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做灯笼(通用15篇)

时间:2023-12-11 00:14:38 作者:梦幻泡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彩灯,赏花灯,品尝汤圆等特色美食。赶快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元宵节的总结范文,相信会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元宵节灯笼的来历

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身处深宫,没法在正月十五与父母团聚尽孝。为此,她欲跳井自尽。为了帮助元宵姑娘为父母尽孝,智者东方朔想出了一个计划。他告诉汉武帝,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下令在正月十六火烧长安都。

为了拯救长安城,汉武帝问东方朔该怎么办。东方朔回答说火神最爱大红灯笼。他建议在街道上悬挂大红灯笼,皇帝、皇后、六宫嫔妃和朝廷大臣都要外出观赏灯笼。这样,火神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灾难也就可以避免了。皇帝采纳了东方朔的建议,当所有人都外出赏灯时,元宵得以有机会溜出皇宫,和家人团圆。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是汉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它酬神娱人,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是汉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宝。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灯节。

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五彩缤纷。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

据有关史籍记载,关于元宵节挂灯的缘由有两种说法:一是“祭太一神”;一是“燃灯礼佛”。太一神是天神中最尊贵的神,其地位在五帝之上。汉武帝非常相信神仙,当亳人谬忌建议祭祀太一神时,汉武帝欣然应诺。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在长安城东南建了一座太一坛,以祭祀太一神。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他又在甘泉宫修建了太一祠坛,并把祭祀太一神的时间定于正月十五日晚。这晚以通宵达旦的灯火渲染热烈气氛,形式多样的灯笼把太一祠坛映照得既明亮又神秘。汉武帝则率领文武百官连连跪拜,虔诚祈祷,以求太一神降福人间。宫廷每年如此大张旗鼓地祭祀,便在宫廷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惯例。这种惯例流传到民间,便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挂灯的习俗。

“燃灯礼佛”开始于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年间(公元58年——75年)。据《西域记》记载,正月十五,印度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认为此时是上元天官赐福的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晚在宫廷和寺院燃灯礼佛。这个习俗经官方的.倡导,逐渐开始在民间流行。于是,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卒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到处一片灯火辉煌。

而民间传说中点灯笼的来历则与史籍完全不同。传说在很久以前,世间的凶禽猛兽很多,到处伤害人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消灭它们。天上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一位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要把人间的人畜和财物通通烧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提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如雷轰顶,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位老人想出了一个避难的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以来,天帝就以为天兵已经在人间放了火,也就不再追究了。”人们按照这位老人的主张去做,果然就平安无事了。如此这般,便逐渐形成了正月这三天挂灯的习俗。

神话传说本来就虚无缥缈、扑朔迷离,没有多少可信度。我认为,从宫廷流传到民间、逐渐形成习俗的说法更可信。

由在大门上挂灯到孩子们挑灯,其意义逐渐有了较大的变化。据有关学者考证,挑灯在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关中农村孩子挑的灯笼,一般都不是自己购买的,而是由其舅舅送的,且一直要送到12岁。舅舅为何要给外甥送灯笼呢?乡村人是这样解释的:人出生后前面的路是黑的,不知道应该向哪里走,舅舅给外甥送了灯笼,外甥的前程就会一片光明,而不会走歪门邪道了。由此不难看出,送灯笼寄托着多美好的希冀和祝愿。在关中农村,除了舅舅给外甥送灯笼之外,刚出嫁姑娘的娘家也要给自己的姑娘送灯笼,这种送灯笼的用意不仅是让自己的姑娘前途光明,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有一层意思是希望姑娘能够为夫家不断添丁。因为“灯”与“丁”语音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连绵不绝。可见,灯笼的涵义是不断丰富起来的。

元宵节灯笼怎样制作

元宵节都有挂灯笼的习俗,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制作灯笼呢?不会的话也没关系,下面就让本站小编告诉大家元宵节灯笼怎样制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准备基本的材料和工具,其中就包括塑料的杯子,还有棉绳、剪刀、颜料和打孔器。

