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大全(22篇)

时间:2023-11-16 13:53:36 作者:GZ才子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大全(22篇)

通过小学教案的制定,教师能够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希望大家能从小学教案范文中找到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灵感和方法。

小学语文二年级公开课教案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

二年级同学年龄小,他们经常把局部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比方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俺感觉特别好,以为自身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同学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俺认为可针对同学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括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同学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同学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身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1.认知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同学兴趣,有利于引导同学进入课堂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知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同学考虑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同学讨论,培养同学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考虑的能力。)。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同学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扩展思维,培养同学想像能力。)。

7.下面,俺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同学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扮演。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小学语文二年级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首描写孩子们雨后戏水玩耍的儿童诗歌,意境优美、基调欢快。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戏水时“快乐得好象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情景,场面热烈,充满童趣,比较适合少年儿童朗读和说话训练。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体会孩子们雨后游玩戏水时的欢快心情。

3、鼓励学生由熟练朗读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课文,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以教材文本为依托,以读为本贯穿全课,引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激发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和理解文本,强化情景体验,诱发情感,产生共鸣。

生字卡片、录音机、儿歌《大雨和小雨》与《捉泥鳅》歌带等。

一、感受生活,揭示课题。(启发思维,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1、上课开始,听儿歌《大雨和小雨》。

2、大雨哗哗下,大家听到了什么?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大家都曾有过戏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们雨后戏水时的欢乐情景写成了一首诗歌,说不定诗歌当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呢?(板书:13雨后)。

二、自读文本,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诗歌。

2、听课件录音读,感知诗歌内容。

3、课件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雨后、广场、水花、糟糕、赤脚、神仙、水淋淋、发射、唇儿)。

4、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亲切感,会更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

三、展开想象,感受童趣。

1、出示挂图,听配乐诗朗诵。

2、放声朗读第一节,说说自己仿佛看见了什么?

3、“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4、指名朗读第一节第二句,领会、品味诗歌情感。

5、雨后的广场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请大家带着欢乐的心情读读第一节。(要求读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四、指导表演,体验快乐。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二、三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同桌之间把二、三节中所描写的情景演一演,看谁演得好。

3、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在位置上自由表演。然后,让学生评议台上同学那里表演最精彩!

4、引导学生把诗歌中的童真、童趣读出来。(可以自读,找朋友比赛读,教师相机课件展示孩子们戏水时的画面,进一步指导读出感情。)。

五、精品细读,理解感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节,具体看看小妹妹在听了哥哥的提醒,看到小哥哥滑了一跤后,她自己是怎么跑的。

2、课件出示句子:小妹妹撅着两条粗短的小辫、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的后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指导学生朗读,重点体会动词,领会描写的细节。)。

3、体会“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所包含的情感。

4、指导用多种形式诵读。

六、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诗歌。

2、背一背,把你喜欢的诗句背给同学听。

3、画一画,把小朋友们雨后戏水时的情景画成一幅画与同学交流。(课件播放儿歌《捉泥鳅》营造氛围)。

4、课后查一查描写其它雨后景色的诗歌或文章读一读。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

多媒体课件。

一、直接导入,感情读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夕阳。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2、指读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3、齐读。

二、受邀观赏,初感夕阳:

1、把课文大声朗读一次,看看夕阳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哪些段落是描写夕阳美的?

3、快瞧瞧这些词,还认识吗?横着读读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读读,又有什么发现?

4、师板书:西斜下沉落山。

三、观赏西斜图,感受壮丽之美:

1、谁想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读。

3、谁还想来试试?

4、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看看你的'脑海当中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5、生汇报。

6、还看到什么景色?

7、读读看。看看图,再读这句。

8、还有吗?

9、来读读这句。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

10、这样的景色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可真是够——壮丽!齐读这句。

11、这一份壮丽,是谁赋予西山的?此刻,你真想对夕阳说:……。

12、读。

13、齐读这段话。

四、想象下沉图,感受多彩之美:

1、小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会发现又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2、谁来读?

3、生评价。

4、再读。

5、其他同学认真听,通过他的读,你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6、看到了什么颜色?这么多的颜色,知道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吗?7、老师范读。

五、寻找落山图,感受灿烂美:

1、快读读第四个自然段,你来读!

2、太阳都躲起来了,这世界还美吗?

