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水孩子(通用5篇)

时间:2023-10-06 18:42:13 作者:飞雪 读后感水孩子(通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读后感水孩子篇一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不靠谱的爹妈!任何一种品格的形成都是有迹可循的。

横霸道、自私无理的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群于人苛刻、却对孩子万分宠溺的长辈。正因为身后有这些人的维护,他们才敢肆无忌惮;正因为知道即使自己犯了错也会有父母出面摆平,他们才无法无天有恃无恐!

如果说熊孩子是一汪污水,那么熊家长就是毋庸置疑的污水源。他们的无底限的“宽容”必然会将孩子推向深渊。没有那一个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说:不是孩子不乖,只是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小孩不坏,只是父母不懂爱。

杨绛先生曾经提到: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榜样力量和夫妻关系很重要。父母是离子女最近的人,也是孩子最先效仿的对象。在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方面,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的眼中,真的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奇效。

父母在孩子的心灵播下的每一颗种子都会生根发芽,所以要好好的呵护他们千万不能主观随意的否定。父母的随意批评指责,更会伤害这些幼苗。应该用包容的心态赞赏的语言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幼苗未来。终有一天孩子会长成参天大树,他们一定会感恩,并以同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

父母千万不能无节制、无底限地溺爱孩子,而是要理性的爱孩子。如果孩子从小就在被娇宠的环境中长大,那么他们很可能变得任性自私、唯我独尊,习惯性依赖于他人,缺乏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遇到问题不懂得反思自己,而是认为责任都在别人身上,而且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柔弱抗挫能力差,自制力差。

真正伟大的家庭教育,绝不是不负责任的溺爱孩子,而是应该有尺度、有方法理性的去爱孩子,才能保证孩子的人格的健康发展,让孩子养成独立的生存的能力。放纵的溺爱是最不负责任的爱。

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冰心说过:小孩子的自尊心可不小,所以你不能以为你是大人,他是孩子,要平等。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丢掉自己,成年人的认知框架,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纠正错误,向孩子灌输种种标准,孩子分析问题,指明方向,让孩子失去很多,自己亲身体验的机会,还会引发孩子的反抗和敌对情绪,对孩子的事,许多事情不尽人意,父母也不应该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因为,希望孩子像大人一样思考和行动的本身就是不符合现实的。父母与孩子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不要总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问题,要学会抛弃自己对孩子的成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许多问题处理起来就会轻松许多。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在孩子生活中成为孩子的代办者,从生活琐事到思考问题,都代办到底。久而久之,很容易使孩子变得懒惰,形成依赖心理,缺乏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主见。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加阻拦,让孩子在心里与父母产生隔阂,从而更加放纵自己的行为。本来商量着就可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加棘手。父母应该做到与孩子有关事情上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商量,达成共识。有了尊重孩子的意识,在孩子的事情上做到与孩子商量,父母就会得到孩子更多的尊重与理解;家庭会变得更加和睦;孩子也会更加快乐的成长。

意大利布鲁诺曾经说过:“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非常具有权威的家长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让孩子有被否定的感觉,一些家长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只要情绪不好就会随口说出“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话,这些消极的、没有逻辑性的蔑视的话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负面暗示,孩子听到后会产生,自己再努力也没用的感觉,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极端的孩子,甚至会产生,自尊受到伤害的感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难以挽回的错误道路。作为合格的父母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口误或者一句气话,毁了孩子终身的幸福,让孩子失去了希望和憧憬。父母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期望孩子,而且要将这种期望通过言谈举止传递给孩子,多说些鼓励的话,用赞许的眼神安慰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给他鼓励这些积极的外部信息,能够让孩子看到自身的进步让他们肯定自己从而激发出他们蕴藏的巨大潜能来。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

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从小要树立孩子的公德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良好素质之一。

