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生活论文(实用14篇)

时间:2023-12-18 07:53:18 作者:BW笔侠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丰富写作素材,提升写作表达能力。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生活论文范文

地理学是以研究宏观世界为主的一门科学。庞大的地理单元,繁杂的自然现象,丰富的地理信息,都必须通过地图中的各种符号才能反映出来。因此,学习地理首先必须要学会认识地图,要能够准确认读各种常用地理符号———图例,并通过图例,在地图中找出这种地理信息,结合方向和比例尺等工具,准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方位、范围大小、各种自然属性等地理知识。比如对方位的认读,习惯上都是按照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认读,有的地图是通过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的,但有时根据特殊的绘图需要,它的地理方向还可以通过图中专门给出的指向标来确定。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向学生说明在读图时图例的重要性。又比如,在高度的认读中常见的有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尤其是等高线地形图通过对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坡度陡缓的变化趋势,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教师要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加以突破,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二、在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地理必须要学会在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而学生要能够从地图中获取各种地理信息,必须掌握各种图例的含义,因为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学会了图例的意义,也就是学懂了地图的语言,因而也才能够通过地图获取各种丰富的地理信息,这既是地理学习的一种方法,又是地理学习的一种能力。在这一知识的教学中,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常用图例,使学生能够读懂一般性的地图。对特殊需要的地图,要让学生习惯于通过图中所给的图例来认读。

三、类比联想能力。

地理学研究的空间庞大,事物繁杂,各种地理现象使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热衷于死记硬背,缺乏理解和思考,这就导致了知识点太多,太难记的畏难情绪的产生。其实,地球虽大,地理区域也比较多,各种地理现象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千差万别,但是它还有共同的一面,就是各个地理区域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因素等主要因素决定着该地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进而也制约着各种人文因素的形成。因此,在学习中学生只要牢牢抓住了这些,通过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联想,认真地加以思考和研究,那么,各种地理知识的形成(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和掌握就会是轻而易举的小事了。

四、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现象的形成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就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多种因素。分析一个区域的气候,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而对于人文地理的产生原因则更为复杂,除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外,还要考虑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类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要想学好地理,必须学会综合各类制约因素,进行认真细致和科学的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也才能把一些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内化为自己的理性认识,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图表制作能力。

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更多地来源于地理图表所提供的信息,而地理图表又是地理信息的承载工具,要用好这一工具,首先就要掌握这一工具的基本属性,而从工具的制作和运用原理出发进行研究是有效掌握和使用工具的最好方法。因此,在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既要学会使用工具,又要学会制作工具,即学生不但要善于从教材所提供的各类图表中发现和获取知识,而且要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各种信息绘制出一些简单的图表,在绘制图表的活动中进一步系统化知识,巩固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六、地理观察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人们千百年来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的智慧的结晶。我们不但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学习生活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清楚,我们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学习地理,必须要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我们的知识用于生活,贡献于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学会用已有信息绘制,还要学会善于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世界,善于从我们生活中提取和积累各类地理信息和数据,并对这些信息和数据加以归纳和整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形成自己的一些理性的认识,这不但是一种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而且是地理学习的真正目的,更是洞悉自然,崇尚科学的一种精神体现。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常观察、勤思考、肯动手的习惯,这样,学生的地理必然能够学好,地理能力必然能够形成和提高。

地理与生活论文【】

摘要: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传统的地理教学不大重视学生自己的亲身经验,一般是经过粗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教学。这样虽然便于教师教给学生成套的内容和逻辑的思维方法,但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学生的学习难免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样的教学难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贯通学生的思想,容易抑制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现在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课程改革,我们必须随大流适时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四川省雷波中学的学情以及地理的学科的特点,探索四川省雷波中学两段式教学。

关键词:

含义;特殊性;分层次教学;落实课堂知识。

一、两段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两段式”课堂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将课堂的40分钟分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检测、复习、巩固、归纳;第二阶段――生成、独学、合作、掌握。两段式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的四个主要因素,即将学生的“学”、老师的“导”、学生的“练”、师生的“评”进行优化组合。

二、四川省雷波中学学情分析。

1、学生的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目标。

雷波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条件限制,学校教育设施不足,学生学习能力不强。根据近年我校高中学生的招生的情况来看,我校多以c、d等级的学生为主,此外还有很多外地转为的学生,总体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现在宣汉很多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太重视或指导能力不足,加之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目标。而目标的缺乏,又导致学习积极性不强,拉大了学生的学习基础,这样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2、以艺体特长为主的特色教育模式。

