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师德的论文范文(17篇)

时间:2023-12-07 12:40:35 作者:灵魂曲

师德覆盖教育工作者的各个方面,如教学、评价、关爱等。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师德素材,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师德的思考和重视。

师德核心要素下大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构建的论文

以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由过去的大专、中专学校合并或升格而成。不可否认,这些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他们大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且科研能力突出。然而,在这些青年教师中,笔者认为,其师德修养与党和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科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这对推进地方高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优良的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之本,是教师的灵魂,是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然而,在地方院校中,部分青年教师的师德失范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理想信念模糊,思想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部分青年教师自身存在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的现象。例如,部分青年教师经常以各种借口不参加政治学习,对国际国内形势及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漠不关心。在工作中,不讲政治、不讲原则,在公开场合或者课堂上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或在教学过程中发表一些消极负面言论,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不仅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反而妄加评论。其言行举止在学生中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不具有表率作用。

2.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科研学术成果。

由于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都属于新建学校,因此,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高校重视科研和学术成果,一旦在高质量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或获得国家级的研究课题,学校都会给予较高的物质奖励,因此,青年教师难免会受到冲击。这样就导致在青年教师中出现了教书育人观念淡薄、片面追求个人学术研究成果突出的现象。另外,由于高校的课时津贴较少、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不合理,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比较随意,不愿意花时间钻研教材和认真备课,更不愿意思考怎样有效育人的问题。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不育人,教学与育人严重脱节。课堂教学不精彩、枯燥乏味,学生对专业课缺乏兴趣,逃课现象非常普遍,教育教学工作趋于功利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部分青年教师不管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极差,如学生随意讲话、玩手机打游戏或者睡觉等。一些教师也不管学生考勤,任由学生逃课、迟到、早退,完全对学生不负责任。

3.个人利益至上,敬业奉献精神欠缺。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教师看重物质利益,急功近利,欠缺敬业奉献精神。一些青年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工作中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他们除了学校规定必须完成的基本工作量外,多一点儿其他额外工作,就要求给加班费,甚至直接不愿意干。在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着对自己有利则多干、不利则少干或者不干的现象,严重缺乏敬业奉献精神,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热爱自己的职业和热爱自己的学生。他们虽为教师,却不能为人师表,严重影响了育人的效果和高校教师的整体社会声誉。

1.新进教师准入制度不科学。

近年来,随着地方本科院校的不断发展,规模有所扩大。为了更好地吸收优秀生源就读,为了学校的发展,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在积极筹备申报硕士点工作,或努力把“学院”升格为“大学”,大力招募高层次人才来提高教师队伍中硕士、博士学位人数的比例。这样,各地方高校间就不断地加大政策力度,采取提高住房待遇、增加科研经费投入、高薪引进博士等手段来争夺人才,打起了人才争夺战。由于博士人才需求量大,因此在引进博士人才的过程中,有的高校只把应聘者的毕业学校、专业、科研业绩作为考核的基本条件,并未对其思想道德、团队意识、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考核过程流于形式。这种教师准入制度不科学、较片面以及未对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进行严格把关,严重影响了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质量。

2.评价机制缺乏创新性。

从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来看,其目标和要求过于笼统,缺乏激励性和约束性机制。教师师德师风的好与不好,在工资待遇上并没有差别,显然,这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要求。例如,有的高校较重视教学科研业绩,轻师德师风评价。有的地方院校师德建设根本没有实质性的考核内容,比较空泛。一些高校在实际工作中,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评价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开展,只是在教师评职称时,发一张师德师风问卷调查表让各二级学院组织师生评价,而此过程并无人监督,往往只是走走过场,填个“神仙分”交差。显然是重形式轻结果,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评价较少。

由于部分地方高校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是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师德师风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只有一套空泛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机制,没有任何行政部门对此机制进行监督落实。如前文所述,虽然在年度考核、教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对师德师风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也只是走走过场和形式,并没有真正按要求执行,而相关部门也只要结果,并不看重过程。同样,各二级学院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形式大于内容。对师德师风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只有精神鼓励,对师德师风表现欠佳的教师只是口头上的说教,并没有具体的奖惩措施。

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其师德师风建设是关系该校教育工作成败的大事。为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提高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1.加强领导,形成师德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对地方高校来说,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引起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学校党委应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成立专门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处、教务处、学生处等行政机构以及二级学院在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特别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核二级学院的一个重要指标,努力营造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把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更新教育评价观念。

师德师风评价要有利于发挥青年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同时,要将师德师风的相关要求与青年教师的教育培训相结合,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以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师德培训的主要内容,规范青年教师的一言一行。另外,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内容也应该有所更新,能具体量化考核的则全部具体量化,若不能具体量化的,更要明确其教育观念、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等是否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总之,考核评价内容一定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3.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师德师风巡查制度,指定师德师风投诉受理部门,通过明查暗访等方式加强对青年教师师德问题进行监督。学校应公开师德师风举报电话、设立师德师风意见箱,有条件的高校应聘请师德优秀教师、退休教师担任师德师风监督员。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巡查师德师风,将情况反馈给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规定时间内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合理处置和答复回馈。学校要建立师德奖惩制度,做到奖惩分明。对师德师风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要加大奖励力度,并在各种评优评先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以及给予优厚的物质奖励。而对有违背师德师风行为的教师则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对师德问题突出的青年教师更要加大惩戒力度,甚至包括解除聘用合同。

4.坚持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

首先,高校在选人用人上不能只看其学历高低和科研能力,还要注重聘用者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团队协作意识、教育背景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其次,高校要建立新进青年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统一的师德教育,并形成岗前德育培训机制。对申请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特别是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人员,必须接受岗前师德教育,达到相关要求者才能申领高校教师资格证。在学校与青年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时,还应签订师德承诺书,并将其承诺书在校园网上进行公布,自觉接受师生监督。

5.加强氛围建设,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

良好的师德师风舆论氛围,有利于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学校应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教师的道德自觉。同时,学校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优秀先进事迹,要加大宣传和表彰力度,大力倡导德才兼备、为人师表的好教师风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青年教师要懂得自敬、自重、自强、自立,在提高自身精深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自身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素质。这是作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大学教师师德的论文

