宝埋起来。等到风声过去,大家都不注意了以后,他每次挖一点出来,然后慢慢拿去变卖,这样或许会很安全,也应该没有人会发现。但是做这种事情,总是会一辈子良心不安的。如果胡雪岩有这种反应的话,我们确信他也不会有大出息。

母亲的教育让胡雪岩明白,这些东西既然不是自己的,就一定不能拿,而且失主此时也一定是着急得要命,肯定在四处找寻遗失的包袱,所以他决定原地等待失主。

胡雪岩先把包袱藏到草丛里面,然后好像没事儿一样,坐回那里等待失主。一直等到太阳快下山了,终于,有一个人神色慌张地跑了过来,开口就问:“小哥,你有没有看到我丢的东西?”胡雪岩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很沉稳地反问:“你丢了什么?”来人说:“丢了一个蓝色的包袱。”胡雪岩听他这么说,才继续问他:“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

来人一听就知道东西找到了,否则这个少年怎么会这样问呢?于是赶忙把里面的东西一一说来。胡雪岩见他说得分毫不差,这才将包袱取出还给了失主。

包袱失而复得,失主当然非常高兴,于是从中拿出两样东西,对胡雪岩说:“这个给你,算是对你的酬谢。”胡雪岩连忙拒绝说:“不要不要,这本来就是你的东西,我又没有做什么,本来就是该还给你的。”

失主听后大为感动,于是告诉胡雪岩说:“我姓蒋,在大阜开有一家杂粮店。你这么好的小孩子在这里放牛可惜了,如果你愿意跟我出去,我收你当徒弟……”

胡雪岩会不会答应?

胡雪岩如果当时就说:“好,我跟你去”,相信蒋老板以后也不会好好教他。说走就走,这样的孩子心当中根本没有父母,以后心中又怎么可能会有老板呢?这样的徒弟当然不会被老板和师父看重。

胡雪岩是说:“我现在不能答应你,要回去问母亲。如果母亲同意的话,我当然乐意跟你去。”蒋老板一听,更是觉得这个徒弟他收定了,所以就说:“好好好,我把地址留给你,如果你跟母亲谈妥了,就过来找我。我那边给你安排好一切事情,你都不用担心,我一定会好好教你。”

胡雪岩回家以后,把整个经过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十分高兴,儿子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去,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于是胡雪岩13岁的时候,独自一人离开了绩溪胡里村,按照地址找到大阜的蒋老板,开始了在杂粮行的学徒生涯。

胡雪岩读后感

通过《胡雪岩》看这本书,我对胡雪岩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深刻的了解。胡雪岩他能够成功,有很多经历很值得我们去仿效,去学习。

胡雪岩虽然自幼丧父,但是他母亲对他的教育是非常良好的。我们说一个人的家庭教育,决定了他的基本修养。在胡学岩小时候,一次意外的机会,他捡到了一大包的银子,但是他没有占为己有,而是非常诚实地把银子交换给了失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去杂粮行当学徒的机会。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我们看一个小孩子,他的才干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他的品德是可以看出来的。一个人将来能有多大的成就,能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是和他的才干成正比,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他的品德一定要好!我觉得一个人的品德基础如果良好的话,那么他的一生应该会比较稳固。胡学岩就是因为他从小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品德,所以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基础。

商人自然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按小说描写,胡雪岩的经商奇迹,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的社会文化美德,这倒是个很有新意的切入点。他叱咤商场,重视信誉,一诺千金,为富且仁,乐善好施,这一切即是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宽厚处世哲学,协调人际环境,以“仁爱”与“诚信”为原则,达到人与人的相对和谐。

《胡雪岩》这本书中写道,胡雪岩在与人交往方面,处处为对方着想,胸襟宽阔,豁达大度,不计个人小怨。如他年轻时,因为擅自借用钱庄银子去资助王有龄,而被钱庄主管解雇。等到王有龄做了官,有了钱来还贷后,胡雪岩并没有因此而“扬眉吐气”,来报复钱庄主管解雇自己的一箭之仇,而是宽厚待他。这位钱庄主管后来成为胡雪岩生意场上的朋友。当在商场上遇到十分棘手的“敌人”时,胡雪岩也是尽量“只拉弓,不放箭”,等“敌人”知难而退后,心里明白是胡雪岩手下留情,便会心存一份感激。