3、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这份美好的礼物,齐读这段。

六、系统强化,巩固背诵:

1、孩子们,披着夕阳的余晖,跟着老师来欣赏这份美丽。

2、【配乐朗诵】想试试吗?用我们所有的热情一起来读这三段话。

七、回归自然,凸显中心:

1、告诉老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欣赏着这夕阳美景,还有一位老人无比激动,他就是……(爷爷)读下去。……。

3、满面红光该怎么理解?被映红的仅仅是爷爷的脸吗?

4、齐读课文,祝愿像爷爷奶奶一样的人们,今后生活得更加幸福!

八、布置作业:

孩子们,只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欣赏,自然美景随处可见,牵起家人的手,一起去欣赏吧!回来后,可以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

小学语文六年级公开课教案

(二)了解想象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了解想象的基本要求。

想象力的培养和创新。

1课时。

一.导入新课:动物的尾巴的功能很多。松鼠的尾巴充当降落伞,把握平衡;小狗的尾巴能够表情达意;鱼的尾巴起到划桨的作用。我们人类没有尾巴,可是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学习美国作家的坎斯.彼勒《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二.默读课文,正音正字。(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字词,教师强调易错的音和字)。

脂.穴癌翘褪。

三.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1.提出“人类如果也有尾巴”的设想。

2.想象人类的尾巴的样子。

3.写人们会珍视、装饰、保护尾巴。

4.尾巴的功能。

四.思考问题:

1.作者依据什么提出人类如果也有尾巴的?

2.他又依据什么想象出人类尾巴的样子?

五、讨论得出:

1.根据在动物园里“被看的动物都有尾巴”,“看动物的动物——人”都没有尾巴这个客观事实引发出来的。这一想象是大胆、奇特的,然而又是有依据的。

2.作者在想象人类尾巴的样子时,也是在前一个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人类尾巴的描述,是根据人体的体征和男女体征差异而进行。如写人类的不会长毛,是依据人类的进化早已“褪去了身上的毛”这一特征推想而成的;“男人的尾巴要比女人的尾巴粗壮些”,是依据“男人所有的肢体都比女人强健”这一特征想象推测的。

从上面分析得出:作者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依据的。所以,作者得出结论:“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这惊人的结论。虽然奇特,但我们丝毫不觉荒.唐。

六.课堂总结:这篇课文特点就是大胆想象——有根有据——合理推导——得出结论。

七.课堂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半命题中任选其一,大胆想象,依据合理,说一段话。

题目一:“假如人类有__”

题目二:“如果动物会__”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悟、赏”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逐步养成用心阅读、用心感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以及对大自然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词,理解精彩词句。

教学难点:

通过“读、悟、赏”培养学生用心阅读、用心感悟的习惯。

教学方法:

主动探求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当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到来的时候,你最想到什么地方游玩呢?

2、同学们都想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向往着观赏到美好的景物!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我们乡村里象花一样美的园子。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乡村里的大花园。

二、设问导标明确任务。

1、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书上的彩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你能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绘出这丰富多彩的画面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作家萧红笔下的乡村里的大花园。

三、探究交流尝试练习。

1、师:示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标清自然段,画出生字词,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它。

3、出示生字词认读。

蚂蚱守则绒毛勇敢健康无限怎么谎花。

(1)在生活当中,你在哪见过这里面的生字词?

(2)你有好办法记住哪个字?

(3)猜词游戏。

(4)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质疑解难鼓励挑战。

1、指生读课文。

2、整体感知。

五、品读感悟,强化训练。

六、拓展练习,激励创造。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鼓励质疑:通过读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呢?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1-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用概括性的词语标注在书上)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练习读——指生读——品读——赛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入:大花园里美丽的花草、昆虫,还有自然界的万物,你知道他们的生长靠什么吗?(万物生长靠太阳。因为有了太阳,这个世界才有了光和热,才有了我们赖以生活的家园)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几个太阳吗?(虽然只有一个太阳,但是他的光芒却能照耀世界每一个角落)。

2、引读:太阳的光芒照射在“乡村里的大花园”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到第四自然段中寻找答案。(默读第四自然段)。

3、感悟词句:“是凡在太阳下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请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想一想“健康的”“漂亮的”景象是怎样的画面?)。

4、想象训练:是凡在太阳下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这里有花有(),有()有(),有()有()……热闹非凡,充满生机和活力!拍一拍()!听一听()!

