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教学读书心得(热门13篇)

时间:2023-12-04 09:03:47 作者:GZ才子

通过读书心得的写作,我们可以加深对书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理解。借鉴他人的读书心得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欣赏他人的观点,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小学教学读书心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x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已经成为我教学工作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有效途径。其中,《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这本书对我意义非凡。

初读《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里面所记录的新颖教学方法所吸引。这本书是特级教师张敏华所著,书中所涉及的研究范围非常全面,全书共分为思维导图与语文观念、思维导图与教学策略、思维导图与教材解读、思维导图与课例评说和我与思维导图的故事五个部分,几乎涵盖了小学三个学段的语文教学,包涵了小学语文的常见课例,既包括一定的学理知识,也有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对于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更多的是关注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都有哪些思维导图的类型思维导图以及具体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等。当时,书还没有学深学透,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了。并且,通过读书我了解到,思维导图的使用时机分别是在课前使用,预习新知;课中使用,学习新知;课后使用,复习知识。于是,我就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构想,我的想法是先在课前预习时应用思维导图,就这样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第一次应用思维导图的尝试。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对于思维导图比较陌生,不懂得怎么使用,而我也是第一次尝试,所以就自己跟着学生一起学着画,先介绍最简单的鱼骨图给他们,接着找关键词。慢慢的,当我们多练习几次后,就初步掌握了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学生们对思维导图的使用也很有兴趣。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思维导图建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通过整体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虽然第一次对于思维导图的学习和尝试还算比较成功,自己也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但是近期当我再次阅读《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教学》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之前的阅读也只是浅尝辄止的,对于书中的精髓还是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原原本本地再次细读这本书,深深感受到了思维导图给我的教学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思维导图真的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可以说,这本书真的已经走在了语文教育的前沿,书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和列举的教学方法为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比如,在书中第二部分内容中,作者从识字、句子、语段、篇章、习作、口语交际以及复习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每一章的第一节陈述了各个教学内容的“学理分析”,展示了非常多的导图实例,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在识字教学中,从“图解汉字类型”“图解字音”“图解字形”“图解字义”“图解识字巩固法”等列举了大量导图实例,大大降低了识字难度,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无味的问题,又增加了识字教学的思维含量,可谓一举多得。在句子教学中,通过“图”显成分——明确句子的完整;“图”现语序——正视句子规范;“图”释句中关系;“图”示句间关系;“图”助积累;“图”促仿写……思维导图与句子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句子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并且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基于此次阅读和学习,我想我还会继续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并且不仅仅是在语文预习阶段,而是在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都进行应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想如果能有效、科学的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能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并且,思维导图非常受学生欢迎,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让学生们喜欢上学习、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读书心得

摘要: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与事物。”强烈的求知欲,对科学爱之入迷,才使无数科学家取得了成功。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效果大不一样。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强烈的毅力与自我求索的精神。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语言描述。

一、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情境,它依赖学生已经拥有的表象和想象起作用,要求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感知所学的语言材料。在教师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思维、记忆和想象而进入特定的情境。

教学《雨铃铛》,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丁零当啷”时,以语言描述为主,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我用动情的语调有声有色地讲述:蒙蒙细雨随风飘洒,落在房檐上他们唱起了欢乐的歌儿,你们听“丁零当啷、丁零当啷”,真是一幅绮丽的图画,动听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学生跟随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调动了学生储存在脑海中对春雨的表象,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感受了语言文字蕴含的美,陶冶情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中我还通过示范朗读,吸引学生读书的欲望,学生的感情朗读也是借助语言来再现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和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教师应重视自身的朗读,把握好感情基调,与学生共创一种学习场景。在师生共创的情境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我们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已常用的手段。但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还必须有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这样才能有效地再现课文中用语言描写的情境。

在教学《小鸭子回家》一文时,我精心设计、创设意境:天空黑黑的,一只小鸭子孤独地走在森林里,孩子们看到了这幅图,他们完全被吸引了,多么勇敢的小鸭子呀。他们非常感兴趣地想知道《小鸭子回家》的故事,在教到小鸭子走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他们了解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小鸭子仍然勇敢地往前走,体会小鸭子的勇敢。就在学生处在紧张的氛围中时,我又在漆黑的夜晚出示了月亮的画面,学生通过画面紧张的心情一下轻松了许多。小朋友们都像画中的小鸭子一样从紧张又轻松地笑起来,情感上产生了共鸣。由于师生情感投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入情入境地朗读,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中心,从而培养了他们勇敢的品质。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率。

