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参观碑林博物管

时间:2023-08-29 17:08:08 作者:WJ王杰

碑林博物馆作为我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一直以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在碑林政府工作报告中,特意提及了对该博物馆的参观。这一举措体现了政府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视,也展示了对公众意见的听取与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市民有幸拥有了欣赏碑林博物馆的机会,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与人文的独特魅力。参观碑林博物馆,我们能够领略到辉煌的古代文明,也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通过这次参观,我们将得到一次对过去的回顾与思考,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启迪与瞻望。

碑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参观碑林博物管篇一

我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毛笔字,专学颜体。今天我们要去西安碑林博物馆游览,我想那里肯定有许多书法碑文值得我学习,肯定是我增长知识的好地方,这使我十分兴奋!

步入碑林博物馆,在第一展厅门前,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亭子上挂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碑林”两个大字。可是令我疑问的是:咦!“碑林”的“碑”字少了一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是不是以前写这个牌子的人写错了字?但是,这只是我的猜测,我不敢肯定。于是,我便带着这个疑问去问讲解员,讲解员告诉我说:“这‘碑林’两个字是由清朝爱国名将林则徐写的,而这个‘碑’字并非错字,而是当时的‘碑’字就是这样写的,古代的文字讲究对称,少了一撇,只是为了对称、美观罢了。”我听后,恍然大悟。接着讲解员走进亭中,对我们解说道:“这个亭子叫作‘孔庙’,亭中的石碑是整个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叫做《石台孝经碑》,碑上都是隶书,非常工整。这座石碑是空心的,是用四块石板拼凑成的。据说是唐朝皇帝李隆基与他的儿子、侄子等四人书写的,主要写的是关于首孝悌。”“真不愧是镇馆之宝啊!”我感叹道。

我们走进了第一展厅,眼前的一幕使我惊呆了:这儿的碑实在太多了,令我目不暇接。讲解员滔滔不绝地说:“第一展厅中陈列了世界上最重的石碑——《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但由于一场地震,使这些石碑破损,但原文还是被保存了下来。”随着解说员的讲解,我把每一块石碑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问讲解员:“这石碑里的经书都是真的吗?”讲解员肯定地回答道:“当然是真的,这些可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一代代视若珍宝般保存下来的呀!”我听了,觉得古代劳动人民非常刻苦,刻这么多碑也不嫌累,真是打心底里敬佩啊!

在第二展厅中,陈列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如:褚遂良写的《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写的《黄甫诞碑》,柳公权写的《玄秘塔碑》,颜真卿写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和《颜勤礼碑》,王羲之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张旭写的《断千字文》等。因为我学习过几年书法,知道一些书法知识,又爱耍小聪明。这不,讲解员带我们参观颜真卿写的《多宝塔碑》后,对我们略微提高嗓音地说:“接下来,我要带你们去参观颜真卿写的另一幅作品——”“是颜真卿写的《颜氏家庙碑》!”我大声喊道。讲解员听了,用手指着我,微笑着对我们说:“这位小朋友可真聪明!懂得真多!没等我说完就已经知道了。”大家听了,都朝我投来敬佩的眼光,我心里比吃了一百块巧克力还甜!

在第三展厅中,陈列的是由汉至宋的各种书法名碑。行书有《慧坚禅师碑》等,草书有智永《千字文碑》、怀素写的《千字文》、张旭写的《肚痛帖》等。讲解员提问道:“张旭写的《肚痛帖》中,这个字是什么?”说着,用手指了指这个有些潦草的字。我一看,这个字我刚好认识!我便脱口而出:“是‘尹’字!”讲解员露出一副惊喜的表容,笑着夸奖我:“这位小朋友又答对了,真聪明!”大家再次向我投来了敬佩的目光,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看完所有展厅后,我们来到石刻艺术馆。在馆内,我欣赏了许多石雕,讲解员告诉我们:“这里最珍贵的石刻就是‘浮雕六骏图’了。‘六俊’指的是六匹坐骑,它们是陪伴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六匹坐骑。建昭陵时,唐太宗下令将这六匹马刻在石上,并亲自作诗六首,命书法家欧阳询抄录,刻于每匹骏马之碑上,画家阎立本曾绘制六骏图,雕刻采用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有大唐强盛弘大之气度,精美绝伦。”讲解员停了一会儿,接着说:“这块石刻之所以变得如此破旧,是因为它在明朝时经历了一场大地震,所以变成了这番模样。”讲解员话音刚落,我就迫不及待地走过去与它们合影,留作纪念。在石刻艺术馆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珍贵石刻,比如:高大的石头大象,沉稳的乌龟,凶猛的鳄鱼……每一个艺术品雕刻得栩栩如生,异常美丽!

