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纪念海战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时间:2023-09-17 21:26:18 作者:QJ墨客 最新纪念海战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纪念海战心得体会篇一

现代社会在和平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国家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面对国际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和种种威胁,国防武器的建设和发展显得愈发重要。作为一名从军人员,我深深体悟到国防武器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力量,而且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段,谈论先进武器科技的重要性

在现代,武器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军人,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武器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职业要求。同时,先进武器科技能够强化军队战斗力,提高作战效率,更有效地保护国家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思路,不断研究并应用先进武器科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实战能力。

第三段,重视士兵良好的心态

士兵的心态也是军队能否成功完成任务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强大的意志力和毅力,坚定信念,不断激发士兵的斗志和士气。在训练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军人的团队意识和互动能力,让他们迅速适应新环境,容易协作,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四段,讲述武器主权的重要性

国防武器主权是国家安全自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有基本意识,守护军人的荣誉,不断提升军队的专业技能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在思想上拒绝外来干扰,保障本国安全和主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加稳健和自信地处理国家问题,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第五段,总结全文,强调科技发展与人心思想的统一

在当今世界,国防武器的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技术科学,也离不开人民军队士兵拿出勇气、毅力和担当精神。科技和人心的双重提升,是国家安全与自主发展的坚实保障。作为土地上的卫士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力,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爱国情怀,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付出真实的努力和汗水。

纪念海战心得体会篇二

产业并购,对于并购方可能意味着消灭一个竞争对手、开拓一片新的市场或者拥有一项新的技术。但对于被并购方——尤其当被并购方仍是创业企业的时候,则意味着发生了质的变化。

整合本身就是并购中的难题,整合一个创业团队,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创业文化与并购方的资本家文化,在根本上有着一些难以交融的地方。

但这并不意味着,盛大与酷6之间的“惨剧”就一定要发生。虽然难度很大,但如果盛大能够掌握方法、按照规律办事,仍然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摩擦、降低成本的。

第一种武器:文化调查。产业并购之前,最重要的问题绝非筹措资金,而是对被并购方进行详尽的文化调查。工人文化与工程师文化绝不相同,蓝领文化与管理者文化也不可一概而论。

工人文化与蓝领文化的特点是可复制性强、自主性差,这是较为容易整合的团队。但工程师文化与管理者文化则不容易被固化在企业平台之上,不可控因素多,并且源于知识分子的`特性,又有“要面子”、“善变”、“攀比心”等特点。酷6此次员工拒绝被裁员,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盛大的做法,让这些软件工程师们“颜面扫地”。

第二种武器:保留创始人。早在这出闹剧上演几个月前,酷6的创始人李善友就因为与陈天桥意见不合而离开,这是盛大的一大败笔。对于创业团队,创始人的存在,意味着创业梦想的存在,留住创始人,是保证变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对于并购方,自下而上的裁员远比自上而下的清洗风险要小得多。

第三种武器:提前培训。对于执行裁员的人员,一定要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其从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了解裁员工作的执行,熟练掌握裁员谈判的技巧,毕竟裁员谈判是一个与人沟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参与人员一定要避免出现并购主导者的身影,以免引起被裁员创业团队的逆反心理。

第四种武器:1对1原则。无论是裁员决定的下达,还是补偿措施的协商,一定要坚持1对1原则,对每一个被裁员工都做好充分地沟通工作。这样既证明了企业对于员工的尊重,同时也可以保证补偿措施不一致时的保密工作。

第五种武器:专业公司操刀。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裁员成本。他们能够提供详尽的裁员解决方案,甚至能够为被裁员工提供新的工作岗位,这就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第六种武器:与政府沟通。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超过20人以上的裁员,需要提前30天到有关劳动部门进行报备。并且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会帮助企业准备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所以与政府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可以让整合工作事半功倍。反观盛大此次裁员第二天,才向劳动局报备,则为时已晚。

第七种武器:安抚宣传。对于留下的员工,要有足够的安抚措施,人是感情动物,创业团队的分崩离析,容易让人产生兔死狐悲的情绪,所以安抚与宣传,可以保证保留团队的稳定性。

纪念海战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武器射击是军事、警察等专业人员必备的技能,此外,许多枪迷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射击技巧。作为一名枪械爱好者,我从武器射击中收获了许多体会和教训。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不断精进射击技巧,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其他对射击感兴趣的人有所帮助。

第二段:稳定的姿势和呼吸(约300字)

要想精准射击,稳定的姿势和呼吸是至关重要的。在射击前,我通常会选择一个平稳的位置,使得我能够保持舒适但坚定的姿势。然后,我会深呼吸几次,放松身体和大脑,排除杂念。在准备射击的过程中,我会细致地观察目标,调整我的呼吸以提高射击的稳定性。射击时保持稳定的姿势和呼吸将有助于准确命中目标。

第三段:集中力和反应速度(约300字)

集中力和反应速度是射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在射击时,我会尽量排除周围环境的干扰,使自己能够全神贯注地专注于目标。此外,我会不断训练提高反应速度和手眼协调能力。射击需要迅速而准确地对目标做出反应,反应速度的提高对于命中目标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在射击中同时保持集中力和反应速度将使射击技巧更上一层楼。

第四段:持久耐力和自律能力(约300字)

射击是一项需要持久耐力和自律能力的活动。在射击过程中,尤其是在长时间或高强度的训练中,我必须发挥出持久耐力和自律能力。通过训练和挑战,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耐力水平,并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坚持和挑战自己的极限,帮助我逐渐形成了自律的品质,并影响到我在射击以外的其他方面。

第五段:保持谦逊和追求进步(约200字)

射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技术,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射击专家也不断追求进步。在我自己的射击经历中,我意识到保持谦逊和持续追求进步的重要性。每一次射击都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反思并寻找改进的方法。同时,我保持对其他射击爱好者和专业人员的尊重和敬意,从他们身上学习和汲取经验。谦逊和追求进步是成为一名优秀射手的关键品质。

结论(约100字)