由此,我认为《胡雪岩》确是一本好书,撇开书中对“官场政治”的一些描写,它尽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道。所以它说的不仅是经商,还是做人做事的一面镜子。在市场经济环境里,搞企业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里利润高,资本就往哪里集中,这是经济运行的规律,关键是通过什么原则、用什么手段去赚取利润,这就涉及到道德问题,即必须诚信地获取财富。人和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不能妨害他人的利益,也不能妨害社会的利益,这是起码的道德准则。而蕴含于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中的许多道理,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相合的。

这本书体现出,胡雪岩能既富且贵,名满天下,主要源于他处世哲学中的几条过人长处,例如“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看人总是往好处去看的”等,这对读者也有很大的启发。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是人,身上就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或毛病。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能够看到人的另一面,要能从人的不好中看出好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你要有一个通达的眼光,有一副容人的胸怀。现实生活中,不排除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误解你、妒忌你、排挤你,甚至无中生有造谣中伤你。对你来讲,这本来是件坏事,但当你遇到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时,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待,不把它当成是坏事,而看成是对你的一个考验、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只要你这么去想,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一向心直口快、容易冲动的你,一向说一不二、眼睛容不得半点沙子的你,此时却变得冷静、宽容、理智了,而做到了这些,你也就变得成熟了。

胡雪岩读后感

这本书看到一半时,我单纯的觉得,胡雪岩是一个好的商人,也是一个好官,他以后的生活会很美好。可是,当我看完最后一页,合上这本书之后,不觉叹了一口气:“唉——胡雪岩富可敌国,钱庄也是占据半个大清帝国,怎么就落得这么惨的下场呢?是他太笨,还是盛宣怀太聪明了??不对啊,如果胡雪岩笨,那他是怎么把钱庄这一产业干起来的?怎么为钱庄讨回那欠了好长时间的死账的??唯一的说法就是,胡雪岩读书太少,而盛宣怀还比他小二十岁,又读过书。胡雪岩惹上了这么一个人,下场只有是郁郁而终。

换句话说,如果胡雪岩不去当官的话,如果他遵循祖训的话,他就不可能落到这个下场。他只有经商的头脑,但并没有当官的经验。官场可比商场要凶狠得多,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一个什么大官,那么,下场只有两个:要么死,要么被贬为庶民,不可再做官。盛宣怀的靠山可是李鸿章,这个马屁精跟左宗棠是死对头,在湘军队营里,左宗棠被称为“骂王”,李鸿章被称为“骂神”。自从他们碰见以后,就从早上一直骂道晚上,骂道别人都上床睡觉了,他们依旧“兴致”不减。所以,以李鸿章的观点来说,他不喜欢左宗棠,也不喜欢胡雪岩。当盛宣怀傍上了李鸿章这个靠山后,他们就想尽办法把胡雪岩给除掉。造成了现在的结局。不由得感叹:官场真的真的太黑暗了。所以,如果是我,我会听祖训上说的“读书可以,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官。”

不过胡雪岩这一生也算是圆满的,最起码他有一个知心好友:王有龄。“得一知己,可以无憾”。杭州城闹饥荒,又是“倒地尸”,又是“人吃人”,真的很吓人。在此劝告各位读者:不要在深夜看这一篇,这一篇跟恐怖小说差不多,深夜看会让你毛骨悚然,总觉得有人在后面……我可是深受其害啊!!不扯了,言归正传。王有龄在杭州城内看到这一幕幕都在他面前上演,城门外太平军又一层层的包围,眼看就要进来了,杭州城就要失守了。胡雪岩的十几艘粮船在城外运不进去,外面急,里面也急。王有龄知道杭州城气数已尽,即使有那一万石粮食,也不会燃起任何的求生欲望。所以,在杭州城破之时,王有龄先是吞金自杀,随后服毒,未等毒药见效,听见杭州城内乱作一团,又立刻悬挂三尺白绫,自缢于巡抚大堂前的桂花书上,享年五十一岁。看到这,我想问:有龄兄,你不累么?死都不让自己死安生。

事情追溯到胡雪岩在钱庄当学徒时。胡雪岩在钱庄干活的时候,有时会看到地上散落着一些银元,他都会拾起来交给师傅,而师傅收到钱后,只是一句简单的“谢谢”。久而久之,其他学徒们就会中饱私囊,只有胡雪岩依旧交给师傅,绝不贪污。直到钱庄老板临终时才告诉胡雪岩真相。原来,那些钱都是师傅故意散落在地上的,为的就是看看每个学徒的秉性。毫无疑问,胡雪岩在这个考试中他获得了满分。