摘要: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劳动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教师的品质和素养不仅是教师发展的前提,还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全面论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并联系现实提出了建设职业道德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师爱。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人生三种境界”有精彩论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如下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用此语来描述从事教育的心路历程也十分恰当。刚出校门,带着课本知识,踌躇满志,此为第一境;实际教学中问题多多,饱受挫折,此为第二境;辗转苦思,幡然醒悟,此为第三境。第三境就是悟到教育的真谛:爱。

教育起源于爱,爱完美了教育,爱永远是人类的主题,师爱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师爱为师德之“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教师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爱叫敬业,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叫爱生,学生对教师的爱叫尊师。

在这里我们把师爱设定为这样的公式:

这个公式表达为:一是师生的爱是平等的,互相尊重,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有回报的,互相效应,教师鞭策、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当学生得到充分尊重、理解,并且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他才能充分成长。

我们施教的对象是一群天真活泼、富有感情的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与教师平等的位置,而不是高高在上,师道尊严。譬如:有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在校园里或在路上,只要一看到教师都会深情地叫一声:“老师好”,可有的教师骑着车视而不见,“勇往直前”。

这导致学生以后再遇到到老师时也会一声不吭,这种行为违背了教育规律,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再者教师作为青少年道德修养的楷模,更应该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对学生的爱应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手势、一个问候,都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表扬、肯定、关心、支持。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每一个契机,发挥教师示范、引导、教育的作用。

你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你,就会喜欢你,喜欢你教的学科,甚至喜欢自己的学校。反之,教师如果不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不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学生怎能喜欢或你所教的学科?有的学生所谓的学科“瘸腿”,如语文考试都是优秀,数学却不及格,难道能说这个学生的智商有问题吗?不,很有可能是学生对你老师,对你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他不喜欢你,因此不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与学生相处呢?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从爱的角度看,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教师如果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你的学生,尽了你应有的责任,你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大半。

记得我教过的一个苏同学,他的智商很高,就是非常顽皮,从接手这个班到期中考试时,他数学考了92分,可到后来两次单元测试时都只考了40多分,上课时不听讲,课堂作业不按时交,家庭作业不做。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第一次找他谈心,他不理我,谈话的结果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

后来,我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是因为我嫌弃他字写得太差,曾简单粗暴地把他的作业给撕了,并要他罚抄作业50遍。这导致他不喜欢我,也不高兴学数学了,要让我教的数学成绩在年级中倒数。我知道这个情况以后,买了几本新本子和一支钢笔,把他带回家,和他谈心,承认老师上次粗暴地把他的作业本撕掉是错误的,并认真地指导他写好字,把数学作业补做好,愿意和他交朋友。

从这以后,他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书写也很认真,每次考试,他的语文、数学成绩都是优秀,同学们还选他当小组长。实践证明,上述师爱恒等式是成立的,教师能尊重、热爱学生,学生就爱老师、爱学科、爱学习,教师的爱就得到回报。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要落实这一思想,正如教育部长周济所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劳动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教师的品质和素养不仅是教师发展的前提,更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示范者和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了,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孔子《礼记劝学》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们应该把挑战当成机遇,不断学习进取,才能把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大学教师师德的论文

摘要:中职院校是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为自己的主要目标的技术类院校。基于此种教学目的,我们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要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让他们在社会竞争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老师不仅要在自己文化以及专业上可以独当一面,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上可以表现出来的师风师德,以身作则,给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模本。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德;师风;培养。

现阶段我们在学生的培养方面,过分单一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性格塑造重视不够。因此也就造成了老师在自己的授课过程中,只注重对于学生技术知识的传授。学生重视自己将来的就业前景,老师的教学任务也以此为依归,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则变成了一种无足轻重的奢侈品,在师风师德的日常表现上也出现了缺失,很多老是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价值观的传达也出现了偏差。

1。理想教育缺失的误区。

面对着社会上“物质观念”,“金钱观念”为上的风行,很多老师也不免手气影响,在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学生将来就业趋势,但是对学生品质的塑造没有给与相应的重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重视自己的教学成绩,功利心很重。在教师自己身上首先就缺少了一种“理想”观念的缺失,而理想观念可以说是师风师德建设中的基石,缺少了这块基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缺少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我们的中职教育也就缺失了重要一层内容。因此,理想教育的缺失是师风师德建设中重要误区之一。

2。敬业精神的缺失。

很多中职学校的老师,满足于现状,在专业发展上缺少进取心。由于上述已经提过的理想观念的缺失,很多教师太过于看重自己的利益所得,对于教学工作不积极,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学生工作重视不够,甚至很多人花更多的心思在自己的课外职业上,怠慢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

俗话说,教学相长,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多的是体现一种互动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学生专业和知识的积累方面,更重要的是学生会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行为方式的影响。老师如果只顾忙着赚取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缺少对学生日常学习或者生活中困难的关注,那么与教师之间就会无形中形成一种代沟,无法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种做法割裂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准则,这也是造成当前师风师德建设缺失的重要误区之一。

师风师德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的面子工程,他需要教师以及学校双方的共同关注和持续的努力。完善建设机制,健全考核体制,从上到下形成有效联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格局。

1、完善评价体系。

制度是行为规范得以确立的重要保障,在建设师德师风的过程中,学校相关的行政组织部门首先就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确立师德评估的相关指标,在教师员工中形成一种民主监督体系,对于违反师德师风规范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学生的评价引入到评价体系当中,通过教师以及学生的综合评价,确立当年度的师德模范先锋,给予表扬和物质上的奖励,形成激励体制,刺激教师向这些先进榜样学习。

2、健全师德培训体系。

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首先就是接受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发挥的就是教育者作为受教育主体的这一特殊性质。首先,我们要对从教者进行教育理念的培训,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师德建设重要环节,先进教学理念的掌握,是我们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关键一步,也是提升教师责任感的重要方式。其次,要将从教者的岗前培训与上岗后的定期培训进行有效地衔接。现阶段,我们在新教师培训中对于岗前职业素养的培训占有极大比重,但是相对忽略了入职教师的再培训工作,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入职教师的范围中也要定期开展师德培训工作,发现具体工作中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师德建设的内容。

3、为教师创造稳定的工作环境。

正如我们上面论述的一样,当前阶段师德师风出现误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花费较大精力投身于第二职业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我们要想改变目前师德作风不正的重要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生活问题,改善教师的待遇,完善教师的福利待遇,特别是对于青年优秀教师的住房问题我们要给予积极关注,用有我的条件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中职教育事业中来,从根本上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发挥学校相关部门的组织评价功能,同时也要注意对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培训,使青年教师正确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使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安身立命,更重要的是育人育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责任意识。同时学校的相关部门还要对教师福利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对于高素质人才要提供其良好的生活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更好的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