5、从作者的描绘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能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出来吗?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主感悟:指生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个自然段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体会“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4、表情朗读:你能把你的感想读出来吗?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江店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中华少年》

引导语:语文教育专业是"语文"和"教育"的综合,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文学)。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的专业人才。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2.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 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 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 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 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 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 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总结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热爱祖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模板

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了解颐和园景色特点。3、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2、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形式:自主探究式学习(选择议题―――研读讨论―――汇报结果―――学习迁移)。

创新蓝图:1、借助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彼此之间优势互补,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1、准备《颐和园》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投影片。2、布置学生熟读课文。

1、收集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2、熟读课文。

初步了解颐和园的有关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做好知识储备。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教师配合录像带范读课文。

2、提问引导学生说说颐和园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3、组织学生能够理清游览顺序。1、欣赏全文2、说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讨论,质疑问难3、按游览顺序汇报结果抓住特点感受体验。

通过探究性阅读,初步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感受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1、这条长廊有700多米,分成273间。

2、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4、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小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1、通过比较朗读感受长廊的长。

2、通过“耸立”、“闪闪发光”体会佛香阁的雄伟、壮丽。3、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感受昆明湖的静、绿。

4、通过“都”、“也”体会狮子之多,且形态各异,进一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才能。

学习第六自然段。

引导学生明白结尾进一步深化中心、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朗读感悟。

明白结尾的表达方式明确语言要点朗读训练。

组织学生自由结合、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展开朗读竞赛、与学生共同评议。

1、自由组合带感情朗读。2、展开竞赛。

3、与老师共同完成对同学的评议1、进一步加强朗读训练。

2、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训练朗读加深理解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资料为大家介绍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点,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引用课外资料创造性地介绍。

2、布置学生课下仿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静听思考。

体会写作方法并加以运用四年级语文教案。

板书设计:

颐和园。

廊:长美。

颐和园(大、美)。

万寿山(佛香阁):壮丽昆明湖。

湖水:静、绿。

成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洞上百只狮子。

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人教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写田字格内九个生字。

3、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以及不妄自菲薄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写一段航天飞机的自我介绍。

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飞机,坐过飞机吗?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历史的巨轮前进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类终于造出了航天飞机。

2、幻灯出示航天飞机,了解相关知识。

4、读完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动动笔标上自然段的序号,标出生字词并注音。

2、出示生字词。

3、学生自由朗读生字词。

4、指名读带拼音的生字词。

5、去拼音读生字词。

6、读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读好句子。

1、读好含有生字词的句子——2第一句话。

出示: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

(1)指名读句子。

(2)理解词语:呼啸(高而尖的声音)。

一个很大的东西腾空而起,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叫~。

(3)读好这句话。

2、读好含有生字词的句子——2第二句话。

出示: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

(1)指名读句子。

(2)过渡:刚才听到他的声音,现在看到他样子,那“无影无踪”什么意思?

(3)读好这句话。

(4)连起来集体读好两句话。

(5)由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大,快,外形,板书庞然大物))。

3、读好含有生字词的句子——3第一句话。

出示:他找到智慧老人,想问个究竟。

(1)指名读句子。

(2)理解智慧老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啊?

(3)“究竟”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吗?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智慧老人是怎样介绍航天飞机的呢?找到这一段,自由读。

2、智慧老人说了几段话?请学生分别读。

3、出示智慧老人说的第一段话。

4、第一段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把重点词语圈画出来。

5、读好“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板书“更高更快”)。

6、高表现在哪里?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

体验两万米的高度。

7、快表现在哪里?还是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

体验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的距离之长,航天飞机所花时间之短。

(东西直线距离大约4000多公里,汽车大约50多个小时,火车30多个小时)。

8、指名读第一段话。

9、出示智慧老人说的第二段话。

10、第二段话介绍了航天飞机的什么特点,把重点词语圈画出来。(板书:本领大)。

11、“本领大”表现在哪?用书中的语言来回答。

12、出示卫星回收的图片,用书中的语言来说说图的内容。

13、指名朗读第二段话。

14、集体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

1、指名朗读全文。

2、学生质疑。

六、书写生字词。

1、出示九个生字。

2、注意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

指导“慧”的写法。怎样写好这个字?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

教案小学三年级语文公开课人教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媒体显示:沪宁高速公路图。同学们,经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讲了“我”和爷爷乘车到上海去,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新发现和感受。)。