社会越发展,公德心的意义越得到突显。只有每个公民都自觉遵守一种公德意识。并严格执行,社会秩序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的公德意识淡薄,多半与家庭影响有关,孩子的许多不良言行都是家长有意无意的影响下学会的。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强化,孩子的公德意识公德意识体现在一些生活小事上面父母要告诉孩子这些生活常识让他们从小知道哪些行为是有违公德,心得听得多了,就有了明确的是非观,他们在言行上就会更加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宽以待人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是社会人必备的良好品格之一,娇生惯养的孩子很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过多的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感受,长此以往,很可能变得心胸狭窄。宽容大度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受伙伴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孩子大多不容易被人亲近,人际关系也比较紧张。所以,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懂教育的父母都是在兢兢业业坑害孩子,勤勤恳恳培养仇人。很多父母整天埋怨孩子,却总把伤人心的话挂在嘴边:我为你买了这买了那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这么不上进!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很难对父母心存感激相反会产生一种既痛恨又痛苦的纠结,感让他们对父母越来越抗拒,最后最爱的人变成了最亲密的敌人,我们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结果,却适得其反,害了孩子,把“乖宝宝”培养成了“熊孩子”。

只有父母有远见孩子才能有目标,只有父母有思想,孩子才能有梦想父母的影响对孩子及其深远,父母的眼界决定着孩子的世界一个没有远大目标的父母是不可能教育出具有宏伟目标孩子的!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父母应该站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教育孩子。唯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读后感水孩子篇二

有,这是我在多年教育实践中逐渐意识到的。父母只是生育了子女的人,只体现了与子女的血缘关系,我们甚至可以说动物也是有父母的。而家长则要承担养育、监护、教育的责任。做父母易,做家长难,做个好家长更难,能够在孩子青春期时做个合格的家长那可就是孩子的福气了。

谁不想做个好家长啊?好家长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吗?近日读了《好家长成就好孩子》这本书,感悟颇深。这本书深入浅出,非常具有操作性,简直就是一本亲子教育的教科书!虽然已经夜深了,却毫无倦意!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对自己过去教育方式的反思。尽管自己也爱学习,特别是子女教育方面的,以前也自认为还做得可以,但是对照本书,呵呵,发现自己的成长空间真是太大了!

二、深深感悟到“教育是鞋,孩子是脚”,脚穿上合适的鞋,感觉舒适、便于行走的重要性。自己以前原来常常犯“削足适履的错误”!

三、深深地感谢!感谢周老师的总结、归纳、提炼,辛勤付出,让我明确了亲子教育的方向,感觉现在心里有谱了!同时《好家长成就好孩子》读后感深深感恩所有为亲子和谐付出的家人!

四、思考得更多的是怎么把书中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亲子教育过称中?书中谈到的“全接纳”观点,真是非常好!但实际生活中,说着容易,做着难!况且是应该全接纳所有的人!真的需要好好修炼!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这真是一辈子的课程!

五、想着要对得起所有爱我的人!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事和与我有缘的人!自己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能量,才无愧于他们的爱!自己虽然也考过了心理咨询师,但是要真真有能力帮助到别人,自己成长的路还很长,在成长过程中还要做自己有能力的事,尽量帮助到需要我的人!

六、欣赏的教育策略—鼓励有方,称赞有度

孩子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分。这是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o德雷克斯的一句名言。鼓励和称赞,可以称得上教育孩子的两大法宝。几乎没有家长不知道,对孩子要多用鼓励和称赞。可是真正想用好这两个法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愿意做一颗玉米种子,先让种子在自己的周围播种发芽。用周老师书上的一句话结尾:职业的身份有一天或许会改变,而父母的身份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生命里。为了这个身份,我们一起努力。

读后感水孩子篇三

读书,是人生的一个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乐趣中的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

