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演讲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演讲稿(优质9篇)

时间:2023-09-14 17:50:26 作者:MJ笔神 忧患意识演讲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演讲稿(优质9篇)

演讲属于现实活动范畴。它是演讲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主张和看法的现实活动。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忧患意识演讲稿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从古至今,许多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便是如此。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成为了魏惠王将军,却因为嫉贤妒能,害怕孙膑替代他的位置,而骗孙膑到魏国以莫须有的罪名施髌刑于他,挖去他的膝盖骨,使他双腿残疾,“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齐国君主十分欣赏孙膑的兵法韬略,于是派使者将他偷偷救回齐国任齐国军师。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出计打败魏军,最后写成《孙子兵法》,此书流传千古。

孙膑生于忧患之中,忧患不仅没有使他的人生走向灭亡,而且使他为齐国做出巨大贡献,也为后来的军事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前有孙膑举于髌刑之后,后有海伦·凯勒作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听力与视力,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因此向命运低头,在沙莉文老师的教育与帮助下,她学会读书,写字,说话。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著作,成为了美国著名的慈善家与教育家。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孙膑与海伦·凯勒身残志艰,终成大器。没有经受过困难的.人想要成功,就如温室中的花朵,不堪一击。

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孟子云:“入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国家如此,沙丁鱼亦是如此,活着的沙丁鱼比死去的价格高很多,但沙丁鱼不爱动,在运输过程中会因缺氧而死,于是海民将鲶鱼装进沙丁鱼的鱼槽中,沙丁鱼想要避免被吃,就必然在鱼槽中游动,沙丁鱼因此被成功活着运输到目的地。

沙丁鱼会因贪图安乐而不动导致缺氧而亡,人亦会因贪图安乐而过度放松、闲适,导致这个人走向灭亡。

我们要学会在忧患之中成长,在忧患之中培养忧患意识,不让自己沉迷于安乐之中。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才能生存,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忧患意识演讲稿篇二

望着天空中的迷雾,奔驰在马路上的汽车。排着二氧化碳气体,仿佛在那儿大摇大摆的,还相互显示气派。人们坐在舒适的车内,听着音乐、吃着瓜子,享受着。但是,又有谁想过,车群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排出的有害气体会给人类造福吗?人们不可以这样坐以待毙,只有和冥冥中的安排搏斗,为我们的居住环境添几分绿色,为地球母亲做几分贡献。

二氧化碳气体在空中是对人们不利的。它会使地球温度不断升高,造成巨大灾难,如果气温升高会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2003年席卷欧洲造成3万人死亡的夏季热浪,每年都会出现。英国南部的夏季温度将超过40摄氏度。

当地球温度增至3到4摄氏度:高山冰川融化,使得下游城市与农田无水可用,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秘鲁、巴基斯坦与中国。

当地球增温4到5摄氏度:南欧、北非、中东与其他亚热带地区极端热浪与干旱而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人类往极地地区迁徒。

当地球增温5到6摄氏度时:地球温度已是超过500万年最高记录,北极地区温度高于20摄氏度。

当地球温度增温6摄氏度或更高时:全年变暖失控,不再适合人口居住,全球人口大减,90%的物种可能灭绝,人类有可能也会灭绝。

步入小康社会的我们,是应该为哺育我们的地球妈妈尽一份“孝心”,为她送上一份祝福的时候了!为我们的母亲送上一份清澈!还家乡一份绿色环保!

忧患意识演讲稿篇三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产物,诗人的喜怒哀乐都在诗中流露,而李白的忧患意识在其诗中也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

云蔽日,不见长安,暗示着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故而心情沉痛。诗中所见所感与历史教训交织,表现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心情。除此之外,《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苏教版八下)中,“弃我去者今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这种心情也有所体现。“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上述诗句反映了李白深深担忧着由于上层的腐败而风雨飘摇的大唐,这是他诗歌中忧患意识的体现。

安史之乱的爆发,对李白有着非常大的震动,使其愈加关注当时的政治,而上层权贵的荒淫享乐和人民的苦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爱国忧民的诗人对此有着强烈的不满。