射击是一门技术含量高且专注力要求极高的活动。通过从稳定的姿势和呼吸、集中力和反应速度、持久耐力和自律能力以及保持谦逊和追求进步这几个方面总结的心得体会,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射击技巧。射击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训练人的意志和专注力的方式。在射击中,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身心素质,同时体味到专注与冷静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事专业工作还是作为一名枪械爱好者,通过射击我们能够培养出许多重要的品质。

纪念海战心得体会篇四

军事后勤,是整个军事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保障。晚清军事后勤的研究,是军事史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在民国时期,军事界、学术界就对晚清军事后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我xxx事界和学术界对军事后勤思想、后勤建设和战时后勤保障等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仅对二十几年来学术界对晚清军事后勤的研究情况加以整理和概述,以总结经验,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晚清军事后勤的总体研究

二十几年来,关于晚清军事后勤的总体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出版了一些专著,如《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为记述中国近代军事后勤的通史性著作,《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资料选编》在搜集、整理近代后勤资料方面成绩卓著,《中xxx事制度•后勤制度卷》、《中xxx事经济史》也有关于晚清军事后勤体制和实践方面的论述。有关的著述中也涉及到军事后勤,如《中xxx事通史》、《中国近代军事史》、《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思想》、《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等等。有关学术论文则有《试论晚清军事后勤的变革》、《中xxx事后勤思想述要》、《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中国古近代后勤思想略论》、《试论近代军事后勤的发展走向》等。其内容涉及晚清军事后勤演变的性质、地位、中国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军事后勤体制、军事后勤保障等方面。

(一)晚清军事后勤演变的性质和地位近代军事后勤属于中xxx事近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性质、地位和起止时间与整体上的军事近代化是一致的。学术界普遍认为:晚清是中xxx事后勤发生根本变革的重要时期,后勤思想、后勤建设及后勤体制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注:房立中:《试论晚清军事后勤的变革》,《中国近代军事史论文集》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327页。)。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实际上处于一个由旧变新,由农业支援转变为工业支援的大变革时期(注: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46页。)。这充分肯定了晚清军事后勤的重要历史地位。关于中xxx事后勤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和结束问题,学术界一致认为:从1840年xxx战争开始,这是中xxx事近代化的开端,也是军事后勤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开始;关于这一转变历程的下限,有着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清朝末年就在新军中确立了中国近代后勤体制。“其后中国的军队基本上延续了袁世凯所建立的后勤体系,不过常有些曾损变通而已。”(注:房立中《试论晚清军事后勤的变革》、奚纪荣《蔡锷军事思想研究》、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均持此观点。)有人认为这一过程要延续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注: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46页。),也有人认为中xxx事后勤的近代化要延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注:皮民勇《中国古近代军事后勤思想略论》,王彦、吴信忠、张云《中xxx队近代化的历史考察》均持此观点。)。

(二)后勤思想变革的研究军事思想是各阶级、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实践的理性升华。军事后勤思想是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后勤经历了由古代军事后勤向近代军事后勤的转变时期,在军事后勤思想领域,传统的后勤思想自然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后勤思想的变革集中体现在近代重要军事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言论中,对这些重要人物的后勤思想进行研究,以揭示近代军事后勤思想的发展变化,是二十年来关于军事思想变革研究的主要方式。有关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变革的专著尚未出现,有关的论文有:《林则徐军事思想特点初探》、《论林则徐、魏源军事思想》、《试论胡林翼的军事思想》、《曾国藩军事思想初探》、《试论曾国藩的后勤保障思想》、《论曾国藩的军事思想》、《试论曾国藩的军事经济思想》、《左宗棠进军新疆的后勤方略》、《论左宗棠的建军思想》、《论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的军事改革思想》、《袁世凯的军事思想》等。在军事后勤思想方面的变化主要有:在战争后勤观上,普遍认为军队后勤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注:皮民勇:《中国古近代军事后勤思想略论》,《军事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第113页。);在战争的物质来源上,主张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取之于敌、以战养战和开展生产自补;在后勤战备建设上,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建立充足的物资储备;重视军事交通运输;建立巩固的后方基地;注意提高后勤效益;进行近代后勤教育,培养近代军事后勤人才;在战略战术上,主张断敌粮道,巩固后方(注:杨庆华、刘仁亮;《中xxx事后勤思想述要》,《军事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第154页。)。

1.军费晚清时期,战争频繁,中国的经济可以说是战时经济、国家财政成了军事财政,军费开支巨大,根本没有余资从事经济和文化建设投资。由于没有经济建设,当然更没有军费来源,这就形成经济上的恶性循环(注: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53页。)。六十年代湘淮军等勇营军队的裁撤,欠饷问题严重也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注:翁飞:《曾李交替与湘消淮长》,《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56页。)。关于清朝军费的来源,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主要靠清廷的农业税收,它占有清廷的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并主要用于军队和战争的开支(注: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其他收入有漕政、盐政、关税、厘金和捐纳等等,与清前期的变化主要是:盐政和关税的收入和厘金收入在军费收入中的比重增加(注:童超主编;《中xxx事制度史•后勤卷》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第325页。)。

解协饷制度是清王朝军费收支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央控制地方军事、经济、政治的主要手段。晚清时期,它的实行虽步履艰难,但在筹集军费的过程中,仍发挥重要作用。解协饷制度在晚清日渐衰落,有人从财政角度分析指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朝的财政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财xxx逐渐下落到地方督抚的手上,地方财政日益发展,导致协饷趋于瓦解,这标志着高度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无可挽回地走向了没落(注: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4页。)。一方面是经济因战争遭到破坏,再就是地方实力的增强及其与中央的抗衡,这一制度的演化,反映出晚清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此消彼长(注:郭太风:《解协饷制度的演化对清朝统治机制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第29页。)。

厘金制度作为清军军费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镇压太平军、捻军等晚清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项制度破坏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严重地束缚了国内市场的开拓,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品不仅失去了关税的保护,还失去了在国内市场上与外国产品进行公平竞争的可能(注: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22页。)。

2.武器装备中xxx队武器装备的改进主要通过购买和仿制两种途径。xxx战争中,林则徐就主张购买和建造西洋武器装备,并采取了实质性的行动(注:何锡荣:《清军水师装备近代化的先声》,《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第75页。)。战后魏源更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于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其目的也是力图改变清军武器装备落后的局面。

