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通用21篇)

时间:2023-11-28 12:45:44 作者:紫衣梦

教案模板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学习活动的合理安排。接下来将展示一些教案模板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备课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我多想去看看》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教材: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这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说教法、学法: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然后通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说教程: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采用看图片、朗读课文的形式以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自读、范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口述、看升旗仪式插图,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现在谈谈我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复习旧知识:

1)齐声背诵上一节课学过的课文《日月明》。

2)听写生字,叫两位同学板演。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也是文章的内容所在。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学生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3、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生现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标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然后,指名读、范读,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感情。

4、学生字:

我板书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13个生字,并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然后让他们把音节写在生字上,最后叫学生读生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我在领读,加深学生的记忆。

5、布置作业:

读熟并且背诵本篇课文。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首诗歌。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依据《新课程标椎》要求,结合新教材重点,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合作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8个词语及1个偏旁"心",能端正地写"走"、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练习。

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天安门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然后通过范读、自读、分角色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听国歌、看升旗仪式、读句子、唱歌曲等活动,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首先出示北京天安门的图,教学"安、北京城"、讲述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去北京看看,引发出学生的情感,激起了他们的好奇情绪,学生自然地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先逐句分析读。接着随课文识字。

1、检测词语:告诉、遥远、路、能、广场、壮观、升旗。(带拼音)请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正音。

2、再次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去掉拼音)进行巩固复习。

最后,读课文,做到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抓壮观,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录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学生来说,这一刻,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升旗仪式如此壮观,难怪山里的孩子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四)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目标、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安排了一个环节:看谁能把山里孩子的心愿读出来。出示:万里长城、泰山、北京大学、鸟巢。一次又一次地激情诵读,在学生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学生已经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充满了对北京的向往。

(五)写字。

《我多想去看看》的说课稿

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他会很自然地就问:“我”写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呢?我紧抓这个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方法的契机,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就问:“多想”什么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吗?为后面情感的激发打好伏笔。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也是文章的内容所在。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学生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生现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标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再小组合作读,把你刚才还没读准的地方提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者你会读了就帮帮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指名读、范读,跟老师比读、小组赛读,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感情。

三、感悟交流,探究内容。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师提问:通过刚才朗读练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随机板书:北京城(遥远)、天安门、升旗仪式(壮观)。/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

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学生的思维冲破现有时空的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的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带上记者证,进行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感受:你觉得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怎样?你看了之后,心情怎样?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孩子的心愿,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最后,利用听音乐《国旗,国旗多美丽》,当念到“敬礼、敬礼、敬礼”时,我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让我们也庄严地向国旗敬礼!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我多想去看看

尊敬的各位专家: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的第一课时。我将从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目标。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七个生字,认识足字旁,会写“会、门”三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我确立此目标有以下四点依据: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关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还包括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这四篇课文的学习,不必在课文内容的讲解上花费过多精力,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认识50个生字和6个偏旁;会写27个字和3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能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识字写字方面,要求认识12个字,会写6个字,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所要求的“多认少写”的要求相一致。

四是基于对一年级学生学情的把握:一年级上学期,在学会拼音的基础上,有了初步的识字写字基础,阅读也已经起步,一些学习的习惯,也已初步养成,这是学习本课识字写字的基础。但是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差,理解力、体会能力都是薄弱的,《我多想去看看》是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孩子很难有机会去那些地方,就很难感受北京和天山壮丽秀美的景色,因此也会难以体会作者期待的心情,在朗读时必然有所欠缺。

2据此我确定教学重点是借助拼音,认识七个生字,认识足字旁,会写“会、门”三个字。教学难点为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中首先我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并配上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丽的景色中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朗读欲望,更深入形象的感受和理解课文。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我采用的是朗读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课文,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并能让学生自己找到识字的方法。在教学中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让生字不断再现,不断重复,反复强化。

三、说学法。

本课我采用的是朗读法、观察法、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1)朗读法,一年级的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感受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愿望,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2)自主学习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读文,利用拼音自主识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边讲边出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北京和天山的魅力,由此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先范读,学生在自主读课文,借助拼音初步解决字词障碍,从而提高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

2、读好美句,积累词语。增加他们的词汇量,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学习生字。

1、交流自己认识了那些字,如何认识的?使学生找到识字的方法。

2、再读课文,利用学到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同时巩固学到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会”

1、引导学生观察,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点及关键笔画,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感悟书写规则。

