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评语大全(15篇)

时间:2024-01-15 09:34:31 作者:GZ才子

开题报告是评估一个科研项目可行性和创新性的重要依据,应当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研究的意义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性。需要写开题报告时,参考一些已完成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呈现自己的研究方案。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关键词: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收入结构;非利息收入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xx)08-0190-04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分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两部分。利息收入指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而非利息收入则是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包括佣金和手续费等,其他收入主要是指咨询、投资等活动带来的收入。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信用社改制后的新生产物,在国家政策加大对三农产业支持的背景下,它不仅要继续承担农村信用社“支农”的责任,更要体现出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为农村金融需求提供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作为一家小型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浙江省银行市场站稳脚跟,其收入结构的转型势在必行。

商业银行进行收入结构转型,实际上就是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在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一)利率市场化趋势凸显银行财务效益问题

近年来,一系列的货币政策都预示着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伴随着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银行筹资的成本会提高,由此会凸显银行的财务效益问题。同时,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同业银行的竞争,还面临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压力。而消费者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减少了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由此造成了银行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的局势。

(二)利息收入增长空间逐渐缩小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要获取较高的存贷利差即高的利息收入变得困难,同时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商业银行对于存款、贷款利率的定价权逐渐消失。随着余额宝等一系列小额揽存金融项目的推出,商业银行想仅仅依靠存贷利差来获取高额营业收入已经成为了不可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不稳定性风险增大,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现有的收入结构模式,来实现盈利的持续性。

(三)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经济的发展使得银行业从以前的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近年来,个人客户需求的多样化推动了理财产品的繁荣发展;市场改革的深化以及全球市场一体化促进了代办服务品种的多样化;机构客户为应对风险对金融资产套期保值、风险对冲以及财务顾问、资产托管等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间业务将会作为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突破口,成为新一轮利润驱动的重要增长点。

(四)金融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偏爱直接融资,使得很多信誉良好的大中型机构客户对银行的依赖程度降低,造成商业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银行面临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挤压,业务空间也日益萎缩。

此外,如国家对资本监管的严格要求等因素也促进了收入结构转型的加快。资本充足率的严格要求使得商业银行信贷供应能力有所降低,而中间业务占用商业银行自有资金较少、承担风险也低,收入来源广泛,这都促使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收入结构转型。

(一)营业收入总额呈上升趋势,利息收入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根据温州龙湾农商银行20xx―20xx年的收入数据(如图1),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总的营业收入从20xx年的1.924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9.621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利息收入对应地从1.731亿元增长至8.094亿元,利息收入一直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非利息收入占比有所增长,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

图2描述的是温州龙湾农商银行20xx―20xx年非利息收入占比情况。20xx年以来,温州龙湾农商银行非利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从10.03%增长至15.87%,虽然稍有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对比20xx年我国其他农商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如北京农商行为27.7%,合肥科技农商行为30.37%,温州龙湾农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三)非利息收入构成稳定,非利息收入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主

龙湾银行非利息收入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汇兑收益、其他营业收入。图3给出了温州龙湾农商银行20xx―20xx年非利息收入构成,显示出其构成比较稳定,且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一直约为90%左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非利息收入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一)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现有收入结构存在的问题

1.收入结构过于单一,利息收入所占比例过高

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业务品种单一,收入来源狭小,其主体业务仍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托管业务等新业务开办较少或收益不高,经营收入主要来源是利差收入。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收入构成中,净利息收入始终占绝对优势,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远低于大型商业银行。

2.非利息收入规模略小,中间业务发展范围不广

尽管需求因素推动下,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的收入结构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非利息收入发展较快,但从总体来说,非利息收入的规模还是略小,以利息收入为主导的收入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另外,其开展的中间业务主要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初级层次的中介服务和劳务,起主导作用的只限于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范围比较固定,品种相对狭窄,缺乏创新。例如,在信托业务方面,一般仅开办贷款等,并没有开办信托存款等业务;在代理业务方面,目前也仅开办少量的代收、代付业务。此外,龙湾农商银行中间业务缺乏有效管理,暂处于盲目的自发性发展状态,尚未建立专门的有效管理体系。

(二)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

1.宏观经济因素

温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受到金融体系改革的影响很大。作为扎根温州市本土的农村商业银行,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必然会受到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直接影响。伴随着金融政策的放宽以及对企业监管的规范,小微企业对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提供服务的要求逐步提高,而且激烈的银行竞争也促使客户的需求产生了质的变化,客户对资金的需求由单一的依赖银行贷款逐步向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的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利息收入,但是伴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银行可以增加大量的中间业务,从而改变主要收入来源。资本充足率的监管限制了银行资产业务的扩张程度,在限定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下,银行应该积极寻求收入结构的转型途径。

2.客户因素

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出借资金的利息收入和提供服务收取非利息收入,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的收入也不例外。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主要定位于小微企业和农民这两类主要客户,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对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的产品要求主要是贷款,为银行创造的主要是利息收入。从农民角度来看,银行收费仍然会触及其部分经济利益,因此存在着抵触情绪,主要是认为为银行提供的并不一定满意的服务支付服务费是不值得的,而且在未升级为农村商业银行前,信用社或是合作银行主要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再次收费会造成不习惯。从短期来看,对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来说,不收取服务费可能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长期来看,银行为了这类业务的持续发展的投入会大大降低,会严重阻碍其收入结构的转型,社会的总福利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3.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内部因素

从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内部来说,其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1)经营理念偏向于传统业务。作为本土的农村商业银行,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目标群体为三农用户以及小微企业,利差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通过无偿或是收取很低的服务费的中间业务收入只占极少的部分。虽然近些年农村商业银行也越来越意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是基层银行在实践的过程中,面对其资产负债业务有重大影响的客户时,极其容易为了传统的存贷业务而让步。(2)缺乏健全的中间业务管理体系。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同城交换业务、信付通业务、第三方存管业务以及代发工资等,这些业务又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这样各职能部门各成体系、各自开发,没有对中间业务形成统一合理的管理规划,导致了中间业务缺乏统一性和有效的推动力,松散的、缺乏规划的中间业务管理,不能够形成统一的开发、分工合作、整体营销的规范运作过程,从而使中间业务难以得到快速持续的发展。(3)资本、人力投入有限,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收入结构转型就要求银行应该多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比重。但是,中间业务尤其是新兴的中间业务像资产证券化、金融理财等业务都是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和相对于传统业务来说更强的业务水平的人力资本,这些中间业务是以it设备为基础的,需要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培养会管理、懂营销的综合性人才。目前,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在这一方面的资本和人力投入都是十分不足的,这也使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中间业务的顺利开展有局限性。

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作为温州筹建的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以及自我约束的金融市场主体,其收入结构的优化转型需要综合协调来实现。

(一)保持利息收入持续增长,为优化收入结构奠定基础

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利息收入占比一直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表明了其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有丰富的经验,存在着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为利息收入的增长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收入结构优化过程中,理想的收入结构模式表现为稳定增长的利息收入及快速增长的非利息收入的有机统一。基于此,温州龙湾农商银行要想在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都保持增长的局面之上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收入结构,就需要合理化业务结构从而使得利息收入占比下降而非利息收入占比不断增大。

要保证利息收入的持续增长,需要对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优化创新。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应主动寻求并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个性化服务,在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基础上进行长期有效合作以降低银行在开发与维持客户上的成本支出,如在服务农民和小微企业两类目标客户的时候,应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来增加其忠诚度。另外,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在实务中应当适当降低商业贷款的比例,以达到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具体而言,就是尽可能推广短期贷款而降低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为农民等开发适合的个人贷款业务以降低企业贷款比例,对处于朝阳行业的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融资,适当降低银行贷款的总体规模也可促进贷款结构的合理配置。

(二)推动中间业务发展,促使收入结构合理转型

1.推行地方性创新以促进温州小微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以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而成为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银行的主要客户群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群体。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将其目标客户定位于小微企业和农民上,同时各级政府出台了各式各样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因此,在与各家商业银行竞争中,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可以将小微企业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将其作为业务领域新的收入增长点,为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对相关业务进行创新,响应国家各级政府号召,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而这也符合温州龙湾农商银行自身目标客户的发展与维持。