关于晚清军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有人指出,晚清军工业发展是一种互为条件的“合力运动”,这种“合力运动”具有突发性和被动性。促使它的形成和发展至少有四种互为条件,又相互矛盾着的社会力量,即封建政府、资本列强、民族资本、人民群众。这四种力量是“多方向、多目的”的相互制约(注:牛俊法:《论晚清兵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军事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第112-113页。)。

晚清军工建设是军工现代化建设的开端,它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不能抹杀和低估的(注:刘申宁:《论晚清军工建设》,《军事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第103页。)。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主要由于工艺落后,中国工业基础差,资金浪费惊人等原因,中国的军工产不但产量少,而且质量低劣、价格昂贵(注: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53页。)。

鉴于此,清王朝还得从国外大量进口武器装备。其积极作用表现在清军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战斗力,反侵略的能力有所增强。但也不能忽视大量进口武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表现在,花费巨额金钱;上当受骗;贪污受贿;种类繁杂,极不统一,给训练、作战和后勤保障带来严重困难;在武器的购买和引进上盲目性很大;在武器装备上存在着利益集团倾向;在武器装备的管理上缺乏科学性;(注:李国华:《清末发展武器装备的心理准备》,《军事历史研究》1991年版,第2期,第85页。)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受到外国控制,损害了国家主权(注: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的几个问题》,《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1期,第54页。)。

有人指出,中国原本能成为军事强国的,因为中国具有实现装备近代化的经济能力,而且具有领先日本一步的条件,但心理上准备不足,主观上存在着一股排斥力,在内外压力下,表现出很大的被动性。即先是漫不经心,后是急于求成。因此,中国在发展军工方面,要注重心理建设和相关的文化建设,提高掌握与使用武器人员的素质,这是关键性的问题(注:李国华:《清末发展武器装备的心理准备》,《军事历史研究》1991年版,第2期,第89-90页。)。

3.军事交通与通讯轮船、铁路、电报、电话等近代化交通、通讯手段运用于军事领域,是军队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中xxx队在改进武器装备的同时,也开始引进近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近代以来,传统的运输方式逐步瓦解,而代之以轮船、火车为工具的近代运输方式。关于轮船运输,有人指出,以轮船为主要运输手段是19世纪60年代从洋枪队开始的,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方都有轮船参加运输,虽然运力很小,但却标志着中国水路军事交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注:房立中:《试论晚清军事后勤的变革》,《中国近代军事史论文集》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320页。)。对于铁路运输的重要性,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等疆臣在七十年代就已认识,并多次上奏清廷修建铁路,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终不能实行。中法战争以后,清廷才认识到铁路运输在军事中的重要性,迫于军事上需要,清廷将一些修路计划付诸实施。至1911年,全国完工的铁路有30余条,铁路运输已被列为军事交通的主要手段。在战争中,铁路也成为敌对双方攻击的主要目标。

电报、电话等先进的通讯手段随各国商人的迁入而传入中国,并首先应用于军事。在洋务运动中,清廷在各地设电报局,并设电政大臣,同时还废驿行邮。在中法、甲午战争中,清军已使用电报、电话,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虽然晚清的近代军事交通运输还比较落后,但当时这一系列变化是带革命性的(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77页。)。

4.军事医疗晚清时期,中国传统医学出现了倒退的趋势。在新兴科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解剖生理学的传入,使中国在战伤救治方面又增加了一条发展途径,一些介绍西医外科的译著和著作也陆续出现(注:房立中:《试论晚清军事后勤的变革》,《中国近代军事史论文集》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323页。)。

(四)后勤体制变革的研究晚清后勤制度变化研究,有人作出了具体的总结:后勤管理体系由重皇权转变为重洋务;军费筹措由重赋税转变为重关税和重厘金;军费开支由以发饷为主转变为兼购置西洋军火,武器装备水平由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进入火器时代;交通通讯制度由以驿传为主转变为利用铁路、电报等(注:童超主编:《中xxx事制度史•后勤卷》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第359页。)。

关于军事后勤领导权问题,普遍的观点认为,xxx战争前,中央皇权强大,牢牢控制着对军队的领导、管理和财政大权,地方上督抚更加有力地节制着后勤要政。xxx战争以后,特别是湘淮军兴起后,中央势力衰微,财政拮据,地方督抚逐渐控制着军队的领导、管理和财政大权,对军队后勤的领导权更加集中在地方。这是中国近代中央和地方权利消长的重要体现之一(注:童超主编:《中xxx事制度史•后勤卷》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第320页。)。

中xxx事近代化开始于武器装备,在“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下,洋务派们对与此相适应的近代后勤体系的变革并不热心。于是,近代武器被绑在了落后的封建军事体制之上,从而无法发挥近代武器装备应有的效能,出现了在中国近代,军事体制的变革落后于武器装备变革的局面。

总体上讲,甲午战争以前,中国近代军事后勤的变革还处在注重军事器物技艺等层面上。甲午战争中,落后的后勤保障体制是清军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战后,清廷实行军制改革,在新军中建立了完整的后勤指挥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基本上完成了由器物技艺层面到军事制度层次上的变革(注:施渡桥:《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65页。)。

二、清军各军兵种军事后勤的个案研究

晚清的清军既有作为国家正规军的八旗、绿营经制兵,又有独具时代特色的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勇营兵,以及后来的防军、练军。还有具有某种近代化意义的近代海军和近代陆军。近代军事后勤的变革主要是在晚清清军后勤建设中体现出来的。学术界对清军各军种、兵种的后勤研究是近代军事后勤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1.武器装备方面,主要在于揭示其落后性八旗和绿营的武器以冷兵器为主,兼使用旧式火器。这些火器有些制法来自西洋,但因清廷对火器的垄断和因循守旧,不图改进,使八旗、绿营的武器装备在xxx战争时大大落后于西方(注:张玉田、陈崇桥、王献中、王占国编著:《中国近代军事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4页。)。

