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管理服务论文(专业13篇)

时间:2023-12-07 13:53:07 作者:紫薇儿

服务月的目标是实现社区共建共享,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精彩纷呈的服务月活动,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餐饮管理论文

我国餐饮管理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以来,从很多层面上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餐饮行业的发展。通过分析我国餐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能够帮助餐饮管理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对餐饮管理现状的研究是刻不容缓的。随着的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的行业的快速发展,餐饮企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种因素影响着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卫生问题等,这也给餐饮企业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将从我国餐饮文化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我国餐饮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我国食品和饮料管理随着旅游的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拥有超过13亿人口的中国是亚洲第二大食品和饮料市场,价值仅次于日本。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成熟的消费者口味偏好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中国市场发展餐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及其人均收入上升。新兴二线市场和富裕的沿海城市,像北京、上海和广州等,餐饮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的食品消费模式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中国消费者对餐饮的要求越来越挑剔:高质量,现代包装,新鲜,更高的营养,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和成分的完整性,便利以及品种多样。多样化的需求使得餐饮行业产生了多元化的发展,例如风格迥异的主题餐厅,功能多种多样的酒水饮料等。这些不同的餐饮企业或者生意有着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从而使得我国餐饮行业的整体管理上存在漏洞与不足。例如,不同的餐饮公司在卫生标准上就有所不同,这就使得餐饮卫生管理部门难以统一进行管理和监督。

近二十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餐饮行业也不单单局限于小本经营模式,更多的走向了系统的、具有规模的发展趋势,然而餐饮团体发展壮大了,就必然会面临管理难题,如何管理好餐饮行业成为了现今的当务之急。近几年来,人们对餐饮行业的要求不仅只拘泥于解决温饱,而更注重对美食的追求和享受以及对高标准服务的要求。因此,许多餐饮行业,例如:旅游饭店、高级宾馆、地方小吃、农家乐餐馆等都面临着管理上的问题,对餐饮管理方面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总体上表现在对菜品的创新、对服务态度的提高、对食品质量的检验以及对餐饮环境的改善上。

从目前来看,我国餐饮业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营管理特点:

(1)经营大众化。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餐饮企业越来越向大众化发展,在开拓新兴餐饮消费市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大众宴席,早点夜宵,快餐,风味小吃和家常菜肴等餐饮市场持续红火,而餐饮类的食品,外卖,半成品,休闲小吃等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相应的餐饮连锁网,配送中心,中心厨房等也很好地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餐饮行业的种类繁多,发展规模速度不一,使得整体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2)消费多样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等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老百姓已经改变了自己买菜做饭等日常习惯,而选择到菜馆就餐或者买半成品的餐点来做饭,这样就可以减少厨房劳作的麻烦,又可以增加自我充实或者自我休闲的时间。因此,对于餐饮管理来说,其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管理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3)投资多元化。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其技术含量比较低,相应的投资周期也比较短,因此资金的回收速度比较快,这就使得很多资金不断地涌入餐饮行业中,甚至一些其他行业如酒店,交通等行业纷纷加入到餐饮行业的投资中,大部分投资属于股份制、民营、私营、个体或外资形式。因此,整个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这样使得餐饮行业管理混乱,因为既有可能涉及酒店行业的管理,也有可能涉及交通行业如航空,铁路等,从而使得餐饮行业管理上存在很多不足。

(4)市场细分化。现代餐饮消费主要有儿童消费,家庭消费,大众消费,商务消费,旅游消费,白领消费,休闲消费等多种不同的消费形式,使得餐饮市场呈现差异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也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机遇和空间,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经营特长和技术优势,进行特色化经营,构建丰富多彩的餐饮文化,从而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

从总体上说,我国餐饮在近几年的发展背景下,管理方面确实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旅游景区饭店管理水平低,特别表现在服务质量不高上。旅游景区大多数酒店、餐馆都是与旅行社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因此他们并不缺少客源,对于到这些餐馆就餐的旅客而言,当然不会受到很好的服务。再加上许多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多数是从员工中提拔的,缺乏管理经验,也没有很好的管理培训机制,在服务上有可能能够提供一个好的服务态度,但在服务质量上与以往相比没有较大的提高,不能及时解决顾客的突发状况和问题。其次,经营方式相对落后的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需求也是餐饮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大多数餐饮行业虽然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提出了相对具有创新性的消费模式和特色菜品,但是从总体上说,也有相当一部分的餐饮行业没有突破传统经营模式的瓶颈,特别是一些小型的、非连锁餐饮行业,这些餐饮企业对于餐饮管理还停留在改革初期,没有自我的特色也没有管理的体系,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后,经营者对餐饮管理认识不足是另一个管理上的难题。目前来看,包括一些大型连锁餐饮机构,经营者对管理方面的素质普遍偏低,有些一味追求餐饮环境而忽略了菜品质量,有些过于注重服务态度而忽视了对菜品的创新,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经营者考虑不够周全而造成的。总体来说,我国餐饮管理近些年来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1)不断优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在计划经济时期餐饮业曾一度出现经营官商化,管理混乱等问题,而21世纪的'消费层决不单单以简单化的服务,单一的品种可以满足,培养管理和营销人才是从封闭式的单纯销售管理型向开放式的经营管理型转变的关键,树立生产销售流水线的品牌意识,加强人才效率的竞争无疑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者管理水平是搞活餐饮的根本出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需要,具有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是企业内部必然的组织和指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包括通信设备,信息处理,设备运行,后勤物资,人事管理,财务处理,状态控制,安全控制,楼房管理等,而这些人、物、财的管理是以人为第一位因素。我强调“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而这个人由管理员、员工和顾客三者组成,基本观念是理顺这三者关系。作为有决策的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给员工灌输文化常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厨师队伍的学科建设,实现具有知识化,专业化,有良好品质的餐饮系统。

(2)加强品牌管理,培育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作为企业在长期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独有韬略,因行业的特点、性质而迥然不同。餐饮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推动制度创新,顺应产权制度发展的规律和潮流,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二是建立民主决策程序,明确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职责和目标,从而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四是促进企业管理由生产管理向创新管理、知识管理转变。同时餐饮决策部门应从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制定中小餐饮企业发展规划。目前,许多地方的餐饮业还没有一个整体的发展规划,许多场合把餐饮业当作解决下岗再就业问题的钥匙。为此,就要高起点设计、高规格策划餐饮业发展蓝图,强调餐饮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全方位构建餐饮行业布局,造就一大批会烹饪、懂管理的新时期餐饮人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餐饮行业发展迅速,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餐饮行业的多样化发展也使得其管理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餐饮行业的管理需要从实际出发,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优化市场环境,积极推动品牌经营,并在培育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就一定能迎来中国餐饮业美好的明天。

[1]裘然军.试论现代饭店餐饮管理的制度建设[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张志强,艾星,浅谈餐饮行业管理规范[j].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加工学院学报,2011(4).

[3]杨小军,郑智,关于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的研究[j].中国质量报告,2010(1).

[4]张荣齐,田文丽.餐饮连锁企业o2o商业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4(32).

[5]王盛军,秦璐.餐饮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突破:从数据化管理开始[j].中国市场,2013(38).

[6]张荣齐,李成龙.全球后金融危机下我国餐饮业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3(43)。

餐饮管理毕业论文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8年8月3日。

婚姻状况:未婚。

身高:175cm。

体重:65kg。

户籍:江西赣州。

现所在地:上海上海市。

毕业学校:南昌大学。

学历:专科。

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毕业年份:2003年。

工作年限:一年以内。

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职。

职位类别:餐饮/娱乐。

职位名称:餐厅经理;。

工作地区:江西赣州;。

待遇要求:2500元/月可面议;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英语;。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时间所在学校学历。

2000年9月-2003年7月南昌大学专科。

培训经历:时间培训机构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上海避风塘餐饮公司(避风塘长乐店)。

时间范围:2004年5月-2009年10月。

公司性质:外资企业。

所属行业:餐饮、娱乐、酒店。

担任职位:餐饮/娱乐-餐饮/娱乐管理。

工作描述:

1.与厨师长分析经营成本,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成本控制。

2.协助各部门制定和实施各项餐饮推广计划。

3.负责餐厅及厨房之间的协调工作及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尤其是协调好前台服务和厨房供应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差错。

4.经常巡视检查餐厅服务质量、厨房生产质量。

5.负责广泛征集客人意见和建议,合理处理宾客投诉,并组织调整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并予以落实。

6.负责检查员工仪表仪容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按奖惩制度实施奖惩。

7.负责所辖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向宾客提供安全的就餐环境、食品卫生,向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负责督导下属对所辖范围内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管理。

8.按时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会议,并通过会议向下属传达布置工作任务,确保政令传达畅通和任务逐级落实。

文档为doc格式。

餐饮管理论文

随着洋快餐的进入,连锁经营的模式受到从业者的关注,正在我国快速发展。本文就如何加强连锁餐饮业成本控制提出一定的解决思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连锁餐饮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迅速。随着一批洋快餐的进入,一种新的餐饮经营模式——连锁经营,逐步受到广大从业者的关注。连锁经营改变了传统的小生产经营方式,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扩大了市场占有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国内连锁餐饮业在这种情况下蓬勃发展起来。