(从复习的问题看,把课文当作记叙文来教,是对的。这样的课文,千万不要把它当作说明文来教。)。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过渡:作者发现了高速公路的哪几个特点?请大家阅读课文,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1、整体明确沪宁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

(1)自读。

(2)交流。学生答后,板书:宽平长。

(3)多媒体出示三句话,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阅读思考,抓住三个自然段的总起句,这样的设计是对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细读,进一步理解三个特点。

过渡:作者是怎么发现沪宁高速公路三个特点的?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自学,研读。

交流。

学生阅读第3自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分别显示高速公路示意图:双向四车道的结构、分隔带、超车道、行车道、紧急停车道和防护网。从而很好地理解高速公路的“宽”的特点。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2)高速公路“宽”的特点,是给人一眼就能看出的。那么坐在汽车上能知道它很平呢?

哪几位同学乘坐过高速公路的汽车。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3)看到了高速公路的宽,感受了公路的平,作者又是怎么知道它很长的呢?

多媒体出示:沪宁高速公路经过的城市图。

介绍六个城市在我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指导朗读。我们有这么重要的一条高速公路,心情会怎么样?爷爷的话应该怎么读?分角色朗读对话。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讨论作者是怎么发现沪宁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又是怎么向人们介绍的。这一步的教学层次很清楚,而且把阅读、观察、表达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3、小结。

小作者坐在车上,通过看、感受和听,了解了沪宁高速公路宽、平、长的特点,了解了它的作用。今后我们出门参观、旅游时,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感受,这样才能有所发现。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再次感受一下高速公路带给我们的全新感觉。

4、播放录像。

(在这里播放全文的录像,教学效果比较好。)。

三、讲读第三段。

1、轻声自由朗读,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汽车跑得很快?用线画出来。

2、汽车跑得快了,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方便呢?

3、指导朗读。

高速公路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好处,创造了更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要读出自豪感,幸福感。

四、质疑拓展。

阅读了这篇课文,了解了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你还想知道关于高速公路的其它知识吗?

学生质疑,课堂交流或课后探究。

(课文介绍了沪宁高速公路的三个特点,就文章而言是够好的了。也许同学们对它的了解还不止这些,或者同学们对它的了解还不满足。因此,安排这样的交流或探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整理有关高速公路的知识。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教学策略。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小学一年级语文公开课《小小的船》教案

1、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四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1、课件、歌曲《闪烁的小星》伴奏带、歌曲《小小的船》磁带。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坐的真端正,精神真饱满,江老师想奖励你们一首歌,想听吗?

播放歌曲(小小的船)。

看图:

课件出示生字!(个别读)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请跟我读!

只:是一个多音字,它有两种读音:桌上只有一本书。树上有一只小鸟!(课件)。

师:这几个小老师教的太好了,送他们每人一个小星星,现在我们来开动小火车好吗?(开火车读)。

师:看,你们已经和小姑娘带来的星星宝宝交朋友了!想知道小姑娘划着小船来到蓝天都看到了些什么吗?让我们来听听这首小诗是怎么写的!

师:你们也想和他读得一样好吗?那就带着刚认识的生字宝宝一起走进课文,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读中整体感知。

1.让学生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课文读给同位听。然后说一说你最喜欢诗中的什么,在图上指给大家看一看。

三、品读课文,想象中创新。

1.指名读一、二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生活中你看到过那些弯弯的事物?(弯弯的小路、弯弯的小河、弯弯的桥洞、弯弯的香蕉、弯弯的眼睛……)。

再读第一行,师:谁能上来指指看图上“两头尖”指的是什么?

课件: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比一比:有什么不不同,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因为第二句让我们觉得月儿很弯,小小的很可爱!

师:看爷爷用了两个弯,两个小,把月儿写的多可爱,读起来也特别的美!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三、谁接着读这几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从这几句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坐上了小船,看到了蓝天和星星!

师:画面中的这个小姑娘就是文中的我,她真的坐上了小船了吗?(不是)这是一种想象!

师:想象让诗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小姑娘坐在月亮上看到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

“像。”(课件展示)。

师:你想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

生1:我想说闪闪的星星像妈妈的眼睛。

生2:我想说蓝蓝的天空像海洋。

生3:我想说蓝蓝的天空像蓝色的布幕。

生4:我想说闪闪的星星像露珠。因为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和星星很像。(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蓝天和星星多美啊,你们的想象,让他们更加充满了魅力,能读出它们的美吗?读读看!