2.军费方面,普遍观点认为是低微和不平等八旗武官俸禄往往比同一级别的绿营武官高出一至四倍,反映了清廷在军队中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兼廉银高出正俸几倍、几十倍,成了实际的重要收入,体现了清军的雇佣军性质。单就俸廉两项法定数额而言,除了旗官最高武职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外,绿营武官的岁入反而超出同一品级的八旗武官。其目的一方面为了稳定绿营武官,使其甘心为朝廷效命,一方面鼓励旗官到绿营任职,以控制绿营(注:郭太风:《八旗、绿营俸饷制度初探》,《复旦学报》社科版1982年第4期,第105页。)。就是在八旗军内部,由于种族(八旗还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驻防地区和出身贵贱的不同,其待遇也不同。对八旗和绿营的军饷实行不同的待遇,表现在绿营低饷,武器装备皆自备,加上武官的盘剥,使得绿营士兵无力养家,军备废弛,兵丁素质低下,官兵矛盾尖锐;而对八旗则待遇优厚,使得八旗养尊处优,不堪战守(注:皮明勇:《试论清朝的绿营低饷制度》,《军事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第114页。)。这种俸饷制度,一方面有利于清廷对军队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是造成八旗、绿营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社会秩序长期安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处于长期停滞、反复重演的状态,八旗和绿营的饷章上百年没有一分一厘的变动(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2页。)。

军费问题的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八旗绿营军的没落和腐败。在八旗方面,由于清军入关二百年,八旗人口日增,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八旗生计”问题。而清廷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扩大八旗兵额,这就使八旗日益失去它作为战斗组织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转为救济机构。对绿营而言,最严重弊端就是吃空额现象极其普遍。由于绿营官兵待遇菲薄,将官就借吃空额明粮来补偿,这是绿营兵制的致使弱点和无法克服的痼疾(注:张玉田、陈崇桥、王献中、王占国编著:《中国近代军事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页。)。这一切,表明八旗、绿营的后勤保障体制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展的需要,是八旗、绿营在近代反侵略战争和镇压农民起义战争中一触即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1.湘军的创始人建立了一套独立了后勤保障体制。其中有俸饷制度,主要特点是:集饷权、兵权于将帅之手,这是与湘军的勇营性质即“兵为将有”的私属性是分不开的;优待营官制度;勇饷从优;定出一营开支极限,对军饷实行包干、定限,限制了“冒领”和不必要的开支,使官兵得到了实惠(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126页。);对士兵军饷采取“半饷”发放的原则。这种采取“厚饷”和“半饷”发放原则,有利于稳定军心,加强控制和提高战斗力。建立粮台制度,委派专门人员建立粮台,负责饷械筹集和转运。在营中建立长夫制度,直接负责军队的杂役、运输等后勤事务,这种制度为李鸿章引用,对后来的军种配置起了一定的启示作用(注:龙方成:《试论湘军的后勤保障建设》,《求索》1994年第5期,第115页。)。

2.湘军后勤保障的主要特色是自筹饷械在粮饷方面,建立巩固的后方基地,以筹集粮饷;应用各种途径筹集军饷,如捐输、厘金、以盐抵饷、请各省协济等等。前期以盐税为主,后期以厘金为主(注:张田玉:《镇压太平天国之役湘军的后勤体制和保障》,《中国近代军事史论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37页。)。有人认为,曾国藩以史为鉴,认识到饷糈筹集的重要地位,既对筹饷、开辟饷源等关键问题常抓不懈,对冒领军饷等弊病,严加制止和纠正外,还提倡节俭,较好地解决了湘军的饷糈筹集问题(注:唐兆梅:《论曾国藩对饷糈筹集的重视》,《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第51-52页。)。也有人指出,靠就地筹饷的办法,即主要靠自己搜刮,榨取民脂民膏来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就决定了湘军的掠夺本质,同时也反映出湘军是一支独立的汉族地主武装,它和清王朝既是统一体,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注:袁首乐:《湘军经费清单的发现及其意义》,《安徽史学》,1987年第3期,第27页。)。

湘军采取购买和自造洋枪洋炮的方法改进军队的武器装备。湘军的船械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外购买,一是自己制造。如曾国藩从广州购买武器装备湘军水师(注:张田玉:《论湘军的后勤体制和保障》,《军事历史研究》,1987年第1期,第133页。)。1861年,攻陷安庆后,曾国藩建立了安庆内军械所,专门生产洋枪洋炮。这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的开端(注:秦政奇:《安庆内军械所——中国近代兵器工业的开端》,《安徽史学》,1992年第4期,第26页。)。

3.淮军的营制饷章在继承湘军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淮军的联伍制反映了作战工具的配备、薪水、口粮制、帐棚制,即淮军所需物资的供应制度和方法。其他方面如医疗、军装制造等虽有规定,但多不具体,至于运输、通讯等均无明文规定,可见淮军的后勤保障制度是很简陋的。淮军的后勤保障方面与湘军无多大差别,在军饷的来源上,1867年前,主要依靠捐输和厘金。此后,江海关税遂成为淮军的大宗饷源(注:陆方:《淮军的后勤制度和保障》,《安徽史学》,1992年第2期,第45页。),在武器装备方面,李鸿章在武器的购买和制造方面均比曾国藩有所进步,淮军的武器近代化程度较湘军为高。

1.军事后勤管理练军军事后勤建设的实权,掌握在南北洋大臣和各省督抚手中,其后勤机构也主要在地方各省;练军的“军”与“营”仿效勇营有专门的后勤建制(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97页。)。

2.饷章增加将官的薪费和弁兵的饷银,并将管理练饷的后勤权,掌于将官手中。曾国藩在制定练军饷章时,力图恢复勇营营官包干制,在饷制上力图摆脱绿营羁绊,使练军独立于绿营之外,摆脱绿营的积习,减少弊端。总体上考察,练军的薪饷低于防军而高于绿营。随着武器装备的改进,练军中还出现了炮费、衣帽银等杂项费用。可见,清军的近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99页。)。

这次整军练兵主要着眼于武器装备的改进和试行西法操练,在编制方面没有超越湘军营制的框架,因而只能看成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注:施渡桥:《晚清首次整军练兵的思想与实践述评》,《军事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第94页。)。

