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情绪管理论文(优质19篇)

时间:2023-12-20 18:23:33 作者:琴心月

范本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散文

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常有的就是‘喜怒哀乐’四种。对于自己情绪的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修行课程。喜到极致会疯狂,比如范进中举,牛皋抓住金兀术,都是因为大喜而受到伤害。怒气冲天,会作出傻事;人在发怒时,理智降到零点,做事就不考虑后果。动物也是这样,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跋涉着。正午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它又饿又渴,焦躁万分,一肚子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正在这时,一块玻璃瓶的碎片把它的脚掌硌了一下,疲累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将碎片踢了出去,却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顿时染红了沙粒。

生气的骆驼一瘸一拐地走着,一路的血腥味引来了空中的秃鹫,它们叫着在骆驼上方的天空中盘旋着。骆驼心里一惊,不顾伤势狂奔起来,在沙漠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痕。跑到沙漠边缘时,浓重的血腥味引来了附近沙漠里的狼,疲惫再加流血过多,无力的骆驼只得像只无头苍蝇般东奔西突,仓皇中跑到了一处食人蚁的巢穴附近,鲜血的腥味儿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出,黑压压地向骆驼扑过去。一眨眼,就像一块黑色的毯子一样把骆驼裹了个严严实实。不一会儿,可怜的骆驼就鲜血淋漓地倒在地上了。

悲哀的情绪,要是不找一种方式去缓解,也会因为因悲痛欲绝而死。许多老夫妻一生厮守,当一个先走,另一个就像离群的孤雁,郁郁寡欢也不久就死去了。就算孩子很孝顺,也无法弥补老人那种悲哀的情绪。

乐,人们以为是好事,可是太快乐了就容易乐极生悲。有一个老人总盼着自己可以抱到孙子。等儿子终于将孙子抱回来送到奶奶手中,奶奶高兴至极,高高将孙子举到头顶;哪知头顶正有飞快旋转的电风扇,将孩子的头削去一层。顿时,喜剧变成了悲剧,一家人痛不欲生;也只能追悔莫及。

由此看来,人的情绪太出格,总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佛法修行中,就是通过坐禅,让一颗容易激动的心,变得冷静、平和。就不容易太情绪化而遭来祸殃。尤其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更需要有超常的承受力、忍耐力,“小不忍则乱大谋”;越是受到委屈时,越需要冷静、理智,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地克服每个困难,走向成功。

对待一些难以忍受的事情,要尽量放宽心胸,转个角度去思考。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本领!

人有情绪是难以压制的,聪明的人就懂得转移情绪。当你太压抑时,不要对别人发火,可以找个偏僻的地方吼上几声;或者找些事情做来使自己疲劳;或者到外面去散步,看看哪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游戏,都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极端情绪的爆发。

尤其是一些抑郁症患者,最怕钻牛角尖,走死胡同,那就是雪上加霜,更使得不好的情绪恶化。

学会情绪管理的教案

幼儿园小班。

1、通过故事,幼儿初步理解什么是孤独。

2、能够正确认识独孤,并学习如何远离独孤,走向合作。

3、通过连体人、背靠背、两人三足这三个相关合作的游戏,幼儿感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4、通过此次课程学会分享与合作。

一组讲述孤独兔子故事的幻灯片,几张挖了两个洞的报纸以及废旧的纸盒皮等等。

1、活动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关于小兔子的故事,小朋友们以前一定是没有听过的,因为这个故事是最近才刚刚发生的哦。所以接下来小朋友们就要认真听清楚啦,因为小兔子最后需要小朋友们的热心帮助。

2、针对故事中的问题,让幼儿自由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再归纳出几个有意义的回答让幼儿参与讨论。并从讨论中得出幼儿的回答是否可行,以后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合作。

3、设计游戏让幼儿体会合作的快乐。

游戏一:连体人。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将挖好两个洞的报纸分别套在两个人的脖子上,将两人连在一起。两人一组沿着教师指定的路线走、跑、过障碍物等。如果报纸中途破碎则停止游戏,以报纸不破碎者为优胜。

说明:障碍物可以是某个特定的纸盒铺成的小路,或者是教师自行画的圈圈之类的。

游戏二、背靠背。

游戏规则:幼儿自选同伴,两人一组。让幼儿两两背对背坐下,两腿伸直,双手臂向后互相钩住,然后试着站起来。

说明:这个游戏教师可以划定一些范围,首先把全班幼儿分成几个大组,然后每个大组派出两个小朋友进行游戏,剩下的'小朋友为自己的组员加油。轮流着进行。

4、通过上面的游戏,小朋友们在玩完之后分小组分享感受。

教师叫几个小朋友代表进行讲述自己小组的体会。教师:小朋友们刚才玩游戏的时候都很开心,都知道怎样去跟自己的小伙伴好好合作与沟通,所以呢,可以看出我们班的所有的小朋友都不是孤独一个人的。那么刚才故事中的小兔子呢,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悄悄的告诉老师它通过你们热心的帮助已经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啦,所以不再孤独一个人了,于是呢,最后就能够安全的和小伙伴互相合作逃离火灾现场了。它呢,要老师谢谢小朋友的热心帮助!

5、总结:

6、活动自然结束。

让小朋友们去喝水,去洗手间。

个人总结:此次活动设计的个人感想:鉴于在今天独生子女盛行的年代,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生活中都会不知不觉的习惯孤独。并不是说孤独是一件坏事,只是在这孤独包装下大多数人都有着一颗敏感容易受伤的心,于是,曾经让我们熟悉的合作精神渐渐风吹云散。纵然是在这样一个分工精细的年代,我们更加是需要远离孤独,走向合作,这是一个需要从小就应该培养的心理素质,要知道,通常一个人的狂欢无力挽救一切狂澜。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论文