为此他写了许多讽刺权贵的诗,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写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心中郁闷,“正缘权贵在朝,才使得万事全非,自己又岂能依附豪门,摧眉折腰以辱身降志呢?”诗人写对名山仙境的美好向往,正是源于对权贵的不满和抗争,这种情绪是比较明显的,诗人蔑视权贵和坚持自我的信念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关注民生,同情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随着玄宗后期开始拓宽疆域,频繁出兵,人民生活负担加重,到了“安史之乱”之后,民众生活十分困苦。

这些都激发了李白匡扶社稷、关心人民的忧患意识,这在他的一些诗歌中也有充分体现。《古风》(人教版《语文读本》第三册)中“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就描写了安禄山攻破洛阳之后的凄惨情景,战乱之后的国家满目疮痍,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患意识十分明显。在“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关山月》)等诗中,诗人清楚地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并且给予他们深切的关注与担忧。

盛唐年间,玄宗励精图治,国家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读书人能够依靠才华进入仕途,这对文人是极大的鼓励。当时的李白像大多数人一样,满怀抱负,渴望建功立业。然而,诗人没有料到的是,后期玄宗耽于享乐,任人唯亲,官场风气变得污浊,有志之士难以被重用。诗人的满腹才华不能施展,很多士人怀才不遇,使他对压抑人才的社会现状十分不满。

在《行路难》(苏教版九下)中有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种心情就有所体现。“这两句想象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诗句具有比兴意味,生动地写出了满怀壮志的诗人在遭遇“赐金放还”的打击之后的失望和不满。诸如此类的诗句还有许多,例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人教版语文读本第三册)中“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以及(《将进酒》(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些诗句都体现出诗人满腹才学却无人赏识的悲哀不满之情,因此这类诗歌都体现了他的忧患意识。

人的情感并不是无端产生的,一种情感的出现是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李白的忧患意识也和他自身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盛唐思想文化开放,李白更是将儒家、道家、佛家、游侠、纵横等多家思想集于一身,但对于李白影响最深的还是儒道两家的文化。道家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5]他对“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的向往,他的明朗、自信、壮大、奔放的感情,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6]所以李白在其诗歌中总是能够直言心中情感,他对自我的追求使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因而能理智清醒地看到玄宗统治后期的种种弊病,并且以一种不受约束的方式表现出来。

而李白对于种种现实问题的关心和忧虑,渴望参与朝政,正是因为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7]即使李白清楚地看到了现实的黑暗,对朝廷失望,他也依旧希望建功立业,匡扶社稷,甚至曾在“安史之乱”中入永王李幕,从军报国。可以说李白积极入世,关心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思想是贯穿其一生的。

儒道两家产生的不同影响,两家思想的交织,是李白诗中忧患意识的主要成因。

李白经历了由盛世走向衰颓的一个阶段,玄宗前期在前人统治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并且任人唯贤,使当时无论平民百姓还是才子贤人都渴望为国效力,所以当时的少年李白一心忧国为国。但是当他干谒失败,前去长安求仕后,他的所见所闻让他十分失望。他在长安看到了这个逐渐走向衰颓的朝廷的种种弊病,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他“看到的是官场的黑暗,心中充满愤慨与不平。”《蜀道难》《行路难》等诗都体现了他的不满。曾经经历过那样一个清明繁华的年代,当玄宗后期社会问题逐渐爆发时,强烈的反差使得李白更加关心国家,所以在诗中表现了忧患意识。

“李白人格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他诗文中的忧患意识与他自身的个性有着很大关系,他正义善良、直率天真,即使现实世俗十分黑暗,也不与之同流合污,反而更加清醒地保持自我的精神。清醒的认识使得他看清了大唐的衰颓,文人的历史使命感将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完全激发,他不满社会压抑人才,大胆讥讽当时权贵,同情人们群众的苦难。李白十分渴望天下海晏河清,渴望一匡天下,李白骨子里豪爽的个性让他在诗中直言忧患,铺陈时弊。其浪漫主义情怀也促使他不断探寻,企图找到一个解决目前困境的方法。