2.将两个一次性塑料杯的杯底剪裁下来。

3.接着将其涂抹上相应的颜色。

4.这个时候我们在其底部进行打孔。

5.同时准备好粗细适度的纸条。

6.将棉绳从纸条两头穿过去。

7.多串几个纸条之后。我们再棉绳的顶和底部都加上塑料杯子的底部。

8.然后再将其向内进行挤压处理,使得中间的结构弯曲。

9.这个时候将弯曲的结构打开。

10.为了让这个灯笼看起来更加的漂亮,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个矩形的纸张。

11.然后将矩形纸张侧面的结构进行剪裁,形成这样的絮状结构。

12.偷摸上适量的白乳胶或者是胶水。

13.接着将其缠绕到灯笼线绳的下方。

元宵节灯笼的做法

4最后,装饰宫灯,用些卡通的墙贴贴在宫灯表面,四周的红须可以自己用红绳绕一下,也可以用现成的挂在上面。

5这完成宫灯,容易做。一目了然。

end。

第二种:环保型元宵灯。

1需准备材料:

1、市面售的方形大宝特瓶一支(方形比圆形容易裁割)。

2、麦克笔(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颜色,但所选颜色不宜太淡,因为是透明质材,颜色太淡表现不出颜色)。

3、棉线一条(用来固定灯笼与小灯泡管)。

5、美工刀一支。

6、宝丽龙球、彩色丝线数条(最后装饰用)。

2将水瓶上半部(1/3处割开)。

元宵节放灯笼的作文

style="color:#125b86">“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听这首诗就知道准是描写元宵节灯会的,我也是听说要看花灯高兴的一蹦三尺高。于是在正月十五那天晚上我和妈妈踏着月光走向灯市。

啊!元宵节比过新年还热闹啊!你拥我挤人山人海的,我们进了灯会场,呀,灯可真多呀,因为是牛年所以牛灯很多,还有龙灯、凤灯、人灯和奥运灯,令人眼花缭乱。

有一个灯给我印象很深,那是一棵圣火树,树枝上有一个个的火盆,火盆里有一团团燃烧的烈火,它就像奥运的圣火,在婀娜多姿的大树枝上熊熊燃烧,带着中国人的梦想燃烧着奥运圣火的希望。

咦,这么多人呀,这是在干什么?我好奇的`挤了进去,哇!原来是在放“孔明灯”呀!传说是战国时期孔明(诸葛亮)的信号灯因而得名“孔明灯”又叫许愿灯,其原理就是热气球的原理,使气球膨胀从而起飞,“孔明灯”带着人们的梦想,带着人们的希望冲入云霄,消失在茫茫夜空中。

还有一个灯塔,有很多的阶梯都闪烁着不同的光芒,每一层的棱角上都有一条金黄龙,灯塔的顶部有一只黄色的金牛屹立在塔顶,它昂首挺胸的站在那里,好像在注视着过往的人群,又好像在祝福人们有个美好的春耕,来年有个好收成。

灯看完了,我虽然有点累,但我还是很高兴,我衷心的希望明年的灯会办的越来越好。

元宵节灯笼的做法

3将每一面分成四等份(垂直),用美工刀从上方1/5处切到下方1/5处止。重要关键,在切割的尽头必须用手将每一个切面压一压才能固定形状。

4构图后将之切割好压形,有必要的时候,用火烤一下,不要烤黑了哦。

5画上喜欢的图样,最好选择大图案。用麦克笔上色。(您也可以选择用油性笔,油性比较容易上色但没有透明感【如图-鱼】;用麦克笔或彩色比较不容易上色,但透明感十足,彩色笔需上两次色。

6在上方对边各钻一个洞,用准备好的棉线穿好固定。底下中间也穿一个洞。用准备好的保力龙球和丝线为自己的灯笼装饰。(可以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

end。

第三种:这个是创意型的柚子灯。

1所需材料:柚子1个,蜡烛1个,牙签8根,胶条若干,鞋带2条(可选,嘿嘿,当然红线更好。)。

2工具:水果刀,剪刀。

元宵节的灯笼教案

1、道灯笼的制作方法,试试用折、粘、剪等方法独立制作。

2、做做玩玩中感觉新年的快乐。

认知准备:生活中已理解灯笼。

资料准备:ppt、人手一份灯笼制作器具、幼儿准备废旧盒子若干、胶水、丝带等。

知道制作步骤,能独立完成。

一、ppt,赏识灯笼。

1、赏识灯笼照片,理解元宵节。

2、讲讲谈谈,话元宵:

(1)元宵节的来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先人称夜为“宵”,因此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祝新春的连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公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挂的夜晚,人们重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祝。出门观月、燃灯放焰、喜猜字谜、共吃元宵,合家聚会、同庆佳节,其乐滋滋。

(2)谈论话题: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灯笼?灯笼上有些什么?

