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诚信故事(热门12篇)

时间:2024-05-13 13:25:04 作者:笔舞

诚信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没有诚信,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诚信的定义和解读,探讨诚信的深层含义。

诚信的小故事

他是一位农民,又是一位慈父,为了深爱着的儿女,他辛勤劳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富甲一方的庄园主。他的土地富饶肥沃,面积很大,边界是一处陡峭的悬崖,崖下是潺潺的河水。

一天,他把最小的儿子带在身边,到庄园里去查看。孩子才5岁,见什么都新奇,趁父亲不注意就溜到园子里,一个人玩开了。正午时分,他发现儿子丢了,四处寻不见,最后,在小河里发现了儿子的尸体。

遭遇如此不幸,他简直要发疯了。为了能够天天“看见”儿子,他在庄园里垒了一个小坟冢。每天黄昏,他都步行到陵墓前,伫立在风中忏悔,伤心欲绝。

过了很多年,他家道中落,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庄园。出于对儿子的爱,他对承买人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儿子的陵墓必须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掉。他将这一要求郑重地写进了契约。

墓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一年年过去,土地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在百年流转的过程中,孩子的名字都流失了。但是这个无名孩子的陵墓在一张又一张契约的保护下完好无损。

几十年后,这块风水宝地被政府圈定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园。纽约市政府遵守关于墓地的契约,把这个无名孩子的陵墓保留下来。格兰特将军就安葬在这个无名孩子墓的旁边。孤独百年的孩子,有了一个伟人做伴。格兰特将军是美国第18任总统,这么一个英武的将军,改变历史的风云人物,死后竟与一个无名孩子毗邻而居,这不能不算是世界一大奇观。

在1997年,即孩子死后的200周年,时任纽约市市长的朱利·安尼来到已是河滨公园一部分的格兰特将军陵园,隆重纪念格兰特将军逝世120周年。与此同时,朱利·安尼市长作为土地主人的代表亲自签约,承诺要让无名孩子的墓永远存续下去,并把这个故事刻在墓碑上,竖在无名孩子陵墓旁。如果孩子父亲在天有灵,知道契约流转百年依然不变样,一定会含笑九泉。

诚信如金。无疑,这个孩子和他的父亲是幸运的。诚实守信,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诚信的小故事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汉朝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要把这10斤油平分,每人5斤。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

韩信骑在马上,了解情况以后,说:“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说完了,打马就走。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平均分成两半,每人5斤,高高兴兴,各自回家。究竟是怎样倒来倒去的呢?三种容器各自装油斤数的变化过程,可从下面的表中看出。

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通常分油要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这时却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往油葫芦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归”到第三次,葫芦里就出现2斤的油量。再把满满一罐油“归”到篓里,腾出空来,把葫芦里的2斤油“归”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芦3斤油,“归”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务了。

解:先用油葫芦连装三次,共装9斤,将7斤的瓦罐注满后,油葫芦里还剩2斤。然后将瓦罐的7斤再全部倒入油桶,这时油桶里是8斤油。再将油葫芦内的2斤油全部倒进瓦罐。最后用空葫芦在油桶里灌满(3斤),倒进瓦罐。这样,油桶里剩下的油和瓦罐中装的油都正好是5斤。双方各分其一,恰好各人所得完全相等。

诚信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十分穷的老人,他有一个儿子,名叫诚实,在他即将去世的时候,他对他的儿子说:“你们千万不能违背做人的准则,必须要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诚实看着父亲,点头答应了。父亲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父亲去世后诚实在小河边拾了许多的鹅卵石,拾了许多的小石块盖起了房子来到小山坡上盖起了小房子。

诚实一向勤勤恳恳的劳动,没有忘记父亲临终的话。

这一天,小山坡上来了一位老爷爷,他拄着拐杖哈着腰,老爷爷来到诚实的门前摔了一跤,痛了直咧嘴。诚实看见了连忙扶起了老人,将他扶到床上躺了下来,老爷爷见仅有诚实一个人就开始刁难他,说自我此刻受伤了,回不了家,诚实必须照顾他,直到他完全康复,诚实只好点头同意,诚实在旁边搭了一张小床,以便于照顾老人。