前面我们分析了李白诗歌忧患意识的表现和成因,下面我们谈谈在当下研究李白诗歌忧患意识的积极意义。

优秀的诗歌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无论是苏教版还是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李白诗歌都极具抒情性,艺术风格豪迈飘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这使得他的诗歌更能打动人心。心忧天下,忧民爱民的思想感情也渗透在他“一生欲报主,百代期荣亲”等诗歌中。当代青年与大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诗歌,可以体会到诗人当时一心报国的澎湃感情,自觉树立学习知识、关心国家、报效祖国的意识。

“盛唐人士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乐观旷达已经成了李白诗的显著标志,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都体现出了李白想要参与朝堂政治,匡扶社稷,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态度,这对于当代青年具有激励和带动作用。尤其是即使诗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遭受打击,“但由于他始终向往着这样的理想,他又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升华了”,这对于当代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养料,能够鼓励当今人们笑对人生,不轻易言败。

李白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的人生目标从来不是偏安一隅,随遇而安,而是能够成为一代贤臣,辅佐皇帝开创盛世。这种理想不是空中楼阁,李白才华横溢,既能够坚持报国之心,也能够清醒地看待时势,并渴望纠正时弊,建功立业。因此,表现忧患意识的诗歌体现出了他旷达高远的人生追求,对于当代人培养高洁的人格具有引导作用,当大多数人都追求安逸享乐时,正需要一股清正的力量来引导人们追求理想,而李白诗歌作为传统文学中的优秀作品,能给人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李白诗大多思想积极进取,在手法和内容上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但李白诗歌并不是浮于云端的浪漫主义,其诗歌中有着深切的`忧患意识,这与其自身性格、所接受的文化及其时代背景都息息相关。但是他的入世思想、爱国情怀、乐观的人生态度,并不局限于当时,对于现在的我们仍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诗仙李白的伟大思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并散发着永恒的光辉。

忧患意识演讲稿篇四

大家好!

不知大家是否审视过自己的军旅生涯,在部队的日子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是光阴的虚度?精神上的空虚?还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自我满足?一直以来,如果你感到虚度光阴、精神空虚,感到对自己一天的工作超级满意,那么,尽管你身着军装也形同虚设。孰不知军人价值的意义!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军人的价值在于牺牲和奉献。

军人的价值,是指军人的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对社会、国家、他人所具有的意义,以及国家、人民对军人奉献的评价和承认。有一首歌这样写道:军人价值在哪里?无怨无悔做奉献!的确,我们的价值就在于牺牲,在于奉献。也许大家听到“牺牲”两个字不会联想到战场上那些非生即死惊险的场面,可能想到的是坐到这里听我们几个人叽里呱啦的演讲;牺牲了大家的休息时间;说起奉献,大家也许不会联想到我们的雷峰、张思德等英模,却想到了我坐在这里听着叽里呱啦的演讲就是在奉献,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是所大学校,我们在部队又得到些什么呢?有人说:我入党了,我进步了!提起成长进步,大家千万不要只想到入党、考学、转士官,我们应该去想想我们的将来,走出营门步入社会的将来。我们要想我为营队做了些什么,我在部队学到了什么?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我们连的一个战士,入伍前,他是电脑卖场的一名销售员,经过部队3年的锻炼,如今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电脑维修点,他经常对我说,当副班长的经历使他感触最深,是部队的培养让他有勇气和能力开了属于自己的店,自己在部队学到的一笔宝贵财富使他受益。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他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他在部队的外因起作用,重要的是他自己在部队通过自身努力的结果。可能有人会想,我现在在部队,衣不缺,饭不愁,工资不少,步入社会离我们太遥远,我可以签中士、上士甚至四级军士长,在部队前途是无限光明的;可是同志们想过没有,无论你签到几期,总会有脱下军装步入社会的时候;有的则认为我是刚转上的士官,还有好几年,等离开部队后再去慢慢找工作也不晚,这完全错了,我们应该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也有的同志认为,当今社会是唯“关系论”,只要有关系,找个工作是不成问题的,不可否认,这样的情况依旧存在,找到工作以后呢,是谁来把工作完成?是“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那自己能胜任吗?胜任靠什么呢?能力!能力从哪来?难道说只要经过部队的磨炼就有能力闯出自己的天地吗?归根结底,是借助严格的环境,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奋斗而来。