3、学生在书上描红,然后自己练写,加强记忆。

4、展示评价。

(三)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把“会、走、门”三个生字正确的写在作业本上。

2积累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短语,并抄写在练习本上。

五、教学反思。

1、导入部分的课件出了一些问题,导致设置的导入没有起到作用。

2、目标预计学写2个生字,最后只学了一个,作业忘了布置,导致课堂环节不完整。

3、识记生字的时候,有的让他们组词了,有的却忘了,本班同学在词语和句子方面本来就有所欠缺,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4、在教足字旁笔画的时候被学生给绕进去了,这里还是自己准备工作没做充分。

5、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需要加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可能很多地方我还没有认识到,希望各位老师专家多多指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评课稿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山村孩子想去遥远的北京城,去观看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而重难点又该如何突破呢?我想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来突破。

这课的重点句子就是“我多想去看看”,连题目算在内共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指导好学生用心感悟、用情读好这句话,这篇课文的重、难就迎刃而解了。然而,不仅仅是课文中的山里孩子,许多一年级的学生对北京的认识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让学生读好这篇课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情况下怎样办呢?我这样设计,首先老师让学生交流对北京的了解,跟小伙伴们讲讲自己眼里的北京,虽然孩子们知道的东西并不多,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但同伴交流引发了孩子们了解北京的极大兴趣,然后教师再适时出示图片,为孩子们展示了天安门、长城、故宫、天坛等名胜古迹,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塔、立交桥等现代建筑后,让学生发表对北京的看法,融入自己的感受读“我多想去看看”。这时的读渗透了孩子们的情感,是真情的流露,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体会山里孩子对北京的向往,抓住课文第一小节中的“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体会山里的孩子住在大山里,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大山,他对北京的了解是通过妈妈的话,他向往外面的世界,他梦想着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北京,去看看雄伟天安门,去看看庄严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们走进山里的孩子的心里,和他一起去希望、一同去向往,反复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时的读,是孩子们融入了山里孩子的情感的读。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了给孩子们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为孩子们有感情地讲述天安门广场升旗情景。(训练有素的国旗班战士,数不胜数的观众,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强烈的画面冲击,激发了孩子们情感,再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孩子们内心的情感积淀更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就能读得有滋有味。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的心里。

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评课稿

听了黄老师执教《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整堂课,黄老师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以及环节,使学生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学习了课文。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黄老师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借助画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课文,引发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本堂课有以下两个方面优点。

一年级是学生识字的重要开端。因此,识字能力的培养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节课中,黄老师的识字字教学抓得扎实到位。他将本课要学的字分散在句子中,避免了单一识字的疲劳。让学生在句子中识字,避免脱离课文。再让学生读准字音,通过不同方式朗读,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识字能力。

黄老师在教学“天门广场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一句时,问题设计的'非常好,激起学生的情感。黄老师抛开抽象的解说壮观的意思,而是让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图片,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神情专注看完图片,黄老师借情续情,问孩子们,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然而请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壮观场面读出来,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北京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壮观”的意思。遥远的意思理解落实的很到位,通过地图演示,以及列数字来说明遥远的意思。

几点建议: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现在备课备什么?备了教学重点、教学环节、备了课件,却忽略了“备学生”。这班学生还只是一年级,可整堂课的内容含量却那么多。因此,造成一些环节的操之过急了。看来今后,对学生还得倍加关注,备课一定得备学生。教师也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的学生采取的不同评价方式。

我多想去看看

师:(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怎么样,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1:我听见您的声音很大,说明您的愿望很强烈。

生2:我看见老师的眼睛似乎在发光,老师一定很激动。

生3:老师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您心里很自豪。

师:不错,大家真会观察,真会思考。谁来读一读,来表达一下自己心中的感受,我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好。

生1: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你读得很快,我听出了你想去看看的急切心情。

生2: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你读得声音大,我听出了你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生3: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你读得很重,我知道你想去北京看看的心情很急切,对北京的热爱更强烈。

生4: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你读得很慢,我听出了你对北京那份深沉的爱。

生5: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你的声音越来越大,我听出你对北京越来越强烈的爱,越来越想去的心情,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你们的心情,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同学们,再次拿起你们的课本,带着心中的这份感受,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全班齐读)。

赏析: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也是如此。从“读会”到“会读”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本片段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里,激发了学生对北京的向往,表达了他们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学生们在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或快或慢、或轻或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了灵性的生命体。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的第一课时。我将从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七个生字,认识足字旁,会写“会、门”三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我确立此目标有以下四点依据: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关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还包括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这四篇课文的学习,不必在课文内容的讲解上花费过多精力,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认识50个生字和6个偏旁;会写27个字和3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能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识字写字方面,要求认识12个字,会写6个字,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所要求的“多认少写”的要求相一致。