这本书的作者李跃儿是有着一颗真爱之心的人,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一个人,在她的书里处处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每一个在她笔下的受传统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让人勾勒出来,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当方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怜或可悲的命运沉重的令人窒息,要么沦为杀人犯,要么精神不正常、要么自闭、要么自虐,他们本是像花朵一样的孩子,本来应该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怜的孩子,为了成为爸爸妈妈心中想要得“人才”,不仅搭上了自己本应快乐的童年,还要承受心灵扭曲而成人后的种种苦恼。

我看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一章,当我看完几篇以后,给我的感悟很深,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教育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融化着。例如:当一位老师上课的题目是“我的幸福”。她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被家人当宝贝,每个人周围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着我们;再物质上,我们要什么就有什么;星期天可以游泳,放假了还可以旅游——那么,在这样的生活状态里,我们一定感到很幸福了。话音未落,孩子们呢齐声回答:老师——我们不幸福。这么一问全班一下子活了,全都举起手来,其中一个10岁的男孩,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是年级第一,他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幸福是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躺在床上睡觉。”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是在真真切切地渴望着幸福,他们说的全是真话。孩子的幸福其实就像能够调出所有颜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给了他们一种或者两种,他们挑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福被人拿走了。孩子们在小学已经减负,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孩子们应该有足够的业余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孩子的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无限制地报兴趣班,无限制地为孩子购买复习资料,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孩子们当然感觉不到幸福。

李跃儿老师归纳的三类做好一个好妈妈: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当我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位母亲给10岁的儿子洗脚,儿子把脚盆打翻了,母亲大发雷霆骂了一番;一个10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洗脚,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把盆子打翻,可能是他心烦意乱的结果。这样妈妈在孩子眼中,几分钟前是慈母,给儿子洗脚;而几分钟后就变成了凶神,爱与恨的转瞬转换肯定会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心理怎么能承受得了呢?究竟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答案显而易见了!我们大人们往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让孩子处处“优秀”,至于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孩子幸不幸福,他们却很少考虑。

最后,我只想说,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朋友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就快还给孩子吧!

读后感水孩子篇四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是刘清香老师送给我的。一看到龙应台这个名字我想是一位男作家吧!后来才听海燕说是女作家。名字很帅气文笔也像男的。于是我就开始读了。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想肯定是写如何教育孩子的。随着读的深入发现她的文字里总是有一种独特的视角与见解,观点鲜明,言辞犀利大气。

看到封面我没有认为封面及插图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呈现于书里眼前的只是一个母亲,爱着她的两个孩子,仅此而已,却使我产生了更大感动与共鸣,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龙女士的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这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将会成为母亲的人看,适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过,这本书里面的文章,大概是龙应台所有文章中最特别的,它们完全是温情与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诚如封底所言:“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大部分的女作家在文章里都会流露出一点女性独有的笔调,但是看她的文章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是个男作家写的。而这本书则完完全全是从一个女性的感受,一个妈妈的视角写的,所以充满了温馨的感觉。如天上的云,一团团,一块块的,有时白、有时黑,云的背后是蓝色的天空,偶然飞机经过时有长长的尾巴,把天空分开,如此细腻的描写,眼前彷佛出现龙应台女士如何跟儿子相处和教导的画面。诸如送孩子上学时见到一景一物,严选孩子看的故事书,孩子犯错时循循善诱……这些平常的事,描写得细腻动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这段话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因为爱,她并不遗憾为了孩子而占去她原本计划好的时间、不在乎岁月侵蚀渐渐变成“黄脸婆”的容颜。她知道:一旦身为母亲,“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用心的父母,可以从中学会很多东西并获得快乐。“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这段文字深深打动了我。母性的温情,如水般滋润流淌。事实上,这本书的韵味也正在于此,温暖得让你沉醉,而在细微处,又幽默得令你忍俊不禁。龙应台说,孩子是天心的验证,美的极致。我以为,这句话的主语换成母爱,也同样贴切。我有时候觉得女性比男性伟大得多,正像龙应台所说的,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着自我和他我,当自我慢慢小下去,他我逐渐变得重要,人也就成熟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母亲都是伟大而成熟的。我喜欢作为学者的龙应台,她有着知识分子的硬骨,睿智与理性,而且,她可以做到尖锐而不刻薄。我同样喜欢作为女性的龙应台,她温和、善良、亲切,充满人情,她是率直而单纯的,她说,每个写字的人都是心存天真的,这句话说得真好。

