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谁的本领大教案及反思(优质6篇)

时间:2023-09-25 08:38:08 作者:XY字客 最新谁的本领大教案及反思(优质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谁的本领大教案及反思篇一

由于领域缺失,这个科学活动《它是谁的宝宝》选材来自于我们的老一套渗透式领域的书籍。在活动的准备中,我选择了网络资源下载了课件,丰富幼儿的直观知识,另外也准备了操作图片,能帮助幼儿更加关注小蜻蜓、蚕宝宝等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联系,相应的过程也作了一定的调整。

本次的科学活动偏向于知识性的,探索的部分比较少。但是让小朋友认识不同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这样的内容本身能够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所以整节课孩子们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兴致也相对很高。

1.了解不同动物宝宝与妈妈在外形上的不同。

2.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区别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异同特征。

3.增进对动物宝宝和妈妈的探索兴趣。

相对来说目标1还不够具体,我应该将多媒体课件里涉及到的小动物提出来,重点让小朋友观察几种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这样会更加有效。在目标2达成方面我采取的.策略主要是让幼儿观察比较、谈话,这个方面引导得相对比较具体、细化。目标3则是在目标1、2的基础上建立的情感目标,有所改动。

1.目标的达成度高,在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连一连、送一送的过程当中孩子们认识了几种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并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匹配。

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整节课老师给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孩子充分观察与交流的机会。

不足之处:应该在准备过程中对整体活动的把握更加全面一些,事先要了解孩子们的接受水平,不必一个活动输入过多的信息量给幼儿,反会带来负面效应。

谁的本领大教案及反思篇二

数学故事,并求得解题方法(17-9=8)。

2.新课讲授。

1)导入。

(先对前一环节学生的回答情况加以评价)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场表演。(展示图片)演员是(蚂蚁和蜗牛)蚂蚁和蜗牛在(跳伞)蚂蚁和蜗牛,谁比较多,多几只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谁多,多几只”(板书,同时学生伸出手指跟着写一写)

2)进入新课。询问学生解题思路。

3)11-7=4是如何得到的?

可能出现情况:1.把11看成10和1,10-7=3,3+1=4;

2.由10-7=3推出11-7=4;

3.由4+7=11得出11-7=4;

4.把7看成1和6,11-1=10,10-6=4。

4)评价:几种方法都行,可以选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

5)试做练习题2。

6)数学游戏。

智慧老人有6个花盆(展示),每个花盆上都有一道数学题,听说只要有小朋友能解开花盆上的题目,花盆里就会开出美丽的智慧花。大家想不想看智慧花?可是得先答对题目,题目就在课本的81页第1题,同学们先做一做,看你能让哪一个花盆开出智慧花。

7)用教具演示说明题意,做练习3.

3.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谁多,多几只》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蔡情若

设计思路:

谁的本领大教案及反思篇三

在学习《比本领》这一课时,在初读了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你们现在有什麽问题想提出来,可以和老师说一说。我们试着来解决一下。”话音刚落,就有好几个学生举起了小手,我心理暗自高兴,“不错吗,我班学生能在初读课文后就能提出问题,看来预习到位。”于是我就叫起来一个。他说:“老师,梅花鹿为什么跑得快,而猴子跑得慢呢?”这个问题一说出来,我很吃惊,学生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难道这样的话还叫问题,给人的感觉是在和人较劲。但转念又一想,不能打消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于是我说:“这是和它的生理有关,是天生的。”这样这个问题就算是这样应付过去了。下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认为对于学生的提问,作为教师的我应该有效的指导,这样才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语文教学中先让学生认真读书,在读不懂的时候再问,这就避免了问题的盲目性。而且有问题了先在小组内讨论,这样浅显的问题在小组内就解决了,减少了无用的消耗,同时优化了问题,使问题更有价值。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出,鼓励不同的见解。

总之,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但要有方式方法,让学生紧扣所学课文提出相应的问题,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

谁的本领大教案及反思篇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的28—29页《谁的红果多》。

教材分析: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教材首先通过小猴和小狗端红果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在练习中进行抽象数的比较。在进行红果数量比较时,教材体现了“借助实物比较——模型比较——计数器比较——抽象数的比较”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数的比较,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其大小,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但只是初步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还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在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100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们愿意告诉老师自己的年龄吗?(愿意)

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玩一个猜年龄的游戏。

2、游戏: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年龄,老师背对黑板来猜,其他孩子给老师提示是才大了还是小了。

(课件播放果子成熟的照片)

二、探究新知,体验领悟。

活动一:探索相同数位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红彤彤地挂满了枝头,美极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自由猜。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对话)

2.提数学问题。

师: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你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

引出课题:谁的`红果多

3、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21和18,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会)你是怎么比较的'呢?