大学教师师德的论文

我是银州区第十八小学六年二班的班主任,今年50岁,我虽然有三十余年的教龄。具有必须的教学经验,但我从不吃老本,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还认真学习了新课标,了解了《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夫纲》的区别,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靠近新课标,同时也虚心听取了学校领导和年轻教师的新课标引路,并从中学到了新方法。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我还认真听取了有关领导的新课标讲座,自学了新出版的《教育学》,了解了当代最新的教育理念。为了更好地传知、解惑,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通览了小学1―12册语文教学教材,也了解了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意图,掌握了每册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我不但加强学习,还注意日常教学工作落得实。自己虽然是一名教师,但我从未因自己年龄大、眼睛花而少备一节课,并且能认真按照学校的要求备好课。我不但加强备课,还努力上好每节课,做到课上乐观开朗,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并且课上注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偏心,不歧视,热情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使他们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我上好每一节课。

有时为了到达更好的学习效果,课上我通常利用分析题目、直观教学、动手操作、故事引入等形式,课上还时不时地用上一句英语来吸引学生。一次我讲语文教材中《鲸》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家里打开了电子词典,一次又一次地学起了‘鲸”的英语单词来。第二天语文课l我不但流利地说出了“鲸”的英语单词,还在黑板上标准地写出了英语单词,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应对大班型,班级最多时到达八十八人,此刻所任的班也有八十人,作业批改是我最艰苦的劳动。每一天演算和钢楷,我做到在校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八十本作文我要背到家里打夜战。个性是对差生的作文,更是一字一词一句地细细批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因为我是一名党员教师。几年来,我多次上校、区、市三级公开课,实施素质教育引路课。为全校学生家长上汇报课,还用心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到铁岭县平顶建设村小学上示范课。也主动承担了教改实验项目,研究并尝试了小学数学‘五步十环”课堂新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这一实验项目现已获省优秀成果奖,还撰写了多篇论文,自己也被评为区、市骨干教师,铁岭市首批教学能手。

二、爱生如子,把党的关怀倾注给下一代。

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沟通学生心灵的通道,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我始终把对学生的爱视为自己的天职。多年来,我对宇生倾注了满腔热情,真诚地爱着自己的学生。

还有我教过的一个学生,父母下岗,爸爸身体又不好,全家人的生活只靠他妈妈看自行车挣点钱维持。对这样家庭的孩子我更是倾注爱心,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不但经常找他谈心,问寒问暖,还经常给他买午饭和学习用品,个性是我把自己孩子的衣服送给他穿。在我的细心呵护下,他不仅仅消除了自卑心理,还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我不仅仅关爱贫困家庭的学生,也不放松对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的教育,

哪怕是点滴小事我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比如:有的学生买面包咬一口就不要了,买来盒饭吃几口就倒掉了等,看到这些我都及时教育学生。还有一个学生手里总有几十元钱,平时花钱很大。元旦前,一个同学说她买了几十张贺卡要送给老师和同学。我明白后,马卜找到这位同学,教育她:父母挣的钱不容易,不能乱花,再说你还没挣钱,要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祝福,能够自做简易贺卡。也可写几句祝福的话。在我的说服教育下,她把贺卡退了回去,我还限制她每一天零花钱不得超过5元,她欣然理解。工作实践使我感到:当今对小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在工作中我更注重对双差生的关爱。

多年来,正是教师的使命感,促使我没放下过一个学生,而且对班上多动、纪律涣散、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我经常找这些同学谈心,并进行鼓励,还常常用写纸条儿的方法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常常鼓励他们在为同学的服务中赢得同学的爱戴,寻回自尊;课堂上还经常提问他们,对微小的进步及时赏识,并在生活中关心他们,平时谁发烧感冒,我一看就明白,立刻把自备的药送上,使他们在老师的爱中获得勇气,获得启迪。我班差生的座位是最佳的,搭配的同桌是最棒的,让他们感受老师、同学的爱无时不在。就这样,几年来透过我的努力,班主任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构成了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良好群众。班级人数已由入学的五十二人增加到此刻的八十人。近年我虽然比同龄人多了白发,也弯了腰驼了背,嗓音也时常沙哑,但我却充满活力,不能说我是成功的,但我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我是欣慰的!

三、忘我工作,无怨无悔。

多年来,我把对党的一片忠诚,化成我对事业的无悔追求,从未因家里的困难和事情耽误一节课,缺过一天勤。

记得那是19%年的6月,家在农村的妹妹突然打来电话,说年迈的父亲患了脑血栓,已神志不清,让我立刻回去。孝敬父母是我的人生准则,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我恨不得一下子飞到父亲的身边,可当时我带的是毕业班,正面临毕业考试,应对学生们如饥似渴的求知眼神,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殷切期盼,我毅然决然地选取了三尺讲台,只把爱人和孩子打发回去。家人不理解,妹妹说进城几天连爹都不要了,父亲说就当没我这个女儿。说实话,当时听了这些刺耳的话,我心如刀绞,但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强忍心痛。直到放假才回去尽孝。父亲患病期间,我没占一分钟工作时间去看望。1997年2月,我还在学校值班备课,父亲却永远地离开了我。几年来,我租房、买房共搬家四次,父亲、公公、婆婆三位老人先后去世。我没请过一天假,没缺过一节课。

时间去就近的金秋医院打点滴,第二天怕学生和同事看出来,我就把手上针眼处贴的胶布偷偷撕下来。有时实在挺不住,就利用午休时间在课桌上躺一会儿。不少家长和同事都说我精力充沛,看不出累,其实我是给学生树个榜样,我经常教育学生,要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快乐和幸福给予别人。

我爱人在铁岭市七中工作,离家较远,每一天往返骑自行车,无论工作多辛苦,我都无法照顾。

大女儿前年公安大学毕业,去南方工作时,刚好是我新学期开学,临走时女儿含着泪说:“妈,我这一走一年都不必须回来一次,你就送送我吧!"为了不影响工作,我没答应女儿的要求。只是偷偷落泪。

小女儿在师专上学,去年冬天生病,牙床肿起老高,挂了一周点滴,只有同学陪着她,病中的女儿梦中还喊着妈妈!