三、模拟情境,激发兴趣。

模拟教学情境,能给学生的.学带来生机,给教师的教带来活力,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为了创设比赛情境,我让学生分别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代表田忌和齐威王两方,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为三个等级的马,边演示边讲解两次比赛的过程。让学生在这种演示情境中领悟孙膑的善于观察和机智聪明。实验演示,把静态化为动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直观可感的动作场面,妙趣横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调动了他们的参与性,培养了思维的有序性,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以模拟的情境演示田忌赛马过程,创设了一个具有探究性,又可操作的情境。不但突破了课文难点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儿童探究的精神。

还有一例,让我的感触更深:在教学《山沟里的孩子》这篇和城市孩子生活实际很遥远的课文时,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山沟里孩子求学的艰难,成为这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这一点,我结合课文内容努力创设情境:在漆黑的山路上,伸手不见五指,天边的云黑黑的,地上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我又运用课件适时播放狼的叫声来增加效果,把学生带到那令人害怕的情境中,让其“亲身”感受条件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领悟山沟里的孩子不怕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同时对自己的心灵又是一次深层次地触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实物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我在执教二年级课文《龙眼和山里红》时,就给学生带来实物龙眼和山里红,让学生不但从外观上感受龙眼和山里红的诱人,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直观兴趣。他们内心激动不已,嘴上不停地赞叹和发问。在这种情境之中,我就趁机问孩子们:想了解龙眼和山里红的故事吗?运用创设情境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以及积极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时他们就争先恐后地读起课文来,这时候的读书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再去指导学生品读、理解课文,孩子们十分乐意地学习。

五、创设艺术情境,激发兴趣。

音乐是一种以系统的声音旋律为媒介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艺术,与文学有共同之处。运用音乐来创设情境、烘托气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感情。

《爱我中华》一课是一首诗歌,描绘的是56个民族的大团结快乐的场面以及人们高兴的心情。我选用了歌曲《爱我中华》来创设欢乐的情境,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对歌词比较生疏。第一次播放后,让学生想象欢乐的场面,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这首歌的歌词就是由今天学的课文改编的。学生听到这快乐的歌曲,巴不得马上就会唱,于是他们学习情绪高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再教学生哼唱这首歌,巩固教学内容并感受欢乐的心情。

教学中利用学生表演也可创设艺术情境。如教学《小母鸡种稻子》一课,首先让学生熟悉角色,感知角色,进入课文的世界。然后让学生仔细领会课文中角色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创设书中的情境。学生对此有强烈的兴趣,当他们真正进入角色时,表演更是栩栩如生。通过表演,他们真正领悟到了“只有劳动是最光荣的”.这样,不但使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揭示的是美的真正内涵,而且还开发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利用艺术手段来创设情境,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十分注重让儿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创新、实践,通过创设情境,为儿童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插上“基础”与“发展”的翅膀。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容易激起学生的情绪。在教学中巧妙创设语文情境,既能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能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又能促进儿童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最大限度地发展。

小学教学读书心得

作为教师,能读到《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我觉得也是很幸运的,读了这本书后对我帮助很大。一些疑惑也就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了。老师的职业可谓平凡而又伟大,对于我来说教书育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这本书易懂而且实用。

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看过许多热闹的课堂教学场面,也曾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的巧妙、课件演示的精妙、课堂气氛的火暴,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的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并为此沾沾自喜。但浮躁过后,待我冷静下来思考时,却发现除了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于是我常常思考,数学教学中我要追求的是什么?书中刘可钦老师的话语让我茅塞顿开。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刘可钦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大凡听过刘老师课的老师,都觉得刘可钦老师的课堂,不是我们想像的那种课堂气氛火暴,师生热情洋溢、激情似火;也没有设计得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听刘老师的课,如沐浴春风,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刘老师曾经也追求过那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设计,但现阶段的她,更注重的是在常态的教学中,给学生不同寻常的感受,并持久地影响学生。