摘要: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工作中尤为重要,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够引导“95后”大学生及时解决来自心理的“青春困扰”。然而,在当前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中还存在缺失“具身”理念、忽视情绪智力、存在说教隐忧,缺乏情绪体验等问题。具身认知做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对情绪管理教育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身体转向”研究进路。在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下,构建以“具身”理念为基础,以情绪智力培养为内容,以具身参与实践为支撑,以人文关怀情景为环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系统能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绪管理;具身认知;情绪具身性。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识别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多元思潮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当代“00后”大学生在面对纷杂的社会环境、涌动的社会思潮、多元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困惑中、学业和就业压力中、交往与情感的迷惘中,各种焦虑、迷茫、孤独等负面的情绪甚至是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的形成、政治认同,甚至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的“人生走向”。青年大学生是负面情绪的波动期和高发期,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够引导青年大学生及时解决来自心理的“青春困扰”,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重要的课题。

具身认知理论是二十一世纪四大前沿科学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也在教育学、哲学、等领领域出现“身体转向”新进路。传统认知科学中用计算机符号模拟人的心理表征,认为认知是简单符号的传输。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与具身模仿理论一起为认知具身化的合理性奠定了神经生物学的基础,身体、大脑、神经、感觉影响着人的认知,大量的研究证据证实认知的“具身性”。从第一代认知科学到第二代认知科学身体在认知中的经历了从“离身”到“具身”的转变。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不是简单的符号的交换,身体是认知的前提和基础,认知的过程是身体、大脑、认知的动态耦合。在具身认知理論最新研究中,情绪具身观也显示“具身”身体的感觉、情境的体验会影响人情绪的认知。情绪管理作为一种对情绪的认知、调节和控制特殊的认知过程,身体的感官、情境的营造、环境的耦合互动三个要素在认知的过程中都不可或缺。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情绪管理教育中的应用将为情绪管理研究开启新的研究范式。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身体参与性。认知是依靠人的身体、大脑、神经、思维、心智等物理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是内化的经验和具身化的过程,认知是不能脱离身体进行的。第二、情境性。认知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之中进行的,情绪具身观表示情绪的感知、认识和调节是要在个人的身体体验和情景的耦合下产生作用的,情绪的情景体验和共情体验影响着情绪的认知。第三、认知的交互性。认知是身体、动态耦合过程,身体、环境、大脑是置身在统一的系统机构中,也是身心合一的认知活动。在这里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分工,进行符号、信息、能量的交换与供给,共同塑造了认知的过程和方式。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最新研究中发现,情绪具有具身性,即在情绪认知的过程中身体的感官、环境的、动态的耦合对情绪的产生和认知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参照下,情绪管理教育过程中对情绪的认知、调节、控制这种特殊的认知方式中“身体”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当前情绪管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失身性”、“说教式”的隐忧,大学生对“身体参与式”情绪认知、情绪体验、情绪管理教育模式具有较高期待,构建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情绪管理教育模式尤为迫切。

1.在教育理念上缺失“具身教育”的理念。

一直以来,“身心二元”一直影响着人的认知方式和教育方式,“离身教育”的理念也弱化身体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的情绪管理的教育中“身体参与”的“具身教育”理念没有有效发挥其作用,情绪管理教育现状普遍存在“离身教育”的现状。在调查中显示,当前高校情绪管理教育中“身体”参与的团辅和实践课程较少,知识讲授的选修课模式在高校中较为普遍。情绪管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自身情绪的认知、心理的调节、情绪的管理,身体参与的“体认”的认知方式是合理认知、正确宣泄、有效调节情绪的方式,情绪管理教育不仅仅是失身式、灌输式的教学,“具身教育”“身心合一”的教育理念是当前情绪管理教育亟需的全新教育理念。

2.在教育内容上忽视“情绪智力”培养。

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忽视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情绪智力的培养。当前“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具备个性张扬、思维活跃、过于理想、不能吃苦等学情特点。当遇到心理上“青春的困扰”、入学的适应期、毕业向社会过渡期时,负面的情绪会成为大学生的心理困扰,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的问题。调查现实,在大学期的适应期和过渡期经历长期负面的情绪困扰和心理困扰的学生高达89%,学校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或实践的仅占23%,通过情绪管理教育中了解掌握合理的情绪管理方法的学生仅有25%。当前高校在情绪管理的教育中仅仅局限在辅导员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和校园及社团文化活动,教育的内容的缺失及教育模式的单一使得高校的情绪管理教育存在诸多的弊端。

3.在教育方法上存在“说教灌输”的隐忧。

情绪认知理论中认知的情景、身体的实践行对人情绪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情绪的认知过程连接大脑、思维、身心等多个身体感官系统,离身的情绪管理教育大大减弱了教育的效果。具身认知理论中的具身和情景性的特征注重认知过程中的体验,良好的情绪情景和情景体验能使人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中。情绪管理这种特殊的对情绪状态的认知、调节和控制的认知过程需要良好的情绪认知情境和身体参与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自古就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身体认知的方式。当前的情绪管理教育中缺乏“具身”的教学情境、“体验”实践情境。调研显示,当前情绪管理的课程中大多以知识讲授课程为主,具有体验活动的团辅性课程、“情绪面具表达”等特色课程活动覆盖面较小,体验感的社会实践课程还需进一步加强。

具身认知做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对情绪管理教育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身体转向”研究进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在认知的过程中身体、心智、大脑、环境是动态耦合与互动。情绪管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自身情绪认知调节教育活动中迫切需要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构建以“具身”理念为基础,以情绪体验为支撑,以身体参与实践为保障,以为人文关怀情景为环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系统。

