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实用18篇)

时间:2023-12-05 00:15:23 作者:GZ才子

教案的编写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设计的一种方式。请各位教师注意参考下面整理的三年级教案范文,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三年级数学教案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影院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影院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

a、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b、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估算“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反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只要学生讲的合理就给以肯定。

2)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就算求解“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列式:2126=

a、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本上。

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针对一些用竖式计算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让他们注意乘法时的进位。

b、小组内交流、讨论算法。

c、班内反馈

估计学生出现的答案有: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重点对竖式计算进行汇报。让学生进行质疑,并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引导学生完整答题

2126=546(个)

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3)揭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今天的乘法竖式,思考今天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总结出今天学习的是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师进行板书: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

3)班内反馈

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

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

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做课本29页第2、4、题

电影院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

2126=546(个)

1、2620=520261=26520+26=546

2、2621=2637=787=546

3、竖式计算

答:这个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一、谈话引入。

生:……(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小王=月亮红=白天黑=夜晚。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三。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年级数学教案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0+40+30= 10+40+20= 3+20+6=

70-20-40= 80-50-10= 65-5-2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做一做:

46+25+17=

2.出示例2 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 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 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三年级数学教案

我们的校园(教材第106页及相关习题)。

1.能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见教材第106)页例题),解决“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铺草皮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2.在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1.解决“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

2.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优化思想。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我们的校园

(一)课件出示铺草皮例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1:两块草坪同样大,长28米,宽16米。铺草皮有3种种类:白三叶每平方米2元,高羊茅每平方米3元,天堂草每平方米4元。

只有3000元的费用。

师:有哪些铺草皮的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先算出草地的面积。

生2:因为两块地同样大,是长方形的,根据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式为:

28×16×2=896(平方米)

(2)铺草皮的建议。

生3: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4:全部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5:一半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生6:一半铺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4元的天堂草。

(3)计算不同铺法的费用。

方法一: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7:896×2=1792(元)

1792元3000元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推理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采用双主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体验,掌握新知,并且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让数学与语文,与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体内容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观看投影《恐龙》,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它们吗?

(由投影导入,创设了情境。再让学生自己谈想要了解的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2.感受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吨的形象,并且赋予吨生命,以吨的语气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1吨=1000千克。

(借助直观演示,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吨,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让两名学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并且提问:如果1吨大米得搬几次?

(学生亲自体验,再次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3)让学生出示课前调查,即金班同学的体重表。从中选一位体重接近25千克的学生为例,看看金班谁的体重接近25千克。问:有多少个这样的同学约为一吨?(让学生估一估,答出40)然后请40个同学出来,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吨的东西掉下来的声音。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这一实践中,不但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情感体验也得到了和谐发展。)

(4)学生自读,小组交流对吨的认识。

(5)学生质疑,释疑。

(6)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找找吨和千克的关系。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7)用“……是……千克,……为1吨”的形式造句。

3.拓展认识,。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图旁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1吨。)

(2)电脑出示两幅卡车图,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问:这两句你能换个说法,使它意思不变吗?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都有获得成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请看小马虎日记。

5月30日星期五睛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妈妈给了我50元钱,让我买一些好吃的。我来到超市,1吨重的巧克力,我买了两块,250吨l袋的薯片,我买了两袋,500吨的饮料我买了两瓶,我还买了1吨的桔子,2吨的香蕉。购物完毕,我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问:这个小马虎的日记质量单位用得一塌糊涂,你们能帮他改正吗?

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正确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整理,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通过出示日记,让学生知道正确使用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如果疏忽就会出错,闹出笑话,甚至会酿成大错。又通过交流,整理,使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还培养了学生自学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语文中有数学,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地进行了整合。)

5.质量王国里的三兄妹要感谢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是你们把他们整理得这样清晰。你们能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吗?找到五处并记录下来。

(注重课外延伸,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6.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揭示吨的概念,用实物投影仪、电脑演示,既直观又形象。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吨,了解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吨的认识

1000千克是1吨

1吨=1000千克

点评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我上的《吨的认识》一课,是按照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进行的一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学得有趣,学得高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直观演示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本课中,首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本课一开始就气氛热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探求新知架起了桥梁。然后再通过电脑,以新颖的教学形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新知有创造性的理解。

(2)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体验中掌握。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我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实践、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实践、体验交流等活动,发现吨与千克的关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理解新知。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且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的进行整合。

(3)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勇于探索。

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提倡“让每个学生都学好数学”,“不同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学习数学”。为此,我有意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这堂课深刻的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与语文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我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在一起,平等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年级数学教案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小黑板、幻灯。

同学们知道,在偏远山区有很多贫困的学生,今天咱们学校要搞一个活动,为他们献“爱心”。

2、试着列式解决。

3、估计商是多少,在小组内说一说估计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引出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

5、学生独立计算,在小组内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讲清算理。

7、进行验算。

1、试一试:

(1)如果把这些书送给4所希望小学,先估计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师有100元,最多可以买几盒拼图,还剩多少元?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要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与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

例6、例7,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4题。

1、理解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笔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小黑板、投影片。

1.根据下列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

8×3=242×9=187×6=42

学生口答。思考:乘法里的积到除法里是什么数?