读“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个别读,学生点评!

齐读!

师:大家读的真好,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再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吧!(伴乐读)。

四、教学生字!

学生自己书写!

五、结束语:

下节课,我们将和更多的生字宝宝亲密的接触,这节课就上到这,孩子们回去后,可以把这首优美的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你们一起共享这美丽的蓝天与星辰!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6~49页例1~例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较、概括、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钱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通过看录像,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2.对人民币你有哪些了解?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随机处理。

二、探究新知。

1.独立识别人民币。

2.说说识别方法。

3.分类。

(1)纸币、硬币各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2)元币、角币、分币的币种?介绍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币。

4.和电脑娃娃比赛,看谁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5.例2:购物游戏。

6.独立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7.例3。

9.实践应用。

1元钱能买什么?

10元钱能买什么?

三、拓展创新。

1.每个书包35元。

(1)我的钱正好买一个,你猜猜我最多有几张面值十元的?

(2)如果付的钱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张?

2.谈话升华。

四、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沈阳市沈河区朝阳一校。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本课内容教学之前,同学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作了知识上的铺垫。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以后学习乘、除法的基础,也是本单元中重要的学习内容。

这局部内容先教学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为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一位数乘几十是一位数乘两位数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础的。教材用图画形式出现的实际问题能很清楚地显示出“求3个20是多少?”引起同学对乘法的回忆。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又能让每名同学都有自身的算法,然后组织同学交流算法,使采用连加或形象计算的同学学会比较笼统地考虑,从而让同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试一试”中,继续口算8头大象能运多少根,把一位数乘几十的积扩展到几百几十,再次引导同学利用表内乘法联想一位数乘几十的积。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教学也充沛依*情境图启发同学考虑。教材先布置同学自身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介绍笔算方法,这样布置,便于同学由口算方法联想到要把乘数分别与被乘数每位上的数相乘,然后相加,这就有利于同学理解笔算的方法。接着,教材简化了竖式笔算的中间过程,得出笔算的竖式的一般写法,使同学明确一位数乘两位数乘的顺序和每一步积的定位。

1、使同学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使同学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同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电脑、课件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2~94页。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考虑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置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课件、男女生套圈成果图。

学具:每四位同学一副男女生套圈成果学具板。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很多同学都知道套圈游戏,一起来看。(媒体出示:三年级一班的男女生进行套圈竞赛,每人套15个圈。下面的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想请大家来当裁判,愿意吗?可要比比哪个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两队人数相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不同。

屏幕出示第一小组男、女生套圈成果统计图。

提问:要知道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认为可以比什么呢?

同学回答后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两队人数不同,每队中每人套中的个数相同。

屏幕出示第二小组男、女生套圈情况统计图。

请同学一起回答是哪个队套得准一些。

提问:有同学认为可以比比他们套中的总个数,你们觉得公平吗?

结合媒体演示小结。

(三)两队人数不同,每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组的套圈成果图(例题),引导比较,得出与第二小组套圈成果图的异同。

小小组四位同学利用学具板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比的结果。

指出:其实,象这样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别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再去比的。

结合电脑演示教师讲解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2.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几个吗?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说说想法。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谈话引导同学观察、比较,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4.小结。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辨一辨、说一说。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三条丝带的长度分别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选一选。

四、全课总结

公开课_小学作文小学语文公开课作文

今天早上,我们到行知楼多功能厅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公开课是数学公开课,这节数学公开课的.主题是讲:下课。我们讲下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了一幅图,让我们观察那幅图,看看那幅图上都有什么。我们看到那幅图上有小朋友跳绳、有小朋友比身高,还有小朋友在看叔叔修桌子。老师先说,一起比比身高吧。她让我们看淘气和笑笑比身高,仔细看的小朋友会发现,淘气踮着脚,所以比笑笑高。但是没有仔细看的小朋友就不会发现这个。然后呢,我们就一起说了这个问题,周老师说对了。她又说要让我们玩游戏,我们全班人都把手举起来,可是,周老师又说:“玩游戏,就玩和周老师比身高。”我们就把手放下了。周老师问:“你们为什么不把手举起来呢?”我们都想说,周老师是大人,我们是小孩,所以根本比不过周老师。在我们吵闹的时候,周老师让我们拿出跳绳,开始比长短。我们比完长短,周老师又叫我们上去,说我们用什么方法比长短。我和我的同桌陈一涵上去了,我们说的是:两根绳子把两头都对齐,哪根绳子往下沉一点,就说明那根绳子长;哪根绳子是拉直的,就说明那根绳子短。我跟陈一涵的结果是:陈一涵的红绳子长,我的绿绳子短。