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但她与学生的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的发表风解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比如刘老师认为某某同学说得很,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样的话传递给发言的学生的是何心情?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恰恰忽略了发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正是经常重复这样的错误吗?刘老师认为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某某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这样才会真正起到效果。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刘老师的这种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

真实的课堂摈弃演练和作假。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新授课好比是教师带领学生去掏河里的珍珠;练习课好比是将出来的珍珠擦亮,使它发感发光;复习课好比是将一颗颗发光的珍珠串起来,使之成为一条条项链;实践活动课,好比是将一条条项链卖出去,挂到人的脖子上。如果这个比喻还有点脱帖的话,那么掏珍珠、擦珍珠、串珍珠、卖珍珠的方法和手段应该有所不同。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是关注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感受。人生得意,读了书,你不至于忘形;人生失意,读了书,你不至于沉沦。

小学教学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给我的感触颇深,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毋庸质疑,留下的是数学的思考方式、数学的思想方法,浸润的是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数学教师需要怎样的底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把握数学本质+研究学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坚定的信念。基于此,《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以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故事为载体,阐述了数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技能有哪些、怎么教?小学阶段能够渗透的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怎么教?学生研究的切入点是什么?怎样研究学生?每个故事都有其特定的主题、细节,还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诠释。它们都是真实的,都是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思考。它们可能不是灵丹妙药,但给予我们思考问题的视角,给予我们对"问题"深入追问下去的勇气和方法。

所谓"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关注什么

第一,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

第二,关注教学效益。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第三,关注教学的可测性。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第四,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三)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能力点";备教法和学法。

2、课堂上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1)练习有"方"。每一次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习有"味"。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习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习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追求。为了每个孩子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希望,我们要思索,我们要改革,我们也要进步和发展。

(四)自己的几点思考

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加之自己的理解,我对有效教学有几点思考:数学课以往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广大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兴趣与动力来认真组织、实施。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数学教师也必须根据教学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同样可以使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经过这些年的实际教学,我认为数学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结合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第二,注重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第四、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邓小平同志曾经也说过:不管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管理方法,只要能发展我国的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都是好方法。教学也一样,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所以说,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数学课就再也不会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数学课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小学教学读书心得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刘加霞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这本书。这本书以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故事为载体,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背后都有作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思考。该书作者列举出了我们平时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个真实而细小的问题,并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针对性又有扩展性。也许它并不是灵丹妙药,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却真正为我们的实际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线教师重点应该做哪些工作呢?为了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刘加霞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进行了较深入地探究:一、把握数学概念本质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二、技能的背后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打造厚重的小学数学课堂;四、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我认为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做到:

课前精心备课。课前精心的准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靠课堂内的发挥。课前充分的准备是不可缺少的。课前的备课主要包括:资料收集、知识结构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教学方案、情况预设等。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有时单纯依靠课本上的教学资源是不够的,这需要老师针对所教授的知识点从知识的结构、知识延伸、内容拓展、练习题型方面收集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设计的全面性;数学的知识点都是有梯度性,都是上下联系的,作为教师必需要将这种联系弄清,并很好的运用在教学设计中;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进行分析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是基于学生的设计,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条,根据学生特点、课的特点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方案,并对课堂教学进行一定预设,对各种情况做出处理。

第二要做到课中周密组织,细心指导。如何组织活动、安排环节、都要在老师的掌握中。教学组织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课堂能否正常进行、学生能否快乐有效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像一位朋友一位长辈在孩子们遇到问题时进行细心的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有时可有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帮助解决,而有的时候必须要教师进行适时指导。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在超过能力范围解决不了问题时,在回答问题“卡壳”时,这时老师的指导和提醒就显得那样的及时而有用。教师的指导要注意一定的尺度,不是遇到问题就帮学生完全解决。纠正学生的思维,拉回正确的方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内容要把握,并不仅仅是教学生正确解题,解决困难,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的方法指明思考方向。另外,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喜欢关心自己的,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学生在老师这样的关注下,学习就是有效的。

第三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练习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我们大胆的设计。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孩子与课堂快乐地一起飞翔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我们不断地改进,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小学教学读书心得

四月份我有幸参加了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开展的“农村教师进名校培训”的活动,在富拉尔基去和平街小学学习和生活了一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除了参加和平街小时学为我们准备的活动外,还发给我们学员每人两本书,其中有一本刘娟娟写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一书引起了我的兴趣。

