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09-29 21:59:07 作者:纸韵 最新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篇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一倍焦距分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

“像的大小像距定”,即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像儿跟着物体跑”,即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用简要归纳成下面几句话:

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也就是说,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定大小。(是说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2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实像总是异侧倒,(即成实像时,总是像、物异侧,像相对于物是倒立的)

虚像总是同侧正。(即成虚像时,总是像、物同侧,像相对于物是正立的)

物近像远像变大,(即物体靠近透镜时,像要远离透镜,同时像要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即物体远离透镜时,像要靠近透镜,同时像要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即像距变大时像变大,像距变小时像变小)

像儿跟着物体跑。(即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运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篇二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顺口溜及解释:

1、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2、解释:

“一倍焦距分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

“像的大小像距定”,即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像儿跟着物体跑”,即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篇三

一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分虚实.

.距离 . 倒正 . 大小 . 虚实 . 位置.

.大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缩小 .实象 .翼侧.

.等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等大 . 实象 . 翼侧.

.小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放大 . 实象 . 翼侧.

.大于一倍焦距

.小于一倍焦距 . 正立 . 放大 . 虚象 . 同侧.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篇四

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篇五

【设计思想】

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

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刻度尺、小水电筒、金鱼缸、小金鱼1条、水。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