下一个项目是帮叔叔解决用哪根钉子。有的小朋友说用最短的,有的小朋友说用最长的,有的小朋友说用中间的。大家都不知道该是哪个,我觉得是用中间的,我回答了这个问题。周老师最后宣布了正确答案,就是中间的那根钉子。如果选最长的那根钉子,那根钉子的尖就会突出那个小桌子了。如果选最短的那根钉子的话,根本钉不进去。所以正确答案是中间的那根钉子。

还有一个项目是小动物们要开森林运动会了,它们都急急忙忙的往过跑。可是在路途中,它们遇到了一座小桥。它们不知道小汽车能不能过去,它们请我们小朋友帮它们解决一下这个小问题。老师叫我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小汽车是不能通过的。因为桥的支地层只有三层,而汽车的支地层有四层,所以小汽车上的红灯去掉,小汽车就可以顺利通过了。

下一个项目是小兔比身高的项目。小兔长途跑,小粉兔获得第一,小灰兔获得第二,小白兔获得第三。但是它们三个都不服气,想比比身高看看。小灰兔最高,小粉兔中间,那么还有一个小白兔最低。但是现在小灰兔和小粉兔一样高,因为小粉兔第一它站的台子也就最高,所以它和小灰兔一样高。那么如果把小粉兔站的那个台子取下来,变得和它们一样高的话,就能看出真正的结论了。

下一个项目是小蚂蚁长途跑。他给你了三只小蚂蚁,它们的路线一点不同。有一只拐了两次弯,有一只拐了八次弯,有一只拐了六次弯。所以,拐的弯越多,说明它跑的路线越长;拐的弯越少,说明它走的路越短。我跟陈一涵用的是数它边边的线,得出结论:中间的小蚂蚁跑的最短,最上面的小蚂蚁跑的最长。周老师说还可以用数角角。有的有八个,有的有六个,还有的只有两个。但是周老师给我们一个难题:有一只小蚂蚁跑的路很长,是四个角,但是弯路非常长。还有一只小蚂蚁它跑的弯路非常短,周老师说它也有四个角呀,它们应该跑的一样长。我们说错,因为它们两个跑的弧度不一样,所以它们跑的长度也不一样。看来这数角角的方法用在这就不管用了。但是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来了一个好方法,他把所有的线都变成了一条横线,就数它的竖线线,和我们刚才的那些答案得出的结果是一模一样的。看来,数这个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多种。

最后,我们还背了一首儿歌,是我们的智慧老人送给我们的。他说:比高矮时要注意,同一起点很重要……后面的没记住,改天再告诉你们。

小学古诗公开课教案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游园不值》。

3.读懂《游园不值》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古诗是同学爱读爱背的文学体裁。背诵理解古诗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三位大诗人的作品。

板书:12古诗三首。

二、通读全课,学习生字。

1.观看诵读动画。

2.自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节奏,注意生字读音。

3.读生字组词,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自学《游园不值》。

1.读通全诗。

2.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自学收获。

1.指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到台上来,给大家讲这首诗。(教师用动画辅助。)。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可以答疑;老师适时点拨。

2.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师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畅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l)关于题目。

游园不值:意思是游览花园,没能进去,因而没游成。不值:没有遇到。

(2)“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与下句的关系。

通顺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园的主人)太爱惜苍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坏。

第一句意思明确了,学生自然明白因为园子主人“怜苍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因一果。

(3)关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的理解。

a.表面意思:园子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探出墙头来。(看图印证)。

b.这两句诗反映了春天朝气蓬勃、生动活泼,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强大及不可阻挡。

(前两句感到扫兴、遗憾;后两句则有对蓬勃春意的赞美,心中充满惊喜、快慰。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颂,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五、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下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其它两首诗。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懂这两首诗的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游园不值》。

二、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读通全诗。

2.朗读、感悟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到台上当小老师,指着字幕片上的诗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1)题目。

(2)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叫西施。

(3)相宜:合适,适宜。

(4)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后两句则是作者大胆的想像,用西施之美来比喻西湖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爱之深。