为了工作,我虽然愧对家人,但每逢教师节,应对学生们送我祝福的卡片、鲜花和掌声时;每当元旦,收到在大学里的学生寄来的贺卡时;个性是看到自己的学生一批批成才时,我就欣慰了。深感我的付出、家人的牺牲是值得的,三尺讲台是我无悔的选取。

我入党二十八年,弹指一挥间。白己在三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历尽风风雨雨,取得点滴成绩。1998年被评为市首批教学能手、区优秀教师;1999年、2000年、2004年被评为区优秀党员;2000年被区妇联评为中国建功先进个人、区师德标兵,所带班级被评为市、区三好班级。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十八小学及各级领导的鼓励与支持分不开的,也是党组织对我的勉励和鞭策。

不图名利传当世,愿以诗书启后贤。我虽然年到半百,但我童心仍在,壮志未减,我愿一如既往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奉献一名党员教师的光和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师德核心要素下大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构建的论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高职教育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师资数量也快速增多,从而致使高职院校的教师群体呈年轻化态势发展。目前,青年教师已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较好,学历层次颇高,具有时代赋予的新特点,给校园也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也有少数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和行为会遭到社会和公众的质疑,与社会对教师群体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良好的师德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前提,而青年教师又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师德师风的内涵:

“师德”是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道德水准和素养,是教师人格品质的集中体现;而“师风”则是教师行业所表现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氛围,一种育人环境,一种无形的力量。[[1]]师德师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师德师风也必须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融入新的时代特点和丰富内涵。

(一)品格高尚,爱岗敬业。

高职院校是传播文化的摇篮,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教师,则是学校的灵魂人物。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优良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忠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诲人不倦。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授技艺。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最专业、最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能力,将最前沿、最先进的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也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示范者和影响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品格行为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品格和行为,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才能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师在日常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生本”意识,做到以人为本。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注重科学性和创新性,因材施教,有效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先进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

师德师风,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学术治学风气,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2]]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3]],也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程[[4]]。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因此,他们的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和未来发展,是促进学校创新、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思想保证。

(一)师德师风建设是以德治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他们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相对较小,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这些青年教师只有自身德才兼备,通过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学生,才能造福社会。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也是高职院校以德治校、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使命。

(二)师德师风建设是高职教育特点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生源规模的历年扩大,生源素质却大不如从前。与全日制高等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自主性较差,学生思想意识容易发生偏差,日常管理难度较大。学校只有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使每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深厚的知识水平,在校期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为人处世的基本技能,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从而顺利地步入社会,为社会所认可。

(三)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关乎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学教师师德的论文

品德问题是教师修养的首要问题。大学教师要有以师德为核心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作为人民教师,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为人师表,能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对一代新人的成长、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转变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探远的影响。作为大学教师,其基本道德准则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

教育是立国之本,它关系到国家未来,教育事业是一崇高的事业。受人尊敬的教师首先应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崇高职责,因而要求教师既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又有为人师表的言行,以及将全部身心倾注在学生身上的奉献精神。清华大学水利系青年教师陈永灿博士,从教,以自己的“行”实践着自己的“言”。他对荣誉,总是一笑了之,他最看重的是学生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在教学上,他有着一股执著劲,反复琢磨教案,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锤炼自已的讲课“艺术”,形成丁自己“讲精、练宽、考活”的教学风格。陈永灿牢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古话,他的教学信条是“留给学生的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知识固然宝贵,而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他成为水利系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于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榜样。

2、热爱学生。

“尊师爱生”历来是我国师生关系之间的优良传统。a是千百万教师从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反映了师生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遵守这一准则来处理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教师对学生的真挚、广博的爱,是教师心灵美最主要的表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等,都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教师风范,同样也应当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准则。教师热爱学生应该做到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要求,公正无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校绝大部分教师平时能严格要求学生,有不少教师不仅在业务上尽职尽责,而且在思想上关心学生。在学生身上,教师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爱。实践经验证明,热爱学生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道德准则,也是有效的教育因素,使教育工作不但“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对学生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3、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行举止,甚至气质、性格,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年轻一代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园丁。然而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必须首先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有些教师,从教多年,从未有过迟到、早退及开天窗的现象发生,他们教学认真,讲课通俗易懂,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不仅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师生关系融洽,获得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

4、勤于进取,精于业务。

为了当好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勤奋好学的学生,必须不断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知识,探索教育规律,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教师对所教的学科,必须精益求精,才能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按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陈旧率加快,教师更需要以“学而不厌”的精神更新知识内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的提高还应该包括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教师必须“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目前教师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因种种原因心思不是用于教学,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别处,对教学抱着不认真的态度,显然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是不相符的。

5、团结协作,坚持教育工作的一致性。

教师的劳动具有个人活动的特点,但在现代社会中,学校的教育任务不可能由个别教师来完成,它必须由各门学科和各种不同职能的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师相互之间应该彼此尊重,互相支持。要在充分肯定个人努力的同时,大力提倡集体主义精神,要善于把个人的努力同集体智慧结合起来。要努力克服文人相轻、相互猜疑、业务封锁等恶习,以维护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团结。有些教师因争名夺利导致不团结,工作不配合,互相拆台以致影响了教学工作。这与教师应有的师德大相径庭。

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要有鲁迅先生所提出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追求事业,鞠躬尽瘁,以自身的浩然正气为社会主义祖国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师德核心要素下大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构建的论文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履行自身岗位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及道德规范的总和。师风则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是师德养成和发展的环境,决定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对高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较容易成为学生的知心姐姐(哥哥),并快速融入学生群体,为此,他们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等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十分必要。

年12月,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制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等6个方面的倡导性要求和相应禁行性规定。仔细分析这6条规范,并重新进行归纳总结,可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三大要素作为师德的核心要素,其中爱岗敬业是基础,教书育人是途径和载体,为人师表是支柱。

爱岗敬业即热爱、敬畏所从事的职业,并时刻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工作,是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从事职业活动的根本保障。爱岗敬业者,会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会深入了解和熟悉自身岗位(职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更会不自觉的关心自身工作所服务的对象的需求,并为满足其需求而不懈努力。因此,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础。

教书育人即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是教师这一职业的专属特性,承载着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教书育人是师德促进教育既定目标的实现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也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为人师表是教师这个职业高于其他职业道德的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特殊职业,教师的言行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这就导致了教师必须“完人”的社会群体价值期待,教师的个体品质也在此充分显现。因此,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支柱。