二、制作灯笼。

1、出示模范灯笼。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画上新年中人们的.活动——将纸对折——在对折的纸中间剪出一条条的分叉(不可以将纸剪断)——打开纸张粘合——添上穗子和装饰物。

3、重申制作步骤,分叉不可以将纸剪断。

4、幼儿制作,教师协助巡视。

5、展现自己制作的灯笼。

三、玩灯笼、装饰教室。

1、在音乐声中拉灯笼、玩灯笼。

2、为教师装饰灯笼,感觉节日气氛。

在区角活动中制作采集到的盒子灯笼。

大班元宵节灯笼教案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二、学做元宵。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元宵节灯笼DIY作文

9、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3、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厉鹗《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1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6、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7、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

18、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周端臣《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20、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22、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4、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27、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蒋捷《女冠子·元夕》。

29、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3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34、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35、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36、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7、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38、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40、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41、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42、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失名《折桂令·元宵》。

43、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47、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48、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49、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50、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52、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观灯乐行》。

53、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54、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56、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57、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

60、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61、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62、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元宵节做灯笼作文

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红红的灯笼,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做灯笼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做灯笼。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正月十五点灯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爸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没有卖灯笼的,都是自己做灯笼,我感觉很不可思议,灯笼有方的,有圆的,既要安全,又要美观,怎么做呢?于是,我就缠着爸爸教我做灯笼。

爸爸说:“做灯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还要准备一块木板,一些铁丝和一张红纸。”

等材料准备齐了,爸爸让我先把木板的四个角钻上小洞,小洞钻好后,再把铁丝固定在木板的小洞上,把四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在红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画,把它弯成圆筒,套在铁丝围成的支架外边,用胶带或胶水粘牢,就成了一盏灯笼了。爸爸说:“为了安全,我们还要在这个圆筒的上边,用铁丝挽一个扣,等蜡烛点燃的时候,用小棍挑着,以免烧着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做成了一盏灯笼,爸爸一个勁地挑我的毛病:这根铁丝短,那根铁丝长,纸粘歪了……可我一点也听不进去,只顾自我陶醉呢!我第一次做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迫不及待地点燃蜡烛,烛光红彤彤的,清晰地映出我画的图案,我高叫着“成功了!我成功了!”小朋友们都围在我身边,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做的灯笼,我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因为自己做的灯笼哪里都买不到!

大家也来动手做一做吧,拿着自己做的灯笼上街走一走,一定很有趣。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过一个元宵,少不了的就是灯笼,所以,我趁着这一点空闲时间,动手做起了灯笼。

想要灯笼做的漂亮,首先要选一个好的模版或样式,在这样的前提下,加以好的做工,才能做出好灯笼。

这样想着,我就遇到了一个难题,选个什么形状的好呢?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瞥见了窗边的一幅蝴蝶的画。

“诶,对了!蝴蝶!”我一拍脑门,蝴蝶,象征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和奔放,再加上“鼠年大吉”这几个字,岂不美哉?主意已定,就要开始做了。

我先找来了一个蝴蝶形状的放筷子的塑料盒,然后小心地把它包上一层红色的皱纸,再在蝴蝶灯笼的四周包上金纸。

再在里面装上灯就万事大吉了。

灯笼做好了,真漂亮!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过元宵节怎么能少了灯笼呢?今天下午,我们牛通社的小记者一起聚集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学做灯笼。

主持人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用废纸做灯笼。”我很奇怪,心想:废纸也能变成灯笼吗?这时候,于老师已经开始示范了。她先把一张纸对折,再沿着边一刀一刀剪下去……剪好后用双面胶把两条边贴起来,这张红纸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一个小灯笼。她再把一张小长方形的纸剪成一条一条的,贴在小灯笼下面,一个美丽的灯笼完成了。我看得眼睛都发绿了,迫不及待地照做起来。虽然没有老师做的那么好,但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接着,我还画了小马,写了鼠年祝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马上发财!

同学们,你们的鼠年愿望是什么呢?