(四)晚清近代海军军事后勤研究晚清的近代海军建设可以说是晚清军队近代化建设的一个创举。晚清海军虽有三洋海军之说,但在实际操作中,清廷于80年代作出了重点发展北洋海军的决定。

1.晚清海军的军费60年代后,面对着强敌环绕的形势,清王朝就计划建立一支近代海军。起初,清廷依靠总税务司李泰国向英国购买一支舰队。由于英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阴谋和欺诈,清廷的购买计划破产,并为此白白耗费了近70万两白银(注:史伟《清政府在建立了第一支新式海军舰队中糜费了多少钱?》(《历史教学》,1981年第4期)持此看法,而张玉田、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史》则认为花费了160多万两。)。70年代特别是中法战争以后,清廷决心大力创办新式海军,于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专门负责海军军费的筹措。

北洋海军经费主要来源于关税厘金的协拨,即“海防经费”,此后又包括海防捐输、淮军协拨等等。由于连年战争,清廷财政拮据,用于海军建设的投入是相当有限的。而且,在筹集经费的过程中,存在着清朝xxx和地方军阀之间,各地方洋务集团之间的勾心斗角。清政府派定的海防款项,常被地方督抚以种种理由拖欠截留。据统计,北洋海军经费从未解足分额,每年实际收入在100万两左右,占国库收入的1%左右(注:姜鸣:《北洋海军的经费初探》,《浙江学刊》,1986年第5期,第137-138页。)。

关于北洋海军的军费开支情况,有人研究指出,自光绪元年到光绪二十年,购置船炮军火的总开支达800万两白银,居各项开支之首,军港及防务设施建设共花费240万两白银,这两项开支,占军费开支的一半以上(注:姜鸣:《北洋海军的经费初探》,《浙江学刊》,1986年第5期,第140页。)。在当时的条件下,将有限的经费重点用在武器装备和基地、防务建设上是必要的。

在北洋海军的薪饷上,李鸿章吸取了英德海军的厚饷和恤军精神,同时结合中国“饷力未充,未能援引”的实际,灵活地将海军官弁的岁支俸银分成官俸和船俸两大部分,两者比例为四比六。这种重视带船和实际职务,而不专凭官街的措施,比较科学,有利于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234页。)。此外,还对官弁伤废俸、官兵的赏恤以及各船行船公费、医药费等的集体费用作了明确的规定。

由于清王朝的财政拮据和政治腐败,在这有限的经费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贪污浪费和以各种名义而被挪作他用了。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清廷挪用海军军费修筑颐和园。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多方考证。有人指出,从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到1895年裁撤的十年中,海军的各种经费收入达2000余万,也有人认为是3000余万(注: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近代中国海军》(海潮出版社1994年,第333页)认为共2000余万两,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认为总数达3000余万两。)。其中用于颐和园工程的在600万到1000万之间(注:张利民:《清廷挪用海军经费修筑颐和园考》,邹兆琦《慈禧挪用海军军费造颐和园考证》认为达1000到1400万两,张玉田、陈崇桥《中国近代军事史》认为总数达2000万之多。)。海军军费被浪费和挪用,严重地破坏了海防建设。北洋海军自1888年成军以后,便再也没有大规模地更新舰船和武器装备。海军军费的拮据和被挪用,不能不说是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南洋海军的军费问题,据研究,南洋海军军费来源主要是各省特别是江苏厘金,而海关税则大部拨给北洋。南洋海防军费缺乏系统的资料,但大大低于北洋是肯定的,至多为北洋收入的三分之一(注: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72页。)。

2.武器装备就当时清朝全xxx队而言,北洋海军的武器装备颇具领先性,北洋海军舰只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及其实力,在当时的亚洲是一流的。北洋海军的舰船和武器装备绝大部分购自国外(注:[德]乔伟、李喜所、刘晓琴:《德国克虏伯与晚清军事工业化》,《南开学报》,1999年第3期,第67-69页。)。关于武器装备是以购买为主还是以自造为主,晚清的军政集团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主要体现在对于新式海军的舰船和武器的来源问题上。有人指出,李鸿章起初主张以自制为主,但由于中国经济、工业基础的落后和海防形势的危急,转而主张向西方购买为主。最后,竟发展到排斥和打击左宗棠等武器以自制为主的主张,挪用国内自制经费,来购买洋枪洋炮(注:张家瑞:《李鸿章与晚清舰船装备建设的买与造》,《军事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第108-111页。)。

3.海军基地建设清廷耗费巨额资金(570万两)建设了旅顺、威海卫两大基地和大沽船坞。为海军的给养、训练和舰船维修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大沽、旅顺、威海三基地后勤补给困难,三基地远离粮食产区,主要靠海漕运粮,而军舰的燃料也要海运,与内陆腹地交通也不发达,补给线过于漫长。这是基地建设欠妥之处(注:姜鸣:《北洋海军基地建设和晚清国防近代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第24页。)。

4.后勤体制建设完善的后勤体系,是近代战争提出的要求,北洋海军是一支在武器装备上完全近代化的海军,后勤体制不能不突破旧制,做一些新的开拓,但同时旧的思想和体制对北洋海军的后勤建设仍有着相当严重的消极影响。

北洋海军在三基地建立了复杂的后勤机构,建立了军用仓库、铁路、电报、医院等近代化的后勤保障设施。这中xxx队在近代化事业中迈出的十分重要的一步。但后勤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表现在:海军提督无权节制后勤,造成了海军内部指挥系统的多元化;各个后勤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后勤指挥机构;恤赏兵勇制度过于苛刻,不能激发士兵热情,等等(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242页。)。

(五)新军军事后勤研究对新军后勤建设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北洋新军的军事后勤建设上。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被迫实行军制改革。袁世凯、张之洞等地方大员开始仿照西方军事体制编练新军。

