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案例14篇)

时间:2023-10-25 07:22:46 作者:纸韵 实用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案例14篇)

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一些团队发展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小暑节气防治水稻病虫害资料图片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目前种植面积超过2800万公顷,年产量达1.7亿吨以上。每年由于病虫害的发生,都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成为阻碍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

水稻病虫害种类很多,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稻水象甲等,如防治不好,将损失稻谷15~40%,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因此,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才能确保水稻丰产丰收。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很多,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为了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通常综合采用各种措施来防治水稻病虫害。

【林业总结】林业局年病虫害防治检疫半年工作总结【精选】

6

25。

日,

**。

林业局。

2010。

年上半年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和检疫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防治站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春季病防检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局有林地面积为。

178.9。

万亩,全年应施监测面积为。

212.58。

万亩,上半年共监测。

129.82。

万亩,监测覆盖率为。

60.61%。

;上半年发生病虫鼠害面积为。

20000。

亩,其中虫害发生面积为。

8000。

亩(落叶松八齿小蠹发生面积为。

4000。

亩、落叶松毛虫发生面积为。

4000。

亩),鼠害发生面积为。

12000。

亩;防治面积为。

20000。

亩,其中虫害防治面积为。

8000。

亩(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面积为。

4000。

亩、落叶松毛虫防治面积为。

4000。

亩),鼠害防治面积为。

12000。

亩。有效防治率为。

100%。

综合防治效果。

85%。

检疫率。

100%。

1

重点宣传《植物检疫条例》和《。

**。

4500。

余份。这些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林区广大干部职工和进入林区的外来人员的植物检疫意思,为检疫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加强“三检”工作,确保林区生产安全。

1

296。

万株苗木的检疫工作;又在岭东贮木场对。

2010。

年春季生产的木材进行了产地检疫,共完成。

1.3。

万立方米木材的检疫工作,检疫合格率。

100%。

2

)严把调运检疫质量关。今春我站共完成木材调运检疫。

1.1。

万立方米,没有发生一起检疫事故。

3

)严把复检质量关。我站对今春调入本局的。

3.2105。

万株绿化苗木进行了严格的复检,其中柳树。

0.318。

万株,银中杨。

2.8925。

万株,经检疫未发现疫情。

1

圆满地完成了。

2010。

年上半年鼠害防治工作,根据上级的要求,我们按要求对鼠害按。

5m。

×

10m。

投放鼠药,鼠铗按。

10m。

×

20m。

进行安放。加强了防治作业质量的管理,逐步减少了化学防治的比例。

2

完成了虫害(落叶松八齿小蠹落叶松毛虫)的防治任务,采用生物措施进行防治,防治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

3

完成了。

2010。

年上半年苗木及木材产地检疫,木材调运检疫工作,完成了外调绿化苗木的复检工作。

4

加强了测报工作,对松毛虫舞毒蛾小蠹虫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栗山天牛的监测始终没有放松。

5

加强了检查验收制度,确保防治作业质量。

6

继续搞好无检疫对象苗圃的建设。

1

检疫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当前国家的检疫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2

检疫设备简陋,手段落后,部分实验检测设备是与种子站等单位共同使用。

3

经费不足,缺乏交通工具,影响一些植物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4

测报队伍的不稳定给测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影响了测报数据的准确性。

5

防治设施设备不完善,给防治工作的机动性灵活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

建立健全植物检疫队伍,加强植物检疫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对新的有害生物的识别能力,提高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把关热情服务,切实树立起我们植物检疫工作者的形象和提高我们的业务素质。

2

继续抓好本局造林苗木木材的产地检疫木材的调运检疫工作,及外调苗木的复检工作。

3

继续抓好标准站建设,为升级达标做准备。

4

继续抓好舞毒蛾松毛虫小蠹虫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的监测及预报工作。

5

继续抓好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及防治工作。

6

继续抓好无检疫对象苗圃的建设。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黄瓜病害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大类。

凡是由气候影响和管理不当引起的症状均属生理性病害范畴。

在黄瓜生产中,生理性病害则往往难以识别。

对生理性病害菜农则是认不准、分不清、胡乱猜、蒙着治,有的造成了重大损失。

目前,生理性病害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能占总病害的50%以上。

以下按症状表现具体分析生理性病害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黄瓜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哪些?

黄瓜幼苗异常。

1、黄瓜苗“戴帽”

黄瓜苗“戴帽”

症状:

在黄瓜育苗出土时,经常遇到有种皮夹在子叶上而不脱落的情况,俗称“戴帽”。

发病时轻者造成幼苗生长不良而形成弱苗、小苗,重者子叶烂掉,幼苗因饥饿而死亡。

致病原因:

(1)种子质量不好,生活力弱,出土时无力脱壳。

(2)苗床底水不足,种皮干燥变硬,夹住子叶而不易脱落。

(3)种子竖直插入土中,上部接触的土壤面积减少,种子出土过程中吸水不均匀。

(4)幼苗刚出土即撤掉塑料薄膜,种皮在脱落前变干,致使种皮不能顺利脱落。

防治方法:

(1)精选种子,挑选粒大饱满无虫的种子。

(2)播前浇足底墒水,播后用潮湿土覆盖。

(3)育苗床加盖塑料薄膜或草帘进行保温,使种子从发芽到出苗期间保持湿润状态。

(4)幼苗发生“戴帽”时,用喷壶先在幼苗上喷少许清水,在清晨种壳潮湿时人工辅助“摘帽”。

2、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症状:

幼苗子叶畸形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两片子叶大小不一、不对称,有的子叶展开方向不在同一条线上,有的子叶抱合在一起,有的子叶开裂,有的子叶粘连在一起。

子叶是黄瓜幼苗生长初期的主要光合器官,子叶畸形会对幼苗生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例如:粘连在一起的子叶会影响真叶的伸展,减少黄瓜幼苗的光合面积。

另外,子叶的质量是黄瓜种子质量和幼苗质量的标志,子叶畸形,往往说明种子质量差,将来这样的幼苗的产量和瓜的品质往往也较低。

致病原因:

子叶畸形主要是种子质量本身造成的,如种子不成熟,发育不完全,放置时间过长,留种时选择母株不当,母株不够健壮等。

防治方法:

栽培者自行留种时,要选择植株中部大瓜留种,而不要用下部瓜,甚至根瓜留种,因为下部瓜发育时植株幼小,环境条件差,授粉不良,种子质量差,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清选或漂洗,剔除瘪籽,残破籽,小籽。

黄瓜茎叶异常。

1、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症状:

对产量影响较大。

早春栽培的黄瓜从定植到结瓜生长发育一直正常,但有时在中午特别是晴天中午,叶片会出现萎蔫现象,初期只是植株中下部叶片在白天萎蔫,到夜间尚可恢复,到后期整个植株叶片萎蔫且不能恢复,生长势减弱,结瓜能力降低,甚至整株枯死。

致病原因:

主要是由于种植黄瓜的地块低洼,雨后地面长期积水,或长期进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过高,土壤缺氧,造成根部呼吸受阻,吸收功能降低所致,植株缺水,而叶片蒸腾量大,植株水分不能满足蒸腾需要,就会发生萎蔫。

土壤干旱,也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现象,在土壤氧气含量很低的情况下,土壤中的微生物会产生有毒物质,使根系中毒,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露地栽培时,要选泽地势高燥,平整,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黄瓜,切忌选择低洼地。

例如:栽培过水稻的地块是不宜栽培黄瓜的,如果确实需要在低洼地种植黄瓜,则一定要采用高畦栽培的方式。

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和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

2、黄瓜叶片边枯。

黄瓜叶片边枯。

症状:

枯边叶又称焦边叶,多发生在植株中部叶片上。

病叶叶缘发生干枯,深达叶内3~5mm。

致病原因:

(1)盐害,因大量施用化肥,土壤盐渍化,土壤盐浓度过高。

失水,在棚室内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突然放风,致使叶片急速失水量过多。

衰老,植株下部叶片自然衰老。

(2)药害,喷农药时,因药液浓度;偏高或药液偏多,或药液积存在叶缘而造成药害,这类叶的坏死部分多呈白色。

防治方法:

(1)科学施肥,进行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

追施化肥要适量,均匀,尽量少施硫酸铵等有副成分残留的化肥,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洗盐,对于土表有白色盐类析出的盐渍化土壤,可在夏季浇大水,连续泡田15~20d,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淋溶到深层土壤中。

(2)科学放风,切记放风过急,过大,即使需要大放风,也要逐渐加大放风量。

黄瓜花果异常。

1、黄瓜花打顶。

黄瓜花打顶。

症状:

在早春、秋延后或冬春茬栽培的黄瓜,苗期至结瓜初期常会出现植株顶端不形成心叶而是出现花抱头现象,植株停止生长,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致病原因:

花打顶的成因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

(1)定植时定植穴或沟内有机粗肥施用过量,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土壤溶液浓度高,根系吸收困难,导致植株顶端发生花打顶。

(2)棚室地温长期低于10℃,田间持水量又高于25%,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沤根而出现花打顶。

(3)是夜间温度偏低,白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同化物质在夜间转运缓慢,时间长久致使叶片变为深绿色,植株变得矮小出现营养障碍而形成花打顶。

(4)是少量瓜苗在移栽时植株根系受到伤害,养分吸收受抑而出现花打顶。

防治方法:

发生花打顶后,要针对各种成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1)烧根所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浇水后及时中耕,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不久即可恢复正常。

(2)沤根出现花打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设法提高地温达到10℃以上,等逐渐恢复正常发育后再转为平常管理。

(3)夜温过低时,要设法维持前半夜的室温度在15℃左右,下半夜室温降至10℃左右即可。

(4)采取地膜覆盖,避免中耕伤根。

追肥应采用施加液肥,避免挖坑引起伤根。

2、畸形瓜。

(1)黄瓜尖嘴瓜。

症状:瓜条未长成商品瓜,瓜的顶端停止生长,形成尖端细瘦。

病因:

(2)植株长势弱,叶片小,黄叶,生长点受抑,根系受到损伤;。

(3)植株生长后期表现衰老,或感病虫危害,或遇连阴天;一个叶节长出多条瓜,长势弱的易出现尖嘴瓜。

防治方法:

(2)合理建造温棚,采用高光效无滴棚膜,增加透光度;。

(3)合理密植,保证每个植株有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空间;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植株遭受病虫危害。

