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大全(20篇)

时间:2023-11-27 09:33:39 作者:飞雪

事迹材料的撰写需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遵循一定的结构和组织方法。通过阅读下面的事迹材料,相信你会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对事迹材料的写作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从毕业那一刻起,××同志就把人生的坐标定位到了工程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他努力学习各项施工工艺、规范、规程,同时结合工程实践,努力提高结构检算能力,学习各种施工方案的编制。为了节约成本,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性能,他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反复地进行大量的比选和优化。

在编制《xx方案》过程中,考虑到节约成本,减小临时结构拆除难度,一开始采用了钢管桩作为基础的设计思路。但经过对结构自重、施工工网序和地基承载力等多方面进行详细计算,发现该桥位地质条件差,地基承载力低,便请教了许多有经验的领导及同事,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进行论证,然后,提出重新确立钻孔桩基础方案。在保证临时结构具有足够强度和安全系数的前提下为了尽量减小投入,他在钻孔桩桩位布置和钻孔桩施工平台设计上下起了功夫。施工现场如战场,分秒必争,为了不影响施工工期,他废寝忘食、挑灯夜战,经过周密计算和多方比选论证,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编制出了经济可行的《xx方案》。他的好学、敬业、钻研精神和对科学一丝不苟的作风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更重要的是,他从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施工经验和检算技巧。

风雨无阻严谨技术指导工作。

××同志在任技术主管期间,总是起早摸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积极主动搞好现场技术指导工作。每项工作开始前他都组织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对工人提出的问题和疑问,总是不厌其烦地、热情地给予详细讲解,并对他们提出的好的建议和施工方法积极予以应用,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也减少了相应投入。在对重要工程部位施工中他始终坚持进行全程跟踪指导,蹲在现场,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予以纠正,避免了返工现象的发生,确保了整体工期。

坚定信念甘为工程建设献青春。

××同志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大学期间就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始终发扬“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的优良传统,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之余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时势,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地与所有职工“打”成一片,也和协作队伍的民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帮助同事提高业务水平,共同探讨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一个党员带动一片、党员身边无事故。参加工作以来,他爱岗敬业,热爱工程建设事业,把“追求卓越管理,筑造精品工程”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施工方法,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心甘情愿地为工程建设贡献青春。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

“最美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努力奋斗,书写精彩篇章。他们中间,有的人瞄准科研空白奋力攻关,有的人根据国家需要确定研究方向,有的人临危受命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的功绩值得铭记,他们的精神值得弘扬。

细数中国近年来的科技工作者,我们熟知的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还有在这场疫情中冲锋在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这些伟大的'科技工作者铸就了我们辉煌的今天,带动了中国快速的发展。在中国迈向世界的潮流做好了强大的支撑力量,他们的付出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他们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传承的。

其实,在我国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挑战科技的空白,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专研,用无数的白天加黑夜,创造出一项项不可估量的成果,他们有的力攻地震,有的发扬中医的精髓,有的扎根戈壁荒漠研究地下实验室,有的则穿越太空,探索外星球的世界。一项项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些科技工作者的执着追求,他们用坚定和使命来诠释科学精神。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他们的额间已爬满了皱纹,但是那科技的光环照耀着他们,闪出最美的光芒。

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最近,《xx日报》记者李白蕾、俞松来到长xx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探访公司操作能手、氨伦聚合一部技术员xx。他负责的是原料反应生成原液的工序,是高科技织物生产第一道关的把控者。

在氨伦聚合车间一楼户外高耸的离子柱边,记者见到了xx。只见他头戴防毒面罩、塞着降噪耳塞、手戴橡胶手套、身上长袖长裤严实包裹、脚套劳保鞋,可谓“全副武装”。他正在认真检查离子柱是否有液体渗出。“你们别靠过来,万一有液体出来,可是危险化学物,有腐蚀性的,会伤到你们”。记者只好站得远远的,等他忙完再聊。

“这里几层楼都是我们氨伦聚合车间。你们看,这4个圆柱形的大金属罐都是用来装原料的,这种原料在纺织中用量非常大,叫dmac。原料配好后经过这一根根大管子,自动输送到楼上车间,输送情况我们坐在控制台的电脑前就可以掌控。”xx带着记者来到车间。

“混合胺是比较臭,我刚来时也受不了,现在都习惯了。不这么臭我还得仔细检查是哪里出问题了呢。”走在车间里,xx开始了“一闻二摸三看”的人工巡检。“虽然我们的工作已实现了半自动化,在电脑上就可以设置原液的温度、压力、流量、波动等各种数据,但人工巡检还是少不了的。电脑发现问题会警报,这就需要我们迅速去排查问题出在哪里”。他一边说一边把手放在设备的风机出风口。“感受一下有没风,风是热的还是凉的,就能发现问题。”然后他又凑近仪表盘,检查盘上显示的数据是否有问题,有时还要爬到设备上,用手电照射,检查开关是否存在跑冒滴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衣物面料的要求也在提升。生产高科技织物少不了高科技原料和设备,适应这个情况,我们的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入厂5年来,我一直在充电,大学学的高分子材料那些东西感觉早都不够用了。”他说,氨伦聚合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对织物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他始终觉得重任在肩。

“xx这小伙子不错,在今年我们公司组织的操作技能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公司工会负责人对记者说。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去年xxxx在巡检中发现离子柱有液体非正常流出,幸亏他发现及时,设备返厂大修,避免了因设备故障导致原料断层影响后续生产,为公司间接挽回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xx,正是这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守住高科技织物生产第一关,用创新激情诠释着当代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xx:用青春耕耘出创业创新梦想。

xx,一个毕业于重点高校非农学专业的“80后”,却来到了田间地头,种起了瓜果蔬菜。有人说,大学生怎么去种菜了呢?但他没有止于质疑,反而勇于尝试,敢于突破,更重于坚持。xx市基层“最美农民”、xx市第34届劳动模范、“最美xx人”……一个个响亮的称号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理解。