我喜欢这样秀丽、工整的文字,我喜欢这样美丽、栩栩如生的石刻,我更喜欢古色古香的碑林博物馆!在碑林博物馆,我不仅欣赏了许多名人名碑,还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碑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参观碑林博物管篇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有“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之称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欣赏这里的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碑林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这里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大、名碑最多,是一座真正的书法艺术宝库。碑林是在宋代孔庙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因而保留了孔庙的部分布局。如取义出入礼仪之门的西门“礼门”,东门“义路”。南面这座雕梁画栋的木牌坊称为太和元气坊,是由华山西岳庙移来的。它南面是塞门。再往前这两个半扇形的水池,叫泮池。它也是古代孔庙特有的一种建筑,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能通过泮桥去拜谒孔子,并在池中取水洗笔,所以呢我们将考中秀才也叫做“入泮”。碑林,是以泮桥北棂星门的中门为主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排开。进入棂星门,我们来看一下仪殿东西两侧的这两件国宝级文物:景云钟和大夏石马。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这口钟纹饰精美,钟声悦耳宏亮,上有292字铭文,是睿宗李旦少有的传世之作。大家每年除夕夜听到的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就是我们景云钟的钟声。大家再随我来看这座大夏石马。大夏是匈奴族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由于当时战事连绵不断,大夏国建都只有短短的24年,这匹唯一有大夏纪年的石马就显得弥足珍贵。

好了,咱们继续往前走。大家看到道路两旁这六座对称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陈放的碑石,主要记载的是当年康熙、乾隆平定战乱的一些经过,我们称其为御碑亭。

现在大家随我来看这个亭子,它就是我们碑林标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上面的“碑林”二字相传是清代著名爱国将领林则徐书写的。碑亭下陈放的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成最特别,雕刻最华丽的碑石。“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主要讲的是孝道,因立于三层石之上而得名。这通碑高约 6米,四面刻字,由碑座、碑身、碑首共35块巨大的青石组成。碑文是由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所写,字体雍容大度,端庄秀美,非常的华美飘逸,并用小楷在旁边作了注解。其目的是达到“以孝治天下”。碑额上刻有“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这十六个大字是由玄宗的儿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整个碑文集中了由两位皇帝书写的四种不同书体,同时宣扬的都是儒家的孝道,所以,不论是从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来看,都是无与伦比的。因此我们也常称此碑为“迎客第一碑”。好了,现在我们就进入各陈室进行参观吧。在这个第一展厅里,主要陈放《开成石经》。它因刻于唐文宗开成年间而得名。建立碑林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开成石经》和刚刚参观完的《石台孝经》的。《开成石经》的内容包括:《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毂梁传》、《诗经》、《尔雅》等十二部经典著作。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由于当时活版印刷还没有发明,就连雕版刷也还不普及,为了避免传抄的错误,唐文宗下令将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共114块,228面,6502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合称十三经。等一会儿大家可以回来细细品读这世界上最重、最厚的一部石质书籍了。

现在,我们前往第二展室。这里陈列的是唐代一些著名书法家的碑石。它们常常被人们作为学习各种书体的入门范本。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政治、文化、经济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类人才辈出。那么它的外交又如何呢?请大家来看一下这通《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是一块记载基督教传入中国情况的碑石,是件国宝级的文物,也是我们碑林中国际知名度最高的一块碑石。“大秦”,是唐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系“聂斯脱里派”传到中国后的叫法。景教在公元635年传到中国,此碑刻于公元781年,碑文记载了景教的教旨、教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景教徒在我国唐代150年中的活动情况。碑文下方有古叙利 1 文。此碑一经出土,曾风靡一时,对研究宗教史及中国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我们再来看这个号称“千金帖”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是长安弘福寺高僧怀仁受命,集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刻的,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字,一字赏金一千,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帖》。好,继续往前走,我们去第三展室参观。这里主要陈列历代各种书体名碑,其中包括篆、隶、楷、行、草等5种书体,通过这些碑石,可以看出我国汉字演变的过程。我们先看一下隶书的代表汉《曹全碑》。这方碑出土于陕西合阳县,曹全是合阳的县令,为官期间,清政廉洁,为人们所拥戴,死后人们就集资为他立了此碑。碑中的隶书字体秀美多姿,蚕头燕尾,结构匀称,一波三折,外显俊秀而内含刚健,是现存汉碑中的精品。再来看一下草书的代表作-草圣张旭的《千字文》。张旭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俗称张颠,因为他性格豪放,为人洒脱,每次趁醉尽兴挥舞,狂放不羁。这篇《千字文》,上下贯通,首尾相接,大小错落,浓淡相间。初看如一堆乱麻,连绵不断,但实际上每个字的翻转,跳跃都遵循严格的法度。