现在高考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学生的生存发展,我校结合本校情况,积极动员学生参与艺体特长学习,高中每个年级都有百十人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就存在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进行艺体特长培训。这样学生真正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就减少了,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转变教学方式,唤醒学生学习兴趣就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3、地理教学的特殊性。

由于现阶段凉山州地区中考不考地理,初中学校普遍对地理教学不重视,特别是农村初中生地理基础知识差。而且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这些都对传统的地理教学有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两段式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

1、强化课前备课,分层次教学。

地理组应该在课前组织成员进行集体备课,根据对教学的。进度与得失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在掌握有关大纲、教材或课程纲要精神的基础上,共同研究讨论章节的重难点、并确定学生哪些能够通过阅读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哪些是能够通过学生讨论能够解决的,哪些是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的,教学中需要补充的内容等。同时对于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艺体班学生基础较差,可以多讲,而文化基础较好的班,则可少讲,由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和充实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为尊重各位教师的个人风格,并减轻教师工作量,也可提倡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轮流主备各课时的教案。

2、精心组织,提高课堂效率和效益。

根据我校学生基础差及教学需要,可以将40分钟的课堂大体分两个部分,即第一阶段检测、复习、巩固、归纳;第二阶段――生成、独学、合作、掌握。但这不能僵化死套,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顺乎学情,遵照突出主体、讲求实效的原则灵活安排,可以结合洋思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先学”“后教”,即老师上课以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迅速简明地揭示教学目标,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要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怎样练习,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然后在剩下的15?―20分钟时间内就把课堂让给学生,此时不是教师休息的时候,而应该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座位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广泛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并特别注意观察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和言细语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指导,而且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以示鼓励。最关键的是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最大限度地了解其自学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学生自学完成以后,对学生自学后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迅速、认真、准确的分析,分清主次难易,弄清是部分学生乃至全体学生共同遇到的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学生遇到的个别性问题。在课堂剩下的时间内,就是教师小结的时候,此时教师应该明确,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对于没有学生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讲解。

诚然,课改现阶段显得十分艰难,除了更严峻的教师思想观念的保守,经济条件的落后,改革氛围的不足,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如生源数量的减少、质量的下降、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等,而且还要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但是两段式为我们打开了活跃课堂的大门,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实践一定能为后面的教学提供更多的经验。

地理生活论文范文参考优选

“地理就像万金油,东抹一下西抹一下皆可以,什么科都可沾上边。”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因为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地理,只要做有心人,地理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地理课程资源之丰富,可能是任何其它学科不能比的。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如何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的热情,加强了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等,但学生却有可能“熟视无睹”,因太过熟悉了,反而没有更好地思考它们与地理的联系。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这点“空白”,从*时日常生活入手,在相关的地理教学中适当插入,并进而用地理知识阐述,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对学*内容产生一种极大的兴趣,对地理知识也会变得乐学、爱学,并将之变成一种学*的动力。例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我会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昼夜更替现象?雅典奥运会,有时要到半夜才收看比赛,为什么?”“我们一年会经历四个季节,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呢?四个季节的昼夜长短一样吗?为什么?我们哈尔滨人买房子为什么愿意买朝南向的房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指导学生用手电和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观察日、地、月天体演示仪,从演示实验中学生找到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再如:讲地图三要素中的方向时,我立足让学生学会生活中该如何辨别方向,让学生观察每星期早上升旗时,太阳在哪一边?然后再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小学时的一首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判断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方位各在哪里?”这些*时随处可见的知识,激起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往往变得很热烈,学生的上课情绪也高涨了起来,对相关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南北方的地理差异时,曾在学生中做过小调查,“你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喜欢吃什么主食?”统计结果是多喜食面食,接着我让学生探究这种饮食*惯的原因。这样的小调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有兴趣探究,然后结合北方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特点分析原因,这样就找到了学生学*的兴趣切入点,有效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再如,在讲《俄罗斯》一节课时,在导入环节我展示了一组学生亲眼所见、非常熟知的哈尔滨建筑图片:新华书店、中央商城、马迭尔宾馆、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索非亚教堂等图片,让学生猜名字,这些图片一下子拉*了学生与俄罗斯这节课之间的距离,知道了有“东方的莫斯科”美称的家乡哈尔滨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为本节课的学*做好了情绪情感上的铺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直接观察,经常接触的事物与相关地理知识结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促使学生更加关心家乡,热爱家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中获取知识、能力及创新培养,它将成为教学改革方式中成功教育模式之一。