四是基于对一年级学生学情的把握:一年级上学期,在学会拼音的基础上,有了初步的识字写字基础,阅读也已经起步,一些学习的习惯,也已初步养成,这是学习本课识字写字的基础。但是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差,理解力、体会能力都是薄弱的,《我多想去看看》是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孩子很难有机会去那些地方,就很难感受北京和天山壮丽秀美的景色,因此也会难以体会作者期待的心情,在朗读时必然有所欠缺。

2、据此我确定教学重点是借助拼音,认识七个生字,认识足字旁,会写“会、门”三个字。教学难点为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本课教学中首先我采用的是情景教学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并配上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丽的景色中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朗读欲望,更深入形象的感受和理解课文。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我采用的是朗读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课文,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并能让学生自己找到识字的方法。在教学中还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让生字不断再现,不断重复,反复强化。

本课我采用的是朗读法、观察法、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1)朗读法,一年级的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感受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愿望,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2)自主学习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读文,利用拼音自主识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一)激趣导入。

1、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边讲边出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北京和天山的魅力,由此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先范读,学生在自主读课文,借助拼音初步解决字词障碍,从而提高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

2、读好美句,积累词语。增加他们的词汇量,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学习生字。

1、交流自己认识了那些字,如何认识的?使学生找到识字的方法。

2、再读课文,利用学到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同时巩固学到的生字、

(四)指导书写“会”

1、引导学生观察,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点及关键笔画,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感悟书写规则。

3、学生在书上描红,然后自己练写,加强记忆。

4、展示评价。

(三)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1、把“会、走、门”三个生字正确的写在作业本上。

2、积累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短语,并抄写在练习本上。

1、导入部分的课件出了一些问题,导致设置的导入没有起到作用。

2、目标预计学写2个生字,最后只学了一个,作业忘了布置,导致课堂环节不完整。

3、识记生字的时候,有的让他们组词了,有的却忘了,本班同学在词语和句子方面本来就有所欠缺,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4、在教足字旁笔画的时候被学生给绕进去了,这里还是自己准备工作没做充分。

5、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需要加强。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可能很多地方我还没有认识到,希望各位老师专家多多指导。

《我多想去看看》的说课稿

教材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首诗歌。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合作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两个偏旁“心、方”。学会写本课生字。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和朗读教学是重点。

难点:是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教法、学法:

课文理解方面: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万里长城和天安门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然后通过范读、自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配乐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听国歌、看升旗仪式、读句子、唱歌曲等活动,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字,然后通过“吃水果”的游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指名2—4位)。

2、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出(北京太美了!我真想去看一看……)。

3、有位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有这个心愿,想到北京城去看一看,他就在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里,请齐读课题两遍,板书课题,分析生字“想”,并组词、造句。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分清字形。

(2)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课文共有几句话?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字卡(1)开火车读(2)组词造句,反馈课文内容(一个山里的孩子想到北京看升旗仪式)3句话。

3、师引:(请说说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

4、师: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请同学们看挂图。

(三)学习一、二句话,出示挂图。

图:近处的大树、房子、竹椅、石桌、一座连一座的大山,图片,妈妈和孩子。

文:弯弯的小路,大山。

2、谁能想像一下,图中的妈妈在给孩子说什么?假如你是妈妈,你会拿着天安门图片对孩子说些什么?(自由说,指名说)。

(孩子,你要妈妈学习,长大到北京去。孩子,知道吗?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说?指名一、二句师生,生生互评鼓励你们读的真好,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读,可以吗?(可以)(生评)。

4、齐读,突出重点词“遥远”谁来解释给大家听?(路程非常地远)。

5、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

6、个人,小组伙伴赛读,师生互评一、二句。

现在,我明白了,这个山里的孩子家离北京那么遥远,从来也没去过北京城,而北京城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又是这么壮观,怪不得这个孩子这么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呢,让我们把这种迫切的愿望用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导读第3句)。

8、质疑,为什么要重复“我多想去看看呢?”(非常非常想去,很想很想去)。

9、谁能读好这一句,读出“我”想去的心情?(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同学们读的真精彩,让我们深深地体会想去的心情,齐读。