同志们,军人本身意味着奉献。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个国家没有军队就会灭亡。就好象一座房子没有墙一样,从这个方面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仅要当兵,而且要当好兵。和平时期,虽然不能象战争年代那样与死神面对面,但更需要奉献精神,更需要默默无闻,这本身就是一种牺牲精神。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忧患意识演讲稿篇五

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经》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5、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北宋文学家张载

9、忧患激发天才。——霍勒斯

10、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学校。——梁启超

12、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惠不成。

14、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

15、珍惜时间可以使生命变得更有价值。

忧患意识演讲稿篇六

李白一生都处于唐朝盛世,这正是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峰的顶点,唐朝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繁荣昌盛,放眼世界也是“万国来朝”的存在。盛世之下所诞生的李白,其浪漫主义与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极其契合。另外,在繁荣的背后,封建社会也隐藏着各种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和潜在问题,而当时能够敏锐发现这一点的人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李白作为一个天才型的创作者,他比别人更为敏锐地发现到了王朝可能走向衰败的迹象,因此他开始创作了一系列的政治抒情诗,对当时“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社会景象进行直观呈现。而这也是诗人对人民、对家园忧虑关切的深层次原因。相较于他人而言,李白看问题的角度更为奇特,所反映出的时代问题与矛盾也更为深刻、更加接近本质,他的政治抒情诗其实就是整个封建社会开始逐渐走向没落的预言诗。

李白出身在富裕家庭,少年时便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二十岁便在诗坛中崭露头角,因此他自幼就有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具有较高的政治抱负。

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写“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即体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李白在性格上有自负、轻狂的一面,因此他不愿意通过科举出仕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随后他做出了一个“仗剑去阁,辞亲远游”的惊人决定。此后,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他走遍大江南北,广泛结交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通过漫无目的游历来提升个人见识、开阔个人视野,也让他对社会百态、民生百事有了一个清醒而完整的认识,其政治思想也逐渐变得成熟了起来。

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终于得到了贵人相助,经推荐被皇帝招至长安供奉翰林。初入仕途的他当时还对封建统治者抱有一定的幻想,天真地认为自己能够一展远大抱负,但此时已经接近时代动荡变革的转折点,统治者昏庸无能,对李白这样的人才根本不看重,在认识到现实情况之后,诗人失望地离开了,并继续自己的游历生活。正是这次入奉翰林的经历,让他对封建统治者彻底失望,也让他开始认识思考当下社会和国家可能正在遭遇的危机。

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历至东都洛阳,在客居期间,他亲身目睹了统治阶级的腐朽与骄奢,这让他感觉非常的愤慨,由此写下了一系列政治讽刺诗歌。在《古风》十八中,他写“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通过写老百姓对封建官僚避之不及,从侧面反映出官僚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是如此之低,人们对其是何等惧怕。官僚回家后,家中的景象是“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统治者们在外作威作福,在家则沉迷于寻欢作乐、纸醉金迷之中。诗人通过写实的笔法表达了对统治阶级荒诞无度生活的无情批判。此外,在《古风》四十六中,“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诗人通过写宫廷内部的斗鸡、蹴鞠的游戏,将其作为统治者腐败的具体表现,王公大臣成天沉迷于这种于国无益、于民无助的游乐之中,逐渐沉沦至腐朽的深渊。

此外,当朝统治者唐玄宗偏爱弄臣李林甫,而李林甫为了壮大势力不断地排除异己,陷害打击正直人士,李白的好友张九龄、李邕、裴敦复等均遭受牵连。这件事让诗人进一步地看清了当权者的真面目,进一步揭示了封建王朝腐朽统治的罪恶本质。在《古风》五十一中,他写“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

女媭空婵媛。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通过写历史上殷纣和楚怀王两个昏君,暗指当时的社会现实,意图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这里要注意的是,殷纣和楚怀王在历史上都是亡国之君,李白此刻已经敏锐地发觉了形势十分危急,如果不及时采取行动,唐朝很有可能步前朝后尘,自己可能沦为亡国之民。这已经是极其严重的警告了,而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诗人写“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在哀悼好友李邕、裴敦复的同时,又毫不留情地怒斥了李林甫等奸佞小人。在当时小人得志的环境下,诗人直指统治者,体现出极大的勇气。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掌握了国家大权,安禄山掌握了大部分兵权,皇权旁落,祸迫眉睫。面对即将发生的历史剧变,诗人通过作品进行了提前预测。在《远别离》中,诗人写“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通过借用娥皇、女英的传说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政坛小人得道、权势熏天的担心与焦虑。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处于风暴中心的唐玄宗却浑然不知,只有诗人自己在“雷凭凭兮欲吼怒”,在痛苦中“恸哭兮远望”。安禄山在发动叛乱前,已经权倾朝野,而却鲜有人能够揭露他的真面目。