(2)黄瓜大肚瓜。

症状:瓜条基部和中部生长正常,瓜的顶端肥大。

病因:

瓜条细胞膨大时,温度高,水分大,根系吸收能力强,浇水过量,不均匀。

防治方法:

适时适量浇水,控制温度,避免出现大的温差。

(3)黄瓜细腰瓜(蜂腰瓜)。

症状:

瓜条中腰部分细,两端较肥大。

病因:

在温室后排,白天光照弱,夜间温度高,昼夜温差小;钾素供应不足;植株体内硼元素缺乏。

防治方法:

挂反光膜,增强光合作用,增加物质积累;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亩施1公斤硼砂作基肥;亩施硫酸钾15公斤或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重施腐熟有机肥料,亩施5000斤以上。

(4)黄瓜曲形瓜。

症状:

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瓜条逐渐呈弯曲状态,在最初和最后的果穗发生较多。

病因:

光照不足,营养不良,温度、水分管理不当。

高温、低温、昼夜温差过大或过小易发生。

此外,幼果被架材及茎蔓遮阴或夹长也易形成曲形瓜。

防治方法:

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及水肥管理,要避免温度过高过低,温差过大过小。

(5)黄瓜苦味瓜。

症状:

苦味黄瓜嫩瓜和正常的商品嫩瓜外观一致,但生食时口感涩麻,有苦味,花头和蒂头的苦味重于中间部分的苦味;切成片加调料后,稍有苦味,熟食时与正常黄瓜没明显差别。

黄瓜苦味的原因。

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瓜肉中积累了过多的苦味素所致。

造成瓜肉中苦味素过多的原因分以下几种:

(1)施磷钾肥过少或施氮肥过多,易形成苦味瓜。

(2)低温弱光照生长条件下,氮素化肥施量过多,结的嫩瓜不仅有苦味,而口感涩麻,因为大棚较低温度条件细胞透过性较低,致使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

(3)大棚内高温持续时间过长,使植株同化能力减弱,损耗增多,黄瓜果实中积累苦瓜素。

(4)湿度。

苦瓜素是在干燥条件下产生的,如大棚中空气湿度较大,而土壤湿度较小,就会使植株发生“生理干旱”。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苦瓜素会从茎叶转移到果实中,产生苦味。

黄瓜苦味瓜的防治方法。

(1)对多年种植黄瓜的棚室,栽植前先对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然后按氮、磷、钾,三元素5∶2∶6的比例配方施肥。

(2)苦味具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瓜多,因此对品种要有所选择。

(3)注意温度管理,当棚温高于30℃时要及时放风,使地温保持在13℃以上。

(4)叶面经常喷洒磷酸二氢钾、绿风95等营养调节剂也以可减少苦味瓜的出现。

(6)黄瓜化瓜。

瓜条长到2—5厘米长,停止生长,萎蔫。

黄瓜化瓜的主要原因:

(1)连阴天、光照弱、密度过大、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养分积累不足而化瓜;。

(2)水肥不足、肥料配比不合理、植株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受阻,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

(3)瓜条之间争夺营养而造成营养不良产生化瓜;。

(5)高温或低温下雌花发育不良。

黄瓜化瓜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总的来说是因为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停止发育。

冬暖大棚育苗和生育前期昼夜温差大,形成的雌花多而雄花少,不进行人工授粉,主要为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弱的品种就易化瓜。

黄瓜化瓜的主要原因:

棚室内白天温度高于32℃,夜间温度高于18℃,黄瓜光合作用受阻,呼吸消耗增加,从而导致营养不良而化瓜。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主要是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每年发生5-6代,两虫同时发生,同时危害,世代重叠,从5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上旬结束。杨扇舟蛾幼虫身体前后各有一个大枣红色瘤,叶丝卷叶,夜晚出来取食。杨小舟蛾幼虫体侧各具一条黄色纵带并身体前后肉瘤呈灰色,上生短的细毛,蚕食叶片,仅剩粗的叶脉和叶柄。受害轻时,叶片呈网状,有缺刻,杨树生长受阻,受害重时,叶片吃光,形成“光秆”,杨树生长量下降。其防治方法:(要掌握在幼虫3龄前进行,时间在5月底6月初)。

1、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

2、用3%高渗苯氧威1000倍液、吡虫啉100倍液、敌杀死10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胡柚树脂病。

也称流胶病,该病主要为害枝、干,也为害叶、果,是胡柚冻害后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呈灰褐色,病部可产生流胶并有酒糟气味,导致枝、干枯死,甚至使整株树死亡。其防治方法:

1、小枝条发病,剪除烧毁。

2、主干、主枝发病,用刀刮除干净,用托布津涂刷。

3、50%多菌灵1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喷雾。

三、梨树锈病。

又名赤星病,病害通常危害叶片、新梢,引起早期落叶,病斑在叶片反面形成黄褐色凸起,并着生5-7根刺状物,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甚至幼苗枯死,果实受侵害后不但造成畸形,而且不能食用,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结束。其防治方法:

1、梨园周围5公里范围内不能栽植柏树,因为梨胶锈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

2、加强水肥管理,增加树木抵抗力,幼树每株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1-3两,结果树0.5斤,沟施、穴施即可。