(5)前两句中的词语之间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让学生找出其他相对应的词语,体会作者构思、用词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风姿。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四、自主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读通诗句,诗准字音。

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五、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学生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老师”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

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题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色。)。

(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

(5)“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特别可爱。

引导: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奇丽的想象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这一首诗作者集中描绘了湖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2.看图,(用投影)直观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3.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六、总结。

1.指名朗读三首诗。

2.说说每首诗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

3.谈谈自己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

2.阅读相关内容的古诗并背诵一首。

3.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配画。

附:板书设计。

小学篮球公开课教案

他们天真活泼,模仿力强、喜欢表现,但好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一部分还存在任性、娇气等不良的心理倾向。为此,针对他们喜欢游戏、喜欢展示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我选择以小篮球游戏为活动主形式,以对篮球的兴趣营造浓厚个人竞争和团体合作氛围。

由此,在设计理念上,我认真渗透素质教育思想,积极创新体育教学形式,以学生的心理趋向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贯彻落实“快乐体验”的课题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标,以及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初步预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快乐锻炼,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知识与技能:发展协调、灵敏的素质,促进智力开发。

3、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小篮球游戏的体验活动掌握一定的技能。

难点:在练习中,能够掌握小篮球的活动方法,做到自主学练和团队合作锻炼,

场地器材:一块篮球场地、学生每人一个小篮球。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初步预设本课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设疑法、演示法、练习法、激励法等。

学法:观察法、尝试法、游戏法、合作法、竞赛法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游戏最能吸引他们进入课堂角色。我将以“把球拍起来”设为难题,去激趣。一入课就在情景中带领学生去探究小篮球的弹跳特性,学生的活动热情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和调动出来。

通过创设“缉私行动”让学生进一步开展兴趣活动,激发学生对小篮球技术的渴望,提高学生的迅速反应、灵敏运动能力。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入“把球传起来”的主体活动中,学生兴致盎然,奔跑传接球、躲闪,循环反复,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达到了一定的技术锻炼,让全体学生沉浸在愉快地学、练氛围中,享受体育活动的快乐,陶冶身心。

最后又以“和篮球交朋友”恢复学生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行课堂小结,评价,渗透德育美育教育。

本节课我将力求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想理念,充分利用“自主学练、合作探究互动评价”等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及时鼓励表扬,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公开课_小学作文小学语文公开课作文

公开课这种教学方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们家长置身课堂,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老师如何教,孩子们如何学的。

以读悟情,从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中去感悟课文,感悟人生。根据学生的表现增加孩子的自信,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对生字的认识方面。老师采用了先教后提问的方式,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大声读出来。对被提问孩子的长处及时给予评价。老师的亲和力自然地表现出来。抓住了孩子课堂中的不松散情绪。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角色的转换,老师让学生当一当小老师对孩子的阅读进行评价。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出了台上同学读书标准,声音的高低,句子的停顿等,还给了合理的建议如何正确的读,并礼貌的运用“我认为你们****应该****请跟我读****”俨然一位小老师!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转换了角色,都在思考,在表达,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加透彻了,也更加能够体会课文的真正含义。

课中穿插男女生分组找“独体字”加强了对独体字的认识并且还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表演。将刻版的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老师做到了,让每个孩子都有被重视的感觉。并衔接了幼儿过渡时期孩子的疲劳反应。一节课40分钟,有的孩子已经疲倦!!!

对书写方法老师是抓住孩子的心理通过孩子的辨别能力诱导孩子对字书写的正确性“比如:快乐:”老师是一笔一笔的让孩子记住每一笔放在什么位置好看,而不是说用强硬的方便必须这样写。孩子容易接受。抓住了孩子的心理教育。

栗老师的讲课循循善诱,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专业知识渊博,授课技巧娴熟;孩子们坐姿规范,发言踊跃,善于思考,举一反三,真正体现了师生的教学相长。也使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到了育才小学良好的学风。

语文课上,栗老师耐心地引导孩子们从读课文、字词的讲解到认真的书写,由浅入深地进行,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们的心血。作为家长我非常感谢老师,感谢育才小学。我们一定积极配合,学校家庭共努力,与孩子共进步、共成长。

语文公开课教案

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倾慕之心”。

2 、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板书课题20 、落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 、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 、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认识生字新词

2 、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 、本文主要内容和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讲读父亲的话

(1 )什么是“倾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倾慕之心”什么意思?