每一天诚实都会在山上去摘一些新鲜的果子到集市上去卖,由于诚实老实,诚信,所以每次诚实的果子都会被抢购一空,而诚实每次都会在篮子里留下一个给路边的瞎眼老奶奶,并且用卖果子的钱买了鱼肉回家给老爷爷补身子,他一向尽心的照顾着老人,可老人的身体一向不见好,总也下不了地。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诚实每一天都做着相同的事,摘果子卖果子送果子买食物照顾老爷爷。

有一天,瞎眼老奶奶要求诚实带她去小山坡感受一下新鲜的空气,诚实答应了,他扶着老奶奶带到了自我的家,并把自我的小床让给了老奶奶。

老人照顾得十分好。

你看看我们全是谁?”诚实战战兢兢地抬起了头,只见一位士兵拿出了一件华丽的衣服给老人换上了,而此时老奶奶也挣开了眼睛,换上了华丽的衣服。诚实吓得目噔口呆,老人说:“我是这个国家的宰相,和你父亲从小就是好友,可你父亲不愿做官,也不愿理解我的照顾,如今你父亲已经去世,你就和我们回家吧。”诚实刚从惊讶中醒过来,就对老人说:“多谢您的好意,既然我父亲不愿做官,我也不愿做官,我觉得在那里挺好的。”不管老人如何的劝说,诚实都不愿离开他的小山坡,老人无奈带着他的一队人马离开了。

几天后,老人亲自坐轿来到了小山坡,他给诚实带来了两个好消息:第一:皇帝听说有诚实这样一个人,决定从此刻起皇宫的一切水果均由诚实种植并上贡;第二:老人把自我的小女儿许配给了诚实,和诚实一齐过日子。

诚实干活越来越勤奋了,他每一天在外面干活,家里面由妻子照顾,一家子过得可开心了,不久他就有了一个儿子,他给儿子取名叫“诚信”,期望他永远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诚信的故事

一个农夫把斧头掉进了河里,他坐在河边悲痛地哭起来。财神便跳进水中帮他打捞,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头,农夫却摇头说:“这不是我的。”财神又拿出一把银斧头来,工人还是摇头。最终,他拿出了一把铁斧头,农夫说:“这才是我失去的斧头。”财神就把金斧头和银斧头一齐送给了他。

一个贪心的家伙明白了,他故意把斧头扔进河里。很快,财神拿出一把金斧头来,没等财神问他,他立刻说:“这就是我丢失的那一把。”财神厌恶他不诚实,就和金斧头一齐消失了。这个人最终连自我的斧头也找不到了。

许多人都认为欺骗、说谎话是一种有利的行为,以为欺骗的手段是很值得使用的。所以许多声誉好的商店,也往往要掩饰自我商品的缺点,登载各种欺骗顾客的广告。有些人甚至以为,在商业活动中,欺骗的手段与资本一样必需。

他们不明白,在他们多得到一分金钱的同时却损失了诚实的品格。他们的钱袋中或许有所增益,但最终他们会损失更大!

并且,世间不知有多少人会在日后觉悟到,欺骗的行为是靠不住的,是要失败的!所以从实现愿望这一点研究,诚实也是一种最好的策略!翻阅商业历史,你能够看出,50年以前的大商店,在今日依然存在的几乎是寥若晨星。

那些大商店,当时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争相刊登各种欺人的广告,做各种欺人的宣传,真是盛极一时,然而它们的寿命同样不能持久,因为它们缺少诚实的后盾。它们终究是不可靠的,一时的欺骗虽能得逞,但不久便会原形毕露。到最终它们就要受到冷落、衰退,直至失败。