由于我国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现状,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作为商业银行无法开展诸如证券经营、基金管理等自主性业务,因此,应将中间业务的开展作为重中之重,以此而促使非利息收入的大幅增长。对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来说,中间业务主要来源为佣金和手续费收入及投资收入,从数据来看,其在非利息收入中的占比长期维持在90%以上。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非利息收入,就必须要扩展中间业务渠道,创新化中间业务经营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并在完善传统中间业务功能基础上加快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的发展。比如,在网络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中完善传统的银行卡等业务,并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就有可取之处。

此外,要保证中间业务的长足发展,需在加快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建立对外合作,如加强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与温州市政府的合作,两者在促进地区发展上的共识使得二者必须不断进行协调沟通以实现共赢。温州市金融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温州龙湾农商银行而言无疑是重要的外部威胁,但从长远来看,也为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进步空间。在供给与需求都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温州龙湾农商银行要充分利用温州本地的优势,在传统业务基础上不断吸收竞争对手的优势部分并予以创新,在新型行业中开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从长期来看,进一步地整合资源,将地方性优秀银行打造成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实现中间业务的战略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3.加强风险监管,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为促进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优化收入结构,加快发展,还需要加强在发展营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工作,这主要表现在对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及操作风险的管理上。温州市经济的发展使得温州龙湾农商银行面临的金融环境比较复杂,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其需要进一步开展与完善本银行业务风险上的监管,为更好地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作出贡献。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要时时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

首先,需对全部员工加强风险意识培训与监管,规范业务办理的流程,从银行内部来规避增加中间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其次,借鉴国内外银行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分析与预测的经验;再次,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合规开展中间业务,如业务的运行及相关收费都要符合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的规定,防止不可预知风险的产生;最后,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中间业务开展情况,以提前制定防御措施。

4.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人才的竞争,业务与创新意识兼具员工队伍的建设,对于商业银行优化收入结构、保证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门从业人员来提高中间业务的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其服务质量关系到银行本身对于客户的吸引能力及维护力度。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在这一点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需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来为中间业务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及根本保障。温州市民营经济的发达现状使得温州市成为相关人才聚集地,可谓人才济济。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在发展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整体资源的优势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吸纳专业人才进入,在人才培养上不落后于竞争对手,促进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及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整体形象的提升。

综上,温州龙湾农商银行要在服务好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市场,通过对传统产品的完善与创新及开发新的产品、服务等来寻求新的增长点。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是大多数学者遇到的一个难题,想要得高分,那么开题报告就要撰写的好。开题报告该如何撰写呢?下面就以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为例为大家详细介绍介绍。

1.1.1 选题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50 多年来,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计划性水利投资体制,政府严格控制着水利投资,财政拨款是水利投资的主要来源,形成了“国家出钱+农民出力”的二元投资结构模式。由于政府对资金的高度统一管理,社会力量和私人部门既无内在冲动,又无外在的竞争压力,这种计划体制压制了私人部门的投资,致使水利事业变成了国家和农民的事业,而非全民的事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打破了计划体制下水利投资的“二元结构”格局,我国水利投资体制开始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制靠近。1997 年10 月,国务院颁布了《水利产业政策》,1999 年 6 月水利部又制定颁布了《水利产业政策实施细则》,同时还采取对水管单位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并推向市场,调整水价政策,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水利投资体制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资格局,投资来源由过去主要靠财政性资金转变为财政性资金、贷款、社会筹资等多种渠道;投资方式由过去政府独资转变为国家、地方政府、私人组织相结合的方式,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水利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仍然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农田水利投资供给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家大力提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总量呈阶段性增长的前提下,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实践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因此,深入系统地对农田水利建设变迁方面进行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拟通过对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变迁研究来找出发展的规律,并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服务。

本文研究的意义,概括地讲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通过对农田水利建设方式的变迁研究,在理论上探讨农田水利建设方式的变迁对中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作用。

对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环境下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系统地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的生产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借鉴作用。

1.3.1 研究的方法

(1)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农田水利建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变迁方式的研究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体制的变化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的研究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对某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农田水利建设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又要对某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状况进行分析。

(3)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把握属于宏观分析方面的研究,对某一历史时期特定地区的分析研究属于微观分析方面的研究。

(4)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不仅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变迁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还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状况做出了实证性的分析。

1.3.2 技术路线

(1)广泛阅读当代中国的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资料,确定农田水利建设变迁情况为研究载体,对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和当代中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

(2)参照当前经济史学界、农业经济学界的研究理论成果,以历史发展的阶段为红线,确定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的基本框架。

(3)整理资料,分析与农田水利建设相关的历史资料,对当代中农田水利建设变迁进行研究分析,初步完成论文写作。

(4)借鉴经济学、经济史理论、经济思想史理论的发展规律,重点分析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方式及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影响,并对历史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基本完成论文写作。

(5)进一步核实史料,去伪存真,凝练语言,理顺逻辑关系,完成本研究。

本文主要是从纵向来重点理清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的演变过程,横向上则论述分析了三个历史阶段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现实问题,并对其加以分析。

纵横兼顾,采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丰富农业经济史、基本建设投资研究的研究内容。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的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的各个阶段,清晰地勾勒了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实现了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的开始,也是导师指导研究生工作的重要方面。学位论文选题得当与否关系到学位论文的成败。学位论文选题准备工作应尽早考虑,要求在入学后第二学期着手进行,至迟于第三学期末必须完成。论文题目的选择要在导师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进行,由导师首先考虑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也可由研究生提出课题经导师审定。选题时一般掌握以下原则:

1、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解决经济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力求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要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要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要基本具备。

4、要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题目要大小适宜,难度得当,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要有相当的把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至迟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凡未按时开题着,可酌情在论文成绩中减1至5分。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并进行现场考察和初步的试验研究,然后写出5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学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

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和科学论证。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取消研究生学籍,终止培养。

4、开题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教研室主任和学院院长签字后交校学位办公室。研究生、导师、学院各存一份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的复印件,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5、开题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教研室主任、学院院长、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批准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则对研究生取消学籍,并取消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的资格。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有关供配电、照明、消防、防雷接地、通信、有线电视等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建筑开始走向高品质,多功能领域,应向综合应用方向发展。

因此,建筑电气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建筑电气则应建立相应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以适应现代建筑电气课题的需要。

本课题过程能对所学专业课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掌握建筑电气工程课题的步骤、方法、绘图技能以及建筑电气的施工程序。

学会选择和确定电气设备的型号及规格,学会查找相关手册,开拓视野,提高工程语言表达能力。

建筑电气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创造、维持与改善室内的电、光、热、声环境的一门科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耗及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关于节能的技术也倍受社会关注。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筑消耗占社会总消耗的25%,其中建筑电器占14%,今后比例还有可能上升,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建筑电气设备本身没有或很少采用有效的节能措施,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建筑中缺少先进的电气控制系统对攒同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产生人为和非人为的巨大能源消耗。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加快,国内外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住宅需求量很大,原有建筑电气已经不能满足课题要求。

本课题在完成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减小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此类建筑电气技术新趋势:采用现场控制总线技术;融合弱电技术和强电技术;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弱电的方式控制强电;使用者现场控制方便节能;管理方便;提高建筑安全性能。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该建筑系统电气课题依据、原则和方法以及课题选择的结论等。

主要内容有:1.按环境要求、光源特性、建筑物风格,装饰效果,环境氛围材料质地及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选光源。

按配光需求、灯具特性、照度质量、装饰效果、灯具与建筑配合,与环境配合、与气氛配合、并要求要均匀无眩光来选择灯具。

根据民用建筑照度规定,应用适当的照度计算方法布置灯具计算被照场所e。

2.按外形、功能、防护要求,控制要求选开关、按安装数目规定、外形功能,防护要求,选插座。

按走线原则及安全便捷省钱省管、安装规范,建筑结构等走线。

按供电可靠、安全、优质、经济原则及负荷类别确定整个建筑内供电方案。

3.按供电可靠、安全、优质、经济原则及负荷类别确定整个建筑内供电方案。

按导线选择原则、各类导线优缺点及各种敷设方式确定课题供电网。

统计系统理论数据,为导线设备选则提供理论依据。

选择各部分导线、设备。

绘制系统图。

完善各层平面图。

按本地区及建筑具体情况确定防雷等级。

进行防雷选择课题计算。

完成防雷及接地平面图。

1. 认真学习和消化任务书,明确课题题目,任务和要求,搞清楚已经给了哪些数据,还要收集哪些资料。

2. 借阅相关书,征求老师意见,拟定大致进程,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供配电、照明、消防电气系统课题计算,在cad中队整个系统进行模拟细化。