这本书主要以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时间与综合运用为基本着眼点,分别探究了在教学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策略。在书中,作者力求做到把理论分析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作者还精心挑选了一些好的案例,我觉得主要目的是给读者更多的启发。

通过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一书,让我感觉到数学的课堂不是枯燥、乏味的。下面我就课堂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教学“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教师课前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并精心制作了有关的教具和学习材料,准备引导学生来探究每一句口诀。然后,在课上,当教师刚把第一张图贴上,并宣布这节课要学习的课题时,学生中就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而后,又有一些学生也跟着说:“我也已经会了!”并且接着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如果是我的话,我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教师往往的做法是,继续按照课前的设计,通过几道问题的提出,如: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呢?将学生拉倒教师的思路上来,让学生懂了,还装着不懂。这样的做法,从教师的调动看来,好像是体现了教师的“机智”但应该注意到的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不了解,课前所思考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显然,教师对学情分析的不是很到位,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能够从容的处理。比如:三年级学习“年月日”时,教材是从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来开始“年月日”的教学的,我在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了解情况时发现,大多数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1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等知识。

所以,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认真和学生交谈,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最为教师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关心周围的生活和时事的变化,就是把握时代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对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教师才会较好地把握住教学的起点。

我们都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如“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超市”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个玩具狗说:“它的标价是13元5角。请问:你想卖这个玩具狗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式呢?”同学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巩固了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精彩论述。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数学知识越学越深奥,数学也会离生活越来越远,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要紧密地联系生活来自学习呢?其实,数学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看问题。记得我在教学“射线”时,由于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射线,要是把数学概念之间划等号的话就不大合适了。但是我们要找射线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有联系。比如:打开电筒时发出的光;太阳射出的光等等,这些光是不是可以看着是射线呢?由此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体会射线是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特征。

有一句话说的好:今天的抽象就是明天的具体。我认为只要生活经验和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评价就像一门艺术,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也需要他人的鼓励,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效果也很好。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一、老套,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棒”,学生听后肯定腻烦。因此,我的评价语经常变化,如:好样的、你真是个小精灵等等。“奖品”也经常创新,如:我会选一些不同图案的小贴,买一些不同字样的小印章,同学们最喜欢我亲手制作的小红花了。这些小学生每次都想得到我不同的评价语或“奖品”,因而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啦。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小学教学读书心得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的重要教学任务,但究竟识字教学如何教才能高效却是每一位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关键阶段,是学生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识字教学,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浅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识字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有识字的兴趣,这样才能有学习的动力。

1、编字谜识字,这种方法既开动学生脑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很容易掌握字音、字形。如:王老师白老师坐在石头上写字,“碧”;一口咬断牛尾巴,“告”;一人屋里躲,“闪”;二“木”“目”不成林,“相”。

2游戏中识字,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记忆深刻。如宝宝找妈妈的游戏:我班三十人分成五组,五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头戴头饰卡片,每张头饰卡片上分别写上一个偏旁部首“氵”、“扌”、“木”、“讠”、“亻”代表妈妈。其余的25人到老师的盒子里每人拿一个识字卡,代表宝宝。看看卡片上的字的偏旁是什么找到与自己卡片上的字的偏旁相同头饰卡片如:第一组头饰偏旁是“氵”手持“洗、河、江、沙、海”字卡片的同学就到这个同学的面前。字宝宝就找到了妈妈。速度快的给予鼓励,通过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汉字自身确有难记、难写的一面,加上长期以来的教学并未遵循或并未完全遵循汉字的科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汉字入门的难度。也许是这个原因,低年级突出识字重点一度被误为思维发展的杀手。直到现在,违背汉字科学的教学方法依然大行其道,这种误解依然没有完全消除。我们认为,把“思维的杀手”强加于低年级识字,失之武断,既没有事实依据,也缺乏合乎逻辑的演绎。

