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汇总12篇)

时间:2023-10-15 03:42:05 作者:LZ文人 四年级教案(汇总12篇)

教案能够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好的高一教案范文不仅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四年级教案篇一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四年级教案篇二

4.学生自由读一读。

5.学生借助相关的资料进行自学。

6.提示:如果说汪伦用歌送自己的朋友李白,那么王维用什么送别自己的朋友呢?

板书:以话相送

7.学生相互讨论学习,然后进行展示。

8.学生说说:以话相送.

五、师生:

提示:古人不论是以歌送别、以话相送、以酒相送、以目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激发情感:待人以真心相送,以真情相送,让我们都怀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吟诵这两首诗歌吧!

学生说说:以心相送以情相

学生进行背诵。

六、作业:1’

提示:课后搜集相关的送别诗歌,进行背诵。

送给老师几句诗。

学生完成。

四年级教案篇三

第一个青年(医生):幸福是给病人治病,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第二个青年(消防队员、花匠):幸福是勤勤恳恳工作,劳动没白费。

第三个青年(农民):幸福是耕地种麦,养活了许多人。

智慧的女儿:幸福靠……

老师: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警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年级教案篇四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有位年轻的妈妈由于特殊的原因,担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儿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她每晚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别的风景了。

有一天,这位妈妈讲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后,就去帮婆婆洗脚了。当这位妈妈为婆婆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一看,儿子不见了。妈妈正准备去找儿子,转过身来一看,儿子正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端着一盆水颤颤巍巍地向她走来,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儿子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看到如此孝顺、懂事的孩子,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生读题,说题意。

(那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概括地说出来。

4、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阿姨奶奶

母亲护士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这时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出来。

(感动、震撼、温暖)

2、假如你亲耳听到你奶奶说这件事,亲看到你母亲做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动、也会感到温暖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呢?请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

(一)导语:孩子们,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呢?谁来说说吧?

品读句子:

句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这位阿姨很善良。)

(2)那些字词能使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沉重、一直、才)

(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友吗?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4)朗读:请读出暖暖的感觉。

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4、小结: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5、引读:

是呀,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第二件事。

1、第二件事哪些地方更让你怦然心动?

2、交流、品读。

3、出示课件:

句1.一天,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种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因疼痛而痛苦、埋怨或责备)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句2、不要紧,再来一次。

(1)你认为这句话简单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如果这位护士第三次失败,母亲又一次受皮肉之苦。)

(2)引读这句话:

当年轻的护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她同样鼓励??

当母亲看到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这时她已经觉察到这是一个新手,但仍然鼓励??

(1)当你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2)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

句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小结:

母亲遇到护士扎针失败,就想到了我,,做出了宽容和鼓励的举止,令人心动,这就叫(让学生回答)。

5、引读:

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四年级教案篇五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二、教学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本课教学要求。

(二)、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

(三)、指导读第二、三部分(过程同前)

(四)、指导读第四部分。

2、交流。

(五)、指导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六)、指导读第六部分。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一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八)、讨论: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九)、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段。

(十)、作业 。

四年级教案篇六

快乐的回忆

2课时

造型表现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和再造能力。

1、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2、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绘画工具、版画工具

1、导入:回忆你生活中的有趣场面

2、新授:

(1)欣赏版画作品。

(2)师问: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3)讲授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3、作业:用纸版画的方法或者是绘画的方法表现出“快乐的回忆”

四年级教案篇七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四年级教案篇八

了解间色的组合,感受复色

运用水粉画技巧写生盆花

体验与发现:通过图片欣赏,发现常见物品中的美

实践与创造:用间色和原色写生盆花,并添加自己的创意

欣赏与评议:从色彩和用笔方面去自己与他人作品

知道间色的形成,并能运用

间色的调和,构图的安排

1.教师示范三间色形成的过程,用课件做出三间色的来源。

2.学生试着在纸上调出三间色。

3.教师出示由三原色和三间色创作的作品给学生欣赏。

1.欣赏盆花,并讲解盆花的基本结构。

2.讲解如何安排画面(构图)。

3.分析三原色和三间色在盆花的表现上如何安排。

4.画出盆花的铅笔小构图。

1.提醒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后再动笔。

2.直接用单色起稿,要求构图饱满。

3.颜色水分适中,不宜太干或太湿。

4.涂好的颜色不宜修改,以免弄脏画面。

1.完成的作品平放在地面上。

2.相互欣赏并评论。

3.推荐喜欢的作品并说明为什么。

4.谈谈对水粉画的感受。

四年级教案篇九

最近,我教《约数和倍数》这一章,感到非常头疼。因为我教书8年来,一直认为这章概念多,难理解,要想学生学好,必须讲得细,扎扎实实练好每一节。所以,我认真备课,把要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准备讲得清清楚楚。但事与愿违,上课时,许多学生觉得挺简单,我在讲解时,他们不停地插话,打断我的思路;可让他们做作业时,却错误百出,真是“自以为是”!但是不让他们插话,认真听我讲,结果他们兴趣索然,趴在桌上不想听课!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办,甚至埋怨这班学生不如其他班的,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后来,我停止了抱怨,开始反思: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呢?嗯……对!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年级教案篇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课题