3. 分析研究资料,并整理资料。

在配电课题中先根据手册确定各个空间的照度值;课题中以放射式接线,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应用需用系数法计算负荷,按规定选择保护电器,电线电缆,达到安全用电和节能的目的。

4.在照明系统中,本着节能的原则,选择合适光源,通过照明计算,确定最佳光源数,为人们创造一舒适、明亮‘休闲的环境;插座安装课题避免拖线板的滥用,满足增加用电设备的需求,提高用电安全性。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第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目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叶钰,)仍然是软件行业进行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理论支撑和核心思维模式,人们在从实际需求中进行软件开发时,总是先将其中的业务模式抽离出来,再对某个业务的完成流程进行梳理,从而指导项目的具体开发,这就是soa所涉及到的软件工程方法。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基础设施增强,信息量庞大的前提条件下,人们的实际需求变化越来越快,使得软件的业务需求也不断地变化,甚至可能导致整个业务流程的改变,所以在软件行业存在的需求分析过程复杂、软件开发周期长、软件生命周期短、运行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再者,随着数据思维的蔓延,人们的数据所有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导致信息安全成为了国家战略。

由此,诞生了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data-orientedarchitecture,doa)(苗放,),doa的核心是数据,它强调数据作为软件的生长土壤,在云环境下提供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的管理,很好地解决了异构系统间数据共享和系统功能扩展等问题。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当下,doa为国家战略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安全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理论支持。

所以,研究doa下的软件工程方法并将其成熟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1990年开始,在面向对象技术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软件的复用,逐渐发展起了组件技术,随着对组件技术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在com/dcom(楼伟进,)、javabeans/ejb(emmerichw,)等组件标准出现后,基于组件的软件工程趋于成熟,其实现的粗粒度的软件复用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软件的质量,降低了软件开发成本,是软件工程方法的进步(冯健文,)。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最早是由gartner公司提出的,但一开始因为软硬件技术水平的限制,soa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随着webservice(debettencourtj,2001)的出现,soa迎来了发展的真正开端,随着一系列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形成了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时至今日,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仍然主导着软件行业的发展(蔡维德,)。

随着大数据概念(andrewma,2012)的提出,大数据的思维逐渐在学术界和行业中蔓延开来,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关于大数据软件工程(周明辉,)的思考,清华大学何克清教授在《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程关键技术》一文中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其中大数据驱动架构研究的思想,体现了数据在软件工程中的核心作用(何克清,2014)。清华大学张桂刚等在《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软件设计模型》一文中,根据已有的软件工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软件开发过程和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编程语言,进而提出一种软件设计模型(张桂刚,2014)。这些都是数据在软件开发中的核心地位日渐凸显的情况下,对软件工程方法和软件工程技术的探讨。

苗放教授提出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doa)以来,面向数据理论体系不断发展,逐渐丰富,也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doa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在此基础上,苗放教授提出了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data-orientedsoftwareengineering,dose),在软件工程方法上做了新的论述,基于以数据为核心的思想展开了对面向数据软件工程方法的研究。

三、论文研究内容。

首先是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研究,此研究的目标是确立软件工程的新方法,以数据为核心,以数据逻辑体现传统软件工程方法中的业务逻辑。本文研究从软件工程方法学的角度出发,旨在构建一种完整的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进一步壮大软件工程方法体系,拟解决现价段信息系统构建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通过与已有软件工程方法的比较,说明了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方法研究的必要性。

其次是面向数据软件工程方法应用实践,将研究确立的dose方法应用在具体的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从需求调研、开发成本、开发周期、系统扩展、信息共享等几个方面与传统的soa方法进行比较,一方面是检验dose方法的确实可行性;另一方面是检验并证明dose方法相对于传统软件工程方法的优越性。

123下一页四、论文提纲。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软件工程发展与研究现状。

1.3.2存在问题。

1.4论文研究内容。

1.5论文主要创新点及成果。

1.5.1论文创新点。

1.5.2论文主要成果。

1.6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相关概念与技术路线。

2.1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

2.1.1总体架构。

2.1.2核心组成。

2.1.3数据注册中心。

2.2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

2.2.1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基本原理。

2.2.2数据逻辑与业务逻辑。

2.3数据资源池技术。

2.4数据生态系统。

2.5本章小结。

第3章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

3.1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3.2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与传统软件工程。

3.3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与大数据软件工程。

3.4面向数据的软件开发范型。

3.4.1dose方法原则。

3.4.2dose方法描述。

3.4.3dose软件过程。

3.5dose方法的优越性。

3.6本章小结。

第4章基于dose方法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4.1系统的总体架构。

4.2系统设计与实现。

4.2.1数据库设计。

4.2.2doa平台模块设计。

4.2.3系统模块设计。

4.3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五、论文创新点。

(1)提出了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dose)方法原则。根据面向数据所具有的特点,初步规定了面向数据体系结构下软件开发应该遵循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三条原则:统一数据注册标准原则、数据定义服务,数据驱动应用原则、数据-应用生态系统原则。

(2)提出了一种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dose)方法,并给出了方法内容的具体描述。在面向数据的体系结构理论多次项目实践的基础上,对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进行研究,经过对工程方法的探讨提出了一种dose方法,并进行了该方法的项目实践。

(3)提出了一种面向数据的软件工程(dose)的软件过程。在dose方法经过实践的情况下,根据dose方法的实际研发周期,总结出应用dose方法进行软件开发的软件过程,该过程以适应需求变更为迭代的主线,以doa架构的数据生态系统为基础。

上一页123下一页六、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23日--12月8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1月9日--2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3月4日--4月28日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

20xx年5月1日--5月15日数据输入、汇总和处理,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5月15日--5月30日论文写作及修改。

20xx年6月论文答辩定稿。

七、参考文献。

[1]蔡维德,白晓颖,陈以农。2008.浅谈深析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程付超。2014.面向海量遥感数据的分布式混合计算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5]曹哲。2004.软件工程[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杜明晶。下分布式数据注册中心构建与检索功能的初步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

[6]冯登国。2001.国内外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1):8-13.

[8]冯济舟。2014.软件瀑布模型的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j].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

[9]樊莉丽。2014.面向对象设计的软件工程开发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15)。

[10]樊莉丽。2014.软件工程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发展[j].电子制作,(8)。

[12]郭立峰,郭耀,常继传。.nato软件复用标准导论[j].计算机科学,(5):5-16.

[15](意)盖伊,(意)查耶,(意)曼德若利。.软件工程基础[m].中国电力出版社。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篇

关键词: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内容文献中国论文职称论文选题意义:。

我国最近几年特大灾害性事故频发,如北京市密云县踩人事件、大头婴儿事件、苏丹红事件、深圳“舞王”事件、山西溃坝事件等等。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与某些监督管理者疏于或懈怠监督管理的义务是分不开的,如果监督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在市场经济深化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责任的冷漠、对职责的懈怠,甚至官商勾结,疏于防范与监督,不履行监管职责,导致责任事故频发。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的危害,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疏于职守、懈怠职责、工作中不谨慎、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危害社会后果的行为,现代社会提倡以法律的手段——刑罚来解决公职人员的过失行为,追究监督者、管理者的刑事责任,达到有效地预防、减少类似事故发生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仍有相当一些责任事故难以处理,最后不得不以行政手段解决,导致肇事者逍遥法外,进而难以遏制责任事故的重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归责依据不明确,在引进监督过失理论时大多照搬已有的思想,而不是结合本国刑法的定罪标准——犯罪构成来对行政领导的有罪与否进行认定,以致于监督过失理论的应用性不强。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试图从一起责任事故案例引出深化监督过失理论的必要性,继而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和本质,再结合犯罪构成来分析对行政领导的非难性,以期使“行政领导责任的理论依据为什么是监督过失”这一问题更明朗化和具有实用性。