龙应台不愧是华人世界有影响的一支笔,生活的文章也写得那么动人。书里流淌着的那一份对孩子的爱啊。我真是惭愧自己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太少了,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成长期很快就会过去的,我们真的要抓住那些能跟孩子相亲、一起学习的时间。我是很反对一些年轻父母把孩子寄养在长辈身边的做法,在我认为应该很少有那种迫不得已的理由的,我觉得只要有可能还是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长大,虽然辛苦,但孩子带来的乐趣也是无穷的……今天我又一次领会,相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给予幼小的生命以无穷的爱是多么重要,多么伟大!我很羡慕书中的母亲有那么一个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环境,她还可以拥有两个孩子……既然没有机会再去体验生养的过程,那就珍惜现有的,好好把握住机会,做好现在要做的。

我们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似乎成了一列太拥挤的地铁,人人必须赶着往前走,否则你便会掉队,赶不上来,让周围的人失望,承受各方面无尽的压力。连我们的孩子都已早早被他们的父母或推或拉入这个赶车的行列,几乎没有例外。为人父母或者为人师长者,人人都怀着爱孩子的心高喊着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掉队,于是乎,孩子们变成了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无奈选手。经常听到周围家长叫苦,暑假里只有天天送孩子去学这学那的功夫,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读了这本书,龙应台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和更多孩子的父母们借鉴。在《寻找幼稚园》一章里,书中龙应台女士也就是文章中的母亲说在华安3岁半时带回台湾,去找幼儿园,但是那家幼儿园有着小学的课程表,孩子因为天气不好而不准到外面玩,孩子都是统一行动,而华安在德国都是自由活动,就是玩玩玩!她会想:这真是三岁的孩子需要的吗?最后,“还是让妈妈和安安好好度假吧……”在儿子华安写的《放手》一章里,他回忆母亲是一个“集责任于一身的严格的教育者,但是又充满温暖……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小树一样正直的人……她一方面极其严格,督促我努力学习,认真做事,一方面却极其讲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

试问我们的家长:孩子年纪小小,有这么多的学习真的有用吗?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拔苗助长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还继续每天每夜地在每个学校或每个家庭中发生。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读后感水孩子篇五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好家长成就好孩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不靠谱的爹妈!任何一种品格的形成都是有迹可循的。

横霸道、自私无理的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群于人苛刻、却对孩子万分宠溺的长辈。正因为身后有这些人的维护,他们才敢肆无忌惮;正因为知道即使自己犯了错也会有父母出面摆平,他们才无法无天有恃无恐!

如果说熊孩子是一汪污水,那么熊家长就是毋庸置疑的污水源。他们的无底限的“宽容”必然会将孩子推向深渊。没有那一个孩子天生就是熊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和行为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说:不是孩子不乖,只是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小孩不坏,只是父母不懂爱。

杨绛先生曾经提到: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榜样力量和夫妻关系很重要。父母是离子女最近的人,也是孩子最先效仿的对象。在培养孩子的优秀品格方面,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的眼中,真的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奇效。

父母在孩子的心灵播下的每一颗种子都会生根发芽,所以要好好的呵护他们千万不能主观随意的否定。父母的随意批评指责,更会伤害这些幼苗。应该用包容的心态赞赏的语言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幼苗未来。终有一天孩子会长成参天大树,他们一定会感恩,并以同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

父母千万不能无节制、无底限地溺爱孩子,而是要理性的爱孩子。如果孩子从小就在被娇宠的环境中长大,那么他们很可能变得任性自私、唯我独尊,习惯性依赖于他人,缺乏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遇到问题不懂得反思自己,而是认为责任都在别人身上,而且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柔弱抗挫能力差,自制力差。