(1)有的是满腔热忱的投入,缺的是时间的历练以及信念的内化。青年教师是带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而满怀欣喜地投身于教育工作的,但现实并不美好,付出了努力却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学生不认可,同事不理解,领导不看重。初出茅庐时的那一份热血,在时光的打磨下渐渐消退,当初坚定与坚守着的爱岗敬业的信念也逐渐淡化。

(2)有的是严谨认真的态度,缺的是教学技巧的沉淀以及自主的育人意识。青年教师作为新入教育战线上的一员,他们希望尽快熟悉和适应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为此,他们以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但由于教学实践经验的匮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认知偏差以及自身教学方法的单一,难以将专业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等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此外,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青年教师认为只需要认真上课、上好课,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是班主任的责任或者是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责任,缺乏育人意识,也就更不会积极投身于育人的行动中去。

(3)有的是行为示范的决心,缺的是追求卓越的恒心以及淡泊名利的无私。青年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受过良好的教育,受过良师的熏陶,在踏上教师岗位的同时,他们也立志要如恩师一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等感染和影响学生。但现实中,青年教师面临着诸多压力,如教学科研压力、经济压力、成家压力等,致使他们最终只能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无暇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完善个人品质,更别说关心爱护学生了。

总之,青年教师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及“为人师表”三个方面既存在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建设。

(1)加强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强调正面引导,不断增强职业敬畏感,夯实师德基础。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有助于他们深入了解教育这一行业的特殊性、重要性和光荣性,认识教师这一职业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及迟效性,从而坚定当初的职业理想,并将这一职业理想内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师德教育,主要包括学校层面的引导以及个人层面的自主学习。学校层面,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方面的培训学习,促使其明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本职责、社会责任等;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宣讲、征文评比、模范评比,建立师德师风论坛,组织师德讨论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师德意识。个人层面,认真对待并积极参加师德方面的活动,自觉主动地向身边的师德先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同时通过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2)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强化育人意识,加快教育既定目标的实现,打造学校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好坏不仅影响其教书育人的成效,影响学校的师风、校风、学风,更是会影响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也必须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首先,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教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进行引导,传授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备课、编写教案,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备战专业(学科)竞赛等,用亲身经验启发青年教师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其次,与青年教师一起定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明确自身优势、不足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科、自身发展实际,制定近几年来(一般为三年)在教育教学、教科研、自我成长、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列出具体措施,学校层面加以督促和支持,到期对规划完成情况进行核查,分析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做好下一阶段的规划。如此反复,促使青年教师不断进步,不断向着更高一层面发展。第三,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力度。争取境内外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方法、专业理论素养、专业技能素质、专业学科建设、企业顶岗实践等培训项目,建立青年教师轮训制度,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最后,鼓励青年教师本人或者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在备赛过程中,提高自身实践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在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关心青年教师群体,提高归属感,确保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骨干教师队伍年轻化。学校各级领导要加强和青年教师的联系,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工作生活状况,以便及时沟通交流,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比如大龄青年教师的婚恋问题等。为他们选派指导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机会,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多出成果,并对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予以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只有满足了青年教师的生理、安全、社会和尊重四个层次的需要,才能促使他们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归属感,才能安心在这一职业上寻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才能不断追求卓越,成为“行为世范”,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4)规范师德师风建设管理,注重长远发展,全校范围内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时时处处有表率。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制才能确保师德师风的建设显有成效,如此,不仅是在青年教师这一群体内,更是在全校范围内,将逐步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

首先要加强领导,组建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师德师风建设能否顺利推行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因此,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十分必要。委员会全面负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关计划的制定,指导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等工作。

二是要加强教育,有序开展各类活动。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寻找身边的师德典型,举办师德标杆教师进校讲座、座谈等;借力基层党组织,开展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和总结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成果与不足;建立和完善师德教育培训制度,把教师思想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师岗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环节。

三是要加强监督,形成师德师风监督体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学督导处、纪委(监审处)等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及时掌握师德师风实施动态,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干预;设立监督电话和邮箱,同时畅通其他反馈渠道,对收到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回复;定期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师德师风建设措施,预防和减少违反师德师风规范的行为。

四是要加强考核,推行师德师风定量考核。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标准(包括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成立师德师风考核小组,具体负责考核工作。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如被考核人员有异议,可申请复核,确实存在问题的,重新进行公示。

最后是要加强运用,建立师德师风奖惩机制。对在师德师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或集体,要大力表彰和宣传以扩大影响;对有失德失范言行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要及时诫勉、警示和处分,并在教师资格认定、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岗位晋级、职务晋升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做到奖惩有度、赏罚分明。

参考文献。

大学教师师德的论文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中国人因为孔子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

《论语》是蕴涵着大量的传统美德的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作,两千多年来,它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古老的经典文化被外国人当作宝贝研究学习。今天当我们走进经典时,才知道它的真正内涵。它是为人之道,是做人之本。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从中汲取营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国学经典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好教材,也是铸造良好师德的好范本。

1、争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教师。

孔子是以身作则的提倡者、实践者。《论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作风正派,就是不作要求,学生也会执行;教师本身行为不正,即使下命令,学生也不会听从。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直接影响着学生。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

教师要以身作则,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孔子强调的是身教,教师要以自己合乎规范的道德行为给学生做出榜样。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不让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父母说的话孩子未必听,却肯听我们老师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很神圣的,所以教师更应该严于律已。正人先正已,正已是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已,也就无所谓教师的垂范作用。

2、争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

《论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就是说,教师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已经从教多年的教师,更应该深入实践“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一重要的思想,将之作为我们的师德原则,使之经久弥新,发扬光大。

3、争当“知人善教,爱生如子”的教师。

教学无止境,教学能相长。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彼此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时感到有从《论语》中感悟师德师风教育困难,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督促自己再努力学习提高。有时不能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觉得自己水平还不够,需要充电,这就是“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才能“自强”。学生从老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但需要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是一种内在活动,越学兴趣越高,眼界越开阔,也就越感到自己的贫乏,从而发奋学习。

《论语》中流露出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融洽关系。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关爱之意溢于言表,师生之情如同父子。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

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就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顺眼”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心灵深处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中国古代称学生为弟子,在老师的眼里学生既是徒弟也如子女;在学生眼里,老师则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论语》一方面表现出孔子对弟子们的关怀爱护,另一方面表现出弟子们对老师的敬爱尊重。这就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而又亲切自然的师生关系,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优良传统。