1982年5月,心理学家查德·林博士在英国著名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文章,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他对英、美、法、德、日五国儿童测查表明,欧美四国儿童智商平均为100,日儿童平均为111,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博士多年的测查结果是:开始学习汉字的当年,智商可由100提高到110,第二年提高到120,第三年提高到130。美国有人对华裔学生为何数学成绩出类拔萃进行了研究,发现那是因为古老的汉字比起拼音文字有更大优势。脑科学家根据人用脑方式的不同将人们分为左脑型、右脑型、平衡型三类,左脑型的人擅长语言表达和理解、计算和发现等逻辑思维活动;右脑型的人则擅长绘画、音乐、直观、综合等形象思维活动。而平衡型的人左右脑功能发展和运用比较协调,兼取二者长处,一般地说,他们思维能力更强,更富有创造能力。人们对拼音文字的认知属于左脑优势,而对汉字的认知则表现为左右均势,识汉字可以促使儿童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开发人脑中巨大的创造潜能。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现实。既然低年级识字利于语言的发展,那么,语言的及早快速发展就必然直接有力地推动思维的同步发展。

同时,汉字有它的特殊规律,只要遵循规律,在低年级突出识字重点,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会有独特的优势。

汉字以类相从,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如,从“草字头”的字与草本植物相关,从“贝”的字与财货相关,从“言”的字与言谈相关,等等。以“分”作声旁的字如,粉、份、纷、盆、贫、扮,韵母分别是en、in、an,都是前鼻韵母:以“”作声旁的字,除“掐”外,其余如,阎、焰、馅、陷,韵母都是ian;以“舀“作声旁的字,如,蹈、稻、滔、韬,韵母都是ao。把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字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进而进行类推、迁移,经过这样由“举三反一”到“举一反三”的归纳和演绎过程,不仅提高了识字能力和识字效益,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切实的发展。

当然,识字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决定了识字对思维发展促进作用的大小。对汉字的种种偏见必须克服,对识字教学的种种误解必须消除,相沿成习、俘于汉字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低年级教学突出识字重点,才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仁人志士投身于识字教学研究之中,探索更为科学的,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符合汉字规律的识字教学体系,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1—2年学段识字任务相当繁重而且汉字又难学难记,但是汉字却有规律可循,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其独立识字能力。如:我在教学“跑”、“肚”、“苗”字时,可用熟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包—跑、土—肚、田—苗。再学“饱”、“抱”、“胞”时可用换偏旁成新字。利用熟字加熟字后生成新字如:日+月=明、大+小=尖、小+土=尘。这样学生掌握了方法就能轻松的识字了。

教学中学生的字经常写错,我们可以把容易错的字进行比较记忆。如:鸟—乌、木—禾、土—士、钩—钓。理解字义进行记忆如言字旁的字都与说有关:话、讲、讨、议、记;提手旁的字都与手的动作有关:打、扫、抱、抄、扔;犬字旁的字都与动物类有关:狗、猫、狮、狼;这种归类识字,即识记了字形,理解了字义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如:学习“折”时,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去商场参观打折商品,学生组词时就组了打折,教师随机问,打折是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打折,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商场的衣服打折了,还有许多好玩的打折了。这样学生即学会了生字又了解了字义,同时还练习了说话,为以后的阅读和作文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能产生综合效益。

以生活为课堂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车站名,商店牌匾,食品包装袋,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会相继回忆起来,并在日后自发加强对生活用字的注意。如学习“公”学生会说公园的牌子上有,也有的同学说是公交车的公,外公的公,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回忆,慢慢迁移到参与同学回忆,到自我积累,最后有新的发现。通过这一过程使他们尝试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细心的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扩大积累。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积极的、主动的进行识字,发挥想像。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热爱识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汉字是语言、思维发展的基础和工具,与人的精神发展密切相关,紧紧抓住低年级这一识字教学的关键时期,突出识字教学重点,有助于促进儿童语言、思维、精神意识在高起点上快速发展,从而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对纠正一个时期以来识字教学中的偏差。加强识字教学,开创识字教学的新局面,促进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教学读书心得

今年寒假,我读完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书,在作文教学方面,我的感触极深。

小学生作文内容以记叙文为主,主要是写人、记事和描写景物。小学生由于见识小,课外阅读量少和知识不丰富,导致了怕写作文,厌写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总是咬着笔杆苦思冥想,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无从下笔或者总是流水账式的几句,只是事情或事物的简单罗列,空洞无物,或是瞎编烂造,没有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如何调动小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是只得思考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仿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学生仅限于会写这篇文章,但一旦换个题目,换张面孔,要求学生换个材料,学生就手足无措。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学生只会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主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样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学习写作有一定的艰苦性,但是一旦发生兴趣,学生就会“乐此不疲”,愉快地学习,对写作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找到他们打开写作这扇大门的金钥匙。这一时期的我们正培养学生由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过渡,这段时间对小学生不是很容易度过,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给他们多一点的耐心、帮助和鼓励。如果教师对刚接触写作的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去挖苦讥讽,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怨恨,原先的兴趣或是掌握的一些技能也会自行消退。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对写作完全丧失兴趣,失去信心。

