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西藏农奴观后感(通用15篇)

时间:2023-10-24 14:21:30 作者:QJ墨客 专业西藏农奴观后感(通用15篇)

环保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关乎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环保总结的内容应该全面、具体,注重统计数据,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小编真诚希望这些环保总结范文能够为大家的环保行动提供参考和支持。

纪录片西藏废奴观后感

纪录片《废奴》通过描述西藏农奴制的由来、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讲述西藏废奴运动对于西藏和藏族同胞以及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展现新西藏的发展进步。下面事语文迷整理的观后感,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清纪录片《废奴》从2015年4月9日中央新影集团参加中宣部人权局组织的关于筹拍“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录片会议,至纪录片制作完成,历时十一个月。

创作团队接到这一选题后,立即着手展开资料疏理、专家研讨等工作,分别同外交部、统战部、广电总局、社科院、藏研所、清华大学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中央新影影视专家等各方面专家进行研讨。

摄制组2015年9月14日进藏,拍摄周期43天,摄制组成员8人;涉及拍摄地点: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林芝等五个区县及所属十余个乡镇。先后采访拍摄了农奴、僧人、贵族、商人、藏学专家近二十位亲历者及其后代及部分专家学者;拍摄了博物馆、档案馆、历史遗迹、遗物等以及个人珍藏的遗物、档案资料;拍摄西藏风土人情、风光、当今西藏的风貌等等。在北京拍摄了藏研所专家,十八军战士王贵汉族,摄影师陈宗烈等等,另外还搜集到一些国外图片资料,有一些是刚刚从德国带回来的资料。

本片在立足真实的基础上,力图找到不同于以往类似题材的新视角,更加生动、平实、客观地表达主题。基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自1950年开始拍摄的上百分钟的真实影像资料和国内拍摄西藏历史图片权威专家的大量图片,该片还披露了上世纪初外国人拍摄西藏的图片资料,这些大部分都是来自德国、英国等国家最新的图片、文字资料,这些珍贵的视频及图片资料成为真实表达主题最直观的素材。同时,为了叙述视角更加客观、全面,该片引入了大量上世纪初国外旅行家、学者、记者的手记和原文书籍,并且采访了当下国际上著名的藏学家、引用当下权威国外藏学家的论文、书籍,大大增加了该片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为了更加生动、平实地表达主题,在创作思路上,该片将人物故事的讲述作为前景和线索,采访、拍摄了20位亲历者、学者,深入挖掘他们的命运故事,这其中包含西藏社会不同层次、方方面面的人物,“以小人物还原大历史”,在平实的故事讲述中带出波澜壮阔的西藏废奴历史。最终,还原真实历史、梳理废除封建农奴制的必要性、思考废奴对于人性解放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意义。

2016年是中国西藏废奴的第五十七个年头,也是第八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根据中宣部指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作完成两集高清纪录片《废奴》。本片着力于表现“西藏百万农奴解放”这一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将中国西藏废奴囊括在世界废奴运动的大范畴之内,通过描述西藏农奴制的由来、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讲述西藏废奴运动对于西藏和藏族同胞以及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片借助1959年中国西藏地区废奴的影像资料,采访拍摄西藏废奴的亲历者、见证者和中外学者等,通过不同角度的讲述,还原真实历史、梳理废除封建农奴制的必要性、思考废奴对于人性解放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意义。

这部电影反映了农奴的血泪史,讲述了解放前的西藏,强巴一家世代都是农奴。在他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被贵族老爷折磨致死,父母过世后随奶奶长大的小强巴,成了旺杰家的家奴,因为种种屈辱倔强的他不在说话。解放后,强巴随少爷朗杰会见进藏的'解放军。他把朗杰摔下马,因为解放军的及时赶到而使他平生第一次免受惩罚。朗杰想把强巴帮在马上拖死,幸被铁匠格桑救下。强巴同兰朵去找解放军,路遇朗杰,遂纵马跳崖而逃。兰朵被解放军救起,强巴则被朗杰捉回要处死。伪善的土登活佛收了强巴当喇嘛。尔后朗杰阴谋叛乱被粉碎,又威胁强巴逃到国外,二人进行殊死搏斗。幸而强巴再次被解放军所救。强巴把土登活佛暗藏的武器交给解放军,并揭露了他的罪行。农奴获得了解放,强巴与参加了进藏工作队的兰朵相会,沉默多年的他终于开口说话。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投票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与会的382名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了《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定》。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将让包括藏族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永远牢记50年前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这一历史性事件。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权利,昔日的农奴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人。

西藏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

西藏是我国的一个特别地区,这里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这片神圣的土地却饱受残酷压迫和侵略的痛苦。近年来,电影《西藏零容忍》通过真实而震撼的故事向世界揭示了西藏人民遭受的不公和迫害。观看后我深感震撼和思考,以下是我的观后感和体会。

首先,电影中展现的西藏人民的坚韧和勇气深深打动了我。他们在残酷的环境中生活,却依然保持着善良、正直的品质。电影中的主人公扎巴是一个喇嘛,他虽然遭受了家庭的巨大损失和个人的痛苦,但他从未放弃对西藏人民权益的追求。他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保护西藏的文化和宗教,不间断地教育西藏的孩子们。他的坚守和勇气真正展现了西藏人民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和震撼。

其次,电影深刻揭示了中国政府对西藏的残酷统治。电影中展现了中国军队对西藏的镇压和恐怖行为,这些残忍的场面让我痛心疾首。中国政府对西藏人民的迫害是无情的,他们通过强迫迁徙、文化歧视和人权侵犯等手段来消解西藏的文化和宗教。电影中描述的西藏人民在翻越雪山中奔逃的场面让我触目惊心,这是一群没有希望的人为了生存而努力奔跑。这种残酷现实不仅让人痛惜西藏人民的遭遇,也呼吁我们对于人权的重视和关注。

