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了守株待兔的感想 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读后感(汇总5篇)

时间:2023-10-06 20:45:14 作者:笔砚 2023年读了守株待兔的感想 画出好成绩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分数读后感(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读了守株待兔的感想篇一

思维导图是一本开启大脑的使用说明书。无论你是谁,你都会发现思维导图是快速提升工作效率的绝佳思考工具,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它的帮助。

无论是目标设定、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创新思考、会议报告,还是人生规划,你都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在一张纸上把它完整、清晰地展示出来。在任何关键时刻,即使是再错综复杂的事情,思维导图都可以给你最有力的支持!

《画出你的世界:思维导图实战手册(修订版)(全彩)》详细介绍了思维导图在职场中的应用,并附带了大量的练习。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老用户,通过《画出你的世界:思维导图实战手册(修订版)(全彩)》的学习,你都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职场中把握重点、精炼想法,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职场达人。

读了守株待兔的感想篇二

1、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2.用一幅图像或者画面来表示中心思想。

3、在绘制中使用颜色。

5、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直线

6、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看看你是否这样做了。

特别是,你一开始就使用了鲜明的形象吗?!;{+x*_,t5l%r

“你的人生取决于你看过的书和你所遇见的人--安东尼.罗宾”

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人只有跳进河里,才能学会游泳”

“当你信任一位老师,并准备将他的理念当作成功向导时,

你一定要将他奉为你心中的神。神是如此高大和神圣,充满无穷力量。

当你将一位老师像神一样信奉时,他的语言、动作、表情和信念会

真正进入你的心灵,对你的命运和前途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个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没有一个行业比得上帮助别人改变命运,帮助别人成功来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快速记忆:这项技术被美国用于训练fbi情报人员,窃取情报所用,这是一项超强记忆能力的科学技术。

思维导图:也被称为“心智导图”,是一个有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英国东尼.博赞(tonybuzan)受到达芬奇做笔记的方法所启发,于1960年首创心智导图法,现在被全球数百万人广泛应用于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上。

思维导图可以让你在一张纸上记录许多信息,并显示各种观念和想法间的关连性,这种视觉的呈现方式,帮助你以360度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增加思考的弹性及灵活度。

快速阅读:是一种充分运用视觉感官的阅读,是一种更符合人们思维特征的快速、高效阅读方法。它能节省视力和脑力,更有利于记忆。掌握了速读技能的人他能以超过平常人十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进行阅读,换句话讲就是“一目多行”速读高手,甚至可以达到“一目十行”。

如一般人的阅读速度平均为(200~500)字/分钟,而掌握“速读”技巧的人能以(~5000)字/分钟的速度阅读书籍和资料,熟练者则可达到10000字/分钟的速度。速读速读法并不神秘,它只是将人们自身就具有的对图像的识别能力运用到文字的阅读中去,从而改变了人们多年来所形成的传统阅读习惯。

n你将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提升写作能力,帮助你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写出几十万字的著作;

n你将学会使用思维导图来提升你的思考技巧,大幅增进你的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

n更重要的是你将会一次结交近百位来自全国的优秀朋友,在共同学习的5天5夜里,你们将结下深厚的友情,这些人将成为你人生中最好的朋友和事业上最好的合作伙伴。

读了守株待兔的感想篇三

由于思维导图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大脑中的创造潜力,目前有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在创造和运用开启创造力的思维导图,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惊人。

一个学习型公司的总裁说:“作为一个头脑风暴的工具,思维导图让我们感觉到创造力一下子打开了,新点子层出不穷,真是思如泉涌,这种感觉以前从来没有过,真是太棒了。”

那好,从现在幵始,就让我们也来创造开启创造之门的思维导图吧。

在画图之前,让我们先来作以下的测试,评判一下你的创造能力:

在学校里,我喜欢试着对事情或问题作猜测,即使不一定都猜对也无所谓。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仔细观察我没有看过的东西,以了解详细的情形。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听变化多端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画图时我喜欢临摹别人的作品。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利用旧报纸、旧日历及旧罐头等废物来做成各种好玩的东西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6•我喜欢幻想一些我想知道或想做的事。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7.如果事情不能一次完成,我会继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做功课时我喜欢参考各种不同的资料,以便得到多方面的了解。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用相同的方法做事情,不喜欢去找其他新的方法。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探究事情的真假。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做许多新鲜的事。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不喜欢交新朋友。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想一些不会在我身上发生过的事情。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想象有一天能成为艺术家。音乐家或诗人。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会因为一些令人兴奋的念头而忘记了其他的事。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宁愿生活在太空站,也不喜欢住在地球上。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有固定的答案。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与众不同的事情。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常想要知道别人正在想什么。

a.完全符合

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故事或电视节目所描写的事。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和他们分享我的想法。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长大后,想做一些别人从没想过的事情。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尝试新的游戏和活动,是一件有趣的事。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不喜欢太多的规则限制。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解决问题,即使没有正确的答案也没关系。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有许多事情我都很想亲自去尝试。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垒不合

我喜欢唱没有人知道的新歌。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不喜欢在班上同学面前发表意见。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当我读小说或看电视时,我喜欢把自己想成故事中的人物。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幻想2前人类生活的情形。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常想自己编一首新歌。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翻箱倒柜,看看有些什么东西在里面。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画图时,我很喜欢改变各种东西的颜色和形状。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不敢确定我对事情的看法都是对的。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对于一件事情先猜猜看,然后再看是不是猜对了,这种方法很有趣。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玩猜谜之类的游戏很有趣,因为我想要知道结果如何。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对机器有兴趣,也很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样子,以及它是怎样转动的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可以拆开来的玩具。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想一些新点子,即使用不着也无所谓。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包含许多不同的意见或观点。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为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找答案,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尝试新的事情,目的只是为了想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玩游戏时,我通常是有兴趣参加,而不在乎输赢。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想一些别人常常谈过的事情。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当我看到一张陌生人的照片时,我喜欢去猜测他是怎么样一个人。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翻阅书籍及杂志,但只想知道它的内容是什么。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不喜欢探寻事情发生的各种原因。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我喜欢问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

a.完全符合

b•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50.无论在家里或在学校,我总是喜欢做许多有趣的事。

a.完垒符合

b_部分符合

c.完全不合

该测验可以测试创造性的四种特征,即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记分的方法是“完全符合”记3分,“部分符合”记2分,“完全不合”记1分。

“挑战性”包括3、4、7、9、10、15、17、18、26、41、42、50等12题,满分36分。

在好奇性特征上得分高:表明受测者具有下列个性品质: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主意多,乐于接触暧昧迷离的情境;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能把握特殊的现象并观察其结果。在好奇性特征上得分低,表明受测者不具备上述特征,影响受测者创造力的发展。

在想象力特征上得分高:表明受测者具有下列特征:善于视觉化并建立心像;善于幻想尚未发生过的事情;可进行直觉地推测;能够超越感官及现实的界限。低分者缺乏想象力,因而创造性不高。

在挑战性特征上得分高:表明受测者具有下列特征:善于寻找各种可能性;能够了解事情的可能性及现实间的差距;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低分者在这方面表现出因循守旧的特点,因而缺乏创造性。

在冒险性特征上得分高:表明受测者具有下列特征:勇于面对失败或批评;敢于猜测;能在杂乱的情境下完成任务;勇于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而低分者缺乏冒险性,因而创造性不足。

通过这个测试,想来你对自己的创造力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估价。接下来,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画一张发掘创造力的思维导图了。

为了用思维导图证实我们具有非凡的创造力,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关于“水”的练习,并尝试自己绘制一幅简单的思维导图。