下来我们去参观一下“石刻艺术室”,石刻艺术室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部分展出。首先我们看这组图称为东汉画像石。它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内容除少数神话历史传说外,大量取材于现实生活,最具代表的就是这幅《牛耕图》,这种“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生动地再现了2000多年前我国东汉人的生活情景。

这组“昭陵六骏”,来自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这六匹马是李世民在打江山时驰骋疆场时所乘过的,它们都为大唐帝国的奠基立下了丰功伟绩。李世民为显示自己的赫赫战功和对六骏的纪念,于公元 636年令画家阎立本设计,雕刻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并亲自书写赞语,由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刻在每件浮雕的右上角。“昭陵六骏”不仅造型高超,就是其名称、色泽和战斗经历都有一段十分动人的故事。令人惋惜的是“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在1914年流失美国,现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其余四骏也历经了千年风霜,在它们身上,既记载着曾经的辉煌,也承载了历史的耻辱。

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组葬具——李寿石椁。李寿是高祖李渊的堂弟,死后陪葬于高祖献陵。椁是棺外的一道葬具,在石椁的内外有线刻的乐伎、舞伎、侍女、文臣武将还有狩猎图,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宫廷乐舞和贵族生活的盛况。

好,我们进入宗教展区参观。大家看到的这个叫“皇兴造像”。“皇兴”是北魏的年号,它采用浮雕手法来体现犍陀罗雕艺术。犍陀罗是古印度的一个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罗与古希腊两地雕刻技法的精华,它的特点是姿态生动,线条简洁,衣纹质感强。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尊汉白玉雕刻的老君像,它原来供奉在骊山的老君殿,是华清宫朝元阁的遗物。我们看老君身着宽松的道袍,腰系衣带,正襟危坐于石台之上,神情庄严肃慕,双目智慧而深遂,是罕见的佳作。据说这尊老君像是安禄山为取悦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从幽州范阳令名工巧匠用汉白玉雕刻而成。

好,我们碑林的参观讲解就简单向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

碑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参观碑林博物管篇三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其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时任陕西转运副使。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石刻的集中点之一,也是历代名家书法艺术荟萃之地。“碑林”由于碑林丛立如林,蔚为壮观而得名。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已它独特的收藏而成为中外驰名的艺术瑰宝。

西安碑林现收藏有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为全国之最,且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xx多年。这里碑石如林,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备,名家荟萃,精品林立,令人惊叹不已。

碑文

碑林中还有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如中外驰名的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录了景教的教旨仪式,在中国的传播及景教僧在唐朝一百五十年中的政治活动情况,碑侧及下端刻有古叙利亚文记事和僧徒多人题名,在研究宗教史及中国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由唐代名书法家徐浩书写的《不空和尚碑》,碑文记述了佛教密宗的传承历史,以及荣任唐王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国师不空和尚的业绩。唐天宝二年(公园743年)大温国寺寺主思庄等,为纪念其师怀恽建立的《唐阐法师碑》,记载了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善导大师和怀恽法师弘扬净土的事迹,弥补了历代史籍记载之不足。驰名的《汉曹全碑》记载了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以及在陕西合阳一带的活动。还有“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及“和德面缚归死”等事实,均可弥补和订正史书的缺憾。

墓志

西安碑林内,还收藏了九百余块从晋至清的墓志。墓志是为了防止陵谷变迁,桑沧更替,将死者的姓名、籍贯、官职、生平事迹、埋葬地点等,刻于石上、砖上,使后世有所稽考。这些墓志所记事实,可以考证史籍之异同,补充史籍记载的缺漏,研究各民族及各国的交往,考证古代郡县乡里之所在,以及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等等。

书法碑

碑林对人们的最大吸引力,还在于它集中了许多杰出出发家的传世名作。如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笔画圆润而精气内涵,体匀整秀而飘逸多姿。

碑林保存的名碑中,以唐碑最为突出。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险劲精绝,格局峻峭,间架结构端整劲秀,笔力刚劲,“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自成一家。褚遂良书写的《同州圣教序碑》,被誉为笔势如铁划银钩。他的书法流畅多姿,气势刚健,颜妙超纵,弥觉珍贵。欧阳询之第四子欧阳通,幼年失父,刻意模仿父书,得父法而险峻过之,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传世石刻,除河南开封博物馆收藏得《泉男生墓志》外,就数碑林所藏的《道因法师碑》了,他的书法刚劲,结构严谨,与其父各臻其妙,而又一脉相承。