餐饮连锁企业是指经营同类餐饮服务产品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活动的规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形式。近几年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正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如世界驰名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都在中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而且扩张势头迅猛。通过对国际餐饮连锁店的学习,近几年来我国餐饮市场连锁经营尤其是特许经营得到了快速发展。特许经营是指特许商(franchisor)授予加盟商(franchisee)特定许可,加盟商销售特许商的产品或服务,并得到特许商的经营指导和帮助的商务体系。特许经营迎合了市场的创业需求,能够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通过特许经营,加盟商可以借助成熟的品牌和管理经验迅速打开市场;而特许商则能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业务而不受的资金限制,同时可以降低经营费用,集中精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特许经营的迅速发展,推动我国餐饮业跃上一个新的连锁经营的平台。

(一)餐饮业成本控制的内容。

餐饮产品成本控制是餐饮市场激烈竞争和有效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餐饮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餐饮成本是指餐饮企业一个生产和销售周期的各种耗费或支出的总和。它包括采购、保管、加工和出售各环节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餐饮成本控制是指以目标成本为基础,对日常管理中发生的各项成本所进行的计量、检查、监督和指导,使其成本开支在满足业务活动需要的前提下,不超过事先规定的标准或预算。搞好餐饮业成本控制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

(二)餐饮业成本的特点。

餐饮成本的特点决定了餐饮成本的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餐饮成本的特点一是变动成本是餐饮产品价格结构的基础。餐饮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有某种相似的地方即都要购进原材料进行生产,产品的价格结构中,占较大比例的是原材料成本。除营业费用中的折旧、大修理、维修费等是餐饮管理人员不可控制的费用外,其它大部分费用及食品饮料成本都是餐饮管理人员能够控制的费用。这些成本和费用的多少与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相关,而且这些成本和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很大。二是人工成本在餐饮产品价格结构中所占比率大。由于餐饮产品不能大批量地进行机械化生产,而是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小批量加工生产,大部产品不能够储藏,须由服务员直接向顾客提供服务,因而人工成本大大增加。在定价时人工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三是成本泄漏点多,餐饮成本和费用的大小受经营管理的影响很大。食品饮料的成本控制、餐饮的推销和销售控制的过程中涉及许多环节:采购——验收——贮存——发料——加工切配和烹调——餐饮服务——餐饮推销——销售控制。某个环节控制不严都可能导致成本的增加。

(一)制定标准成本,提供控制依据。

成本控制应以标准成本的制定为起点。标准成本的制定就意味着为进行餐饮成本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才有可能控制成本,甚至降低成本。制定出标准成本后,就需要根据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与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

从餐厅本身来讲,为了控制餐饮成本的支出,可以通过实行标准成本控制法对食品(菜肴、饮料)的成本支出实行定额管理,为此,可以通过标准份量和标准菜谱来控制成本。标准分量,即将制作的食品菜肴出售给顾客时每一份的份量应是标准化的,是标准菜谱(即标准投料)。这是制作食品菜肴的标准配方,上面标明每一种食品菜肴所需的各种原料、配料、调料的确切数量,制作成本、烹饪方法、售价等,以此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标准菜谱的制定,有助于确定标准食品成本、合理确定售价、保证制作高质量食品的一致性。为了保证食品菜肴用料的准确性,在不少厨房都设有专职配菜员,其任务是按照菜单配上主料和辅料,然后由厨师进行制作;如果没有配菜员,则由厨师自己配菜。无论哪种情况,都必须按定额数量配备。确定了标准成本后,将它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后,要进一步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在餐饮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各项实际成本每天都发生变化,其成本消耗不可能和标准成本完全一致。这时,管理人员要根据各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同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额。通过分析,管理人员即可发现餐饮成本管理的效果,对成本控制作出业绩评价。成本差额分析对成本控制业绩作出了评价,但对造成成本差额的原因还要结合实际业务进行具体分析。

(二)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的管理。

食品原料的采购,是餐饮企业经营的起点。对食品原料采购的控制,是餐饮企业成本控制的起点。餐饮企业需要设置专门的采购部门来负责食品原料采购。采购部应与厨师长、财务部及相关负责人一起制定采购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采购程序。首先应该统一公司的采购权,由成本核算部门把相关原料单价列表,并对全年单价变化情况逐一列出来,进行对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进行竞价招标。中标的原则是,同等质量下,选择价格最低的;同等价格下,选择质量最好的。其次确定合作关系,其中包括酒、饮料、蛋禽、蔬菜、海鲜、物料等各类品种。在竞标的同时,在内部要制定统一进货管理办法,由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设立成本核算部门和厨师长组成的小组,专门负责审核进货渠道和原料的质量及价格。厨师长每天需根据企业的实际销售情况、食品原料的耗用情况及物资储备情况,确定采购品种和数量,提出采购申请,并填制申购单报送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据此制订采购计划,报送财务部门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后以书面方式通知供货商,或交给采购人员具体购买。对食品原料采购价格的控制,将影响企业的直接成本耗用,餐饮企业应建立严格的采购询价报价体系,建立询价、定价小组,小组由总经理、财务经理、厨师长、库管、采购组成,每半个月对日常消耗的原、辅料进行广泛的市场价格调查,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对物资采购的报价进行分析反馈,发现有差异及时督促纠正,对供应商所提供物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公开、公平的选择。

原材料的接收和验收也要严格执行相关监督程序。首先,是由厨师长负责,主要根据企业自身原料需要的质量标准衡量是否合格,因为各个企业经营的风味差异对部分原料的要求不同,所以厨师长有权决定是否需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是由库房检验员检查原料份量的准确程度,核对准确后才能入库;最后,由企业财务部门核算货款,进行货款交割。验收人员需要具体核对价格、检查数量并验收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及时退货;对于单位价值较高的产品,实行重点管理;对不同食品原料在储藏数量、储藏温度和存储时间上进行合理控制;对不同类型的原料和物料规定不同的采购数量,建立一个合理批量标准,既能保证企业日常生产、供应的需要,又不造成库存积压,避免占用资金、增加管理费。

(三)加强配送环节的管理。

大的连锁餐饮企业往往需要成品的供应和配送流程,这样分店的要货计划就显得特别重要。分店要货一般不超过一天的用量,每天交换需求信息,以销定产,保证质量,而厨房中心必须建立各单据的核算流程,从定货、投料到产量严加控制。验收盘存制度、报溢、报损制度必须建立。分店成本核算员根据实际销售和供应情况每日盘点,分析每日的生产领用与消耗、结存,并和销售进行配比、计算,达到当日成本、毛利当日清楚,并作出合理的计划量,然后再向生产部门填制领料计划单。各部门厨师长应严格把关,经理总监督,责任到人,这是保证菜品质量、卫生安全、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要重点管理。

(四)加强服务和销售控制。

餐饮业的服务是联系顾客和企业的纽带,它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它涉及服务的及时性与主动性。控制食品服务成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统一标准的服务规范,提高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便在提供周到服务的同时,推销顾客满意的菜品,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在餐饮企业中可能出现私吞现款、少计品种、不收费或少收费、重复收款等现象。不论哪一种现象的发生都会对餐厅造成成本的增加,使餐厅受到损失。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常见的控制手段包括使用现金收银机和专门的收银系统软件,规范点菜、计单、收银的各个过程,规范优惠券发放、抵用和回收的程序,明确各职位的打折优惠权限,同时规避个别顾客和员工的欺骗行为,避免销售不力出现成本漏洞。

这就牵涉到要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来加强对餐饮业从业人员的管理。特许连锁经营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的流通经营方式,也是一种高度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转体系,中式餐饮业连锁更是一种新型的连锁形式。目前中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较差,对传统的烹饪技艺难以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提炼,创新开拓难度大。同时,中餐业普遍存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餐饮业连锁发展的一个瓶颈。培养连锁经营人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与渠道,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不断增强餐饮从业人员的连锁知识、专业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尽快提高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行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企业要扩大规模,进行规范化的连锁经营,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成本控制是企业自身的要求,是企业最基本的任务,餐饮成本的降低和控制,需要全体人员发挥团队精神和保质保量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才能做到。除了在采购、出入库以及成本核算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外,在销售环节上也应提高水平,提高满意度。要建立全面的经济责任考核制度,同时还要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循序渐进的培训来提高全体员工的基础素质以及增强他们的成本意识和节约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餐饮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的经营和发展。

餐饮管理论文

随着我国酒店餐饮业的蓬勃发展,餐饮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呈高速增长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如何培养专业能力过硬、行业满意的餐饮服务与管理人才值得我们思考研究。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掌握餐饮服务与管理的知识值得我们去探讨。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就是在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教、学、练融合为一体的来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优点在于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抽象的理论教学中贯穿实践教学,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能更好地激发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实际教学中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不好教学环节,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或者教师根本只做形式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那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耽误学生的学习。

《餐饮管理》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餐饮经营中前后台的管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但餐饮管理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较难掌握,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采用理论+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实践三模块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餐饮管理。

1.模块一:理论教学。《餐饮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老师教与学生学脱节,有效的做法是整合课程内容,将其模块化、项目化,通过设置完成一个个的项目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餐饮管理》课程按照教材章节包括餐饮管理概述、餐饮经营理念、菜单的设计与制作、食品原料的采购验收管理、食品原料的储藏与发放管理、厨房生产管理、餐饮日常管理、餐饮销售管理、餐饮安全卫生管理、餐饮成本管理等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打乱原来章节顺序,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两大模块化,即餐饮前台日常服务与基层管理模块、餐饮后台综合经营与管理模块。然后再将这两大模块内容分为一个个小项目,由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来学习。这种以餐饮教学主题为导向、用模块项目化推进教学内容,同学自愿结合成组开展教学的思路,将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又可以使得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同时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模块二:校内模拟实训。模拟实训是指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示范讲解、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分组比赛等实训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具体教学活动要安排在校内的餐饮模拟实验室进行。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模拟餐饮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使学生对于餐饮企业有更直观的理解与认识,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过渡,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模拟实训中,模拟餐饮企业实际经营环境进行教学,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场景模拟来体验各种服务和管理环节,把训练与角色模拟相结合,以求教学效果的真实性,能很好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对餐饮服务和管理形成深刻的认识。如在讲授餐饮日常服务管理时,可以针对这个项目设置实训练习。先由教师示范讲解餐饮日常服务管理的常规流程,再让学生分小组设置不同的情景练习日常服务管理流程,这样学生就能在实际练习中熟练掌握餐饮日常服务管理餐厅领班或主管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才能真正体验到餐厅领班或主管的日常管理工作。