提出:从这里看出,在相应的乘、除法算式里,乘法里的积就是除法里的被除数。

2.计算下列每组题的得数。

18÷3=48÷2=

6×3=24×2=

(1)学生口答。

(2)让学生看每组算式。

想一想:商与除数相乘,结果等于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结论。

说明验算除法的方法。(出示小黑板:验算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

1.这节课,就用商和除数相乘,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这种方法,来进行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2.教学例6。

(1)这道题大家会算吗?请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同时指名1人板演)

(2)要检查算出的商47对不对,应该怎样验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竖式×6,一起算出得数282。

根据验算的结果,除法算得对不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强调看乘法的结果是不是等于原来的被除数。等于被除数,就说明除法做对了)

横式上的得数应该写多少?(板书横式得数,并强调在验算正确之后,要写除法里的商)

3.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前两题。

指名2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道题,要求验算。

(2)集体订正。先看除法计算,再提问学生是怎样验算的,检查验算过程。

(3)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你知道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要怎样验算吗?

说明如果题里要求验算,就要在练习本上列竖式验算;题里没有要求验算的,要自己在草稿纸上自觉验算。

4.教学例7。

(1)除法计算除了像上面的题正好除尽外,有时候还会有余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先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出示小黑板: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余数)下面看例7,学习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2)出示例7。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思考:这道题商是几,余数是几?根据上面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你能验算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验算。

(4)谁再说一下,例7和例6的验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组织练习。

(1)做“练一练”后一题。

指名1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每组一题。

集体订正。重点看是怎样算的,再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谁再来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要怎样验算?

1.做练习十二第1题前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十二第1题后4题,第4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学反思:

1吨有多重(1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三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可能性的大小。

3、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生通过试验操作、分析推理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转盘、盒子、布袋、乒乓球等。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摸球游戏。(板书:课题)

二、体验“不可能”

师: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盒子(空盒子),猜一猜老师会摸出什么东西?(学生猜想)

师:请认真看(倒转空盒子)老师有可能从盒子里摸出东西吗?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里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不可能摸出东西。(板书:不可能)

三、体验“一定”

师:现在老师把1个黄球放到盒子里,猜一猜老师会摸出什么东西?

生:黄球。

师:一定是黄球吗?

生:一定,因为盒子里只有黄球。(板书:一定)

四、体验“可能”

师:如果再多放1个白球到盒子里。然后继续摸球,你想一想老师会摸出的球会是什么颜色,猜一猜。

生: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球出现两种可能。可能是……(生齐答),也可能是……(生齐答)。(板书:可能)

老师这里有9个黄色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

1、猜想

2、实验

就采用大家的办法,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板书:实验]一下我们的猜想是不是成立?

学生小组内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3、验证

(生讨论交流)

4、推测

我们用验证的结果来推测一下,要想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变大一些,可以怎么办?

(学生各抒己见)

5、总结规律

通过这个活动,验证了我们的猜想。黄球的数量比白球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大。白球数量比黄球少,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小。也可以说我们很可能摸到黄球,偶尔能摸到白球。

板书:在一定的条件下:

数量黄球多大(很可能)

可能性

白球少小(偶尔)

巩固新知,应用拓展。

(1)出示:袋子里有2红、4黄、8白三种颜色的球,一共有14个球,任意摸出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呢?(学生猜测)

(2)实验验证:(学生现场摸球,教师及时记录)

(3)深化结论:通过这次摸球,你有什么新的的发现?

(可能性大小与物体数量多少是密切相关的。)

三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进下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动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3、培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制作年历的方法。

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各一份,硬卡纸,彩色笔。

一、学前准备。

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年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

(3)思考:这些年历都是怎样做的?

(4)投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年历吗?