毅然辞职,自主创业。2004年,xx毕业于兰州大学电子专业,曾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他毅然辞职,自主创业,与同学合作办起设施农业。

xx年,xx开始种植大棚蔬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xx从电子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种植大棚蔬菜的现代农民,跨度之大难度之高可想而知。刚开始,他是个门外汉,只能上网查资料、看书,学习基础的农业知识,然后下地实践,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再接着上网、看书学习,再实践……就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反复学习、实践,xx慢慢掌握了一些农业知识。

不断创新,实现增收。刚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时,xx学习气候地理环境相近的福清、莆田等地的种植模式。但他发现,各地的气候虽然大体相同,但还是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些细微的气候差异,却使种植效益相差甚远。

“蔬菜种植,茬口安排很关键。”为了找出适合xx本地的设施农业种植模式,xx结合当地的市场规律,遵循当季的气候条件,探索出了适合xx本地的设施蔬菜高效栽培茬口模式,并将其运用于瓜果蔬菜的种植中,实现亩产值最大化。

“以前我们都是xx种黄瓜,xx出瓜,12月采收完。但是其实每年的11月才是黄瓜效益最好的时间。所以我们就调整种植时间,9月开始种,xx定植,刚好11月出瓜。”xx说。

“接触这个行业也有6、7年了,不可能原地踏步,总要对这个行业和自己的创业历程有所总结。”xx并没有止步于此,合作社每年都在创新种植模式,试图探索出更适合xx气候与环境的种植模式。

同时它也是群英会,众多农户在这里交流沟通,分享经验。

以此为依托,xx年“xx市劳动模范xx劳模工作室”正式授牌。在xx的带动下,同行们互相联系互相沟通,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壮苗出好果,蔬菜种植,种苗很重要。”xx年,xx与同行一起成立了鼎力育苗基地,不仅为他的大农蔬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还为全市农户提供种苗。

不仅如此,他们还成立了蔬菜配送中心,解决蔬菜销售问题。通过合作与交流,xx与xx的众多农户实现协作效益,互利互赢。

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

许xx,男,出生于1984年12月,xx市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长、团工委书记。自20xx年从事关于青少年科普、科技创新的相关工作以来,积极钻研业务知识和组织开展活动;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各级政府关于青少年科普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切实围绕为青少年学生和中小学科普科技教师服务,为学校的科普和科技创新教育发展服务,为提高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服务,有效推动了教育系统科普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宣传和落实。积极为单位决策层献言献计,当好推动教育系统工作的'宣传员和参谋员,推进学校和青少年科普科技工作的发展。同时认真研读上级有关科协工作的文件和政策法规,结合实际主动思考,让上级精神在教育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不断加大科普宣传工作力度。作为教育系统的一名普通的科普科技工作者,该同志积极加大科普宣传工作,通过编制汇编材料、撰写综合稿件、发放宣传资料、指导开办科普宣传专栏、各级网络媒体传播等形式,向师生传递科普和科技创新信息,大力宣传科普科技知识,为全市教育系统师生科普和青少年科技创新两项工作的发展营造了支撑氛围。

三、加强科普活动开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一是积极组织各类科普科技活动,该同志发动相关学校参加各种比赛,继续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如以每年5月份的防震减灾宣传周为契机,组织中小学通过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应急疏散演练、演讲、学校宣传栏以及班级板报等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能力。我市xx中学、实验中学、同安小学、嬉子湖辅导小学被xx市地震局、xx市教体局、xx市科协授予xx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二是面向青少年实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积极联系市科学技术协会,持续开展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联合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动师生参加更高级别的科技创新大赛。在2018年xx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和2019年xx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最终我市多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分获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相关奖次。三是积极推动开展和抓好青少年科教活动。2018年,该同志积极对接科协,借鉴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向单位领导献言建策;同年7月,市科协与市教育局联合印发了《xx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奖励办法(试行)》,有效提高了师生们的参赛积极性。该同志还协助市科协学会部,筹措办理xx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邀请优质师资在全市22所中小学巡回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讲座。每年均联合市科协组织科技辅导员和学生参加省、市计算机比赛、机器人培训、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

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陈厚群,我国水工抗震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享誉中外的水工抗震专家;他,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和主席团成员;他,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水利系统特等劳模、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等诸多荣誉。

年逾八旬的陈厚群勇挑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主任的重任50余次带领专家团队遍访工程现场进行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高质量建设确保一泓清水向北流。他再次出任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数十次带领专家组深入工程现场提出数百条建议保障三峡工程安全高效建设与运行其中仅三峡升船机的抗震设计等级一项建议就为国家节省资金十几亿元。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人谦逊,注重团队”,是大家对陈厚群的一致评价。为实现“建设一个伟大强盛的祖国”的夙愿,陈厚群矢志不渝,努力全心全意为党的科技事业作奉献,追梦不止,探索不息,将论文写在了祖国的江河湖泊、高坝大库上。

胸怀强烈爱国热忱。

潜心研究水工抗震。

1932年5月,陈厚群出生于江苏无锡,国仇家恨激发起他强烈的爱国报国热忱。195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1952年,公派至莫斯科动力学院留学,成为新中国早期留学生;1956年,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留苏学生中第一批党员;1957年,他在莫斯科大学礼堂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著名讲话,更加坚定了他科技报国的初心;1958年,陈厚群以全优成绩毕业,带着“绝不能辜负国家和人民培养”的使命感,婉谢了导师一再挽留,回国投身“一五”建设并主动申请到桓仁水电站锻炼,虽一度身负重伤,但一直心系工作,被誉为电站工区的一面红旗。