再者,电影还展现了西方记者的发声和支持。电影中的女记者桑娜充满正义感和责任心,她不畏强权,奋勇挑战中国政府的统治,将西藏人民的遭遇告诉全世界。她的勇敢行为和无私奉献让我深受感动。她的行为提醒了我和所有观众,与这部电影的主题“零容忍”相呼应,每个人都应该站出来,为正义和公平而发声。

最后,电影中对于爱与希望的渴望给了我极大的感动。尽管绝望与困苦环绕着西藏人民,但他们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电影中的扎巴告诉孩子们,只要他们学习和坚守信仰,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对孩子们的教育让我感到温暖和激励,他告诉他们要爱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奋斗。这种对于爱和希望的渴望是无私的,它让我明白了人性中坚韧不屈的一面。

总而言之,电影《西藏零容忍》是一部温暖人心但又触动心弦的作品。通过真实的故事,它揭示了中国政府对西藏的残暴统治和人权侵犯。观看后我对西藏人民的遭遇和斗争充满了同情和敬意,也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零容忍”不仅仅是对西藏人民的问题,它是一种对于公义、正义和人权的关怀和呐喊。通过这部电影,我希望能够为西藏人民的权益发声,并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公平和美好的西藏。

西藏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

西藏,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一直是我心中的梦幻之地。然而,直到最近,我才有机会通过观看电影《西藏零容忍》真实地感受和了解这片土地的真实面貌。这部电影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生动地展现了西藏人民在改革开放后所经历的挑战和变化,让我深感敬佩和思考。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对于西藏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让我瞠目结舌。大片的雪山、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在电影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这些未经开发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静谧而壮美的感觉,让人为之心醉。通过电影,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西藏人民与这片土地相依相伴的情感,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于生命的执着追求。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倡导。

然而,电影中也展示了西藏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封闭的社会体制和缺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使得西藏一度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出现了巨大的发展差距。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了西藏人民对于现代化生活的渴望和对于改善生活质量的追求。他们经历了坎坷和艰辛,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让我对西藏人民充满敬意。

“零容忍”是这部电影的主题,也是西藏当地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方面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电影中展示了一系列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在“零容忍”政策下开展工作和应对各种问题的故事。他们将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摆在第一位,并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些工作人员在电影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崇高精神,他们面对各种困难和压力,始终保持着对于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电影中也揭示了西藏人民与传统文化的深厚连接。佛教文化是西藏文化的核心,而电影中的主人公更是代表了佛教文化中的慈悲和智慧。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挫折,主人公始终保持着平静和淡定,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传递着积极向上的力量。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坚守,在今天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电影通过展现这些细节,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电影《西藏零容忍》,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西藏的纯净和宁静,也更加了解了西藏人民的坚韧和乐观。电影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实的背景设置,让我对西藏这片土地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希望能有机会亲身踏足西藏,亲眼目睹这片土地的真实面貌,了解更多关于西藏人民的故事。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推动西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一点微小的贡献。西藏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和保护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并弘扬西藏的美丽和精神。

西藏解放70周年观后感

西藏,简称“西藏”隐藏”,首都拉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它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北纬26度50′至36度53′东经78度25′至99摄氏度06′平均海拔高度超过4000米,称为“世界屋脊”它叫。面积122840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截至2019年底,常住人口为355.6万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将于今天上午10:00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回望来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波澜壮阔的风雨征程浓缩成一段长镜头,缓缓移轴,永垂青史的历史瞬间仿佛近在咫尺。

1951年5月23日,这一天成为值得铭记的瞬间。2021年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18日中午飞抵拉萨,出席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庆祝活动。中央代表团在机场受到西藏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8月的青藏高原,绿意盎然,格桑花开。拉萨贡嘎机场鼓乐喧天,气氛热烈。

12时50分许,代表团专机在贡嘎机场徐徐降落,等候在停机坪上的西藏各族各界代表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7月19日上午10:00,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大会浓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西藏60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必将迎来更加繁荣、更加进步、更加美好的明天。

好一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60年风雨,60年变迁,60年辉煌。60年来,西藏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西藏发展各个历史时期英明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竭诚帮助的结果。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再次聆听习近平副主席振聋发聩的讲话,令人激动,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也毫无疑问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西藏60年历史巨变,离不开党中央及中央领导的深情关切。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始终深切关怀西藏各族群众,始终把西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对这块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投下了大量心血。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西藏发展和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对做好西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他强调,要十分珍惜大好形势,十分珍惜历史经验,十分珍惜宝贵机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实干兴藏、创业富民,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对西藏发展十分关心。党中央深切的关怀,助推了、实现了西藏伟大的跨越。

西藏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为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为了支持西藏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稳定团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英明决策和部署。历史,更不会忘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先后5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西藏发展:确定“一个中心、两件大事、三个确保”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明确提出在西藏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一共安排410项关系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项目。全国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也采取了一系列对口援藏的政策和措施。正是我们党一个接一个的好政策,才使西藏人民能够凭勤劳致富、靠政策发家,并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过上幸福美满新生活。

民生是根,民生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中央始终牵挂着这片土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各族群众生活越过越幸福。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把体现农牧民利益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使他们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民生、情牵百姓,让新疆人民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加快西藏发展、维护西藏稳定,既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也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责任。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一切都是空谈。西藏的维护社会稳定,是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这句话深刻地印证在了中央对维护西藏和谐稳定的坚决态度上。中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断巩固和发展西藏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把西藏建设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典范。坚持、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最广泛地凝聚智慧和力量。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深入开展反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活动的斗争,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彻底粉碎一切破坏西藏稳定、危害祖国统一的图谋。

建党90年的伟大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辉煌成就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新西藏”,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更是中国和西藏地区前进的动力。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是建设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的新西藏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021年,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其中“老西藏精神”让我感受颇多,“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在西藏,有“三条路”见证着“老西藏精神”的起源传承发展。