学生每次写作文,只要一写完,就上交给老师,似乎这就是任务完成了,不管它好还是不好,自己不会再去修改,只是等着老师说通过或是不通过。如果通过了就欣喜若狂,但不会思考为什么我这次作文能一次过关呢,是我哪里写得比较好呢,我下回写文章时也应该注意这点,学生没有这方面的思考,只是交差了事。出现这样的情况更多是因为教师在批改作文时缺少专业的点评,学生的不到任何教师在写作上与他们的交流、反馈,久而久之,学生只把写作看成是一项任务。如果是不通过的学生,他们则是等着,等着老师给他们改,即使自己改,也是添个只言片语了事,根本就没有在本质上做大的修改。这样的情况也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们没有针对每一篇学生作文,作出有针对性点评,给学生一个明确具体的修改文章的方向,更多的是概括地说说存在的普遍问题,说说大概怎么去改,而这样的指导对小学生而言。我想说,这是无意的,因为他们只是刚接触写作的孩子,这样的泛泛而言,是不是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而现实是我们大部分教师对交上来的作文只是打个成绩,大概地写几句评语,发还给学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如果我们是学生也会提不起写作的的兴趣,每一次的作文教学都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或许,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更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去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写作兴趣的源头在于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活动、社区活动等,同时鼓励学生多写日记,记录生活点滴,多读好文章,多做摘抄。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定期举行信息交流会,让学生将各人收集的材料、感受进行交流,同时还可以交流学生读到的好文章,好句子,谈谈自己读文章是的体会感受等等,以扩大活动效果,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从而对写作产生兴趣。只要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好感和热爱,会主动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自觉地、勤奋地吸收好文章的精华,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从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地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以此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并要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学习兴趣。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不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学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会是一无是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学生总是体验不到成功的快感,就会产生焦虑、自卑,从而失去学习作文的兴趣。

学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师生互相交流批改,以增加作文兴趣,作文本收上来后,或先由教师大概批改,对每遗篇文章都指出一些较明显的缺点,并明确给予学生修改的方向和建议,再让学生精细批改,斟酌字、词句的用法是否妥帖;或先由学生互相批改,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性批阅,双向交流,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别点评,集体评讲。这样做,对全班学生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诸如:遣词造句是否合理准确,语言是否生动鲜明,叙事是否完整具体,都得动脑筋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判断,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写得差的同学改到写得好的作文可能学到方法,得到启发;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差的作文,也会从中得到教训。每互改一次,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

作文教学需要老师用心教,花心思、花时间指导学生改,指导鼓励学生多积累、感受。作文教学需要学生用心学,用心感受、体验,要投入,需要入情入境感受好文章,需要入情入境写出真感受,需要十足耐心改出好文章。

小学读书心得

这个星期,教师让我们学习了新语文读本中的第十四课:慈母情深。

这篇课文作者是梁晓声,文章说他小时候,十分想要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连收音机里都在说这本小说,但作者家的收音机被卖掉了。他跑到平时妈妈工作的地方,他妈妈正弯着背在缝纫机上工作。“我”将要求告诉了母亲,虽然一旁的人都劝她别把钱给他,但母亲不顾着旁人七嘴巴舌,依然将买说需要的一元五角给了梁晓声,但他第一次觉得母亲很瘦小,出于感恩之心,便用一元五角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回家被他母亲数落了一顿,再给他钱去买《青年近卫军》。

立刻三八妇女节就要到了,妈妈平时一向很关心我,为我做饭,帮忙我学习……我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也得向妈妈感恩。作者帮他母亲买了水果罐头,帮他补身子,也是感恩的一大表现。我在三八妇女节也应当用一种我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妈妈做一件事,如:做一天家务,端饭,洗碗。这也全部都是感恩的几大表现我不但要在三八妇女节感恩,我平时的每一天都要感恩,因为母亲平时对我们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平时什么好的都给我,什么不好的都是给自我,难道这不正是世界上最最伟大的母爱吗?教师也是平时像母亲一般的照顾我们,祖国也像慈母一般养育着我们。