(四)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并背诵。

(个别,小组,同伴,汇报朗读,背诵情况)。

(五)通过听介绍,感知体会课文内容,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

1、出示句子:“北京,我想对你说:”小组交流说一说。

我还想带同学们唱一去《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给北京听,可以吗?齐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3、朗读全文并谈感想。

(六)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祖国首都北京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许多同学对北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都像文中小朋友一样,想到北京看看。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我们将召开一次“我爱北京”的主题班会。

《我多想去看看》的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我对本课制定的目标是:1.用拼一拼、换一换、猜一猜等方法识记13个生字,着重强调后鼻音,认识心字底,会写:“广、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联系实际、观看视频等方式,理解“遥远”、“壮观”等词,能用“非常”说话,读好长句子,体会山里孩子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3.通过对第三句话的反复朗读和体会,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还是应该落在识字和朗读中。因此我对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为:第一,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包括拼一拼、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猜一猜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记住本课13个生字,认识心字底,会正确书写“广”和“升”。第二,创设多种情景,指导朗读“我多想去看看”,读好长句“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能用正确的感情朗读全文,甚至背诵全文;第三,用图文结合、语言渲染的方式,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遥远”和“非常壮观”。

在这些目标中,我把识字和有感情朗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读好长句子、体会朗读“我多想去看看”、以及“非常壮观”的理解作为难点。为了凸显这两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列的铺垫、引导和设计。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铺垫感情,练习语言。

在上课前,我设计了“你去过哪些地方?那里什么非东西常吸引你。”这一话题。一方面,这一话题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另一方面,是为了和文中山里的孩子由于条件限制而无法像他们那样轻易走出大山欣赏祖国山河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让孩子们在心底感受山里的孩子向往北京的强烈感情;再则,通过说话,达到熟练运用“非常”这个词语,为课文中“非常壮观”的理解和学习埋下伏笔。

二、生字学习,分批分类,化解难点。

本课生字的学习分散在两个环节中学习。第一批在导入课文时,随即学习“北京安想”,让学生在具体的图片和题目中随文学习,紧凑有效;第二批在学生自读课文后,分类出示。

字音方面,“城、能、升”三个后鼻音,是学生朗读的难点,一不注意就容易读成前鼻音。通过归类,及时正音,加深学生的印象。采用小老师领读、自由练读、跟老师读和同桌对读等方式强化训练。此外本课中的两个轻声音节即题目中第二个“看”,“告诉”中“诉”等也做了合理的设计安排。

字形方面,重点落在“旗”、“能”和“告”三个字上。其中前两个属于笔画较多,难记,而第三个则是再次让学生体会用猜字谜的.方法来识字生字。

三、课文学习,视频图文,读演激情。

本课是一首浅显易懂,读起来情感细腻的儿童诗歌。但在文字中蕴藏着不易让一年级学生以及城里孩子体会的深深的情感。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做了如下尝试:

1.抓住一根线索,读出不一样的真情。

通过创设三次不同情境,以题目“我多想去看看”为线索,反复朗读,层层深入,最后把学生的心灵引入山里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和孩子产生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在导入课文时,欣赏完北京的几张图片,让孩子从自身情感出发,第一次说“我多想去看看”,进而引出课题。此时,孩子们更多的是带着欣赏画面后,直白地表达对北京的向往;第二次在初读长句播放视频前,引导学生,表达想看看广场上升旗仪式的情感,再读课题。此时,孩子们带的是一份好奇,一种期待;第三次朗读,不再是自己的情感,而是扮演山里孩子的角色。通过引读,我指了两名学生,请她来说出第三句话,并采访其中一个孩子,问他为什么要连说两次?从中体会孩子对天安门前升旗仪式的无限向往。由于前面对“遥远”、“非常壮观”等词语的理解,学生就比较容易站在小男孩的角度来感悟。最后把课文处理成妈妈和孩子的对话形式,通过分角色朗读,达到体会小男孩内心世界,读出真情,突破难点的目的。

2.利用一组图片,深入体会“非常壮观”

对于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我想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和学校升旗仪式的对比,学生非常直观地就能有所感悟。但是,怎么才能让教材有所延伸,真正达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的目的呢?在曹老师的指点下,加入了一组能够用“非常壮观”来形容的图片。虽然是课堂上,学生的表达尚显青涩,但我相信,学生对这组图片和这个词是有所体会的。今后当他们看到类似的情景或者画面时,一定会联想到“非常壮观”一词。这也是我在课堂上即便由于紧张忘记了这个环节,还是给硬生生加回去的原因。通过拓展体会“非常壮观”一词,再读课文中的这句“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一句时,学生的朗读比先前有所不同,也有一点壮观的气势了。