国内外研究情况:。

自—的sars事件以来,公共责任(类似的表述有行政责任、官员问责、领导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等概念进入了人们的眼界,社会进入了一个承诺“责任”的时代,行政领导责任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么追究行政领导责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不同学者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探知。其中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据张成福的理解,可以把行政领导责任分为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政府诉讼责任、政府侵权赔偿责任。根据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相应地,张成福认为对行政领导的非难性源于行政领导不遵守道德规范,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不遵守法定的权限、越权行事,政府和平民的契约性平等关系,政府仅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法人因为须承担赔偿责任。胡建淼、郑春燕认为,行政领导的责任来源于行政领导的职责,若行政领导未履行或未妥善履行行政领导职责,且这种未履行或未妥善履行的行为属于其主观意志能力范围内,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美国学者特里·l.库珀(terryl.cooper)对行政责任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行政伦理学的视角出发,认为行政领导责任包括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相关;主观责任则根植于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即库珀认为对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主观上是他们的内心对于忠诚、责任感的价值判断,源于个人内在的道德操守和对真善美的.行政行为的追求;客观上是他们作为行政领导这个角色所被寄于应有的职责以及其他外部的可能相关事物。

反思目前关于行政领导责任的研究文献,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进行的,缺乏从个体的角度来研究行政领导责任;多是从正面论述领导责任的重要性,缺乏从否定性惩罚的角度来谈;主要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具体责任追究,缺乏从法学的角度来研究行政领导责任。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试图从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本质和分类开始,再针对现实中对行政领导的法律责任追究体系不完善再从法学角度结合我国现行刑法的定罪标准——犯罪构成来分析监督过失理论,以期使“行政领导法律责任的理论依据为什么是监督过失”这一问题更明朗化。因为在分析过程中结合了现行刑法的定罪标准,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对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法学论文研究内容:。

二、行政领导责任概述.

1、行政领导责任概念。

2、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三、分析追究行政领导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监督过失理论(从监督过失的构成分析)。

1、监督过失的实践和理论来源。

2、行政领导监督过失的构成要件。

(1)监督过失的客体。

(2)监督过失的客观方面。

(3)监督过失的主体。

(4)监督过失的主观方面。

四、行政领导监督过失刑事责任追究的限度。

(1)有限适用信赖原则。

(2)考虑不可抗拒因素。

(3)分清责任主体(编辑:)。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实例分析法、学科交叉法和文献研究法。

1、文中先运用实例分析法引出案例进行分析继而引发对论题的思考;。

2、结合行政学和法学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及其分类;。

3、最后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监督过失的犯罪构成;。

4、提出在追究行政领导的监督过失刑事责任时的限度问题。

参考文献:

1.新浪网页.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汉语大词典》,第91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

4.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实例分析法、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整理提供学科交叉法和文献研究法。

3、最后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监督过失的犯罪构成;。

4、提出在追究行政领导的监督过失刑事责任时的限度问题。

参考文献:

1.新浪网页.

2.[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汉语大词典》,第91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

4.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xx)08-0190-04 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分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两部分。利息收入指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而非利息收入则是中间业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包括佣金和手续费等,其他收入主要是指咨询、投资等活动带来的收入。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信用社改制后的新生产物,在国家政策加大对三农产业支持的背景下,它不仅要继续承担农村信用社“支农”的责任,更要体现出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为农村金融需求提供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作为一家小型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浙江省银行市场站稳脚跟,其收入结构的转型势在必行。

商业银行进行收入结构转型,实际上就是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在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一)利率市场化趋势凸显银行财务效益问题

近年来,一系列的货币政策都预示着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伴随着利率水平升高的风险,银行筹资的成本会提高,由此会凸显银行的财务效益问题。同时,商业银行不仅面临着同业银行的竞争,还面临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压力。而消费者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行融资减少了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由此造成了银行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的局势。

(二)利息收入增长空间逐渐缩小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要获取较高的存贷利差即高的利息收入变得困难,同时银行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商业银行对于存款、贷款利率的定价权逐渐消失。随着余额宝等一系列小额揽存金融项目的推出,商业银行想仅仅依靠存贷利差来获取高额营业收入已经成为了不可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不稳定性风险增大,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现有的收入结构模式,来实现盈利的持续性。

(三)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经济的发展使得银行业从以前的卖方市场开始向买方市场转变。近年来,个人客户需求的多样化推动了理财产品的繁荣发展;市场改革的深化以及全球市场一体化促进了代办服务品种的多样化;机构客户为应对风险对金融资产套期保值、风险对冲以及财务顾问、资产托管等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间业务将会作为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突破口,成为新一轮利润驱动的重要增长点。

(四)金融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偏爱直接融资,使得很多信誉良好的大中型机构客户对银行的依赖程度降低,造成商业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银行面临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挤压,业务空间也日益萎缩。

此外,如国家对资本监管的严格要求等因素也促进了收入结构转型的加快。资本充足率的严格要求使得商业银行信贷供应能力有所降低,而中间业务占用商业银行自有资金较少、承担风险也低,收入来源广泛,这都促使我国商业银行进行收入结构转型。

(一)营业收入总额呈上升趋势,利息收入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根据温州龙湾农商银行20xx―20xx年的收入数据(如图1),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总的营业收入从20xx年的1.924亿元增长至20xx年的9.621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利息收入对应地从1.731亿元增长至8.094亿元,利息收入一直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非利息收入占比有所增长,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

图2描述的是温州龙湾农商银行20xx―20xx年非利息收入占比情况。20xx年以来,温州龙湾农商银行非利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从10.03%增长至15.87%,虽然稍有波动,但总体呈增长趋势。对比20xx年我国其他农商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如北京农商行为27.7%,合肥科技农商行为30.37%,温州龙湾农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三)非利息收入构成稳定,非利息收入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主

龙湾银行非利息收入包括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汇兑收益、其他营业收入。图3给出了温州龙湾农商银行20xx―20xx年非利息收入构成,显示出其构成比较稳定,且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一直约为90%左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非利息收入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一)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现有收入结构存在的问题

1.收入结构过于单一,利息收入所占比例过高

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业务品种单一,收入来源狭小,其主体业务仍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托管业务等新业务开办较少或收益不高,经营收入主要来源是利差收入。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收入构成中,净利息收入始终占绝对优势,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远低于大型商业银行。

2.非利息收入规模略小,中间业务发展范围不广

尽管需求因素推动下,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的收入结构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非利息收入发展较快,但从总体来说,非利息收入的规模还是略小,以利息收入为主导的收入结构仍然比较单一。另外,其开展的中间业务主要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初级层次的中介服务和劳务,起主导作用的只限于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范围比较固定,品种相对狭窄,缺乏创新。例如,在信托业务方面,一般仅开办贷款等,并没有开办信托存款等业务;在代理业务方面,目前也仅开办少量的代收、代付业务。 此外,龙湾农商银行中间业务缺乏有效管理,暂处于盲目的自发性发展状态,尚未建立专门的有效管理体系。

(二)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

1.宏观经济因素

温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受到金融体系改革的影响很大。作为扎根温州市本土的农村商业银行,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收入结构转型必然会受到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直接影响。伴随着金融政策的放宽以及对企业监管的规范,小微企业对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提供服务的要求逐步提高,而且激烈的银行竞争也促使客户的需求产生了质的变化,客户对资金的需求由单一的依赖银行贷款逐步向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的间接融资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利息收入,但是伴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银行可以增加大量的中间业务,从而改变主要收入来源。资本充足率的监管限制了银行资产业务的扩张程度,在限定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下,银行应该积极寻求收入结构的转型途径。

2.客户因素

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出借资金的利息收入和提供服务收取非利息收入,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的收入也不例外。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主要定位于小微企业和农民这两类主要客户,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对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的产品要求主要是贷款,为银行创造的主要是利息收入。从农民角度来看,银行收费仍然会触及其部分经济利益,因此存在着抵触情绪,主要是认为为银行提供的并不一定满意的服务支付服务费是不值得的,而且在未升级为农村商业银行前,信用社或是合作银行主要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再次收费会造成不习惯。从短期来看,对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来说,不收取服务费可能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长期来看,银行为了这类业务的持续发展的投入会大大降低,会严重阻碍其收入结构的转型,社会的总福利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3.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内部因素