41954年的进藏公路,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史书中记载着,十八军进藏时困难重重,要修着公路进藏,之前的西藏这片净土与内地是没有公路的。十八军顶着严寒气候,冒着地质灾害风险,吃着雪水煮饭,克服了一个个难关,牺牲了三千余官兵,终于修成了了康藏公路,也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在1954年的康藏公路建成后,一批批党的先辈们走着这条路来到了西藏,他们不怕条件艰苦,不惧环境恶劣,扎根雪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西藏百万农奴得到解放,人民分到了土地与牛羊,西藏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起源,颂扬了西藏开拓路建设的宏大史诗。

226006年的青藏铁路,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人民欢喜之心随着歌声肆意飘扬。一代代铁路人克服了缺氧、冻土、运输带来的困难,不畏艰险,一步步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修到了藏家儿女的家乡。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了西藏,来旅游、来就业。党员先锋们在西藏把“老西藏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紧跟时代潮流、牢抓发展机遇,毅然决然得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西藏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奏响了西藏建设路的嘹亮号子。

“老西藏精神”,创新发展也是“老西藏精神”,它在西藏发展的道路上被不断充实,赋予新的含义,永不会过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发展,描绘了西藏发展路的壮阔蓝图。

作为西藏基层公务员,我们要把“老西藏精神”贯彻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继承又要发扬,让“老西藏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成为我们修身正己的指路明灯。

“老西藏精神”是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五种精神,是1950年十八军进藏,在平叛斗争、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锤炼出的优秀品德,展现了老一辈军人和入藏工作者,将个人得失、生死置之度外,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西藏建设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的革命情怀。

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西藏,并工作在西藏基层的汉族干部,我们见证了西藏发展的历程和各族儿女在雪域高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团结友爱。在建党100周年,及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即“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为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添砖加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

续写“老西藏精神”、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人迹罕至的高寒冻土地带,用原始的工具,打通了数十座高山,跨越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天险急流,征服了冰川峡谷、沼泽密林等无数艰险,付出巨大的牺牲,平均一公里就长眠着一名烈士,才修建了康藏公路,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在藏工作者,更应该传承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沿着老一辈在藏工作者的步伐,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天塹变通途、生命禁区变乐土,让雪域儿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西藏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将于今天上午10:00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回望来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波澜壮阔的风雨征程浓缩成一段长镜头,缓缓移轴,永垂青史的历史瞬间仿佛近在咫尺。

1951年5月23日,这一天成为值得铭记的瞬间。2021年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18日中午飞抵拉萨,出席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庆祝活动。中央代表团在机场受到西藏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8月的青藏高原,绿意盎然,格桑花开。拉萨贡嘎机场鼓乐喧天,气氛热烈。

12时50分许,代表团专机在贡嘎机场徐徐降落,等候在停机坪上的西藏各族各界代表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昨日9时55分,中纪委官网发布消息: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乐大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昨日11时30分、12时15分、12时44分,西藏网接连挂出三条消息,称西藏自治区完全拥护积极配合对乐大克进行组织调查的决定。乐大克是十八大以后西藏被调查的第一个省部级官员,也是今年以来中纪委查处的第15名省部级官员。

西藏“首虎”乐大克落马了!在乐大克之前,今年还有14名“老虎”落马,他们的名字分别叫:杨卫泽、马建、陆武成、斯鑫良、许爱民、景春华、栗智、仇和、徐建一、廖永远、徐钢、王天普、余远辉、肖天。无论从今年打掉的“15虎”来看,还是从中纪委接连两日公布“打虎”的消息看,之前某些人传言的“反腐节点”“反腐放缓”言论都可以宣布休克。尤其是西藏“首虎”的落马,至少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西藏“首虎”落马后,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马上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表态:对乐大克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充分表明了党中央从严治党、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顺应党心民心、符合西藏实际。西藏作为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条件艰苦、高寒缺氧,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题上没有任何特殊性,海拔高、从严治党管党的要求要更高,必须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保持雪域高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国安部门、国安系统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非比寻常。国家安全部是国务院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国家安全厅是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安全部的领导下,负责和管理地区防范、打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工作,开展隐蔽战线的对敌斗争,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2021年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原副部长马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而今,在国安系统任职近20年的西藏“首虎”又宣告落马。由此看出,中央“打虎”不设特区,没有禁区,只要有“虎”,必须坚决打、狠狠打。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腐败是政府和人民的天敌。十八大以来,中央的反腐力度和“打虎”频率空前,于是社会上出现一些奇谈怪论——反腐影响经济、反腐要适可而止、反腐要警惕老虎反扑、反腐到了节点、反腐已经放缓……实践证明,反腐赢得了党心民心,对腐败零容忍是民心所盼、上下共期。反腐没有完成时,只要出现“老虎”,就要坚决拿下。

中央指出,反腐治标要为治本赢得时间。目前看来,治标的目的基本达到,中央正在考虑治本——建立反腐长效机制,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社会氛围。尽管如此,治标和治本并不矛盾,也不能截然分开,中央在加强反腐制度建设的同时,不会放松对“蝇虎”的打击。正因如此,西藏“首虎”落马再次告诉人们:抱着侥幸心理搞腐败,最终必定难逃法网。

老西藏精神是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五种精神,是1950年十八军进藏,在平叛斗争、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锤炼出的优秀品德,展现了老一辈军人和入藏工作者,将个人得失、生死置之度外,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西藏建设放在首位,真正做到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的革命情怀。

作为一名从小生活在西藏,并工作在西藏基层的汉族干部,我们见证了西藏发展的历程和各族儿女在雪域高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团结友爱。在建党100周年,及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即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为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添砖加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

续写老西藏精神、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念。在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人迹罕至的高寒冻土地带,用原始的工具,打通了数十座高山,跨越了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天险急流,征服了冰川峡谷、沼泽密林等无数艰险,付出巨大的牺牲,平均一公里就长眠着一名烈士,才修建了康藏公路,为西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在藏工作者,更应该传承这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沿着老一辈在藏工作者的步伐,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天塹变通途、生命禁区变乐土,让雪域儿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为西藏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落实决策部署,打通幸福之路。建设川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推进川藏铁路建设,当务之急需要各有关方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新发展理念,既要高质量推动工程施工建设,加快推进工程进度,也要保护好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要做到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一手抓工程施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民生保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工程建设,建设一条增进藏区群众福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幸福天路。