元宵节放灯笼的作文

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俗话说:“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灯笼是这个节日的永恒主题,所以萧山日报小记者团组织了元宵灯笼diy活动,我也报名参加了。

这天一早,我就带上做灯笼的各种材料,兴致勃勃的跟着妈妈一起赶往活动现场。走到门口,一眼就看到了两个精致的灯笼。一个是公鸡灯笼,一个是梅花灯笼。我心想:这大概就是我们今天要模仿制作的灯笼吧!等参加活动的同学差不多到齐了之后,水晶老师就开始教大家做灯笼了,他先讲解的是梅花灯笼的制作方法。然后,开始讲解公鸡灯笼的制作方法。我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着,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制作细节,因为我希望自己能做出一只精美的灯笼来!

水晶老师讲完之后,同学们都开始动手做了。按照老师讲的流程,我先开始做鸡脖子,可惜我画不好,只能让老师帮我了。接下来是制作鸡翅膀、鸡尾巴、鸡冠等。我都是先在彩纸上画出形状,然后用剪刀剪下来,逐一把它粘贴到灯笼上。纸张有些硬,不太好剪,但我还是克服了。终于,完成了公鸡灯笼的'制作!我好开心呐!

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趣也很有意义,既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又亲身感受了我国元宵佳节的传统文化。希望今后还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也希望我亲手制作的这只灯笼,给家人带来健康、平安和幸福!

元宵节买灯笼的

1、灯笼高高挂起,代表着团圆与幸福,愿你:家庭美满,幸福常在!

2、每一盏灯笼都是独立的作品,代表着制作者对这个节日的热爱和敬意。

3、暖黄的灯光下,和你钟爱的人手牵手,一起走过活动现场,肆意享受这难得的浪漫时刻。

4、在敲锣打鼓的声音中,人们手捧着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灯笼,在街头巷尾飘舞着。

5、在花灯巡游中,灯笼的绚烂美丽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7、小手拿灯笼,愿妈妈爸爸永远健康。

8、无论是五彩斑斓的彩灯还是朴实无华的纸灯笼,挑灯人们的心意都浓浓地融入其中。

9、在这个特殊的夜晚,灯笼不仅代表对新一年的期望,更代表对亲人、朋友们的祝福和爱。

10、慌乱之中,翻墙跳进了一家农舍中,看到一位老者正在家中劳作。他连忙解释道:“老人家,我被官兵追捕,但我不是坏人,还请老人家救救我。”这位老者虽然被突如其来的黄巢吓了一跳,但回过神来之后,仔细端详一番,也觉得他不像坏人。

11、挑灯笼的孩子们踩着鞭炮声,欢快地跑在街头,灯笼在夜风中摇曳,照亮了他们无忧童年。

12、夜色中,挑灯者抬头仰望,天空中的灯笼飘动如云,犹如星空中点点繁星,照亮了人们的人间。

13、灯笼照亮了前方的路,祝福你:前途光明,马到成功!

14、辞旧迎新的元宵节,愿我们都能用灯笼的光芒照亮新一年的路程。

15、灯笼近看灰白无华,远看灵动俊秀,妩媚多姿。

16、祝你元宵节快乐!吃上热腾腾的元宵,赏上美丽的灯笼,心情也像灯笼一样五彩斑斓!

17、打灯笼是我们享受元宵佳节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从中感受到节日的喜悦。

18、元宵节的夜晚,到处是五颜六色的彩灯,现在的元宵节比起以前多了很多节目,各个地个过元宵节的风俗也不同,各个地方挂的彩灯也不一样,可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挂一些自己喜欢的彩灯,也可以按以前的传统挂一些简单的灯,都没有什么要求,自己想挂什么灯就什么灯!

19、之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让我们放下疲惫,放飞心灵,和家人一起来参加灯笼元宵节活动吧!

20、让我们点燃心中的灯笼,传递快乐与幸福,共度一个充满祝福的元宵佳节。

21、愿你在花灯和烟火的陪伴下,度过一个充满喜庆和欢乐的元宵夜。

22、元宵节的灯笼闪闪发亮,祝福你:财富滚滚,幸福满满!

23、愿你的童年充满欢笑,奉上元宵佳节最真诚的祝福。

24、灯笼一般是红色的椭圆形的,过年或者办喜事一般多用红色灯笼!

25、小孩在元宵节,祝愿大家幸福美满,身体健康!

26、我国每年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大红灯笼,很多地方甚至还要举行盛大的赏灯会。元宵节挂灯笼,吃元宵,猜灯谜的的习俗被很好的流传下来了。

27、手中的灯笼,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和向往,如同一盏明灯指引前行的路。

28、灯笼高高升起,发出温馨的光芒,祝福你:家庭和睦,人生圆满!