从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内部来说,其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1)经营理念偏向于传统业务。作为本土的农村商业银行,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目标群体为三农用户以及小微企业,利差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通过无偿或是收取很低的服务费的中间业务收入只占极少的部分。虽然近些年农村商业银行也越来越意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但是基层银行在实践的过程中,面对其资产负债业务有重大影响的客户时,极其容易为了传统的存贷业务而让步。(2)缺乏健全的中间业务管理体系。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是同城交换业务、信付通业务、第三方存管业务以及代发工资等,这些业务又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这样各职能部门各成体系、各自开发,没有对中间业务形成统一合理的管理规划,导致了中间业务缺乏统一性和有效的推动力,松散的、缺乏规划的中间业务管理,不能够形成统一的开发、分工合作、整体营销的规范运作过程,从而使中间业务难以得到快速持续的发展。(3)资本、人力投入有限,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收入结构转型就要求银行应该多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比重。但是,中间业务尤其是新兴的中间业务像资产证券化、金融理财等业务都是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和相对于传统业务来说更强的业务水平的人力资本,这些中间业务是以it设备为基础的,需要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培养会管理、懂营销的综合性人才。目前,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在这一方面的资本和人力投入都是十分不足的,这也使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中间业务的顺利开展有局限性。

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作为温州筹建的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以及自我约束的金融市场主体,其收入结构的优化转型需要综合协调来实现。

(一)保持利息收入持续增长,为优化收入结构奠定基础

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利息收入占比一直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表明了其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有丰富的经验,存在着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为利息收入的增长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收入结构优化过程中,理想的收入结构模式表现为稳定增长的利息收入及快速增长的非利息收入的有机统一。基于此,温州龙湾农商银行要想在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都保持增长的局面之上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收入结构,就需要合理化业务结构从而使得利息收入占比下降而非利息收入占比不断增大。

要保证利息收入的持续增长,需要对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优化创新。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应主动寻求并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个性化服务,在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基础上进行长期有效合作以降低银行在开发与维持客户上的成本支出,如在服务农民和小微企业两类目标客户的时候,应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来增加其忠诚度。另外,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在实务中应当适当降低商业贷款的比例,以达到在降低风险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具体而言,就是尽可能推广短期贷款而降低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为农民等开发适合的个人贷款业务以降低企业贷款比例,对处于朝阳行业的小微企业进行贷款融资,适当降低银行贷款的总体规模也可促进贷款结构的合理配置。

(二)推动中间业务发展,促使收入结构合理转型

1.推行地方性创新以促进温州小微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以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而成为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银行的主要客户群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群体。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将其目标客户定位于小微企业和农民上,同时各级政府出台了各式各样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因此,在与各家商业银行竞争中,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可以将小微企业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将其作为业务领域新的收入增长点,为其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对相关业务进行创新,响应国家各级政府号召,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而这也符合温州龙湾农商银行自身目标客户的发展与维持。

由于我国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现状,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作为商业银行无法开展诸如证券经营、基金管理等自主性业务,因此,应将中间业务的开展作为重中之重,以此而促使非利息收入的大幅增长。对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来说,中间业务主要来源为佣金和手续费收入及投资收入,从数据来看,其在非利息收入中的占比长期维持在90%以上。在此基础上,要增加非利息收入,就必须要扩展中间业务渠道,创新化中间业务经营模式,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并在完善传统中间业务功能基础上加快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的发展。比如,在网络经济大发展的环境中完善传统的银行卡等业务,并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就有可取之处。

此外,要保证中间业务的长足发展,需在加快产品创新的基础上建立对外合作,如加强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与温州市政府的合作,两者在促进地区发展上的共识使得二者必须不断进行协调沟通以实现共赢。温州市金融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温州龙湾农商银行而言无疑是重要的外部威胁,但从长远来看,也为温州龙湾农商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进步空间。在供给与需求都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温州龙湾农商银行要充分利用温州本地的优势,在传统业务基础上不断吸收竞争对手的优势部分并予以创新,在新型行业中开发新的中间业务产品。从长期来看,进一步地整合资源,将地方性优秀银行打造成为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实现中间业务的战略转型,提升综合竞争力,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3.加强风险监管,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为促进温州龙湾农商银行优化收入结构,加快发展,还需要加强在发展营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工作,这主要表现在对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及操作风险的管理上。温州市经济的发展使得温州龙湾农商银行面临的金融环境比较复杂,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其需要进一步开展与完善本银行业务风险上的监管,为更好地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作出贡献。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要时时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监管。

首先,需对全部员工加强风险意识培训与监管,规范业务办理的流程,从银行内部来规避增加中间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其次,借鉴国内外银行开展中间业务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分析与预测的经验;再次,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合规开展中间业务,如业务的运行及相关收费都要符合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的规定,防止不可预知风险的产生;最后,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中间业务开展情况,以提前制定防御措施。

4.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集中于人才的竞争,业务与创新意识兼具员工队伍的建设,对于商业银行优化收入结构、保证持续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门从业人员来提高中间业务的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其服务质量关系到银行本身对于客户的吸引能力及维护力度。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在这一点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需引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来为中间业务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及根本保障。温州市民营经济的发达现状使得温州市成为相关人才聚集地,可谓人才济济。温州龙湾农商银行在发展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整体资源的优势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吸纳专业人才进入,在人才培养上不落后于竞争对手,促进整体人员素质的提升及温州龙湾农商银行整体形象的提升。

综上,温州龙湾农商银行要在服务好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市场,通过对传统产品的完善与创新及开发新的产品、服务等来寻求新的增长点。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是大多数学者遇到的一个难题,想要得高分,那么开题报告就要撰写的好。开题报告该如何撰写呢?下面就以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为例为大家详细介绍介绍。

1.1.1选题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50多年来,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计划性水利投资体制,政府严格控制着水利投资,财政拨款是水利投资的主要来源,形成了“国家出钱+农民出力”的二元投资结构模式。由于政府对资金的高度统一管理,社会力量和私人部门既无内在冲动,又无外在的竞争压力,这种计划体制压制了私人部门的投资,致使水利事业变成了国家和农民的事业,而非全民的事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打破了计划体制下水利投资的“二元结构”格局,我国水利投资体制开始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制靠近。1997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水利产业政策》,1999年6月水利部又制定颁布了《水利产业政策实施细则》,同时还采取对水管单位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并推向市场,调整水价政策,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水利投资体制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资格局,投资来源由过去主要靠财政性资金转变为财政性资金、贷款、社会筹资等多种渠道;投资方式由过去政府独资转变为国家、地方政府、私人组织相结合的方式,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对水利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就目前研究情况来看,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仍然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农田水利投资供给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家大力提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总量呈阶段性增长的前提下,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方面的研究十分必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实践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总结。因此,深入系统地对农田水利建设变迁方面进行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拟通过对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变迁研究来找出发展的规律,并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服务。

本文研究的意义,概括地讲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通过对农田水利建设方式的变迁研究,在理论上探讨农田水利建设方式的变迁对中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作用。

对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环境下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系统地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的生产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借鉴作用。

1.3.1研究的方法。

(1)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农田水利建设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变迁方式的研究属于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体制的变化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的研究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既要对某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农田水利建设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又要对某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状况进行分析。

(3)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把握属于宏观分析方面的研究,对某一历史时期特定地区的分析研究属于微观分析方面的研究。

(4)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不仅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变迁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还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状况做出了实证性的分析。

1.3.2技术路线。

(1)广泛阅读当代中国的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资料,确定农田水利建设变迁情况为研究载体,对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和当代中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

(2)参照当前经济史学界、农业经济学界的研究理论成果,以历史发展的阶段为红线,确定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的基本框架。

(3)整理资料,分析与农田水利建设相关的历史资料,对当代中农田水利建设变迁进行研究分析,初步完成论文写作。

(4)借鉴经济学、经济史理论、经济思想史理论的发展规律,重点分析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方式及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影响,并对历史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基本完成论文写作。

(5)进一步核实史料,去伪存真,凝练语言,理顺逻辑关系,完成本研究。

本文主要是从纵向来重点理清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的演变过程,横向上则论述分析了三个历史阶段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现实问题,并对其加以分析。

