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优质15篇)

时间:2023-12-02 14:59:06 作者:碧墨

教学计划的编制应该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在这里,我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教学计划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迪和帮助。

苏教版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本课是由五则谚语组成。它的教学目标是在识字和写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收集谚语的兴趣。刚从课堂上走下来的我,仍然充满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和学生真心交流的四十分钟,静静回味学习过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仍然激动不已。现在,我将结合本课的教学环节,谈谈我想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创设了愉悦可持续型的氛围,让学生走入“谚语王国”,先去认识我们的老朋友,再学习新谚语朋友。识字中,通过和字宝宝交朋友,并坐上“识字列车”一同去游览“谚语王国”。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学生有了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他们主动地学习,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趣味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谚语王国的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鼓励他们同桌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快乐列车”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后半步通过“蚂蚁运食忙”的游戏让学生趣味识字,加强巩固。

3.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还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整个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灵性服务。

1.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表达。

2.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利用图标“我能读准。”“我能读流利。”“我能读好。”来推进教学。

3.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4.读书形式多样。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机智。

这节课使我深刻意识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自身素质的高低,对语文课成败关系重大。我应该感谢这次比赛,它使我拥有了一个新的教学生命,今后,我会沿着这条航线,在教改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苏教版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2、诵读韵文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懂得冬天虽然寒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点:

1、理解“寒流”“苍松”“翠竹”等词语。

2、感受冬天的特点,能在理解词串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诵读。

3、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1、配乐诵读磁带一盘;

2、冬景图一张;

3、打印的生字卡片一套。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导入新课。

1、谈一谈,冬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2、过渡: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走进冬天,再次感受冬天,好吗?

3、板书:识字五。

4、生齐读课题。

(二)、观察图片 初步感受。

1、引语:老师这儿有一幅描绘冬天的美丽图画,小朋友想看一看吗?

2、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3、结合学生所说,教师将打印的词卡按学生说的顺序贴于黑板上。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说出表示竹与松的颜色的词:“碧绿碧绿、浓绿浓绿、绿油油、青绿青绿……进而理解“翠”“苍”表示的也是绿色。)。

(三)、初读词串 予以分类。

1、借助拼音,将词串中的词语读正确。

2、说一说,本课中还有哪些表示冬天特点的词在黑板上还没有表示出来?

3、结合学生所说,教师再在黑板上张贴“寒流”“北风”等词。

4、检查交流读词(带拼音读)情况。

5、学生尝试读词(将拼音去掉后)。

6、再检查,交流读词情况。

7、四人一组,试着将黑板上的词语归归类,并说明这样归类的理由。

8、教师依据学生所说,重新将词卡按书上原有顺序归类,并板书学生归类的正确理由。

(四)、图文结合 理解朗读。

1、学习第一组词串。

(1)小声读一读,你知道哪个词的意思就说一说哪个词的意思。

(2)再读一读这些词,你有什么感觉?(冷)从哪一个词语感觉到的?

(3)引导学生观图,结合自身经验,体会“北风”的声音及接触它后的感觉;回忆“寒流”“大雪”给你的印象。

(4)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学生自由练习。

(5)一二组模仿北风呼呼的声音,三四组朗读。

(6)三四组模仿北风呼呼的声音,一二组朗读。

2、学习第二组词串。

(1)观图,读词,说一说你喜欢这三种植物吗?为什么?

(2)出示《蜡梅花》,学生自读,理解“旺”,进一步感受蜡梅的特点。

(3)指导朗读词串,读出喜爱、敬佩的情感。

(4)解释“岁寒三友”(板书)。

3、学习第三组词串。

(1)回答动物们去哪儿了。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过冬方法,说一说。

(3)观图理解“冬眠”。

(4)谁能把这三个词连起来念给大家听。

(5)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6)过渡:小动物们怕冷,躲到洞里过冬了,可外面仍然很热闹,这又是为什么?

4、学习第四组词串。

(1)联系自己生活,说一说在冬天你还玩过哪些活动?

(2)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

(3)朗读指导,边读边想活动带给你的快乐。

5、朗读全文,感悟冬天。

(1)听配乐朗读,边听边想冬天的画面。

(2)交流听后感受: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3)齐读。

(五)、小结。

(六)、自学生字 指导书写。

(1)去拼音认读生字。

(2)交流:你已经会写哪些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你还有哪些字不会写?

