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思想政治课视频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激趣方法的论文(模板5篇)

时间:2023-09-22 10:24:57 作者:翰墨 最新高中思想政治课视频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激趣方法的论文(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思想政治课视频篇一

文言教学激趣方法初探(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smf

文言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但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文言文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把它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 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疼的紧箍咒。一篇血肉丰满的美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这种文言文教学模式,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老师的“呕心沥血”与学生的“脑门充血”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个假期,我们集中安排了五周的文言教学,完成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教学,文章有《陈涉世家》《与朱元思书》《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可以说都是经典美文。但从教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结果看,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对文言学习不感兴趣。这一残酷现实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文言教学的改革之路。笔者认为,要激活文言教学这潭死水,兴趣就是源头活水。下面就文言教学激活兴趣的方法,谈谈自己一管之见。

一、强化诵读  铺垫蓄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前人的读书经验,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多读,熟读,读中反复体味,才能读懂,才能增强文言语感。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不少文言文虽生涩难懂,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非凡、感情充沛,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是朗诵的好材料,如《与朱元思书》《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当然老师不能简单地布置学生读背课文,久之容易枯燥,也使学生不能很好地享受古文的音乐美。我们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诵表演,可以让简单的读背变得有吸引力,更好地展示文言文的`音乐美。朗诵表演可以是老师范读,可以是音像范读;可以是单个学生朗诵,可以分组朗诵比赛;可以用普通话朗读,也可以用方言朗读。语气和表情动作上可以是正规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夸张的形式。总之,采取一切有用办法,让学生爱读课文,读得投入,读得津津有味。

二、讲故事,提高学生素养

大多数文言文一般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学生学习的文言材料是丰富的历史海洋中的冰山一角,是绵延的历史画卷中的一个图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多种故事可讲,如背景故事、演义故事、野史轶闻等。如在教《陈涉世家》一课的时候,我们可以讲陈涉与俑耕者的故事,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在教《与朱元思书》的时候,我们可以讲魏晋南北朝时名人轶事等等。要注意老师不要把着讲,可安排优秀学生上网查阅,或把教参给学生,或复印相关资料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给大家讲故事。背景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淡化课本教学的内容枯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编演课本剧,再现古人古事

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演。《陈涉世家》、《桃花源记》、《捕蛇者说》等是很好的课本剧题材。课本剧的编演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做。首先要吃透文本,把握中心和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删情节,一般是增加情节的多,可以适当地删改人物动作和场景以适应演出的需要。为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逼真,使剧情更吸引人,增加故事情节是关键,增加故事情节要始终围绕矛盾冲突与人物性格展开,人物的对话要紧凑。课本剧的编演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加入现代的东西以达到增加趣味性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突出课文主题,让学生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枯燥难懂的文言文,通过编、演、看、评课剧,可以散发无穷的魅力。

四、细节想象,激活古文的光彩

相对于现代汉语,文言文浓缩精练,展开文言文句子,运用细节想象,可以激活文言文的无限光彩。正是因为文言文具备骨架般的简洁,可以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融入头脑中积累的信息,让简短的单调的文言文变得有血有肉。这样可以改变文言文教学被动接受的模式,激发学生对文本再创造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上《捕蛇者说》 这一课,就有很多句子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无限想象。例如文中蒋氏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其中的“乐”字就很值得玩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乡邻们与捕蛇者生活的异同。乡邻们被赋税逼得走投无路,到处“死者相藉”,而蒋氏却能“以捕蛇独存”;乡邻们被逼税的悍吏们责骂骚扰,“哗然而骇”,被弄得鸡犬不宁;而蒋氏尚能“弛然而卧”,“熙熙而乐”,“甘食其土之有”;乡邻们遭受折磨熬煎“旦旦有是”,蒋氏“一岁犯死者”仅仅两次。纳税或者捕蛇,最终都是死路一条,可是蒋氏因捕蛇,可以死在交纳租税的乡邻们之后。这恰恰说明:苛政赋敛毒于蛇。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开始,其间历经千年,老百姓的负担却是有增无减,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弄得民不聊生。本文所反映的正是中唐时期广大人民痛苦生活,可见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作者以“乐”写悲,一个乐字,包含了多少内涵。