2、讨论:

制作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1)确定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2)一共12个月,每行4个月,排3行。

(3)可以把休息日、重要节日、纪念日用彩笔标出来。

二、制作年历。

1、分组合作。

2、老师进行指导。

三、展示与交流。

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

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年历的优点。

四、运用。

想一想,制作后的年历还能做什么。

课后反思:

1、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会交流。

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小组制作年历的活动中,教师注意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如教材上展示的“谁设计花边”“谁写每一月份的日期”“谁标重要节”等。另外,在制作活动完成之后还进行了制作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展示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欣赏、借鉴别人的优点,培养了承认他人、向他人学习的意识。

2、注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了年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提问“你们的年历还能做什么”,引起学生的讨论与思考。

三年级数学教案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方面内容在安排上,以笔算教学为主线,把其他三方面内容的教学与笔算教学交融,力求形成比较优化的结构。

口算

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笔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里有0的除法)。

估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几百或几十多。

解答关于除法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解答关于除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本单元的重点是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基本算法一特殊情况一实际应用”这条线索贯穿整个单元。

“基本算法”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一般步骤与方法,“特殊情况”是商里有0的除法,“实际应用”着重教学连除的实际问题。

2.口算教学安排在笔算教学的“两端”,即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在笔算的前面,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在笔算的后面。

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的第一步,要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就是在计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所以,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是笔算的基础,应该先于笔算教学。其次是类似630;3、630;7这样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都是比较容易、比较特殊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在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学习这些口算很轻松,完全能够自己学会。所以,教材把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安排在笔算后面。

3.估算和笔算相伴相随、相辅相成。

全单元四道教学笔算的例题都以估计“开道”,即先估计再笔算,这是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估计在这里为笔算“导向”,为笔算化解难点;估计在这里能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第l页第二个例题教学986;2,引导学生先估计“9百多除以2得4百多”,笔算时学生就可能想到先算9个百除以2,并把“4”写在商的百位上。第6页第二个例题教学306;3,先估计“商比100大些”,笔算时就不会漏写商十位上的“0”。

在笔算教学后又安排估算。如先说说378;2、378;6等题的商各是几位数,再计算;先估计228;3、944;8等题的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再计算。这些估算都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方法,提高试商能力。

4.边学习、边应用,重点解决连除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笔算后的“想想做做”里都安排了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到的计算及时应用,其中有些问题解法多样、思路开放,有些问题综合了空间、时间的内容,有些问题妥善处理余数。连除实际问题思考难度较大,解法较多,教材在第11、12页单独安排教学。

计算法则是计算的方法和规则。毫无疑问,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除的步骤、顺序及商的书写位置等方面都是有规则的,计算法则是客观存在的。计算法则的教学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外部输入,像过去的教学那样,光通过几道例题把算理、算法、注意点讲得清清楚楚,把方法、格式示范得明明白白,然后归纳出若干条法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记忆--模仿”。另一种是从内部生成,先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探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自己总结算法,形成法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前一种教学学生认识的法则是显性的、机械的,给学生的法则是束缚与负担,必须经过大量练习才能掌握。后一种教学学生认识的法则是隐性的、有活力的,给学生留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也不要过量地模仿。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原有计算为基础构建新的计算法则。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只要解决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个问题,新旧知识就沟通了。第l页第二个例题986;2采取“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地先算9个百除以2,并把“4”写在商的百位上。

2.突破知识的发展点,完善计算法则。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除数,另一种是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后一种情况学生以前从未注意过(二年级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都是两位数)。第3页例题312;4就是教学这种情况的计算。也采用“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是合理的。

3.在适宜的时候用有效的方法使计算法则逐步清晰。

教材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及时整理知识,优化认知结构。第4页第3题设计了四组除法题,要求学生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同组的两道题被除数相同,为什么商的位数不同?通过分析原因,学生就把握了什么时候先除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什么时候要除‘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这是计算法则中的重点之一。

所以说,法则仍然要教的,但不用以前的方法教学法则。新教材希望计算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教学,同时也要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把商里有0的除法安排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之后教学,因为商0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就比较容易理解。

这部分内容分三段进行。

第一段先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第二段是竖式计算时应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

例题教学商的中间有0,“试一试”教学商的末尾是0。例题的教学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计算,可以估算、口算,也可以列竖式笔算,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0,那么商就不是三位数,就不是比100大一些,就不是102。然后教学竖式的简便写法。“试一试”先让学生说商是几位数,也是防止漏了商末尾的0,体会商个位上写0是合理的、必要的。在这段内容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把竖式的简便写法建立在学生原有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为什么可以简写;二是用好“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明白商中间、末尾有0并不是由于被除数的中间、末尾是0,而是除到某一位时是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如508;4的商里没有0,800;5的商里只有一个0。

第三段是当确定商的最高位后,如果某一位不够商l,也要商0。

仍然是例题讲商中间的0,“试一试”教学商末尾的0。例题432;4的教学线索与306;3相似,也是先估计、再笔算。不同之处是,当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l时,教材通过“辣椒”提出:“十位不够商l,就商0。”并出现了完整的竖式。教学时,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继续除下去。

