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数学分苹果教案(模板9篇)

时间:2023-09-29 03:37:52 作者:HT书生 最新大班数学分苹果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一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园是一派美丽的景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橘子,甜甜的柿子……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秋天的水果真是丰富多彩,而水果又是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每个人对水果都有自己的喜爱。水果的色彩、外形、味道、营养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水果,我们和孩子一起装饰了可爱的水果娃娃,孩子们很喜欢,一有空就会跑过去看看、摸摸,还会和同伴互相讨论呢!由于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把游戏融入其中,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经验,提升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养成喜欢吃水果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内容安排:

活动一:苹果

活动二:香香的水果

活动三:小乌龟去看爷爷

活动四:橘子船

活动五:猜一猜

活动六:奇怪的汽车

活动七:丰收的`水果

活动八:好吃的橘子

活动九:好吃的苹果

活动十:水果全家福

活动十一:一个苹果许多梨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苹果

1、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尝试用常见的几种水果替换原歌词并演唱。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

3、音乐磁带。

1、学唱歌曲

——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大班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二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并能用竖式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复习,热身练习

课件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有关练习题,学生自由完成。并小结计算方法。

一、激趣导入,学习新课

1、点击课件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今天果园里的苹果大丰收,笑笑和淘气来到果园游玩,看红彤彤的苹果多漂亮啊!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摘苹果吧!(板书课题:摘苹果)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从图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2、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把38看成40,40+17=57,箱子能装下;或者38看成40,17看成20,40+20=60,箱子也能装下。

师:同学们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的数去估算,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整十进行估算。这样比较简单方便。

三、探究新知:

1、验证估算

师:我们大家估计的是否完全正确呢?究竟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或者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刚才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让几位学生上台来摆小棒或拨计数器,交流时,要求学生利用学具说明算法,教师板书。)

师:有谁还能用其他方法计算吗?我们前面还学过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是吗?请你试试用这个方法计算一下。(请一位学生板演)

师:从这道题中看,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一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

3、组织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真棒啊!都学会自己学习了,能用这么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你喜欢谁的方法呢?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算法进行小结。

4、算一算,说一说(完成书上练习题)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试着自己计算,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5、小结提升

让学生尝试说说做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四、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再全班交流反馈。

五、总结

本节课通过解决“这个箱子装得下吗?”这一问题,让学生理解、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讨论、操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经历课前练习,培养迁移能力。新课教学之前,我设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意在为新课做准备,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做铺垫。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说明了这一环节的必要性。

二、体现生活性,培养估算意识。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是第一学段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因而在提出问题“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一个能装60个的箱子能装下他们摘的苹果吗?”后,我马上引导孩子们估一估,渗透估算的方法,初步感受估算的意义。可以说,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回答蛮精彩的,部分同学能进行正确估算,并解释自己的估算过程,而且方法多样。特别是有些孩子还能在课后的练习中主动运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真是令人欣慰。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本节课中我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如,(1)口算:10+30=40,7+8=15,40+15=55或17+3=20 20+35=55或38+2=40 40+15=55(2)列竖式;(3)利用计数器拨一拨……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主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无论是哪个学生,只要能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我想这样的学习都是有效的。

四、精心提问,突破难点。虽然学生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知道了满十进一的道理,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仍是这节课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看到进位的“一”你会想到操作中的哪一步?引导学生回忆操作时把个位上的十个珠子拨去,再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很自然地把操作和竖式计算联系在一起,突破了难点。

五、练习设计体现层次性,多一分“趣味”。都说计算课难上,因为它相对于其他课来说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怎样让孩子们喜欢上计算课?”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练习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工夫,有竖式计算找规律,帮助啄木鸟医生诊断病情,游戏找朋友,做到既有趣味性,又具层次性,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新知。只不过最后的游戏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孩子们在学习中既巩固了新知,又体会了学数学的乐趣。