29、正月十五闹元宵,大街小巷真热闹,扭起秧歌踩高跷。圆月当空清辉照,赏灯漫步青石桥,处处繁华笑语喧,最是一年夜色好。元宵佳节到,吉星高高照,吉祥铺满金光道,快乐溢满幸福桥!

30、月圆人圆,祝你和家人团团圆圆,元宵节快乐!

31、灯笼飘在湖面上,映照出华丽的倒影,美得令人陶醉。

32、在喜庆的元宵佳节,一个必不可少的习俗就是家家户户一定要挂红红火火的灯笼。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挂灯笼呢?据有关史籍记载,关于元宵节挂灯的缘由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祭太一神”;一是“燃灯礼佛”。

33、元宵佳节,灯笼带来吉祥,愿你:事业辉煌,幸福美满!

34、选择合适的.地方。选择宽阔的地域,在空中无任何可能碰挂的物体环境下放飞,尽量选择无建筑物的环境,而且风力绝对不能过大,若风力过大,一定不要尝试放飞。

35、灯笼连成串,像是一道又一道流光溢彩的彩带,将整个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

36、今晚,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元宵灯笼照亮,这是一种美妙的感受。

37、灯笼内设蜡烛,微微闪动,如同神秘的星空。

38、灯笼的光芒温暖人心,祝你:快乐无边,甜蜜!

39、灯笼红艳似火,绿意盎然,点缀着整个夜空。

40、灯笼高高飘扬,祝福你:财源滚滚,福气逼人!

41、灯笼高高挂起,照亮你的人生路,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一切顺利。

42、在节日当天,灯笼会被挂在房子门口、街道旁边、公园里等地方,点亮了整条街or小巷子,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43、后来,正月十五挂红灯笼的习俗也就延续了下来。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不管真实与否,元宵节挂红灯笼的习俗已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今年的元宵节,大家记得要挂红灯笼啊。

44、冉冉升起的灯笼,寓意着新的希望与机遇,祝愿你:梦想成真,前程似锦!

45、灯笼高高升起,带来好运与福气,愿你:福星高照,幸福永远!

46、在这个元宵佳节,愿你的心情像那一轮明月般圆满,幸福美满!

47、观灯场上,灯笼如同绚丽的花朵一般簇拥在一起,展现出美丽的光彩。

48、黄巢乔装成卖菜的小贩,偷偷潜入了濮州城。谁知,黄巢刚进城不久,城内守军就开始四处搜查他的下落,边搜查还边喊话“要对卖菜的严加盘查”。黄巢一看这情况,就明白自己被内鬼出卖了。无奈之下,只能先想办法自保,躲过盘查的风头。

49、小朋友们在元宵节,一起吃元宵、赏花灯,祝愿你们健康成长!

50、灯笼高高挂,愿所有美好都紧紧相随。元宵喜乐,快乐不断!

51、走在热闹的街道上,灯笼的华丽装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愈加显眼。

52、小镇的巷弄里,灯笼照亮了石板路,为夜行人指引着前方的方向。

53、灯笼的绚丽花轮在深夜里亮起,给城市的夜空带来温馨而美丽的景象。

54、元宵节到,灯笼亮起,希望你:事事顺利,好运连连!

55、慌乱的市集中,灯笼摇曳着五彩斑斓的光芒,犹如夜空中的繁星。

56、充满神秘和欢乐的元宵节,让我们一起庆祝这个传统的中国佳节!

57、灯笼上的绚丽图案细腻而精致,仿佛在演绎着一幅幅动人的卷。

58、无数个五彩斑斓的灯笼在夜空中闪烁,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59、我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有挂灯笼的习俗,红红的灯笼营造出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

60、灯笼中舞动的影子,勾勒出欢快的笑脸,挑灯人们希望通过每一盏灯,为人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61、美丽的灯笼迎风飘荡,愿你:愿望成真,快乐绵绵!

62、因此,在元宵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不妨把节日气氛带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一起感受灯笼的美丽与神秘,让它成为我们记忆里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63、祝福你的童年像元宵一样甜美,让你的未来更加美好。

64、挑灯笼是各地元宵节的习俗之一,安徽省的习俗也和其他地方的习俗相差不多。挑灯笼是两千多年前由宫廷逐渐流传到民间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挑灯笼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祭太一神”,一种是“燃灯礼佛”,其具体来源无从可考。

65、灯笼亮起来,祝福也献上。元宵佳节,快快乐乐过每一天!