时间追溯到道光十七年。那时,英国著名发明家库克和惠斯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份有线电报。而把有线电报变成无限的,却是一个美国的画家:莫尔斯。而莫尔斯发明了无线电报之后,盛宣怀和胡雪岩的大战就开始了。

起初,左宗棠和李鸿章都向朝廷申请希望引进这种技术,可慈禧却坚决不同意。而盛宣怀却知难而上,瞒着朝廷在李鸿章的管辖范围内设立了第一条电话线。之后,慈禧就立刻下令在全国推广,并让李鸿章去办理此事。不久之后,盛宣怀和李鸿章就大赚了一笔。这么丰厚的利润,自然引起了胡雪岩的关注。他向左宗棠表示愿意干这件事。于是,左宗棠就把南方电信局的差事全部揽下来,让胡雪岩去办。对于这种行为,盛宣怀非常生气,可是面对胡雪岩这样的商业巨鳄,他只能“智取”。而智取的办法,就是那些洋人。中国那时并没有制作电信材料的厂家,所以胡雪岩只能去洋人那里购买。盛宣怀跑到洋人那里,对他们说,只要不把材料卖给胡雪岩,下次买材料时,愿意出现在三倍的价格。这样一来,胡雪岩就不能买到材料了。就在胡雪岩火烧眉毛时,一个德国供应商映入了他的眼帘。在一番“洽谈”后,德国人“爽快”地答应了胡雪岩的要求,胡雪岩也就立刻买了下来。可这批材料就是一些假货,不仅让胡雪岩赔了很多银子,还电死了几名施工的人。最后,朝廷收回了左宗棠承办电信的权利,并且让胡雪岩闭门思过。赔偿家属各项资金。这件事情后,胡雪岩和盛宣怀就开始了你争我夺的大战。

最后,在盛宣怀的“帮助”下,胡雪岩的所有钱庄全部宣告破产,只剩下“胡庆余堂”这一个唯一没有破产的行业。为了把胡庆余堂的精神和经营理念传承下去,胡雪岩把胡庆余堂转手给了他的好友文煜,这才让胡雪岩安下心来。他死后,他的正室夫人螺丝夫人和九姨太阿巧也相继上吊自杀了。直到1990年,在胡庆余堂工作了五十多年的老药工经过两年的寻找后,才在今天的杭州上泗乡找到了他真正的坟墓。这个“红顶商人”胡雪岩终于落叶归根了。

在胡雪岩一生的经历当中,我觉得他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当了一个官,还是个大官。如果他没有当官的话,他也就不会由一个家产万贯、富可敌国的富商沦落为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也不会安葬到一个没有人熟知的地方。胡家的祖训是对的,当官的真心伤不起,要么就你死,要么就我亡,总要有一个被社会抛弃掉。在胡雪岩和盛宣怀的“战争”中,胡雪岩因为书读的少而输的一塌糊涂,而对盛宣怀来说,胡雪岩的失败将是他成功的起点。

胡雪岩成功的启示

三、敏锐的洞察力,识时务者为俊杰。

胡雪岩头脑灵敏、眼光敏锐那是无可否认的。在几次大的社会动荡中,他都能够把握好时机,利用其来做一把大的买卖。战乱之后必有瘟疫,他就趁机给老百姓送药,既造福于百姓又塑造好口碑;战乱之后百姓饥荒,他也借机开设典当行,他深明“典当行是穷人的银行”这个道理;借当时的时势大搞洋务,并从中谋取利益等等。我们常说,“成功,一半靠努力,一半靠机会”。机会来临了,我们是否能够把握得住,首先就得靠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来发现它。否则,机会也只是擦肩而过罢了。

四、宽广的人际圈,处处与人广结善缘。

无论在政界,还是在商界,胡雪岩都与别人建立了良好的人间关系。不仅如此,更令人感到钦佩的是,他对平民百姓的那种友善与关爱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种人缘。无可否认,在他认识了王有龄、左宗棠、古应春等人后,对他的生意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不管是过去,还是在现在,人际关系在创业的道路上都显得无比的重要。可能很多人都对此深有感慨,你用尽全力使劲向前爬,不如别人在前面轻轻拉你一把。

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还要得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在生活当中,那些人缘较好的人,往往具有自己的一套交友法子。具体是什么法子最有效,那就得看具体的情况了。但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和气”。我们不要把有些事情看得太执着,在别人有过错的时候,且用宽容的态度来看待。俗话说得好,“得饶人处且饶人”