5月21日,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来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从10个方面阐述了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任何外部敌对势力都改变不了西藏稳定发展的大局。

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签订《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也标志着中国大陆实现完全解放,为西藏社会发展改革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70年来,伴随着中国发展的脚步,西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扎实推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西藏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自治区政府以及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贫困人口、贫困县区于2019年底脱贫摘帽,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宗教信仰自由也得到充分保障,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

在西藏全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党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7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以这一战略思想为核心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标志着我们党对西藏的治理进入新境界。

当前,西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然而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达赖集团、西方反华势力加紧鼓噪所谓“西藏问题”,妄图分裂中国,攻击抹黑中国。

十四世达赖集团从未放弃过“西藏独立”的图谋。近年来,达赖集团江河日下,内部矛盾丛生,随着第十四世达赖的日益老迈,达赖集团的“焦虑感”愈发强烈,在极力向国际社会兜售所谓“中间道路”分裂主张的同时,还不断强化与西方反华势力的勾连,企图凭借外部势力来向中国政府施压。无视西藏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达赖集团指责西藏的社会治理、环境治理,歪曲西藏信教群众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的事实。在转世这一严肃问题上,第十四世达赖的表态“花样迭出”,否认转世灵童需要中央政府册封的历史定制,争夺在转世问题上的主导权。在时代发生巨大变化、西藏繁荣发展的大形势下,达赖集团依然幻想“西藏独立”,这注定是徒劳。

西方国家将所谓“西藏问题”作为遏制中国的工具。中西方关系正在经历深刻调整,西方国家近几年热炒涉疆问题、涉港问题,涉藏问题同样被纳入遏制中国的“工具箱”。美国等西方国家加大利用所谓“西藏问题”制衡中国的力度,聚焦达赖转世等话题,通过行政、立法、舆论、外交等多种手段,在涉藏事务上向中国发起挑衅。美国政府任命所谓的“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邀请达赖集团头目访问白宫;美国议员、政客操弄“对等进入西藏旅行法案”及“西藏政策及支持法案”,持续制造涉藏噪音。美国的炒作和鼓噪绝不是出于关心西藏人权和发展,而是试图以此作为制衡中国的工具,服务其围堵、打压中国的外交战略。

和平解放70年,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昂首自信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不管达赖集团、西方反华势力如何鼓噪和操弄,西藏繁荣稳定的大局不会改变,西藏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1年,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其中“老西藏精神”让我感受颇多,“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在西藏,有“三条路”见证着“老西藏精神”的起源传承发展。

41954年的进藏公路,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史书中记载着,十八军进藏时困难重重,要修着公路进藏,之前的西藏这片净土与内地是没有公路的。十八军顶着严寒气候,冒着地质灾害风险,吃着雪水煮饭,克服了一个个难关,牺牲了三千余官兵,终于修成了了康藏公路,也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在1954年的康藏公路建成后,一批批党的先辈们走着这条路来到了西藏,他们不怕条件艰苦,不惧环境恶劣,扎根雪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西藏百万农奴得到解放,人民分到了土地与牛羊,西藏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起源,颂扬了西藏开拓路建设的宏大史诗。

226006年的青藏铁路,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人民欢喜之心随着歌声肆意飘扬。一代代铁路人克服了缺氧、冻土、运输带来的困难,不畏艰险,一步步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修到了藏家儿女的家乡。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了西藏,来旅游、来就业。党员先锋们在西藏把“老西藏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紧跟时代潮流、牢抓发展机遇,毅然决然得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西藏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奏响了西藏建设路的嘹亮号子。

12021年的拉林铁路,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国铁集团官宣“复兴号”动车组将于7月1日之前开进拉萨,适应拉林铁路运营需要。拉林铁路是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建造的“新天路”,建造存在的困难五花八门。铁路工人用巧妙的方案设计,统筹发展与施工难度的关系,在付出辛苦与汗水后,将拉林铁路建成了交通的快速通道,也是发展的快速通道,架起了西藏的发展路。吃苦奉献是。

“老西藏精神”,创新发展也是“老西藏精神”,它在西藏发展的道路上被不断充实,赋予新的含义,永不会过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发展,描绘了西藏发展路的壮阔蓝图。

作为西藏基层公务员,我们要把“老西藏精神”贯彻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继承又要发扬,让“老西藏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成为我们修身正己的指路明灯。

百万农奴观后感集合

“看完”是指写一篇关于观看电影、系列剧或参观展览后的具体感受和启示的文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看完西藏农奴解放纪念馆网上展馆后,感触颇深。旧西藏广大农奴的悲惨命运,令人十分难过和同情。在党的领导下,60多年来,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了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在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全面阐明了党的治藏方略,深入阐述了新形势下“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为全党全国把握西藏工作大局统一了思想认识,为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自觉讲党恩爱核心,坚定不移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来临之际,我又捧起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所写《百万农奴站起来》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说实话,我对西藏解放时的历史的了解全都来自国内的电视、报刊杂志,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在外国人的眼中,西藏解放时的历史又是什么样的呢?通过对《百万农奴站起来》一书的仔细研读,我对西藏解放时的历史有了一个客观的的了解。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平叛并废除农奴制,进行了民主改革,百万农奴从此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为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的主人,享有宪法规定的一切政治权利。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建立了人民政权。1959年叛乱刚刚平息,经国务院特批,在外交部、人民日报领导的率领下,一个以外国记者为主要成员的团体访问了西藏,美国女作家和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成为团员之一,她成为西藏解放时的见证人。