3、选育或栽植抗病品种。

四、梨蚜。

危害叶片,每年发生10多代,新梢顶端的叶片受害较重,被害叶片向正面卷成角状,皱缩,蚜虫潜伏其中为害。影响光合作用,梨树生长受阻。

剪除枯死枝条,摘除枯萎叶片,对剪口进行处理,用油漆、凡士林等涂抹伤口,整株用等量式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或1000倍多菌灵喷雾,防治病害感染。冻害轻的树,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2-3次。冻害重的树,施足腐熟有机肥,追肥宜薄肥多施,特别要注意控制施肥时期,以促进春、夏稍而控秋稍,有利于树势恢复。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1)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害虫的预测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害虫发生发展的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时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生长发育状况,正确推断害虫发生发展的趋势。预测预报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措施测报的组织应当是以省、县、市林业局或乡镇为测报单位,场圃、重点村设测报点,形成群众性的测报网开展测报活动,群测群防。

(2)加强营林防治为基础环节。营林防治就是要从生产全局、生态总体入手,首先在树种选择、适地适树、造林方式、抚育管理等方面通过选育抗虫品种,营造混交林,科学地抚育管理,从根本上提高林木自身的保护性能,为预防病虫发生打下基础。但营林防治与其他防治不能分割,既不能单纯依靠营林防治,又不能脱离营林防治,单一地依靠其他防治。大面积纯林是病虫发生蔓延的温床。封山育林,保护灌木蜜源植物,把单纯林逐步改建为混交林,单层林变复层林,疏林变密林,逐年形成树种多样、林种多样、林分类型多样的森林体系。以护为主,护、繁结合,建立保护区,完善生物群落,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是预防工作的基础。达到有虫不成灾。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虫口密度增大,则在局部范围内、暂时地辅以其他防治措施。

(3)协调化防与生防的矛盾。化防与生防相结合,避免或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是当前综合治理系统中重要一环。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它是重要的一项急救措施但不是惟一的防治措施。一般成林逐渐建立了稳定的种群结构,利用生物潜能辅以其他措施,在特殊情况下以化防为急救措施。一般幼林、纯林也应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如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在必要的化防中应做到合理用药,选择对天敌无害、对害虫有效的药剂、时间和施药方法。如泡桐根颈打孔注药内吸防治大袋蛾;菊酯类农药毒笔、毒绳触杀松毛虫以及氧化乐果等涂环内吸防治松毛虫、松干蚧等,这些方法既能杀虫又能保护天敌。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可分为采用杀菌剂或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的化学防治;利用光或射线等物理能,或建造障壁的物理防治;改变作物品种,栽培时间或环境以减少为害的耕作防治;以利用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以有机合成药剂为主的农药的发展,杀灭病虫害已比较容易,但同时,由于抗药性的增加和天敌的减少而使害虫再度增加以及原来并无危害的潜在害虫造成危害,同时由于这些农药直接危害人畜,或农药的残留及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浓缩而造成危害等,对这些问题已意识到,要进行综合防治或病虫害的控制,即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应以不互相冲突的形式协调地使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手段,一般应在经济的容许范围内,维持病原或害虫的种群控制体系。以有效地利用病原和害虫种群的天然控制机制为基础,再辅以各种防治手段,这要以降低病原和害虫密度,并使其变动幅度维持在小范围内为目标,只有在病虫害密度超过容许水平时,才可使用喷洒药剂等临时性措施。

同时,除非是新侵染的病虫害或者是人类传染病的媒介,最好勿使其绝灭。根据这一主张,重要问题是确定合适的病原与害虫的密度,使它和作物可容许的受害临界值相适应。等(1959称此为经济的为害水平(economicinjurylevel,fil)但这个词常会和作物的被危害程度本身相混淆,所谓“经济的为害水平”一词也易被误解,俊一和桐谷圭治(1973)建议把着眼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规定的作物被危害程度称作“为害限制量(tol-erableinjurylevel)”、把与此相对应的病原或害虫密度称为“危害限制密度”(tolerablepestdensity)。此外,病虫害防治一词从广义上说,还包括有害鸟兽或杂草在内的有害生物的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分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措施目前常规生产中多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打农药是常用的方法。物理防治比如黄板篮板,黑光灯、糖醋液引诱等农业防治:主要轮作、有机肥料的科学使用,科学管理,适合的栽培方法等生物防治主要利用天敌,如赤眼蜂、丽蚜小蜂、一些生物菌类的应用技术等。

文档为doc格式。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银荆最容易的和最严重的病害就是枯萎病,这个病是为土传病害的,发病最强的`时期就是在6到8月分的时候,在土壤粘性太重,透气排水都不好或者地势也非常的低洼的时候,都会容易生这种病,而且还非常的严重,会直接导致好多的苗木直接死亡的,这时候用药的话也是很难控制的,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改善生长的环境,加强树势。这样子就可以很好的防治这种病害了。

2.羞木虱。

在生长的时候,危害银荆的枝干和叶子害虫很多,其中最普遍的害虫就是合欢的羞木虱,这种害虫主要是去吸收它的嫩枝和叶片,还会分泌出一种蜡丝,就会引起小叶子开始发还并且掉落,甚至还会发生煤污病,这样子就会直接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的景观,所以我们一定要进行防治,在每年的5到6月份的时候我们要加强药剂去防止,防治的越早就会让那个生病虫的几率也是非常小的。