五、换位思考,前半夜想自己后半夜想别人。

在胡雪岩的一生当中,之所以那么多人对其有恩,是因为之前他们曾受惠于胡的帮助。我个人认为,那是胡雪岩最大的亮点,也是我最值得钦佩的一点。很多时候,他为了帮助自己的朋友,自发的给予支持并尽自己的所能去做好这件事。这方面的例子,更是数之不尽了。比如成就古应春的对七姑娘的追求,帮助刘不才赎回当品,帮助王有龄购买军饷等等。

胡雪岩所作的一切,很多都得到了回报,而那些回报恰恰表现在他的生意场上,使得他的生意蒸蒸日上。胡雪岩之所以那么舍得为别人付出,是因为他明白“欲有所取,先有所予”这个道理。

六、专注勤奋,一分收获源于一分付出。

表面上看来,胡雪岩整天都是跟人吃吃喝喝的。但是,我们首先得明确一种观念,交际本身就是商人的工作所在,吃吃喝喝是交际的一个平台。我们也可以从侧面来看看,胡雪岩有家有室他何不整天在家陪母亲带女儿?胡雪岩拥有家资万贯何不整天沉醉于赌博玩乐?胡雪岩娶有十二房姨太太他何不整天沉迷于女色之中?我们看到的是,他整天东奔西跑、忙上忙下的。胡雪岩把他一生当中最大的精力都专注于他的事业上去,而把其他的东西看看很淡。事业几乎是他的全部,他的所为几乎是为了事业。

七、镇定冷静,时时抱有一颗稳重老练的心。

一生路上难免遇上种种困难,谁也不例外。在一些本来就非常刺手的场面,一句言语、一个举动都可能使事情发生重大变化。这时候,镇定冷静的心态就显得异常见效了。发生在胡雪岩身边的事情,他总是能够冷静的给予处理。比如,王有龄得罪了官大人,胡雪岩的出来才使得事情得以解救;七姑娘要自寻死路,胡雪岩的出来才使得事情得以平息;沙船帮极力抗议,胡雪岩的说话才使得事情如愿发展……就连最后,胡雪岩发现自己已无力回天的时候也表现得异常冷静,将应该做的事情全部安排妥当,至死也不给别人造罪。镇定冷静的态度使得胡雪岩在其事业上少做错事,少走弯路。所以,他事业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颗稳重而老练的心。

八、用人有道,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们知道,陈世龙是个沉迷不醒、沉溺玩乐的赌徒,刘不才也是个死性不改、禀性难移的赌徒。后来,他们在跟了胡雪岩之后,那些以前的坏习惯就改掉了,而且还成为了胡雪岩的得力助手。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就看是否能够扬长避短的利用。胡雪岩就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

九、胸襟宽广,宰相肚子能撑船。

胡雪岩在其一生当中施舍无数,无论是对穷困人家,还是对官宦人家,出手都是大笔大笔的。就算我们把他的施舍当做是积德行善,是他富有之后应该做的事情;也就算说他的给予是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是他从商经营应该做的事情。但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胸襟宽广是绝无二话的。在他遭受李鸿章等人的攻击,自己的基业眼看就要没落的时候,他的朋友、家人都在为他鸣不平,而他却没有埋怨那腐败的朝廷跟沉睡的官员。他反而用言语自嘲,说朝廷以前赏给自己的是黄马褂而现在赏给自己的是炒家的兵。可见,胡雪岩的胸襟是何其宽广的。

这九个因素是跟胡雪岩本身相关的内在条件。也就是说,这些是他成功首先得具备的一些前提条件。但他的成功仅仅是靠他的内在修养是远远不够的,那还得借助于外部的条件。

而那些外部的条件将会给胡雪岩带来帮助呢?我就自己的观点,紧接着继续探讨胡雪岩成功的外部条件。

十、别样广告,塑造自己的金字招牌。

我们知道,胡雪岩在战后给老百姓施粥送药。那表面上是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但其实质却起着另外一种效果,那就是他的那一举动被世人传为美谈,从而为自己做了最好的一个广告。事实上,有时我们刻意花钱去做那些商业上的广告,其效果还不如人们对其的舆论评价明显。施粥送药,不仅使自己的客户了解自己为人,也使自己的合作伙伴了解自己为人,从而赢得更多人对自己的信任。可见,施粥送药这个葫芦上卖的还有另外一种药。

另外,胡雪岩非常讲究面子。这点,从他家人的评价中就可看出。而他的解释是,现在生意做大了,交往的人很多都是有头有面的人,我不能给别人丢架子。下面就简单例举招待宝二爷一例说说。胡雪岩为了向洋人借债一事得到清廷的支持,他不惜重金与时间的宝贵带宝二爷到杭州游玩,还为此修建了一个诺大的花园。就为宝二爷的一句话,他讨了十二房姨太太。