五、启示人生态度,展示古文智慧光芒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文言文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启示人生哲理时不单是讲一些明显的大道理,大道理甚至可以不讲,更重要的是讲一些古人们隐含在文中的人生态度。如陶渊明完全是恪守着儒家的“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把自己个人的节操、气节看得比生命还重,所以他“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采取一种消极的方式来远离那个肮脏的官场、逃避这个黑暗的社会,借酒醉来麻木自己,眼不见,心为静,他在纵情山水与酒的同时留下了许多的诗歌,开创了“田园”诗风。而范仲淹、欧阳修则和他不同,就算是被斥被贬,他们仍是无怨无悔的关心着国家与百姓,官越做越小了,但是还有一个小官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一个地方就要让一个地方的百姓谋福利,滕子京让岳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在邓州“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开仓赈灾、兴修水利;欧阳修让滁县政治清明,并能与民同乐。可以说陶渊明是“独善其身”, 范仲淹、欧阳修等是始终把眼光关注着百姓。尤其是范仲淹始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丝毫不计较个人的得与失。现在的语文课程越来越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倡导人文精神,而语文课本正是最好的载体,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更多地注重其人文性,注重课文中的人文景观、人文风俗、人文文化、道德观念等,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品位。

高中思想政治课视频篇二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它是教师讲授该课的引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若导入新颖别致,能让学生动心触情,就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运用故事、诗词、名言警句;也可运用设置悬念,多媒体课件等方式。

其目的是创设一种情景或意境,使学生或触景生情、或疑窦顿生、或欲罢不能,形成一种渴望解答不知不觉跟随老师学下去的心理态势,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古代的战争中,弓箭是最重要的武器,有谁愿意把它借给敌军来攻打自己呢?可是在三国时期,当曹操率领军攻打东吴和蜀国,两军对垒时,作为蜀国军师的诸葛亮却成功地去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了解一下。"这样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了激趣的目的。

二、情境激趣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找到渲染课堂气氛的兴奋点。教学中,如果运用图像、动画、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就能让学生触景生情,从而导引智慧火花的迸发。如在教学《鹅》这首诗时,当学生看完白鹅浮绿水的投影后,教师立即问学生:“这情景美不美?”“美!”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教师接着说:“我们要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想像白鹅浮在绿水上愉快地戏耍那种生动可爱的形象。”这时,学生们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教师放起了轻音乐,随着乐曲声,师生一起先伸出弯曲的右臂,再将右手高高抬起,做出鹅朝天点头示意高歌的动作,并读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句;接着将两手平放两侧做“浮”的动作,并读出“白毛浮绿水”;最后再将两手下垂在身后,做“拨”的动作,并读出“红掌拨清波”。

“请同学们再练读几遍。”此时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一边表演一边读一边想像,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好像一只只活生生的鹅在水面上嬉戏玩耍。在谈体会时,一位女生说:“读着读着,仿佛自己也是一只小白鹅在水中快乐地游。”另一个学生说:“我读着读着,仿佛听到了鹅的叫声,看到了鹅的姿态和美丽的颜色。”

这样,学生们越读越爱读,越读对课文内容体会越深刻。在读中创造出迷人的意境,把教学不断推向高潮。

三、悬念激趣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课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进而萌芽高涨的学习情趣,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巧妙地提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抓住文中关键字“醉”做文章,我问谁醉了?有的说老翁老妇醉了,有的说他们的三个儿子都醉了,有的说作者醉,并且每个同学都说出了他们各自的理由,课堂活跃起来。

我又问:“同学们醉了吗?你又是为什么而醉了呢?同学们个个都想说,课堂活跃极了,学生兴趣浓厚。因此,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犹如一个个路标,可以使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四、表演激趣