地理资源随处可见,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结合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关注到了周边的环境。例如,讲“水资源”一节中,我让学生结合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期间停水的感受来谈谈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学生用真情实感交流,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从而认识到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然后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人人制定节水计划及实施方案。再如:讲到中东石油资源时,我联系世界热点问题——油价上涨,让学生分析油价上涨的原因,学生知道塑料袋是石油做的,自然会联系到哈尔滨的白色污染,浪费石油的现象,从而深刻理解2008年6月1日实施“限塑令”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宣传和自觉执行,争做环保小卫士。这样学生就更能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也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有些学生厌学,是因为他们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学了没用,理论与实践差得太多,学了之后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对于刚刚发生过的“汶川大地震”,我及时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板块运动的知识来分析原因,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既认识到学*地理的重要性,又从运用已有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地理的应用意识,同时也对地理课程的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对知识“活学活用”的技能,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地理的学*也将更有干劲。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从生活中走进地理的思想,使学生不再感到地理枯燥无味。初中生的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因此,老师要善于汲取生活中的养分,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把生活——地理——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把生活中的知识提炼为地理知识,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从而激发其学*地理的兴趣。

浅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论文

1.学生方面。

由于高校的连年扩招和普通高中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大多数优秀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中学习,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的知识基础及非智力因素较差,尤其是数学基础。许多学生认为,除了考试之外,数学知识没有其他用处。

2.教师方面。

长久以来,教师只注意讲授数学结论,用数学符号与学生交往,而将数学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生活意义和人文精神湮没在符号化的概念和命题之中,忽视了开发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极大地削弱了数学教学的效果,使得许多学生觉得数学知识是令人厌烦的符号与数字,完全不能理解和体会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教材方面。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数学教材一般都是严格按照教学过程来编写的,基本上是从概念入手,阐述概念的得出、结论的获得,然后简单介绍一些应用。教材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有些实际应用又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数学无用,更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本质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即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二是“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指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三是“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原则的实施策略。教学做合一既是教育法,又是生活法,它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共同构建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板块。

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将数学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对数学教学而言,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可使数学教学更加具体、直观、生动,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1)创设直观性情境。

直观性情境是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创设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创设描述性情境。

描述性情境主要是指以文字描述、语言表达的`方法,为学生描述一个新鲜而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3)创设欣赏性情境。

欣赏性情境是指教师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分析和思考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

(4)创设体验性情境。

体验性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小课堂”变为“大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现场,然后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作为教学的资源,再把“大课堂”变为“小课堂”。以教材为蓝本,密切联系数学与现实生活,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例题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过程也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吸收生活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

(2)练习及作业生活化。

学生的练习及作业也不应该只是书后练习和作业本这种传统的模式,而应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如教师可以从课外书籍或从网上搜索课外资料,还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改编作业内容,使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3)开展实践活动。

数学教学只有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与生活、学习、活动三者的结合方式有两种:一是模拟生活,理解数学。有些教学内容受时空的限制,学生无法亲自体验,但教师可在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二是深入生活,应用数学。在课堂中,用数学知识解答的问题只是生活问题的简化形式,教师只有积极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生活化是指合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多想、多说、多做,感受成功后的愉悦。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体验成功。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自主探究、平等合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正确处理好各层次学生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探索。

(3)实施问题教学。

在实施问题教学时,教师应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教学的最终结果不仅只是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而应在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探究更多、更广泛的问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不仅能使教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4)恰当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模拟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恰当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学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生活化”和“数学化”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生活与数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金成林,伍尧.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沈誉辉.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3).

[4]湖北省教育厅司法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田万海.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6]徐国红.浅谈职教数学教学的情境教学[j].职教杂志,2006,(3).

地理生活论文范文参考优选

人类语言的产生源自社会生活的交往需求,实践证明口语教学一旦脱离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就会失去学生渴望学*的主观能动性。在我担任本科班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曾经按照英语语法的深浅选择口语教学的内容,以规范发音和词汇使用作为口语教学重点内容。由于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常用语、口头语等没有作为口语教学的重点,学生们普遍存在管用学不到,学到不管用的感觉,致使他们对学*口语的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于是调整了口语教学的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使英语口语教学更加贴*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学到更多源自生活实际,使用频率更高的口语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学用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在教材中有一课讲环境保护的,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加入了大家比较关注的pm2.5的概念,列举了一些最具新闻性的口语要素。譬如发生在身边水污染现象(无锡太湖水污染,黄浦江死猪事件)、空气污染现象(城市基础建设扬起的灰尘,焚烧秸秆)、食物污染现象(肯德基的养鸡场持续使用抗生素、用不可食用的化学原料加工熟食)等等话题和生活中常会用到的词汇和句型,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感到所学的口语知识和技能更加实用、更加新鲜,从而学*热情高涨,积极参对话讨论,练*效果明显提高。