十一、生财有道,巧用手上元宝返利。

胡雪岩的能力是一流的,他那灵敏机智的头脑是无人能比的。他的伙伴也为此常常称赞胡雪岩,说实在令自己不得不佩服。在胡雪岩手上的钱,他不会让它闲置着,而是用来有用的地方,尽可能地用“钱”来生“钱”

十二、官商合作,取对方之长而利已。

在胡雪岩结识了王有龄、左宗棠之后,他们对胡雪岩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而胡雪岩对他们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他们这样借势而行,使得彼此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就连现在,我们对此还应有所感激。假如胡雪岩不为左宗棠筹备军资购买枪支,今天新疆很可能就被瓜分出去。

但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他们这样并不是官商勾结,而是彼此帮助。因为我们可以从其中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他们的合作并没有损害公共的利益,没有存在损公肥私的现象。相反的,他们之间是彼此促进。

胡雪岩一生凭着自己才智,在中年的时候事业如日中天,成为富可敌国的巨商富贾,还被别人称为“胡大财神”、“胡大善人”的美誉。但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他又从一个杭州首富一度沦落为一个平民百姓。最后,甚至走投无路、郁郁而终。

一个一直顺势的商人,怎么就这样传奇般的直跌人生低谷呢?这其中的道理,不得不让人有探究其中缘由的欲望。

经过简单的分析,我自己认为,胡雪岩的失败可以从表面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表面原因:资金周转不灵导致现金流断裂。

在胡雪岩的事业发生危机时,胡雪岩的总资产总达4000万两白银,而其总负债只有800万两白银。从这个角度看,胡雪岩自己的所有者权益远远大于零,他怎么会造成自己的企业相继倒闭呢?但事实并没有与人的想象相符,就在他挤压着价值万的生丝时,他的钱庄受到舆论的影响,相继发生了挤兑,使得钱庄发生了现金流的断裂。而就在此时,他的生丝又甩不掉,只能眼看着事情的发生而无济于事罢了。

内部原因:胡雪岩充当左李之争的牺牲品。

一直以来,李鸿章跟左宗棠由于政见不和,两人彼此勾心斗角。而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得力助手,李鸿章要想打垮左宗棠就要先打倒胡雪岩这座大靠山。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倒左先倒胡”的举动。无可否认,政界是危险的。就连左宗棠都斗不过李鸿章,胡雪岩怎么跟李鸿章斗呢?结果可想而知,胡雪岩肯定是输得很惨的。在李鸿章等官方势力和洋人打压的双重打击下,胡雪岩的钱庄发生了挤兑。同时,胡雪岩在办理外国贷款的过程中多报了几分的利息。而正好,这一把柄也被李鸿章的手下紧紧抓住不放。就这样,胡雪岩落到了李鸿章的手中,成为了左李之争的牺牲品。

胡雪岩作为一个时代的传奇人物,他一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也有很多教训值得我们吸取。他也是留给我们的一个不解之谜,需要我们不断去解读,不断去领悟。

从佛家文化看胡雪岩的沟通之道:

“为人不可贪,为商不可奸,要想做善事,手中先有钱。”这是电视剧《胡雪岩传》中主人公芮瑾写给准备下海经商的胡雪岩那四句话,对于信奉佛教的胡家来说,禁贪欲、行善正是佛家所宣扬的。

胡雪岩的发家史有几种说法,我们不去探究,也没有必要去探寻。但作为红顶商人的胡雪岩是不争的事实,“江南药王”的胡庆余堂也不是随便说说的!

项羽曾言:富贵而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得而知之。当胡雪岩依靠左宗棠这棵大树后成就其家大业大,对于刚从太平天国手中夺来的杭州城,生灵涂炭,百废待兴,胡雪岩大行善事,大办粥厂,救济从战火中存活下来的流民。

兴办在当时拥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美名的“胡庆余堂”。尽管对于胡雪岩为什么行办“庆余堂”说法不一,也几经易手,但胡庆余堂对于当时的百姓是何等的重要,让许多人能够看病,看得起病,“胡庆余堂”也因此声名远扬!