《百万农奴站起来》正是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那次采访后所撰写的一本书。作者从其进藏前后,接触中国军政要员,到实地走访新旧西藏的各阶层人物,入乡村,进寺院,收集到大量的实例。透过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我们再次了解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历史渊源以及当今中央政府对待西藏的特殊政策,感受1959年那个变革中的真实西藏。作者以铁的事实驳斥了西方“西藏独立、永不改革”的谬论。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书中揭露了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下,占人口不到5%的僧俗农奴主控制着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的人身自由和绝大多数生产资料,过着奢侈腐朽的生活。一切财富、权力归农奴主,而广大的农奴和奴隶,一贫如洗,一无所有,连做人的起码权力也没有。他们世世代代为贵族、寺院、官府支付无穷无尽的乌拉差役。承负着人类罕见的沉重劳动,却过着人类最悲惨的生活。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可言,领主可以任意侮辱、折磨、买卖、赠送、鞭打甚至残杀农奴和奴隶。书中对朗生、差巴、堆穷都有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奴隶制、农奴制、自由民的异同。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的黑暗旧西藏,广大农奴连生存都得不到保障。正如一些严肃的现代西方藏学家所指出的,对1959年以前的西藏“无论想象力有多么丰富,西藏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决不是„令人羡慕的‟”。

书中还描述了平叛改革后翻身农奴的由衷喜悦,采访了许多人物,详细记载了翻身农奴当家作主的真实记录。恰如此书前言作者艾思瑞尔·爱泼斯坦说:“读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书,人们可以了解到西藏人民是怎样,又是为什么最终选择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为了纪念这个在西藏历史、中国历史,乃至世界人权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20-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投票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与会的382名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了《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定》。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将让包括藏族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永远牢记50年前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这一历史性事件。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不能忘记旧西藏,更要看到新西藏的经济快速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西藏所有的家庭都有固定的住房,交通、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文化建设成就显著,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西藏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日子变得比蜜还甜!特别是青藏铁路修到了世界的屋脊,从此雪域高原无缘铁路的神话成为了历史,加快了西藏发展的步伐。

“饮水思源”,毫无疑问,西藏的沧桑巨变,揭示了一个伟大而又平实的真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只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才能发展进步,才能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西藏各族人民在实践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也是今后稳定西藏、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繁荣西藏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首先,信仰是无比神圣的力量。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一切力量,他的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如扎西顿珠般心怀普度众生的弘愿,人生价值被充分体现,即使身无分文,身遇险境,也能逢凶化吉,如愿以偿。可若只是怀着利己之心,步步为营,只能是跳进自己挖的深渊。多吉林活佛在剧中讲到的一句话意义深刻:“自利利他,利他自利,与人善于己善,于己善与人善,宽容为本,慈悲为怀。”

其次,历史变迁应该遵循它应有的规律。西藏社会从封建农奴制度变迁到社会主义制度,期间的社会矛盾也反映出来。代表三大领主利益的西藏地方政府虽与中央政府签订了《十七条协议》,但他们的固有利益还是被人民剥夺,所以他们选择叛乱、出逃。可是结果又如何呢?十四世达赖在分裂主义分子的安排下逃往印度,寄人篱下于一个荒郊小镇,离开了人民的他也就丧失了一切。剧中有一幕,多吉林寺被烧,多吉林活佛毅然决然地走上屋顶说:“活佛就要待在自己的寺庙里,离开了自己的寺庙,活佛就不再是活佛了。”多吉林活佛对信仰的虔诚,对叛逃的十四世达赖来说,应该深思反省。

老西藏故事观后感心得体会

老西藏故事是一部描写西藏社会变革的纪录片。观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深感受益匪浅。从中我不仅学习了西藏地区的历史文化,也深刻认识到了西藏人民经历的艰辛和变迁。这部影片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也唤起了我对于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以下是我个人对于观看《老西藏故事》的心得体会。

首先,影片中展示了西藏的独特历史文化,并让我对西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藏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通过影片,我对西藏的历史了解了很多,比如唐蕃会盟、突厥的入侵以及朝觐圣地拉萨的兴旺等等。这些历史事件的介绍让我更加了解西藏的发展变迁和历史地位。同时,影片中也展示了西藏的文化景观,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这些美丽的建筑和壮丽的景色让我对西藏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之情。

其次,影片中展现了西藏经历的艰难困苦和变革过程。西藏在20世纪中叶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这也是影片的主要叙述内容之一。从影片中,我看到了50年代中国中央政府向西藏派遣军队,解放了西藏人民,结束了僧侣阶层的剥削统治;60年代拉萨市场焕发出活泼的生机,丰富的商品让西藏人民过上了更好的日子;70年代中期,西藏发生了经济改革开放,西藏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这些历史事件让我深感西藏人民的艰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再次,影片中传递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藏传佛教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宗教文化在历史变迁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对于西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投资修复文化遗产,扶持寺庙活动等方式,确保西藏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这让我深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身处的文化环境。

最后,影片中通过西藏人民的个人故事呈现了普通人的坚韧信念和奋斗精神。从影片中我了解到了许多普通西藏人民的故事,他们或是农民、或是商贩、或是学生,他们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通过辛勤劳动和志向追求,创造了西藏地区的繁荣和进步。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同时也激励着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坚持追求梦想,奋发向前。

总的来说,《老西藏故事》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发。我不仅学到了关于西藏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也从中汲取了不少的实践经验。通过学习西藏的前辈们的奋斗和拼搏,我深信只要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给社会,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民族一定会越来越繁荣。同时,我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只有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总之,《老西藏故事》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与启示,也让我对西藏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有了更加真实的了解。

航拍中国西藏篇观后感

在拉萨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决定去日喀则游玩。尽管道路非常险峻,我又要晕车,但听说沿途可以看到圣湖和冰川,我还是兴奋地出发了。

出了拉萨城,跨过拉萨河。很快,车子来到了岗巴拉山脚下。岗巴拉山属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000多米。山脚仰望,众多的山峰矗立在面前,“之”字形的公路像一条洁白的哈达,沿着山脉盘旋而上,是那么陡峭,那么险峻。看着公路从这个山峰翻到那个山峰,心中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害怕。我们即将开始这段神奇的路程。