(3)重点指导:翠、刺、滑。

(4)教师示范书写。

(5)学生描红、临写。

附:板书。

识字五。

天气情况寒流  大雪  北风。

岁寒三友蜡梅  翠竹  苍松。

过冬动物蟒蛇  蚂蚁  刺猬。

运动项目滑雪  溜冰  跳绳。

附:蜡梅花。

蜡梅花,脸儿黄,

身上不穿绿衣裳。

大雪当棉袄,

来风挺胸膛。

别的花儿怕冬天,

只有蜡梅开得旺。

教材说明:

本课将有冬天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课文由插图、12个词语和8个生字组成。12个生字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了冬天气候的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在冬中过冬的动物;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这12个词语分开看,是排列整齐的几个“词串”。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意义上有联系,便于记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能力。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更易唤醒低年级学生对冬天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

设计理念:

一、突破教材束缚,训练学生思维。

对于教材,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它在新一轮课改中的地位——只是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面对该“词串”的开放性,我精心设计了几个环节:1、在学生图文结合,初步理解“蜡梅”“翠竹”“苍松”后,让学生再阅读练习5中的《蜡梅花》,并理解诗中的“旺”,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感受它们不怕冷的形象,较好的整合了教材。2、教学“翠”与“苍”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试着用学过的表示绿色的词来说一说住“竹”与“松”,在学生先后说出“浓绿”“碧绿碧绿”“绿油油”“青绿”等词后,再引导学生理解“翠”与“苍”也是表示绿色的词。

二、注重熏陶感染,培养学生意志。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加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结合本课第三个教学目标,我特别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体现《课标》这一理念。

三、利用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朗读。

应该说,本课非常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密切联系。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词串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感悟词语,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唤醒学生脑海中关于冬天的丰富表象,然后再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予以强化。如:在教学表现不怕冷的三种植物时,我首先让学生看图了解它们,然后说一说各自对这三种植物的感受、看法,再读一读描写蜡梅的小诗,以拓宽学生对蜡梅的理解,最后,由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等达到对词串的深度理解及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意志的熏陶、感染。

苏教版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继续学习由八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了”的多个读音,认识一个新偏旁。

2、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借助图画上的事物去理解词串。

3、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继续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与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观察和说话的能力。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a、出示四个词语:夏天、台风、雷雨、荷花,让学生以个读、小组读、齐读的形式读一读词语,特别要记住“雷”字里面有一个刚学的新部首。(对学生的读书,教师要适时、及时、准确地作出评价,给予优秀者以每人一颗小星星的奖励。)。

1、说一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听老师朗读韵文,整体感知全篇韵文的内容。

3、尝试读一读课文。

三、精读韵文,学习韵文。

1、图上哪些是描写夏天天气特征的?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出示:夏天、台风、雷雨三个词串。

(1)指导读好字音,说说台风、雷雨和春风、春雨有什么不同?(春风很温和,春雨细细的:台风的风力大,雷雨下得也大。)。

(2指导朗读。

(3)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词串,理解词串。

2、在农家小院里,奶奶、妈妈和小朋友在品尝哪些水果?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出示:桃子、梅子、西瓜三个词串。

(1)、指导朗读。

(2)、个读,小组读,齐读词串。

(3)、看图认识“桃子、梅子、西瓜”。

(1)、指名认读,正音。

(2)、“了”是一个多音字,它有哪些读音?你们想一想,说一说。(并板书)。

(3)、这三个小动物都爱叫,都喜欢唱歌,谁来读一读美美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4)、看图说一说图上哪些是“青蛙、蝈蝈、知了”?

出示:葵花、茉莉、荷花。

(1)、认读词语,正音。

(2)、说说这种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3)、指名让同学们指出“葵花、茉莉、荷花”。

四、诵读韵文。

1、按要求归类韵文。(天气、水果、昆虫、花卉类)。

2、读一读词串:边读边想象夏天美丽的景色。

3、背诵韵文,边背边想象。

五、拓展延伸,小结。

夏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在夏天里,我们可以把这些厚厚的大衣甩掉,穿上薄薄的、清凉的短衣、短裤。夏天,有小朋友们爱吃的水果,如西瓜、荔枝、龙眼、菠萝蜜、香蕉等等,一说到这些有的小朋友已经嘴馋起来了。夏天,真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一个令人向往的季节。但是,学了这篇识字后,你们从中知道夏天还有哪些安全隐患存在于你们的身边?大家想一想,然后说一说。教师提示,面对夏天常见的台风、雷雨你们该怎么做?下雷雨时,我们该怎样做才是安全的?哪些是不该做的?说一说。(要注意防电、防雷,下雷雨时不能躲在大树下,要跑回室内等知识。)。