3.模块三:校外实践。学习餐饮服务与管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其转化实际的工作能力,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才能真正做到,所以,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应该安排他们在真正的餐厅以岗位实习形式让学生在餐饮企业中接受实际锻炼,才能真正对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形成深刻认知。岗位实践能够使学生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了解餐饮企业“真实”的管理过程,既能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论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接受社会的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进入餐饮企业工作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有了好的教学模式,如果不配上合理的教学方法,那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好看不好用,因此,教师应在大的教学模式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根据课程特点,《餐饮管理》因其理论知识点较多,涉及的面较广,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法、讨论法外,还应多采用案例引导法、示范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研讨实操法等。

1.案例引导法。在理论教学中,用案例作为引导铺垫,对餐饮服务与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使枯燥、平淡的理论学习有了生动有趣的载体,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案例引导教学法是将案例作为展开教学内容、调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所以案例一定要紧扣教学主题,最好把教学的各知识点都融入到案例中,并让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通过案例把学生引入所学知识的氛围中,并在教学中紧扣案例层层深入展开,再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问答,教师点评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明白相关的教学概念和理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很有效。

2.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先由教师给学生做出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学习,这种方法可以在餐饮管理教学的很多内容中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能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做什么,从哪些方面做,还能能使学生的错误得以及时纠正,使学生的操作更加地规范化。如再讲餐饮概述时,为了让学生对餐饮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教师可选择一个知名餐饮企业从企业的发展历史、规模、经营特色、影响力、店址、店标、装修设计、菜品特色的方面做一个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另选一家知名餐饮企业收集资料,做一个认知餐饮企业的汇报稿。这样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查找资料,有目标性,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3.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具体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角色交流、冲突中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在能力,更深刻地领会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例如在餐厅日常服务管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扮演主管、领班、各岗位服务员和客人,从开餐前准备、班前会、到客人达到后的迎宾、拉椅让座、问茶、派毛巾、解释菜单、点菜和入单、推销酒水一直到最后的送客、餐后收尾等全过程进行情境模拟,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餐饮日常服务与管理的工作流程,同时体会客人的心情,演练结束后再进行点评,改正不足。这种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情景下学习知识,更容易全面掌握,老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表演判断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修正指导,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客人主动沟通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等。

1.安排学生到知名餐饮企业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期初,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对于餐饮服务和管理的内容和知识感到很陌生,可以带领学生去到酒店餐饮或独立经营餐厅进行参观,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分别讲授餐饮各部分管理时,可让学生学习后实地参观,参观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对比所学写出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教学中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其专业技能,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因此,在餐饮管理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很多同学由于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在人多的场合表现得很拘谨,缺乏展现自我的勇气和信心。针对学生的这一弱点,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更多开口说话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每节课利用正式上课前的3~5分钟时间,让同学轮流上讲台做即兴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有关餐饮的案例,可以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到的现象或体会,可以是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课件讲解,这样,学生平时就会注意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收集和处理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等,还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教学评价在餐饮管理的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可以采用多样化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即考试内容可以是基础理论考试,可以是实际方案,也可以是基本技能的实践考试;考试方式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等;还可以把市劳动局的专业考证与课程考核相结合,这能对“教”与“学”双方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餐饮管理论文

企业人才是酒店餐饮业发展的支柱,但餐饮经营不善的主要原因是餐饮管理人才的缺乏。

在西部地区中,酒店的餐饮管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调查显示,在中层管理人员当中,中职学历占50%,大专学历占40%,在中专和大专学历中,餐饮管理学历只有15%;在高层管理人员中,大专学历占11%,本科学历占82.5%,研究生学历占5%,在3种学历中,餐饮管理专业只有17%。在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大多是财会、工商管理和党政管理等专业。出现专业不对口,外行管内行等企业管理现象,使酒店餐饮管理出现许多漏洞,造成极大损失,导致餐饮营业业入下降,没有达到预定的经济目标。

在餐饮市场中,酒店餐饮成为主流,中低档大众化消费将成为市场的主体。然而,在酒店增了过快的同时,餐饮结构也出现不合理,中、高档餐厅发展较快,数量过剩,需求不足;而低档餐厅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从事餐饮行业教育的学校,大部分是职业烹饪学校,学生在校时间短,属于短期学习。许多餐饮部的厨师、中高层管理人员都结业于这类学校。这些人员虽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但缺乏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而大学中培养餐饮管理的人才数量相对少,不能满足日益增了的餐饮业的需求。

1.4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社会餐饮业,很多直接脱胎于社会上的小餐馆,因此,许多人认为餐饮业知识含量低,不愿在此就职。因而,现代酒店餐饮部也不能摆脱这种误区,导致现代酒店餐饮管理人才缺乏。这种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也是影响餐饮部吸引管理人才的主要原因。

1.5内部培训不足。

除极少数高星级酒店外,很多低星级酒店的内部培训不足。原因是:一者师资匾乏、经费短缺。一是培训缺乏系统规范,难以有效提高员工素质,特别对管理人才的培训更少。下为虽对中高层管理人才进行培训,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却为他人做嫁衣。受以上种种因素影响,很多低星级酒店没有把管理人才的培训列入日常培训之中,更不用说把管理人员派送到发达地区、甚至是去国外深造学习。

1.6工资待遇低。

在西部地区,酒店管理人才工资待遇普遍低。比如柳州市某家四星级酒店,餐饮部的中餐领班a月工资650元至750元,领班b月工资600元至700元,餐厅主管月工资850元至950元,餐厅经理2000-2500元。这一工资水平低于相同级别的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其严重影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许多管理人员跳槽,另择他路。

1.7工作时间长。

餐饮部门工作虽然是轮班,但是相对其他部门工作时间来说,其工作时间还是稍长。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为了及时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从酒店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培养酒店管理人才。

2.1从酒店外部着手的策略。

高校教育是酒店外部培养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

餐饮管理专业人员是酒店餐饮部门的主力军,餐饮部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餐饮管理人才能力与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加强高等院校餐饮管理专业建设,加快管理人才的培养速度。此外,还可以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开设餐饮专业。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特点,也是符合酒店的需要。为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高校还应餐饮人才市场的需求要求对学科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设置课程。在教学中,不再单独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进行专门化教育。

在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中,很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开设课程应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有的学校理论课程开设太深,不符合高职生的发展;有的学校出于对学生就业考虑,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增加旅游管理的课程,特别是导游方向的课程,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当中,应当增加酒店餐饮企业管理、酒店餐饮营销管理和酒店餐饮文化管理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在现代酒店餐饮管理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1.3增加学生技能证书考试。

对于餐饮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拿到的毕业证书外,还要取得一些职业上岗证,比如,调酒师证、茶艺师证、营销等级证、餐饮职业经理人证等技能证书,这些证书对日后从事管理工作是极有力的上岗证明。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规定: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可见,实践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做好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很多学校的做法是:每学期都开设一到两门专业课,实习周时,每门课只有3天在酒店实习。其实,这种做法使实践时间缩短,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巩固,要改变这种做法,应该把第六学期的毕业实习时间,分配在第一到第五学期各学期中的最后一个月,井连同假期to天,共40天的时间,在酒店实践操作。按照授课计划进行,井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每天授课时数可由原来的6节增加为8节,既保证课时不变,又增加实践时间,既让学生学到知识与技能,又使学生适应现代酒店的工作,为毕业后走上管理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1.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优秀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但由于高校招生扩大,全国招生从1990年的60.9万人到2002年的320.5万人增长了5.3倍,高校专任教师从1990年39.5万人到2002年61.8万人,增长1.6倍。按师生比1:18高校师资严重不足。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学校升格上来,招生扩大而教师队伍没有扩大,有的学校师生比在1:21以上,不符合高校发展要求。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知识和业务水平一般,特别是西部的各类职业技术学院,缺少学术带头人。

2.2从酒店内部着手的策略。

酒店餐饮管理人才的培养除了酒店外部培养途径外,还需要从酒店内部培训和储备餐饮管理人才。

2.2.1内部培训与外出进修相结合。

酒店餐饮员工培训工作,既是职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加强餐饮管理,提高竞争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酒店人力资源部要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选拔餐饮技能过硬的优秀服务员和管理员,进行管理理论系统培训或派送到高星级酒店和高等院校学习。比如,柳州市某四星级酒店提出“有为才有位”和“养根护本”的育人方针,开展专题培训、强化培训、复合型人才的培训、管理人员的培训等等。2003年有20名中层管理人员和22名员工参加某高校饭店管理专业的学习,实行知识更新,提高管理水平。值得强调的是,无论何种培训途径,都不能脱离酒店管理意识日的培养,现代管理之父彼特德鲁克曾说,管理学既不是一门艺术,也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实践出真知,管理是在实践中学会,也是可以学会的。

2.2.2加强餐饮品牌开发与经营管理。

餐饮品牌是餐饮部经营的生命线。加强餐饮品牌开发与经营管理,可以提高酒店的声誉、消除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为吸引餐饮管理人才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强餐饮品牌开发与经营管理,应做到:。