2.服务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口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人类的语言也是在为社会生活服务中得到发展的,如果不能解决外国人能听得懂*学生所讲的英语,我们的学生又能够听得懂外国人所讲的英语,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所学*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丧失自信心。很显然,英语口语课程所要解决的并不是*人之间的言语交流难题,而是*人与外国人之间的言语交流难题。所以要让*学生在与外国人的英语交流、沟通中没有障碍,才是我们英语口语教学始终要追求的真正目标。为此,一方面利用外事接待与外国人直接进行英语对话的机会,掌握外国人口语会话的特点,作为及时纠正*学生英语会话的客观标准;另一方面还注意收集外国电台、电视台的音视频资料,作为锻炼学生英语口语听力和口语模仿力的重点内容。同时,也经常通过布置与外国人模拟对话的相关作业或练*,提高学生们说准英语和听懂英语的实际本领。为了让学生熟悉外国人日常的语音特点,我还有选择地推荐美国或英国电视连续剧中的某些人物对话,让学生们识别和判断外国人日常会话的词义和发音。譬如,外国人见面会说“what’sup?”,这并非在问“发生什么了?”而是引起注意,打个招呼而已。通过身临其境地观看外国影片,培养学生的外语语感,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真正掌握服务对外语言交往的真本领,增强他们与外国人交流和沟通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外语口语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握口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就需要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即完成外语口语的教学任务要与培养对外交往的*人形象相结合,既要教好书本知识技能,更要培育德才兼备的涉外之才;实施外语口语的教学内容要与坚持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既要源于现实生活,更要服务现实生活。这些就是我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外语口语教学实践中的理解和应用。

地理与生活论文【】

论文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加强的教学内容与新思路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在教学模式转型过程中应克服的困难,并给出了作者针对性的建议,以希望能够为新课程地理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学;重点;难点。

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的地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学”与教师“教”观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教材不同与老教材,要求学生对知识面的拓展更加宽,对知识的理解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而是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随着课程的新一轮改革,基于高中学生在该时期一些性格与学习上的特征,地理教学的工作思路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在这其中,也体现了地理学科在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更新。转变思路,适应社会,基于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今后改革的重点方向。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今后学生深造包括进入社会以后对自然常识的认识与积累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对于地理在我国高中课堂的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往往都是依靠死记硬背。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了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的时候重点以理解知识点为基础,不断延伸。对于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地理学科教学方式的变化,我认为重点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内容:1)提高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传统地理教学由于知识点在教材中比较碎,使得学生不太注重对教材的解读与知识点的串接。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过程由于承担了本作为学生该进行的工作,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上略为被动。地理知识与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非常密切,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是很容易去理解的。新课程对教材的改革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拓展,与实际的应用更加密切,这就需要学生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用实际经验来解决自己学习当中的困难,而不是被动得去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高中地理教学有别于传统基础学科如数学、语文等。由于地理与实际环境联系紧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点,对知识点掌握的要求要比之前更加严格。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动画影视、图片、图表等不同形式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提高动手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要求他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周围的环境与人进行“交流”。当然这样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但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逐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如高中地理中有部分的实验,这些实验对于知识点的加强很重要,在学校课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要多让学生参与实验,对实验的结果展开探讨,分析实验过程的操作行为。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地理常识对于学生了解祖国、增强文化修养都有重要作用。对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现在的孩子思维比较灵活,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也多,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发散式教学。能和老师对一个知识点持不同意见,说明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上有自己的观点,也说明学生是在认真的想问题,对与错是另外一回事,毕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对于学科的改革、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都不是坏事。

在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应重点转变与加强的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也必须认识清楚地理教学在此阶段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1)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健全:对学生学习的效果与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如何进行评价,作业和成绩现在是唯一的评价手段,但是如果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对过程的培养,则也就失去了该学科的意义。学生在考试上关注度太高,则就会太注重结果,反而对于其学习过程中的效果不是很好。2)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够充分。老师本应该和学生成为朋友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敢于问问题,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但就我们国家教育的传统观念,没人敢挑战老师的权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份,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以为完成学科教学目标而服务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3)教学如何以人为出发点,教学结合学生的特点。学生在高中期间性格和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热情都不相同。教学如何结合学生自己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科,尊重个人的表现。

新课改背景下,对于传统学科,而不仅仅是地理,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教材的发散面更广,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实质上是越来越高。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要从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思路上转变,更应该尊重学科的特点与学生不同的性格差异,因材施教。但是如何在今后课改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与热情,转变教师队伍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与成果转化,都是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相信新的课改将对地理学科的进步与教学的转变起到深刻的影响,将会为死板的课堂增添些许的活力。