立刻三八妇女节就要到了,是妈妈的节日。妈妈平时什么都照顾着我。可是,暑假里的一天,妈妈要出去上班,我一个人独自呆在家中。妈妈嘱咐我在家里要做好作业,并要帮话浇一次水,我点了点头。我把一天的作业做完了。并读了一些报纸和书。并进了房间去看电视,独自一个人玩,早忘记了妈妈不久前跟我说的话……到了晚上,妈妈回带家里问:“做完作业了吗?”我使劲点了点头。妈妈又问:“那有没有帮话浇过水?”此时我突然恍然大悟,妈妈问我的话犹如晴天霹雳,我居然忘了帮话浇!

但怕被妈妈批评,没有说实话,说:“我当然浇过水了!”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第二天,妈妈要再为花儿浇水时,发现花儿有些干枯,便问我怎样回事?我说天气太热,花儿自然干枯。妈妈没有说什么开始为花儿浇水。我这次还没有说出实话……最终,我最终承认了。妈妈教育我:“做人必须要诚实。”我亏欠妈妈不少次,这次三八妇女节用自我力所能及的方式报答母亲帮妈妈做一些事情,补自我之过,并感恩妈妈。

小学读书心得

陶渊明的诗,豁达开朗,达观自在,令人佩服,我也读过陶渊明的诗,对他的诗实为赞叹不已。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其中《少无适俗韵》,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读过后叫人终生难忘。什么时候读,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作为身处晋末乱世的隐士,陶渊明晚年常与庐山中的释道交往,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他们之间在思想上却未必志同道合。仔细研读过陶诗和了解诗人生平的人,都知道陶渊明是个外表恬淡静穆,而内心热情济世的无神论者。他少年时曾胸怀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业。但在出仕了一个时期以后,现实使他感到失望,他不愿与当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选择了一条退隐归耕的道路。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的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陶渊明,一名伟大的田园诗人,淡泊名利,实在是值得我们学习。

小学教学读书心得

寒假期间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没想到原来认为枯燥乏味的文字细细品读下来竟让自己受益良多。

首先就此书的特点而言,它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理论基调,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国内当前英语教学环境想结合,使新课标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同时在本书中,作者将国内外英语课程标准作了对比,内容更为充实,并在英语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使新课标的指导性更细致明确,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更容易落到实处。

其次,就此书对我自身的教学影响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置更为明确。书中作者就英语学习所要达到的层次标准作了明确要求,在目标等级清晰的基础上设置教学目标将更切合实际,更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此前,我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达不到预设目标的情况,而在读过本书后这一困扰便随之清除。

第二,教学重点把握更为准确。以前,自己对英语教学的理解便是让学生能看懂句子,能够正确答题。而在读完本书之后,恍然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是多么的狭隘。英语教学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自信为主,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并非是让学生们会做题目。第三,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显然,在这一课程标准下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式课堂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的英语教学要求。

于是,我便采取更多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如小组讨论、表演展示、知识竞答等,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教学评价更完善。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体系被定为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量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评价目标多维化,评价反映要以人为本。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改变了以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从更多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一改变让我看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在英语学习上都有不同的出色表现,只是并非所有学生都体现在考试成绩这一评价方式上。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让我在教学上更有热情,而我更多的热情投入又带到了学生们更大的学习兴致,如此良性循环让我的教学收获颇丰。

再次,就我自身的专业成长来说,新课程标准让我专业知识更为丰富,专业技能更为成熟。《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分级标准以及实施建议上都作了明确而又细致的讲解。让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上积累上更多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上每项教学活动的安排更为合理得当,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犹如一名良师,传授了我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解除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纠正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过错。我相信,只要自己继续努力,认真研读教育理论专着,用心总结经验教训,自己的英语教学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小学教学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给我的感触颇深,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内容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毋庸质疑,留下的是数学的思考方式、数学的思想方法,浸润的是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数学教师需要怎样的底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把握数学本质+研究学生=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坚定的信念。基于此,《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以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故事为载体,阐述了数学的核心概念与基本技能有哪些、怎么教?小学阶段能够渗透的数学的思想方法有哪些、怎么教?学生研究的切入点是什么?怎样研究学生?每个故事都有其特定的主题、细节,还有多角度的分析和诠释。它们都是真实的,都是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思考。它们可能不是灵丹妙药,但给予我们思考问题的视角,给予我们对“问题”深入追问下去的勇气和方法。