一是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品牌战略。比如,柳州市某四星级酒店的风味食街餐厅: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少数民族风情“打油茶”品牌,至今经久不衰;餐厅经营荟萃了东西南北风味品牌,由原来的自助式变为集宴会、岑点、自助为一体;菜肴经营品种由原来的30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700多种,充分满足了客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需求,引导柳州刮起的“食街旋风”长盛不衰。由于该酒店注重品牌经营,日前被国家级认定的品牌菜肴有10多个,中华名不吃有3个,广西名菜15个、名点8个、名汤4个、名不吃7个。其不断开发菜肴品牌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品牌延伸。比如,开发月饼现己成为知名品牌。

二是实施“控制成本”战略,实现餐饮经济目标,是经营管理的日的。在降低人工成本费用方面,实行招业部分农村的低廉劳动力的用人政策。在营业费用方面,尽量降低各种不合理的开支。在采购制度和用料制度方面,强调公开性、科学性和监督性。

三要“多样化与特色化”相结合。消费者饮食观念与品位的变化,势必对菜品提出新的要求。公款高档消费重视程式化和排场心理己成为过去,大众化自费消费成为市场的主体,多样化与特色化是菜肴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鸡、鸭、鱼、肉、蛋己不再是逢年过节的“奢侈品”,而是家常菜肴,如果厨师对这些原料进行粗料细做,做出特色菜,就会满足客人的需要。

四是进行经营管理。柳州市某四星级酒店以“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日积月累、自成一家”的经营管理思路,是非常成功的。除此之外,要不断挖掘“农家乐”菜肴,满足城市工薪阶层的消费要求。

2.2.3加强管理员的考绩。

实行以考核贡献与成绩为主的原则,既是对个人工作能力的评价过程,也是对其是否称职的评价过程。考绩日的,一是提拔升职的依据。柳州市某四星级酒店明确提出“有为才有位”,实行绩效考核,鼓励员工能上能下、敢进敢出、勇于冒尖。有4名技术拔尖、表现出色的临时工通过考绩被选拔为管理者。一是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餐饮管理人员不能吃大锅饭,要按照实现经济目标大不来确定。在完成部门经济目标前提下,适当调高绩效工资和特种奖励工资,提高“指标纯利”的标准,增加个人收入。这也是餐饮部留住管理人才的关键。

总之,解决餐饮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快西部酒店餐饮人才的建设,必须重视酒店餐饮管理人才,只有这样,西部酒店餐饮业才可望走出困境,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年鉴200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邓新华.现代酒店服务与管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樊平.餐厅服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7]郭敏文.餐饮部运行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8]陈祝平.餐饮营销策划与案例[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袁国宏.现代饭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对策[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

餐饮管理论文

高校的餐饮管理不同于社会餐饮管理,高校餐饮有其共性:无形性、特殊性、时间性、公益性、服务性和安全性。本文就高校的餐饮管理、管理者的技能和素质进行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行业都在不断形成并完善自己的管理体制(体系)。餐饮业也不例外,已从过去的家庭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过渡到现在的连锁化、集约化经营。高校餐饮业的管理、经营伴随着社会餐饮业的发展而发展,形成现在的市场经济或部分市场经济、自我管理运行的特点,同时与社会的同行逐步接轨。在高校餐饮的有利因素逐步减少的情况下,竞争的压力对每个管理(经营)者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如何把高校餐饮做好、做大、做强,需要去研究新的管理与经营之道,不断去总结经验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高校餐饮逐渐由过去那种统管过渡到学校加强监管下的适度开放,多种经济体制共存,责、权、利相适应,形成有序的竞争格局。

除了应具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能力外,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技术技能,技术技能主要是指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要的技术和方法。如食堂管理者,应该精通烹饪技术和成本核算,只有这样才能在烹饪味道、物资采购和季节的变化中对菜品的调配做到游刃有余。

人员组织与协调能力。人员的组织调配是一门科学,只有做到合理调配、人尽其才才能够产生更高的效率。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优秀员工能带动周围4~8个人的积极性。用人一定要坚持任人唯贤,将那些有能力、有创新理念、有创新思路、懂经营管理、有大局意识的人调配到重要岗位。

判断能力。经营的成功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一个经营者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层面,分析研究本领域各种现象的实质,考虑以什么为突破口,从哪儿入手。

分析技能。分析技能与决策技能很相似,是指管理者在各种形势下鉴别主要问题的能力,分析这些问题的相互关系,找出其中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名高校餐饮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还应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动手能力,即是否具有过硬的技术,是否能让人佩服;二是管理协调能力,即是否具有号召力,能否把下属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下属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1.管人。

首先要选好人,要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不能吹毛求疵,但要有较高的素质。一是人要勤奋、努力、肯干、能干、踏实、务实;二是悟性高、聪明、善于动脑子,技术水平不一定是尖子,但要有基础,肯钻研;三是接人待物能够通情达理,善于与人沟通。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扬长避短。现在的人才市场,能做餐饮的人不少,但能干的人不多,有技术的更难找,要想办法留住人。要按规章制度管理员工,按规章制度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形成制度管人。

2.理财。

高校餐饮管理者的职责是在不影响伙食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一,提高菜品质量,提高学生的就餐率,吸引更多的就餐者。营业收入高了,员工的工资收入自然会提高。要根据学生的消费水平、承受能力以及学校的总体要求制定价格标准。要提高伙食质量,做好成本核算。

第二,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定合理的经营指标,各项工作要量化并落实到班组。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与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充分利用机械化手段,靠先进工艺减轻员工的劳动负荷。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因势利导。杜绝任人唯亲,奖罚分明,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

第三,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实施规范管理,这是建立良性管理体系的基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管理模式。管理出效益,不同的管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关心员工,关注下属工作过程中存在什么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

3.管理好物资。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库房管理,做到账目日清月结。避免损失浪费,具体包括炊具、机械设备、原材料等。要制定并严格遵循有关物资管理、机械操作规定(程),设备要定期保养,延长使用寿命。对原材料、能源,要杜绝不必要的损耗。

4.做好信息收集与反馈。

当今社会信息就是财富,作为一名餐饮管理者要充分认识信息的重要性,要借助每年新生入学信息了解各地域新生在当年生源中的比例,依据信息办出自己的特色餐饮。分析自己所做饭菜的销售情况,什么菜比较受欢迎?高校食堂不同于饭店,要充分利用市场供应,有效降低成本。

5.少量租赁,引入竞争。

高校后勤部门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对自主经营、自我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仍留恋“小而全”的封闭式自我经营的格局,习惯于统管,这样不但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反而使员工养成端着“铁饭碗”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员工的竞争与危机意识。应引进有资质、重信誉的社会餐饮业到校内办餐厅(控制在3家以内),将竞争机制引入大学校园餐饮服务。择优引进不同风味和风格的经营者。招标时不能仅以承包费用多少作为中标的依据,而应注重审核投标方的资质信誉、注册资本、经营管理实力、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相关证件(如经营许可证、资质证)等。在合同中应写入原料的供应审核方(学校),利润的控制范围,有效投诉的机制,设施设备的折旧年限,将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上交学校(用作餐厅的奖励基金),剩余部分作为承包商的利润和设备的添置改造。

6.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横向与纵向的监管平台,并指派专人负责。

对师生、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从网络、微信上反馈过来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避免因沟通渠道不畅而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拓展沟通渠道,及时处理师生、员工反映的问题,提高餐饮服务的满意度。

[2]李雯编著.餐饮业绩效管理实操全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餐饮职业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步入了从重数量到重质量﹑从重规模到重内涵发展阶段,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各高等职业院校推动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追求。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主力军和基本阵地。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正在为我们国家的`新兴工业化以及我们工业的升级换代,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着不少差距。一是职业教育办学能力不足,特别是基础能力建设较为薄弱。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资源仅占高等教育办学资源的30%左右,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院校和职教集团;二是实训基地和装备建设投入不足,实训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实习岗位严重不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办学难以推进;三是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课教师偏紧﹑实习指导教师紧缺“﹑双师型”教师短缺﹑专业课教师补充和引进困难。这些不足,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制约着国家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高等职业学校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从根本上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按照市场的需要办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打造特需的专业,培养新型的人才。

二、城镇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推进,关键在于人才。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可以助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首先,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将带来大量新的就业专业﹑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向城镇转移。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物流业﹑物业﹑营销﹑建筑装璜﹑学前教育﹑餐饮﹑酒店管理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就业空间巨大,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适应新的就业专业﹑就业岗位﹑就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满足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其次,城镇化建设对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而这些就业岗位,大多数是需要一定专业技能和素质。但进入到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却很少,将很难适应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使他们能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第三,城镇化建设将降低低素质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除了能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延长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的时间,降低低素质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目前,部分劳动力一方面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劳动收入相当低;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增大了就业市场的压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劳动力的存储器,可以吸收和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缓解就业市场压力。而且通过对大学生的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提前储备大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三、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新思路。

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城镇化建设服务。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快资源的优化整合,形成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覆盖面广﹑办学条件好的发展态势;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工程建设,通过整合﹑扩建﹑迁建﹑引进等方式,建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产学结合,融职教院校和培训机构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引导企业和行业参与,组建多元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布局结构﹑专业设置﹑育人质量上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推进城镇化建设。

3.2面向新型城镇化,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国家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改变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传统人才培养方式,引企进校,全面推行“学校=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教学﹑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让更多的学生掌握一﹑两项专业技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结语。

总之,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与城镇化建设接轨,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教育的优质职教资源,着力抓好大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餐饮职业教育论文

