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反思指导要点(优质5篇)

时间:2023-09-23 20:19:08 作者:薇儿 2023年教学反思指导要点(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学反思指导要点篇一

清远市xxxx镇回澜初级中学白xx

我从教22年,上过无数次的公开课,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公开课的情景都在脑海中渐渐淡忘,但惟独那节感人的公开课至今让我难忘,让我记忆忧新,让我感悟至深,《作文指导课——感受母爱体验真情》的教学反思。

那是在6月学校在迎接区教研室教育教研课题检查工作会上,我被学校推荐上一节公开课。我上的是一节《作文指导课——感受母爱·体验真情》。

在课堂上,我首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让学生听着悠扬、深沉的旋律时,情不自禁地想起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予我们无私的爱的——亲爱的母亲。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一个表现妈妈唠叨的片段和一篇范文《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让学生明白“善于观察生活,体会母爱”,“选取细节材料,凸现情境”。让学生善于观察母亲,发现母爱,可以选取日常小事,选取感人的情节来写,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写出生活化的作文。然后进入“说真话、诉真情”的环节,师生共诉心声,互说母爱。

我在深沉、优美的旋律中,向学生说起一段“我与母亲”的故事: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10月8日的一天,天阴沉沉的,闪着电,响着雷,下着大雨,天地间朦胧一片。我心情沉重地站在市人医四楼的手术室外面的走廊上,听着令人心烦的雨声和令人心寒的雷声,泪水早已爬满了脸庞,望着一直亮着灯紧闭着的手术室的门,我心如刀绞,我的母亲正躺在里面做手术。

前几天,当医生神情严肃地告诉我:母亲得了晚期癌症时,我顿时如晴天霹雳,脑海一片空白。我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事实就是事实,一大叠白花花的检查化验单就像恶魔一样在眼前晃动,令人发悚。我只好强忍悲痛,陪着母亲做好各种手术前准备。今天早上,我含着泪水和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母亲推进了手术室……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在进手术室前,苍白的脸上仍然露出慈祥的笑容,用消瘦的手拭去我脸上的泪水,安慰我说:“傻孩子,哭什么,妈妈是迟早要走的,你可要照顾好婷儿,当心身体,上班开车小心一点,你要坚强,知道吗?……”听着母亲关怀的话语,我更泣不成声了。

我母亲现在健康地生活着,她用坚强的意志和浓浓的亲情战胜了病魔,幸福地生活着,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忘不了生命中那一次的“痛”。

痛苦启发了我,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请珍惜眼前人!

我在下课前进行小结:这次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发现你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你们懂得了母亲。就让我们从感受母爱,体会母爱开始,去感受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爱,从而爱我们身边的人,爱我们的生活,感受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

最后,我还布置课外作业:

1、在生活中理解母亲,关心母亲,热爱母亲。

2、课外给母亲打个电话,问候一声或回家时为母亲做一件小事,体会母亲的反映。

3、用心观察、感受母亲爱你的细节,通过语言、动作等多样化的描写,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写人记事的作文的写作技巧,还学到做人的道理,我让他们明白到: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这节课得到评估小组专家领导们的一致好评。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收获颇丰。我欣喜地看到,同学们的写作劲头高了,不再一提作文就头痛,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写出生活化的作文,表现出自己真切的体验,独特的感受。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不再是干巴巴的,空洞无物,脱离了假而空的作文套路。更让人惊喜的是,我发现整个班级的学风、班风比以前更好了,同学之间更团结友爱,相处更融洽和睦了,更真诚待人了。他们学习的劲头更高了,他们都想拿好成绩去回报父母,感恩父母。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爱身边的人,学会感恩。

我深深地明白:这节作文课不仅让学生学到写作的技巧,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俗话说得好:作文如做人。正如陶行知爷爷说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学反思指导要点篇二

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但是学生往往对许多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需要老师从直观、具体的方面去抽象出概念,帮助学生理解。

在上课之前我也看了一些有关概念教学的文章,回忆了以前观摩过的概念课教学。许多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大量的具体例子让学生抽象出概念,再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华应龙老师在“方程的意义”一课中,他用归纳法先让学生根据操作写出许多式子,再让学生观察、分类,再让学生归纳出方程的意义,最后运用。陈艳梅老师的“加法交换律”课上,也是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写出许多式子,再让学生观察抽象出加法交换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属于概念课,是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课。因此在设计上,为了让学生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我设计了学生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应用的教学过程;实践中学生也充分经历了这个过程,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对教材的研究不深及教学机智的欠缺,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下面就这次试教课和正式课进行反思。

一、设疑。本节课主要抓住三个问题展开: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种关系?有没有哪个比例不具备这种关系的呢?这三个问题其实就是观察——验证——归纳的过程。学生可以写出很多具体的例子,再抽象出概念。但是在试教过程中,因为学生在第一个问题上就已经说出最终的答案,而自己又没有很好的进行处理,所以导致后面的两个问题的探讨显得那么的无力。因此在正式课上我还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但是进一步思考了第一个问题的处理:抓住学生得到答案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因而可以进一步展开第二个问题的探究。

二、探究。第二环节的探究是围绕上面三个问题去展开的。在试教课上,我可能一根筋的只想到要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去观察和验证,因此我让学生去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教学反思指导要点篇三