李白深知安禄山权力太大,势力日益壮大,必然有叛乱的倾向,因此他在诗中写“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较为隐晦地点出了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当朝者养痈成疾、养虎为患的结果。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李白对高力士的不满与揭露,在《古风》二十四中,诗人写“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宦官们气焰嚣张、只手遮天,统治者沉沦玩乐之中,弃才不用,反而一味重用高力士等阿谀奉承的小人。《古风》五十四中写“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以苍榛作为喻体来比喻当朝小人,讽刺奸佞小人把持朝政、胡作非为,而有才有智的“琼草”在黑暗现实中只能被迫隐居在深谷之中,甚至居无定所、无所依靠,整个社会已经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境地。面对如此情况,诗人不由得发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慨,这种愤慨既是在表达个人的愤怒,同时也代表着整个士人阶层郁郁不得志的悲哀无助。

在斥责奸佞弄臣的同时,李白还在诗歌中体现出鲜明的反战倾向,直接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对于唐玄宗穷兵黩武的军事政策,诗人认为这是一种破坏民族团结民主平等的不义战争。对于直接参与军事行动的军事将领哥舒翰,诗人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赤裸裸地指出了哥舒翰的加官晋爵,是用千万在边境战斗的宝贵生命、千万无辜老百姓的鲜血所换来的。事实上,在唐朝的开放的社会思潮中,战争并不会招致人们的愤恨,然而由统治者所主动挑起的不义之战,将会受到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的无情批判。

天宝十三年,杨国忠为一己私利,不顾牺牲将士,持续发动战争。对于这种草菅人命、自私自利的行为,李白在《古风》三十四中写“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描写了将士在战场的凄惨景象,而这一切都是当朝者一手造成的。唐玄宗的穷兵黩武,一方面削弱了唐朝大国的整体国家实力,造成内防空虚,让安禄山有机可乘;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民族关系恶化,让国家与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时能够看到这一点的,只有包括李白在内的寥寥数人。直至安史之乱正式爆发,一切的走向都与诗人的担心忧虑不谋而合。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曾经繁荣昌盛的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走上了衰败的道路。

人李白在诗歌中的忧患终于变成了现实,这既是诗人利用事物发展规律所做出的科学预测判断,也是结合自身人生经历在观察社会洞悉人性上所做出的努力。作为时代巅峰的弄潮儿,李白在王朝最繁荣的时候,能通过表面的假象深刻认识到背后的政治腐败本质,进而觉察出封建社会盛极必衰的历史发展趋势,这就让李白比同代诗人在思想上境界上要高出一个层次,也在追求浪漫主义的同时,进一步展示出自己诗歌具有现实性与批判性的一面。

忧患意识演讲稿篇七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要重视起环境保护。

森林被人们成为地球上“绿色的金子”,是地球上保护生态平衡很重要的一部分。

资料显示地球上有23的陆地被森林覆盖,森林面积达76万公顷。地球因为森林而年轻。可是人类太贪婪了,因为树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便疯狂的砍伐树木。此刻仅热带森林每年就要减少1700万公顷,照这样下去人类迟早要被自我的指智慧所毁灭。

世界上的大气层也严重遭受碰坏。人们一向以为地球的天空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一向把对环境污染极大的废气、废水送到空中。大家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些垃圾算什么呢汽车、工厂排放废烟、废气,污染了大层,使我们的母亲—地球得了肺癌。工厂将有毒的废水排入小河中,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此刻可供人类也能用的水还不到地球水的0.3%,可是人们还在放肆的浪费水资源。

由于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造成了土壤流失,世界每年约损失124亿多吨!因为土壤流失,水资源缺乏,许多的田地沙漠化。全就越有3600万平方公顷沙漠化了。我家门前也常常刮沙尘暴天气,弄得灰头土脸。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在一棵小树,献一份爱心,让我们停止对地球母亲的破坏吧!让我们为母亲披上绿色的衣裳吧!不要在过度的排放废烟、废气、废水了,换地球母亲一个健康。不要在肆意破坏了,母亲已经发怒了,地震、洪水……就是对人类的报复。不要在肆意破坏了,要不然,终究有一天,我们会被自我的智慧所反噬。那样人类看到的最终一滴液体很可能是自我的泪水。不要再犹豫了,让我们一齐保护家园!