1.树立“以人为本”的具身教育理念。

情绪管理的教育在教育理念中当摒弃“重心轻身”的理念,身体域场在教育中的回归是“以人文本”的具身教育理念的体现,树立“以人文本”的具身的教育理念为导向在高校情绪管理的教育中应用能够提升其教育的有效性。在当前情绪管理教育中发扬“以人为本”的具身教育理念一方面要改变情绪管理教育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情绪认知的过程是感性的、情境化、具身化的,在教育的理念是要树立“身心合一”的具身理念,在教育方式上以情景化教学、身体参与度高的实践课程为主,教授情绪管理的策略和体验方法,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校园文化活动三位一体的人文关怀作用,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关心帮助,引导学生在遭遇情绪困扰时积极主动求援,让情绪关怀的“正能量”在教育中发挥作用。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情绪管理”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积极情绪“正能量”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在爱党爱国坚定信念的积极情绪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在高校开设“情绪体验”的情绪管理教育课程,以“具身参与”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和表达自身的情绪状态,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调节、控制管理自身的负面情绪,并正确认知自身负面情绪归因。如:开设“认知自我”情绪团辅课、“情绪艺术面具表达”特色活动、“情緒的自我管理”等理论课程。最后,通过在教育内容中教授“情绪体验”的情绪管理调节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在负面情绪状态时及时掌握调整策略,通过心理积极暗示法、自我呼吸调节法、肌肉放松法等身体体验调整策略掌握。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认知、情景三者统一的认知方式,情绪管理教育中的“具身认知”教育方法要通过身体、环境、心理、情绪的动态耦合互动中感知、理解、调整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一、具身引导法。情绪管理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和主观内在体验,作为教育者要不断掌握情绪的管理专业知识,做到教育中的“具身引导”,通过情绪的疏导、共情的机制、身体语言的教育过程寓情于景,以情动人。二、在教育中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用慕课、电脑投屏互动、音乐教学体验等教学工具、增强体验教育的情景,让情绪的体验处于真实的情景之中,认知、体验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三、艺术教育法。学生可以在情绪管理教学中运用音乐舞蹈、绘画演绎、面具表达等艺术表达方法,在艺术教育情景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4.开展“身体参与”的情绪管理教育实践。

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具身参与理念在认知的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具身学习、具身教育、情景的互动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的各个学科中不断实践,通过情绪教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实践活动中、用实地参观、感官体验和具身参与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爱国的情感,用正确的信念教育活动引领思想,从而让学生摆脱情绪的困扰。二、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情绪体验作用,鼓励学生在“身体参与”的志愿服务团队活动中体验正面、积极的情绪情感,在志愿奉献的体验中团队的活动中收获积极情绪,让团队“共情”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情绪认知的动态耦合。三、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辅助作用,通过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社团、品牌活动的开展的指导中融入情绪教育内容,组织心理社团和文化活动开展学生喜爱的情绪艺术表达、情绪沙盘体验等特色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情绪的体验和教师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3]管福泉.正面管教视角下的学生情绪管理[j].江苏教育,2018(10).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现今,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压力,不管是学业上还是情感上。而过多的压力,会使大学生们走向极端。大学生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他们能否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否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本文是从情绪的含义出发,讲情绪管理的含义、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以及策略。

(一)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或喜或悲,或无奈,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做事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必经的心理运动过程。

情绪管理就是在人们做了一件事后,对其在事件之中所体现的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议、自我区别、自我体会等能力以及对他人于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一)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很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个学生情绪若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如若情绪消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无聊,没有兴趣,对学习是有害无利的,会是一个关键。他们做事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

(二)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彼此的表情不断的向对方传达出一种信息,表达彼此的想法意愿。同时,彼此也在通过对方的表情来感受对方的意图、态度。一般而言,情绪体验丰富且能够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且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

(四)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适时的`调整,那么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那么,就会对大学生的个性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大学生是无数个个体中的一员。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让个体的自我价值得到完美实现;反之,则会让个体自我价值不能很好实现甚至是不能实现。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立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良好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充实、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2.学校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多加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设立心理咨询社,还应开展“情绪管理”选修课,是对大学生情绪进行积极干预,促使大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和技巧。

3.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当大学生的辅导员,积极引导他们。

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观察,尊重他人感受。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过程中获得以后一种自我控制、驾驭和承受情绪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排斥单独的心理辅导,而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二)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氛围健康和谐与否、家庭父母的教养方法等)对孩子的一生(包括成长、教育、身心发展、为人处事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好的,健康积极的,其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心态情绪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而家庭氛围不好的,比如暴力(冷暴力和热暴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结,对社会也是有害的。

(1)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大学生尽管成年,但是,心理和身体的发展都还欠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2)父母双方之间尽量少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是太过激烈的行为。

(3)父母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4)父母应该多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东西。

(三)大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及时的发现自我的情绪。

如,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进书,马上就要考试了,怎么办?考差了怎么办?父母会不会打我?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什么,以便针对性的调节。

2.正确认识自我的情绪,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情绪会因为某一件事而发生触动。如,某一个信念有合理(符合大众的、科学的)和不合理(不符合大众评价标准、荒诞的)之分,不管我们遵循哪一种,情绪都会有波动,而当这时,我们就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了,学会自我安慰。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在大学,必学哲学,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不能片面的极端的看待一个问题。

3.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可以通过情绪转移、适当比较、交换角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做游戏、倾诉、运动、适度痛哭、咨询等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平衡。

20xx(3)。

[5]杨敏杰.谈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j].教育探索,20xx,(12):86。

[7]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教案

让我们在花开的季节,正确看待中学生恋爱,帮助同学们认识中学生。

恋爱的实质,澄清一些错误的认识,避免走入感情误区。

中学生恋爱的心理动机是什么,真正的爱情是什么?

讲授课、讨论课。

多媒体教室。

一、用音乐短片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时间:10分钟)。

2、引导:大米是老鼠不能缺少的事物?

3、小结:爱情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融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4、导入主题:青春期到来,少男少女们不知不觉中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正常现象,就像我们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少男少女们在性本能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好感、眷恋,以及想进一步亲近的欲望,这并不是丑陋,关键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二、游戏——摸摸那双手(时间:8分钟)。

1、规则,请男、女生各两位站在讲台上,再请一位男生蒙住眼睛摸四人的手,猜猜是男生的手还是女生的手。另外再请一位女生上台实践。

三、爱情是什么?(时间:8分钟)。

1、我们先来看看一则故事:

历史课上,阿力被一道不起眼的选择题卡了壳,他硬着头皮准备好挨老师的训。前排斜对面的娴悄悄回眸一笑,微微一伸拇指,示意他选a。阿力顺利过关,心中激情难平。他不时地打量着娴,回味她的微笑——怎么从来没发现娴的那么一笑会如此动人心魄?深夜,阿力无法入睡,他搂着松软的棉被,想着娴的红唇、笑容,似拥娴入怀??我爱上她了。阿力在心里低唤:“亲爱的娴。”

2、讨论:阿力与娴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3、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共同建立在男女之间相互爱慕、相互关心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近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情。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4、小结:阿力与娴之间的男女之情与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相比还差很远,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很可能喜欢上外表漂亮或帅气的异性,但这种感情是喜欢而不是爱,喜欢不同于爱!那这时候的我们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回答:有。

四、初恋的美好(时间:10分钟)。

1、一个男孩的来信。

2、讨论:这个男孩该怎么办?