对于写字的功能,不少人在认识上有片面性:现代社会电脑已经普及了,没有必要让学生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练字了。这个看法是不全面的。《课程改革纲要》再次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全体学生的写字习惯、基本的写字技能,应成为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个方面”。这是因为写字不单纯是一种书面传递信息的工具,汉字里面还蕴含着大量民族文化的信息。作为母语教材,从小教会孩子写好方块字责无旁贷。

写字教学也要“三个维度”并举,不光要让学生会写,还要写得好,要让学生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热爱汉字、尊重汉字的态度,并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册识字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我既要尽量利用汉字的规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完成本学期的识字目标,又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巩固已有识字成果。

首先,要重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基本字、偏旁部首等识字工具和初步分析汉字结构的能力,积极引导,坚持训练,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次,要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简化识字心理,可以教一个学一串,加快识字的速度。不但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层面的目标,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目标的达成,可以通过游戏、奖励、评比、观赏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具备写字的美感意识,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教学,充分利用好配套习字册,指导学生将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教学反思指导要点篇四

《草房子》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草房子》的故事大概发生于60年代初,它通过一个少年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记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充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纯朴的“情”:父子情、朋友情、家庭中的感情、团体间的感情、老师之间的感情。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更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作品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一、反思设计意图及教学流程:

1、仔细研读,确定教学目标。阅读指导课,重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去读,愿意读,它不同于课内阅读,它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而不要像课内阅读那样注重分析、讲解。明确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了解《草房子》这本书,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通过部分事例的介绍,让学生对秃鹤和桑桑有初步的认识,并对他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渗透一些读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以“趣”为主线,设计教学环节

首先,我利用书中有趣的童谣导入新课,在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展示此书的作者及小说的获奖情况让学生明白《草房子》是一本怎样的书。然后让让学生想象草房子是什么样的,再通过品读曹文轩笔下的描写草房子片断,让感受到曹文轩的文字魅力,吸引孩子走进《草房子》。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进行了看目录猜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接下来引导学生品味秃鹤之一人物形象,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资料品读描写有关桑桑趣事的文字中,让学生从中感受桑桑的淘气、聪明、快乐,学生既感受有趣,又对《草房子》这本书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油麻地因为有了桑桑和小伙伴而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有趣的故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更进一步吸引学生走进书中,我设置了两个悬念,第一个悬念是秃鹤明明外表有缺陷,作者为什么说他是世界上最英俊的少年?第二个悬念是桑桑的命运究竟是生还是死?答案就在书中。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觉得这节课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让学生感受“趣”时,处理得还是不够到位,未能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高点,此外各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言还有可待推敲之处。总之不足很多,还请在座的老师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指导要点篇五

实验小学成利华

这学期,我有幸去市里上了一堂作文竞教课。这在我的教学生涯是第一次,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不少。

12月,我接到通知去市里上一堂作文课,课堂时间是40分钟。这不禁使我犯了难,要知道,我们平常去听专家上的作文公开课,都是一小时多,要在短短40分钟内,既要给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又要训练到说和写,似乎内容太多,我无从下手。怎么办呢?思来想去,杨东教授的一句话浮现在脑海里,“作文要抓住一个点,把它放大,做实。”不错,既然不能完全呈现篇的教学,也许片段更是一个好的训练点。经过一周的筛选,最后确定为人物语言描写——提示语的写作技法。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安排了3分钟的课前小游戏,(1)让学生猜表情;

(2)全面发展学生,调动其积极性,我设计了让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表演一句话。当我出示出这句话时,学生们表现的欲望彻底激发了,很多孩子举手要表演,上来表演的也为课堂增添了不少气氛,这为我后面的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整个课堂我采取的是“观视频,明方法——赏名篇,会方法——改片段,用方法——写练笔,赞方法”,教学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让孩子们学来兴趣盎然,写来毫不费功夫。

首先,我用了今年湖南卫视热播的校园真人秀节目《一年级》中马皓轩的语言视频来引入,学生们看得乐呵,极成功的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接着,我出示一句话,让孩子们再观看视频,然后加上所看到的表动作、神态的词,孩子们有了视频的借助,加起来不费吹灰之力,极大的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性,也成功的完成了从视频到文本的过渡。然后,我就用三句视频中的话让学生任意加提示语,然后交流,从而引出提示语的加法,即:人+动作,人+神态,人+动作+神态。

其次,我选取了课文中的一个语言片段,让学生赏析:哪句提示语写得好,为什么?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提示语对于表达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在作文中主动使用提示语的兴趣。

第三,我出示了一个提示语只有人称的片段,让学生分小组尝试把提示语写生动。这不仅合理使用了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还让学生加的提示语更丰富。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学生的表演很精彩。

第四,水到渠成,孩子们太急于想表达了,我设计了一个固定片段练习,还有一个自由片段练习,学生们发挥的空间很大,可以自由选择。5分钟后,已经有许多孩子举手想展示。

这节课完成得非常好,时间恰到好处,孩子们也学到了作文中的一门技巧。相信对他们以后的作文会有很大的帮助。课结束以后,有老师还在台上来照板书,我的心里真觉得幸福。我去跟孩子们道别时,孩子们依依不舍,这也许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成功之处吧!由于这是首次面对那么多人上课,心中难免紧张,以后要多多历炼自己。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