碑林碑林还保存了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五通丰碑。其中有他四十四岁时写的《多宝塔碑》;五十六岁时写的《郭家庙碑》;六十二岁前后写的《藏怀恪碑》;七十一岁时写的《颜勤礼碑》;以及他七十二岁时写的《颜家庙碑》。这使我们有幸欣赏一个伟大书法家,三十年间各时期的杰作。颜真卿的字被称为“颜体”,他的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他用笔均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唐代晚期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杰作,书体严谨浑厚,笔势挺拔遒劲,势如削竹,骨力遒劲,历来有“颜筋柳骨”的赞誉。

碑林最著名的书法碑,还有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刻的,由唐弘福寺和尚怀仁集王羲之墨迹中的字组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怀素写的《草书千字文》,篆书在唐代,推李阳冰为首,被誉为“若古钗倚物,力有万钧,李斯之后,一人而已”。他的篆书《三坟记》和《先茔记》,运笔合理,矩法森森。

石刻

碑林中还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石刻,更使碑林锦上添花。如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刻的《唐王维画竹》,以它的挺拔潇洒之态,清妍高雅之神,博得人们的喜爱。明代刻的《达摩东渡图》和《达摩面壁图》,是西安风颠和尚的手笔,画面以粗线条写意,局部用工笔细描,画出一印度僧人的虔诚形象,及其生动传神。

碑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参观碑林博物管篇四

在举国同庆的国庆节里,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妈妈说我最喜欢的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如果想了解它,一定要去西安碑林博物馆看看。于是,我和爸爸来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碑林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内外人士向往!

我在这里看到了王羲之的书法,他是我国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又被称为“书圣”,里面有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这是唐太宗、玄奘法师和王羲之合作的妙品。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有一块碑是他独创的行草书,也叫“一笔字”。

我还看到了特别有意思的“碑拓”,他是用宣纸刷在石碑上,再用拓包蘸上墨汁轻轻捶打碑面,让墨均匀的沾到背面,揭下宣纸,晾干后碑拓就大功告成了!

今天是我节日里最开心的一天,以后我要好好学书法,成为一个大书法家!

碑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参观碑林博物管篇五

国庆节那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碑林,因为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是让我们去碑林观看那些墨线勾勒的书法,虽然我并不懂书法的内涵,但是,当我见到里面的书法和画时也是非常震撼。

“啊,碑林到了!”一下车,我飞快的跑了过去,买了票,我激动的跳到碑林博物馆里面去了。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远祐二年(1087),已有九百多年历史,现收藏从汉代至近代的碑石、墓志四千余方,是我国保存古代碑石最多的.地方。因碑石林立,所以叫做碑林。当我了解碑林的概况后,我开始参观了。

首先,我见到了一口大钟,看了简介真是让我惊呆了,“它有6吨重,大约有六头大象那么重!”我吐了吐舌头说。接下来,随着我的脚步,我走进了第一展厅,看到了许多名人、书法家甚至是皇帝的书法作品。我在其他的展厅还看见了清朝皇帝——康熙皇帝写的书法,我想:“康熙皇帝在清朝平“三藩”,打俄国,斩鳌拜,是鼎鼎有名的皇帝,在书法上也博学强闻,真厉害!”我叹为观止。随后,我看见了墓志铭,墓是什么?都知道——是坟墓,那志铭是什么?比如在古代,有某一个人死了,在他死的时候把志铭放到墓里去的,它专门记载他何年何月何日出生、有多少岁、他是谁、还有可能是记载他把自己的财产分给谁,分多少,总之是记载他一生的事迹之类的。

碑林很大,因为“他”记载着中国汉代到近代的碑石,“他”需要我们用认真地态度来琢磨。

碑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参观碑林博物管篇六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

碑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亲笔书写并注释的。它形式独特,四面都刻字,碑冠刻的是青龙腾空,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可以看出,唐玄宗对这种所谓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来我们去的是7个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细看,却是一个个字,还是一首诗呢!画即是字,字即是画,字画合一。更有的碑刻的是地图,图上“每六寸折地一里”标注得清清楚楚。当时没有测量仪器,地图还能画的如此精准,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展室里的碑全是原来放在国子监给学生作范本,用处类似于现在字典一样的碑。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些碑,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学生们的课本都是他们自己用手抄出来的,你抄,我抄,他抄,难免会有些笔误。有了这样一个范本,学生们有了一个校对的地方。这块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个字,字字都工整准确,让人肃然起敬。