[1]董泽润。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现代阅读。

[2]王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种变化[j].教育科学。

[3]王寅。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

[4]彭建睿。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9]周挺。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活中的地理论文范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三者即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从低到高,逐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心灵的连续体。把“生活中的地理”与地理教学相融合,不仅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心灵的体验,从而在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上形成一种责任感,使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自然价值等和谐统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

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很强,很多同学在对地理不是很感兴趣的情况下,通常觉得地理很难。因此,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安排了地理小演讲的活动,可以是近期发生的和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也可以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延伸拓展。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还是很乐于分享他所搜集的地理信息,甚至会做成精美的幻灯片。不管是他为了记分册上的一个“a”也好,还是真的开始对地理感兴趣,我的愿望总是好的,只要有人开始对地理感兴趣,哪怕只是一点点,也算是成功了。

另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前所述,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情境导入,或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采用观测、调查、实验等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处理,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尽可能的吸引到学习上来,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那么首先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月相观测的周期较长,一般来说会要求学生观测半个月的时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坚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观测,并做好记录,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而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测算则要求学生具有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要使竹竿与地面垂直,要准确记录竹竿影子投射的位置和时间,尽量减少误差。

地理实验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到最后的实验结论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由于地理环境的演化涉及到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较大,大多数的地理实验都属于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与实际相接近的替代品。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实验失败的现象。如关于“热力环流”的实验,很容易出现玻璃缸中的烟雾不按规律飘动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能简单的一带而过,而应该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应该如何改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改进后的实验再做一次。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养成关心社会环境变化的习惯。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一些地理知识和原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方法,能对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把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使地理课堂的深度得以延长。如,近几年我国西南地区频繁遭受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有很多人认为这些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建设三峡大坝引起的,教师可以就此现象与学生一起探讨关于三峡工程的得与失,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气候、地貌、植被、土壤、水文、城市、人口、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关键不是让学生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而是形成多角度讨论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要片面的轻易下结论,而是进行全面的、理性的、客观的思考。

4、形成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教育国际宪*》指出:人口动态、食物和饥荒、城市化、社经差异、贫困等诸多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都有很强的地理成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将这些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关注到目前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并意识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形成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如,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可以引导学生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探讨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并引发思考:绿色能源真的就那么“绿”吗?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绿色校园调查、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环保漫画展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体验中感受应该承担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珍惜地球。

总之,将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关注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真正意义所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生活中可以运用的地理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在收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编制活动方案时,也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更新,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要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观察、分析和欣赏世界,理性和辩证的看待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晴,《试论地理案例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9)。

[2]朱雪梅,吴春燕,《地理案例教学的问题辨析与范式建构――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课例》,(2)。

地理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地理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对于信息化教学来讲能够实现信息多媒体化、学习资源共享化和自主学习个性化的特征。将信息化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教学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发展中。打破传统教学黑板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而转向为互动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另外,将原始抽象化的文字表述向具体图文并茂的方式转化。在教学工具上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多媒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现形式,能够将信息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媒体。将图像、文字以及动画等结合为一体,运用优雅的文字以及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进而产生较强的冲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初中地理教学“海陆变迁”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做相关的课件,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都是由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进行仔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全部搬到课堂中,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老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会创新,进而能够掌握到全面的地理知识。在讲述“中国的行政区划”这部分内容时,应将民族以及山脉和高原盆地等结合在一起,将制作后的课件运用在服务器上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重、难点进行区分,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对老师的恐慌心理能够全部消除,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不仅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探讨,还能与老师进行探讨,形成一种交互式学习。

二、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运用动态模拟方式将教学重点进行阐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理现象来讲具有较强的空间感,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将多媒体运用其中,能够实现模拟动态的过程,学生能够对一些地理现象拥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以及掌握。例如,针对“地球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将地球板块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时较为轻松。对于教学课件制作时,老师应突出难点以及重点,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学生的目标性学习。

(二)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老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在现代教学技术全面掌握的情况下,应对知识储备进行全面的改善。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应更新教学观念,学校应加强对老师课件制作技术的综合性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对于教学课堂中的难点问题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三)体现其辅助性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应具有正确的多媒体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应坚持适度的原则。将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结合,进而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一些老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中,过度将信息化手段夸大,整节课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现。利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应强调其辅助性。例如对于世界气候类型以及河流径流的流量与变化等内容进行学习时,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制作功能,融入教学实践中,进而起到辅助性作用。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提高自身的理论化素养,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地理教学中,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言不能将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整体而言多媒体教学处于一种辅助性地位,进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消化,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纪玲.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提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116.

[2]赵萍.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7):47.

[3]骆秦俐,陈小冬.“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课题探讨[j].地理教育,2013(3):29.