纵横兼顾,采用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丰富农业经济史、基本建设投资研究的研究内容。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的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的各个阶段,清晰地勾勒了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变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实现了将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电气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精神,为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必经过程,所有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中期考核通过,进行学位论文写作之前,都必须做开题报告。

第二条开题报告主要检查研究生掌握专业理论的程度和研究能力,考察学位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

第三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教研室(或研究室)所承担的国家、省部委等有关部门下达的研究项目或课题以及本人的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选题,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第四条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内容包括:(1)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3)本人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突破的难题或攻克的难关、自己的创新或特色、研究方法或实验方案、写作计划等;(4)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第五条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需向导师提出申请。申请获准后,参加开题报告的教师,包括导师在内,一般不得少于3人。在做开题报告时,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必须参加,跨学科或相近专业的研究生亦可旁听。

第六条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教师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主要评议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研究生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评议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评议结束后,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在“评语”栏中填写评语。

第七条表中各项可自行加页。

一、立论依据:内容包括1.选题的缘由;2.研究意义;3.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选题缘由:托妮·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女性。她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与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的猛烈冲击,探索了黑人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艰辛历程。尤其是在《秀拉》这部作者最钟爱的作品中,莫里森塑造了一组丰满、复杂的黑人形象,不仅描绘了他们在种族歧视的生存困境中的各般命运,更体现了哲学、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存在主义在西方世界有重大的影响力,作为一种非理性的思潮,它关注人的本质、人的生存状态、人生的意义及人的价值等根本问题。存在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除了存在主义哲学,还包括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美学等。这些领域都很好地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另外,莫里森在这部作品中还运用了诸多有后现代特色的'叙事策略,如荒诞的视角、并置对照及非线性叙述。鉴于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论证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与后现代叙事策略这两者相互映照的关系,不失为一种新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研究意义:近年来,对非裔作家托妮·莫里森作品的研究成为英美文学研究的热点。有的研究运用了传统批评模式,如对写作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技巧等进行分析探讨,有的则采用了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批评理论,如神话-原型批评、心理分析、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叙事技巧等。然而,对《秀拉》这部作品鲜有跨学科地从哲学角度进行剖析的研究,探讨作品中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与叙事策略一致性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论文将填补目前学术界对《秀拉》这部小说研究的一项空白,综合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和文学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为欣赏这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中的女权主义和民族主义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研究不失为一项有价值的研究。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国内对莫里森作品《秀拉》的评论体现为这样几个特点:一、从80年代年莫里森作品为中国学者和读者所熟知直至今日,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呈阶段性递增之势。在钱素满主编的《当代美国作家评论》(1987)一书中,收录了胡允桓撰写的题为“黑色的宝石—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文章,简要介绍了莫里森的创作思想和主题,探讨了《秀拉》中秀拉的形象。虽然莫里森在80年代曾随美国女作家代表团访问中国,而且《秀拉》在1988年就经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但在1993年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国内对其研究和批评很少。多数研究集中在获得普利策奖的《宠儿》等作品上。而对《秀拉》进行专门批评和研究的是在莫里森获奖两年后的1995年,魏颖超在《社科纵横》第五期上发表的文章“一株挺拔的红杉—评托尼·莫里森秀拉中的叛逆者形象”。近年来,莫里森的《秀拉》成为英美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逐渐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二、从研究的切入角度和批评方法来看,呈现出从单一到多元并存的态势。早期对《秀拉》的研究基本上是比较单一的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些文章多数运用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也有运用叙事学等方法进行的研究,如周小平“莫里森‘秀拉’中的时间形势及其意味”,以作品的时间表达形式为切入角度,研究时间与人物的变化关系,探讨了小说的写作形式。进入21世纪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一方面,对写作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技巧等进行分析的传统批评模式仍在运用,另一方面,一些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如神话-原型批评、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心理分析、文化研究、叙事特征等在《秀拉》的分析中也得到更多的运用。如杜志卿和张燕“‘秀拉’:一种神话原型的解读”,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考察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文章认为秀拉是替罪羊和撒旦原型在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置换变形。章汝雯的“从‘秀拉’看托尼·莫里森的女性主义观点”,从女性主义角度,提出黑人妇女个性解放、实现自我和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相结合、相统一的重要性。刘君涛“从镜像结构看‘秀拉’的人物组合与叙事风格”从镜像结构来研究作品的艺术结构和叙述特征,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批评方法。总之,对于同一文本《秀拉》,由于批评方法和切入角度的不同,其解读也异彩纷呈。这些研究对《秀拉》的文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文化价值进行了全面、透彻、中肯的阐释。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随着网络应用的丰富和发展,很多网站往往不能迅速跟进大量信息衍生及业务模式变革的脚步,常常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人力和物力来处理信息更新和维护工作;遇到网站扩充的时候,整合内外网及分支网站的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甚至还需重新建设网站;如此下去,用户始终在一个高成本、低效率的循环中升级、整合……于是,我们听到许多用户这样的反馈:页面制作无序,网站风格不统一,大量信息堆积,发布显得异常沉重内容繁杂,手工管理效率低下,手工链接视音频信息经常无法实现;应用难度较高,许多工作需要技术人员配合才能完成,角色分工不明确;改版工作量大,系统扩展能力差,集成其它应用时更是降低了灵活性;对于网站建设和信息发布人员来说,他们最关注的系统的易用性和的功能的完善性,因此,这对网站建设和信息发布工具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

首先,角色定位明确,以充分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功能完整,满足各门道"把关人"应用所需,使信息发布准确无误。比如,为编辑、美工、主编及运维人员设置权限和实时管理功能。

此外,保障网站架构的安全性也是用户关注的焦点。能有效管理网站访问者的登陆权限,使内网数据库不受攻击,从而时刻保证网站的安全稳定,免于用户的后顾之忧。

根据以上需求,内容管理系统cms应运而生,来有效解决用户网站建设与信息发布中常见的问题和需求。对网站内容管理是该软件的最大优势,它流程完善、功能丰富,可把稿件分门别类并授权给合法用户编辑管理,而不需要用户去理会那些难懂的sql语法。

内容管理从20xx年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这时。com和b2b,b2c等经历了资本和市场的考验及洗礼,人们重新回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面-如何提高竞争能力,而内容管理恰恰能够通过对企业各种类型的数字资产的产生、管理、增值和再利用,改善组织的运行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事业单位也开始认识到内容管理的重要性。

1.系统架构的研究:采用三层架构,将系统分为ui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目前三层架构的思想已经很成熟。研究三层架构,有助于理解软件系统架构。

3.用户体验和界面的友好性研究:本系统将使用ajax,jquery等技术和javascript插件,来提高用户体验和用户交互性。对于与用户界面以及操作方面进行研究,让界面更加美观,操作更加人性化,提高用户交互性和用户体验。例如用户操作成功之后自动跳转,减少用户的操作次数。

4.其他cms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其他成熟的cms内容管理系统的研究,加强对cms的理解。争取做到最好。

5.网站安全性研究: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安全,合理的数据库,使用存储过程。增加安全验证,达到系统安全。

6.用户权限研究:系统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权限,然后将角色授予用户。从而达到权限的安全,用户权限分配合理。

1.需求分析使用startuml完成需求分析,并完成各种uml图。数据库设计使用powerdesigner15,sqlserver20xx。web开发使用visuastudio20xx,,iis等工具,业务逻辑使用动软.net代码生成器,提高开发效率。

2.研究已经成熟的cms内容管理系统。通过研究成熟的cms系统,理解cms内容管理系统的设计定位,用户定位。借鉴已经成熟的经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学习其中的思想。

3.采用。net平台,c#语言,,iis等。数据库使用sqlserver20xx。

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有:业务流程的需求分析,数据库的设计,用例设计。

2.20xx/2/1-20xx/3/31:详细设计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有:类的设计,业务流程的详细设计。

3.20xx/4/1-20xx/5/1:系统实现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内容有:功能的实现。