1959年,广东新丰江发生水库地震,陈厚群临危受命,负责组建水工抗震研究团队。历经60多年探索,创建国内外唯一集理论、分析和设计为一体的高坝抗震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他主持研究的“300米级高拱坝抗震技术问题”等一系列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在水工结构抗震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领先成果,攻克了一大批水工抗震世界级难题,为国家能源、水资源和高坝大库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30余项,1995年当选工程院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并行“云计算”大坝抗震分析软件,获水利水电行业唯一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天河应用创新优秀奖”。

填补水工抗震设计空白。

建成国际先进实验平台。

1972年,为填补我国水工抗震设计空白,陈厚群担任主编,用时5年制订出我国第一部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被高坝抗震设计者奉为“宝典”。20起,陈厚群再次担纲,历时7年将行业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成为唯一由科研单位主编的水利水电行业设计规范。,汶川大地震,震区所有大坝经受住了强震考验,紫坪铺等4座高度超过100米的大坝主体巍然屹立,充分验证抗震设计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研究成果从跟跑、并跑到引领世界,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一带一路”国家的水库大坝抗震安全研究和设计。

1980年起,为突破我国地震研究能力的“瓶颈”,陈厚群带领团队建置大型振动台,历时7年建成国内首座三向六自由度宽频域振动台,美国国家科委专著评价其为“世界最佳坝工抗震试验设备”。1990年,结构振动实验室被中科院纳入开放研究实验室,实现跨地区和行业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获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格,个人和团队分获全国地震科技工作先进称号。

牢记地震就是命令。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陈厚群始终保持一名抗震老兵的本色,第一时间奔赴震险现场,为国务院决策提供关键技术支撑。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舍弃小家主动请缨,直奔陡河水库震害现场,连夜起草报告上报国务院;20,作为国务院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成员,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阐明汶川地震与紫坪铺蓄水、三峡蓄水无关。在20汶川地震十周年“高坝大库抗震国际研讨会”上,他再次受邀作主旨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陈厚群在多个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依托国际大坝委员会等平台,大力推广我国成果,倾情讲好中国水工抗震故事,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他发表多份高水平主旨报告在世界范围引发广泛和持久关注,开启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1982年起,他主持中美大坝抗震近的科研合作项目,关于东江拱坝的现场试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功推荐合作专家克拉夫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年,陈厚群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陈厚群著作《高拱坝抗震安全》被译为英文,由爱思唯尔出版社在世界各地出版发行。

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科技”和“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粒种子,播撒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路上;它是一件利器,运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助力复工复产的战斗中。

“科技”和“梦想”紧密相连。它带着我们穿越蔚蓝的深海,鲲鹏水击掀巨浪;它带着我们迈向遥远的星河,筑梦九天铄苍茫。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是科技,引领我们向未来探索;是科技,让我们可以无限亲近地拥抱这个世界。

十八大以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激励着无数科技工作者。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追求真理、潜心研究,甘为人梯、集智攻关。他们在艰难的探索中开疆拓土,在时不我待的竞争中勇往直前,不断向科技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面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创新争先,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六部门共同评选出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并向全社会发布“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续多年被评为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先后跻身xx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省文明单位标兵、省建筑业最佳企业之列。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省市建筑业优秀企业经理、扬州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扬州市首届当代儒商、中华百佳儒商称号。他的先进事迹主要有:。

一是在产业发展上加大科技含量。提高集团产业科技含量,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加速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转变,提升集团整体竞争优势和运行质态,近年来集团先后拓展了钢结构、新型建材、太阳能节能产品、环保、园林、绿化等相关专业,在全市同行业企业中率先打通了建筑业产业链。多元经济规模占集团经济总量的40%以上。

二是扎实推进集团科技工作全面进步。加快建立集团科技进步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了“质量、安全与科技”三项基金管理制度,推进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三大贯标体系合并管理,促进规范化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先后主持了建设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统”、“动态成本控制系统”等八项软件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取得了七项国家软件著作权专利。近年来扬大教学楼和深圳百仕达工程获得国优工程奖,36项工程获得省优“扬子杯”工程奖。

三是坚持科技为经济服务,促进成果转化。全面推行集团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化管理。以集团科协为载体,积极开展qc攻关活动。每年召开一次qc成果发布会,对重点项目、典型工程加大指导力度,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新技术应用步伐。泰州梅兰芳剧院等一批工程获得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称号。集团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法通过了省级工法鉴定,并在润扬森林公园、市体育公园等一批重点工程中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建设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统”三年已在集团几十个、总造价近10亿元的工程项目中使用,降低工程成本5000多万元。

“文档管理”系统获十七届(xx)全国建筑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二等奖;。

《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开发与应用》、《建设工程资料及综合文档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建设工程材料成本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省部级论文奖。

xx年9月,xx省科协授予**同志"xx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年毕业于xx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技术专业,拥有物理教育和应用物理的专业知识特长为我从事青少年科技辅导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但在科技辅导工作实践中深深认识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足,1995-1996年我毅然停薪留职应聘到浙江001电子集团技术研究所,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技术革新工作。两年的产品研发工作培养了我较为敏锐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较为成熟的创新项目市场价值观。