《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壮丽雄伟。

教学重点难点:第二段。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2咏华山。

爬山艰难。

感叹。

红日近。

白云低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生字、看生字说偏旁结构、听写生字。

课外: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2。咏华山(齐读)。

2.学习生字“华”

3.释题。

咏,就是用诗词来叙述。

4.指导看图。

(出示华山风景图)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然后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点。

5.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本课是谁咏华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开火车读生字。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理解部分字意。

4.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要求:

(1)看准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2)在练习本上练写生字。

5.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指名按课文自然段读课文,读后正音。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2)指名读。

(3)小结。齐读。

2.讲读第二、三段。

(1)出示图二,小孩和先生来到了什么地方?他们是怎么来的?

a.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b.怕华山为什么如此艰难?

c.指导朗读。

(2)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a.齐读四、五句。

b.指导看图理解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c.指导读第四句话、第五句话。

(4)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5)学习课文中的古诗。

a.指名读古诗。

b.师点拨:前面两句话已经点明了诗的意思,请同学们找出写与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指导理解“更”、“齐”、“举”、“首”的意思。

c.指导朗读。

(6)读了这首诗,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好在哪?

a.学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读句子,理解“称赞”的意思。

b.指导朗读。

(7)这小孩子真不简单,他是谁?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自由读第三段。

这个孩子是谁?我们班上有没有同学对他有所了解?

(8)随老师齐读课文。

三.小结。

不知大家有没想过寇准7岁的时候,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样的好诗?是(使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重要性。向学生提出希望,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写生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看生字,说出偏旁、结构。

二.朗读训练。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同桌互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评议,说说诗句的意思。

3.自由练习读,尝试背诵古诗。

4.指名背诵。

四.练习。

1.口头扩词。

顶()()()齐()()()。

2.写笔顺。

与华。

苏教版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来的。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 :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新课:

二、猜、读谜语,在活动中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遇到生字要看清拼音读正确,指导学生猜出谜底。

2、进一步朗读,想一想是怎样猜出来的。必要时教师可示范读。接着,指导学生读完一句想想读懂了什么,再读一句想想又读懂了什么,连起来想想自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最后再读读谜语,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读,猜出谜语,感悟语言,积累词语,巩固识字。

3、表演读:请小朋友上台表演,先分说,再齐说。分说前两句之后,三人齐说“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并做手拉手往上举的动作,然后全班一齐重复一遍。

4、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团结、力量、谁。”认记他们,并给“量”编个字谜:元旦到,家里真热闹;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

6、组织学生回想一下,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猜谜有什么窍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7、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并组织学生自学,并讨论。

8、尝试背诵谜语。

三、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练写,小组互相评价、互相纠正。

四、实践活动:

1、自编谜语:教师可提供示范。“一只狗,打个哈欠摔跟头,又张口,眼流泪,主人心痛抱着走”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个什么字?向学生介绍编谜语的方法:抓住“哭”字特点,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面有两个口,下面的“犬”是狗的意思,编成顺口溜,好玩、好记,还能让我们开动脑筋。

2、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已打算从什么地方收集谜语。

3、希望小朋友们像书上的两位小朋友们一样,在课外积极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看谁编得多,然后小朋友可以把自已找的或编的谜语制成一本谜书,这本书的名字呢你可以自已起,当然也可以以你自已的名字命名。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

1、复习昨天所学生字,出示生字,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2、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猜、读、编谜语的活动。

二、猜、读、编谜语,并在活动中认字。

1、教师读一则谜语(第三首),学生猜。

2、由于这则谜语较难,所以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汉字:“请、清、睛、精、晴”,让学生发现这几个字的异同。

3、生表演:生表演互用礼貌用语的情景,其他同学观察,发现他们俩彼此友好、互相尊重的特点。然后师生创设情境,教师当妈妈,学生扮生病的孩子,“妈妈”问寒问暖,“孩子”深情地望着妈妈。提示学生:看了这两则表演,用谜语里的话怎么说?读读谜语里的句子,或发表自已的见解。