4、争当“学会感恩,谨言慎行”的教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就是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论语》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论语》对人生道理犹如一枚指南针,指明人生的方向,在你看迷茫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热爱教育,爱生如子,以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这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品质,也是师德师风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当庆幸,为我们留下了《论语》等那么多有价值的国学经典,同时我们更应当庆幸,它开启了我们的心灵,教我们明辨是非,教我们感恩,教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去选择,教我们如何思考,让我们变得睿智。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师德核心要素下大学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构建的论文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和未来发展。针对目前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高职院校要从加强青年教师自身素养、开展系列培训和示范激励活动、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着手,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教师师德的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也称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长期以来,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和栋梁的基地,要求必须具有师德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只有具备高尚师德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对高校教师加强师德建设,有利于促使他们钻研业务,全身心投入并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分析。

当前,绝大多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好的,主要表现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主流,他们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不能否认的是,受社会上不良倾向影响,部分高校教师的确存在与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不相协调的问题。

首先,部分高校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从教敷衍了事,教学工作不认真。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少数教师认为教师工资待遇低,不再把教师职业当成终生发展的事业。他们不再具有“蜡烛”精神,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致使学生听课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第二,部分高校教师只注重教学业务,思想上忽视师德修养,导致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偏离方向。表现为只注重传授知识,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责任;讲课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宣传一些不科学的、消极的东西,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第三,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大局意识,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自己的任务只是上课,即使学生出现思想问题,他们也忽略不管,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人做事态度。

第四,部分高校教师模范意识淡漠,如随意调停课、看学生打平时成绩、对学生旷课、迟到、上课玩手机、发短信、吃零食等现象放任自如,致使学生不能端正学习态度,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难以起模范作用。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高校教师群体中,部分教师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出现问题,可归结为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和个人原因。

一是社会原因。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时期,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部分高校教师价值取向倾斜,对收入的反差失去心理平衡,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注重眼前实惠和个人利益,影响了钻研业务、加强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有时还产生了消极情绪。加之社会竞争大,他们倍感生存压力,总是越来越关注自身今后的生存状态,从而导致其只重视眼前物质追求,人生观、价值观朝物质利益方向倾斜。

二是学校原因。部分高校在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活动有限,面对客观现实问题,缺乏理论依据和价值判断,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苍白无力,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达到目的。

同时,一些学校还没有把师德建设摆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没有建立和实施师德建设的有关制度,如师德教育学习培训制度、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等,因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三是教师个人原因。由于部分教师不注意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松懈,育人观念欠缺,认为只要掌握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能够做一名合格教师,或者片面认为专业知识学好了,自身素质就上去了,其结果是忽视政治素质的提高。由于政治理论素质较差,部分教师在面对一些错误思潮的侵袭时,就显得被动、盲从,从而导致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三、对高校教师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塑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这里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广泛的知识文化,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触动学生思想和灵魂,达到学生愿学、好学、想学、主动学习的效果。因此,对高校教师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有利于他们专心治学,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从而提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精神,促使高校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主动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审视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忠诚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有了这种爱岗敬业精神,才能促使教师钻研教学,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第二,关注教师的需求,让教师感受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改革发展紧紧连在一起。如切实解决教师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让教师在心里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热爱。使他们自觉做到在教学工作上尽心尽力、不拖延、不敷衍,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只有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学校的全方面发展。

第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肩负起教书育人职责,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杜绝一切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做一名真正合格而又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四,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在学校内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学风气,教师之间形成优良的工作作风,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工作,使课堂成为有效课堂。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人民教师。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热爱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改进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努力寻找新的教学突破口,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将其落到实处,才能更有效地促使教师钻研课堂、钻研教材、教法、钻研学生,把课堂教学变成有效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国家为民族赢得未来。

教师德育论文

摘要:新课标在小学数学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对学生渗透德育理念,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视。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一味地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都未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针对这一现状,简单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

一、在课本知识教学中渗透道德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第一步就是从课本出发,教师利用课本中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习题,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从中延伸出关于道德品质养成的内涵,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满足。由此出发,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蕴含教育意义的应用题,并带领大家精读题目,仔细品味其中数学知识之外的深意。如学校食堂在九月、十月和十一月总共节约水1200吨,其中十月份比九月份多节约20%,十一月份比十月份多节约25%,这所学校十月份节约多少吨水?在这道题目中,教师应抓住“节约”一词进行德育教育,在讲解完基本运算法则后为学生普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在生活中也应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逐渐成为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优秀人才。又如,某十字路口是交通事故频发地点,近三个月总共发生了20起交通事物,其中第一个月比第二个月多3起,第三个月比第二个月少2起,求第二个月一共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从这一题中教师不仅需要讲解相应的数学知识,还应告诫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并要倡导身边的人一起遵守交通规则,以免发生不幸的事故。由此可见,教师利用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数学题进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从中理解道德品质的意义,促进他们学习能力和道德意识的双重提升。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渗透团结观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让他们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从而有效实现德育的教学理念。鉴于此,教师可布置具有团结与实践意义的小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切身体会团结协助所带来的力量。比如在学习“圆”这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一个人去了解圆的基本概念,第二个人研究如何计算圆的周长,第三个人研究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第四个人思考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第一个学生的任务决定着其他三人任务的进程,所以他必须尽快思考研究出圆的基本概念,再让其他人以此为基础进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算,并且这四个任务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所以大家需要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全部任务。有些小组任务完成的较慢便是因为彼此之间配合度不够,趁势为他们总结到“有些事情是不能独立完成的,这便需要大家通过团结协作才能既有效率又有质量的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都应形成团结协作的意识。”这样一来,学生既学到了圆的各项知识,又从中学到了德育中的团结观念,促使自身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三、在生活化的作业中渗透爱国观念。

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就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有效促进自身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同时,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可以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中感悟生活中的德育理念。鉴于此,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有意义的数学作业,让他们有目的的去了解国家发生的大事,从而潜移默化的让其形成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在学习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后,布置下任务,让学生调查在、、这三年中,中国在奥运会中取得奖牌的数量,首先计算出金牌、银牌、铜牌的总数量,然后算出平均数,再分别算出平均金牌、银牌、铜牌的数量,最后制成条形统计图展示出来。在这个任务中,学生通过调查与计算可以发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运动领域中的佼佼者,并且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还意识到了中国发展的迅速与国情的日益强大,从中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意识到了中国的繁荣昌盛,并产生了为祖国做贡献的念头,趁势教师告诉他们,“你们现在好好学习就是为祖国做出的最大贡献。”自此之后,学生们都愈发努力的学习,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四、结语。

为了满足新课改对数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促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所需求的具有极高道德品质的人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从课本知识出发,利用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贯彻德育理念,由此来同时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和道德品质,最终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艳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

[2]李文琪.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好家长,2016.