六、不足之处:1、课堂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比较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师的板书还要规范,还可以板书出估算的过程,帮助较差的学生理解。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故教师应适时的引导和小结。比如:在学习完竖式计算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再次小结出竖式计算的注意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大班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朗诵,准确发音,如“是”“先”“脏”“手”等。

2.培养幼儿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过程:

2、教师朗诵儿歌《大苹果》,让幼儿仔细的听。

3、教师提问,小朋友,大苹果都说了些什么?它让你做了些什么?幼儿回答,教师纠正。

4、教师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纠正儿歌中的发音,同时引导幼儿在吃大苹果之前要先洗手,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

5、教师再次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6、请个别幼儿自己朗诵儿歌,教师纠正。

7、教师小结。

大班数学分苹果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能够初步理解歌词的意思。

2.愿意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活动准备:

1.“苹果树”。

2.音乐磁带。

3.苹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念歌词。

1.出示小猪手偶:王老师有一个好朋友,他的名字叫小猪,小猪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的魔法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想请小朋友一起帮忙摘果子,你们愿意么?那让我们来魔法果园瞧一瞧。(将苹果树上的帘子揭下)

2.出示苹果树:魔法果园里有什么啊?苹果长成什么样子的呀?(又大又圆)。

3.摘苹果:

(1)提问:老师的肚子有点儿饿了,那怎么才能吃到树上的苹果呢?(教师边有节奏地唱出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摘下来)

(2)苹果故意拿不下来

一定是咒语还念的不够响,小朋友们可不可以帮王老师一起念咒语啊。(将苹果摘下)

4.品尝苹果:苹果好不好吃?你们喜不喜欢吃苹果?(引出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

二、学念儿歌

1.个别幼儿摘苹果:

你们想不想来摘苹果?小猪告诉老师一首儿歌,念会了儿歌才能摘苹果。

(教师范读一遍)

2.幼儿和教师一起读一遍。

3.请个别幼儿上来摘苹果。

4.一起念儿歌来摘苹果。(原地加上动作)

三、边做动作边唱歌

1.教师示范动作:老师把儿歌编成了一首歌叫《苹果歌》想不想听?(播放磁带,教师边做动作边唱歌)

教师:老师刚才加了动作,好不好看?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不好?

苹果树爷爷说我们跳的真好看,我们再给他跳一遍好不好?

2.摘高处的苹果

瞧,这几个苹果好高啊!我们应该怎么摘啊?(请幼儿原地演示一下)

3.请上几个小老师上来摘苹果。

4.师幼互动

老师当苹果树,身上贴上苹果。让小朋友边做动作边来摘苹果。

四、分享活动

1.苹果树爷爷说话了,他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要小朋友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礼物就来了。

2.分享苹果。

大班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五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感受、表现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均匀节奏。

【活动准备】

《苹果歌》音乐磁带、苹果实物。

【活动过程】

一、通过摘苹果、吃苹果等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情境讲述,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熊伯伯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它邀请我们去帮它摘果子呢。来,开上小汽车,我们一起出发喽!

2、摘苹果,放入果篮中。

师:果园到了,看看有什么?(苹果树)苹果树上结满了什么?苹果熟了,我们把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放进老师的果篮里,好不好?(请幼儿来摘苹果)

3、尝一尝苹果,深刻理解“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这句歌词。

师:苹果摘下来了,真香真甜呀!喜欢吃吗?老师这里也有苹果呢,来,我们尝一尝。

吃的过程中问一问幼儿:苹果的味道怎样?你们喜欢吃苹果吗、高兴吗?