4、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再说说谜底,并说说自已是怎能么猜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一背谜面。

5、出示谜语中的生字“互相、尊重、令人、纯净”组织学生自已记忆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怕、谁、凉、量、最”五个生字,学生观察,汇报这五个字写时需注意什么,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左窄右宽,“量、最”两个字写时注意:中间的一横要长,横与横之间挨紧一点,各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所有横都朝右上方适当倾斜。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小组互相评价,纠正。

四、实践活动:

全班进行猜谜大赛,展示和交流自已从不同地方收集的谜语,及自已编的谜语。

苏教版一年级《识字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与写字,积累谚语。

课前准备:课件、筷子、生字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做试验,激发兴趣。

1、做试验:折筷子。

二、学习生字。

1、识记字形:

(1)通过比较识记生字:折、斤。

(2)利用动作理解和识记生字词:搓绳。

(3)实物识记生字:柴、焰、移、独。

2、读带拼音的生字。

3、读去拼音的字。

4、读词语。

二、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道理?

2、学谚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1)看图理解句子。

(2)读句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1)看图理解“一花独放”。

(2)看图理解“百花齐放”。

(3)读句子。

“人心齐,泰山移”

(1)看图理解句子。

(2)读句子。

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1)看图理解“人多计谋广”。

(2)理解“计谋”。

(3)理解“柴多火焰高”。

(4)读句子。

5、读读课文:

6、小结:学了本课,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7、联系生活理解:团结力量大。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请上网或阅读书刊收集谚语。

附板书:

识字5。

人心齐,泰山移。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教学理念:低年级学生认知比较直观,注意力的持久性低。因此,本课以“趣”贯穿全文,在教学中设计了“折筷子”试验、唱歌、还有搬豆豆、划龙舟的动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兴趣为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特色:认读生字,游戏激趣,层层深入、化难为易。借助实物、图片,了解古文字由来,帮助识记字形,以达到记忆的持久性。

《咏华山》教学设计

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

过渡:看,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

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读。指名回答。

是啊!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师行间巡视)。

(2)生找句子。讨论:

(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

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齐背。(出示无字插图)。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三、借文悟诗读演内化。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写的诗。

1、出示诗句: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指名读。

(2)你读懂这首诗了吗?其实,它的意思早就藏在课文中,赶快找一找吧。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举头”、“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不用老师教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这首诗。

3、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下面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谁再来读一读?(乐曲)。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4)指名上台表演朗诵。

(5)站立齐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其实,描写山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读一读吗?

2、赶快拿出来读一读吧!好好练一练,待会选择一首你读得最棒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3、指名朗诵。

4、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哪,课后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我们生活会的时候,在班上交流。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课后3个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教学重点:学会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则有趣的谜语,想不想猜?仔细听--(出示: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每年二三月,钻出泥土地。)知道是什么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醒:"笋"是一个生字,读的时候得注意读准平舌音。

3.你们见过春笋吗?今天老师把小春笋带来了,(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你们看,它们长是什么样啊?(播放竹子的图片),介绍: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

二、初读感知。

1.多可爱的小春笋,它是怎么生长的呢?现在老师来读课文,请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比比谁听得最仔细。(教师范读)小朋友们听得都很认真,现在让我们来看个短片,看看大自然中的小春笋到底是怎么长大的。(出示生长短片)。

2.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课本,自己轻声地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3.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生字词宝宝,你们认识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相机通过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掀翻"、"唤醒"等词。)。

(2)去除拼音再认。

1/2。

5.现在让我们把这些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去读一读吧。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三、潜心会文。

1.情境描述: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还带来了隆隆的雷声,你们听--(播放雷声)。

2.那一声春雷,唤醒了谁啊?

3.(出示: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指名一排来读。

4.让我们来当春雷爷爷唤醒小春笋吧。

10.瞧,(贴图)小春笋终于醒来了,睁开眼睛,伸伸懒腰,用力往上长一长,(引读)它们冲破--(出示: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句式训练:我看到了,看到了,还听到了_。

14.是呀,小草青青,小雨沙沙,青蛙呱呱,小鸟喳喳,花草树木都醒来了,春天多美好啊,我们真高兴啊,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四、指导写字。

4.请大家仔细地观察它们,你会发现什么?(左窄右宽)5.你觉得哪个字需要老师的帮助?(教示范写,学生书空。)6.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2/2。

一年级语文学科苏教版《雨点》教学设计

案例:

师:学了这篇课文,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眼前出现了什么情景?