教师德育论文

摘要:“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注重强调的是师德的重要性。先不说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的就是师德。光有师德还不够,教师需要更多的是耐心爱心,用对等待自己孩子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真正融到学生心中。

关键词:师德爱心师德修养传道授业解惑。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有这么一句大家经常听到而且也很熟悉的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说来说往,终极还是落到了师德上,由此可见,作为教师,要教好书,要育好人,要规范好教育行为,要办人民满足的教育,都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就是“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1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

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必须提倡多元化知识的终生学习,因为当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他对行为道德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辨别善恶的能力越强,所以,无论是道德品质的进步,还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升华都是同科学文化的提高相联系的。

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必须有反思改造精神。知识对道德的作用并不是绝对正向的。所以,一个人要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或一般的道德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在学习政治理论和社会伦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与“改造”,反思改造就是表现为新的道德要求和新的环境条件中能动地做出评价与选择,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反作用于外部环境,主动地接受或排斥。表现为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能动地进行控制和调节,即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鼓舞、自我分析、自我誓约、自我禁止和自我监督。

2更新观念?以爱相待。

3要爱护学生,教书育人。

教师教育对象是学生,其主要任务是教学,而教学过程是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的过程。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动态,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思想,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主动与学生交流,和睦相处;要尊重学生人格,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业;要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思想,善待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要用自己的品行、人格熏染学生、陶冶学生、唤醒学生。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了充实自己,我从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锲而不舍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并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一直从事初中政治教学,爱阅读,好读书一直伴随着我的整个成长过程。极大的丰富了我的良好师德素质,经常在工作之余,读一些教育专著,摘抄大量的读书体会,及时写一些读后感想。

5走近学生访万家。

我班四十五个学生,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巨大压力,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本人与同班老师对我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家访,我们的足迹踏遍了付湾、金湾、洪湖、杨嘴、荣峰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无一遗漏,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我们耐心地向学生讲述我校的管理模式,并耐心地解释家长们提出的疑问,最后达成共识。我们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细致地了解了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做好了详细的记载。为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师德学习论文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教师师德学习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品德问题是教师修养的首要问题。文章认为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教师应爱党、爱祖国、忠诚教育事业;应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应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教学,教书育人。

教师;道德品质;为人师表。

品德问题是教师修养的首要问题。教师要有以师德为核心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作为人民教师,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为人师表,能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对一代新人的成长、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转变社会风气,也会产生探远的影响。作为教师,其基本道德准则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塞责履行教学工作。如果我们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一个人,贵在自知之明,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就会降低自己威信。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我认为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会教学相长,形成一种师徒般的师生关系,但处理不好,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局面。老师应去研究学生的心理,研究人的个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然后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去因材施教,去处理一些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还是教与学工作中,只要多了解学生的要求,我们的办法才会更多,处理问题会更慎重,师生间只要形成了一种和谐关系,教学工作、思想工作就会比较顺利。

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对待,教师应服务于全体,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车;教师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就是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育人的特殊性不允许教师在岗不爱岗、从业而不敬业,更不允许正业副业分不清。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业务,努力掌握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有了对事业热爱之心,就会甘于平凡,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毕生的精力。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动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6.1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2要认清形势,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在"创新"两个字上狠下工夫。从革新教育观念、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上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6.3大胆地对现有教学常规及其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进行挑战。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不确定性试题测验结果来评估的。

总之,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以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创新教育,保证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教师师德建设论文

回归教师本位,致力于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通过制度杠杆矫正师德师风的扭曲,用工作方法创新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我国高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高校师德师风的特质与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1.高校师德师风的特征。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而言,是教师作为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与职业活动有关的特殊道德。师德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角色内涵。在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代表的师德表现主要是热爱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因材施教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进步,师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所谓师风,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它是教师职业形象是否良好的晴雨表,是衡量教师教书育人使命和任务的重要方面。师德师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师德是师风的基础,师风是师德的表现,二者共同折射出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师德师风是教育行业作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也成为人民群众评议教育的一杆标尺。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来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爱国守法。在爱岗敬业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如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可见,爱国是一个人民教师首要的政治规范。守法,是一个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高校教师应立足本职岗位,坚持法制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提高依法执教水平。高校教师的爱国之情最终就要落实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国的最大体现就是尽职尽责,教好书,育好人。

第二,严谨治学。在严谨治学方面,要求高校教师应具有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自身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爱是师德的基础,专是核心;注意严谨治学,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方法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全方位提升自身实力。

第三,认真贯彻落实师德要求。师德师风建设是在教育改革和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队伍,这是有效推进教育教学融合管理的根本保障。各高校要出台相应的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以此来规范教师的道德品行。师德师风的规范有助于使广大教师按照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自觉地履行对社会、学校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激励广大教师追求崇高职业理想,从而达到不断完善自我和提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水准。

第四,强化自身修养。一个师德师风良好的教师,应该具有自觉的师德师风修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创新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活动。激励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引导教师树立爱岗敬业的理想信念,坚定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教师学习理论知识,要善于不断创新,并具体运用于实践活动。

第五,健全制度规制。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进行理论教育,重视道德感染和熏陶作用,还要用规章制度矫正、规范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不良行为。高校要制定和完善师德师风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制度依据和调节杠杆。高校教师要以相关政策法规为标准,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创建优秀教师队伍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高校教师要自觉遵守制度规范,做到既可以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又可以在行为上约束自己。

二、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故受到多方面的关注,虽然学校相关方面和教师自身在都在不断地努力,但师德师风的建设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教师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学生、家长和社会舆情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1.学术弄虚作假,科研精神扭曲。绝大多数高校在日常教学中都高度重视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但是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却时有发生,近年来,关于论文抄袭、学术造假、项目腐败等负面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量化管理和科研,使得某些教师为了评职称或科研项目等,弄虚作假,扭曲科研精神,这种学术舞弊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不尊重,既阻碍了学术进步,又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2.价值观念易位。有少数高校教师在经济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价值观偏移了原本正确的方向,一些教师的三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迷失了自我。他们只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并没有把它当作一种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崇高事业;他们盲目逐利,金钱至上,从本质上丧失了教师职业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他们急功近利,消极应付本职工作,更多地关注物质利益,那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已无踪影。