五、布置作业:如果爱了,你会怎么做?

六、教师总结:(同时播放《同桌的你》作为背景音乐)。

周围的社会环境充满了诱惑,它会把清泉与浊流一并倒给我们,我们要靠自身去战胜污泥浊水的.冲击,只有了解自己青春萌动的特点,才能把握好青春的心绪。

初恋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转眼就折断了。这花不会在记忆里凋零,只是突然间定了格:它永远是折断时那样美,它凝结着温馨痛苦的往事。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失恋:含珠的贝死了而珍珠不会死,珍珠会闪光。死去的贝就是爱情;留下的珍珠是记忆。

每一个爱情故事都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完美的结合;二是痛苦的分手。而历史上留下来的爱情悲剧远远多于喜剧?所以同学们处理自己的感情时一定要理智,问问自己:我为什么去恋爱?我爱他她什么?我愿意和他她天长地久吗?性是重要的,但它并没有重要到可以涵盖整个人生;性欲也是重要的,但它并不比生存的欲望、发展的欲望、创造的欲望更加重要。祝愿同学们拥有纯洁的爱情和美好的人生!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散文

长久以来都以一种荒原的感受来形容自己内心的形态:草木凋零、群山静默、野径无人、雨急云飞;十数年前,也曾一直都希望自己某天能够破茧成蝶,让心灵在明媚的阳光下自由地飞舞,让笑容在生活中灿烂地怒放,然而却从不知道自己被生活围困的原因,寻找了无数给自己的理由和解释,可那些理性的东西给自己的帮助并不大,似乎破茧的日子遥遥无期,于是,咬着牙等待。然而,就在我向来访者指出情绪是我们的朋友,每当情绪出现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某些方面出了状况,需要重视时,由此,一切的惶惑就迎刃而解了。

努力地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如真实地与自己的情绪相对,好好地反思自己哪些方面的需要没有被满足,生活需要做什么样的调整和处理。由是,与其努力地克制情绪,不如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或者遗留的问题。因此,我也知道,20年了,我就这样愚昧地被困在自己的情绪里,被困在错误的想法中,手足无措地努力又努力地克制和压抑自己的情绪,而现实的问题却日复一日地压在心头,形成了一片汪洋之海,被围困的感觉、荒原的感受、破茧成蝶的希翼就这样地诞生了。

此刻,我不再赞同以克制情绪解决问题的想法,但妥善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必要的,在勃然大怒中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做一定程度的压抑,在消极低郁渴望死亡中我们也需要对自己的情绪做一定程度的调整,然克制或者管理自己的情绪只是暂时地使用的一种技巧,就算这些克制和管理做得不好也不必对自己进行深深责备,更不要让自己在这些自责中不小心失足掉进自我否定的陷阱。我们是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产生情绪反应是极其正常的一件事,只是每个人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而这种能力的获得跟每个人的遗传有关,更跟各自的成长和经历有关,人为地强迫自己去控制情绪或者勉强自己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实质上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所以,我现在提出重视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出现了情绪波动或者强烈的情绪反应,那么就请抽空和自己的情绪好好地相处,问问自己到底出了什么事,或者曾经出过什么事如今再度被相似或相同的场景以及事物唤醒,改善情绪状态如果与处理现实问题或者曾经纠结的情结相结合,那么,我们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便会一天天增强。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散文

优秀是一种习惯,情绪管理也是一种好的'习惯。父母要从小帮助孩子养成情绪管理的好习惯,遇到问题先冷静地思考,正常地向父母提出要求,被拒绝时不要无理取闹。能独立面对并处处问题,在自己不能解决的情况之下寻求帮助,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动不动就哭闹。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和孩子的情绪有着莫大的关联,如果父母从未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孩子乱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埋怨孩子。

2.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想笑了时就笑,想哭了时就哭。这是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和要求去左右他们的情绪变动,或许在父母的培养之下孩子们懂得了不能乱发脾气,但他们并不知道如果掩藏自己的内心感受,想哭了的时候他们依然会哭泣。家长要用包容的心态来面对孩子,无论他们是对还是错,是优秀还是有坏习惯,都要允许孩子有时间成长和进步。

3.接纳孩子的行为。

更多的时候孩子都会尽可能地表现好,但孩子也有调皮捣蛋的时间。父母不能随便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更不能因为孩子有一次不好的表现就多加责备和批评。孩子犯错不是什么坏事,勇于认错,并及时改正就是好孩子。情绪上的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大人也有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父母更多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并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孩子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帮助孩子获得快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但父母要注意的是,接纳并不表示就是纵容,对孩子的要求依然要严格。

有些孩子不关于表达自己的情绪,遇上问题了自己拿头撞墙,或是用其他过激的行为来释放,非常危险。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怎么释放内心的不良情绪,可以对着田野和山岗大声叫喊几声,也可以放声哭泣,把心里的不开心都哭出来。要掌握正确的情绪释放,不能长时间压抑自己导致最后火山一样暴发。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散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堂,爸爸妈妈们的'言谈举止都是孩子的学习课程,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为举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要说脏话或者乱发脾气摔东西等,因为这些行为无形中就会被孩子模仿,渐渐的养成一种习惯,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平和的家庭坏境很重要。

2.及时引导孩子表达或发泄情绪。

每个人都有被情绪所左右的时候,当发现孩子有异常情绪时,应该及时的关心和询问孩子“宝宝怎么啦?是不是有心事?”或者“宝宝,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生气吗?”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了解自己的情绪,爸爸妈妈掌握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引导孩子,鼓励孩子适当的发泄一些不良情绪,可根据孩子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如:给孩子一个独处的空间或者带孩子公园玩散散心等。让孩子及时的表达和适当的发泄一些不良的情绪可以避免孩子因为压抑的心理而造成心理上的扭曲。