3.流胶病。

生这种病一般都是因为受伤才引起的流胶。所以一定更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般可以在林地里面抚育修剪的时候要留下短桩,这样子就可以很好的减少机械的损伤,这样子就不容易生这种病了。

4.黑蚱。

有的时候还会容易生出来黑蚱这种害虫,它会吃掉银荆的枝叶,黑蚱一般都是产卵在枝梢内,这样子就会让枝梢开始枯死。所以这时候我们的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第一要把黑蚱产卵的枝条给它烧毁了,第二还要用一定的药剂进行喷洒,这样子就会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枇杷病虫害防治另版

目前苏州市枇杷采收已完成并进入夏梢萌发阶段,这是枇杷刺皮瘿螨、黄毛虫、叶斑病及枝干病等多种病虫害集中发生危害的时期,也是开展防治控制危害,确保明年枇杷优质高产的重要时期。

一、发生情况

1.刺皮瘿螨:刺皮瘿螨是近年来在我市东山、西山等枇杷树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螨,主要为害枇杷夏梢和秋梢,该虫集中在嫩叶背面吸食汁液,造成嫩梢变黑、僵缩,不能正常展叶,严重影响枇杷的正常生长。由于该虫虫体较小,凭肉眼很难分辨。据本站东山果树病虫监测点系统调查,今年该螨自5月初发生以来,虫口密度持续上升,至5月30日,平均每个视野有成、若螨12头,最多38头,单位面积内螨虫密度高于往年。

2.枝干病害:近年来,本市一些新枇杷园,特别是混栽园,出现了枇杷枝条发枯,最终由上至下主枝枯死,严重的整株枇杷枯死。据调查证实,这是由“知了”在枝干吸食造成伤口后,病菌由这些伤口侵入诱发枝干病害。6月下旬以后是“知了”集中发生期,因此,采用树干涂白的物理防治方法,能有效阻止知了吸食,控制该病的发生。

3.黄毛虫和叶斑病:新梢抽发期是黄毛虫和叶斑病侵染危害的主要时期。今年黄毛虫基数较高,果实采后新梢发生量多,抽梢时间长,十分有利于黄毛虫、叶斑病的发生。

二、防治意见

1.药剂防治

(1)防治对象:枇杷刺皮瘿螨、黄毛虫、叶斑病。

(2)防治方法:采用树冠喷雾,连续二次用药。

(3)用药适期:第一次在6月10—12日,隔10天左右喷第二次。

(4)药剂配方:第一次选用达螨灵(系列)1:1000倍加虫多杀1:1000倍液加可杀得1:700倍液喷雾;第二次用三-唑锡1:2000倍液加新灵1:1000倍液加敌杀死1:2500倍液喷雾。

2.物理防治

(1)防治对象:枝干病害。

(2)防治方法:树干涂白。涂白部位主杆主枝。

(3)涂白料配方:硫酸铜1份、石灰3份、水15份。

(4)涂白时间:6月上旬。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正值高温、嫩梢期间,不能随意加大用药浓度,以免产生药害。

一、早熟种

(一)早钟6号

系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于1981年以解放钟为母本、日本良种森尾早生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而培育出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倒卵形至洋梨形,平均单果重52.7克,最大的可超过100克。果皮橙红色,鲜艳美观,锈斑少,厚度中等,易剥离。果肉橙红色,平均厚0.89厘米,可食率70.2%,质细,化渣,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1.9%,含酸量0.26%,有香气。每果平均有种子4.6粒。鲜食和制罐均宜。特早熟、大果、优质、丰产性好,比一般品种早熟15-20天;抗逆性强,枝梢抽花比率高。新梢和幼果对敌敌畏和敌百虫敏感,生产上要避免使用此类农药。

(二)太城4号

果倒卵形,平均重45.4克。果顶平,果基尖削。果皮橙红色,果粉多,容易剥皮。果肉橙红色,特别厚,肉质致密,汁多,纤维少,化渣风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0%,可食率74.1%。种子每果平均1.34粒,单核率高达84.2%。5月上旬成熟,本品种丰产稳产。抗性强,裂果及日烧发生较少。果大而肉厚,色鲜艳,品质好,宜鲜食和制罐。缺点是果形不端正。

二、中熟种

(一)解放钟

果实倒卵形,平均重61.4克,最大可达172克,果顶微凹,果基尖削。果面橙红色,果粉多,锈斑少,萼闭合,果皮中等厚,容易剥离,果肉厚,橙黄色,肉质细密,汁液中等,酸甜适度,风味浓,含可溶性固形物11.1%-12%,含酸量0.51%,可食率71.46%。种子每果平均5.7粒。5月上中旬成熟,为晚熟种。宜鲜食,耐贮运,丰产。但有裂果和日烧病发生。

(二)长红3号

果实长卵形至洋梨形,单果重40-50克,大的也可达70-80克以上。果面洁净,锈斑少,橙黄色,果皮易剥离。果肉厚,淡橙红色,味清甜,可溶性固形物8%-10%,含酸量0.37%。该品种投产早,属中熟偏早的品种,4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期一致。抗逆性强,丰产、稳产。果较大,大小均匀,肉厚,核少,是优良的制罐和鲜食品种。缺点是果肉的风味偏淡。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习性