1997年回到学校教育工作岗位后,不畏农村中学设备、器材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不利因素,结合物理教学,采用“瓶瓶罐罐皆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xx年在小路口中学任教,辅导学生xx的《潜水泵无水断电自锁装置》作品参加xx省第一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大赛中我悉心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展现,主动交流,一路高歌,进入20强、10强,最后杀入总决赛。在总决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一举夺得青年组一等奖。(该次大赛只设两个一等奖,青年组、少儿组各一个,总分不分组),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及选手的现场表现赢得了专家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决赛实况在xx电视台的金点子栏目现场录制并播出)本人同时被评为xx省首届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优秀辅导员。

xx年辅导学生参加“xx杯”全国少年儿童创新大赛,历经两个多月的“海选”,获“xx”科技希望奖(三等奖)并获奖金1000元。(央视一台报道本次大赛参赛作品八万余件,三等奖共200人)。

xx—xx年本人先后数次被评为祁门县优秀科技辅导员。

xx年本人调到祁门二中任教,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了少许成绩:

xx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入3000多元资金,由我牵头创建了学校首个科技活动室,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并探索、总结有效的方式、方法。经过两年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得以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日渐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之一。

xx的作品《方便、实用的改进型教学圆规》、xx的作品《多功能水平仪》获二等奖。

xx年带队参加xx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人所辅导的学生作品中,xx同学的作品《无能耗过载自动报警插座》、xxx同学的作品《简易激光水平仪》获一等奖xx同学的作品《碰不倒的吸盘式茶杯》、x同学的作品《音乐报警节能冰箱》、xx同学的作品《磁吸式电学教具》,xx同学的作品《方便实用的鞋套式垃圾袋》获三等奖。

xx年辅导学生参加xx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太阳能防雨淋自动晾衣架》获三等奖。

xx年辅导学生参加xx省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简易激光水平仪》获三等奖。

xx年12月,我参加了《xx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通过培训本人的科技辅导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xx年我被评为xx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10来年的科技辅导工作中,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已然过去,上级部门和领导给予的肯定和荣誉却太多太多,细细想来,心有不安,唯有“迈步从头越”,不断努力、进取,让自己的科技辅导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

自1978年考取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李玉就踏上了菌物研究的拓荒之路。

李玉和团队深入全国所有省市区开展菌物资源调查,系统开展菌类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等基础研究,获得1.2万份标本与菌株。其中仅黏菌就报道了400余种,占世界已知种的2/3,发现并命名36个黏菌新种,开创了我国黏菌分类学研究的新领域。

除此之外,李玉等人还完成《中国真菌志—香菇卷》编研,制作了全球98%以上的黏菌分子生物学标本,建成了我国首个菌类种质资源库。

由于我国菌物学研究起步晚,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因此李玉对于人才培养一直牵肠挂肚。

他和弟子们挑起了建设我国第一个菌物专业的重担,在一堆废旧的物资中拣回了这个专业所需的仪器设备,并较短时间内在吉林农业大学设立了菌类作物自主设置博士授权学科和硕士授权学科。30多年来,他累计培养菌物学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上百人,大部分已经成长为菌物产业的领军人才或骨干力量。

李玉又推动菌物科学与工程专业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成为我国首个菌物类本科专业。

为食用菌产业打好根基。

在披荆斩棘的科研道路上,有人问:“你们老研究这些菌有什么用?谁关心多一种少一种?就不能研究点儿让百姓挣钱的事吗?”

李玉有些五味杂陈,但也更坚定了信念,“一定要让菌物进入公众的视野,进入科学家的教材,进入大众的读本,进入农民的田间地头,进入企业家的工厂,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

食用菌是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专业,近年才发展成为大产业。李玉对比了两组数字:197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才5.7万吨,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食用菌产量已近4000万吨。

如今,中国食用菌产量已占全球75%以上,然而,我国是食用菌大国,却不是强国。李玉介绍,目前我国食用菌菌种基本来自荷兰、美国等国,木耳、香菇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就连加工设备也需要进口。“因此,全产业链创新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以创新成果为依托,李玉先后主持完成“973”“948”科研项目50余项,创新和改进了全日光间歇迷雾栽培黑木耳、小孔出耳等8项关键技术,颠覆了食用菌需棚室遮光保湿栽培传统理念,解决了北方食用菌发展中的工程技术难题,真正实现了国家“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的食用菌发展战略,促进了菌物科学的发展及食用菌产业化升级。

李玉认为,食用菌产业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重要的产业环。他和团队建立起食用菌原生质体制备和遗传转化技术体系,选育黑木耳、玉木耳等广适性品种45个;集成创新出两棚制花菇生产、米菇间作、全株高值化利用等9项生产工艺,改变了食用菌产业低水平徘徊的局面,产生经济效益达300亿元。

他们见证了我国食用菌产业从简陋的地沟、菇棚,到花园式的基地;从传统的庭院式生产,到现代化的工厂化生产的发展过程。

“食用菌产业是我们的根基,应用真菌学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离不开生产一线。”李玉时常对学生说。

国内国外科技扶贫。

“小木耳,大产业。”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时这样点评。这正是李玉团队对口科技帮扶的成果。

由科技部牵线李玉团队奔赴柞水县开启了科技扶贫行动。团队为柞水选育的5个木耳移栽品种都实现了大面积推广柞水木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两年后柞水县正是依靠木耳产业实现了脱贫摘帽。此后为了避免产业总体效益不高、“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发生李玉团队又开始了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木耳冰淇淋、木耳脆片、木耳菌草茶、木耳益生菌等等产品已相继研发成功在柞水木耳全链条产品矩阵已见雏形。

“脱贫攻坚完成后还不是终点,我们得继续帮助当地考虑如何转入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玉兴奋地表示。