3.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爸妈们应该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人生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坚强面对,乐观对待生活。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认可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变化。

4.让孩子懂得换位思考。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能让孩子愉快学习。通过在游戏中所扮演角色的喜怒哀乐传递给孩子原来一个人有那么多情绪,让孩子懂得怎样正确的处理自己的情绪,懂得换位思考。

学会自我管理情绪班会教案

1.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克服害怕的方法。

2.两次的调查,让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

课件、幼儿人手一个自画像、展板一块。

(一)欣赏故事,引出问题。

1.师有感情地讲故事。

1.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什么事?(幼:幽灵。一起喊:幽灵幽灵,我不怕你)。

2.生活问题:你是怎么睡觉的?你跟谁一起睡?(引导幼儿说出(1)和爸妈睡,(2)睡一个房间,但是分床睡(3)分房睡)。

师:这么多人都想说一说,我有一个好方法——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图片)。

和幼儿一起讨论“统计表”上图案的意思。

2.出示自制展板统计表,请每位幼儿把手中的“自画像”贴在相应表格中。

3.师幼共同观察、总结。

有几个小朋友是分房睡的?有几个小朋友是分床谁的?有几个小朋友适合爸妈一起睡的?(师幼一起数数,教师在表格中用数字记录)。

(二)联系生活,展开讨论。

提问:

1.你为什么会自己睡呢?(提问分房睡的幼儿)。

幼:没人跟我抢被子,很舒服。

一个人睡,有没有害怕过呢?小结:一开始害怕,慢慢地适应了就好了。

2.你为什么要跟爸妈分床睡呢?(提问分床睡的幼儿)。

3.你们想过要自己睡吗?(提问同床睡的幼儿)。

请自己睡觉的孩子帮不敢自己睡觉的孩子想想办法。(幼儿讨论,说一说,教师随即点击相应图片。)。

(三)继续欣赏故事,感受故事情节。

师:有这么多好方法,故事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做的呢?(播放课件)。

幼:一起睡。

师:谁愿意把你害怕的事大声说出来?(请幼儿面对幽灵图片,大胆、大声说一说)。

师:现在感觉怎么样?幼:心里舒服多了。不害怕了。

(四)大胆尝试。

师:现在有没有勇气,想自己睡一睡呢?

幼:想。

师:那就请你把你的头像试着变一变吧。(幼操作)。

(五)活动结束:

“原来——现在——想尝试——”的句式说一说)。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由于现代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开放式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往往是分开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造成学生的情绪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长期的学校教育管理中缺少对学生的情绪教育管理。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只要成绩好,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的个人感受和表现出来的反常情绪往往被忽略,甚至是置之不理。班主任或者德育导师的学生管理管理工作也常常把纪律、学习成绩作为对学生好坏的衡量标准,很少有老师在管理学生时考虑用一种艺术的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去关注学生的情绪感受。在大多数的高校学生管理中,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却忽视了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情绪表现又是个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能从中体现个人的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模式。

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学习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起来就感觉很愉快,没有压力感,学习视野也会不断扩充,心情自然就会放松,状态就表现良好;如果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是家长的意愿,学习起来就被动,没有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整个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厌倦情绪,同时也会感染到个人的生活当中去,寻找其他的具有刺激性的生活方式以求解脱学习带来的厌烦情绪。

3、家庭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个人的情绪。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基本单位,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活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下生活,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是不一样的,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过于严厉甚至粗暴,孩子就易形成自卑、内向的性格特点,经常表现出忧郁的神情;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过于保护、过于干涉、拒绝甚至否认孩子的行为,孩子就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对人对事不信任、消极、松散懈怠的态度;如果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就会形成飞扬跋扈、自私、唯我独尊的生活态度,稍有不顺就会大发雷霆、不顾及场合,认为一切都应该围绕他一个人转;生活在一个和谐、相互尊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孩子,孩子的性格一般比较活泼、开朗,给人非常阳光的感觉;生活在一个四分五裂、整天家里乌烟瘴气的环境下的孩子,性格就比较孤僻、自卑、往往带有暴力倾向。这些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后期的性格养成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当然这些也会影响到个人情绪的表达。

4、理想与现实生活及个人的自我认识度影响着个人情绪。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的生活习俗影响着个人的情绪,一般高校的学生生源地域较广,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来自农村的学生遇到城市的学生时,由于生活上的差距,常会产生自卑的情绪,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才艺不如人,生活质量不如人,知识面不如人等。这方面的认识会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性格内向的学生就容易形成自闭症。从农村来到城市,对大学充满着幻想和期待,但面对现实时,又会发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这时如果不能正确认知自我,把自己位置摆正,生活在这种种矛盾冲击的心理下,大学生容易形成抑郁的情绪,所以,对大学现实生活的满意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针对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成因分析,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应该全面分析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情绪管理论文

摘要:情绪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整合性心理过程,大学生的情绪虽然开始趋于成熟,但是冲动性的特点也很明显,特别是一些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学习、人际关系甚至人格都会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智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专业辅导。

关键词:大学生;负面情绪;情绪管理。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特点。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心理普测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情绪困扰有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焦虑、抑郁、易怒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乱”[3],如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情志过极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另外,情绪还与某些疾病的转化有关,正面情绪对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好转有辅助作用,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2、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正常的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各种神经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而焦虑、抑郁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负面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中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可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中沉沦,“这些事物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冷漠或麻木,在我们低潮时,为我们带来舒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另一方面,借着沉溺于这些事务也可以免除忧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独感,使我们不须面对真实的痛苦,因而也就觉察不到任何与伤害有关的情绪”[4]。用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来逃避痛苦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但无法根治不愉快感,而且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3、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