首先,我们在思维导图上画“水”的形象图。分别有5条或更多的分支将从思维导图的中心发散出去,并且每条分支的“末梢”又有三条小的分支。

接下来,运用你的想象力,给那些分支加上关键词和图形。那么,围绕“水”字就引发出5个主要想法,这样你第一次的创造成果就增加到了5个。

其次,你可以使用这5个新创造出来的想法,把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另外扩展出三个新的想法,这样就又增加了三倍,或者说增加了300%。目卩,瞬间的工夫,你把你的一个想法扩展出15个新想法。

如果现在让你把最初扩展出来的15个关键词中的每一个再扩展5个呢?你当然可以!那将会创造出75个新想法。

如果接着扩展下去呢,又将会有375个新想法……

一直扩展下去,可以持续多久呢?

答案是永远!

这就是思维导图的神奇之处,同时也证明了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创造力。因此,思维导图是发掘你无穷创造潜能的最好方法。

读了守株待兔的感想篇四

这本书由号称“大脑先生”的有名学习办法研讨专家东尼·博赞编写。《思维导图》借助一些简略的事例,从零开端教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你会发现思维导图能够应运于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涯的得力助手!书中所发明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跟方式,它的中心价值在于能帮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脑筋里“思维的舆图”!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底本庞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丹青来表现,让你在大批信息中迅速控制重点、明白档次。而且能加强你的思维能力,晋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主要的是,它可以启示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这条学习规语恐怕是再熟习不外了。事实中,也有不少人是依照这句话的教诲来做的。然而咱们会发明,有时无论你如许勤恳,多么耐劳,却总是不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学习的压力是越来越大、要学的货色是越来越难,精神老是不够用,熬夜的成果是上课昏昏欲睡,导致课堂听讲留神力不能集中……学习似乎成为了一件十分艰苦的事件!例如上课听讲个别都须要记笔记,以往我们往往采用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法,因为不能及时将课堂所将及时的进行演绎总结,课堂上的笔记仅仅是对老师讲授内容的机械复制,而且经常是不完全的,彼此之间没有关系、没有重点。等到课后再想总结,因为世易时移,对授课内容记忆已经不再完整,课堂笔记便成为残缺不全的、不体系的常识记载,对今后温习的价值已经不大。而假如采取“思维导图”为工具记录笔记,那么将老师讲解的一些可托内容记下来,并且将这些核心内容之间的接洽用线条衔接起来。此时,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就可以清楚的浮现在图中。这样的课堂笔记不仅可能敏捷帮你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整堂课的授课进程也形象的被记载在图中,当前复习时,只要将这副图从头到尾再过一遍,那么当时的`授课情景就会在你的脑海里重现一遍,这对于今后的复习无疑也是极大的赞助。

当然,我还不应用过思维导图,对它的本质内容还须多懂得,以便能进步我的思维才能。我想,应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是一件能使学习变快活的事。