3.借助一串数据,读懂“遥远”背后的深情。

在第一次试教中,我在地图上标注了宁波到北京的距离。我觉得这么解释给孩子们,不太严谨。所以辗转查询了作者。尽管也有待商榷(因为我不确定作者是不是在写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但我想学生更能接受一些。通过乘火车、乘汽车以及步行三个数字,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路程遥远。这里要不要渗透一下大山里的孩子生活很贫困,我在备课时纠结过。段内的老师在帮我磨课时觉得:不一定要强调贫困山区而增添悲情色彩,重点应该落在孩子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情感上。因此当课堂上有一个学生提到“那乘飞机呢?”我就没有给予理睬。回看录像时,我想当时如果能接上他的话,顺一句:山里的孩子不像有些家庭那么富裕,也不像我们城里这么方便,有飞机直飞到北京。这样会更好些。

《我多想去看看》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说教材: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这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说教法、学法: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然后通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说教程:现在谈谈我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他会很自然地就问:“我”写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呢?我紧抓这个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方法的契机,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就问:“多想”什么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吗?为后面情感的激发打好伏笔。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也是文章的内容所在。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学生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学生现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标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再小组合作读,把你刚才还没读准的地方提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者你会读了就帮帮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指名读、范读,跟老师比读、小组赛读,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感情。

三、感悟交流,探究内容《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师提问:通过刚才朗读练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随机板书:北京城(遥远)、门、升旗仪式(壮观)。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四、创设情境,强化感受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学生的思维冲破现有时空的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的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带上记者证,进行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感受:你觉得北京门广场升旗仪式怎样?你看了之后,心情怎样?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孩子的心愿,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最后,利用听音乐《国旗,国旗多美丽》,当念到“敬礼、敬礼、敬礼”时,我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让我们也庄严地向国旗敬礼!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认识。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这样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

二、在教法、学法上我依据以下设计理念。

我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

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然后通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三、接下来是我的教学流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他会很自然地就问:“我”写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呢?我紧抓这个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方法的契机,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就问:“多想”什么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吗?为后面情感的激发打好伏笔。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也是文章的内容所在。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学生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第二步:品读课文,读中感悟:学生现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标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接下来是小组合作读,把你刚才还没读准的地方提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者你会读了就帮帮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然后,指名读、范读,跟老师比读、小组赛读,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感情。

第三步:感悟交流,探究内容:《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师提问:通过刚才朗读练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随机板书:北京城(遥远)、天安门、升旗仪式(壮观)。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

4、创设情境,强化感受: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学生的思维冲破现有时空的束缚,张开想像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的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带上记者证,进行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感受:你觉得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怎样?你看了之后,心情怎样?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孩子的心愿,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最后,利用听音乐《国旗,国旗多美丽》,当念到“敬礼、敬礼、敬礼”时,我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让我们也庄严地向国旗敬礼!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我多想去看看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孩子当作朋友,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去北京的话,你会到哪些地方去看一看?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和朗读训练,整堂课学生都是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这一节课,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从一开始的自由读——重点句子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评选“朗读能手”,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让学生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更加激发起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不足之处:

1、在做识字游戏时,当学生猜对了卡片后面的字,应让猜对的同学领读卡片上的生字,这样学生对生字识记的会更好。

2、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差,今后应加强读的训练。

3、在学课文时,“多想”没有解法,在讲时如果让学生用换词的方式理解就更好了。

《11我多想去看看》

学习目标: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部首“心、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

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北京的风光、名胜的图片。

教师搜集网上有关北京的资料。

制作课件,升旗仪式的实况录像。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时间: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  新课,认识北京。

1、              出示课件,观察图一:

谈话激趣:这是个住在大山里的孩子,和他的妈妈坐在院子里谈话。

你知道妈妈手里拿的是什么?(天安门的图片)。

2、              放大天安门的图片。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读出图片上的字。

简介北京。

鼓励学生说说看到图片后的想法。

3、出示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请同学们借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              在文中标出生字,读给同桌听。

3、              出示课件,认读生字。

4、              谁能给这些生字组词?