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需要以及社会计算机发展水平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在旧有的计算机职业教育当中,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内容仅仅包括了打字、办公软件的应用以及数据库的应用等内容,因为在当时来讲,这些内容的学习就足以帮助学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来处理办公室日常事物,而这也是当时的计算机应用的主要目的,因此,学生只学习这些内容就足够了。但是,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各种现代化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辅助人们处理各种日常公务。因此,计算机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其内容,不断地将这些应用拓展到教学内容当中,只有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才能够真正地应付日常的计算机办公事务。

1.2计算机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求提高。

1.3计算机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职业教育开展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批应用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只有应用能力强,实际操作水平高,计算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在激烈的社会岗位竞争中有一席之地。但是,现在计算机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的应用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很多计算机职业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不强,在面对一些实际问题尤其是一些意外时,不能够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合理的应对,大大地降低了自己的竞争能力。同大学生相比,职业教育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较差,同时又没有相应的学历,而同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相比,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又较差,所以,计算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只有如此,计算机职业教育才能够牢牢地把握住社会发展的趋势。

1.4计算机职业教育需要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感受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因而需要不断地进行新的计算机知识学习以使自己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这是由计算机科学技术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决定的,在人们多元化需求的推动之下,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在快速地朝着便捷化、实用化、人性化的方向迅速发展。这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这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们要想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以最终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这种快速发展变化的趋势。

1.5计算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无缝对接。

在很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都达到了中等教育的水平,并且与高等教育开展了无缝对接。在可以预想到的将来,我们的计算机职业教育也会产生与高等教育无缝对接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从业必备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求其能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本素质,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就产生了计算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无缝对接的要求,通过建立一定的制度,可以使参加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够直接升入大学的相关专业对计算机问题进行进一步地研究,这样,才能够促进计算机职业教育的科学化发展,才能够使计算机职业教育不断地在社会需要之下焕发出极大的生命力。

2.1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内容。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更新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内容是把握计算机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促进计算机职业教育重新焕发生机的一个重要步骤。首先,去掉计算机职业教育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计算机职业教育是一门更新较快的学科,随着新技术的诞生,原有的技术等都会逐渐淘汰,因此,在计算机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将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内容淘汰出去。其次,将一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引进计算机职业教育的课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功能强大,实际应用效果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这些应用能够辅助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对人们的工作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计算机职业教育需要将这些应用引进课堂,向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如此,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才达到实现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学的效果,才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专业优势。

2.2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提高计算机职业教育中专业知识的比例。

在计算机职业教育中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其所使用的计算机技术背后的原理,这样,学生在日后进行计算机应用时才能够知其所以然,才能够实现举一反三和在对旧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首先,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注意专业知识课程和技能实践课程的比例,改变计算机职业教育只重视技能教学而不重视专业知识教学的弊病。其次,通过各种方法开展计算机专业知识教育,彻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要其理解枯燥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以让其深刻地理解并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以为其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3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是开展计算机职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重要目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首先,对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岗位都要求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而对学生进行这些能力培训,做到使学生与社会岗位的需求之间无缝贴合。其次,加强实训课程的比例,使学生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的熟练操作能力和相关的计算机使用技巧的应用等。最后,学校出面与企业签订计算机人才培养协议,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按照课程安排进入到企业之中进行实习,学生的实习成果由企业享有,学生毕业之后优先考虑进入到这些企业当中,而企业则负责提供实习基地等。这样,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就能够在充分地训练中得到不断地提升。

2.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人们在职场中需要掌握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尤为如此。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应变能力。首先,提升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虽然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快速地发展,但是其根本原理等是相对固定的,变的只是这些原理等的呈现形式。因此,需要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其能够透过计算机应用了解其背后的原理,进而快速地掌握相关应用。其次,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不断关注学科前沿、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在遇到新的计算机问题时能够自如应对。

2.5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设立一定的路径使计算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产生无缝对接。

计算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产生无缝对接是社会要求推动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促使计算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产生无缝对接,使计算机职业人才能够进入到高校之中进行进一步的深造。首先,在计算机职业教育中开展基础知识教育,使培养出来的计算机职业人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满足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其次,高校可以相应地放宽对计算机职业人才的招收限制,使计算机职业人才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大学之中继续接受教育。最后,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特长班,招收特长生的形式让计算机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进入到高校之中进行进一步深入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完整的基础知识学习。如此,计算机职业教育便能够与高等教育产生无缝对接,计算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够拥有更加良好的素质,才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计算机职业教育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关注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消化这些要求,进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把握计算机职业教育的趋势,促进计算机职业教育的科学和快速发展。

作者:刘振名张福峰单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餐饮营销模式论文

内容摘要:保健品行业在中国发展了将近20年,在这20年中保健品企业依靠广告支撑销售的传统模式攫取了高额利润。但由于传统营销模式只注重销售、不注重品牌,各保健品企业大多无法避免投机性的短期行为。在企业纷纷倒闭的同时,消费者对整个保健品行业产生了信任危机。而国家有关规范保健品行业的政策也加速了保健品行业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业内人士也纷纷对保健营销模式进行创新,本文认为以提供健康服务为特征的顾问营销模式以其服务性、可持续发展性、适用性更适合保健品企业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保健品营销模式顾问营销模式。

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保健品行业在我国是一个发展不规范的行业,企业在单一依靠广告促进销售的模式下发展之路越来越窄。具体情况如下:

保健品行业的低水平竞争。

由于中西医理论的差别,整个社会对保健品行业的定位、归属缺乏明确、统一、合理的认识。我国保健品企业缺乏有效的核心竞争能力,医药保健行业在国家的特殊地位使我国开放医药保健行业一直采用谨慎的态度。这样使得我国保健品行业一直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并且也一直在低水平竞争。

保健品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

一些企业粗制滥造、夸大宣传和违规经营,一次次被政府通报和媒体暴光,使保健品在广大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度不断降低。甚至有不法生产企业见利忘义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违禁药品,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保健品的信誉危机已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消费者不仅对保健品的功效宣传产生怀疑,而且对使用保健品的安全性也心存疑虑。甚至对卫生部审批保健食品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置疑。

企业重广告、轻研发。

现在不少企业将保健产业作为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第一桶金,盼望着自己的企业“超常规成长”,投机心态严重,因此偏重对市场的广告和营销投入,不注重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造成保健品生产企业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全国保健品食品的广告投入占销售收入的`6.6%,而科研投入仅占1.67%,此外缺乏系统的专业论证和高水平的顶层设计,还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和申报,致使部分企业因产品雷同而陷入恶性竞争。

保健品缺乏市场分工。

中国保健品企业没有市场分工,生产和销售一体化,加大了销售成本,也造成了企业无资金能力进行新产品开发。目前市场上的1000多种保健品中,90%是第一代及第二代产品。

餐饮职业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在教育史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既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哲学,又是两种不同的学校制度。今天,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正确认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有助于把握教育变革的本质,构建科学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论文关键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关系;辨析。

一般认为职业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之上,或者说是和普通教育相对而言的。如此看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似乎是明晰的。然而,由于我们对什么是职业教育、什么是普通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并非像表面那样泾渭分明。

职业教育是一个舶来品,其概念在我国素存争议。仅就名称而言,在20世纪就发生过三次大的争论,即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之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之争,其中最后一场争论,至今仍没有完全结束。与职业教育一样,普通教育(generaleducation)也是一个从西方翻译来的词汇,亦译“通识教育”、“一般教育”。一般教育一词已很少使用,通识教育则多被用于指称高等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普通教育和今天我们面临的“职业教育”一样,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直到1977年,美国学者还在抱怨:“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概念像普通教育那样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也没有一个概念像普通教育那样引起那么多的歧义”。因此,仅从字面或现有的辞书,很难正确把握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而要做到正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就需要了解其发展变化的历史。

一、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哲学。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近代演进成两个对立的教育体系之前,首先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或哲学。作为教育思想或哲学的普通教育,其先驱是古典的自由教育。[2]自由教育思想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英文“自由”(liberal)一词是从拉丁文liber(自由的意思)发展而来的。这种自由与近代的自由主义不一样,它与个人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有关。因此,自由教育只适合于与奴隶、工匠相对的“自由人”。亚里士多德是古典自由教育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全部生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鄙俗”的,一类是“高尚”的。“鄙俗”的生活是以实用、谋利为目的的“劳作”生活;“高尚”的生活则是以深思为最高理想的闲暇生活。与此相对应,他把教育相应地也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由人”的(liberal)教育,即通常所说的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一类是“非自由人”的(或“偏狭的”,illiberal)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教育是以人的理性的自由发展和德性的完善为最高目标的教育,它以“自由学科”为主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读、写、音乐、绘画、哲学等。“非自由人”的教育,是指为了谋生,以领取酬金为目的,以“工匠贱业的种种技艺”为主要内容,并以专门性的、狭窄的职业技能为手段而进行的教育。用今天的眼光看,亚里士多德所谓的“自由人的教育”和“非自由人的教育”,也就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他的观点反映了阶级社会的等级思想。自由教育的势利倾向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待职业教育的态度上。他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对立起来,并对职业教育持有非常明显的轻蔑态度,认为“工匠贱业的种种技艺都破坏公民的身体,而领取酬金的活计会劳瘁公民并贬抑其思想”。