66、小小灯笼,寓意幸福。愿你的生活充满光明和欢乐!

67、月色下,灯笼高高飘扬,祝福你:团圆幸福,甜甜蜜蜜!

68、灯笼上的祝福,包含了对家人、朋友、生命和未来的美好期许。

69、灯笼高高挂起,代表吉祥如意,愿你:恩爱绵绵,平安幸福!

70、美丽的灯笼飞舞在夜空,祝福你:福禄寿喜,万事如意!

71、春节过后的元宵节,大街小巷放歌声,欢声笑语融成一片,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72、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段:只见那德胜街的大牌楼,五光十色,“千万”条金黄色闪光灯从六七米的“高空”悬下,如瀑布一般,真是“疑是金河落德胜”啊。

73、红色的灯笼,在的夜晚中,闪耀出灿烂的光芒,庆祝着团圆与幸福。

74、街道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闪烁着温暖的光芒,点亮了整个城市的夜晚。

75、元宵猜灯谜,猜对了送你祝福,祝你开心每一天!

76、灯笼的光芒照亮了黑暗,愿你:摆脱烦恼,快乐无边!

77、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各种游戏和互动环节,不仅可以增进人际关系,更能让你获得话题和礼物。

78、灯笼高高挂,祝福与你同在。元宵佳节,快乐无限!

79、愿你的灯笼永远不熄灭,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幸福!

80、面对灯笼,我们都是孩子,可以尽情释放内心的童真和想象力,带来无尽的乐趣和欢笑。

81、蜡块、火机,也准备一支笔用来写祝福语。

82、在这个充满喜庆气氛的节日里,挑灯者们用灯笼串成了一段佳话,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瑰宝。

83、灯笼映照着美好的祝愿,愿你:笑口常开,幸福满怀!

84、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挑灯笼是人们为了驱赶黑暗的恐惧,灯笼作为具有驱魔降福,祈祷光明之意。

85、元宵灯笼可以说是我们文化的代表之一,代表着我们的习俗、传统和民俗。

86、看到那些灯笼在夜色中跳动,感觉就像是一群兴奋的孩子正在玩耍。

87、小正月、或者称灯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农历正月十五日,古代人又把夜晚称为宵所以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元宵节自古以来以喜庆热闹观灯的风俗习惯,因此,在这一天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看花灯,踩高跷,来庆祝美丽的元宵佳节。这就是元宵节挂灯笼的由来。

88、阖家团圆,执着于灯笼中的期许,祈祷着美好的未来。

89、灯笼闪烁的热烈颜色,让我感到无穷的希望和欢乐,在这样美好的一天里,我真的很感恩。

90、整个城市都被五彩缤纷的灯笼所装点,如同置身于仙境一般,让你充满了欣喜和感动。

91、街头巷尾,人们手捧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欢快地游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92、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在这个节日里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归属感,让我们齐聚一堂,一起快乐迎接新的一年。

93、手中的灯笼,五颜六色的纸片交织成美丽的图案,挑灯人用心的挑选,点亮了大街小巷。

94、在中国各地,灯笼的做法和形式差异很大,例如南京的“云锦灯笼”,广东的“花灯”,四川的“兔灯”等等。

95、小孩手中拿着明晃晃的灯笼,欢快地在街上奔跑着,展现着无穷的童趣。

96、节日里,灯笼高悬、人头攒动,用闪耀的灯光和欢快的歌声表达了人们真挚的祝福。

97、红红火火的灯笼,将大街小巷点缀得如同仙境一般。

98、元宵节到来,祝你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

99、元宵节的灯笼有的像南瓜,有的像西瓜,有的像汤圆。

100、坊间的小巷里,灯笼垂挂,挑灯人带着期盼的笑容,为家门前添上一抹喜庆的色彩。

101、充满着文化和艺术的元宵灯笼,注定了它们不仅是一种节日装饰品,更是人们心中的那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102、此时,搜查官兵已经在门外叫门。老者赶忙把黄巢藏进自家水缸之中,然后去打开家门。随着一番应付,打发走了搜查官兵,也救了黄巢一命。黄巢躲过搜查,从水缸中出来,如实将自己的身份告诉老者。谁料,老者说:“我早已知道你是黄将军,刚才门外官兵的叫喊声,我都听到了。我知道城墙东南角有一个很小的豁口,也许可以助你出城。只是老朽家中仍有妻儿老小,不能为你带路,只能靠黄将军自己出城去了。”黄巢听完老者的这番话,甚是感激。遂跟老者约定,起义军破城之时,让老者在门外高挂两盏红灯笼,起义军看到红灯笼后,一定不会骚扰。

103、元宵节做灯笼的话是寓意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的意识,这是中华上下5000年一直延续的传统。

104、正月十五月儿圆,圆月花灯庆丰年。福禄寿星登门访,吉星高照好运到。回家吃碗热汤圆,生生世世都圆满。祝元宵节快乐!