(2 )、父亲对什么发生倾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 )、“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 、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 、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 、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倾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

七、讲读“我”的话

1 、什么叫只讲体面?

2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 、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小结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20 、落花生

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

小学古诗公开课教案

1、会认“几、夹、岸、断、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1、会认“几、夹、岸、断、舟”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通过看图读诗,感受春天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一课时。

(指生自由发言。)。

1、师,春天的湖畔到底有怎样的景色呢?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识字。

a.自由认读。

b.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

c.认读词语:燕子、双飞、几时回、桃花、夹岸、蘸水开、断桥、撑出、柳阴。

3、师:词语朋友回到古诗里了,你们还能读准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指名读,正音。)。

4、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我也想来读一读,如果我读得好,请你们给我鼓鼓掌,好吗?(师带动作范读)老师读得好是有小窍门的:那就是边读边想象诗中美好的画面,这样才能读得很有感情,你们也来试试吧!

5、齐读。

1、由图引入。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真想马上到湖边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你们也想去看看吗?快和诗人一起去湖边游览吧!(出示游湖画面)。

2、看图感悟。

(1)(出示湖边美景图)师:慢慢地、仔细地欣赏,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a、(当学生说到燕子)指导读古诗第一行:

师:整整一个冬天没看见可爱的小燕子了,你瞧,它们成双成对地飞回来了,跟小燕子打个招呼吧!(你好,小燕子!)你们看到小燕子可真开心啊,谁能开心的读一读这句呢?----小燕子看到大家也很高兴呢,瞧,它们一会飞得高一会飞得低,你来读-------到底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请你来读-----(指名读,男生读。)。

b、指导读第二行:

师:除了小燕子,你还看到了什么?(桃花)小燕子可真聪明,看到这么美的桃花开了就悄悄的飞回了,你能美美的读一读这句吗?----看,桃花红红的、粉粉的,多可爱啊,请你来读。------两岸到处是桃花,真多呀,你来读-----因为春雨绵绵,湖水涨得好高,你看桃花都碰到水面了,水灵灵的,请你来读-----(指名读,女生读。)。

c、两岸的桃花真多呀,树枝都被压弯了腰,再加上可爱的小燕子,春天就更美了,谁能把一二行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一二行,读出感受。)让我们看着美景一起吟诵这优美的诗句吧!

(当学生说到断桥)师:是啊,春雨连绵,湖水猛涨连桥也冲断了,游人们都过不去了,怎么办呢?谁来读读这句?------对面嫩绿的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探出了小脑袋,还有五颜六色的野花在向我们招手呢,可惜都看不成了。请你来读(指名读)------大家说怎么办呢?(生:有船啊)在哪?(柳树下)正在人们着急的时候,柳树下居然撑出了一条小舟,瞧你们多惊喜啊,读出感情-----船儿轻轻划,穿过那像帘子一样的柳条,多舒服呀,请你来读-----坐着小船,咱们又可以继续游玩了,多么愉快,请你来读------(指名读,)。

师:虽然不能从桥上过去,但是坐着小船欣赏美景也不错,谁能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呢?

3、全班在优美的配乐声中齐读古诗。

4、师生一起读:让我们一起缓缓地,有节奏的,要是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读---。

1、师:学完整首古诗,相信这清新的景色和优美的诗句都让你们印象深刻,能不看书背诵出来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2、师:你可以看着图片吟诵,也可以闭起眼睛,想象美丽的湖边风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给同桌听听。

3、配乐,集体背诵古诗。

1、你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古诗呢?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2、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大家非常喜爱的季节,也流传着好多赞美春天的文章和古诗,我们课后一起把它们都收集起来吧!

春游湖。

(宋)徐俯。

燕子。

桃花(蘸)。

断桥。

小舟柳阴。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

1、初步认知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同学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同学操作、表达使同学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同学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胜利体验,增强自信心。

掌握对自身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随同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俺?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同学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 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俺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方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同学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同学汇报算式;3+2=5 ,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同学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同学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同学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托管时间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

小学古诗公开课教案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一)、导入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

美丽的花园。

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

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

我的书本。

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

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

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

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

读得好。

玩得高兴。

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

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

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相信你再也不会弄错“的地得”了!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学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三个“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课后大家还要多多练习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