读后感

读了守株待兔的感想篇五

1、法律是什么?
大一的时候,法理学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批书。我清楚地记得,其中有一本书,题目就叫《法律是什么?》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这都能成为问题?如果连“法律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那些法学研究者都在做什么?那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实际上,对“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讨论,从古希腊时代一直到今日,都从来没有停止过: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就是某种永恒不变的正义观念的体现。至于这种正义观念源于何处,有的人认为是上帝,有的人认为是理性,还有的人认为是一种感觉;实证主义法学派则认为,除了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实际存在的规范性文件以外,别的一切都不可能被称为法律;社会法学派不愿拘泥于法律文本的条条框框内,认为法律应该是对人们产生实际影响的社会中的法律;历史法学派则认为,法律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或习惯的体现......
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真是多得让人抓狂。可是,依我看来,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开始讨论“法律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根本搞不清楚这个问题问的到底是什么:它问的是法律的本质吗?于是有人就开始背诵课本里面马克思的观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云云)。它问的是法律的形式吗?于是有人就回答,法律就是成文法、判例法、习惯法等的总和;它问的是法律的特征吗?于是有人告诉我,法律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的社会规范”(又是背诵课本,懒得写了)。它问的是法律的功能吗?我心里默想,法律就是现代社会得以持续的基石。
这样看来,“法律是什么?”,就连这个问题也是多义的。法学家们,耗尽毕生的精力,可能也只能对上述问题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难怪,直到现在,“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仍然争论不休!
2、法律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
实际上,庞德并没有解决“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准确来说,他并没有回答“法律的本质”究竟为何。从本书第二章前半段可以看出,庞德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对于所谓的“本质”问题,人们即使能得出一个答案,也更可能只是一些幻想。(p21-p24)
但是,从功能的角度,庞德给出了一个确切的答案:法律就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
这里就会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社会控制?每个人无拘无束地,像卢梭笔下快乐的野蛮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对于这个问题,庞德的解答是:
俗话说得好,我们大家都需要地球,我们大家都有我们谋求满足的许多愿望和要求。我们有那么多人,可是地球却只有一个。每一个人的愿望不断地和他邻人们的愿望相互冲突和重叠。所以,人们不妨说,这就有了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任务。这就有了一项使生活物资和满足生活在一个政治组织社会中的人们的各种要求和愿望的手段,在不能满足人们对它们的一切要求的情况下,至少尽可能地做得好些,这就是当我们说法律的目的是正义时的意思。(p39)
是啊,在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社会中,资源不可能是无限的。可是,人的愿望和需求却源源不断。在欲望的驱使下,群体生活的人必定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冲突。如果不能通过一种恰当的方式,或者说制度,去合理地分配资源,那么人们岂不是要为了那有限的资源而争斗殆尽?
正是为了解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冲突,法律才有了创设的必要性。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利益冲突无法避免,任何社会只要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必然会产生法律。
3、法律权利的工具性解读
承接上文对法律的功能的论述,庞德对法律权利的工具性解读,不得不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权利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不比“法律是什么?”简单。前人的观点,在此不再赘述。但至少,我们知道,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常常把“权利”看作是一种固有的、神圣的存在,于是有所谓“天赋人权”的说法。
然而,在庞德看来,“权利”的概念是如此的模糊,以至于不少人会将不同类型的“权利”混淆在一起——他认为,“权利”可分为以下三类:自然权利、道德权利以及法律权利。(p47-p50)按照庞德的观点,那些所谓的“天赋的”权利,或许更像是一种道德权利。
然而,庞德更加关注的,并非道德权利,而是法律权利。
他认为,法律权利实际上就是一种保护利益的工具。(p53)当然,这里的“利益”,指的是法律上得到承认和被划定界限的利益。毕竟,法律就是通过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或者利益从而达到社会控制的效果的。如此看来,法律权利也只不过是实现社会控制的一种工具。
在庞德这里,法律权利不再“神圣”,也不再虚无缥缈——并没有什么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现实生活中,有的只是立法者对不同利益的承认和评价。
4、价值问题
既然法律要实现社会控制的目的,那么它就必须合理地分配利益。既然要涉及到利益的分配,那么利益的评价和权衡就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利益评价应如何进行?利益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在本书的第四章中,庞德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庞德认为,利益评价的标准有三种:第一种,经验方法,即通过经验寻找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p66);第二种,学理方法,即按照一定时间和地点的法律假说进行评价(p68);第三种·,理想图景方法,即从一种应然的法律制度的构想出发,把理想状态中的理论运用到现实之中,以解决争端。(p71)
庞德更主张采用第一种方法进行利益评价,他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法学学说,还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图景,都是众说纷纭,众口难调。对于这些问题,法学家和哲学家们可以一直争论下去,可是司法实践却不能因此停滞。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就要运用经验和理性,恰当地进行利益评价,以找到最佳的利益方案。(p79-p80)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