山脚下的风景非常优美,有大片开满野花的草原,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着青草,还可以看到山谷中间开阔的拉萨河,满满的河水缓缓地流淌着,这景象,完全不像是在青藏高原,倒是像置身于春天的江南。车子随着山路逐渐地盘升,很快就上到了山腰,隔着车窗向外眺望,下面是万丈悬崖,上面是高耸入天的山头,车窗外飘荡着的白云伸手可及。车子已经驶入了云海,如果不是汽车的马达声,我们还以为在乘坐飞机呢!山路又陡又窄,弯口又多,如果车子拐弯时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悬崖,所以,一路上,无论是大车还是小车都像蜗牛一样慢慢地向前行驶着。即使是这样,我们在路上还是看到了险情,一辆货车为避让对方车辆,前轮冲出了悬崖,挂在了路基上,非常地危险。我们的心情就越来越复杂,脑子里出现的不再是风景,而是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经过了不知道多少个弯口,提心吊胆的两个多小时后,前面出现了一个平坡,这里就是看圣湖——羊湖的最佳位置,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最险的一段盘山公路终于被我们征服了。

岗巴拉山盘山公路的险峻令我难以忘怀,直到现在想起那段路程,我的心都还在怦怦直跳。

百万农奴观后感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确定3月28日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首先,信仰是无比神圣的力量。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一切力量,他的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如扎西顿珠般心怀普度众生的弘愿,人生价值被充分体现,即使身无分文,身遇险境,也能逢凶化吉,如愿以偿。可若只是怀着利己之心,步步为营,只能是跳进自己挖的深渊。多吉林活佛在剧中讲到的一句话意义深刻:“自利利他,利他自利,与人善于己善,于己善与人善,宽容为本,慈悲为怀。”

其次,历史变迁应该遵循它应有的规律。西藏社会从封建农奴制度变迁到社会主义制度,期间的社会矛盾也反映出来。代表三大领主利益的西藏地方政府虽与中央政府签订了《十七条协议》,但他们的固有利益还是被人民剥夺,所以他们选择叛乱、出逃。可是结果又如何呢?十四世达赖在分裂主义分子的安排下逃往印度,寄人篱下于一个荒郊小镇,离开了人民的他也就丧失了一切。剧中有一幕,多吉林寺被烧,多吉林活佛毅然决然地走上屋顶说:“活佛就要待在自己的寺庙里,离开了自己的寺庙,活佛就不再是活佛了。”多吉林活佛对信仰的虔诚,对叛逃的十四世达赖来说,应该深思反省。

看完西藏农奴解放纪念馆网上展馆后,感触颇深。旧西藏广大农奴的悲惨命运,令人十分难过和同情。在党的领导下,60多年来,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了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在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全面阐明了党的治藏方略,深入阐述了新形势下“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为全党全国把握西藏工作大局统一了思想认识,为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自觉讲党恩爱核心,坚定不移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网上展馆令人惊叹,一方面是感叹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那段厚重的历史,另一方面震惊于那段黑暗的历史到现如今的新西藏变化之大。

即使是我,一个不曾生活在西藏的人,也会觉得这段历史不可思议甚至于魔幻。中国西藏在几十年前还是各朝各代千年前就摆脱了的奴隶制社会,在短短几十年后的今天就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到这种程度,令人感叹。人们的生活从水深火热到如今未来充满希望,是离不开党的领导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跟着党的步伐,只有如此,人民才能真正拥有光明的未来。

百万农奴观后感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确定3月28日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看完西藏农奴解放纪念馆网上展馆后,感触颇深。旧西藏广大农奴的悲惨命运,令人十分难过和同情。在党的领导下,60多年来,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了上千年的人间奇迹,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

在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全面阐明了党的治藏方略,深入阐述了新形势下“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为全党全国把握西藏工作大局统一了思想认识,为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自觉讲党恩爱核心,坚定不移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首先,信仰是无比神圣的力量。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一切力量,他的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如扎西顿珠般心怀普度众生的弘愿,人生价值被充分体现,即使身无分文,身遇险境,也能逢凶化吉,如愿以偿。可若只是怀着利己之心,步步为营,只能是跳进自己挖的深渊。多吉林活佛在剧中讲到的一句话意义深刻:“自利利他,利他自利,与人善于己善,于己善与人善,宽容为本,慈悲为怀。”

其次,历史变迁应该遵循它应有的规律。西藏社会从封建农奴制度变迁到社会主义制度,期间的社会矛盾也反映出来。代表三大领主利益的西藏地方政府虽与中央政府签订了《十七条协议》,但他们的固有利益还是被人民剥夺,所以他们选择叛乱、出逃。可是结果又如何呢?十四世达赖在分裂主义分子的安排下逃往印度,寄人篱下于一个荒郊小镇,离开了人民的他也就丧失了一切。剧中有一幕,多吉林寺被烧,多吉林活佛毅然决然地走上屋顶说:“活佛就要待在自己的寺庙里,离开了自己的寺庙,活佛就不再是活佛了。”多吉林活佛对信仰的虔诚,对叛逃的十四世达赖来说,应该深思反省。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网上展馆令人惊叹,一方面是感叹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那段厚重的历史,另一方面震惊于那段黑暗的历史到现如今的新西藏变化之大。

即使是我,一个不曾生活在西藏的人,也会觉得这段历史不可思议甚至于魔幻。中国西藏在几十年前还是各朝各代千年前就摆脱了的奴隶制社会,在短短几十年后的今天就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到这种程度,令人感叹。人们的生活从水深火热到如今未来充满希望,是离不开党的领导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跟着党的步伐,只有如此,人民才能真正拥有光明的未来。

西藏零容忍观后感心得体会

《西藏零容忍》是一部由青海省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通过镜头记录了中国政府对西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活动的零容忍态度。观看这部片子,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对于国家统一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西藏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对于《西藏零容忍》的观后感心得体会。