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衣钵,在后来的资产阶级保守派的思想家和学者那里得到了继承。19世纪公认的、最伟大权威的神学思想家和作家之一,红衣主教牛曼(也译作纽曼),就是当时自由教育的伟大倡导者。所谓“自由教育”,牛曼认为它的真实含义是:“首先,从语义上讲,它与‘工役性’(servile,或‘奴性’)一词相对立,‘工役性’一词的含义,按照教义手册的说法,指的是无心智活动参与的体力劳动和机械作业……‘自由教育’是大学教育和绅士的特点……自由教育和自由职业是心智的、推理的、思考的活动。”他对职业教育非常轻视和排斥,认为职业教育尽管有些用处,但会“缩小、贬抑人的精神力量”。他的这种态度和亚里士多德如出一辙。

虽然牛曼的自由教育思想强烈地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家,并且这种影响还将会继续持续下去,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力量的逐渐强大,一种“实用”的教育主张正在悄悄滋生。在牛曼大力提倡自由教育的同时,另一些与他同时代的重要人物如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loke)等,都对自由教育持反对意见。洛克认为,教育应该为着某种特定的目的,应该涉及具体的事物和工作。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它的价值,凡是有所花费的,都理应有所回报,所以教育和教学必需是“有用的”、“实用的”。所谓“实用的”是指“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和营生手段有用”。在他看来自由教育一无所用:它不能教我们改进产品,也不能扩大我们的土地和庄园,改善我们的经济;也不能使一个人立刻成为律师、工程师或外科医生;也不能导致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磁学等其他任何一种学问的新发现。牛曼和洛克,这两种对待自由教育截然相反的态度,由此拉开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旷日持久的争论。

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反映了由18世纪末法国和美国爆发的政治革命和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所引发的传统的政治经济基础的变革。这种变革迫使“那种绅士的、尖子主义的传统处于被动地位,并开始从根本上动摇了自由教育只为少数人服务的观念”。面对这种变革,自由教育再也无法固守在传统的xx塔里了,因为xx塔的大门,早已在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和科学革命的浪潮冲击下轰然倒下了。一方面,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逐步强大,教育就不再可能只是为少数有闲阶级服务了。就连自由教育的现代继承者、永恒主义代表人物赫钦斯,为了维护自由教育,也不得不这样说:“如果自由教育是适合于自由公民的教育,如果全体公民又都是自由的,那么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自由教育”。另一方面,进入19世纪后,社会生产领域越来越需要掌握实用知识的人才,古典自由教育由于自然科学具有“实用价值”而将之排除在外的主张就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了。改造自由教育,成为进步主义者的时代要求。“为了确保对自由教育进行重新思考所需的灵活性,一些人把‘自由教育’这一古老称呼还给传统主义者,同时打出了‘普通教育’的旗号”,普通教育的名称由此而生。经进步主义者改造为普通教育的“自由教育”,与古典的自由教育相比,至少发生了两个深刻的变化,一个是将自由教育由为少数人服务变成了“面向人人”的教育;另外一个是自然科学知识成为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国外许多学者认为普通教育和自由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但这种变化毕竟是一个事实。另外,从对这两个词使用的选择上来看,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保守派与进步主义两种不同的哲学态度。

二、作为两种不同的学校制度。

从学校的产生到工业社会前绵延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教育有着同一的组织特征:缓慢的变化;教育更多的是和政治、宗教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与经济联系在一起;教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脱节;教育为少数特权阶层子女服务等,这也就形成单一的、精英式的、以自由教育(普通教育)为目的的学校制度,而广大群众则被排斥在正规的学校体系之外,在所谓的学徒制中接受教育。但从工业革命开始,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面向大众、以传播实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逐渐进入到了正规的学校体系。

作为现代学校制度的职业教育,一般认为形成于19世纪中期以后。在中等教育阶段,与文科中学主要以传授古典的文科知识为内容、实科中学主要以传授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为内容不同,“职业教育”学校主要以传授职业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在高等教育阶段,在传统的大学之外,产生了各种技术学院、专门学校、短期大学等。这些中、高等的职业技术学校,虽然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和组织形式,但都把培养现代职业技术人才作为自己的任务,从而和传统的学校有所区别。这样,在学校制度中,就结束了有史以来“普通教育”独霸江山的一统局面,形成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相对独立的学校体系。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学校制度,在一开始就充满着不稳定性。在等级文化传统浓厚的欧洲形成了壁垒分明的双轨制,即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别在不同的学校里进行;而在崇尚自由民主的美国,却形成了综合中学制度,即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在一所学校里同时进行。美国的综合中学制度,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民主的价值观和教育普及化的混合产物。在这种制度里,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只是一种不同的课程组合。因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边界是模糊的。正是这种模糊性,用欧洲国家的眼光看,就会认为美国没有职业教育。20世纪60年代,英国等传统的欧洲国家,在教育民主化的浪潮冲击下,也纷纷效仿美国,采用综合中学制度,形成了一场综合中学运动。即使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经济秘密武器闻名于世的德国,也不得不对“双元制”进行改造,通过增加“职业教育基础年”等形式,来加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沟通。”

在高等教育阶段,一方面工程技术知识开始进入以自由教育为荣的传统大学,另一方面,新兴的技术学院通过升格为技术大学,逐渐获得了与传统大学相同的学术地位。这种状况,使上边我们提到的“模糊性”的范围不断扩大。以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解释职业教育的内涵时认为: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除了反映了学校制度所发生的以上变化外,还反映了普通教育内容方面不断拓展的事实。在古典的自由教育阶段,西方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七艺”(文法、逻辑、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自由教育经普通教育改造以后,自然科学知识开始进入它的领域;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使技术由前技术时代的经验技术更多发展到今天的理论技术——技术越来越具有理论的因素。同时,科学和技术联系越来越紧密,“科技”这一名词成了科学和技术不可分割的有力证明。这使技术进入普通教育领域成为必然。在西方的高等学校中出现了“技术科学”科目。“普通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早已成为职业教育词汇中一个常见的名词。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长期以来,普通教育这个概念是有局限性的,它只限定了一定数目的传统学科。但是,现在普通学科与专门学科之间的区别正在消失,直到最近还是属于专家禁地的许多知识领域,现在已经渐渐向普通民众开放了。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之前,我国教育体系按照功能分成四个部分,即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在中等阶段,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分是明确的:一个是综合性的,一个是专门化的;一个是为升学服务,一个是为就业做准备。因此,职业教育和其他类别教育的界限是清楚的。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异军突起,原来明确的界限被打破了。职教界由于不满意“高职”的现状和不愿意把职教办成“断头教育”,出现了在学制上把“高职”扩展到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从而建立一个完全和普通教育相平行的体系的诉求。这就使“高等教育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或者“哪一部分是职业教育、哪一部分是普通教育”成了需要讨论的问题。

对于我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否应该分裂为相平行的两种不同的学校制度,需要弄清一个概念:何谓“普通高等教育”?现在我们习惯上把普通高校纳入普通教育体系,把“普通高等教育”看作是和“高等职业教育”相对立的概念。然而,实际上,“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普通教育”是两回事,和高等职业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应该是“高等普通教育”,而非“普通高等教育”。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次序问题。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还需回过头去看看到底什么是普通教育?第一个把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联系在一起的帕卡德教授,在谈到普通教育的来源时写到:“我们预计给青年一种general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这是普通教育最初被赋予的涵义。一位研究普通教育的学者,在总结了国外50余种概念后,对普通教育(通识教育)作了一个概括:就性质而言,普通教育(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普通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普通教育(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根据以上概括,普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从性质上看是一种非专业性教育。和普通教育对应的词通常有两个:一个是专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另一个是职业教育(中等教育阶段)。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模式是学习前苏联的结果,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模式。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成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这和西方的通才模式明显不同。《教育大辞典》对专业是如此界定的:“所谓专业,指培养学生的各个专门领域,它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划分的。高等学校据此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进行招生、教学、分配等项工作,为国家培养、输送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学生亦按此学习,形成自己在某一专门领域的特长,为未来的职业活动做准备。”因此,无论是从国外关于普通教育的见解,还是我国关于“专业”的界定看,按照西方的文化,或许存在着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争议,但毫无疑问,我国的高等教育肯定不是普通教育。也许,在西方存在着“高等普通教育”的学校形式,因为西方有专门施行普通教育的学校:文理学院。然而,在高等教育高度专业化的我国,到目前为止,普通教育还只能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普通高等教育”,最初对应的是广播电视大学、夜大学、职业大学等成人高等学校。它们之间的区分,更多是行政上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最明显特征在于,它在招生和分配上被纳入到国家的正规体系,而成人高校则没有。因而,普通和非普通最恰切的含义应该是“正规”和“非正规”。把“普通高等教育”看作是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误用,反映了我们对普通教育认识上的模糊。也许有人会说,高等教育的某些专业是普通教育,比如说英语专业。持这种观点者,还是没有准确理解普通教育的内涵。与专业教育相对,普通教育除了具有基础性这一特质外,还有一个重要特质就是“综合性”。在英语里,general除了有“全面的、普遍的、一般的”含义外,还解作“不限于(人的、事物的、时间的)一部分的”、“综合性的”。也就是说,普通教育是指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科目,而不是某一个学科。单从任何一个学科而言,既可以是普通教育的,也可是是职业教育或者专业教育的。比如:对于一个研究生而言,同样是接受英语教育,如果是为了学习和交流,可以归为普通教育,如果是为了英语教学,则实质上是属于职业教育。