请孩子们先独立思考,你可以借用小组内的学具拨一拨、摆一摆,也可利用练习本画一画。

要求:思考静悄悄。

4、合作交流方法。

师:有很多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现在就请把你的想法给同伴说一说。

要求:

(1)组长做好组织;

(2)一人说,其他听;

(3)争取人人发言。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

师:看来我给这里添一个什么符号就可以表示这种关系了?(板书:21>18)

师:21和18都是两位数,现在你有什么办法又快又准地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总结方法:都是两位数,先看十位,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活动二:探索十位相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情境引入比较。

师:刚才的比赛谁输了?(小猴)

(板书:3234)

2、独立思考。

师:现在想想,他们谁的红果多?你有又是怎么比的?

3、学生汇报。

师:你为什么比个位?什么情况下比个位?

4、教师小结。

都是两位数,先看十位,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活动三:探索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情境引入比较。

师:刚才大家表现地非常出色,智慧老人也请大家帮他评评理,你瞧,他正和机灵狗在采红果比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请先写出这两个数。(10099)

3、独立思考:你会比较他们的大小吗?

4、学生汇报。

5、教师总结。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过渡:今天,我们不仅为童话世界里的小动物解决了难题,同时又学到了新知识——比较数的大小。

活动四:总结两位数比较的方法。

师:智慧老人对大家直竖大拇指,大家真了不起!但是,他还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这节课里谁是最认真听讲的孩子。

1、你能说说这三组数怎么比较大小吗?——(课件出示)

2、一起回忆总结。

21>18先看十位

32<34十位相同,看个位

100>99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比较数的大小,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方法进入“智力大闯关”环节。

1、第一关:比大小

2、第二关:看一看,填一填

3、第三关:练习本上比一比

4、第四关:游戏——找朋友,猜年龄

四、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师:谈谈这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感觉最开心的是什么?

总结:希望孩子们学习了数学知识,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谁的本领大教案及反思篇五

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正巧,前面来了一个孩子。太阳说:“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

风说:“那还不容易!”说着就“呼呼”地吹起来,谁知孩子将外衣裹得更紧了。

太阳对风说:“看我的吧。”说着便发出强烈的光。那孩子觉得热极了,就把外衣脱了下来。

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到了一起。太阳得意地对风说:“风先生,你还敢同我比本领吗?”

风看见河里来了一条船,就说:“谁能让那条船走得快些,就算谁的本领大。”

太阳说:“这有什么难的!”于是,它又发出强烈的光,想催船夫用力摇船。于是,太阳光越强,船夫越是热得难受,他哪儿再有力气摇船呢!

这时,风“呼呼”地吹了起来。船夫高兴地喊:“起风了!快挂帆吧!”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

太阳惊讶地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哇!”

谁的本领大教案及反思篇六

一、生活性原则、活动性原则

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介绍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让学生回忆说说朋友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的事,自己是怎么处理的。在“他为什么没有好朋友”这一活动中,我让学生猜一猜,意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说说哪些缺点不会赢得朋友,指导以后的行为。

本节课通过交流、讨论、读故事、小表演、比赛、唱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

二、活用教材

1.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班谁的朋友多?”意在树立班级内几个朋友多的同学为榜样,找出朋友多的原因。经过课前调查后,我发现班内每一个同学都有不少好朋友,不能死搬教材,另外,只树个别学生为榜样,那个别同学就成了课堂的主角,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一个题目质疑,“他为什么朋友多”中的“他”指谁?然后我让同学们给老师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告诉他们“他”就是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这一回答,让学生都感觉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提升了学生自信。为后面较好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础。

2.教材第二部分还设计了“他为什么朋友少”的活动。如果按教材的活动安排,找出班内朋友少的同学并说说原因,学生们势必会说出许多缺点,并加以指责,那样太伤孩子的自尊心了。经过思考后,我设计了“冬冬为什么没有好朋友”的活动,虚拟了一个冬冬。这样既保护了没有朋友的孩子,又对他们起到了教育作用。

三、不足之处

1.在“说说我的好朋友”这一活动中,我本来设计的是“说说和你的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可是教学中我却说成“说说和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教学效果。

2.在前两个活动中,学生都很紧张,不敢说,课堂气氛不活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的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更快进入角色。

3.在“爱心大比拼”这一比赛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教师可以感觉到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关注的是比赛结果而不是谁更有爱心。在制订比赛规则上再细一些也许会更好。

4.在拓展延伸,指导以后的生活行为上,我还需要再努力做的更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