天下没有一种广告能比诚实的美誉更能得到他人的青睐。

欺诈者是堕落的人!这样的人因为不诚实,不能够与人相处长久,更不能达成自我幸福和成功的愿望。

诚实是人生的一种美德,尽管诚实的人有时会被人嘲笑,但最终会像斧头掉进河里的农夫那样得到奖赏。

待人应以诚信为本。不虚美,不隐恶,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宋朝丞相张知白向朝廷推荐年轻的晏殊。朝廷召晏殊来到宫殿,正逢真宗皇帝殿试,就命令晏殊参加考试。晏殊见到试题后说:“这首赋我在10天前已作过,请皇上另出别的试题。”他的诚实博得了真宗的喜爱。之后,晏殊担任了馆职。有一天,太子东宫缺官,内廷批示授晏殊担任。主事官不明白是何原因。第二天皇上对他说:“近来听说馆阁里的巨僚,没有一个不宴乐玩赏的,仅有晏殊与兄弟埋头读书,如此谨慎持重,正能够担任东宫官。

”晏殊理解了任命,皇上又当面向他说明任命他的原因。晏殊听了后,说:“臣下不是不喜欢宴乐和游玩,只可是是因为贫穷玩不起啊。臣下如有钱,也想去玩的。”皇上对他的诚实备加赞赏。宋仁宗时,他最终做了宰相。

虽然有些实话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或误会,但终究会被人理解,博得对方的信任。

诚实是待人处世的绝妙法宝。虽然对人诚实,你可能付出必须代价,但日后你得到的,将远比付出的多得多。

诚信的故事

城里住着三位年轻人,他们是商人,并且是兄弟仨,一齐做买卖,平分利润。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他们唯利是图,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有一次,他们准备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可是,家里的钱怎样办呢老三说:“这样吧,我认识一个农民,他很穷,但很诚实。我们请他给我们把钱保管一下,回来取就是。怎样样”

老大老二表示同意。于是他们就把钱交给农民,他们与那个农民约定:仅有他们兄弟三个一齐来取钱时,才能把钱交还。

这兄弟仨人把钱送到农民的手里,然后放心地去了。过了三年后,他们做了很多买卖,赚了很多钱,然后又回到家里。他们决定取回他们存放在农民那里的钱,就来到了替他们保管钱的那个农民住的村子。

老大说,“先别急,想一想,这个农民为我们做了好事,我们怎样向他表示敬意呢”

老三思忖了会儿说:“我记得每逢礼拜天他总是坐在窗前看大街,明天是礼拜天,明天一早我们从他窗前走一趟,我们一齐向他打招呼,脱下帽子向他挥动一下,再向他深深地鞠一躬,然后就能够去拿钱了。”

这三个吝啬的商人兄弟兴高采烈地笑了,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因为这不需要花他们一个铜子儿。

那个诚实的农民说:“当初说好的需要你们三个人来取才行。”

老三说:“我是两个哥哥派我来向你把这个情景说一说的,让你把钱交给我。我不骗你,明天一早我们兄弟三个一块到你窗前来向你脱帽鞠躬为证,我大哥和二哥还会特地向你挥动一下帽子,表示是他们同意的,然后我再来你这儿拿钱。”

第二天一早,农民就坐在窗前等候。就在太阳出来时,这三个商人果然来到了他的窗前,他们摘下帽子,老大和老二向他挥动着帽子,然后一齐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分手前他们兄弟三人约定:中午在饭店吃饭,饭后再一齐去找农民取钱。看到老大老二的背影走远后,分手后的老三很快又到了农民家里。

老三说:“怎样样,我没骗你吧快把钱给我吧。”

农民以为他真是他哥哥们派来的,二话不说就把钱给了他。老三拿了钱后,马不停蹄地逃走了。

两个哥哥在饭店里点好了菜坐在那里等,等呀,等呀,可一向等到午时却不见弟弟来。他们预感到事情不妙,就跑到农民家里,问那个农民看见他们弟弟没有。农民将他弟弟拿走钱的事如实说给他们听,当他们明白弟弟已取走了钱,气得要死,狠狠地骂了农民一顿,并威胁农民不把他们损失的钱给他们,他们就到法院告他。农民拿不出钱来,仅有上法庭打官司。法官认为农民失约,判决农民赔钱,不然就要他拿出全部家产作抵押。老实的农民为了保存他们的钱不仅仅没得到好处,还要赔偿损失,心里难受极了。