(老师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

师:听完录音后,你们好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它睡得可香了。

生:我看到了雨点在江河里奔跑,它们有的还在进行比赛呢?

生:我看到了雨点在海洋里跳舞,它们跳的可开心了。

生:雨点落在房顶上,在房顶上跳舞。

生:雨点落在在荷叶上,在荷叶上休息。

生: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唱歌。

生:雨点落在竹叶上,沙沙沙地在欢笑。

生(兴高采烈地)会。

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呢?

生:我会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生:我会背给爸爸、妈妈听。

师:真不错,刚学完课文有的同学就会背了。那么谁还会用其他的方法介绍呢?

生:我会边说边做动作给爸爸、妈妈看。

生:我会把画点落下来的不同情形画出来给爸爸、妈妈看。

生:(兴奋地)好。

反思: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上述片段,根据课文特点,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充当了课堂的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在课堂上尽情的发言,发挥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做好了适当的点拨、引导,使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演练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增加了练说的难度和力度,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见到雨点进行练说。学生大胆想象,畅谈自己的想法,训练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倡导学生张扬个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最后教师又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所学自己回去在家长面前露一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在生活中巩固所学,融汇贯通自己所学,进行了知识的整合,他们分别采用说、画、演等不同方法在家长面前露一手。将课中所学内容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家长面前。高涨的学习热情,突出的能力表现是教师所料不及的。这样的课堂教学重视了学生的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了他们创新意识,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同时联系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总之,上述案例忠实地实践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在课内‘动’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练’起来。在走进新课改的今天,这也正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的。

社区我的大家苏教版一年级教学设计

目标要求:

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情况。知道社区里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3、行为目标:通过访谈、调查等方法搜集自己社区变化的资料,感受社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概况,知道各种设施的所在位置,了解它们的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社区各种机构和设施的相关图片。

2、有关农村社区的图片或录象带。

3、有关国外社区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农村和国外社区的图片和资料。

2、父辈小时候和自己以社区为背景的照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1、出示社区全景图,问:这是什么地方?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社区。

2、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你对社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

3、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社区,一起去看看社区,说说社区。

二、我生活的社区。

1、全班学习“我生活的社区”。

2、在学习“我生活的社区”后,让学生每个人了解自己社区的名称、社区里的主要机构和单位等。

三、认识社区的设施。

1、在我们的社区里有许多公共设施,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设施吗?

2、这些设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3、小组讨论:社区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4、调查社区中的主要设施。

第2课时。

二、我们还调查了自己所在社区的概况。

1、小组交流。

2、各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全班发言。

3、其余同学可提问。

4、说说自己的调查感受。

三、你所在社区的辖区内哪几家单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选最有特点的一家单位做具体介绍。

四、刚才,我们介绍的都是城市的社区。农村也有自己的社区,我们再到农村去看看,呼吸一下那里的新鲜空气。

1、看农村社区的录象或图片。

2、说说你对农村社区的了解。

3、谈谈你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五、不同的国家的社区有不同的特色。国外的社区建设相对来说较早,也比较完善。我们去感受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1、看国外社区的录象或图片。

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社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看看照片等资料就能明显感受到许多不同。

1、向相关人员搜集各种资料,了解社区的变迁。

2、看看你搜集到的社区以前的各种资料,再比较你现在生活的社区,说说你的感受。

七、总结。

苏教版一年级识字教学设计

《识字5》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语,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12个词语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图词结合,容易萌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创设带同学们去北方旅游的情境引入新课,创设和生字朋友拿车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生字词的积极性。其次,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冬天的物、候特征,感受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例如让学生聆听北风的声音,观看大雪,蜡梅、苍松、翠竹、刺猬、蟒蛇、蚂蚁等图,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身处南方的孩子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北方的冬天。再次,重视对课文的拓展。如给学生积累有关描写北风和大雪的成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最后,注重学生迁移运用的训练。我们都知道,学语文,光有积累还不行,会把积累成功运用才是最高境界。课堂上我设计了练习:冬天来了,()呼呼地吹,带来了远方的(),()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下来了!()却在这时盛开了,金灿灿的,格外引人注目。()、()也挺直了它们的身子迎接风雪,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把积累与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