事实上,李玉自起就开始积极投身全国脱贫攻坚事业,吉林汪清、云南澜沧、浙江庆元、山西临县、贵州铜仁、河北阜平……李玉团队在全国40多个贫困县(市)留下足迹,带领农民精准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31个,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示范推广60亿菌袋,带动上万贫困户依靠食用菌稳固脱贫。

食用菌栽培技术还通过中国援助项目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到达了赞比亚。李玉团队针对赞比亚高原热带气候特点,集成创新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食用菌品种8个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帮助当地人民全年都能吃上蘑菇,更是以食用菌改变了赞比亚的种植业结构和种植面貌。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总书记的点赞,肯定了包括木耳在内的食用菌产业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特别是在国家精准产业扶贫方面发挥的实实在在的作用,更是中国食用菌产业迈向全新里程的进军号。”李玉的声音愈发铿锵。

科技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这名青年男子叫朱华林,是轨梁厂一名普通的职工。今年4月,他主研并成功开发“钢轨矫直扭矩数字模型”,实现了对钢轨矫直扭矩的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矫直效率,同时降低了电能消耗和设备损耗,在国内同行业中尚属首创。

一名普通的岗位工人,是如何成为技术人才的呢?

朱华林1996年毕业于机电学院轧钢专业,2019年到轨梁厂万能生产线矫直机岗位工作。

矫直机岗位处于重轨生产线的中间位置,对重轨质量控制意义重大。万能生产线的平立复合矫直机是从意大利引进的一套先进设备。面对全新的设备、全新的技术,朱华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遇到不懂的就看书学习,或向专家请教。

爱琢磨,是领导和同事对朱华林最深刻的印象。

玩电脑游戏是很多年轻人的爱好,朱华林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朱华林在玩游戏的同时更注重对电脑知识的学习,思考得更多的是游戏的设置和开发。几年下来,他不仅掌握了常用软件使用,能排除电脑常见故障,而且学会了编程等知识,为开发数字模型打下了基础。

平立复合矫直机自2019年投入使用以来,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钢轨在长时间连续矫直时,矫直辊的线速度出现了不匹配现象,使各辊之间相互干扰,产生较大的扭矩值,造成矫直机电机电阻出现过热、烧损现象,严重时造成设备直接停机,不能连续生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轨梁厂的科研人员和岗位人员采取一次次调整辊径等方法,减少扭矩干扰,但效果并不理想,矫直辊的线速度不匹配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能不能结合计算机数据来控制?”2019年的一天,朱华林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紧接着,他开始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推演。同年底,他撰写了《矫直扭矩干扰浅探》论文,包括图形、表格、计算公式等。这篇论文中提到的“矫直机各辊线速度匹配公式”,引起了轨梁厂领导和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

“当得知厂里提供支持,验证我提出的公式时,我高兴坏了,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因为我是岗位工人就不重视我的成果。”已过去一年多时间,朱华林讲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兴奋不已。

正是靠着这股钻研的劲头,朱华林和该厂型材首席工程师陶功明,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在钢轨生产过程中大量收集数据,反复对数字模型进行分析、模拟试验,成功研制开发出与矫直机线速度相匹配的“钢轨矫直扭矩数字模型”。

今年4月,“钢轨矫直扭矩数字模型”经过多次上线调试,成功实现了矫直扭矩调整的计算机数字模型控制,解除了人工调整扭矩时因画面显示工艺参数不真实而无法准确判断故障的难题,确保了计算机操作画面上的显示参数就是实际值。参照实际值,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判断矫直工艺对钢轨质量的影响,从而快速进行调整,使设备得到保护,保证矫直机电机无过热现象,有效延长矫直机电机及传动机械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效率和钢轨矫直效率,实现了钢轨矫直生产高效率、低成本。

今年初,轨梁厂本着“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成立“首席工程师研发团队”,朱华林成为其中一员。

当兴趣爱好与工作结合时,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如今,朱华林不仅要在生产现场收集设备运行数据,还要通过电脑软件对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参与研究的项目有四五项。

“加入‘首席工程师研发团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好机会,我没有理由不努力。”从朱华林不多的言语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他在本职工作中的不懈追求。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在大学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科技处认真学习并深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廉洁自律,立足岗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家科技项目政策的调整、省政府及各厅局取消有关政府设立科技项目和成果奖励等诸多新形势和新要求,克服困难,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既定科技工作战略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将工作重点向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并重和科技成果转化进行适时调整。围绕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阶段性重点工作、临时性重要工作,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并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改善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科技处利用每周三下午支部活动的时间,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克服急躁情绪,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全局意识,从学校科技工作大局着眼,提高从全处整体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加深入细致。结合实践教育活动,突出整改重点,落实整改实效,克服为难情绪,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开拓性开展工作;加强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工作纪律和作风建设,完成了科技处岗位风险责任制度的建设,坚决认真落实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针对广大教师就科技处班子、个人和科研管理工作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别不同的情况,及时进行了整改和反馈。

二、业务管理工作。

1.科研项目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含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内排名稳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获批省自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民委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项、文化厅艺术项目19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项目3项、黑龙江省三区人才项目4项、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前期转化项目3项,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1项。完成了省、厅局、市级等科技项目的申报和推荐工作。完成了到期各类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调整校级科研项目的层次结构,评选出172项学校科研项目,其中自然科学项目101项、社会科学项目71项,其中含首次设立的校级交叉学科类研究项目和应用重点专项。完成了学校2011协同创新计划项目评审的准备工作。