例如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方设法让画面“动”起来,“活”起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如《小儿垂钓》一诗描绘的是一幅村童学钩,行人问路故意不语,充满天真和童趣的画面。教师在教学时,可在疏通词句之后,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在疏通词句之后,启发引导学生想像:一年龄与其仿佛的儿童,手执一竿,坐于河边草丛中,聚精会神,盯着水面上的鱼浮,一行人向其问路,小孩怕惊了鱼儿……引导学生想像这中间行人和小孩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单的道具表演,教师最后加以点拨评价,效果颇佳。

高中思想政治课视频篇三

一、讲故事激趣法。

小学生尤其喜欢听故事。如果在古诗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时,可在介绍作者时讲唐代安史之乱的故事,教学《七步诗》时,可以在释题时跟学生讲曹丕、曹植二兄弟人不能相容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传说,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易于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感悟。

二、想象画面激趣法。

叶圣陶先生在谈古诗教学中指出:“领会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因而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古诗大多出于名家之手,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里面既有鸟语花香,也有喜怒哀乐,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意即诗中有绘画般的意境,绘画中有诗一般的情趣。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创作中并非附着于面,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教学古诗时,可通过反复诵读,品词析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诗中所包含的意象和画面进行“再现”,并把诗描述的画面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还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创造力,使之饶有兴趣地学习欣赏。

三、表演激趣法。

古诗教学,不可千篇 一律,陈腐呆板。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想方设法让画面“动”起来,“活”起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如《赠汪伦》《游子吟》等古诗描绘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教师在教学时,可在疏通词句之后,启发引导学生想像诗中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单的道具表演,教师最后加以点拨评价,效果颇佳。

高中思想政治课视频篇四

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如果能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加大知识信息量,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欢迎。

二、运用直观形象,培养学生兴趣

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从家庭、幼儿园来到学校,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为了使他们尽快地将对游戏、玩耍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兴趣,就需要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运用教具。运用教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他们会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2.语言直观。一年级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使用儿童习惯的语言,借助形象比喻及动作,把抽象事物形象化。如学拼音时,可将字母编成儿歌,目的是引起兴趣,提高记忆效果。

3.制作学具。学拼音时,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让学生制作拼音卡片,进行拼读练习,让他们去玩“卡片”。随着教学的深入,还可以利用卡片拼音、组词、组句等。

三、说文解字,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生字、生词,对学生来说既十分重要又枯燥无味,难学易忘。如何变枯燥无味为有趣,变难学易忘为“忘不了”呢?有位曾执教二十多年的老语文教师谈过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了“豢养”一词,又让同学们连写三遍,并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造句。这样一来,这位老师认为学生对这个“豢”字都读懂了。然而事与愿违。

有位学生在习作中,还是把“豢”字写错了。几天后,她通过查《字源》了解到“豢”字跟手有关,就是两只手靠在一起赶猪。这样,学生对这个字的记忆就深刻了。

四、巧设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有的放矢,真正激起学生的兴趣,点燃心灵的火花,做到“巧问使思维升华”。教学中应注意几个关键之处的“巧”问:在问题的突破口处,在问题的关键之处,在知识的延伸联系处,在问题的加深加难处,提问应层层深入。

五、鲜明对比,激发学生兴趣

对比、比较教学法,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鲜明的对比来深化学生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呢?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注意通过作品立意谋篇不同的鲜明对比,使学生层层深入到课文的精蕴和本质中去,比较其高低,衡量其优劣,了解其新意,认识其精妙,促使学生智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正反方面的鲜明对比,揭示对立面,加深比较,使学生看到美者变美,丑者变丑,更加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丑恶东西的憎弃;可以通过用词造句优精拙劣的鲜明对比,深入了解作者用意的深浅和感情的浓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通过作品对比、比较教学,加深学生对作品意境和艺术创造的深刻理解。

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情境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实在的。如,直观图片和实物,走出教室进入某个场地。两种情境的设置各有长短,无论设置哪一种教学情境,一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为教学服务。二要注意趣味性。