枇杷根系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较浅,水平分布也较窄。主根可深达1米以上,但80%以上的吸收根分布在离地面10-50厘米土层中,其水平分布多密集在离主干1-2米范围,2米以外较稀少,不耐渍、不耐旱,抗风能力弱。枇杷枝梢生长的显著特点是中心干生长较强,层性明显,这是由于枇杷仅以顶芽,或近顶芽处密生的腋芽萌发抽梢,且芽体间隔近,因而表现密生轮生。枇杷不同品种干性的强弱有差异,一般春梢抽的侧梢较多,所以春梢的层性最明显。

《枇杷病虫害防治另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配合才能做好。当前,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的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相应的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及其防治成效不断提高,其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形势不容乐观。各行各业要从就森林病虫害工作工作现状入手,分析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探讨森林病虫害解决的有效对策。

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的重点国家之一,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的大约有80多种。其中,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华山松大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板栗疫病、柏肤小蠹、建庄油松梢小蠹、,杨树蛀干类的黄斑星天牛、云斑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青杨天牛、白杨透翅蛾、杨干透翅蛾,食叶性的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松毛虫、刺槐尺蠖、松树叶蜂、白杨叶甲,柳叶蜂、蓝目天蛾、柳毒蛾、银杏大蚕蛾、春尺蠖、核桃举肢蛾、板栗雪片象、柿举肢蛾、枣红腊蚧、板栗实象、花椒绵粉蚧、杏仁蜂、日本龟腊蚧、花椒窄吉丁、松针蚧、桃小食心虫、中华松梢蚧、竹节虫、草履蚧等虫害,以及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杨树褐斑病、松瘤锈病、松落针病、侧柏叶枯病、山茱萸病害、泡桐丛枝病等森林病害为常见与多发的森林病虫害。在林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与防治工作作为生态安全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过程中中,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基本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紧紧围绕我省林业发展大局,不断强化森防目标管理,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和除治工作,积极不断推进森林健康。切实加大对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杨树病虫害等重大生物灾害的工程治理力度,进一步严格防范松材线虫病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巩固林业建设成果。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应充分利用病虫害及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按照现代生态学理论,以林业防治技术措施为前提,以森林植物检疫为首要手段,以生物治理为侧重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森林生物群落中不利于病虫害而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长的积极因素,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

第一、要着力抓好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危害的关键措施。对于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于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切实减少病虫害发生。

第二、要营造混交林。人工造林应进行必要的混交,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层能形成极易分解的腐殖层,生物种群比较复杂,且昆虫种类较多,有的昆虫对林木危害不大,但是一些寄生天敌的补充寄主,能够在主要害虫数量少的时候,使得天敌不因缺乏寄主而凋落,能形成良好的森林环境,在不同程度上控制或抑制病虫害的进一步发生。

第三、要选用抗性强的造林树种。不但不同树种有不同的抗病虫害能力,且同一树种的不同品种间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化成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抗病虫能力,人工造林应按照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进行栽培。

第四、要切实加强消毒处理工作。在苗圃建设过程中,鉴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及土壤进行消毒,这样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第五、要大力提倡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关键手段,能够把单纯林逐步建设为混交林,单层林变成复层林,疏林变成密林,形成多样森林体系。应用适当的人工促进或改造措施,护繁结合,完善生物的群落,增加天敌的数量,不断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有效目的。

第六、要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工作。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趋势,且适时通报。要从加强基层林业工作者的病虫害防治知识教育入手,结合有效的科技手段,形成强大的群众性测报网,及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良好时机。

第七、要切实保护害虫的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一定量的繁殖。

结论:。

综上所述,找到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是切实解决这一难题的前提和关键,要重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努力找到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从实际出发,切实搞好这项工作,才能真正保护好林业资源,使其为民服务,才能实现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今年是“十三五”工作规划收关之年,在巩固全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基础上,全面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森林病虫防治检疫各项工作。全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意见”),继续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救灾、防治减灾四大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突出抓好美国白蛾及松材线虫疫情应急防控,重点抓好松毛虫、森林鼠害、果稍斑螟及银杏大蚕蛾综合治理,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的高发态势,严密防范松材线虫病及美国白蛾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聚心合力做好全区松毛虫预防除治工作,为实现绿色增长,建设美丽提供重要保障。

一、全面完成“十三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四率”指标任务。

继续按照省市下达的“十三五”林业有害生物“四率”控制指标,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及森林植物产地检疫基础上,必须圆满完成成灾率控制在2.0%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9%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等各项指标。

二、全年主要工作打算。

1、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全员业务素质,壮大技术队伍。

由于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避免聚集培训,利用微信群和单独实际操作等形式开展森保员、虫情调查员、兼职检疫员的培训工作,对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识别及发生规律、扑灭措施进行系统讲解,掌握我区重点发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镇(街)营林员负责包保的本村林农政策宣传、防治技术宣传及防治作业技术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林农病虫情识别、预防及除治作业等技术水平,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确保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植物的安全。

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工作是做好防治的基础,也是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按镇(街)、林场明确森保员、虫情调查员工作职责,从基层林业负责人到包村营林员层层落实监测、防治及产地检疫责任。