一己私见,胡雪岩之胡庆余堂免费送药三年,为一方百姓谋求到了幸福!试想如果是为了白花花的银子,那么胡庆余堂在选择掌柜的时候怎么会那么苛刻。胡庆余堂门额又怎会挂上“是乃仁术”、“戒欺”、“真不二价”的扁额,它们成就了“悬壶济世”的胡雪岩,同时也成就了“江南药王”的胡庆余堂。

“是乃仁术”。胡庆余堂门楼上现今还保留着创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术”四个大字,它表达了胡庆余堂创办药业是为了济世、广济于人。这四个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

“真不二价”反映了当时就有难能可贵的诚实守信和治病救人的仁义。数百年来胡庆余堂一直铭记这一祖训。

胡庆余堂制药遵守祖训:“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所生产药品质量上乘,所以在竞争上提倡货真价实,“真不二价”。“真不二价”的横匾至今还悬挂在国药号大厅。

“戒欺”。胡庆余堂崇尚戒欺经营,著名的“戒欺”匾额系胡雪岩清光绪四年四月亲笔所写店训,它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戒欺的理念,涵盖方方面面,反映在经营上,首推的是“真不二价”,即做生意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不能有丝毫掺假,“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戒欺”是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饮誉1的立业之本。

2尽管胡雪岩的晚年是悲哀的,抑郁而终,胡庆学堂也几经易手,但庆余堂依然屹立在杭州河坊街,以其丰富的中药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建筑吸引了海内外大量的游客,不少国家领导人也莅临参观挥毫勉励。胡庆余堂顺利完成了国企改革,成为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新的机制,新的观念,新的爆发力,在新的世纪,“庆余”将实现新的跨跃。

连孔子都承认,富贵不是人所能够控制的。“北有王锡衮,南有胡雪岩”中商界奇才的胡雪岩,从一个平头百姓到当朝二品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能够走出贫困,获得大好前程,绝非偶然,其中有很多道理,值得我们好好仿效和学习。例如《百家讲坛》上曾仕强教授分析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个,勤劳。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这是每个中国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种品质。胡雪岩贫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勤劳的品格。

第二个,节俭。小时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岩清楚,有钱不能乱花。但节俭不是吝啬,钱要用在刀口上,该花的钱一毛钱不省,不该花的钱一毛不花。中国有句古训,叫“当省不用,当用不省”,正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忍耐。胡雪岩如果不忍耐,他是没有办法面对一生所遭遇的种种挫折的。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大事就算了,既然做大事,就要面对困难和挫折。挫折越严重,你就越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这样激励自己,才能成功。

第四个,讲信用。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岩对此坚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务,他都诚信守诺,所以听到他讲的话,大家从不质疑。当时外国银行不信清廷而独信胡雪岩,肯把巨额款项借给他,被世人认为是奇迹。这可能吗?但事实就是这样。

第五个,不跟别人比。一般人要争气,就是跟别人比。胡雪岩非常争气,但是他从来不跟别人比。这点是很多人没有觉悟到的。胡雪岩跟谁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讲别人如何如何,他总是说那是别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们都认为同业一定会竞争,胡雪岩却不是这样想。他觉得,对手怎么经营是对手的事,自己怎么经营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以前有了进步。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第六个,不求回报。胡雪岩帮助别人,从来不求回报。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常常怕对方记不住我们的人情,就怕别人以后忘记报答,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当你给乞丐一块钱的时候,你会想到将来要他归还吗?如果真是要乞丐回报的话,恐怕自己也变成乞丐了。既然我们给乞丐的钱,从来没想过再去要回来,那为什么帮助别人就一定要回报呢?我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不图回报,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无法教导这些,他的妻子也没有什么学识,但他能够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就是靠这样一种好学的态度。

3牛,以此赚钱补贴家用。

除此以外,胡雪岩对任何人都跟尊重,都是诚信相待,都是当做朋友一般,而且用心做事。因为用心做事得来的经验,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胡雪岩同时也要感谢三大之恩:父母之恩,老师之恩,上司之恩。如果没有他们之恩,胡雪岩可能仍是一个苦工!

胡雪岩的为商之道我们不去考虑过不过分,但对于杭州百姓,乃至全国人民,他的胡庆余堂让多少人远离疾痛;对于带着棺材的左宗棠收复的新疆,胡雪岩也同样功不可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于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也做出极大贡献,尽管以失败告终。

俗话说:为官必读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胡雪岩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起起落落,荣辱兴衰,但他的胡庆余堂犹在,《戒欺》、《真不二价》永垂不朽,千古流传,深入人心,声名远扬!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这可能是胡雪岩在商界最大的赞颂,同时他也将“达则兼济天下”的善演绎到几近完美!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