4.20xx/5/2-20xx/5/31:系统维护维护阶段。

1、《c#高级编程》(美)内格尔(nagel.c)等著;李铭翻译;黄静,清华大学出版社。

2、《设计模式》erichgamma。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季羡林先生在谈及胡适时,曾评价胡适是一个大人物,一个享有盛名而又充分争议的人物,一个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人物[1]。的确,胡适既是五四的领袖人物,又扮演整个文学、教育史的领军角色,还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语文教育历史潮流之中,发挥了引领性作用。由他首先掀起的的新文化运动,刻下了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有着永不磨灭的痕迹,不仅使中国语文教育实现了改头换面,让传统的理念、内容、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崭新变化,又将白话文运动的成果以国家意志的形式体现在了语文教育中,1923年,由胡适负责高中语文课程纲要的制定,直接参与了相关政策、纲领性文件的草拟。胡适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主张,是从指出传统古文教授方法的种种弊端开始的。留美期间,便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一一指出具体的问题与漏洞,并相应地提出了具有创造性改革意义的想法与思路,这是他对语文教学的最初探讨。1917年,他又作成一篇《文学改良刍议》,最先唱响了新文化运动序曲,并得到一大批先进人士大力支持,从此便开始大力宣传推行新文化运动,抨击旧文化、旧文学,很快成为了中坚人物。三年后,他又应邀作了一篇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演说,即《中学国文的教授》,紧接着1922年,又针对其中某些问题进行过一定修正与完善,题作《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在这两篇文章中,胡适对中学国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许多崭新的理论主张。胡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通过他参与并主持制定的政策性文件、发表的相关著作和演讲中表现出来。胡适关于语文教育的著作有很多,从留美期间写过的札记中就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的文章,如《记兴趣》《专精与博学》《发表与吸收》《作文不讲文法之害》等等。除此之外,在五四以后,胡适也发表了很多相关论著。在这些论著中,胡适多是从教育的实情出发,运用科学的观念和方法来研究探索中国语文发展的规律,既有宏观也有微观层面,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推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量。

一方面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本课题在参考了胡适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口语交际教学等课程与教学的各个部分,来阐释其主体内容,既能深入、客观地进行探究,更能极大推动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理论研究的发展与革新,同时也可以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与实际教学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从实践意义上来说,本论文将胡适系统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与现实的语文课改、教改密切结合,深入探究胡适语文教育思想中具有先进性、建设性与高度预见性的观点主张,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启示,同时也为我国推进教学革新,提供强有力参考和指导。

杜威,是在哲学、思想、教育等领域都有着卓越影响力、威慑力的美国学者,实用主义思想流派的权威领袖。在西方留学阶段,胡适就曾在他门下求学,受到其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深刻印记,其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1919年,由胡适为首的学者提议,由北京大学、江苏教育学研究会等组织进行联合,对杜威教授发出巡回演讲的邀请,进行来华讲学。而胡适作为他的学生,理所应当地担任了最合适的翻译、秘书职位,进行了大部分演讲活动的设计、组织,同时还作了大量关于他演讲内容中先进思想理论整理汇编,形成极为珍贵的材料与文献。可以说,胡适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最忠诚的信徒,并将其思想深深融入到了中国的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之中,极大地促使了中国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革新进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同时他还针对传统教育流派提出的“旧三中心”,创造性地对应提出了“新三中心”[13,6]。其中,对胡适课程与教学理论有着极具震慑力的方面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儿童中心”论,反对压抑学生个性,主张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心理、能力、性格和兴趣,着力培养与发展学生各不相同的个性心理,并以此来确定最适合的课程内容、手段,其教育效果必定事半功倍;二是主张生活教育,根据“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自然发展”[13,18]等主张,曾指出最好方法就应该是到真正现实中学习、磨练,“从做中学”,反对教育是为未来做准备的观点,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应该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法上,应抛弃传统的“静听”“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注入模式,提倡以平等、公正方式进行。

个人主义理论,顾名思义就是主张“以个体为中心”,而胡适的个人主义思想理论曾在多篇文章中有着比较集中的阐释。胡适主张首先是独立、自主的人格魅力,充满质疑与否定的理念,其次是积极、充满责任感的态度,这本质上也是一种人本主义理论,的“个人要高于所有”“个人的充分发展就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的人本主义理论[16]。个人主义理论,在胡适一生中所有课程与教学理论思想中拥有着绝对核心的地位,他著书立作、待人接物,几乎全都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进行的。以至于,“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运动”,也是以个人主义理论为基础,表现出一种作为“人”的再生。而胡适便站在了一种作为“人”的角度与视野里,重新进行评估传统中国的所有思想观点,重新创造出一种新的文明境界,试图能与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相接轨。我们也可以在他曾编辑的各类著作、杂志中发现这种理论的明显的痕迹,比方说,《竞业旬报》“从新做一个完完全全的人,做一个完完全全的国民,大家齐来,造一个完完全全的祖国”[17];胡适不仅这样提倡,更是以身作则。个人主义理论成为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最坚实的基础,在更高的高度进行审视,以是否符合学生充分发展要求为根本标准,在实际的课程与教学中提出系统、彻底构想。在课程性质与目的的定位上,胡适主张要积极掌握白话文的。知识与应用,由于古文已经成为学生进行培养自身独立个性的严重障碍,因此说要想树立这种独特的个性,最基本的就是能够自由表达、善于自由表达内心想法,但是传统古文确实是无法满足这一基本的要求,因此,胡适主张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方面,都尽量能做到使用“国语”;教学方法上,他主张大胆改革,抛弃传统、落后的模式,积极推行自觉、主动的模式,这同样基于这种先进的个人主义理论思想。当然,这种个人主义的思想理论,也的确能作为是中国语文教育思想自身理念的内在要求。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去理解、善于去使用语言文字,而这种能力当然也是需要与人本身的思想、情感、品格、经验所紧密相连。因此说,基于这种个人主义理论,胡适在语文教育思想中就站在了“立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

首先,综合探究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形成的背景和理论源头,这与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形成发展、内容特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最先从胡适身处背景与教育历程出发,探究其语文思想形成之源头所在。其次,深入剖析其语文课程、教学理论,本论文第二块,就从课程论、教学论各要素上,详细进行阐释与论证,这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最后,针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结合胡适相应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思想观点,挖掘出其先进性与科学性的内容,以求对当下实际教学的创新提供一定参考建议。

abstract6-7。

目录8-10。

(一)胡适与我国20世纪20、30年代的语文思想主张10。

1.有关胡适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研究11。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2。

(1)令学生自己命题33。

(4)作文的批改35。

(2)课外阅读中,积极“泛读”42。

(1)缺乏兴趣,不想写42。

(2)与生活脱轨,不知道写什么42。

[1]张光璘。季羡林先生[m].北京:作家出版社,20xx.132.

[2]黄苏芬。20世纪50年代胡适史学思想批判研究[d].安徽硕士学位论文,20xx.

[5]陈本源。论胡适对国文“教授法”的构想--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史散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16(4).

[7]曲英杰。胡适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20xx,5(4).

[8]温建萍.论胡适的语文教育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21(1).

[9]张瑜。胡适语文教育对当前语文教学的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13]刘正伟。杜威教育哲学与胡适语文教学观[j].淮阴师专学报,1996,18(3).

[15]胡适。胡适文集卷二[m].中学国文的教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8]胡适。胡适文集卷三[m].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0]张哲英。清末民国时期语文教育观念考察--以黎锦熙、胡适、叶圣陶为中心。

[22]赵静。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113.