三、         识记字型。

1、              谁能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识记字型的方法?(猜字谜、熟字加偏旁(部件)、熟字换偏旁(部件)、熟字去偏旁(部件)、分析结构)。

2、              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字。

3、              检查自学情况: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重点指导:

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想:拆成“木、目、心”来记忆,认识心字底。

比较形近字:北——比  走——足  升——开。

四、         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              谁想将课文读给同学听?分节指名读课文。

2、              谁能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3、              看图一,思考:妈妈对“我”说了什么?

从书上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范读,并刻意将“遥远”一词重读。

请学生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播放升旗仪式的录像,观看升旗的场面。

谈谈你看了升旗的场面有什么想法?理解“壮观”。

范读,渲染壮观的气氛。

谁能像老师这样读?

4、              听了妈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什么?

一齐读读课文第二部分。谁最想去北京看看?最谁能读出期盼的语气?

5、我们一齐把全文读一读吧。

五、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知道了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许多同学对北京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都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很想去北京看看。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我们将召开一次“我爱北京”的主题班队会。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1、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产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13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生字卡片、课件。

(2)、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把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给生字加上拼音。

(3)、读生字比赛:这首诗歌中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我们来比比看,谁最聪明,读得最快。出示生字卡片,粘在黑板上,读对的,组词好的,当奖品分道组里去。认识偏旁:心方。

提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想:木目心;告: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安:宝盖下面一女孩)。

(过渡: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些生字,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还给你们带来北京的礼物,你们想看吗?展示课件,增强感受。)。

1。欣赏课件:

3、自由默读,想一想课文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

读后回答。

出示:妈妈的话。

4、(出示课件)理解“弯弯”、“遥远”、“壮观”,指导朗读。

相机进行词的训练:弯弯的。

5、“我”说了什么?

出示:“我”的话。

比较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说话练习。

6、“我多想去看看”,看什么呢?为什么要去北京看升旗仪式呢?我们来读几句话。

出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出示: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你们见过五星红旗吗?它是什么样的?(出示国旗)。

出示: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

只有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是和太阳一起升起来的,一边是冉冉升起的太阳,一边是在国歌声中飘扬的'国旗,那种庄严的场面多么激动人心啊!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小作者的心愿,谁能把这个山村小朋友特别想看升旗仪式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北京的内容,在读课文的时候会更有感情,下面,老师来读妈妈的话,同学们读山村小朋友的话。(课件)。

2、有感情的朗读。男———小男孩,女生———妈妈,分角色朗读。

3、学习了这一课,对你有什么影响?周一升国旗是怎么做?看见升国旗要怎么样?

4、咱们试着背背这首诗歌:我多想去看看———(配乐朗读《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

听!这是什么歌!《我爱北京天安门》。一起唱吧!唱着歌离开座位!

《11我多想去看看》

1、能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天安门图片和升旗仪式录象片。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我们学校每周一早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国的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上每天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那场面,你见过吗?你想去看看吗?有一个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非常想去看看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升旗仪式。于是,他不停地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停地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呢?读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交流:指名读喜欢的句子,检查字音。

3、你读懂了什么?

(1)小男孩住在大山里,特别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2)理解"遥远"(从大山里到北京城要坐上几天的火车,与"远"比较);

(3)理解"壮观",通过观看录象理解(人多、解放军叔叔的威武……)难怪这个小朋友要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指名读这句话。(提倡个性朗读)。

三、再读课文,指导背诵。

1、小朋友们很会学习,读懂了课文,你认为怎样能把这篇课文读好,你就怎样读?能背诵的就背诵。(自由尝试)。

2、指名朗读,评价交流。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课文。

四、练习读"我会读"中的句子。

刚才课文读得这么好,这些句子你会读吗?(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五、写一写。

指导学生写四个生字。

六、课外延伸。

1、你对北京除了想看天安门广场上隆重的升旗仪式,还想看什么?

2、课件展示北京的图片,更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齐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多想去看看》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这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然后通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激情,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现在谈谈我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他会很自然地就问:“我”写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呢?我紧抓这个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方法的契机,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就问:“多想”什么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吗?为后面情感的激发打好伏笔。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也是文章的内容所在。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学生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学生现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标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再小组合作读,把你刚才还没读准的地方提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者你会读了就帮帮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指名读、范读,跟老师比读、小组赛读,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感情。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师提问:通过刚才朗读练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随机板书:北京城(遥远)、天安门、升旗仪式(壮观)。/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

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学生的思维冲破现有时空的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的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带上记者证,进行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感受:你觉得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怎样?你看了之后,心情怎样?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孩子的心愿,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最后,利用听音乐《国旗,国旗多美丽》,当念到“敬礼、敬礼、敬礼”时,我充满激情地对学生说;让我们也庄严地向国旗敬礼!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等12个生字。