经过几天的痛苦思索后,他最终想出了一个主意。

商人雇了一位有名的职业律师。在法庭上,商人的律师先开腔,把农民说得像真的犯了大罪一样。

农民不慌不忙地说:“法官先生,刚才商人的辩护律师所说的都是废话,没有根据,他们的钱并没有被他们的弟弟拿走,此刻就在我的口袋里,我随时能够还给他们。他们的弟弟根本没到我这儿来取走钱,我之所以不将钱给他们,是因为我们之间还有这么一个约定:我把钱交出来时,必须有他们三人在场。这样吧,让他们兄弟三人一齐来,他们立刻就可把钱取回去。”

法官一听,觉得有道理,便要老大老二去找老三。可是老三早已失踪,两个商人找了城市的各个角落也没找到,他们的发财梦破灭了。

历史和现实渐渐把很多人的善心磨损了,心肠变得坚硬和漠然起来,为了自我的利益不惜去伤害别人。个人的力量抵制不了道德的滑坡,但我们也不能随波逐流。如果诚实面临陷阱时,我们不妨像这位被骗的农民一样,用智慧救自我。

我的诚信故事

那是星期天的一个下午,我匆匆的走过南湖,在不经意的一个回头间,我的目光略过了四个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那是近年来,人们呼声最高,最渴望得到的一个词:文明诚信!

停下脚步,站在这个神圣的词语前,我的心仿佛被一块大石头所压制,感觉呼吸一下子急促起来,看着那两个字,我的思绪仿佛如潮水般涌来,令我想起了一件因为随便而反悔违背了诚信与文明的事件,它好像一只大手,紧紧的掐住了我的心。

小郑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他的数学成绩不错,但特别的丢三落四,自理能力也挺差,书包乱得一塌糊涂,也没有铅笔盒,什么笔都随便向书包里丢,时间一长,就一支笔也没有了,只好向同学借,刚开始大家都大方的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但是小祯却还保持着随便的心理,别人借的笔依旧随手一放。我经常在他的课桌椅下捡到一支支别人的笔。而那些借他的同学也一个个找上门来,向他那回笔,他只好答应明天还,第二天到了,他又说忘记了,后天再拿来,以后的日子便一拖再拖,一点也没有还给大家的意思。到后来,干脆就急躁的骂人说脏话,不肯还。很快,大家便孤立起他来,见他一来借笔,便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待他一转身,便议论起他来,使他的作业也拖拉了起来,一日复一日,他的作业与成绩就下滑了,而他却摸不着了头脑,觉得奇怪:“为什么没有人肯借他笔、与他一起玩了呢?”

诚信寓言故事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诚信寓言故事

山鹰与狐狸互相结为好友,为了彼此间的友谊更加牢固,他们决定住在一起。于是山鹰飞到一棵高树上面,筑起巢来孵育后代,狐狸则走进树下的灌木丛中间,生儿育女。

有一天,狐狸出去觅食,山鹰也正好断了炊,他便飞入灌木丛中,把幼小的狐狸抢走,与雏鹰一起饱餐一顿。狐狸回来后,知道这是山鹰所做,他为儿女的死感到悲痛,而最令他悲痛的是一时无法报仇,因为他是走兽,只能在地上跑,不能去追逐会飞的鸟。因此他只好远远地站着诅咒敌人,这是弱小者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

不久,山鹰的背信弃义的罪行也受到了严惩。有一次,一些人在野外杀羊祭神,山鹰飞下去,从祭坛上抓起了带着火的羊肉,带回了自己的巢里。这时候一阵狂风吹了过来,巢里细小干枯的树枝马上燃起了猛烈的`火焰。那些羽毛未丰的雏鹰郁被烧死丁,并从树上掉了下来。狐狸便跑了过去,在山鹰的面前,把那些小鹰全部吃了。

