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5 02:07:41 作者:翰墨 最新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模板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一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本课设计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时间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的。

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

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这样学生独立设计试验,在组长的组织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成功,我会注意在以后多让学生用语言自己去表达。

学生探究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待,“我努力的结果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马上引入实践应用。我把导入时的问题设计成第一道练习,将20平方分米直接转化成平方厘米,学生在这时已经可以解决了,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积极的将问题加以解答,是对知识的一次实践应用。这种“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1平方米=( )平方厘米,有一定的难度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对原有知识的综合利用。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二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课教学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光凭看和猜不能统一答案,同时为学生准备了必须的操作工具,让学生带着问题,满怀疑惑和好奇去探索。学生刚学习完面积的推导,很容易想到摆的方法。但摆的方法毕竟不简便,其他的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方法——量边长,因为直尺是以厘米作单位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正方形面积也是以平方厘米为单位的;也有的同学想出,不用操作,直接将1分米换算成10厘米进行面积计算。不同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

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了如下几点:

1、在学习长度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引发本课内容,这样有助与学生以后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

3、重点突破了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总结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很简单地总结出1平方米与100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

4、练习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足之处:学生毕竟是首次接受面积单位的进率学习,所以在兼顾中下生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这是概念教学,内容比较抽象,部分学生需要提醒!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三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本课设计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时间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的。

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

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这样学生独立设计试验,在组长的组织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成功,我会注意在以后多让学生用语言自己去表达。

学生探究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待,“我努力的结果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马上引入实践应用。我把导入时的问题设计成第一道练习,将20平方分米直接转化成平方厘米,学生在这时已经可以解决了,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积极的将问题加以解答,是对知识的一次实践应用。这种“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1平方米=( )平方厘米,有一定的难度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对原有知识的综合利用。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四

昨天,我们学习了三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学生对这三个面积单位所表示的实际大小有了一定的感知,并能用手势表示出来。为这节课(研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我考虑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这百进制关系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因此,我决定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要化为学生直观的、容易接受、理解的知识。于是,我就借助“动手操作”---这把能撬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我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两个正方形,(分别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处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进率时,我采取引导、半扶半放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图形,仔细观察它们的实际大小。借助学具,想一想、猜一猜,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然后同桌交流想法和结果。这时,只见学生纷纷参与,有的学生用两个学具比划着量;有的学生用直尺进行平均分;有的学生在对折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析怡萌的思路是否正确,通过我的引领指导、学生的动脑思考,不但能正确判断出怡萌的思路是正确的,结果是错误的,还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可谓是一箭三雕。

“谁还有不同的思路?”这句话刚开口,学生又纷纷举起小手。党皓的思路是: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横着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竖着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这样,10乘10等于100.因此,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李兆恒的思路是: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横着放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竖着放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乘10等于100。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李亚文的思路是:直接计算,1分米=10厘米,10厘米乘10厘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很高兴。说实话,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想法,这令我出乎意料。

在处理“1平方米=?平方分米”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动手操作的方法。因此,我只在黑板上画出了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在这次的汇报过程和结果中,除了上述的4种方法外,又有一种方法:他是把这个正方形对折,看一看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中有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再乘2。

通过学生汇报的过程和结果,让我深深的感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爆发力”。只要你引导到位、启发到位,他们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以前,我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惟恐课堂秩序乱,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看来,我这种顾虑是多余的。这时我想起一句话:“水到底有多深,只有自己亲自去试一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一活的资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五

多边形面积的起始课,即该单元的种子课。已知学生会求正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并知道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也会用小正方形衡量面积,或者说能借助方格纸计算一些规则图形的面积。

强调了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来计算面积,即将未知的图形转化为已知的图形,借助旧知来理解新知。

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数一行看有几行,相乘得到。相当于顺带复习了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本想按照课件一步一步讲怎么拼,将平行四边形中的完整格子数完后将残缺的拼到一起拼成一个完整的小正方形,然后数正方形的个数得到平四的面积。

但是发现第一个学生就已经把最好的拼法讲出来了,直接沿高剪下一块,拼到另一边拼成长方形。而且大部分人都能听懂,因此可以认为学生会数格子,即起点便不是我预设的那样,便稍作了调整,没有讲数格子,直接讨论平四怎么转化为长方形。但是还是将多种剪拼方式都提了一下,。“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去解决一道题目,算法多样化,转化方法也一样可以多样化。”

1、学生可以遵守课堂纪律,先举手再发言。这个要坚持,良好的发言习惯是对一些思维较慢的同学的尊重。

2、重复强调了可以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即转化思想,为后续其他图形打基础,重点都是转化思想。

3、望每节课都能知道本课重难点,不断强调、突破。

1、一直怕活动太多怕时间不够,因此没有多叫注意力不集中的人重复重点,或许有些环节点到即止了,这个要注意。起始课更需要稳扎稳打,是为后续课程节约时间。

2、在一个学生最开始提出将平四转化为长方形时没有叫一些我觉得理解跟不上的同学重复理解,要注意。

3、还是需要适当放慢脚步,但是要改变模式,不然就是浪费好生的时间。应该是要让慢生觉得是在教新知,而好生在复习,共同的是都要建立知识框架,对学习有系统的认识。

4、多表扬学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