森保员负责汇总各虫情调查员责任区虫情、病情的调查数据,依据基层调查监测病虫害的宏观趋势,及时为区级森防站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区级森防站根据汇总数据,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并编写印发虫情简报,发送到全区各镇(街)林业站(办)、国有林场,各镇(街)林业站(办)、国有林场及时组织、指导林农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3、加强森防法律法规宣传。

根据国家、省市林业草原局要求,做好“森防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条幅、宣传喇叭、宣传咨询台及进村入户等方式,大力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虫情识别知识宣传及《森林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在三月末做好全年防治计划、防治技术方案、防治设计书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储备防治物质。

5、着重做好春秋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

制定春秋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案,按区域相应成立松材线虫病外业调查工作组、外来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复检组和分离镜检实验组等组织机构,调查覆盖率必须达到100%。

6、着力做好产地检疫和复检工作。

一是按林业场站负责区域,落实各林业场站兼职检疫员产地检疫责任,严格按照产地检疫标准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二是严格对外来的森林植物及其制品、电业、邮政等光缆木制盘、包装箱等进行复检。

7、积极做好区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建议中心项目建设。

8、积极办好全区病虫动态简报发布及工作动态信息稿件上报工作。

9、按时做好全区年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管理考评工作。

10、做好越冬前调查工作。

11、编制“十四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规划及各林业场站区域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图板等工作。

12、及时完成局党组交办的其他临时性工作。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近年来,我场造林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突显,得到了上级和有关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与此同时,我场森林资源保护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在20xx年上半年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在上级防检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领导的坚强领导下,我场森防工作,秉着“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经森防人员和全场上下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场适应新形势,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深入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使全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业植物检疫工作逐步走向了正轨,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取得了可喜成绩,起到了为我场林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今年,我们主要进行了技术培训,森防法律法规宣传,重点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及预测预报,对常发病虫害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方案,深入基层督促实施,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加强了对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的监测与防控,圆满完成上级防检部门下达给我场的任务指标。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森防意识。

由于今年气候干旱是病虫害发生特殊年份,因此,积极做好宣传,对提高全社会的森防意识极为重要。我们以宣传和贯彻《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为重点,采取对应手段,广泛宣传森林病虫的危害性、防治不及时可能造成的后果。向林区发放森林病虫害传单4000余份,同时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通过电视、发放传单等宣传,群众得到了广泛发动,防治意识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搞好防治的基础,是确保森林植物安全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对这项工作我们明确专人负责,分别在××等地建立了病虫测报点,对全场常发病虫害进行调查监测,由技术人员负责各种数据、虫情、病情的搜集,并及时上报,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三、搞好产地和调运检疫,加强检疫管理,严厉打击逃避检疫非法调运行为。

为防止危险性病虫害的蔓延,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和赋予的职权,我们不定期地对调运木材、苗木等林产品的车辆进行了抽查。对非法调运苗木及木材的车辆进行了严肃处理,并补检,签发了检疫证,同时向他们讲解了非法调运的危害性,使调运检疫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四、森林鼠害。

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紧紧围绕新时期林业发展大局,树立森林健康理念,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防治和检疫管理,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坚决扼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林业有害生物为害造成的损失。

五、病防工作存在问题:

1、对检疫法规宣传不到位,群众对防治检疫工作认识不够,给群防联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病防资金短缺,物资的贮备不够,防治不到位。

3、防治人员少,业务水平有限,指导不到位。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麦播期病虫害发生情况近年采,随着小麦生产水肥条件的改善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南乐县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日趋严重,尤其是多种土传或种传病害、吸浆虫、地下害虫等尤为明显,若不及时有效防治,将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播种期需防治的病虫害主要有吸浆虫、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小麦全蚀病、黑穗病、纹枯病、根腐病等.

作者:李宇作者单位:南乐县植保植检站刊名:河南农业英文刊名:henannongye年,卷(期):2009“”(21)分类号:s4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

维护生态、维护发展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新时期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进入到综合治理的阶段,国际国内、林业生产链条等都将生态维护、环境平衡列为治理森林病虫害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新时期要明确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概念和定义,把握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内涵与外延,形成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和原则,建立有针对性、有效率性的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和要点,组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新平台,实现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目标与价值。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是林业对常见、高发、烈度强的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根据fao(国际粮农组织)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定义,结合我国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实际,本研究认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定义为: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方法的优势,预防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局限性,通过预防为主的策略,形成林业病虫害治理的方案和措施,使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优势得到发挥,各类林业病虫害治理的长处得到保障,在高效率、高速度的基础上,达到对林业病虫害综合而全面的控制和防治。

林木和病虫害在环境中属于生态链条上的不同位置,彼此之间存在互为制约和互为依存的关系,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应该立足于生态这一大体系,通过生态的调整改变病虫害发生、生存和消长的内外环境,进而做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也可以通过对林木内外环境的调整,确保林木生长态势的稳定,进而做到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在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要从选种、育苗、种质和养护等过程入手,将生态理念整合在实际过程之中,调节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林木生长的生态条件,营造林业病虫害不利于繁衍的环境条件,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展频率与危害程度,有效提升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质量和水平。