第一段:《西藏零容忍》还原历史真相,揭示分裂势力的丑恶嘴脸。

《西藏零容忍》展现了藏族同胞们的快乐生活和多彩文化,同时也揭示了分裂势力与暴力恐怖分子对西藏地区稳定与安宁的破坏。片中特别提到了达赖集团与国外势力合谋策划的一系列暴力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威胁到了西藏地区的安全,更严重影响到了藏族同胞们的生活。该片通过还原历史真相,揭示了分裂势力的丑恶嘴脸,让观众对西藏的当地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二段:零容忍政策展现了中国政府保卫国家统一的决心和能力。

《西藏零容忍》,片中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于国家统一的坚定态度。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加大对西藏地区的援助力度,加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持,积极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维护国家的法律权威。通过零容忍政策,中国政府展现出了保卫国家统一的决心和能力,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第三段:西藏的发展成就与变化展现了中国政府的关怀与支持。

《西藏零容忍》中,不仅展示了西藏地区的现状和安定,还特别提到了西藏的发展成就与变化。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关注西藏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西藏的交通、旅游、教育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与提升,同胞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明显增加。这些发展成就和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对西藏地区的关怀与支持,让观众对于西藏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第四段:中国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改善措施应更加深入细化。

观看《西藏零容忍》后,我忍不住思考,中国政府在实施零容忍政策的过程中,应该将措施更加深入细化。除了稳定局势和维护社会安定外,还应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在教育和就业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为西藏地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让藏族同胞们在经济和文化上真正受益,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实现长治久安。

第五段:《西藏零容忍》唤起了我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感与担当。

《西藏零容忍》通过还原历史真实和展现分裂势力的反动势力,唤起了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责任感与担当。作为一个爱国者,我将积极宣传国家的统一与发展成就,同时也要与分裂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无论是从个人观念、行动习惯还是从言论行为上,我都要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国家发展的大潮中。只有每个公民都能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中国才能在各个方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通过观看《西藏零容忍》,我对于中国政府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保卫国家统一方面的努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也对于西藏地区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加全面和客观的了解。作为一个公民,表示对于国家统一的支持,并将会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藏天空》观后感西藏天空剧情

打开“师德情怀与教育责任”之《为藏区的孩子打开一扇窗》,咋一看名称,我以为是讲述藏区孩子艰苦的教育问题,因为一提到西藏,那就是高原,缺氧,寒冷,冰天雪地的环境。视频的开篇确实是讲述西藏的艰苦环境,但是当一个坚毅的男人出现的时候,我才明白了怎么回事。惊讶和惊奇的我看完了整个视频,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又在网上查阅了一番他的资料。

搜索后百度的头条是“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宋玉刚”,点开也是一段视频,白岩松铿锵有力的讲述着,当年迈的宋父宋母给他颁奖的时候,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眼泪刷刷的掉下来。这是感动的泪水,也是惭愧的泪水。

4500米--这是宋玉刚工作所在的拉萨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小学的海拔高度,冬天这里连打火机都打不着。宋玉刚是“藏二代”,父亲1954年进藏,参与青藏公路建设,出生成长在西藏的宋玉刚,也就是22岁时从拉萨师校毕业,被分配到日多乡中心小学。

8年--走进偏远山沟,从失落到眷恋。宋玉刚为工作,自起,一直未能探望已退休回到河南养老的父母。只是父亲曾来过一次西藏见面。宋玉刚惦念年迈双亲,也牵挂着学生和工作,面对两难选择,他每次都选择留下。

--宋玉刚从22岁起投身西藏山区教育,把13年青春岁月献给了他所深爱着的藏族孩子。说藏语、吃糌粑,融入藏民生活,他成为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工作13年来,宋玉刚几乎去过每个藏族学生家里家访。夏日,跋山涉水;冬季,踩冰踏雪,山路崎岖,加上高原缺氧,家访路途漫长而艰辛。日复一日的练习、打磨,四年努力,宋玉刚终于能用藏语表达,跟藏族学生家长交流不再有障碍。

宋玉刚是一名汉族老师,完全融入了藏族同胞的群体中。在教育生涯中,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惊天动地,就像高原沙土中顽强生长的“班公柳”,执着、静默、奉献。但,正是这份坚守,更值得我们尊重;正是这份平凡,更让人触动心弦。在祖国的雪域高原,正是千千万万个“宋玉刚”支撑起了基层教育,给大山里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感谢这样的国培教育,我一定向宋玉刚学习,扎根在农村,教好每一节课,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西藏天空》观后感西藏天空剧情

蓝蓝的天空,几朵白云悠悠飘过,一座山巍然屹立在蓝天下,湛蓝的河水在它身旁缓缓流过,在阳光的照耀下,银闪闪的,这——是西藏。

曾经,有这么一对主仆:丹增和普布。

丹增是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普布只是少爷的仆人。他们都生活在庄园里。他们原来相交甚好,普布总是时时刻刻保护主人丹增,为主人丹增受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主仆却成为了仇人——因为主人犯下的错误,普布被迫当主人的替身,为主人赎罪,用主人的名字到寺里修行,每天念经诵佛。而他所念的经文、所修的福报,却皆为少爷所有。

又过了很多年……。

解放军大队进发到了西藏,在这里,他们受到了仆人们的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让仆人们获得了应有的尊重。而这一切,佛教的人及主人们们看在眼里,当然,也是恨在心里,报复积攒在心里。

主人(丹增)为了尝试他的替身——普布(仆人)所积的德,所犯的错,是否会真的到他身上,他又犯了一个大错——让他的挑战佛教。但当他犯下这个大错时,期初,他不敢承认,是他指使普布做的,普布在刑场上,昏厥而去,险些被杀。当他获救时,终于,在他的`心里被埋下了一颗种子——怨恨,报复,愤怒。

解放军被赶出后,再次重返西藏。这次,他们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解放了所有人的心,但是,瀑布内心的仇恨终于让他行动了,他拿起了枪,在悬崖边上,将主人打下悬崖,当主人(丹增)却以外还活着,随着佛教远走他乡。