另外,教材还及时引导学生整合笔算知识,第13页第2题的三组笔算题分别安排了商末尾有0和商中间有0的比较,商末尾是0时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比较,除时商0的两种情况的比较。第15页第2题是更大范围的知识整合,同组的三道题虽然各有特点,但都要遵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学生解答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往往有困难,因为问题的已知条件两两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既使解法多样,又干扰解题思路的组织。所以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进行教学。这种问题既可以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又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经过一段练习后,又带出了另一类用连除方法解决的问题(如第12页第5~7题),这种问题在列式时,用哪一个数做第一个除数或做第二个除数都是可以的,但教学时必须使学生弄清每步的含义。

这段教材有三个特点:一是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书架上放书、排队分组参观科技馆、按时服药、买乒乓球拍、写毛笔字......,都是学生熟悉的、能够接受、容易理解的。现实的素材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二是呈现形式以图文结合为主,逐渐向文字叙述过渡。图文结合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有生活气息,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叙述的实际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三是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解题和相互交流解法为主,不是教师作系统分析和讲解。

教学连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师的作用应着重体现在组织学生进入情境,从画面、对话中寻找数学信息,完整地理解题意,有序地整理条件和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体现在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回顾、反思,弄明白先算了什么,为什么先算,先算的这一步是怎样想到的。从而整理出解题思路,提升思维水平。教学例题时要鼓励学生的解法多样,但练习时不要求他们一题多解。

三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年级奥数学习技巧3年级奥数

到了六年级,是小升初最重要的阶段。然而,小升初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为了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先拣西瓜。

先把重点常考的专题学好,我们知道在每个专题里都有核心的知识点,可以这么说,把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那些东西掌握好基本上就够了,并不一定非得做太多的题目。比如说行程问题里,一定要熟练运用时间速度路程三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解题。直线形面积问题其实主要就是一个面积比和线段比怎么转化的问题,等等。

2、查缺补漏。

每个孩子起步的早晚不同,难免有些内容是别人学过而我没学过的,一旦考到就非常吃亏。那么怎么去补呢,我想也没有必要专门做这个事情,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应该立即举手请老师详细讲解,当然也可以课后请教老师。

3、每天进步一点。

时间目前已经非常宝贵,利用的好就能在接下来的各种比拼中取得先机。每天都想一下,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东西,我在哪个方面有所提高。只要你每天能找到一个进步的地方,我想你会就觉得数学越来越简单了.切记不要每天只是忙于上课,考试。一定要有消化知识的过程,否则很难取得好成绩,或者说即使突击成功,上了中学也会吃大亏。

4、做好基本功训练。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一、分数百分数问题,比和比例。

这是六年级的重点内容,在历年各个学校测试中所占比例非常高,重点应该掌握好以下内容:

对单位1的正确理解,知道甲比乙多百分之几和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的区别;。

求单位1的正确方法,用具体的量去除以对应的分率,找到对应关系是重点;。

分数比和整数比的转化,了解正比和反比关系;。

通过对“份数”的理解结合比例解决和倍(按比例分配)和差倍问题;。

二.行程问题。

应用题里最重要的内容,因为综合考察了学生比例,方程的.运用以及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常常作为压轴题出现,重点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当三个量均不相等时,学会通过其中两个量的比例关系求第三个量的比;。

学会用比例的方法分析解决一般的行程问题;。

三.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是各个学校考察的重点内容,分为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两大块,具体的平面几何里分为直线形问题和圆与扇形;立体几何里分为表面积和体积两大部分内容。学生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等积变换及面积中比例的应用;。

与圆和扇形的周长面积相关的几何问题,处理不规则图形问题的相关方法;。

立体图形面积:染色问题、切面问题、投影法、切挖问题;。

立体图形体积:简单体积求解、体积变换、浸泡问题;。

四.数论问题。

常考内容,而且可以应用于策略问题,数字谜问题,计算问题等其他专题中,相当重要,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掌握被特殊整数整除的性质,如数字和能被9整除的整数一定是9的倍数等;。

最好了解其中的道理,因为这个方法可以用在许多题目中,包括一些数字谜问题;。

学会求约数个数的方法,为了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需了解这个方法的原理;。

五.计算问题。

计算问题通常在前几个题目中出现概率较高,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的四则运算能力,同时,一些速算巧算及裂项换元等技巧也经常成为考察的重点。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速算与巧算;。

分小数互化及运算,繁分数运算;。

估算与比较;。

计算公式应用。如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公式等;。

裂项,换元与通项公式。

三年级数学教案

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数。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拓展应用。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教材第82~8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谜语。

生:钟表。

生1:上午9时,我在上课。

生2:晚上9时,我在睡觉。

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随机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生: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

师: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

【新课讲授】。

1.认识24时计时法。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中央台节目单。

师: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获取信息,发言。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生1: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

生2:16时是几时?