1.后勤体制建设袁世凯、张之洞等比较重视新军后勤,将后勤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1896年后,袁世凯在新军中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近代军队后勤体制,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军事后勤体制的初步确立。这种后勤体制经过不断完善后,逐步推广到全国新军的编练中去,使全军有了统一的后勤统领机构和原则上统一的后勤制度(注:王其坤:《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2.军费的收支清廷通过“征天下之饷,练一省之兵”,使北洋六镇迅速成军。有人指出,北洋军费的来自辛亥革命后独立的省份。因此,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一手推翻清王朝,一手压迫南方革命党人屈服,军费上的考虑,是其采取如此行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注: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94页。)。在官兵的薪饷上,明显的特点是北洋六镇军费充足,比旧军的薪饷有所提高。地方各省新军的军费,除少数镇是由中央的度支和陆军两部协商筹拨外,绝大多数则由地方就地筹款。有些地方督抚在军费筹措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裁撤旧营,腾出底饷,以增加新军薪饷;借洋款充饷,等等(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280页。)。由于经费的拮据,薪饷多不能足额发放。

3.武器装备北洋六镇皆装备了西洋先进武器,并努力统一武器的口径和规格。对武器的购买、生产和保养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进一步提高了武器装备的近代化程度。对于各省的武器装备,由于经费短缺和购买武器的混乱无章,武器装备中仍是新旧武器并存,新式武器也是口径和规格极不统一,给保养和作战都带来很大困难,限制了新式武器战斗力的发挥。但湖北新军不同,在张之洞的努力下,该军薪饷比较充足,武器装备也较精良(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348-349页。)。

另外,在交通通讯上,近代化的交通通讯设备如铁路、轮船、电话、电报等开始运用于北洋及各省新军中,但旧式落后的骡马运输仍在新军中占很大的比重。在医疗卫生上,建立了近代化的军事医疗保障制度和随军及后方的医疗机构,配备了掌握西方医疗技术的医务人员。在军事后勤教育上,创办了一些专业技术后勤学校,培养近代化的后勤技术人才(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318-332页。)。总体而言,晚清编练新军的实践,虽有局限,但促进了中xxx队后期近代化的发展,其明显的进步则体现在北洋新军的建设上。至于其他各省新军的进步,则显得十分缓慢。清庭曾制定了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的计划,但直到清朝灭亡,也没有实现。其中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基础异常薄弱,旧军虚糜军饷,编练新军的军费异常拮据;二是有些地方督抚蓄意抵制,在编练新军上敷衍了事,却极力加强巡防营等地方部队。这一方面反映了清廷和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旧军队的存在,地方实权人物便可以在军队开支上谎报军费开支和吃空饷,大发其财(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366-367页。)。

三、反清武装力量军事后勤研究

在晚清,与清军对立的国内武装力量就是太平军、捻军、陕甘xxx起义军等农民起义军,还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力量。晚清农民起义总体上还没有摆脱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模式,但它毕竟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同国内外敌人战斗的过程中,其战略战术、体制编制,武器装备等也在发生着或多或少的的变化。同时,他们的存在,也迫使清军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发生一系列变化,促进了中xxx队后勤近代化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党领导的反清力量的后勤建设也有一定的特色。因此,研究农民起义军和革命党起义军的军事后勤建设,对探究中xxx队后勤近代化也是有意义的。在农民起义军的研究上,学术界侧重于太平军。其中,太平军的后勤保障建设是主要研究内容。对于捻军和陕甘xxx起义军的军事后勤研究,尚未见专门的论述出现。

1.后勤体制太平天国实行军政一体的制度,在经济上也实行军民合一的战时经济体制,因此,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军队的粮饷收入。太平军的后勤体制与整个太平天国的财政体制连是在一起的。有人指出,太平天国在首都天京有一系列的典官建制,这些xxx所属的典官及其机构,由于职能是大多军事后勤管理和制造方面。因此,他们可以看作是太平军总指挥部的后勤军需机构(注:陈崇桥、张田玉:《中国近代军事后勤史》金盾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97-99页。)。圣库制度是太平军后勤保障的根本制度。太平军的物资供应都从圣库中获取。定都天京后,设立了总圣库,又设立总圣粮,将粮食从总圣库中分立出来。就其职能而言,总圣库、总圣粮所管的事务,均属后勤保障性质,相当于总后勤部(注:张一文编著:《太平天xxx事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6页。)。

对圣库制度的评价有:圣库制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最大限度地集中了有限的财力、物力,为太平军的军事斗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它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注:吴雁南、韩品峥:《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文物》,1976年第1期,第7页。)。圣库制度后来遭到破坏是历史的必然,当时不具备坚持长期实行这种制度的社会历史条件,所以,它在推行过程中,受到了广大市民阶级的反对,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者私有思想的冲击,并且存在着管理不善、任意挥霍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圣库制度的破坏和最终失败(注:梁义群:《试论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北方丛论》,1983年第3期,第81-83页。)。

太平军在一军中的后勤建制则是明确的。太平军的基本作战单位是军,在军中设有职同监军的各类典官三十五人,其中典圣库、典圣粮等负责后勤工作的官员就有二十七人。并规定从军至两司马各级都应设立圣库负责后勤工作,这属于军的后勤系统,它们受制于军的最高长官——总制(注:张玉田、陈崇桥、王献中、王占国编著:《中国近代军事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1页。)。说明太平军的后勤保障体制是相当完备的。另外,太平天国还规定了太平军的供给标准,在粮食、菜金、礼拜钱、服装等方面都有规定。在供应的先后次序上,坚持以作战部队优先的原则。其中的礼拜钱是军人的生活津贴,太平天国后期,礼拜钱还有分发。军服方面,初期比较复杂,以后逐渐统一。1855年后,太平军的服装进入统一的制式阶段,标志着太平军正规化的发展(注:张一文编著:《太平天xxx事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7页。)。

2.有关后勤的军种建设太平军没有建立专门的后勤部队,但太平军的水营在一段时期内承担了从长江上游向天京和其他地区军队的大部分粮饷、物资的运输工作,在后勤运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太平军中的女营、土营和童子军也分别承担了相应的后勤工作,对军队后勤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此外,太平天国在天京建立了通信机构“疏附衙”,通信人员称“疏附”。在占领区各地建立分支机构,在每军的典官中也设立疏附一人,负责文报的传递工作。在占领区,通过水路和陆路,派专人用船或马传递文报,若需要通过敌占区,则派人密藏文书,进行联络(注:张一文编著:《太平天xxx事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5页。)。