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是在伴随着消极情绪体验的活动中产生的,那么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5]。作为大学生,他们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会后,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4、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人从感官上感受到轻松愉快,更是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融洽的双方情绪基础之上的;易发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长处、斤斤计较,而且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人充满敌意,长此以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精力都浪费在不良情绪的消耗上,也会成为学业进步的绊脚石。

5、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常性,即“个体从小表现和养成的经常出现的情绪色调。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情绪特征是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6],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被看做是相应的人格特质,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这些以负面情绪占主导的人格特质不仅对身心、学习、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2、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7]。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

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3、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4、重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干预。

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4]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情绪管理论文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字

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它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情绪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

简单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即爱的反面是恨,喜悦、高兴的反面是难过、沮丧。正面情绪是指以开心、乐观、满足、热情等为特征的情绪;负面情绪是指以难过、委屈、伤心、害怕等为特征的情绪。

(一)认识情绪的真实面目。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情绪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时间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引起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他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b直接产生的,这种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通常人们会认为突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却没有发现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管理。

1.情绪的丰富性。

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从社交看,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情绪的不稳定性。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

3.情绪的掩饰性。

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思想内涵的丰富,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

4.情绪的冲动性。

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疾风怒涛”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情绪失控,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三)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1.压力过大导致情绪失控。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可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对大学生而言,就业压力与学业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大学生入学时的职业规划与现实就业的巨大反差对学生心理承受力有一定的考验,学校的教育,老师同学的关心,家庭的关爱,社会的接纳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2003年1月23日,即将从浙江大学毕业的周一超报名参加了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政府公务员招考。4月2日,周得知自己因被检查出有乙肝“小三阳”未被录用。他认为是招考的人事干部毁了他,此时的周一超心里除了疯狂的报复与愤怒外已经容不下任何理智。第二天,他携刀前往嘉兴市秀洲区政府行凶,导致一死一伤。叹息之余,不得不反思在周一超心理崩溃的边缘能有一位好友,师长对其进行劝解开导,这一场悲剧完全能够避免。

2.冷漠的态度。

冷漠是一种对人对事冷淡、漠不关心的消极情绪体验。正处在青年中期的大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是其基本心理特征之一。但有的大学生却表现出对一切都不关心,对学习漠然置之,听课昏昏欲睡,对成绩好坏满不在乎,对集体漠不关心,对同学冷漠无情,对环境无动于衷。日本心理学家把具有这种冷漠状态的大学生称之为“三无”学生,即:无情感、无关心、无气力。

3.嫉妒的心理。

嫉妒是大学生中有一定普遍性的不良情绪。容易引起大学生嫉妒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外表、成绩、能力、物质条件、恋人、运气等等。虽说嫉妒是人类一种通性,但那些自尊心过强、虚荣心过盛、自信心不足、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有偏差、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更易产生嫉妒,而且程度也较一般人更重。

(一)调节、控制负面情绪的方法。

人的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对身心都将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如果有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委屈,不要留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说出来。或者是大哭一场。写日记、写情感作文也是很好的宣泄方式。这种发泄对人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当然,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要避免伤害他人。

2.自我安慰法。

自我安慰是说我们要适当的具备一些“阿q”精神。适时地给失败一个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狸的“酸葡萄心理”,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比如在情场失意时,可以劝慰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当竞选失败时,可以对自己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3.认识调节法。

同一件事情,人们认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释,所以产生的情绪也不同。例如。两个同学在路上走,迎面碰上班上的一位同学,但他没有与他们打招呼,径直走了。这两人中的一个会这样想:“他可能正在想事情,没有看到我们,就算是他看到了而没有理我们,也可能是另有原因。”而另一位同学想:“是不是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他?是他看不起我?”这样两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就会不同,前者会觉得根本无所谓;而后者则可能想了很多,很郁闷,无法平静地去做其他事情。

4.语言调节法。

在情绪激动时,自己可以轻声警告自己:“冷静些”、“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影响”等,进而抑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点,预先写下“制怒”、“忍”、“难得糊涂”等条幅置于案头。

5.愉快记忆法。

回忆过去经历中的高兴事,或者是成功时的愉快体验,特别是回忆那些与眼前不愉快体验相关的愉快经历会大大缓解一些负面的情感。另外,可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用讽刺的手法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确,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因为家里或同学之间不顺心的事就悲观、情绪低落,甚至厌世,显然是不合适的。实际生活中怎会有十全十美的事呢?因此,只要对社会有一个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想想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不如自己,你就会坦然了。今天你身处逆境,情绪不佳,但通过奋斗,你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受人尊敬。社会是在发展变化的,人应该适应社会,保持乐观的态度,对人生应当充满信心。

(二)个人情绪的管理。

1.要善于人际交往。

良好的人际关系,自然会使我们乐观愉快。孤僻的人、不善交往的人,他们不快乐。因为他们缺乏与人的沟通。当他们有苦恼时。没处诉说,有事憋在心里,从而就会感到不快乐。棋、牌活动、各种球赛、沙龙、联谊会…这会使自己的心情时常保持一种平和状态,同时,它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这些活动,既可以让我们结交很多朋友,也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当自己遇到烦心事苦闷时,能转换心情。

2.正确看待生活,学会关爱他人。

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它既有甜蜜,也有苦涩,然而正是因为生活什么都有,所以才显得有意义。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也有其各自的苦恼,甚至不幸。面对生活,我们应该乐观面对。当幸福来临时,我们不可忘乎所以;当不幸降临时,我们应该选择坚强,去笑着面对人生。

我们在生活中要慢慢学会去积极地帮助别人。有些自卑、孤僻的人总是与快乐无缘,这是因为他们时常处于一种封闭状态而不愿与别人交往,当然更谈不上去帮助别人。相反,如果你时常主动去关爱他人,在得到他人的感激和肯定的同时,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别人也愿与你交往,这时,你就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人。

3.给自己制定适度的目标。

人生需要目标,既需要大目标(理想),也需要小目标(近日的工作和学习计划)。适度的目标能使我们的情绪稳定,积极向上。一般来说,制定的目标不能太虚无缥渺,不然就难以实现,而且会导致失望的情绪。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往往会成就一个人的事业,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实践表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展自我批评,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对控制不良情绪,收效良好。