生3:《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几时?(课件出示)。

生1:4时。

师:是4时吗?

生:下午4时。师追问:16:00为什么是下午4时?

生: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16时就是下午4时。

师: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2.感知24时计时法。

师: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

生:晚上12时。

师: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课件演示:0时)。

师: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们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每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你们的想法。开始一天的旅程吧!(课件出示)。

师:可以跟着数。一天结束了吗?

生:没有。

师:从0时到12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

师:时针继续转动,现在是几时?

生:13时。追问:为什么是13时?

生:时针已经走了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老师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师:继续,现在是几时?

生:17时,我正在写作业。

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现在是几时?

生:24时。(0时)我们正在睡觉。

师:一天结束了吗?(结束了)。

师:从12时到24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课件出示:一天的时间。)。

师:小博士告诉大家,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师:根据刚才的研究探索,(课件出示:钟表)想一想,外圈数和内圈数有什么关系?

生1:内圈是时针走第1圈的时间。外圈是时针走第2圈的时间。

生2: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

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24时计时法计时了,想不想做小主持人预报节目?正好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正在招聘小广播员,条件是要用24时计时法预报,你想试试吗?老师相信你能行!课件出示: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学生自己练习播报。

师:谁第一个来应聘?(指名播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根据学生表现师小结。

师: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普通计时法是怎样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把前面的词语去掉。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去掉,还要在几时的基础上再加12。

师:24时计时法又是怎样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的?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加上前面的词语。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加上,还要用几时减掉12。

生:电话、万年历、手机、电视……。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那赶紧来挑战一下!

【课堂作业】。

教材第8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第1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对应时刻相差12小时。

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如何使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并学会用它来计时,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前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钟面,说说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通过对普通计时法的简单介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做铺垫。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了中央台精彩的电视节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为24时计时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有趣的事物。因此,应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选取生动有趣、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课本中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为教学资源,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使学生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4.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的进行笔算和验算

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一)复习旧知

笔算346+93 657+329

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二)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去过湿地吗?

出示图片,介绍湿地情况。再出示信息: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信息呢?

2.交流问题。

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相应问题。

预设1: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预设2: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多少种?

预设3:该湿地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少多少种?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三)新课展开

1.探究计算方法。

(1)完整出示例3。

师:这道题,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算式:445+298

(2)估算结果并交流。

师:这道题的结果大概是什么?同学们能估算吗?

(3)尝试计算并交流。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同学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全班交流方法:

列竖式计算。

(4)与估算结果相比较。

2.探究验算方法。

(1)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师:这道题算的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

(2)交流方法。

预设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预设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预设3:利用原来的竖式,把相同数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加一遍。

(3)归纳验算方法。

师:大家想出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可要养成及时验算的好习惯哦。

3.练一练。

我是小医生,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63+979 395+475

4小结提炼笔算方法。

问题1.今天我们做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点?

连续进位

问题2.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算出得数的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问题3.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进位的小数字不能漏写,做完以后要及时验算。

(四)练习拓展。

先想一想是否有进位,再计算并验算。

67+93 165+78 409+394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收获。

回顾新课导入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作业布置

作业:第38页做一做,4题。

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案

1、经历一位数除除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过程,在理解算理得基础上掌握一般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理解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算理。

1、复习巩固乘法口诀。

(1)按指定的顺序背诵乘法口诀。

(2)根据给出的得数找相应的乘法口??

(3)小结:乘法口诀在我们能帮助我们又快又准地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1、出示主题图:

观察这幅图,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板书: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3次运完,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4)李叔叔他们三个人共运走124箱茄子,平均每人运走多少箱?

3、指名列式,并说明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思考:怎样计算60÷3的得数?

可以直接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2)回报交流:(可能有以下几种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

2×3=66÷3=260÷3=20。

(2)20×3=6060÷3=20。

(4)600÷3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5)240÷3可以怎样计算?

(6)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

1、做一做求平均每个蜂房有多少只小蜜蜂。

2、口算。

90÷380÷215÷5270÷9。

900÷3800÷2150÷52700÷9。

观察各组,你有什么发现?想一想300÷5的商是几,为什么不是600?

3、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6—7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实践体会。

合作交流。

东、南、西、北卡片。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许昌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