这故事说明,对于背信弃义的人,即使受害者弱小,不能报复他,可神会惩治他。

一天,狼吃东西的时候太心急了,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寻访医生。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

这故事说明,对坏人行善的报酬,就是认识坏人不讲信用的本质。

话说诚信被那个"聪明”的年轻人投弃到水里以后,他拼命地游着,最后来到了一个小岛上。“诚信”就躺在沙滩上休息,心里计划着等待哪位路过的朋友允许他搭船,救他一命。

突然,“诚信”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欢乐轻松的音乐。他于是马上站起来,向着音乐传来的方向望去,他看见一只小船正向这边驶来。船上有面小旗,上面写着“快乐”二字,原来是快乐的小船。

“诚信”忙喊道:“快乐快乐,我是诚信,你拉我回岸可以吗?”

“快乐”一听,笑着对“诚信”说:“不行不行,我一有了诚信就不快乐了,

你看这社会上有多少人因为说实话而不快乐,对不起,我无能为力。”说罢,“快乐”走了。

过了一会儿,“地位”又来了,诚信忙喊到:“地位地位,我是诚信,我想搭你的船回家可以吗?”“地位”忙把船划远了,回头对“诚信”说:“不行不行,诚信可不能搭我的船,我的地位来之不易啊!有了你这个诚信我岂不倒霉,并且连地位也难以保住啊!”

诚信很失望地看着“地位”的背影,眼里充满了不解和疑惑,他又接着等。

随着一片有节奏的却不和谐的声音传来,“竞争”们乘着小船来了,“诚信”喊道:“竞争,竞争,我能不能搭你的小船一程?”竞争们问道:“你是谁,你能给我们多少好处?”“诚信”不想说,怕说了又没人理,但“诚信”毕竟是诚信,他说:“我是诚信……”

“你是诚信啊,你这不存心给我们添麻烦吗?如今竞争这么激烈,我们‘不正当竞争’怎么敢要你诚信?”言罢,扬长而去。

正当诚信感到近乎绝望的时候,一个慈祥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孩子,上船吧!”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在船上掌着舵道:“我是时间老人。”“那您为什么要救我呢?”

老人微笑着说:“只有时间才知道诚信有多么重要!”

在回去的路上,时间老人指着因翻船而落水的“快乐”、“地位”、“竞争”意味深长地说道:“没有诚信,快乐不长久,地位是虚假的,竞争也是失败的。”

诚信故事

书中记载,关羽因刘备兵败不知所踪,为保两位皇嫂,与曹操订约三条后而降。三条为:“一者,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爱极关羽的曹操当即允诺。

曹操得到关羽后,真是尽其所有希望将其留下。但后来关羽闻知刘备下落后,便挂印封金,留下书信辞别曹操。曹操手下战将欲去追赶,曹操阻拦,说道:“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进而对手下战将张辽说:“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后日记念。”而后,关羽过五关斩了曹操的六员战将,曹操仍以自己既已答应关公,就不可失信而阻止手下人追赶。

曹操深知守信之重要:要夺取天下,赢得天下人之心,不守信焉能服众?那麼何为“守信”?从所举曹操之例来看,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

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不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他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认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则人任焉”)。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大车辕端与衡相接处的关键),小车无皔(小车辕端与衡相接处的关键),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车子没有轮中的关键一样,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孔子在谈到统治者怎样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时说:“民无信不立”。如果一个国家对老百姓不讲诚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对老百姓讲诚信,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因而,大到国家统治者,小到普通老百姓,都不可不守信呀。

诚信故事作文

生活中,诚信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和我们无处不在。下面就来听听我抱诚守真的故事吧!

一天,我看到我的朋友在看我近日狂热追捧的书《哈利波特》,我一下子如离弦之箭一般向朋友跑去,“可以截给我看这本书吗?”我迫不及待的大声问道。“让我想想。”他似乎很困惑,绞尽脑汁的思考着,突然,他抬起了头:“当然可以。”我听了后,一下子欣喜若狂,一蹦三尺高。

是的,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朋友的信任是建立在我们做人诚信的基础上的,俗话说得好:“诚者,天之道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诚信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一定要多讲诚信哦!