二、三维目标的整合。

所谓“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三、有效教学促学生发展。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关注什么。

第一,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

第二,关注教学效益。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第三,关注教学的可测性。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第四,关注教学反思。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三)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钻透“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能力点”;备教法和学法。

2、课堂上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1)练习有“方”。每一次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习有“味”。练习有“味”,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习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习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追求。为了每个孩子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希望,我们要思索,我们要改革,我们也要进步和发展。

(四)自己的几点思考。

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加之自己的理解,我对有效教学有几点思考:数学课以往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使广大师生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兴趣与动力来认真组织、实施。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数学教师也必须根据教学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同样可以使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经过这些年的实际教学,我认为数学课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结合实际。《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第二,注重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第四、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邓小平同志曾经也说过:不管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管理方法,只要能发展我国的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都是好方法。教学也一样,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所以说,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数学课就再也不会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数学课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小学教学读书心得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艺术不仅取决于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完善的智能结构,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生动的表演技巧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等,而且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法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仅从教学过程这个方面分析一下黄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特色。

例如,他用音乐课的“节奏练习”来导入“循环小数”,用“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发布亚运会新闻的课前谈话来导入“百分数的认识”,用“奶奶和孙子生日”的故事来导入“年、月、日”等,都较好地创设了问题情境,产生了“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显示出扎实的教学功底。

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例中,在基本讲完新课后,他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书写10个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并且尽可能地快。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笔,让学生默默地数一数,自己写了几个。接着,教师提问:“你能告诉老师写了几个吗?”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没有让学生回答,而是接着问:“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老师完成的情况吗?”学生顿觉有趣,积极思维后,有的学生回答:“我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有的学生回答:“我完成了任务的40%。”有的学生回答:“我还剩任务的60%没有完成。”有的学生回答:“我再写任务的10%,就完成一半了。”教师又问:“你们是如何想出这些百分数的呢?”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一学生回答说:“我写了4个,占任务10个的十分之四,也就是百分之四十。”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爱动脑筋,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满足。这个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例的练习就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特色。黄老师在练习设计中,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在练习的编排上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

例如,“质数与合数”这一课的结束就设计得颇有韵味,他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然后启发学号数是1号的同学先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让学号数是质数的同学走,最后让学号数是合数的同学走。先走的学生要大声报出自己的学号数,让没有走的学生判断。学生在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可谓一举多得。

黄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深深地影响着我。教学生先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我坚信我在教学中要向黄老师学习,热爱自己的学生。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

黄老师对教学的钻研,对孩子的爱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从他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学到了对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育教学观点,也不断促使着我激励着我锤炼精湛的课堂教学,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精彩的教学舞台。黄老师提出了一个教育的永恒目标:畅神境界的追求。即教师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育智慧的追求”。

1、让人把话说完吧!(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教育的质,尊重,信任,虚心。倾听中迸出教师的智慧——倾听的核心是思考)。

2、求异蕴藏着创新,蕴藏着灵性,而这灵性就是思维创新的火花。

3、课堂上的精彩,源于上课之前的精心。

4、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语言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此外,黄老师提出了“智慧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满天星辰,没有谁注定满腹经纶,妙趣横生……”,激励我们不断追求教育的智慧,不断创造教育的智慧,用智慧成就教育人生!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引人入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比如:在循环小数一课里,黄老师用尽人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黄老师的课堂犹如师生间对话式的真诚交流。孩子们想说,敢说,而黄老师也给足了孩子们充分表达的机会。哪怕说错,他也耐心地倾听,甚至爽朗地对答错同学笑,在笑声中传递给孩子不用拘束的暗示,再巧妙地指引,让孩子听得心服口服。黄老师的评价语没有充满激情却充满了真诚,让人得到真实的激励和有用的指导。正是黄老师的“平淡中见神奇”让我们领略了数学课堂的无穷魅力。这种创新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