105、让我们一起跨过花灯笼,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天天开心!

106、灯笼带来笑声与欢乐,祝你:生活美满,工作顺利!

107、灯笼高悬,姿态婀娜,吸引众人驻足观赏。

108、相传唐朝末年,黄巢带领的起义军攻打濮州城。连续几天过去了,濮州城依旧牢不可破。此时又恰逢年底,如果长时间不破城,等到年关一至,将士们更加无心恋战。想到此,黄巢决定乔装打扮一番,进城打探一下情况,寻求破城之策。

109、元宵节到了,挑灯笼的人头戴红巾,手拿竹竿,笑语盈盈地走在街头巷尾。

110、总之,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会拿上自己家中纯手工做的灯笼走街串巷,互相分食汤圆,这就叫做挑灯笼。

111、自古以来,灯笼象征着美好人生、团圆的意义。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它也承载着人们的祝愿和期望,让我们共同挂起自己心中的愿望灯笼。

112、元宵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打灯笼是其中重要的活动之一。

113、点火。点火的时候最好是两个人一起,一个人提起孔明灯的顶部,撑着孔明灯,一个人点火,点好火之后,一定要等到孔明灯完全膨胀起来之后再松手,这样孔明灯会飞得好,否则飞不起来。孔明灯飞起来的原理就是点燃蜡块释放的热气将孔明灯里面的空气分子的密度降低,所以一定要膨胀之后再放。

114、一串串的五彩灯笼,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115、元宵佳节,灯笼点亮千家万户,祝福你: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116、做灯笼的材料很多,比如彩纸、竹简、丝线等,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手法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精美作品。

117、元宵猜灯谜,祝福暗藏其中。好好思考,祝你获得最美好的回馈!

118、灯笼高高挂起,流光溢彩的红色照亮了黑夜,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119、灯笼点亮夜空,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身体健康,幸福美满!

120、做灯笼也是一种传承文化的方式。无论是代代相传的手工艺,还是现代的3d打印、光电技术等,都能让我们更好地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髓。

121、灯笼里的烛光跳跃着,将欢乐的氛围洒满了整个街区。

122、灯笼塑造成各式各样的动物,栩栩如生,令人为之惊叹。

123、灯笼里面燃着烛光,散发出温暖的光芒,照亮着远近的人们。

124、元宵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125、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大家习惯制作和挂灯笼。

126、蜡块固定在孔明灯下方交叉的底部。将蜡放于孔明灯的下方的铁丝处,缠住,一定要缠的结实。

小班元宵节灯笼教案

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知道元宵节是特有的节日。

2、尝试带领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花灯、包元宵。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1、事先联系好小班幼儿,请小班幼儿每人带一盏花灯。

2、幼儿已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知识,并带一盏自制的花灯。

3、将幼儿的花灯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4、米粉、豆沙馅若干。

1、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相关民俗。

引导幼儿向小班弟弟妹妹讲述自己对元宵节的经验。

教师:元宵节是特有的节日,元宵节这天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包元宵、吃元宵,赏花灯、玩花灯。