3.师生关系淡薄,师生交流困难。常言道,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然而,这种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如今已成为稀缺资源,隔膜和应付困扰着校园生活。现在很多高校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比较单一,互动双方缺乏主动性,缺少沟通平台。由于教师和学生缺少沟通,亲情也逐渐淡化,有的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很少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这使得教学与育人二者相分离。4.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欠佳。有些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些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投入精力较少,心态浮躁;有些教师只注重一些表面功夫,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刻苦、积极钻研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有些教师不求上进,缺乏创新,思想落后,知识陈旧,不注重授课技巧的提高。

三、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要求。

“十三五”规划推出了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时代特征。

首先,明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特质。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覆盖、常态化地展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他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赵馥洁先生在其“师道的自觉”中阐述了教师在实现职业价值基础上追求人师境界的为师自觉;专业精通,形成学术特色的治学自觉;在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着力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实现传道的自觉;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实现艺术教学育人的自觉;去伪立诚、戒浮求实的师风自觉;追求正师风、守师德的自觉。

其次,凸显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个性。从西北工业大学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得知,高校师德建设最受关注的问题是学术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矫正这一现象是目前所有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此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立足于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彰显自身的个性。政法类院校的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该倡导公平、注重正义,政法类院校要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模范带头作用;理工科院校的教师应该具有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以及动手设计的自我能力,更要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综合类院校的教师应该具有兼容性、广泛性和多元化的人文特色,德才兼备,博大精深更是师德的主要内涵。

最后,适应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生态。深化改革,彰显全面发展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时代理念,聚焦实现中国梦,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生态。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要适应新发展理念,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爱与责任”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我们要站在新的发展时期,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效的方式,用心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风纯正、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小学教师师德论文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潜心练功提升师德。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在小学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们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可值得依赖的人,他的投手举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孩子从教师身上看到了无私的奉献,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看到了社会的好形象,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师德。

1、重视学习和实践:

认真学习,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自己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能:育人,只有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才能胜任此项光荣的工作。而要做到这些,就应该不断地坚持学习和实践。

2、严以律己,注重言行:

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的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学校就应该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应该朴素大方得体,符合小学的审美情趣。

3、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重要的是塑造内在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有意识地从优秀文化中吸取养料,提高自己的内在素养。

二、一言一行彰显师德:。

师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有一定的时间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师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已注入了新内涵;即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崇高的师德已提高到很高位置。综合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实施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呼唤着崇高的师德,我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德治身,培养良好的师德。爱岗敬业,以满腔热情投入小学教育。同时我深深的意识到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对师德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知过程。经过各种学习,我对自己所担负的小学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培养跨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基础就是从良好的小学教育开始,小学教师的一言一行及教育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们形容育人职业是“园丁”那是很贴切的,尤其小学教育,从事启蒙教育更加显得重要,可以这样说,什么样的教师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育人之本,关键在于师德。

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做到情系学生,关爱每个孩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积极主动地做好抓差补缺工作。针对班级中的优秀学生,我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体中的优势地位,请他们做小老师,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

有人说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我们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人说我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想我们没有这么伟大,我们不过是铺路人,是桥梁,是灯塔而已!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以身作则,维护自己的声誉;关爱学生,感受孩子的一片真情,忙忙碌碌,寻找人生的一种乐趣!我想,我们不过是如此而已!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使人对今后的工作既充满了信心,又增添了危机感。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追求,才能名符其实地对得起小学教师的称号,为有一个健全的灵魂而勤奋踏实地去工作,坚信一份耕耘,会有一份收获。

教师师德

除家长之外,教师是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常常被学生视为最亲近、最信任、最崇高的人,所以教师的道德、人品表现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因此,教师的师德不只是个人的问题.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一个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会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当前,教育工作者面对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着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时,应该首先想到的是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是的,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动力.

师德是一种作风,它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时常面带微笑,整日朝气蓬勃,他所带的学生就会活泼,天天阳光灿烂;他的课堂就会活跃,学生该说就说,须议便议.教师办事雷厉风行,学生做事就不会拖沓.如学校工作有布置,教师马上就安排;学生一行动,教师就督促.教师及时安排,按时督察,适时总结,一项工作就会很快完成.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养成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教师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学生学习就会认认真真.教师上课的板书一笔一画,学生的作业就会工工整整;教师都能象藤野先生那样连学生课堂笔记中的语法错误都改了,学生能不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吗?师德是一种行动,它时时带动着学生.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教师应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性.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教师德育论文

3.大学班主任工作研究。

4.高校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5.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

6.信息技术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践初探。

7.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8.生态德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运用。

9.师爱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天使--班主任德育工作例谈。

10.智慧型班主任专业发展策略。

11.关于高校班主任的思考。

12.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德育案例。

13.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关思考。

14.润物细无声--班主任潜移默化中的德育渗透。

15.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1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17.有效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18.教室标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原则。

19.正能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20.实施“关爱教育”,做好班主任德育工作。

21.沟通的技巧--成功班主任的关键。

22.探讨“博客”在班主任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23.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2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

25.网络环境下人文德育教育实践初探。

26.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

27.问题儿童?缺陷儿童?异常儿童?--千余名教师视角中的父母离异学生。

28.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29.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尊重的新内涵。

30.班主任教育方法的现状研究。

31.提升班主任专业化的有效探索。

32.试论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33.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具体讨论。

34.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效力助力学生成才。

35.对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透视。

36.关于加强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7.幸福感:教师发展的人本指标。

38.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

39.班主任教育素质及其价值思考。

40.透析班级德育生态--复杂性研究的视角。

41.生态文明时代班主任应具备的生态德育素养。

42.注重情感因素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43.学困生教育转化研究。

44.信息化时代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策略。

45.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状况调查报告。

46.森田疗法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实践。

47.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教育的重要性。

48.让班主任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者--“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论坛”综述。

49.基于有效教学视界下的班级管理改革探析。

50.“爱”是最好的教育艺术--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51.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

52.我的班主任生活--谈谈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