主人(丹增)因放不下心爱的女人及意外出生的女儿,他从异地回来,放下了自身的主人风范,做了一名人民教师,原希望能造福于西藏人民。这一切却不能获得普布和央金(他心爱的女人)的宽耍知道有一次,暴雨来袭,电线杆摇摇欲坠,丹增用身体挡住了电线杆,然而央金为了救他,与电线杆同坠入山坡,被电线杆夺取了生命。

在主人丹增的不断努力中,普布终于放宽了自己的心,终于原谅了内心的仇恨。他们一块去佛堂敬拜时,一位满脸稚气的活泼可爱的小**一见面就先说:“现在做**太累了,都没有时间玩了!”随后,脸上又有了一种莫测的神情:你的心觉得解除,就是解除。

主仆两人——不再是主仆两人,一起站在了当年的山坡上,穿过四十年的风尘岁月,越过四十年的爱恨情仇,再次坦然面对布达拉宫,而仆人在少年时曾许下的来世愿望早已实现。

他们放下了40年的爱恨情仇……。

电影的每一幕场景都令人深发思考:普布为什么这么仇恨主人,是因为他怕,他怕他所修的福都归到了丹增身上;是因为他恨,他恨他所不应该承受的一切。他总是以为他在为主人修行,其实,他只是在修行中迷失了自我,就如汉女杨医生所说的:别人怎么看你是没有关系的,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普布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所以他放不下,他会恨,他不明白,人士为自己活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谁能够代表谁,也没有谁能够主宰着谁。

央金是个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勇敢女人,她与他的哥哥(普布,央金一家都是丹增家的奴隶)不一样,她放下了对丹增的憎恨,放下了丹增曾经带给自己的伤害于耻辱。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灵魂,宽恕了丹增,为他顶住电线杆,为他换来了生命。她从灵魂深处释放出了宽容。

蓝蓝的天空,几朵白云悠悠飘过,一座山巍然屹立在蓝天下,湛蓝的河水在它身旁缓缓流过,在阳光的照耀下,银闪闪的,这——是西藏——这是多么美丽令人神往的西藏。

航拍中国西藏篇观后感

“纳木错”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一路上风景美丽无比,线条粗旷的雪山,清澈见底的小溪,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围绕在山腰,漂浮在山顶,格外多姿。白白的绵羊,黑黑的牦牛,散布在肥美的草场,星星点点的华美藏包更是锦上添花呀!轻快、悠美的藏歌伴我们翻越了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远远的就看见了美丽的纳木错。大家不约而同地叫到:“哇!太美啦!”

天湖像一面巨大的宝镜,镶嵌在西藏北边的草原上。它的东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峰顶白雪皑皑,如一个威武的战士守护着纳木错湖。北侧依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山丘,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

我们来到湖边的一片草地上,像竹子一样的草地上点缀着白的、紫的、黄的野花。在一个藏族小姑娘的带领下,我们跳过一片沼泽地来到了湖边,更近距离地接触了纳木错;海天交融,湛蓝的湖水,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清新的空气,仿佛是人间仙镜,真是令人心旷神怡。这时,我感觉到:画家笔下的湖、大海,蓝得都不够夸张。

纳木错太美了!

西藏百万农奴心得体会

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在近代的一段时间内,西藏曾存在着农奴制度。自1949年中国解放西藏以来,这一制度逐渐废除,百万农奴获得了解放。今天,我将回顾西藏百万农奴心得体会,并探讨他们的观念和生活的转变。

首先,西藏百万农奴的心得体会是对解放的感激。他们曾经沐浴在黑暗的农奴制度下,生活在贫困和压迫之中。然而,随着中国解放西藏的到来,农奴们终于得到了解放,摆脱了农奴的身份。他们感激中国政府为他们带来的解放,使他们能够拥有自由和人权。他们认识到,只有在社会进步的环境下,他们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因此,他们对解放抱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其次,西藏百万农奴心得体会是对改变的积极态度。在农奴制度下,他们被剥夺了许多权益和自由,生活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然而,随着西藏的解放,他们享有了平等的待遇和权利保障。他们已经开始参与到社会中并投身于各种工作和事业中,结识了各地的同胞,并接受了现代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农奴们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这种积极态度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再次,西藏百万农奴心得体会是对现代发展的认同。解放后,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西藏的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他们投入巨大的资源和资金来改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医疗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文化和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发展。西藏百万农奴逐渐认识到了现代化的重要性,他们开始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积极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希望将更好的生活传递给下一代。

最后,西藏百万农奴心得体会是对民族团结的珍视。西藏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解放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保护。各族群众们在平等、友爱的基础上相互交往,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农奴们开始感受到来自其他民族的友好和帮助,他们珍视这种民族团结的氛围,珍视多元文化的繁荣。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团结与合作,他们才能赢得更好的未来。

总之,西藏百万农奴的心得体会体现了对解放的感激和对改变的积极态度。他们认同现代化的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珍视来之不易的成果。西藏的解放为农奴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和发展的机会,他们积极投身于现代社会中,为自己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西藏天空》观后感西藏天空剧情

《西藏天空》以1944年至1985年西藏地区为背景题材讲述改革开放的艰辛历程。故事围绕主人公丹增、普布、军医杨谨三人展开,丹增是旧西藏世袭贵族的少爷,普布是旧西藏农奴制中最下层家奴,杨谨是藏族地区军医,她怀着对藏区人民深深的关爱在西藏一待就是一生,她倾其一生所有于藏区人民,把青春献给了医疗事业,得到了藏族人民的拥戴和厚爱。

影片中“我们是来解放你们的,解放就是平等”这句话由医生杨谨提出,这在当时藏族地区,对奴隶们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他们从身体到精神都已经奴隶化。在漫长40年的解放历程中,佛教信仰与解放思想引起了的激烈冲突,以至当时的佛教激进分子迁往印度。解放的过程是痛苦的,就像一颗肿瘤,只要切除就可以快速康复。

如今的社会言论自由、男女平等、人民与政府有着同一个梦想,就是国家强大,人民富强。人民不只是物质生活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人民充分享有基本人权、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