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生成活动教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24 03:26:15 作者:笔砚 幼儿园小班生成活动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生成活动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知道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2能够运用形体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教学准备:

1伴奏音乐

2挂图《丰富的表情》

教学过程:

1向幼儿展示挂图《丰富的表情》,请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请幼儿找一找,图上哪两个表情是一样的。

2表演

教师表演几种表情和动作,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表情、动作,是快乐、生气还是害怕的。

3幼儿自由讨论

(1)什么情况下会高兴。

(2)什么情况下会生气。

(3)什么情况下会哭。

(4)什么情况下会害怕。

4做游戏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随着节奏在教室里自由做走、爬、跑、跳等动作,音乐停止,老师说出一种情绪,幼儿用形体动作表现出这种表情。

幼儿园小班生成活动教案篇二

1、知道进餐时菜汤泼在桌子上或身上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2、能根据图片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故事《碗里的汤泼了》

1、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讨论:汤泼了怎么办?

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师小结:吃饭时,汤泼在了桌子上,要赶紧把胳膊移开,以免汤把自己的衣服、袖子弄脏了,甚至烫伤了自己。

2、继续听故事,继续讨论:汤泼了怎么办?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个小朋友的汤泼在哪里了?(汤顺着桌子往下流。)他该怎么办?"来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让开流下来的汤,再请成人帮忙。)

教师小结:汤泼在桌子上,又顺着桌子往下流,小朋友要立刻让开留下来的汤,以免汤把自己的衣服、裤子弄湿。然后,可以请成人帮忙处理泼下来的汤。

3、教师总结。

教师:有时,因为小朋友不小心把桌子上的汤弄泼了,当大家遇到这种事时,首先要让开泼下来的汤,然后再请成人帮忙。如果不让开,汤就会弄湿自己的衣服,甚至会烫伤自己。

幼儿园小班生成活动教案篇三

1、认识几种常见的面部表情,知道人是有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多种多样的,能较连贯完整地讲述高兴、伤心、生气等不同情绪体验。

2、能从他人的表情中了解别人的心情,体谅、理解他人的心情。

活动准备:喜怒哀乐表情图、天气变化图(太阳、天晴、下雨、打雷)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表情图和天气变化图,让幼儿将任务表情和天气变化图配对。

(2)幼儿观察,讨论。

(3)请个别幼儿回答,其他幼儿评价

小结:人的喜、怒、哀、乐就如天气一样的变化,反映了一个人的心情。高兴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像晴天;愤怒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像打雷,伤心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就像下雨;快乐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像太阳。

1、体验高兴、伤心、生气等不同情绪

(1)师:请你们互相说说当你高兴、伤心、生气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

(2)幼儿互相交流。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情绪体验。

(4)师:当你不开心的时候,或者看到你家人、朋友不开心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5)什么事情会让你开心?

(6)什么事情会让伤心?

小结: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变化,当我们出现不好的情绪的时候,自己要及时调整好心态重,向现实和自我挑战。发现身边的亲人、朋友出现不好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伸出温暖的手,安慰、鼓励和帮助他们。

3、游戏

(1)教师不断变化各种表情图,请幼儿做出相应的表情;

(2)教师不断变化天气变化图(太阳、打雷、下雨、阴天),请幼儿做出相应表情。

活动延伸

幼儿根据自己心情绘画一张自画像。

幼儿园小班生成活动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愿意用普通话,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2、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与好朋友分享的快乐。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小老鼠奇奇》的课件;、小动物头饰4个;、事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老鼠头饰,激发兴趣。

1、师:宝宝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看是谁呀?(小老鼠)

2、师:这个小老鼠呀,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奇奇。今天,小老鼠奇奇要给宝宝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想)

二、幼儿欣赏课件并回答问题。

1、教师出示第一幅画面,师:画面上有哪些朋友?(幼儿回答一个小动物教师就出示一个头饰)

2、第二幅画面师:小老鼠奇奇给他的朋友们画了些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事物图片。)

3、师:小老鼠奇奇为自己画了些什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4、其余画面

师:晚上小老鼠又饿又馋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说说自己看到的事情)

5、教师:朋友们给小老鼠奇奇送来好吃的时候都说了一句什么话呀?(谢谢)

6、你们说说为什么小老鼠画的东西都变成真的了?

小结:原来小老鼠给朋友们画了画,所以朋友们也给小老鼠送礼物。收到朋友们带来的礼物,奇奇可真高兴呀!

7、重新播放课件,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三、游戏:送礼物

1、师:小老鼠奇奇有好吃的东西愿意和朋友们一起分享,你们愿意吗?

2、师:那我们以后带来的自己的玩具和好朋友一起玩好不好?(好)

活动反思:

“小老鼠奇奇”是个语言活动,因此活动主要在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活动通过教师的提问,幼儿观察课件并通过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这样的形式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基本上都能理解故事内容,只是有个别比较内向的幼儿还不太敢去表达。活动的结束部分,引导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生成活动教案篇五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与活动方式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所谓活动区(或活动区域)就是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提供并投放相应的设施和材料,为幼儿创设的分区活动的场所。如把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把幼儿活动材料按类别分别放人这些区域,并设有屏障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半封闭区域。

目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方式大体可分为三种。

1、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师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作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按教师预先提出的要求复习(包括应用)以前学习过的内容,然后交换。

2、把区域活动视为集体教学(上课)的延伸。其因指导思想的不同分为三类:(1)考虑到集体教学不容易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故在集体教学之外,利用幼儿的其它自由活动时间,在相关的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些必要的辅导;(2)有些内容的教学(如有些主题活动)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或补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和应用;(3)有时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师只能在课上演示,课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关的区域,让幼儿自由操作。

3、把区域活动视为在集体活动之外为幼儿创设的一种自由活动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通过游戏和自由交往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有关经验。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小饭店”和”海陵早茶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活动区域的大目标明确后,可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拟定各区的具体目标。其原则如下:

(1)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级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级幼儿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午龄班的活动目标是不同的。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探索愿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域的目标尽可能与正规性活动目标相联系。在制定各活动区域的具体目标时,最好能联系教学活动,使非正规性活动与正规性活动结合起来。当然这种结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本质而非形式的。

2、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提供材料

有关研究发现幼儿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空间大、活动材料丰富的情况。因此,在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上应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做到多层次多侧面,尽量要丰富多彩。

(1)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易产生兴趣。因此,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让幼儿量力而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在活动区域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则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了解幼儿以后的指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这里,参与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确时机进入并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会使幼儿中止她们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再决定是否加入或何时加入。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