不足之处首先是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握不够合理,如生字认读环节时间过长,从而影响了写字教学的时间,其次是拓展的内容过多,使得课的容量过大,教学时间较匆忙,使学生掌握困难,再次是设计的练习过于分散,既耗时又影响效果。最后是韵文的整体朗读太少,影响了学生对韵文的整体感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华山的高与雄伟壮丽。

2、学习文中的古诗,图文结合读懂诗意,练习背诵。

3、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语。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文中小人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你们平时都爬过哪些山?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

2、

激趣:华山是座怎样的山?(板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登上山顶看一看。

二、细读品悟: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是座怎样的山?

交流讨论。(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高)。

3、交流:

a:啊!华山真高哇!

(1)。

教师板画山(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行不行?(故意画低一点)画这样高呢?(板画高山)画这样高行了吧!

(2)。

哇!真没想到华山这样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课文中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在原句中标出)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b: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1)。

华山周围有许多山,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帮老师在华山周围画些山?(请4-5名学生上台画)。

(2)。

小朋友画得真好!(边画边说)请看,这么多的山,有的离华山远,有的离华山近,这就是课文中说的远远近近的山。(在原句中加点)。

(3)。

师边画蓝天边述:站在华山顶上,只有蓝天比华山高,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脚下,这是怎么回事呀?华山真是太高了!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c: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

(2)读词:山腰间。山腰间是哪?谁上来在山腰间添上白云?(指名上台画)。

(3)平时白云都飘在哪?现在怎么只飘到了山腰间?(华山高)。

(4)。

指导朗读:华山太高了!太阳看起来离我们那么近,白云只飘到山腰间。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华山的高?(指名读,齐读)。

(5)引读:啊!华山&&。

4、

请小朋友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除了感受到华山的高,还感受到什么?(华山景色美)。

5、这么美的景色,只有站在华山顶上才能看见。让我们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华山的高,华山的美。

6、

小朋友读得真好!你能看着黑板上的画来介绍介绍华山吗?小朋友先准备一下,呆会我们来比一比,谁介绍的华山高,谁介绍的华山美。(指名上台介绍)。

板画山路:小朋友看,这就是华山的山路。爬这样的山,容易吗?怎么不容易?(华山高、险)。

(出示词语:艰难)这么难就是艰难。谁能把这个词读好?(指名读,齐读)。

(指图)他们就是沿着这样的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的。(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8、他们爬上山顶,看到了刚才小朋友介绍的美景。让我们看图一起说一说。(师引:啊!华山除了蓝天太阳)。

9、

如果你也跟他们爬上了华山,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或者想做些什么?(请生自由说)小朋友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读一读)这个小孩也忍不住了,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出示全诗)师配乐边做动作边吟诵。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一想。

(2)。

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就藏在我们刚才学过的几句话中,请小朋友读读前面的句子,找一找。

(3)哪位小朋友找到了?指名说。

(4)小朋友真聪明,这首诗把爬上山顶看到的美景写了下来。我们做个游戏,老师读诗句,你们读相应的句子。

(5)同桌互做游戏。

(6)男女生互相考考对方。

(8)谁愿意再把这首诗吟诵给先生听?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看图试背。指名上台背。

10、听了大家的吟诵,这位先生也情不自禁地称赞起来。(映示句子)请你读读想想,这位先生会怎样说?请生演演。

11、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把爬上华山山顶看到的奇妙景色写了下来,也写出华山的高,小孩用这首诗来赞美华山的高,赞美华山的美,就叫做咏华山,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板书:咏)。

12、这个小孩是谁?那一年他几岁?

13、读到这,你又想说什么?