如果普通高等教育不是普通教育,那么,该如何看待高等职业教育呢?著名的职教专家石伟平先生是这样评价“高职”的:“‘高职’,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全称也,它极可能是我们国家的一种创造。我从事职教研究多年来,从未在国外的文献中看到或在国际交流中听到这样的表述……我们今天所谈的‘高职’大概是西方的‘高等专业技术教育’……照此理解,今天所谈的“高职”,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新的职教现象或形态,其实践活动在我国‘早已存在’。我国的专科教育、工科、应用性专业学科的本科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都可归于此类。只不过我们过去没用‘高职’这个词罢了。”其实,我国的高等教育无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教育,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狭隘的职业教育。可以说我国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一个同质的连续体。职业学校可以说是高等学校的初级形式,高等学校也可以说是职业学校的高级阶段,两者只有量级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差别。因此,所谓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平行体系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所谓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伪概念。

三、变化的趋势。

总之,从最近的迹象看,无论是作为教育哲学,还是作为学校制度,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分离和对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必须携手并进”成为一种主流的观点,经历了不过短短数十年的时间。进一步发展的趋向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区别将逐渐消失”。原来的片面的教育将变成“多种价值的教育”:“不同类型的教学——普通的、科学的、技术的和专业的教学——之间的那种严格的区别必须废除,而教育从初等阶段到中等阶段,必须同时成为理论的、技术的、实践的和手工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正是反映了这一趋势。

当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趋势要完全变成现实,还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格局的我国,作为两种不同的学校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立的状况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强调“普通教育职业化”,而且要强调“职业教育普通化”,以便使这两种教育朝着相互结合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与此相反。只有如此,才能准确把握现代教育变革的本质,科学构建既面向未来又符合我国实际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餐饮营销模式论文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营销存在着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营销的战略缺乏理性、营销渠道方式相对落后、营销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应做到:建立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与渠道、打造具有战略性的营销模式、持续改进的营销相配套内容。

在我国经济开发日渐加深与wto程度日益加大的当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问题是营销,如何突破现有营销模式的局限,实现营销模式创新是当今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营销模式的现状,利用pest分析,从多个方面与角度创新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模式。

一、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快速发展的管理与科技,他们的营销模式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状况如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手段简单、配套服务较弱、营销人才流失多等。

(一)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

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以家族式管理或经理一个人负责制为主,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理念代表了整个企业的发展、管理、营销理念,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与管理理念缺乏科学性。当今,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企业经营与外部市场紧密联系的时代,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营销理念还处于之前传统或是市场经济初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与营销观念,商品具有多样化与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市场通常处于供过于求,企业营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多的中小企业对客户不了解,存在落后的经营理念,对于现在的整合营销、绿色营销等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随波逐流漫无目的地对产品进行推销,造成了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严重,或是应收账款急剧增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最终造成了企业的生存困境。

(二)营销的战略缺乏理性。

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营销实践来看,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大多具有灵活的营销模式,虽然这种灵活的营销模式使企业生存了下来,但是整体缺乏理性的战略指引在很大程度上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很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寻求特质性的产品、低成本等多种方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今,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出现了产品雷同,从而放弃质量比价格,忽视了营销在当中发挥的作用,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营销理性缺乏现象。

(三)营销渠道方式相对落后。

从上个世纪开始,科技发展迅猛,各种电子产品与媒体传播手段技术都有很大的突破。企业的营销受到了网络、微信、电视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体的影响,企业的营销环境和营销的手段方式等极大地发生了改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缺少具有对先进营销手段的了解与运用,目前,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应处于推销或是简单的市场营销阶段,营销的手段主要通过营销人员的“跑市场”。当今,网络、通讯、传媒技术的发达,催生了很多新的企业营销手段,如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等多种新媒体的营销手段,中小企业由于营销理念落后、营销人才对于新的营销手段不了解,从而普遍存在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手段主要依靠营销人员本身的推广,缺乏对新媒体营销手段的应用。

(四)营销人才流失严重。

正常的营销人才流动,能够给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发展的动力,但是,过度的营销人才流失会企业经济效益受到直接的影响。就现状来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缺乏足相应的发展空间,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与提供个人发展空间有限,没有形成良好的用人、育人机制,很多中小企业的营销人才存在着向大企业、三资企业等流动的现象,客观地分析,广大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一)建立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与渠道。

科技改变了人们生产与生活习惯,现代人们接触产品与服务的途径已经被极大的拓宽,比较先进的营销观念为社会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整合营销观念,这些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中小企业的营销。科技发展应用产生的新的营销渠道具有很多,成本低廉反馈迅速效果较好的有微信营销、微博营销等。中小企业应摆脱计划经济或是传统的营销理念与渠道对其营销模式进行创新,采用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与渠道。

创新营销模式不是企业走出困境的一种战术,而应该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企业进行营销工作的.基础与出发点是企业的营销战略。企业的营销工作要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战略,发掘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明确市场细分目标。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的营销模式创新时要具有战略性。

(三)持续改进的营销相配套内容。

企业营销是围绕产品而开展的,而服务则是保障营销成功的措施,产品与服务是企业营销相配套的主要内容。同时,产品满足顾客需求是营销最基本的保证,企业最核心的内容是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只有在产品的基础上创新的营销才是永远能够保持活力和不断创新的营销。良好的服务能够产生吸引力,提高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保障营销的成功,服务应不断改进寻求更好的客户体验。企业进行营销模式创新时,不能脱离产品与服务,应持续改进企业的产品与服务。

三、结束语。

中小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可是营销当中存在的营销理念与渠道落后、缺乏理性、人才流失等问题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本文提出了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的三点内容,希望能够为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带来启示,解决中小企业营销中出现的问题。本人提出的营销模式创新内容还有待实践检验,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

作者:刘哲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贾沁云.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模式探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02):43.

[2]吕文剑.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02):57.

[3]田腾.企业营销创新策略研究[j].品牌,2015(05):37.

餐饮营销模式论文

论文摘要:目前,客车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同质化现象异常严重已是业内公认不争的事实。为了增加产品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各客车企业均使出看家本领,大打“差异化”这张牌,其营销模式自然也是五花八门。譬如,渠道直销模式、展会营销模式、品牌营销模式等等。大多数企业普遍运用的是单一的直销模式或关系营销模式,少数企业运用的是直销、代理混合模式。但笔者认为,业内目前单一的营销模式难以支撑客车行业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未来企业的营销手段很可能将效仿企业的集团式多元化经营,营销的总体趋势也将由传统的单一营销模式转向为多元化营销模式。

1价格营销。

最鼠目寸光的营销模式。客车企业间相互进行价格竞争,依靠低成本优势取得暂时的生存机会。但这种低价营销模式对客车行业的长足发展只有百害而无一利:企业利润得不到释放,不利于资金的周转,进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随着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因此,价格营销模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客车已经纷纷调整战略方向,由“价格换市场”转向为“技术换市场”。

最普遍的营销模式。客车行业和轿车行业不一样,客车行业一般都是一些客运、旅游、公交等运输公司指定用车,客户比较集中,属于集体客户,所以直销是最普遍的营销模式。大型客车企业,例如郑州宇通、厦门金龙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直销渠道网络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得也比较完善和规范,甚至在二级、三级城市也建立了销售点和有销售精英的驻扎。但相比大型客车企业,中小型客车企业做得就不是很完善,主要是出于销售成本的考虑,资金有限,人员匮乏。据笔者调查,很多中小型客车企业纷纷效仿大型企业,盲目地扩大市场覆盖面,但由于未能结合自身的知名度和实力,往往捡了芝麻丢西瓜,落了个“东施效颦”的笑柄。莫不如守住手中的饭碗,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维护好现有的客户,通过客户良好的口碑相传,来稳步扩大市场。

3经销代理。

创新型营销模式。近年来,客车行业销量增长迅猛,如果仅靠企业现有的销售人员,难以顾全新的市场。从起,一些客车企业就有意识地扶持经销商发展,希望能够打破传统的直销模式,借助经销渠道促进销量增长。因为经销商更熟悉他们所在地区的市场环境,人际关系也更广、更深入,因此非常有利于产品在当地的销售。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当客车市场迎来销售高峰时,客车经销商往往能够洞察先机,在第一时间找到有购车需求的客户推销产品。实践证明,客车经销商的贡献很大,基本已经占到客车企业全年销售任务的一半。以江浙地区为例,一家客车经销商的年销售业绩能够达到七八千万元,完成整个地区近1/3的销售任务。客车经销商已经成为一些客车企业销售体系的重要力量。

4关系营销。

最有效的营销模式。顾名思义,靠的是关系。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众多客车企业中脱颖而出,打开客车市场,凭借的就是这“关系”二字。在同质化异常严重的客车行业内,每家企业的产品究竟谁优谁劣,估计很难争辩清楚。能让客户购买自己企业的产品,就必须先让客户信任本企业的业务员,当业务员在走访客户过程中与其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客户才会放心地签署小则百万,大则上亿的订单。

5融资租赁。

最有风险的营销模式。该营销模式在公交公司中运用较为广泛,也可以用“按揭”这个词来替换。一辆中档公交车的售价大概在30-40万元之间,由于公交行业属于微利行业,所以很多公交公司很难一次性付齐批量购车费用,因此融资租赁便成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手段。融资租赁如同分期付款,公交公司不需要支付购买车辆的全部资金,只要拿出其购买资金的极少部分作为保证金,就能得到车辆的使用权,可以用车辆运营产生的收益,来分期支付租金。但对于客车企业来讲,此营销方式却是一把双刃剑。客车企业在现有生产能力充足,甚至过剩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这种融资方式的有效嫁接,对信誉好的客户予以赊账,从而促进销量;相反,对于信誉不好或是运营效益不佳的客户,就有账款追要不回来的可能,从而导致坏账、死账,这对客车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客车企业在选择这种营销模式时应准确评估客户的运营规模和还款能力。