3.粮饷太平军的粮饷统一取之于圣库,圣库初期来源于拜上帝会者的交纳和战场缴获,同时,还创造了“进贡”和“打先锋”等形式筹措军费。后期,由于军费开支的浩大和圣库制度的破坏,加上定都天京后,天朝田亩制度没能实行,太平天国不能就地取粮,粮饷主要来自长江上游的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太平天国在它的统治区实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同时,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杂税。有人指出,太平天国的粮饷筹集政策存在着失误,即过分集中其统治下的人民,摊派过重,再加上征收过程中用人不当,导致人民的反抗情绪,而没有采取“资于敌”的政策,没有重视开拓江南、江北富源,夺取清廷北运的粮饷为己所用(注:华强:《太平天xxx事经济思想检讨》,《军事历史研究》,xxx年第4期,第71页。)。另外,太平军解决粮食的办法还有采购,主要的采购对象是粮商和民众,还有外国人(注:张一文编著:《太平天xxx事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3页。)。

4.武器装备建设太平天国起义正处于西洋武器装备向中国引进时期,太平军的武器装备也受到了这一趋势的影响。在斗争中,太平军也开始利用西洋武器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关于太平军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的初兴阶段便开始了由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主要表现在火器的普遍铸造和广泛使用上,不过,这时期主要使用的是旧火器;太平天国后期新旧火器更新较快,较大量的使用洋枪洋炮。在西洋武器的来源上,主要有战场缴获、以高价向外国购买和设厂仿造三个方面(注:蓝振露:《试论太平天国的军火进口贸易》,《史学月刊》,1991年第6期,第42页。)。在太平天国后期,还建立了洋炮馆,它是战时军械所,负责维修洋枪洋炮,制造西洋子弹、炮弹。在李秀成的建议下,太平军中也建立了自己的洋枪队,并聘请洋人训练(注:华强:《太平天xxx事经济思想检讨》,《军事历史研究》,xxx年第4期,第75页。)。所以,有人指出,中xxx队的近代化历程,首先是从太平军中开始的。在激烈的战争实践中,太平军不断改善武器装备,从而大大缩小了武器装备近代化历程,甚至势必很快赶上或超过中外反动军队武器装备的近代化程度(注:朱哲芳:《太平军兵器近代化探略》,《军事历史研究》,1990年第3期,第115页。)。在这种形势下,太平军主要的敌人湘军和淮军也不得不引进洋枪洋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xxx队的近代化进程。

由于太平天国领导者并不重视军队武器装备的改进,太平天国的武器近代化主要出现在李秀成统帅的太平军。从整体上看,太平军的武器装备改善有限,近代化程度低下,多数太平军将士仍然使用原始的长矛大刀和抬枪抬炮(注:华强:《太平天xxx事经济思想检讨》,《军事历史研究》,xxx年第4期,第76页。)。

(二)资产阶级革命党起义军的军事后勤研究以xxx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主张以暴力革命手段,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府。有关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军事后勤的研究,涉及到军事后勤思想、后勤体制和战时后勤保障等。

纪念海战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军人,每个人都需要学习不同的技能,而武器使用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在武器使用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做好武器的保养和维修工作,这通常是通过武器仓库完成的。在军事训练期间,我曾经参加了武器仓库的巡查和维护工作,从中收获了很多适用于不同情况下武器使用的心得和体会。

武器仓库的选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武器仓库都应当被建立在地处隐蔽的位置(像山谷或者深林),这样能够降低伏击和袭击的风险。同时,武器仓库的周围也要保证有足够的通道以供方便装卸。一般而言,武器仓库都需要有一定的安全保卫措施,例如安装相应的报警系统、围栏等。

第二段:武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

武器的备用和维修同样也很重要,因为它们对军队的安全和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一把武器都需要按照其本身的要求进行日常保养和维修工作。同时,在不同情况下,武器的使用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战斗环境中,在使用枪支时,有些方法不能轻易地被使用,否则会有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掌握不同的技巧。

在实际考核中,军队会对每个士兵进行逐一的考核和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掌握不同武器的使用方法。如何进行武器保养的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在使用时要遵循的规定都非常重要。此外,士兵还要学习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武器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快速组装和拆卸武器。

第三段:武器使用情况的改进

武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评估来改进和提高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在这方面,快速部署和灵活应对能够极大地提高士兵的操作效率。对于新兵来说,他们需要不断地与团队、督导和其他专业人员沟通,相互交流经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段:武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武器时,一些注意事项必须遵守。例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不按规定进行操作,而且弹药的浪费也需要尽可能减少。特别是在与军事行动有关的环境中,对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响应也需要及时处理。同时,如果有因为武器使用问题造成伤亡,就需要尽快向上级指挥官汇报情况。

第五段:结束语

武器使用是现代军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对于每个士兵来说,全面掌握这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对制定军事战略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加强学习、精通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并为保障国防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纪念海战心得体会篇六

这些我以前都有听说过,但我今天在这本书上看到的一种武器,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叫“环境武器”。就是通过破坏敌人的生活环境来起到杀伤敌人的作用,比如人工制造地震、海啸,或者改变某个地区的温度等。

这种武器的破坏力非常巨大,不过我自己还不是很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爸爸就给我举了例子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攻打苏联首都莫斯科时,莫斯科这个地方的冬天突然提起到了,而且雨雪很大,气温也降到了零下40度左右,变得特别冷。冻死冻伤了很多德军的士兵,苏联也因此取得了这场包围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中苏联就是用了“环境武器”。

纪念海战心得体会篇七

作为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战武器在现代海战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对海战武器的学习和了解,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海战武器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海战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下面我将通过五段式的文章来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海战武器的种类和作用

现代海战武器包括舰艇、潜艇、舰载机以及各种导弹等。这些武器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舰艇作为海军力量的主力,能够在远洋作战中展示强大的火力威慑力。潜艇则通过潜入水下,隐蔽自己的位置,成为非常具有威胁性的杀手锏。而舰载飞机和导弹则具有远程打击能力,能够在战场上快速、精确地打击敌方目标。