名人诚信故事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人,是吴国国君的小儿子。他博学多才,品行高尚,甚至是自己在心里许下的诺言,也要竭尽全力去做。

一次,季札遵照国君的旨意出使各诸侯国。他中途经过徐国,受到徐国国君的热情款待。两人意气相投,谈古论今,十分投机。

几天后,季札要离开徐国继续赶路,徐国国君设宴为季札送行。宴席上不但有美酒佳肴,而且还是优雅动听的音乐,这一切令季札十分陶醉。酒喝到兴处,季札起身,抽出佩剑,一边唱歌一边舞剑,以助酒兴,表示对徐国国君盛情款待的感谢。

这把佩剑不是一般的剑,剑鞘精美大方,上面雕刻着蛟龙戏珠的图案,镶嵌着上等宝石,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精致。剑锋犀利,是用上好的钢制成的,看起来寒光闪闪,令人不寒而粟,挥舞起来更是银光万道,威力无穷。徐国国君禁不住连声称赞:“好剑!好剑!”

徐国国君心里明白季札的难处,尽管十分喜欢这把宝剑,却始终没有说出,以免让季札为难。

临分手的时候,徐国国君又送给季札许多礼物作为纪念,季札对徐国国君的体谅非常感激,于是在心里许下诺言:等我出使列国归来,一定要将这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

几个月后,季札完成使命,踏上归途。一到徐国,他顾不得旅途的劳累,直接去找徐国国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徐国国君不久前暴病身亡。

季札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徐国国君的墓前,三行大礼之后,对着国君的墓说:“徐君,我来晚了,我知道你喜欢这把宝剑,现在我的任务完成了,可以将这把剑送给你了。”便摘下佩剑,双手敬到墓前,然后郑重地把剑挂到了墓前的松树上。

跟在一旁的随从不解的问:“大人,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了,你把剑送给他,他也看不到,你这么做有什么用呢?”

季札说:“在离开徐国之前,我已经在心里许下诺言,要将这把剑送给徐君。从那时起,这把剑已经不属于我了。这段时间以来,我只不过是借用,现在是来把剑还给徐君。”

诚信故事作文

一个小伙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来到美丽的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

渐渐地,他发现当地的车站与国内不同,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凭着自己的`聪明劲儿,他精确地估算了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他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沾沾自喜,从此之后,他便经常逃票上车。偶尔也会被查到受处罚,当时他会感到羞愧,决定以后不再逃票,但每次上车后他的侥幸心理又会冒出来,他又开始逃票了,而且他还找到了一个宽慰自己的理由:自己还是个穷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

4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他充满自信,他开始频频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踌躇满志地推销自己。然而,结局却是他始料不及的:这些公司都是先对他热情有加,然而数日之后,却又都是婉言相拒。真是莫名其妙。

最后,他写了一封措辞恳切的电子邮件,发送给了其中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烦请他告知不予录用的理由。当天晚上,他就收到了对方的回复。

“先生:我们十分赏识您的才华,但我们调阅了您的信用记录后,非常遗憾地发现,您有两次乘车逃票受罚的记录。然而根据逃票受罚的概率计算,您也许有过上百次甚至更多次逃票却没有被发现。我们认为此事至少证明了两点:1.您不遵守规则;2.您不值得信任。而敝公司对这两点是十分重视的,鉴于以上原因,敝公司不敢冒昧地录用您,请见谅。”

直到此时,他才如梦方醒、懊悔难当。之后,无论他怎样努力,也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拒绝他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他有因逃票而受罚的记录。

12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为国内一名小有名气的教授,他在学给生授课时不再避讳这段不光彩的经历,他告诉学生们:别拿诚信开玩笑,一次也不要!

感悟: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道德上的一次错误便可能会造成终身的遗憾。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