2、教师和幼儿一起包元宵。

师幼交流包元宵的方法。

幼儿一起玩包元宵。

教师提醒幼儿洗干净手,并指导幼儿做元宵。

3、幼儿玩花灯。

幼儿欣赏大家带来的花灯。

教师指导幼儿赏灯,并找己喜欢的花灯。

幼儿到户外玩灯。

教师指导本班幼儿向小班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并一起玩灯,体验活动的快乐。

元宵节做灯笼作文

咦?今天的作文课老师怎么捧着一盆彩色大大小小的珠子进来。大家可好奇了,古老师走上讲台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拿这些珠子做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做手链!”有的说:“可以做项链!”老师笑着摇摇头说:“不对,我们做的是小灯笼!”此时,大家疑惑不解,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老师慢慢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可爱的用珠子穿成的小猫摆在我们面前。呀!这只小猫可漂亮了:白色的珠子组成胖胖的的身子,黑色的珠子组成炯炯有神的眼睛,透明的尼龙线组成了俏皮的胡须,浅灰色尾巴十分调皮的翘起。细细一看,小猫的身子里还藏着一个银色的小铃铛,用手轻轻摇,还会发出清脆的铃声哩!这精美的小猫都在我们手中传递着。“我们怎么能做得出这么美丽的工艺品?”有一个同学说。“能,只要你们学会了其中的编织技巧!”老师笑着说:“今天我就教你们做最基本的技巧-编织小灯笼”

老师把各色的珠子、铃铛分发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上还有几根透明的尼龙线。她开始教我们怎样做,首先,挑出四颗白色的珠子,将它们小心翼翼的穿在尼龙线上呈一字排列,接着,用手轻轻拎起尼龙线的两端,并取一颗红色的珠子将绳子两端分别从珠子的小孔穿过。此时手中的尼龙线可要拉紧,否则做出来的灯笼就会散架,接着任选尼龙线一端继续穿四颗白色的.珠子,穿完后红色的珠子还是按照老办法穿,以此类推。这样做灯笼的第一步就在我们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随着第一步的完成,后面的工作就更加细致了。我们按照老师的讲解继续做下去,此时的教室鸦雀无声,每一位同学都认真地“穿珠引线”,看到一个三角形就要对着正对面的一颗珠子穿过去,拉紧。“老师,我怎么做成了一个乌龟壳?”大家的目光转向了那个同学手上的的“乌龟壳”,随后是一片朗朗笑声。“这是没扎紧的缘故!”老师一边说一边走到那个同学的座位旁帮她改过来。

不知不觉,灯笼即将做完了,我将剩余的尼龙线上穿上了五颜六色的彩珠、铃铛,又在灯笼的头上打上了一个喜气洋洋的中国结,这样,一个精致的灯笼完成了,我捧着中国结,送给了我的外婆。

做元宵节灯笼的作文

小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过元宵节。元宵节那天可以吃到各种馅做的元宵,还可以在晚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民间花灯。

记得去年的元宵夜,我们全家吃过元宵后,就看花灯。来到江边的公园里,只见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真是看得眼花缭乱。

去看花灯的人真的太多了,我数不清到底是人多,还是花灯朵。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元宵夜人们是不吃元宵,也不闹花灯的,但后来有一个妖怪在那一天迫害人间的生灵。一个神仙告诉人们这个妖怪特别怕亮的东西,于是聪明的人们想起了花灯,在那一天晚上挂起来,从此,再也看不见妖怪了。以后,人们在花灯上画上图案,制成各种造型,于是它的外形更美观了,而且从此元宵夜闹花灯也成为了一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中国的风俗真是有趣。

花灯太多了,有传统的八角形花灯,有灯笼一样圆形的花灯,总之形状各异,让人数不胜数,花灯上的图案更是五花八门。有八仙过海的,有嫦娥奔月的,有昭君出塞的,有郑和下西洋的,总之,有神话,有传说,有历史故事,也有历史人物。

看着那五彩纷呈的花灯,嘴里吃着有甜又酸的冰糖葫芦,觉得生活真的太有意思了。尽管天很冷,但前来看花灯的人却越来越多。也许,人们看的不仅是花灯吧,也许人们是用花灯的光明来祈祷自己明年的好运吧。

各地的特色不同,花灯也一定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大家元宵夜闹花灯的传统风俗是相同的,大家一起看花灯的心情也应该是相似的。

元宵节做灯笼作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过元宵节怎么能少了灯笼呢?今天下午,我们一起聚集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学做灯笼。

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用废纸做灯笼。”我很奇怪,心想:废纸也能变成灯笼吗?这时候,于老师已经开始示范了。她先把一张纸对折,再沿着边一刀一刀剪下去……剪好后用双面胶把两条边贴起来,这张红纸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一个小灯笼。她再把一张小长方形的纸剪成一条一条的,贴在小灯笼下面,一个美丽的灯笼完成了。我看得眼睛都发绿了,迫不及待地照做起来。虽然没有老师做的那么好,但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接着,我还画了小狗,写了鼠年祝福: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同学们,你们的鼠年愿望是什么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