2.科技成果获得了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励5项、省科学技术奖3项,省社会科学艺术奖7项、省高校人文社科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评选出学校科学技术奖22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5项。完成了省教育厅、文化厅、卫生厅、市政府科学技术奖和市社科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和推荐工作。获得专利授权12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1项。

3.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共有5项科技成果实现了转化。向省科技厅遴选推荐参加省新材料展的科技成果8项。向佳木斯市推荐并获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项目“种子干燥控制系统”。向省科技厅推荐6名专家实施“黑龙江省科技专家下基层活动”。完成了教育部科技司、黑龙江省科技厅及教育厅组织的高校产学研情况、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征集工作。学校作为理事单位加入了黑龙江省硬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黑龙江省石油钻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入了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联盟。机械工程学院被推选为佳木斯市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理事长单位,作为主要成员单位之一参加的国家农作物收割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农作物收割机械行业唯一的国家级质检中心。学校先后与葵花药业集团(唐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署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在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发起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中,因积极“向社会开放,热情服务,成效显著”,20学校受到“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科技部政策法规司”的表彰奖励。

4.科研平台建设获批省高校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黑龙江省三江区域文化研究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环境学会设立了佳木斯大学分会。建立了佳木斯大学赫哲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重新确立了校级科研所(中心、室)65个。成立了学校博士学术沙龙、交叉学科与创新研究中心。完成了“教育部耐磨材料与表面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药制剂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验收准备工作。完成了学校(2011)提升计划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

5.学风建设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实施了学校学风建设“三落实、三公开”。撰写并向教育部及省教育厅上报了《佳木斯大学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工作总结》。在学校网站设立“学风建设专栏”,公布了学校学风建设的组织机构设置、规范制度、查处机制、实施方案、年度报告、先进典型、举报电话等内容。完成了学校“学风建设专栏”建设工作及相关制度和文件的起草及收集整理、学风建设年度报告的撰写、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和团队介绍等工作,并成立了学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委员会。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的教师给予了纪律处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和警示效果。在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2014年举办的高校、院所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做了学校知识产权(专利)管理工作经验介绍。

6.学术活动承办了第五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等8场学术会议。聘请了校外专家举办了35场学术报告,校内学术报告52场。

7.科研管理制度建设起草并出台了《佳木斯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以科技处文件的形式出台了《佳木斯大学科研管理工作的若干要求》,起草了《关于我校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佳木斯大学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若干规定》、《佳木斯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条例》、《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实施办法》、《佳木斯大学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佳木斯大学涉及校属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办法》和《佳木斯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佳木斯大学科研奖励办法》进行了修订。

8.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完成了省教育厅交办的学校科技工作年报统计工作。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近十天每日工作10余小时,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地完成了职称晋升和同级聘任人员科研业绩材料的的审核工作,并向学校提出职称评聘标准修订的具体建议。配合财务处制定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的管理措施,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支出,实现了校内科研经费的转账。配合学校团委完成了第六届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评奖工作。

科技工作者事迹

姬庆军,20xx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同志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xx、20xx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姬庆军同志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同志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xx年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同志在姬庆军同志的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xx年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庆军同志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庆军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庆军同志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鲁桥镇科技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农村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都是姬庆军同志的努力工作的结果。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于敏,蘑菇云下的盖世英雄,是他让氢弹成为了“中国关键词”。

从1961年开始,他隐姓埋名28载,进行氢弹理论探索工作,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仅用26个月就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氢弹试验的成功,创下了世界最短的研究周期记录。

他常常半跪在地上分析计算纸带,以严谨求真且务实的态度,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优化设计,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与计算能力,实现了氢弹试验结果与计算数据的完全一致。

在那些甘坐冷板凳的日子里,他守护着自己真心热爱的科研事业,不声不响地潜心做着自己的研究。在大西北核试验场,他吟诵《出师表》时怆然涕下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一句“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是他真实而光辉的人生写照。

于老曾于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惊天的事业之下,于老无悔地度过了沉静思索、奉献坚守的一生。

科技工作者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姬,2019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同志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19、2019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姬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同志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2019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同志在姬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2019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杨xx,男,1957年10月生,汉族,河南濮阳人,中共党员,95年北师大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濮阳市油田六小科教主任,兼任河南省科技英才俱乐部高级教练、河南省科技教育讲师团高级讲师、中国创造教育委员会常委,中国科技教育协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理事、中国儿童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教育部社科学术常委与教育科研鉴定评审专家等职。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良好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从教,精心育人,勤奋敬业,创新奉献,科技教育硕果累累:主讲的创新课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9项;他承担国家重大课题通过国家鉴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0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11项,开发的14项实用技术在全国推广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编著《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实践活动》、《创造性教学通论》《学创造》等6套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国内推广应用;国家刊物上发表教育创新论文87篇获全国优秀论文一二等奖。另著《创造发明心理学》、《青少年科学实践活动指南》、《创造发明技法六十八》、《扬起创新的风帆》青少年创新辅导专著。他辅导学生参加3-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国家创造发明一二等奖86项,获省部创造发明一、二等奖210项,获局市奖创新发明奖1123项,28项发明技术获国家专利奖和国际工程大赛奖;其中6人分别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75人获国际工程大赛、全国小小科学家、宋庆龄发明奖、小院士等,连续6届获濮阳市科技创新市长奖。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教师,教育部学术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教专家等。