2.2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策略。

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中既要保证人员的安全,也要确保林业的安全,还要做到对整个环境生态的安全。在林业病虫害治理过程中会应用机械、设备、农药、生化制品,这些器具和药品会造成对人员的伤害,应用不良会给生态系统带来安全影响,进而达不到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效果和要求。因此,要建立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理念,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防护,采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安全预案和应急方案等方法,使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安全措施得到不断完善,形成安全体系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全面覆盖,使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在取长补短的基础上,实现林业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2.3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保护性原则。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并没有将化学药剂和农药等高效率药品摒除在治理工作的选择之外,这就需要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做好对林木生长环境的保护工作。要选择针对性强、消杀效率高、低污染、低残留的农药作为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性药剂,预防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产生对环境、生态、人员的毒害和污染,有效维护林业病虫害天敌的生存、生长系统,进而控制林业整体的环境与生态因素,有效保护生态和自然的调节与维持能力。

2.4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经济性策略。

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需要大量的人工、设备、农药、制剂的投入,这些费用的产生会对林业病虫害治理的资金投入带来压力,如果资金链条出现困难,林业病虫害的危害就得不到全面控制,进而加剧经济、林木、资源的生态损失。在设计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案,实施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实际工作中要强化经济性策略,要将防治和应急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经济性上,提高资金在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对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要做到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控制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开支和浪费,为开创更为高效的林业病虫害综合治理新模式打下经济基础。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各管理区要密切注意病虫害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明确职责,建立领导小组。

为了明确任务,落实职责,确保任务高质量快速的完成,各单位成立以分管区长为组长,技术员,测报员、工队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治理措施。

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综合地利用化学、生物、物理及检疫措施,确保有虫不成灾,促进泰山生态的良性发展。依照我委编制的《泰山林果主要病虫害测防技术手册》、《泰山林果病虫害测防年历表》及泰山林果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制定本年度实施办法治理措施。明确重点:病虫害防治重点为:赤松毛虫、油松巢蛾、双条杉天牛、锈色粒肩天牛、松墨天牛、栗疫病、柏红蜘蛛及蚜虫、松烂皮病、松扁叶蜂、舞毒蛾、板栗柄天牛、云斑天牛、草履蚧、栗大蚜等病虫害。

1.赤松毛虫:对该虫实行全面监控,密切注意其发生动态,对于重点地区以毒绳围环、灯光诱杀为主,全面控制其危害。

2.松扁叶蜂、油松巢蛾:有水源区实行喷雾化防,无水源区以涂环防治为主。选择安全高效农药及生物制剂,减少污染保护天敌。

3.双条杉天牛、松墨天牛、柏肤小蠹等蛀干害虫: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适时采伐死树,清除虫源,加强抚育间伐,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和通风透光强度,增强林分抗病虫能力。进一步推广使用引诱剂和饵木诱杀,压低虫口。对锈色粒肩天牛要采取挂吊瓶和生防并重,确保古槐安全。

4.红蜘蛛、蚜虫:古树以喷洒生物制剂阿维菌素等进行控制;经济林以适时实施氧化乐果树干涂环进行防治。

另外对其他病虫害应加强测报,力争在灾害到来前采取有效措施控灾。对于古树名木走复壮与病虫防治相结合的路子,改善古树周围生态环境,确保古树名木的安全。

计划全年综合治理各类病虫害4.2万亩(详见附表),防治经费视任务完成情况,验收核拨。

三、工作措施。

1.落实责任制:严格贯彻执行《泰山景区管理奖惩办法》,各管理区加强对病虫害防治和检疫工作的领导;有关处室搞好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职责到位。由管委主任与各管理区区长签定《病虫害防治责任状》;森保站和各管理区共同与专职测报员签定《专职测报员责任书》,各区也要与施工单位或个人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奖罚严明,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加强病虫害测报:一是对专职测报员进行技术培训;二是每月按时召开专职测报员例会,通报上月病虫发生防治情况,部署本月测报任务;三是加强森保技术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固定标准地调查,研究分析各种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强化平时测报,做到超前预报;四是完善全面测报,搞好病虫普查,主要种类要把握全面准确,及时完成国家级测报中心点、省市测报中心站的`各项任务。

3.搞好防治:各单位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防前及时搞好《防治设计书》报森保站核定申批后,组织好人力和物力,严格按照《防治技术规程》操作,适时地开展好除治工作,除治过程中要加强带工和技术指导。森保站做好药械准备的同时,加强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做好防前、中、后的服务工作。

4.搞好检疫:根据泰山管委办公会议[2002]第8次纪要确定的“关于强化泰山植物检疫工作的有关问题”的要求,进山路口的检疫工作由各管理区和交通管理站负责;各管理区都要设置专门的检疫科室,抽调2-3名专职检疫员负责所属林景区进山木材和竹、木制品的检疫检查工作。对进出泰山的木材、花卉种苗及竹木制品依法实施检疫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可调运;尽快筹建检疫检测中心并处害处理场;成立专业检疫执法队伍,及时检查督促各单位检疫工作;加强检疫队伍地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全面搞好产地检疫,定期对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实行查访,确保泰山森林资源安全。

5.加强科研:研究、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措施和新产品应用工作。加强预灾和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研究,促进泰山生态系统地良性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6.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一是搞好爱鸟周和野生动物保护月期间的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二是各林景区、职能科室、森保站、林业公安分局相互配合,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乱捕滥猎行为;三是强化保护措施,充分利用鸟类投食台,在冬季为鸟类准备好充足食料,利鸟类越冬。保护野生动物,促进泰山生态良性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