真正伟大的家庭教育,绝不是不负责任的溺爱孩子,而是应该有尺度、有方法理性的去爱孩子,才能保证孩子的人格的健康发展,让孩子养成独立的生存的能力。放纵的溺爱是最不负责任的爱。

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冰心说过:小孩子的自尊心可不小,所以你不能以为你是大人,他是孩子,要平等。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丢掉自己,成年人的认知框架,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为孩子纠正错误,向孩子灌输种种标准,孩子分析问题,指明方向,让孩子失去很多,自己亲身体验的机会,还会引发孩子的反抗和敌对情绪,对孩子的事,许多事情不尽人意,父母也不应该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因为,希望孩子像大人一样思考和行动的本身就是不符合现实的。父母与孩子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不要总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问题,要学会抛弃自己对孩子的成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许多问题处理起来就会轻松许多。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在孩子生活中成为孩子的代办者,从生活琐事到思考问题,都代办到底。久而久之,很容易使孩子变得懒惰,形成依赖心理,缺乏自主意识和自理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了自己的主见。父母对孩子的想法加阻拦,让孩子在心里与父母产生隔阂,从而更加放纵自己的行为。本来商量着就可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加棘手。父母应该做到与孩子有关事情上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商量,达成共识。有了尊重孩子的意识,在孩子的事情上做到与孩子商量,父母就会得到孩子更多的尊重与理解;家庭会变得更加和睦;孩子也会更加快乐的成长。

意大利布鲁诺曾经说过:“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对孩子来说,家长是非常具有权威的家长只需要一句话,就可以让孩子有被否定的感觉,一些家长没能意识到这一点,只要情绪不好就会随口说出“你怎么这么笨”之类的话,这些消极的、没有逻辑性的蔑视的话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负面暗示,孩子听到后会产生,自己再努力也没用的感觉,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极端的孩子,甚至会产生,自尊受到伤害的感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难以挽回的错误道路。作为合格的父母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口误或者一句气话,毁了孩子终身的幸福,让孩子失去了希望和憧憬。父母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期望孩子,而且要将这种期望通过言谈举止传递给孩子,多说些鼓励的话,用赞许的眼神安慰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给他鼓励这些积极的外部信息,能够让孩子看到自身的进步让他们肯定自己从而激发出他们蕴藏的巨大潜能来。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

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从小要树立孩子的公德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良好素质之一。

社会越发展,公德心的意义越得到突显。只有每个公民都自觉遵守一种公德意识。并严格执行,社会秩序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父母要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孩子的公德意识淡薄,多半与家庭影响有关,孩子的许多不良言行都是家长有意无意的影响下学会的。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强化,孩子的公德意识公德意识体现在一些生活小事上面父母要告诉孩子这些生活常识让他们从小知道哪些行为是有违公德,心得听得多了,就有了明确的是非观,他们在言行上就会更加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宽以待人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是社会人必备的良好品格之一,娇生惯养的孩子很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过多的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感受,长此以往,很可能变得心胸狭窄。宽容大度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受伙伴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孩子大多不容易被人亲近,人际关系也比较紧张。所以,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懂教育的父母都是在兢兢业业坑害孩子,勤勤恳恳培养仇人。很多父母整天埋怨孩子,却总把伤人心的话挂在嘴边:我为你买了这买了那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这么不上进!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很难对父母心存感激相反会产生一种既痛恨又痛苦的纠结,感让他们对父母越来越抗拒,最后最爱的人变成了最亲密的敌人,我们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结果,却适得其反,害了孩子,把“乖宝宝”培养成了“熊孩子”。

只有父母有远见孩子才能有目标,只有父母有思想,孩子才能有梦想父母的影响对孩子及其深远,父母的眼界决定着孩子的世界一个没有远大目标的父母是不可能教育出具有宏伟目标孩子的!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父母应该站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努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教育孩子。唯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