6展会营销。

最费时费力费钱的营销模式。展会营销不外乎就是两个目的:一是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促进业务开展。目前相关的客车展越来越多,全年大大小小的客车展多达10个以上,例如苏州客车展、上海客车展等。如此频繁地参展对客车企业来讲多是弊大于利:一个是客车企业折腾不起,另一个是车展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宣传效果不佳。因此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客车展已经成为“鸡肋”,其直接原因是费时、费力、费钱。一般一个大型车展至少要开两天以上,对于有时忙得都吃不上饭的客车行业来说,不得不说有点浪费时间;而且,一个大型车展至少需要10人左右才能勉强照顾过来,几乎用尽了一个客车企业市场部的所有人员;另外,一个大型车展的展台费用高达100多万元,这相当于一台高档客车的售价。如此之费时、费力、费钱,自然免不了参会厂家的抱怨和退出。同时,参展的企业大多数是整车,几乎看不到客运集团、公交公司——也就是终端客户的身影,客车企业参展的经济效益几乎为零。因此,展会营销如果还停留在现阶段的水平上,这个“鸡肋”身上的最后一点“肉”恐怕也要被腐蚀掉。

7品牌营销。

最先进的营销模式。目前,各客车企业均将营销模式的箭头指向品牌营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已经落后,而且渐行渐远,如今是“酒再香也怕巷子深”。从近两年郑州宇通、厦门金龙20%,安徽江淮近40%惊人的销量增长态势来看,宇通的“价值连城”、厦门金龙的“发现之旅”、安徽江淮的“节油万里行”等宣传活动都彰显出品牌营销对客车销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反,丹东黄海、扬州亚星等老牌知名企业却忽视了对自身品牌的推广,销量增长相对平缓。当然,品牌营销绝非是搞几个宣传活动那么简单,而是建立在质量过硬的产品、尖端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的基础上。同时,品牌营销也更绝非是一个容易、短暂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期地深入到客户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找到自身产品真正的诉求点,才能把企业自身的品牌推广出去,例如宇通的“耐用是金”,苏州金龙的“安全为本”等,在客户中均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销路自然也就打开了。

8政府采购营销。

关系营销中的关系营销。众所周知,客车消费群体一般是客运集团和公交公司,而公交公司又有很多是政府的扶持项目,政府在公交公司采购客车时拥有重要的决策权。而且,随着采购的越来越透明化、集团化,政府采购开始选择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因此,客车企业可以利用好高层领导与政府采购部门的关系,巧妙运用关系营销的技巧,促进订单的生成。

9结论。

以上只是客车行业内众多营销模式中的几种,可谓是丰富多样,但并不是每种模式都适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客车行业竞争虽然激烈,但客车企业还是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内部组织结构、生产规模、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技术实力等,来摸索、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营销模式,是单拳出击,还是多点开花,一切都需要通过实践和时间来探索。对于营销模式的探索,我国的客车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徐凌.客车营销模式探析.汽车与配件,.26。

[2]车成定.关系营销--客车市场营销模式变革.客车技术与研究,.02。

[3]陈静仪.融资租赁渐成时尚[n].中国汽车报,,10。

餐饮营销模式论文

保健品行业同质化现象极为普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把服务与产品相结合,才能使企业差异化、产品差异化。而顾问营销模式正迎合了这一趋势。

顾问营销模式是借鉴服务营销的精髓,向目标消费者提供健康服务,并配合广告传播,创造顾客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新营销模式,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满足目标顾客需求形成顾客忠诚、树立品牌形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顾问营销模式最突出的特征正是向目标顾客提供全方位服务,与其他模式在增加独特顾客价值方面相比它显示了强大的优越性:顾问营销能以新的或不同的方法帮助目标顾客理解存在的难题、问题;顾问营销能向目标顾客提供解决问题的新的或更好的方案;顾问营销有利于保留与维持现有的顾客;顾问营销可以增加产品的价值;通过良好的服务可以使企业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

顾问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较,它更注重市场细分,强调选择目标顾客,以顾客满意为宗旨开展营销,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使产品差异化明显。我国保健品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同一种功效的产品有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原来主要通过大量的广告进行“概念”炒作以此突出产品差异化。但随着消费者消费的理性化,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产生。而整合顾问营销模式更侧重与提供健康咨询活动,进行一对一营销,了解顾客消费状况和信息反馈调整产品与服务,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同时,顾问营销模式注重树立企业形象,建立品牌忠诚。整合顾问营销模式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只注重产品销量,不注重品牌建设的弊端,通过和顾客的交流互动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品牌忠诚,这样顾客就会反复购买,购买成本下降达到盈利目的。

顾问营销模式要求企业必须通过市场调研,进行科学的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要求以科学的标准对市场进行细分,锁定目标顾客,了解目标市场需求,进而研发出更加适合顾客的保健产品。要求产品注重功效,效果感要强。据统计20xx年在全部保健品企业中仅有20%的企业进行了新产品的开发,从事新产品开发的科研人员仅占保健品从业人员的7%。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保健品90%以上属于第一、第二代产品,产品功能雷同现象明显。在卫生部准予申报的22项保健功能中,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和抗疲劳功能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2/3。

保健品未来竞争的核心已不在是广告,而是科技含量和产品功效,保健产品的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重。而顾问营销模式中顾问咨询与顾客交流的特点将使消费者更易了解产品功效、性能,同时也便于企业了解产品使用情况。

需求是保健品行业生产的前提。保健品生产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前提就是要清楚的了解消费需求及消费偏好。随着消费者对保健品消费的成熟,“保健品不是药,服用保健品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治病”的观念已得到广泛认可,消费者群体结构已发生明显变化。最终导致消费需求亦发生根本性变化。中青年保健人群在消费者结构变化中崛起,需要以“健康服务”为特点的整合顾问营销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社会压力、生存压力日渐加大,城市人口患有以“亚健康”为代表的现代病的比率越来越大,中青年是主要人群。以老三类人群(老人、小孩和女性)为对象的传统中医中药保健品,对于这类人群的引力不大。

保健品行业正处于营销模式变革时期,保健品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特点,自身条件,合理的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保健品营销模式。顾问营销模式要求保健品企业有全新的保健概念,有细分化、系列化的产品。它是确保整合顾问营销模式得以贯彻的物质保障;同时要求保健企业要有一支高质量的能提供咨询服务的专业队伍,直接面向终端更好的实现终端拉动消费。顾客营销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树立企业形象建立品牌忠诚。传统的营销模式一般是做销量不做品牌,企业只顾市场利益进行短期的市场投机行为。

顾问营销模式要求企业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设。它是确保整合顾问营销模式得以良性运行的制度保障。企业要想从做大到做强转变,就必须在完成市场资源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系统营销,强化营销管理。

保健品生产运营企业,要实施顾问营销模式开拓市场,赢得顾客,就必须要从产品、服务、分销渠道以及促销等方面,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

注重产品研发,开发新产品。保持竞争产品的持续优势,保持产品对消费者的持续吸引力。企业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对产品进行科学定位,针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研发产品。增加保健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功效.

选择恰当的时机扩展产品的深度、产品组合的宽度和广度。企业应不断挖掘产品深度,生产系列化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品牌策略。

21世纪,是品牌营销的时代。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也是最宝贵的资产。品牌形象成为最有力的营销手段、最具说服力的市场先锋。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从原始竞争、简单竞争、局部竞争进入整体竞争——品牌竞争时代。

服务策略。

提供超值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满足目标顾客需求。售前服务提升销售效果,售后服务则提高顾客忠诚度。企业要经常保持与顾客的联系与沟通,建立顾客数据库,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准确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使顾客有效利用企业产品。

促销策略。

广告策略:广告投放要有的放矢,广告输出要实事求是,通过合适的广告致力于企业品牌建设。提高广告投放的准确率,找准广告诉求点,减少投放量,节省广告费,用于技术改进,让利于中间商,谋求渠道优势,回馈消费者。

销售促进:充分发挥销售促进活动的全部潜力,将销售促进的目的变为确保消费者忠诚,而不仅仅为了拉动和扩大短期的销售业绩。

公共关系:保健品生产运营企业,一定要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可以根据企业搜集信息的能力建立信息中心,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尽可能降低危机情况的发生概率,提高危机的处理能力。

分销策略。

保健品企业在应用顾问营销模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产品科技含量的不同,保健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传统的补品,比如西洋参、蜂王浆、维生素等产品。另一种是现代科技产品,像脑白金、珍奥核酸等是依托现代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保健产品。一般来说传统补品的差异化几乎为零,品质上也相差不多,并无本质区别,它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品牌取胜。而现代科技产品由于起步时间晚,其概念、配方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一般无法建立长期品牌。

据自身现有的相关产品、营销资源调整运用顾问营销模式。任何营销模式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和实用性,不应全盘照搬,应创造性地发挥和使用。

保健品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风险,结合自身资源,进行全面市场调研。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生产顾客需求和满意的产品。要准确进行市场调研,尊重市场,尊重科学,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创造新产品。

保健品行业正经历一次重大变革,这次变革的核心是:从单纯的产品,转化为健康顾问服务,如果以前保健品营销拼的是广告轰炸,今天保健品比拼的则是企业掌握目标消费者资源,向目标消费者提供健康顾问服务的能力。相信顾问营销模式能够使保健品行业走出冬天,走向成熟。

参考资料:

1.唐德才、钱敏,《营销创新:知识经济下的市场营销》,东南大学出版社。

2.(美)泽丝麦尔,《服务营销》,机械工业出版社,

3.(美)泥尔雷克汉姆,《销售的革命》,版。

4.陈宇,《营销实务与案例分析》,中国商业出版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