[23]赵娜娜。胡适文言文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46.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开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区域经济学。

研究方向: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

入学时间:

班次:

指导老师:

填表时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问题和困难。作为区域经济,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区际竞争中,正确分析面临的环境制约因素,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确保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旨在多角度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提出种种对策,以求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理论开始提出,但至今对经济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研究仅局限于宏观的认识,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物破坏问题、经济技术水平问题等。而对区域经济的环境制约因素,特别是一些微观内在因素研究甚少。作者拟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点上加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并提出一些措施和对策。

前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目的、基本技术路线。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制约。

(一)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基础;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反作用;

(三)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制约因素。

(一)失衡增长导致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二)区位资源的不平衡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三)现有环境管理体制与国际不配套制约环境经济发展。

三、对策研究。

(一)中国区域开发管理体制必须创新;

(二)适时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

(三)制定完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20xx年1月至2月拟定论文开题报告,资料与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

20xx年3月至4月完成论文初稿并请导师修改,完成论文二稿并请导师修改;

20xx年5月至6月论文定稿与答辩。

1、张敦富主编,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北京。

2、李京文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教程,广西人民出版社20xx年,南京。

3、孙久文,中国区域经济实证研究——结构转变与发展战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北京。

4、叶裕民,中国区域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北京。

5、宋璇涛,寻求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xx年,北京。

6、李京文主编,21世纪中国经济大趋势,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沈阳。

7、汤爱民,大整合,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年,北京。

8、顾介康、储东涛主编,江苏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规律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南京。

9、薛志平、刘波,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理念卷),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20xx年,香港。

10、吴兴鹏、董剑南、谢玉平,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实践卷),香港大学报社出版公司20xx年,香港。

11、国家环境保护局译,选择还是放弃——荷兰国家环境政策计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北京。

12、厉以宁、章铮,环境经济学,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北京。

1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西方经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广州。

14、陈耀邦,可持续发展战略读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北京。

15、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等6部门,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研究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北京。

16、方在农主编、彭立明副编,现代科技知识导论,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年,南京。

17、中国环境报、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环境与发展、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动态、环境导报等报刊。

化工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本文首先对现有internet体系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既看到了internet存在的意义,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在网络规模日益膨胀的今天,internet架构已经开始出现僵化,当网络规模增大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厉害,而且当用户的需求变得多样化时比如,用户可能需要提供自己的私有服务,或者用户想建立自己的测试环境等,internet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次,本文对仿真理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现有的一些主流网络仿真工具。

这对本文所提出的网络模型的仿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也是验证该网络模型可行性的必要前提。

由于虚拟化技术是本文的核心技术,因此,在第三章中还对网络虚拟化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对该技术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各种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建立一个合理的虚拟化网络模型。

在以上的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中提出了一个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并给出了详细设计方案。该网络模型旨在使用户能够尽可能多地拥有对自己私有网络的控制权,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服务提供商”.

该网络模型能够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具有更高独立性、安全性、灵活性,并具有物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特性的网络,这使得用户能够在自己的私有网络中提供或享用更多种多样的个人网络服务,这些服务不但包括应用层各项服务,还包含了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该模型的核心主要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用到的虚拟化技术包括虚拟路由器技术、虚拟网卡技术、虚拟拓扑技术等等。虚拟设备技术是一种对硬件设备功能的软件仿真技术,而虚拟拓扑技术是指现实网络拓扑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的虚拟映射技术,它能够提供给用户控制自己网络拓扑的接口。

在第五章中本文还讨论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用于个人用途,也可以用于组织机构建设网络的情况,还可以用于给网络研究人员对前沿的网络技术进行方便而灵活的实验和仿真。特别地,本文在对现有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网络模型在该平台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框架,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越性奠定了基础。

最后,本文采用ns2仿真技术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对该网络性能参数的评估。同时还结合利用了planetlab测试床,对该网络模型的系统参数也进行了评估,验证了该网络模型的可行性。

研究目标和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对应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

首先,讨论了网络仿真技术,包括其研究背景和现有的一些主流网络仿真技术。

然后,着重介绍了虚拟化技术,并对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

接着,提出了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体系结构,详细描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机制,并给出了具体的网络通信实例。

另外,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性能测试。结合现有的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拟解决问题。

internet的优势是明显的,就是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大量的服务,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internet的体系结构正使得它变得开始僵化。

首先,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地增大,对硬件资源的消耗也逐渐开始呈指数级递增,于是即使是对internet架构的很小改动,都会使得部署相当困难。例如,ipv6虽然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很久了,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ipv6迟迟不能推广使用。因此,internet不利于新型网络架构的研究及部署,它不但对需要大量的硬件资源消耗,而且部署周期相当长。

另外,用户的需求已不仅限于现有的internet服务,他们的服务需求已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例如,internet的尽力包传送服务并不能满足商业中的关键服务或一些实时应用程序的需求。因此,internet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个人网络服务需求。

此外,internet的服务由isp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将使得有时对它的使用变得很不灵活。用户往往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起自己的网络拓扑,提供自己的私有网络服务等等。因此,internet不能向用户提供开放式的管理和竞争平台.促使我们去寻求更好的网络架构解决方案,而虚拟覆盖网络模型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研究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等)(不少于800字)。

研究方案设计。

1.研究方法。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特性,达到研究目标和完成毕业论文,采用如下的研究方法:

(1)理论知识准备:采用文献调查法,利用学校图书馆、网上相关学术数据库等资源,来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仿真理论和虚拟化技术主要内容;(2)改进技术和主要研究点确定:以生成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为主要研究点,辅以该模型的模拟仿真研究;(3)技术调研:对课题中涉及的虚拟化技术相关基本原理,以及仿真理论进行学习,然后针对具体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调研,确定实现方式;(4)设计技术方案:在理论准备和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确定技术实现方案;(5)实现并测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设计出的技术方案,对需要改进的关键部分进行仿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6)完成论文:整理文献资料、代码和数据等,完成论文。

2、技术路线。

首先介绍几种相关的虚拟技术,基于这些虚拟技术,将给出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架构。然后将会进一步讨论具体的设计和实现机制。另外,还给出了两个实例用于说明一个用户组内两个用户成员间的通信过程。

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网络虚拟化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背景和相关技术支持。比如,虚拟设备技术的应用,这包括虚拟路由器技术(或虚拟交换机技术)和虚拟网卡技术。同时虚拟拓扑技术应用,实现了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映射。

总的来说,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思路是清晰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四、本研究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不少于500字)。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虚拟化技术下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构建问题,以及对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模拟仿真。本课题为实现此目标,在策略思想和关键技术上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深入分析现有internet架构、和主流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更高独立性、安全性、灵活性,并具有物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特性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框架和设计细节。该模型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2)对现有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了本文中提出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框架。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在思想和关键技术上主要有这两点创新之处。

五、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1.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基础2.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途径)(不少于500字)。

1、研究工作积累基础。

本人所在实验室研究组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网络虚拟技术的应用开发,在学习过程中,我在充分了解、学习了虚拟化技术的定义,仿真理论的定义,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

另外,本人在研究组的网络原型系统构建的项目中,承担过一些涉及网络拓扑构建,网络配置信息呈现,以及网络信息的模拟检测和呈现工作。具备进行课题研究仿真的实践经验。

对如何进行原型系统开发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学习了开发时所需要用到的编程语言,比如java、jsp、xml等语言,为将来的课题模拟的开发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对于本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和方向,本人具备研究和建立原型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的能力。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及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途径。

本课题研究,需要查找网络虚拟化技术和仿真的相关资料和论文,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料数据库为此提供强大的支持。另外,对于课题需要仿真的工作,本人可以利用所在实验室研究组的服务器资源,进行实验环境的仿真构建和仿真原型系统的开发,本人所在研究组具备相关研究所用的仿真硬件环境。同时,实验室研究组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可以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做一些支持和帮助。

但是由于之前缺乏一些对网络拓扑生成算法相关图论知识的深入学习,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本人有决心和能力做好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时间研究内容预期效果。

一、背景及现状。

1.时代呼唤对话精神。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人类社会似乎正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我们相信,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回顾教育的过去,对话教学是存在的,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也是存在的。然而,由于处在非对话时代,对话仅仅成了一种教学的艺术,而未成为教学的理念。这样看来,我们提出“对话教学”,是对当代社会对话精神呼唤的回应。

2.学校变革呼唤对话教学。

(1)以往语文教学中对话缺失问题的反思与批判。

(2)教学总目标的功利性导致阅读教学定位偏低。

(3)学校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教育家提出了“合作学习”即“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认为:教师的主要功能不是传授知识,传递信息,而是激励思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大胆表现自我,学会对话交流互助合作,它特别重视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本世纪初,“探究交往合作观”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被列入中学课程计划,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说明我国已在课程教育改革中对学生资源价值进行重新确认和开发。不少有识之士积极致力于语文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活动。其中,在吸取融合主体性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观,特别是西方解释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话理论”,已成为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引进的阅读和教学的新理念。该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二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我认为对话理论必将在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目前,对如何用该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案例还较少,在实际的教学中缺少可供借鉴的案例。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