教师小结:苹果吃起来甜甜的,而且它非常有营养,多吃苹果,我们的身体就很健康,不容易生病。

二、学习新歌。

1、观看图谱。

教师:老师把刚才小朋友摘苹果、吃苹果的经过都画了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谱,教师带幼儿认识图谱。

2、学习歌词。

师: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我来念一念。(按歌曲节奏朗诵歌词)好听吗?我们一起学一学。

3、学唱新歌。

师:小朋友念得真好听。老师还能把它唱出来呢,你们想听吗?(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

我们一起唱唱吧。(教师和幼儿学唱歌曲)

三、尝试用吃过的水果替换原歌词,创编歌曲。

1、出示梨子、桃子等水果的黑板画,引导幼儿创编歌曲。

2、学习歌词,把水果替换进去,和幼儿说一说。

3、尝试把创编的歌曲唱出来。

四、游戏“摘果子”。

师:今天小朋友真棒,我们唱了苹果歌,还编了梨子歌、桃子歌。现在我们帮熊伯伯把这些果子都摘回家吧!(个别幼儿摘果子其他幼儿唱歌曲。)

五、结束活动。

宝宝们,我们帮熊伯伯把果子运回去吃水果喽!坐上小汽车,我们回去喽!

大班数学分苹果教案篇六

分苹果p40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有关10的加减法。

小圆片

1课时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大班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七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

2、学习简单的仿编并演唱给大家听。

课件,音乐。

一、出示图片,初学歌词

1、出示苹果树:看,树上有什么?让我们来摘苹果吧。

2、幼儿跟做采摘苹果状。(老师念歌词前半部分: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3、念后半部分:我们喜欢吃苹果,多吃苹果身体好。

二、欣赏旋律,初步学唱

1、苹果摘好了,老师把刚才我们摘苹果的事编成一首好听的歌。

2、师范唱,幼儿欣赏。

3、幼儿跟着老师有节奏地念歌词。

4、幼儿跟唱,鼓励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5、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表演。

三、尝试仿编,延伸活动

1、问: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

2、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编进歌曲中。

大班数学分苹果教案篇八

1.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部分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行教学。法打下基础。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20个苹果

师:要把这些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面,你可以怎样分?

(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

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的分法主要有:一盘放4个、一盘放5个、一盘放2个、一盘放一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如果是每3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2个放一盘就会出现剩余,每4个放一盘则不够。)

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二)合作学习

1. 活动一:每盘放2个苹果,12个可以放几盘

小组内交流

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生1:通过乘法口诀“二六十二”得出结论,可以放6盘。

生2:2+2+2+2+2+2=12,可以放6盘。

生3:12-2-2-2-2-2-2=0,可以放6盘。

生4:12÷2=6,可以放6盘。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

2.活动二:每盘放3个苹果,12个可以放几盘?

请学生用12个圆片摆一摆。同桌交流。

(学生小结:略)

师:观察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总数、分的份数、每份数。)

发现分的每份同样多。

(3)试一试 书34页1题(学生可用学具摆)

在班上交流

(三)巩固练习,

1. 35页2、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

2.思考题

(“练一练”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的平均分,通 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的 现象。知道学习除法的必要性,了解除法分 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理解除法含义。

1. 引导学生体验除法分 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个苹果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2种解决这一问题的 方法。在此基础上,我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 分的两种情况。

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5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6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对除法有明确的认识,其实也是培养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让学生分,积累经验。

大班数学分苹果教案篇九

1、幼儿根据画面想象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2、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养成良好的讲述习惯。

3、幼儿乐于参与文学活动。

1、多媒体课件

2、小猪、小鸟、狐狸指偶

一、师生谈话引入话题。

二、幼儿想象故事情节。

2、听老师讲第二段故事。

3、你们说的办法都很合理,但是这只狐狸想的办法和你们的有点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吧。看课件,教师讲述第三段。

4、看课件教师讲述第四段故事。

5、听老师讲最后一段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三、再次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四、教师一边出示指偶一边讲故事。

幼儿学习讲述故事,学习小鸟、狐狸和小猪的语言,重点观察老师语气表情。

掌握词语:珍贵、摇头晃脑。

五、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小猪、狐狸、鸟)?为什么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