2、会写“会、走”等6个字。

3、认识偏旁:足字旁“足”,巾字底“巾”将字旁“丬”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知道中国地域广大,我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伟大家庭中。

教具准备:课件。

课件链接: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

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检查组词扩词及说一说如何记忆这些字词?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靖倩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2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2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2个句号一个感叹号。)。

(3)妈妈告诉我什么?(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4)小路的特点是什么?(弯弯的)。

(5)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哪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

(6)北京城在哪里(北京市)。

(7)北京是祖国的首都。

(8)北京城有什么?(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

(9)北京城有一个天安门,每天,太阳升起,举行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许畅:播放北京升旗仪式的视频。一起感受。学生讨论:你看完有什么感觉?

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

谁了解北京的升旗仪式?观看时有什么感受吗?

(1)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2个句号一个感叹号。)。

(3)爸爸告诉我什么?(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4)公路的特点是什么?(宽宽的)。

(5)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是哪里的孩子?(北京的孩子)。

(6)天山在哪里?(新疆)。

(7)天山上有什么?(天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7、看天山雪莲图片。一起感受。

总结:这篇课文讲了两个孩子,一个生活在祖国的西部天山脚下,一个生活在祖国的首都北京。这两个孩子,一个想看看北京城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一个想看看天山雪山上盛开的洁白的雪莲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外面世界思想感情。也说明了我国辽源广大。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五、课文升华。

1、以“我多想„„”开头,说一说自己的愿望,苏杰管老师说:我多想去西湖看看。妈妈告诉我,在遥远的杭州城,有一座美丽的西湖。那里的荷花盛开,美丽如画。我多想去看看。

2、以“我多想„„”开头,写一写自己的愿望。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六、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课文。

七、指导写字。

《11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

2、认识2个偏旁“心、方”。

3、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重难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认识偏旁“心”、“方”;会区别形近字并能把生字书写正确、端正。

教学理念:

在学习的课堂里,常常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通常是学生自己充满个性、充满智慧的天真想法。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使他们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学习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

今天,刘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美的地方看看。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 故宫、天坛、天安门、万里长城。

(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上看升旗仪式。北京之行结束了.

2、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如:“北京太美了!”“我很想去看看。”“我真想去看看。”

3、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所以他不停地对妈妈说------(出示课文题目)。

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小朋友说得真棒啊!大家提得这么好,小蜜蜂也来凑热闹了,看,可爱的小蜜蜂来给你们献花来了它们把生字都采到了她们的漂亮的花里了,让我们去看看,这些生字是什么。

谁还认识漂亮的花瓣上的词语?

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这些字?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办法识记,同时学习“心”字底。用上“心”字底是因为想一件事情要用心去想。)看,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新词送回了课文,你们还认识吗?自己读一读,圈一圈你们真认真。刚才你们提的问题老师也很想知道。我可以先读读课文吗?小蜜蜂有话要对你们说“我做任何事情都特别专心,听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不但能听清字音,还可以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呢!你们能做到吗?”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又雄伟,又壮丽,有个妈妈给她的孩子讲北京的样子,她是这样说的…。听听老师读,看看老师读的好不好?师范读(配音乐)。

二、学文。

出示词语:告诉,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2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指导朗读。

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很壮观,很有气势,场面很大)。

当五星红旗跟太阳一同升起的时候,过路的工人、农民、学生都停了下来,向我们的国旗致敬,这时的场面非常壮观呀!让我们读好这个句子吧!(自由读、指名读)。

创设情境:小朋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这么壮观,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话,你会怎么做?来,我们一起做做看。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表演。(奏国歌、升国旗)。

这里为什么说了两遍“我多想去看看”呢?(说明这位小朋友非常想去。)。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那么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请你读一读。

小结:这位小朋友读得真精彩,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他想去看看的迫切之情。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再来读读这一句话。)。

三、朗读诗歌。

小朋友,让我们选择你喜欢的姿势读读这首诗歌。

我们到了这么多地方,欣赏了这么多美景后,现在,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吗?

出示句子:北京,我想对你说。

小结:是呀,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国旗,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3、请你把心里话讲给北京的标志——天安门说一说(可以加上动作)。

4、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现在让我们的男孩子们从心底里大声地说一声——我多想去看看。

让我们满怀对北京的无限热爱,齐声呼喊——我多想去看看。

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最喜欢唱的歌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现在让我们站起来,跟着老师一起欢快地唱起来,尽情地跳起来!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是如何制作的?