走出博物馆,可我的心还在那一块块碑、一个个字前。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奇葩,字写的好,不仅是看起来美,更是为了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这次参观,端正了我写字的态度,教会了我怎样把字写好,树立了我写好字的信念。

我爱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参观碑林博物管篇七

通过半年来的学习与实践,我已经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验收工作职责;随着学习的深入浅出,对电梯安装验收规范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如:在对电梯验收过程中对验收项目的分类、验收规定要求及验收检查方法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掌握。遵循领导的教诲并时刻谨记:执行技术规范,遵循质量第一的宗旨。

半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是工作思想认识程度还不够,学习、能力上还不够,和有经验的同事比较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理论知识上还在基本格式上徘徊,实践上缺少纵深挖掘的延伸。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坚持一:发扬吃苦耐劳精神,面对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不怕吃苦,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积极适应各种环境,在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二: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讲究工作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培养自己扎实的理底、踏实的工作作风。

总之,xxxx年对我而言是基础年,这半年来的得与失将督促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工作、对事业高度的责任心,脚踏实地的做好各项工作,不辜负公司领导们对我的栽培与期望,真心的希望自己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助一把力!

碑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参观碑林博物管篇八

11月19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不时有凉风吹在人身上,舒服极了。我们五年级三班全体师生来到国家4a级景区--西安碑林博物馆学习、参观。

走进博物馆大门,远远就看到一个华丽的碑亭,它雕刻精美,颜色华丽,高高立在广场中间,它的后面是连成片的柏树。走近亭子,里面立着一大块石碑--著名的石台孝经碑,它是中国最完整的古代石碑,碑顶雕满了云朵状的双层皇冠,雄伟极了。听导游介绍,它是天宝四年,唐玄宗李隆基亲笔题写的真迹,石碑总高超过六米,是碑林中最壮观的石碑。

绕过石台孝经碑,顺着青石板路向里走就到了碑林第一展室,里面陈列了许多名家真迹,有的十分精致,有的略显粗糙,有的娟秀清新,有的粗犷豪迈,真是各有千秋。

出了第四展室,我们又依次游览了五、六、七号展室,随后我们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小花园中,花园四周是古色古香的中式连廊,地上的石板路凹凸不平。园里有苍劲的古松和绿油油的草坪,园子的一角竖立着几排整齐的石桩,有一人多高,上面雕刻着动物的形象,据导游介绍,这些石桩是古代拴马桩,雕刻的动物不仅用于装饰,还有吉祥的寓意,如猴子代表“代代封侯”、马代表“马到成功”等等,别有一番趣味。

走出花园向右转,就来到了石刻艺术室,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石犀,足有四五米高,导游踮起脚尖、伸直胳膊甚至连手指都没有一点弯曲也碰不到它的下颌,十分雄伟。仔细观看,它的雕刻太精细了,连肚子上的细小皱纹都雕刻得细致无比。导游说这是看守皇帝陵园的巨兽,重约十吨,使用一整块巨石,是动用了大批人力,花费数不胜数的金钱和漫长的时间雕刻而成的,是无价之宝。

参观了各个展馆,游览已接近尾声,我们仍然沉浸那些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珍宝之中,临别时,我们依依不舍地在石台孝敬前合影留念。今天的游览使我受益无穷,这次经历令我永远难忘。

家长的话:

通过实践活动获取了知识和乐趣,真是令人难忘的经历。希望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碑林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参观碑林博物管篇九

碑林(forest of steles),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碑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第1号)、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18个特殊旅游景观之一,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十五号。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 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11个展室,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碑林的源头可追溯至唐代立于帝都长安务本坊国子监内的《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正式创始者为北宋名臣吕大忠(陕西蓝田人),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现收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种(组)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有四骏藏于碑林。

博物馆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

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 米,安置在三层石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宝四年(公元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庙旧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保存至今的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两庑等多为明清的建筑,并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陈列于小殿两侧的唐景云钟、大夏石马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精品。前者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其音质纯美,钟声清晰宏亮,钟上还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的铭文一段,是李旦鲜有的传世字迹中的佳作。后者大夏石马,是十六国时代匈奴族铁弗部建立的大夏国的作品,他继承了我国汉代时刻艺术雄浑深沉,体魄巨大、生动传神的特点,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民族文物。

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961年3月4日,碑林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