只要认真的对待生活,重视心理情绪变化,调整好心理,生活便会很美好。心理问题不像生理问题需慢慢解决,只要想通,注意方式方法,都不是大问题,不折腾,不走极端,做好自己。只有大学生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让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同时改善,才能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生活,让校园环境更加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字

情绪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整合性心理过程,大学生的情绪虽然开始趋于成熟,但是冲动性的特点也很明显,特别是一些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学习、人际关系甚至人格都会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智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专业辅导。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心理普测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情绪困扰有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焦虑、抑郁、易怒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乱”[3],如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情志过极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另外,情绪还与某些疾病的转化有关,正面情绪对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好转有辅助作用,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正常的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各种神经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而焦虑、抑郁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负面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中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可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中沉沦,“这些事物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冷漠或麻木,在我们低潮时,为我们带来舒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另一方面,借着沉溺于这些事务也可以免除忧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独感,使我们不须面对真实的痛苦,因而也就觉察不到任何与伤害有关的情绪”[4]。用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来逃避痛苦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但无法根治不愉快感,而且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是在伴随着消极情绪体验的活动中产生的,那么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5]。作为大学生,他们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会后,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人从感官上感受到轻松愉快,更是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融洽的双方情绪基础之上的;易发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长处、斤斤计较,而且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人充满敌意,长此以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精力都浪费在不良情绪的消耗上,也会成为学业进步的绊脚石。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常性,即“个体从小表现和养成的经常出现的情绪色调。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情绪特征是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6],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被看做是相应的人格特质,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这些以负面情绪占主导的人格特质不仅对身心、学习、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7]。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

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4]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论文

摘要:现今,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压力,不管是学业上还是情感上。而过多的压力,会使大学生们走向极端。大学生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他们能否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否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本文是从情绪的含义出发,讲情绪管理的含义、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以及策略。

(一)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或喜或悲,或无奈,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做事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必经的心理运动过程。

情绪管理就是在人们做了一件事后,对其在事件之中所体现的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议、自我区别、自我体会等能力以及对他人于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一)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很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个学生情绪若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如若情绪消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无聊,没有兴趣,对学习是有害无利的,会是一个关键。他们做事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

(二)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彼此的表情不断的向对方传达出一种信息,表达彼此的想法意愿。同时,彼此也在通过对方的表情来感受对方的意图、态度。一般而言,情绪体验丰富且能够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且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

(四)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适时的调整,那么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那么,就会对大学生的个性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大学生是无数个个体中的一员。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让个体的自我价值得到完美实现;反之,则会让个体自我价值不能很好实现甚至是不能实现。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立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良好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充实、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2.学校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多加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设立心理咨询社,还应开展“情绪管理”选修课,是对大学生情绪进行积极干预,促使大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和技巧。

3.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当大学生的辅导员,积极引导他们。

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观察,尊重他人感受。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过程中获得以后一种自我控制、驾驭和承受情绪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排斥单独的心理辅导,而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二)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氛围健康和谐与否、家庭父母的教养方法等)对孩子的一生(包括成长、教育、身心发展、为人处事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好的,健康积极的,其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心态情绪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而家庭氛围不好的,比如暴力(冷暴力和热暴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结,对社会也是有害的。

(1)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大学生尽管成年,但是,心理和身体的发展都还欠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2)父母双方之间尽量少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是太过激烈的行为。

(3)父母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4)父母应该多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东西。

(三)大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及时的发现自我的情绪。

如,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进书,马上就要考试了,怎么办?考差了怎么办?父母会不会打我?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什么,以便针对性的调节。

2.正确认识自我的情绪,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情绪会因为某一件事而发生触动。如,某一个信念有合理(符合大众的、科学的)和不合理(不符合大众评价标准、荒诞的)之分,不管我们遵循哪一种,情绪都会有波动,而当这时,我们就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了,学会自我安慰。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在大学,必学哲学,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不能片面的极端的看待一个问题。

3.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可以通过情绪转移、适当比较、交换角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做游戏、倾诉、运动、适度痛哭、咨询等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平衡。

参考文献:

[1]宋颜云:大学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7)。

[2]吴杰:大学生的情绪调控与身心健康[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

[3]许若兰.论情绪管理[j].理论与改革,2001(6)。

[7]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大学生情绪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和谐校园创建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对大学生的情绪进行管理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大学生情绪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学生情绪管理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任务,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需要通过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为整个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更为坚实的精神支撑。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字

摘要:现今,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压力,不管是学业上还是情感上。而过多的压力,会使大学生们走向极端。大学生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他们能否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否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本文是从情绪的含义出发,讲情绪管理的含义、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以及策略。

(一)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或喜或悲,或无奈,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做事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必经的心理运动过程。

情绪管理就是在人们做了一件事后,对其在事件之中所体现的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议、自我区别、自我体会等能力以及对他人于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一)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很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个学生情绪若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如若情绪消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无聊,没有兴趣,对学习是有害无利的,会是一个关键。他们做事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

(二)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彼此的表情不断的向对方传达出一种信息,表达彼此的想法意愿。同时,彼此也在通过对方的表情来感受对方的意图、态度。一般而言,情绪体验丰富且能够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且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

(四)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适时的调整,那么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那么,就会对大学生的个性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大学生是无数个个体中的一员。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让个体的自我价值得到完美实现;反之,则会让个体自我价值不能很好实现甚至是不能实现。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立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良好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充实、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2.学校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多加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设立心理咨询社,还应开展“情绪管理”选修课,是对大学生情绪进行积极干预,促使大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和技巧。

3.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当大学生的辅导员,积极引导他们。

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观察,尊重他人感受。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过程中获得以后一种自我控制、驾驭和承受情绪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排斥单独的心理辅导,而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二)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氛围健康和谐与否、家庭父母的教养方法等)对孩子的一生(包括成长、教育、身心发展、为人处事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好的,健康积极的,其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心态情绪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而家庭氛围不好的,比如暴力(冷暴力和热暴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结,对社会也是有害的。