每当你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会不会想知道,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是怎样制做出来的?国庆节前夕,原高熔金属材料厂副厂长。离休干部宋树信向笔者讲述了这段往事。

宋老虽年纪大了,可提起往事,仍是满脸兴奋的神情,他说:“1949年,北平解放后,党派我到国营永茂实业公司工作,9月下旬,政协一届会议确定了国旗、国都、国歌,并决定于10月1日在北京飘扬起数万面红旗。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们,根据当时的条件,我们决定用红布做旗面,黄布做五星,用缝纫机缝制。”

“9月29日上午,经理又交给我一项紧急任务;10月1日,毛主席要在开国大典上亲手升起一面长5米多宽3米多的特大号五星红旗。红旗质量要好,五颗星必须用缎子做。当时我又激动又紧张,党把这么光荣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可距开国大典只有两天的时间,任务完成不好砸了锅怎么办?我顾不上多想,先在公司里找到做旗面的红布和做旗杆套的白布,就是找不到做五星的黄缎子,我骑车跑遍了市里所有的布店,整整一天都没有找到。急得我火烧火燎,夜不成寐,第二天一早我赶到了全市最大的绸布店瑞蚨祥,向一位老职工说明来意,请他们翻翻库存。他们一听事关重大,找了几个人一齐去找。两小时后,交给了我一卷三米多长的黄缎子。我抱上缎子直奔西单的一家缝纫社。当我把布交给他们时,才发现黄缎子只有一市尺多宽,做最大的五星根本不够宽,经上级同意,我们在大五星的一个角接一个尖,拼接后,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我们连夜赶制了相同的两面五星红旗。”

10月1日,一早,我把国旗送到设在天安门城楼北侧四面的开国大典筹备处。一位50多岁,操着南方口音的问志笑着上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小同志,你是党员吗?”我忙说:“是。”他说:“你为党立了一功呀!”我当时激动得什么也说不出来。事后才知道,那位同志就是当时北平中的市长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叶剑英同志。”

说到这里,宋老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豪。停了一会儿,他又接着说:“10月1日下午3点,30万人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我也站在队伍中。当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全场沸腾,我的视线全被泪水挡住。

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课后我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11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开、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把长句子读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书写生字“广”、“开”。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展示北京的风光图片(播放课件)天安门、天坛、长城、香山;北京市世界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景迷人,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这么美得风景,有什么想法对大家说说好吗?指名回答。

我认识一位山区的孩子和你们差不多,他从来没有到过北京城,没有看见过天安门广场,更没有看到那雄伟壮观的升旗仪式,小朋友们,你们想去北京看看吗,让我们坐上特快列车一起去旅游吧。

2、标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范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什么内容?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找出生字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初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为识字写字起了铺垫作用。

4、读完了这首小诗,我这儿还有一些字,带领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请看大屏幕:

想 告 诉 路 能 走 北 京 城 安 广 升 旗。

5、全班交流识字方法,“京”可以根据“惊”用减一减的方法,“北”与“比”,“走”与“定”,“升”与“开”可以通过比较记忆,“告”用猜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记忆,根据“旗”与“想”字,认识偏旁“心”“方”。

6、刚才我们借助音节认识了生字,不借助音节能不能很快地认识生字。请看大屏幕。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开火车读游戏是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把开火车的游戏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教师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时间,并且在课件创设的环境中学习,识字效率会大大地提高。

小朋友们读完了吗?它一共有几句话?哪位同学告诉老师?(指名回答)其他小朋友同意吗?指名学生读这三句话。

读得非常好。

10、下面我们轮流读一读,女孩子读妈妈的话,男孩子读我对妈妈说的话。

12、我们来换一种方式读,我读第一句,小朋友要听清楚,

妈妈告诉我。

天安门在哪儿。

书上升旗怎么讲。

是啊!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课文中最后两句该怎么读?

三、说话练习。

在我们书本104页还有几句话,看看哪几个小朋友读得最好,开始吧!

下面我们完成一个练习,看大屏幕。

我国的首都是—————,我爱首都————。

我国的国旗是—————,我爱国旗————。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播放北京升旗仪式课件,学生自由读,读出感情。

2、小组比赛读,比比哪组读得最正确、流利、有感情。

3、全班与老师由分角色朗读。

五、指导写字“广”、“开”

1、观察两个字“广”、“开”在田字格的位置。

2、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