一、创新教育研究与技术开发求实协作,硕果累累。

杨xx坚信科研是开发教育技术的生产力,他甘做“科研兴教,教改强师”领头羊,带头身先士卒,立德诚为本,立业勤为先,他引领教师群体推动教改,用创新求实、协作奉献的人格魅力凝聚了一支创新能力强、勤奋敬业、结构合理的科技教育团队。他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以及科技部、教育部重点立项课题13项,他负责课题设计、项目申报、项目实施、总结验收等多项工作;他全身心投入,锐意创新,创造力培养实验教学做到了有质量、有经验、有成果,实验中他积累翔实工作资料,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式上开创了三条有效途径,创见性地提出12条创新教学原则和18条创造性教学策略,构建出“三维同步增长”创新教学模式,被国家教育部认定“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创造实践和表现能力”,该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效果显著:实验班学生获省创造发明奖210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86项,总计1353人次。课题研究中他起草创新教育文件82万字,组织科普活动130次,参加国际和全国创新教育学术交流32次,做专题经验发言25次,创新研究成果应用到10余省市普遍反映很好。在技术创新实施和管理过程中,他把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有机结合,调动起校内外科技力量的合作积极性,取得了突出业绩。承担国家重点和重大课题通过国家鉴定,其中《青少年创造力教育培养技术研究及开发应用》、《中小学创新发明竞赛的开发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与实验》、《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小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小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格本位培养的实验研究》等1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研究成果得到国家科学规划专家、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的高度肯定,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指出:“该研究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在全国同类课题研究中居领先水平”。他管理的创新教育工作被评为全国创新教育先进集体和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5次。9月获国家“十五”重点课题“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先进实验学校”,9月获“全国青少年创新人格与实践能力培养先进实验学校”,9月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先进实验学校,9月被评为国家重点项目先进集体,9月获国家重大项目“青少年创新示范基地”和“全国创新教育先进学校”等称号。

二、帮带青年教师创新率先垂范,培养科教团队成绩斐然。

杨xx认为:“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科教要以育人为本,育人要以教学为重,教学要以教师为主。科教要拥有自己的名师,才能培养出更多科技英才,创新教育会成为影响和推动濮阳发展的重大资源。”杨xx的创新教育工程首先从培养青年教师入手,他悉心指导中青年教师沿着“合格――骨干――名师”台阶式拾级而上,培养教师参加教育创新一丝不苟,倾心付出,他示范引领,主讲的《发明训练》、《统计与可能性》、《平移与旋转》和《联想与创造》获省和全国创新优质课一等奖。作为教育部学术带头人和科教专家,他指导中青年创新教育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亲自参与课题的规划、立项、开题、实验、研究、结题、推广;他主研的《青少年创新人格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与实验》、《油田开发生态系统受损机理及其复活重建的综合技术开发》、《智能图像信息处理方法及其在教学系统中的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他发明的《一种新型高效实用的教学信息采编系统》、《微机智能风力实验平台》《静电除尘演示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智能控制下溶液导电性能演示器》、《模拟生态燃料电池》、《数字化日月地三球运动演示仪》、《一种能提高电池板光电转换率的定日技术》等8项获国家发明一二等奖;他主持的《学生创新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实验研究》和《新课程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研究》等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杨xx分别获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学术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教专家。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他给青年教师创造平台与发展机会,带出了一支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科技师资队伍。他指导教师承担国家科教创新立项课题26项、省部级课题35项,指导教师成获省和国家科技教育成果奖87项,研究成果在国家正式刊物公开发表97篇,获国家优秀论文一、二等奖265篇,科技教师获省和全国优质课、观摩课一二等奖48项,培养省市级科技教育骨干教师68名。受他指导和人格魅力影响,许多人受益终身;他的严谨、勤奋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位青年教师。他的引领让一个个学科带头人饮誉濮阳,一批批骨干名扬河南。近年来有46名青年教师参加省、国家优质课和技能竞赛荣获大奖,是全市乃至全省获奖最多的教师群体。如陈丽萍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教师”,吕辉获省级名师和濮阳市青年科技创新奖,陈媛英获全国优秀班主任等等,是科技教师群体中最有影响力的杰出代表。

5.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申报材料。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姬,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同志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姬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同志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19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同志在姬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2019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女,*族,中共党员,19**年*月出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院******专业****级学生。连续两学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通过国家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三级考试。曾荣获学校特等奖学金,被授予校级“十佳大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踏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天,并为自己定下了奋斗的目标;今天,回望走过的路,我做到了;以后的路还很长,我继续努力着!

坚定信念,再走一步就是成功。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学生,我的学习基础与其他同学相比较差,英语学习更加困难。在学习生活中,有的时候很困惑,但是成功的人寻找方法,失败的人寻找借口,我告诉自己“再走一步就是成功”,坚信着:有志者,事竟成!我坚定信念,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弥补自己的缺陷,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叩开了成功的殿堂!

在专业知识学习上,我一直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复习,不仅仅满足课本知识,更注重拓宽专业视野,学习和了解专业前沿知识和研究领域。在英语学习上,我抓住课堂学习的同时,利用大量时间学习英语:将课余时间主要用在英语上,寒暑假除了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外,主要的精力也放在英语学习上。记单词、背课文、练口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终于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严格要求自己,全面发展,坚持不懈,我终于成功了!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热心服务同学。

在思想道德上,我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自我。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大二的时候认真参加了党课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于****年**月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入党后,我在继续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我在大一的时候加入院学生会********部,大二担任****。在此期间,我以服务于同学为宗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组织开展了“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参赛、科技创新实验项目的申报等工作,举办了科技创新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帮助同学们了解了科技创新项目,如何申报项目、做好项目、撰写科技论文等。努力终有回报,各种的活动的开展使我院同学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增加至79项,受资助27项。看着同学们参加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的提高,我露出了笑容,因为我不仅锻炼了个人的组织能力和与同学沟通的能力,更帮助了同学!