(1)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大学生尽管成年,但是,心理和身体的发展都还欠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2)父母双方之间尽量少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是太过激烈的行为。

(3)父母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4)父母应该多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东西。

(三)大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及时的发现自我的情绪。

如,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进书,马上就要考试了,怎么办?考差了怎么办?父母会不会打我?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什么,以便针对性的调节。

2.正确认识自我的情绪,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情绪会因为某一件事而发生触动。如,某一个信念有合理(符合大众的、科学的)和不合理(不符合大众评价标准、荒诞的)之分,不管我们遵循哪一种,情绪都会有波动,而当这时,我们就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了,学会自我安慰。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在大学,必学哲学,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不能片面的极端的看待一个问题。

3.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可以通过情绪转移、适当比较、交换角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做游戏、倾诉、运动、适度痛哭、咨询等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平衡。

参考文献:

[1]宋颜云:大学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7)。

[2]吴杰:大学生的情绪调控与身心健康[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

[7]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大学生情绪管理论文

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发育已趋成熟,但心理成长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这将在大学生情绪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大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否适当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同样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好学生情绪管理,必须先了解学生情绪的特点,通过日常观察和案例分析,大学生情绪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情绪的复杂多样性。

情绪是人对外界的客观事物或事件行为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或外在的表现形式。能带来这种态度体验的东西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进入大学后,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交际对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希望和目标使大学生的需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这些需求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学生身上体现出不同态度感受,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特点,情绪在大学生身上体出了复杂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特点给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给学生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复杂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现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理智与情感的发育阶段,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生活在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开放、信息源冲击力更强、更复杂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调整甚至变更,这种环境下的情绪不仅仅受外界环境的控制,而且极易受到个人心境的影响,心境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积极、亢奋、善于言谈;心境不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消沉、低落、闷闷不乐、不愿跟别人交流,体现出大学生情绪的极不稳定性。

3、情绪表现的隐蔽性。

随着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深入了解,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人生经验的不断积累,心智逐渐成熟,各种能力都有所增长,尤其是控制能力。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论是自己满意的还是自己不满意的,当面不去做过多的评论,把自己对所遇到的事情或事件的情感反应隐藏起来,比如近来出现的新名词——阳光抑郁症。这种情绪不易被别人觉察,有时,面对不满意的事情反而会表现得更加高兴甚至是非常满意,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这种表现会因个人的性格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持久性,会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比如:近年来在高校频繁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这些自杀学生平常在老师的眼里是表现较好的学生,有礼貌、不惹是生非、不逃课旷课、跟学生之间的关系较融洽。但在某些事情上面,这样的学生不善于发表意见,常表现出老好人的形象,不易让同学或老师察觉他真实的内心想法,要想真正了解这类学生的内心世界非常困难。

4、情绪表现出的易冲动性。

易冲动性是大学生情绪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起来的过渡阶段,情绪活动表现出极不稳定性,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往往不假思索,情绪的表现像疾风骤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案例:在一次校运动会上,某院的一位二年级的纪检部部长在检查学生到场情况时,发现被安排的一年级某班的学生没有按时到场,于是就找到该班班长,并告诉他,你班的学生今天没有按要求到场,咱院的出勤率低就扣你班的分,班长一听恼了,立刻反击:昨天我班的学生到场了,你给加分吗?你只知道给自己加分,并煽动本班学生不配合院里的工作。纪检部长立马恼火,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班长一拳。这一拳在其他学生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案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论纪检部长还是班长在处理问题时,都没有能够平心静气地去商谈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从各自的观点出发,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学生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明显体现了学生情绪的易冲动性,造成这种冲动性的根源是他们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对学生个人和老师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上情绪特点如果不能给予及时和正确的引导,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产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同时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困扰。

学会自我管理情绪班会教案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对幼儿园的一切感到陌生,个别幼儿出现不合群现象,这样会影响幼儿个性的发展。根据这一现象,我设计了小班活动《一起玩,真快乐》,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我制作了幼儿喜爱的动画形式的课件,并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玩具,让幼儿在玩中体验大家一起玩快乐,并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1、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合群、乐群的性格。

课件、磁带、录音机、大型积木、各种玩具若干。

给幼儿提供大家一起玩的机会。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与同伴友好相处。

2、展开:放课件,幼儿观看。

图二、我们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妞妞怎么了?她为什么生气了?鼓励幼儿想办法:你可以和你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么做才能让妞妞不生气,快乐起来呢?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看妞妞的小伙伴是怎样做的。

图三、来许多小朋友哄她(对不起,我们不是故意的,你别生气了)妞妞看到小朋友态度那么友好,就原谅了他们,也不生气了。

图四、小朋友们拉起妞妞的手说:“妞妞,和我们一起玩去吧”

图五、妞妞和大家一起玩,真快乐呀!

提问:

小朋友你们觉得妞妞一个人玩快乐,还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快乐?你喜欢一个人玩还是和大家一起玩,当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游戏时,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或者碰坏了别人刚搭好积木时,怎么办呢?要向别人说:对不起,这样别人才原谅你,喜欢你,才能成为好朋友。

小结:

刚才看了妞妞一个人玩不快乐,也没意思和大家一起才是最快乐的,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玩具,小朋友要和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乐。

幼儿玩玩具,体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如发现一个人玩玩具,教师引导幼儿和大家一起玩。

小结:

请小朋友说:你刚才是怎样玩玩具的(如我和小朋友一起搭积木了)(我和小朋友玩汽车了)小朋友和大家一起玩快乐吗?大家一起玩玩具很高兴,大家都成了好朋友,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结束:幼儿听音乐做《找朋友》游戏,结束。

根据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小班社会教育目标生成了这一活动。为了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我们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观生动的图片等形式贯穿始终。以故事情节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感受体验,自主建构社会经验。运用一步步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在讨论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共享同伴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构这些经验、策略,产生情感共鸣。

总之,无论是精神因素还是其他原因,共同的一点是缺乏交际的机会。所以,应激发孩子活泼的天性,让他有一定时间和伙伴们玩耍。对于胆小的孩子应创造机会,鼓励他多与人接触。一个不合群的孩子是很难适应今后的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