地理生活论文

摘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的迁移能力得到提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常见现象、生活活动与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相融合,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对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积极作用。更多地理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一、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学生提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生活在南北方的人,为什么北方人的衣橱里的衣服反差更大?……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学生则能举一反三地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如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住房特征:北方的平顶屋、南方的尖顶房、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新疆的厚墙窄窗、东北的层层门窗,这些住房特征都深受气候的影响。

影响饮食:“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当然,还可以推而广之,讨论西方人和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的差异性及原因分析,让学生尝试触摸人的饮食习惯于气候之间的联系。

行的方面:适时让学生讨论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以及“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甚至与全球变暖与汽车数量的增长之间的联系等这些问题。

二、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学生学校生活的一些现象。

教室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为什么要交换作息时间表?”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自己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大体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而中学生地理思维、地理意识、地理能力的培养无不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自然地理环境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地理能力、的高低。所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学应用能力,当然,从分析自己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入手,难度小,学生感兴趣。如学习地形知识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南溪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推而广之,学习所有的自然地理知识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我区的特点,当学生获得了我区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就能初步分析水文特征、土壤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对来的影响。

四、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从根本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经济发展,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例如:在学习关于城市形成的知识时,我给出宜宾市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讨论:有什么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宜宾的学生来说,这个话题很有吸引力,学生各抒己见。

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在地区间、部门间虽然差别很大,但都离不开当地一定的地理环境,而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例如,在学完农业后,让学生学生根据宜宾的农业区位因素讨论宜宾的农业地域类型,讨论内容是自己地区的经济问题,学生兴趣浓厚。观点很多……。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他们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政策时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

五、运用地理知识,解读“新闻联播”

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新闻联播”中的每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它贵在“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神舟8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预定地点安全着陆、超强台风“圣帕”来袭等等,使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的知识,诱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而且使学生养成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

应该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新教材的成功是因为它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如识服务于生活。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盼关系入手,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总之,地理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给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以及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学科。

地理论文

摘要:课堂导入是最为有效的切入课堂的方式之一,也是高中地理课堂上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课堂导入因为方法众多,且能够迅速的将学生的状态进行转换,所以被多数高中地理教师所青睐。只要在地理课堂中对课堂导入进行灵活的应用,就能取得较为显著的导入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巧设悬疑;媒体渲染。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极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也是课堂开始的首要环节,教师要依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堂导入进行灵活的设计,使课堂导入在具备个性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共性,从而全面的将课堂教学进行激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三五分钟之内就集中起来,迅速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从而将课堂教学的各种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促使课堂学习氛围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正是由于课堂导入的灵活度极高,因此课堂导入的方式众多,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出最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运用。

故事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导入形式之一,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导入形式之一。故事有人物有情节,一般都较为完整的叙述了一件事或一个过程,最易被学生所接受,能够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将其带入到和故事相关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高中生的思想已趋近于成熟,显得比较活跃,但是其好奇心仍然较为强烈,因此对故事的接受较快,反应也较为明显。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开始前,使用故事作为引导来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激发,并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特别是一些学生从来没有听过的陌生地理故事,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下子就将注意力放到故事上面来了,使学生不光是从故事从获取了一些和教学有关的地理信息,还激起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为投入的进行地理学习,对地理中的一些现象、概念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是有重要意义的。

例如,在进行《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一章的学习时,就可以《狼图腾》来作为开场,里面写了知青陈阵在内蒙的一些事儿,也写了人类不恰当的放牧、狩猎、农耕,导致草原荒漠化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主人翁陈阵多次随着牧民一起迁徙,就是为了找到新的草场,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离开的草场并不是等来年恢复后再去,而是因为已经没有草,只剩下沙子而被荒废了。此时就可趁机告诉学生内蒙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从2009年开始,正在人们的治理下逐年减少,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这样学生被故事吸引住了注意力,然后再听见教师讲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有所缓解,这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地理知识有了继续探索下去的动力,想要搞清楚荒漠化的原因和荒漠化面积减小是因为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能顺利地将学生引入到教材的讲解之中,让学生对“荒漠化”一词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学生通过教师讲诉的故事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内蒙古大草原绿色不是其唯一的颜色,还有我们大家都不喜欢看见的荒漠的黄色也同样存在于大草原之中,让学生开始对如何保卫大草原的绿色进行关注,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被成功的激发,从而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的'高了起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朱熹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短短十字,却倒出了学习的真谛,说明了质疑是学习的必要态度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要听,也要敢于进行质疑,这样才能真正主动的学到知识,而不是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理地进行质疑,同时也要巧妙的设置一些带有悬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质疑。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完成学习,在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丰富自己对于地理学习的认知。高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不断的学习,要抢在学生的前面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将教材搞懂搞透,从而对教材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并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其中,设置一些有悬疑的问题,诱使学生去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对地理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将这些知识真正的掌握。当然,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悬疑问题设置时,要注意将问题落到实处,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问题设置,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设置情况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中,多媒体教学导入也是方法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和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的课堂导入提供更多的可能,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导入材料的运用,在声光电的“三维”刺激下,迅速的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因为,直观形象的教学视频、丰富多彩的教学图片、奇妙有趣的教学文档等等,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有效的展示,所以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接受课堂导入的相关信息,并且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使得高中地理课堂能够很顺滑的切换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