1.出示图片,猜故事。

2.对比故事,说相同。

3.揭示课题,引启发。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指导。

3.相互评议,读出节奏、情感。

4.多种方式练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

1.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3.师相机出示提示,学生练说文意。

4.师生合作疏通文意。

(1)指名说一说。

(2)师生议一议。

(3)即兴演一演。

(4)尝试再“补充”。

(5)复述练说功。

四、再读课文,知人物

1.讨论并指名回答。

2.师相机总结(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等)。

3.多看,多思,就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五、拓展延伸,读“一类”

出示《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自由朗读古文。

1.挑战闯关:“文言秀才——文言举人——文言进士——文言状元”。

2.根据注释,猜测大意。

3.学生探讨,概括杨氏子礼貌、机智、聪慧等品质。

4.引导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有关描写人物机智言论的篇章,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六、总结,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王戎不取道旁李》。

四年级教案篇十一

(黑板上出示)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如能简便,请用简便方法计算;如不行,就用短除法来求。

11和128和1512和1821和7

学生们认真地观察这些数字,进行着思考和计算。一会儿,有的学生喜形于色,有的学生紧锁眉头,此时的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索(进入了状态),5分钟过去了,一个学生轻轻问:“段老师,讲讲吧?”我歉然一笑,说:“老师现在不会告诉你的。”接着又向大家说:“现在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意见。”

一句话击起了“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学生认为4个题都可简便,有些学生认为有三个可简便,有些学生还认为简便的方法不只一种。这时,我出示了一张表:

生:我认为第一组“11和12”可以简便计算,它们相差是1,最大公约数就是1。

生:(对刚才那个学生反问)我认为你的想法是错误的,11和12互质,所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

生:(支持第一个学生)我举了好几个例子,比如7和8相差1,最大公约数就是1。

生:我认为只要是两个互质数,它们的公约数就只有1,因此,最大公约数也是1,例如:第一组中的“11和12”,第二组中的“8和15”;而其中11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1,也正好相差是1,这是一个巧合,也是正确的,但它不能代表所有互质数的求法,只能代表相邻的两个数的求法,又因为相邻的两个数一定互质,我们为何不把它归为一类:两个互质数,最大公约数就是1。

同学们听后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同学们,道理只有越辩越明,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投影出示)

生:我们组认为第三组“12和18”求最大公约数也可用简便方法,可以用公约数6去除,再看所得的商还有没有其他公有质因数,结果没有了公有质因数,因此,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6。

生:是啊!只能用公有质因数去除,6是一个合数,不能用6去除。(一片议论声。)

师(引导):大家想一想最大公约数是求什么?

生:是求两个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师:既然这个最大公约数既是18的约数,又是12的约数,因此,就可以用18和12的公约数去除,大家之所以习惯用公有质因数去除,是因为短除法当时从分解质因数演变过来的,但从最大公约数的意义考虑,是可以用它们的公约数去除的。

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且有恍然大悟的神情。

生:我发现第四组“21和7”也有简便方法,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7的约数有7,21的约数也有7,所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较小数7。

生:我对刚才那位同学进行补充,因为21是7的倍数,所以,21的约数必定有7,7又是它本身的约数,因此,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这就是第二个规律(投影出示):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经过刚才的发言,举手的人渐渐少了,可有一位同学仍坚持不懈地高高举着手,我便请他发言。

生:我认为除了老师您黑板上的例子可以简便,还有一种可以简便处理的方法,那就是: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互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也是1,虽然它包含在互质数这一类中,但仍比较特殊。

他的回答着实让我和同学们吃了一惊,当时,我也对他的答案是否正确把握不准。于是便领着学生们进行验证,发现果然是正确的,同学们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接下来,同学们又认真地看书中例题,并且积极地做了相关的练习题。

四年级教案篇十二

上面这个案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它体现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创新和转变。

1、由指令性活动向自主性探索转化。

在前段时间教学时,总是对学生不放心,结果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这一节课中,学生自己在进行观察、假设、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始料不及的。

2、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

在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见解,此时的合作有了基础。当有了不同意见时,才会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当意见相同时,就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表现欲,那小组合作怎会流于形式呢?可能这会“浪费”些时间,但这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和能力啊!

3、课本不能被当作惟一不可改变的标准。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只有让学生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地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