积极参加科创项目,不断提高创新精神。

我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科技创新项目,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潜心钻研,经过不懈努力,科研项目顺利进行。也渗透着我心血的两篇论文《thenovel5bpdeletionpolymorphisminthepromoterregionofbovineacrp30gene》和《novelsnpofthegoatprolactingene(prl)associatedwithcashmeretraits》分别发表在《molecularbiologyreports》、《journaiofappliedgenetics》上,均被sci收录。在实验室的经历,不仅让我巩固了理论知识,学到了实验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的科研思维和态度。

以“长知识、增才干、做贡献”为目的,我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院村挂钩和义务劳动等活动。利用周末,我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周边农村调查畜牧业的发展状况,重点调查了奶牛、猪、奶山羊的饲养量和饲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疾病预防状况,多次深入农村为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受到了村民的好评。根据调研情况,我认真思考和总结,撰写实践论文多篇,获“******************************”。

热爱生活,用激情点缀自己的大学生活。

我兴趣广泛,喜欢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抓住每一个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演讲赋予我激情,舞蹈使我柔韧,辩论让我思维缜密。从奥运知识到文艺表演,从太极拳比赛到辩论赛,都能见到我的身影。广泛地参加活动让我硕果累累,奥运知识竞赛第二名、文艺先进个人二等奖、太极拳比赛二等奖,并且现已通过国家健美操五级。

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从中受益颇多,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有更多的激情和活力投入到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属于过去,立志为畜牧事业做贡献。

这几年,我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但是我深知“成功属于过去”,应该将目光着眼于未来。我会继续努力,用汗水浇灌青春,让理想在校园飞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回报社会、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就必须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做基础。畜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和国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我是一名****族学生,我热爱********专业,因为我深知,肉蛋奶等畜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国家民生问题。特别是“三鹿事件”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安全生产、环保、绿色的农畜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名********专业的大学生,我会更加努力,志存高远,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一名高级****专业人员,为我国的****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工作者事迹

姬庆军,20xx年任鲁桥镇科协办公室主任。两年来,该通过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全镇的科技人才引进与培训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20xx、20xx年,全镇共引进有关人才56人,组织科技培训15期、83个班,参训人数近万人。人才的引进与科技培训成果显著:全镇形成1.8万亩乌鳢养殖基地,3000亩湖蟹养殖基地,1000亩泥鳅养殖基地,6000亩芦笋种植基地,3500亩杞柳种植基地,50亩番鸭育种基地,100亩双孢菇种植基地。1998年,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普工作由虚向实转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姬庆军把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全镇科技工作全面推广的基石。

首先,审时度势把握市场走向,强化政策引导。该每年两次组织力量进村入户调研分析,面向市场,提出对策。20xx年年底,通过考察,引进了双孢菇等食用菌种植,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租赁100亩土地包费租给群众发展双孢菇种植。镇农技站、农经站、水利站等部门的在姬庆军的带领下发展双孢菇种植。目前,全镇共发展大棚86个。20xx年年初,在渔业养殖效益走低的形势下,姬庆军协调人员与韩国客商合资,引进优质泥鳅,投资1200万元,建起了占地600亩的泥鳅养殖场。

其次,多层次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引导。一是建立科技示范与周围农户结对子,进行传、帮、带,有效地调动了农户学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成立技术顾问组。姬庆军聘请山农大动科院的教授、江苏双孢菇种植大户、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顾问组,以专家为依托,在产前、产中、产后开展服务,所以在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及试验示范项目等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今年以来,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六次,受训人员1600余人。

第三是引进人才,多渠道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强化市场引导。两年来,姬庆军通过各种形式引进人才56人,不断充实到科技示范基地中,成为了基地的科技骨干。同时,组织成立了乌鳢养殖协会、芦笋种植协会和渔业总支麻鸭养殖协会,不定期地向全镇农户发布产品信息,供农民作市场决策参考。在产品销售方面,协同县有关部门与农户签订供销合同,确保农户利益不受损失。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对于科技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电脑、电视都是科技的馈赠,自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整个世界就迈入了科技时代;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我们就离开了黑暗并且更加崇拜科技了;牛顿因为树上掉下来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又让科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科技好玩,至少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科技本身,支配宇宙的自然规律是充满魅力的;其二,探索科技的过程,揭示自然规律的过程也是趣味无穷的。其三,科学一旦与人生碰撞,在科技与人类社会关系——无论是正面与反面,也是趣味横生的。

科技无处不在,科技让人类无比自豪!

由此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一刻都离不开科技的贡献,相信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也在时时刻刻的对科技的发展以自我的方式探索着,贡献着……我虽然顽皮,但也着实体验了一把科技的滋味:我把一些苏打粉放进被子里,然后加上白醋,这时“火山爆发”了!立刻,白醋冒起了洁白的泡泡。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我曾参加省级科技创新发明活动比赛,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也曾参加市级的科技创新发明活动比赛,也获得了三等奖,这些成绩和老师的辛勤培育是离不开的。参加科技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搞笑的现象,越来越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礼貌,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

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一样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礼貌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事迹材料

_,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学家们勇夺诸多国际大奖。我国创新的辉煌成就,让人民倍感自豪,也让世界瞩目!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巨变。放眼望去我们的医院,我们的国家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青年医生在成长,站起来了;我们的医院在发展,强起来了!做为中心医院的一份子,我骄傲!做为中国人,我们自豪!

作为一名党员,我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为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继续在医学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争做新时代标兵。为新时代汉中追赶穿越、高水平建设“三市”再立新功,以优异成绩迎接祖国70华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