例如,在学习《行星地球》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天体的可全面观测性较弱,学生无法较为直观的对天体进行观测,就更不用说对天体运行轨道的观测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导入的手段,用一段3d模拟的视频,将各大天体的情况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同时还可以以动态图形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天体的运行轨道,从而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对天体进行观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的知识。

一次优质的课堂教学导入,往往伴随着的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正是课堂导入这一优美的乐章,才奏响了课堂教学的序曲,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课堂气氛得到全面活跃的同时,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的开展。

地理生活论文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1、自身构成特点。

(1)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2)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

2、普通性与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1)普通性。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它是行星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

(2)特殊性。

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

(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

(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地理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地理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对于信息化教学来讲能够实现信息多媒体化、学习资源共享化和自主学习个性化的特征。将信息化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教学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发展中。打破传统教学黑板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而转向为互动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另外,将原始抽象化的文字表述向具体图文并茂的方式转化。在教学工具上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多媒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现形式,能够将信息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媒体。将图像、文字以及动画等结合为一体,运用优雅的文字以及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进而产生较强的冲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初中地理教学“海陆变迁”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做相关的课件,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都是由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进行仔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全部搬到课堂中,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老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会创新,进而能够掌握到全面的地理知识。在讲述“中国的行政区划”这部分内容时,应将民族以及山脉和高原盆地等结合在一起,将制作后的课件运用在服务器上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重、难点进行区分,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对老师的恐慌心理能够全部消除,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不仅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探讨,还能与老师进行探讨,形成一种交互式学习。

(一)运用动态模拟方式将教学重点进行阐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理现象来讲具有较强的空间感,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将多媒体运用其中,能够实现模拟动态的过程,学生能够对一些地理现象拥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以及掌握。例如,针对“地球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将地球板块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时较为轻松。对于教学课件制作时,老师应突出难点以及重点,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学生的目标性学习。

(二)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老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在现代教学技术全面掌握的情况下,应对知识储备进行全面的改善。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应更新教学观念,学校应加强对老师课件制作技术的综合性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对于教学课堂中的难点问题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三)体现其辅助性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应具有正确的多媒体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应坚持适度的原则。将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结合,进而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一些老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中,过度将信息化手段夸大,整节课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现。利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应强调其辅助性。例如对于世界气候类型以及河流径流的流量与变化等内容进行学习时,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制作功能,融入教学实践中,进而起到辅助性作用。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提高自身的理论化素养,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地理教学中,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言不能将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整体而言多媒体教学处于一种辅助性地位,进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消化,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夏纪玲.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提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116.

[2]赵萍.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7):47.

[3]骆秦俐,陈小冬.“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课题探讨[j].地理教育,2013(3):29.

高中地理教学地理论文

”可见高中地理课程的复杂与困难。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教师达不到地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学生也学不到地理的知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地理课堂注意力的有效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从头到尾对高中地理课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太难学,因为又要背又要记,十分枯燥,对地理不感兴趣。这时我们就要对学生说:“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我们对地球有所了解,可以增长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大好河山的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它还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扩展我们的胸怀,能在我们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带我们游遍世界,能上高山下海底。”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学习地理的好处。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在黑板上挂图,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曾有学者对学生讲了个案例: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规定成员是50亿人,我们给这辆车准备了相应的燃料,给乘客准备了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无限制、无规划地乱搭乘客,汽车就会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就会被耗尽了,汽车会中途停下,或者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也可能会爆破,在缺食缺水的情况下,会导致客人死亡。这样一则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思考,就会令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课堂达到积极活跃的气氛。

在传统概念的教学方式下,多数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黑板、粉笔、地图等方式为学生讲解高中地理知识,教师取代了学生的位置,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知识的特点是内容多,比较繁琐,知识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加直观、更加动态地展现地理现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中解脱出来。

地理生活论文

摘要:

21世纪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的世纪,海洋是人类发展的希望,也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基地。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的争夺已经激烈的展开,因此,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情况尤为突出,尤其是近些年来,与周围国家海洋问题多有冲突,并且国人“重陆地,轻海洋”的思想一直比较突出,正因为国民意识淡薄导致了我们国家对于海洋问题关注和处理上的不合理性。国民意识淡薄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是教育上的缺失,而影响最大的阶层是还没有完全形成世界观的学生。本文通过中学地理教材中关于海洋地理的知识,分析出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为日后的海洋地理教学方面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海洋地理;国民意识;中学生。

1前言。

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对待海洋的关注度越高,其就会越强大。在各国相应出台的海洋遏制政策中,中国的周围海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我们国家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明确海洋观念与理论是国民应该具备的素养,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海洋地理教育可以使我们的中坚力量发挥最大功效。而明确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也是国民提高海洋素质的一个必要条件。

2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的教学应是中学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1对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归纳与总结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海洋地理教育在教学中主要在选修当中,这种安排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我国中学生只知道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而不知道海岸线的长度与海岛面积,例如钓鱼的岛屿事件,大多数都是看了新闻和上网查取资料才知道钓鱼的岛屿的大致的地理位置和情况。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对丰富学生自身知识内容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除了我国的国土面积,海洋当中其他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识,例如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各国海洋情况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奠定基础。

2.2对国家发展而言我们国家海岸线较长,海洋面积较为辽阔,并且周围国家较多,因此与周围在国家海洋问题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的黄岩岛,钓鱼的岛屿事件已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不重视海洋安宁,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重陆地,轻海洋”这一思想跟不上世界发展的主流,注重中学生的地理课程中的海洋地理,不仅对学生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在现代化的角度上“保家卫国”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

3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海洋问题不容小觑,不仅仅是为了资源,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正因为如此,海洋事业和海洋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和各国家的战略选择。而海洋地理教学更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3.1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进步需要。

陆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与污染,海洋的利用就呈现在现代人面前,拥有大量资源的海洋因此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海洋的权益是与海洋资源相连在一起的。因此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竞争异常激烈。我国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国家最大可以管辖以下六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临海,毗邻区,专属经济特区,大陆架等。据此规定,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岸线,其中岛屿有6500多个。我国海洋面积十分广大,并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渔场,生物物种,海底矿物资源数量非常可观,因此,海洋开发成为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的开发。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中学海洋地理课程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培养兴趣,开发海洋事业,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日后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3.2丰富知识理论,立足于当下国际形势的需要。

一方面来说,地理在一定意义上应该包括陆地,海洋,天文等一系列方面。并且,海洋地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学生进行海洋地理的教育是地理教学中完整性的体现,可以丰富自身地理知识,强化头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密不可分,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我们国家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落后于世界各国。纵观全球来看,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新的发展,海洋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载体,并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因此,现代社会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对海洋的兴趣越来越浓,树立并牢固海洋方面的知识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的危机意识应该越来越强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强化海洋意识,树立全球海洋观念,为海洋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这样还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可以顺应时代潮流,跟上国际趋势,才可以立足于世界的发展之中。正是由于这样的需要,我们才应该更加注重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培养。

3.3关注祖国领土完整,主权不容侵犯的需要。

海洋上的“争夺”既是经济发展上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和主权领土的竞争。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曾经的海洋强国,都在历史上留下过经济强国的痕迹,我国曾经的闭关锁国的海洋政策,导致我国经济上的停滞,以至于后期出现了被迫打开国家大门的屈辱历史。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可见海洋之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海洋方面的开发,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正是因为海洋上的不重视导致了经济上的倒退与领土上的不完整,主权完整得到破坏。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意识还未完全真正成熟,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也就是进一步培养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操,建立海洋部分是我国领土不可侵犯的部分。激励学生爱国情感和海洋意识可以有效的面对未来发生的一切类似于钓鱼的岛屿主权问题的情况。

3.4环境问题的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现代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出现了有大陆向沿海城市聚集,例如:旅游、工作、生活等。海洋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集聚,给海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比如,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生物数量的减少以及污染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时刻影响着海洋环境的存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并且处于发展中阶段,规模庞大的人口数量,国民素质较低,工业的发展,给海洋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造成海洋的过度开发,并且对其保护并未提供很好的措施,情况不容乐观。促进海洋方面的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还需要较高的国民素质,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正是出于形成阶段,加强海洋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可以为未来环境保护方面提供相关的技术人才。尽管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海洋面积广大,但我国需求量较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开发,没有考虑到日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有序的开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学的教育将起到很好的奠定基础作用。

4结语。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地理教学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际形式则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部分,海洋地理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高素质的公民,本文通过当前国际问题中突出问题,结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呈现出了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可以在未来开展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申少云.中学海洋地理理念渗透与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谷方为.初中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