第二段:海战武器的先进性与适应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海战武器的先进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舰艇上的火炮装备更加精准和强大,潜艇的隐身技术和导弹威力也有所增强。而舰载机的作战能力和导弹的精确度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战争环境,提高战斗力和生存能力。在现代海战中,武器的先进性与适应能力至关重要,能够决定战斗的胜负。

第三段:海战武器的协同作战

在海战中,各类武器的协同作战是十分重要的。各种海战武器通过共同的作战方式和战术,形成整体的作战力量。舰艇需要和潜艇、舰载机相互配合,实现水面、水下和空中的全方位打击。只有协同作战,才能发挥出各类武器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削弱敌方力量,提高作战效果和战斗胜算。

第四段:海战武器的保养与维修

舰艇、潜艇和舰载机作为复杂的武器装备,需要经常进行保养和维修。只有保养得当,才能保证武器装备的正常使用周期。对于舰艇来说,防止腐蚀和损坏是重要的工作。而潜艇则需要定期维护潜航系统和隐身技术,保持在潜艇战中的优势。舰载机的飞行台和表面导弹装备也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只有保证武器装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才能在战斗中发挥作用。

第五段:展望未来的海战武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海战武器将更加先进和多样化。激光武器、高超音速导弹、无人作战系统等将成为海战装备的新选择。这些新兴的武器装备将提高战斗力和生存能力,同时也会给战争带来新的挑战和变化。我们需要不断追踪和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以适应未来战争的发展和需求。

总结:海战武器作为现代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场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先进性、协同作战能力以及保养与维修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了解海战武器的技术,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为维护海上安全与稳定作出贡献。未来的海战装备也将继续进化和发展,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和适应,以应对未来战争的挑战。

纪念海战心得体会篇八

第四十一条 武器装备维修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保持和恢复武器装备性能。

武器装备维修单位对武器装备维修质量负责。

第四十二条 武器装备维修单位应当落实质量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实记录武器装备维修质量状态,及时报告发现的质量问题。

第四十三条 军队有关装备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武器装备质量评估,将武器装备质量问题及时反馈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维修单位,并督促其采取纠正措施。

第四十四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维修单位发现武器装备存在质量缺陷的,应当及时、主动通报军队有关装备部门及有关单位,采取纠正措施,解决武器装备质量问题,防止类似质量缺陷重复发生。

第四十五条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售(修)后服务保障机制,依据合同组织武器装备售(修)后技术服务,及时解决武器装备交付后出现的质量问题,协助武器装备使用单位培训技术骨干,并对武器装备的退役和报废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部队执行作战和重大任务时,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维修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伴随保障和应急维修保障,协助部队保持、恢复武器装备的质量水平。

纪念海战心得体会篇九

防空武器是一种必要的军事装备,用于保护国家领空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近年来的学习和研究,我对防空武器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防空武器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未来防空武器发展的展望。

二、防空武器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空中威胁日益增加,如无人机和导弹等。防空武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防空武器可以有效地拦截、毁伤和摧毁敌方的空中威胁,保护国家领空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战争中,防空武器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敌方的空中优势,保护我方的战略目标。

三、防空武器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防空武器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首先,防空武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防空武器需要人工操作,而现在的防空武器则采用了智能化的自动化系统,能够快速和准确地识别、追踪和摧毁空中威胁。其次,防空武器的射程和精确度也大大提高,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和更短的时间内拦截导弹和无人机等威胁。此外,防空武器也在不断迭代和更新,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空中威胁。

四、防空武器使用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防空武器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防空武器的维护和更新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其次,防空武器的使用需要高度专业化的人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培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防空武器在使用中可能会对周围的居民和环境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防空武器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和程序,保证使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五、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防空武器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防空武器可能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拦截空中威胁。同时,防空武器的射程和精确度也会继续提高,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和更短的时间内摧毁敌方的空中威胁。此外,随着激光、高能电磁武器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防空武器的效能将进一步提高。这些技术的突破将使得防空武器在保卫国家领空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更加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总结

防空武器是保卫国家领空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装备。随着科技的发展,防空武器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未来的防空武器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更加高效地拦截空中威胁。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相信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防空武器在保卫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将会不断提升,为人民创造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

纪念海战心得体会篇十

曾经,战争的硝烟弥漫了全球,鲜血染红了大地。多少人因战争家破人亡,多少国家因战争夷为平地。翻开《永别了,武器》这本书,那硝烟似乎又从字里行间飘洒了出来。

在一战中,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到意大利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相识相爱。无奈战火不断蔓延,他们逃到了瑞士躲避战乱。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凯瑟琳难产死后,留下了亨利一人在外流亡……读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得一颤,唏嘘不已,与作者海明威共鸣,对战争充满了厌恶和批判。回想1939年,德国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进攻奥地利,引发了二战浩劫。这场空前绝后的灾难致使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多达9000万人。战火蔓延了欧亚大陆,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天空阴沉灰蒙,大地一片死寂,只有轰鸣的炮火声、飞机的轰炸声和群众无助的哭喊声......战争持续了六年,终于和平回来了!但是很多人因为残酷的战争,骨肉相离,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是的,和平回来了,但那些因为战争逝去的生命能回来吗?特别是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儿,他们的家庭能够重圆吗?战争就是这样的无情,让幸福与痛苦,生存与死亡只在咫尺之遥。战争已在每一个幸存者心灵深处留下永远抹不掉的阴影,也让世界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使历史的车轮不再前进。

如今,二战的硝烟已吹散了,可令人痛心的是,尽管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可依然还有不少国家恃强凌弱,正赤裸裸地上演着残酷的“丛林法则”,掀起一场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如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巴印战争、叙以战争、美伊战争等。硝烟弥漫之处,更是生灵涂炭,哀鸿遍野。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利欲熏心的侵略者,野蛮的强盗。不要侵略!不要战争!让我们放下武器,熄灭战火,驱散硝烟,还地球一片祥和安宁。这是每一个生活在无情战火中的人们的呼唤,这更是全世界祈盼和平的人们的心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