三、赏读全文:

华山高,华山美,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赞一赞华山的高,华山的美。(齐读课文)。

四、结语:

今天回家,小朋友也来画画华山,画完后,看图试着背背第二自然段。

苏教版一年级《认一认5》教学设计

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一认5”第一课时的内容是:认识“刀、戈、弓、矢、牛、马、车、舟”8个字,教材给这8个字配以形象的画面,辅以拼音,便于学生读准字音,初步了解字义。这8个字都是基本字,其中有的是古代兵器的名称,有的是牲畜和交通工具的名称。

教学要求:能够正确认识8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分清字形;能够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学难点:认识“戈”、“弓”“矢”

二、说学生。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本课的生字很多已认得,大部分学生已经能根据拼音来认读生字。一年级学生入学才一个多月,各种行为习惯正在养成当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三、说教法。

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认一认”识字“只认不写,整体诵读”的要求,我力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这一课的8个新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且当新字在脱离图画及生活中出现时都能熟练认读;同时让他们根据图画初步了解字的意思,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识字特点和规律,认一认有一个复现的过程,因此采取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加深印象。采取多种方式的小游戏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记。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对于这些入学才一个月的新生,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新字的饱满热情。如针对“弓、矢”这一教学的难点,我借助实物,通过演示,让学生更好的分辨识记。

“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新授生字时,不管是导学还是自学,始终与生活紧密联系。从广告、标语牌、物品名称以及词语、古诗、句子中找字圈字,都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巩固、在生活中认字这一思想,而且游戏比赛的形式,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的状态,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放飞思维,张扬个性,充分体验、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8个新字时,我分为两步: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带着学,体现老师“导”的作用;轻松易学的就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人人争当小老师,把认识的字介绍给小朋友。在群体的讨论、交流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探究,学会了团结、协作,更得到了能力的培养。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观察图画,认读第一组生字。

三、合作探究,自学第二组生字。

四、整体诵读。

五、游戏巩固。

苏教版一年级《认一认5》教学设计

在教学《认一认5》的过程中,有两个细节让我难忘。第一个细节是:认识“牛”的字形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张牛的图片,学生一眼就认出了是牛,而后我又出示了一个“牛”字,不过这个牛字是具有欣赏色彩的,第一笔是撇,我采用了牛的头形,那翘起的牛角连起来很像撇。

我就问学生:“谁来猜一下这个字读什么?”

许多学生一下子就叫了出来:“牛!牛!牛!”

我乘机问:“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个字读牛呢?”

一位学生说:“因为这个字里有个牛头,所以读‘牛”!

我说:“你观察得真仔细,说得很有道理。”

一生说:“因为老师刚刚给我们先看了牛的图片,所以我认为这个字读牛字”。

我说:“你讲得也很有道理。”

我立即表扬了他们很会动脑,很会观察,并肯定了他们的说法。随即,我教了牛字,学生很快记住了。

紧接着我问:“谁来说说牛的作用?”

一生说:“牛能耕田种地!”

一生说:“牛会拉车,拉磨。”

我说:“牛身上的东西有用吗?”

一生说:“牛的全身都有用处:肉可以吃,皮可以做衣服!”

一生说:“牛毛可以做刷子。”

第二个细节是:认识“马”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首先出示了马的图片,让学生感知马的样子,而后教学马的读音,紧接着我又出示了许多各种姿态的马的图片,其中有一张凌空腾起的骏马图,样子很像马字,我就问学生:“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和这个字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经过观察以后,纷纷举手发言。

一位学生说:“我觉得这个马的头很像马字上面的部分!”

我急忙描画出来,说:“你说得真不错,看得真仔细。”

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图片上的马拎起的前腿像马字的那一横!”

同样描画出来,说:“你真有一双慧眼。”

又一位学生说:“这个马字和图片上的马很像!”

……。

学生情绪激动,发言积极,大有不说完不罢休的势头,当然这个马字也牢牢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分析和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感悟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不仅仅是教会了学生认识了几个汉字,而是让学生把字和图紧紧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观察、欣赏,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有发现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加入新的知识内容,新知识的掌握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苏教版一年级《认一认5》教学设计

庄春阳老师执教的《认一认5》,根据图画,初步了解这些字的意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情境故事的形式,采用多媒教学手段创造识字情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识字范围,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尊重学生,让学生做学习主人的理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节课采用了大面积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个学生自觉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运用已有的方法尝试新的问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能力。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颜色、声音、动作等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便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1、体现新课标关于识字教学的要求。

教学建议中的“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教学建议中“关注学生识字兴趣,激发识字积极性”。

2、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注意在复现中巩固。

儿童识记汉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本案例注意采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认,通过在书上圈划、给词语分类、你演我猜、找朋友等多次复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3、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分类,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体现“新课标”的合作精神。

在这次的高效课堂活动中,我学到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引导发现,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使他们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也给老师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