七、利用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换思想、交流感情的桥梁。教师语言具有趣味性,能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像火种,去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激起学生心灵海洋的兴趣之浪。教师生动的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往往更加直接,效果立竿见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热爱。”所以,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倾向性的表现,是对事物本质的理智探究,从而由好奇转化为求知欲。

高中思想政治课视频篇五

这学期有幸听到徐老师您的政治课,感到非常荣幸。开始看到政治课的名字“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觉得这课一定很枯燥无趣,但是老师从始至终并没有讲很枯燥的理论,都是结合一些热点问题,如北大校长周其凤的“化学歌”,名人的报告,如李敖在北大的演讲,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感触,以及好的文章来阐述一些道理和哲学观点。徐老师讲的很多、很杂,初始听来,很多事觉得好笑,自己细细的品会,又觉得发人深省。

听徐老师的课,很难听到直接的说教,都是从一些事情中得到启示。在人生之初,我们听到很多说教,以至今日,也会有很多人会对我们说教,年幼时我们容易接受,但是大了,尤其读博士的我们厌倦了,觉得这些道理都懂,不用你来指指点点,即使不懂,心里上也抵触别人的说教。记得大学时第一次听乔布什在史坦福大学的演讲,觉得他说的很好,因为他没有说教,而是与我们交流故事。今年听徐老师的课,也有同样的感受,感觉是一个好朋友在和自己交流自己的一些观点、见解,再加上徐老师用极具幽默的语言娓娓道来,总能让集中注意力去听。

听徐老师的课,让我懂得学而无涯,不能懂一点知识就拿来卖弄,时时要有一颗谦卑的心。不能轻易的去否决别人,更不能动不动就摆出一个天子骄子的架势来对别人说教,要善于聆听别人的意见。同时要具有辩证的思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徐老师就唐人街的问题和老外说的一番话让我知道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很深的文化底蕴。作为一个工科学生,业余时间我很少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总觉得那些离自己很遥远,但现在细细想来,我们以后出国的机会很多,见到外国人的机会也很多,扪心自问,我能否介绍好自己的国家呢答案是不能。不懂得历史,不懂得孔孟之道,怎么能介绍好呢,怎么能让世界了解中国呢出去以后,想想自己就是一个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窗口,我又怎么能让老外深刻的了解中国,而不是歪曲事实,贬低中国和中国人呢徐老师给了我一个启示,我们可以去看古典文学,看中国历史,看孔孟之道。徐老师也谈到绣花鞋,我们中国虽然近代落后于欧美国家,但也要看到,我们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正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让中国成为唯一一个没有没落的文明古国。我们既要看到欧美在某些方面确实比我们强大,迎头赶上,也要懂得我们也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不能崇洋媚外。

最后一堂课,徐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文章—张晓风的《不朽的失眠》。在外人看来,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我自己有时也这么认为。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自己更加脆弱,害怕失败。记得大学时,我因为平舌卷舌不分,受到同学四年的嘲笑;同时大一时我c语言挂科了,当时觉得自己在c语言这门课上下功夫最多,但是怎么也学不会,从没有过的挫败感让自己觉得自己很没用,很沮丧;再加上自己内向、自卑的心理,自己过得一直不是很开心,但是后来看到的多了,学习的多了,特别是工作以后,尤其是结婚以后,觉得很多事没有想象的那么夸张,工作中很多大学好的不一定工作能力就强,工作能力强的不一定会幸福,任何事都有正反面,觉得大学挂科、普通话不标准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也正因为大学四年,让我懂得珍惜,珍惜那些一直鼓励我的家人和好朋友;学会了包容,包容那些曾经嘲笑、讽刺和恶意中伤我的人,在她们的嘲笑中,我成长了很多。如果我能在大一时就听到徐老师这节课,我就不会痛苦那么多年,但我也庆幸现在能听到徐老师的课,以后的人生还很长,也许我会遇到很多的挫折,我相信,如果我有扒开自己伤口审视伤痛的勇气,我就有站起来的信心。

最后,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在无聊的时候有了学习的目标,比如听一听名人的讲座,看一些古典书籍、文学著作,欣赏。

下一页更多关于“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