忧患意识演讲稿篇八

古语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驯鹿的故事就恰好验证了这一古训。驯鹿之所以能够在岛上生存,关键在于鹿群的忧患意识。因为害怕被狼吃掉,所以鹿群必须不断地奔跑,防范意识很强。而只有在这个过程中,驯鹿的体质才能得以增强。当岛上没有狼了,鹿群便没有了忧患意识,厄运也就在所难免了。

驯鹿如此,人也是一样。过分的安全感往往使人不思进取,意志消退。古罗马帝国曾因先人的艰苦创业而繁荣一时。帝国中人人披金挂银,粮仓中米粟成山。但由于生活太过于安乐,所以无人愿去当兵,终究导致了一个偌大的帝国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样的王朝数不胜数,例如古波斯、古埃及以及自认为“天朝上国”的大清王朝等等,都终究因为缺乏忧患意识,安于享乐而最终灭亡。

同时,过分的安全感也往往是危险的开始。南宋xxx本可重整旗鼓,恢复失地。但南宋的统治者却自以为有长江天堑,可使南宋永保太平。于是虽有半壁江山失于金人之手,大宋皇帝却仍不居安思危,整日沉迷于犬马声色之中,最终导致南宋灭亡。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皆有。

而危机感则往往能激起人们的奋斗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几乎成为了一片废墟,但德国人毫不气馁,硬是在强烈的忧患意识下,奇迹般地建立起了一个工业强国。这不能不说是居安思危所起的作用。

我们常常说以史为鉴。从这些事例之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教训:只有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才能使国家永远兴盛,否则就只会招致灭亡。

在当今世界,中国每年以平均7%的经济发展速度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肯定,各种赞美之声不绝于耳,以至于国内的一些人抛开了忧患意识,渐渐狂傲了起来。甚至有人扬言说:“2030年中国将成为可以与美国匹敌的世界超级大国。”真有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事实上,即使以的速度增长,2015年中国的gdp也只有10万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计算,在15年后也只有18万亿美元。而美国现在的gdp为万亿美元,即使以的速度增长,15年后gdp也会达到25万亿美元。所以,即使不出意外,中国也需20多年才能赶上美国。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中国在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官员的腐败问题,中国未来的人口、资源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因此,改变这种急于求成、居安而不思危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居安思危,具有忧患意识,才能避免失败甚至灭亡,才能化忧患为动力,不断进取,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因此,请牢记居安思危这句话吧!

忧患意识演讲稿篇九

大家好!

每年的11月9日,是“世界消防日”,11月9日与火警电话号码119相同,这时候正是我国秋冬季,风干物燥,火灾多发。消防安全知识的贫乏,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总是能让我们看到、听到一幕幕血的教训。为增加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119”更加深入人心,从1992年起,我国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的“消防宣传日”。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以及汽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校园。

2、自觉爱护校园内的各种消防措施,如消防栓、灭火器等。

3、在教室里,不准随便拉电线,不得擅自使用电器设备。

4、放学之后,要记得关掉电器,并切断电源。

1、要了解和熟悉环境。当你走进商尝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在发生意外时及时疏散和灭火。

2、火灾袭来时,不要慌不要乱,及时拨打119或向周围求救。

3、要迅速撤离。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被火围困时,要立即想法撤离不要贪恋财物。

4、要从通道疏散。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等,也可考虑利用窗户、阳台、屋顶、落水管等脱险。

5、要保护呼吸系统。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否则容易中毒、或者被热空气灼伤呼吸系统软组织窒息致死。

“远离火灾,创造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更加关爱生命,更加关注消防安全,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爱,爱自己,爱亲人,消防安全,从我做起。

谢谢大家!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