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苏轼的宋词代表作 苏轼宋词心得体会(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00:37:04 作者:雨中梧 2023年苏轼的宋词代表作 苏轼宋词心得体会(实用8篇)

环保事关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课题。环保总结可以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为未来的环保工作提供有益借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环保总结范文。

苏轼的宋词代表作篇一

苏轼,北宋文坛上的一位重要词人,以其豪放不羁、自由奔放的词风和优美含蓄的蕴藉深厚的词意,成为一代文化名人。苏轼所写的词作品历久不衰,其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深远。下面,我将分享我的苏轼宋词心得体会。

第一段,苏轼词的自由奔放。苏轼作为一位文化名人,其词作品自然不会平淡无奇,苏轼在写词时,往往会以自身的感受和想象为基础,创造出自己的奇幻世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涵盖了各个领域,属于方方面面的情感,因此词中往往也会贯穿一些哲理、文化意义。

第二段,苏轼词的豪放不羁。苏轼所写的词作品,往往以豪放不羁为表现手法,强调了自我主张和自由意志,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文化独特性。这种豪放不羁的性格在苏轼的生平和文学作品中反复地体现,词作品中则表现为使情真意切、行文关切,具有强大的感人力量。

第三段,苏轼词的文化价值。作为一位文化名人,苏轼词中总会流露出一股文化气息,其中既有对文化历史的传承与继承,也有对未来文化的贡献和献策。苏轼的文化价值在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文化遗产。

第四段,苏轼词的审美意义。苏轼词的审美意义不仅体现在对色彩、形状、音韵等表现手法的恰如其分把握,更体现在对情感与文化内涵的高度融合与提升上。苏轼的词作品中表达出的情感和思想,都是直接面向人类内心深处、令人震撼的高度感受。

第五段,苏轼词的启示意义。苏轼的词作品中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学,他的词作品让我们看到词这一文学形式所具有的能量和发展潜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和灵感。苏轼的词,让我们在思想、情感、文化等多方面有所拓展的启示意义。

以上,是我的苏轼宋词心得体会。苏轼的词作品除了具备独特的魅力外,更丰富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苏轼作为一位文化名人,他创作的作品自然不会平凡,没有他的词,中国古代文化将不会如此丰富多彩。在今天,虽然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苏轼的词作品仍然能够为我们提供无穷的思考和启示。

苏轼的宋词代表作篇二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 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

寓意 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

谁怜季子敝貂裘。

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

岁寒松柏肯惊秋。

浣溪沙 即事

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青讴。

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

挽回霜鬓莫教休。

西江月 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的宋词代表作篇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的宋词代表作篇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大师。作为一位著名的诗词家,他的诗词作品不仅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更体现着他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观。如此复杂而富有内涵的诗词世界,却可以通过苏轼宋词来一窥端倪。以下,本文将从苏轼宋词表现了何种文化传统、宋词艺术风格、人生哲学、精神世界以及艺术上所表现的“清新自然”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将苏轼宋词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于读者之前。

第一,苏轼宋词所表现的文化传统。苏轼的宋词,读之清新明丽,可以称之为“艺术典范”。其艺术性和思想内涵双重兼备,且体现了一种中国文化的特色,即中国的传统情感思维、审美观念,以及对自然、风物的关怀和表现。在苏轼的词中,尤其是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事的婉约风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敛与含蓄。

第二,苏轼宋词的艺术风格。苏轼的诗词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具有清新、自然、飘逸、圆润的特点。他的宋词简洁明了,意境深邃,表情自然流畅,自然而然达到了诗词的境界。更为难得的是,这种艺术风格既是他艺术才华的展现,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苏轼宋词所体现的人生哲学。苏轼的词以自然为主,渲染出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即源于自然和世间的优美。他的词将自然所赋予的一切美好与人的生命相联系,抒发了人对自然、对人生、对生命的理解。他的词,像花朵一样,在文字中绽放出无限的生命力,凝练出人们在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困扰和追求。

第四,苏轼宋词所表现的精神世界。苏轼的宋词在反映自然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他的词语极富感情色彩,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震撼。他的词表现了他对自然、生命、人性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识不仅来源于他日常生活的经验,同时也来源于他作为一位学者所受到的熏陶和启示。

第五,苏轼宋词所表现的“清新自然”的艺术境界。苏轼作为一位大诗人,他的作品总是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的艺术魅力。他的词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是淡雅、清新、细腻、典雅的。苏轼的词,就像他的人生一样,自由、无拘无束,如悠闲的云,随意而飘,如孩童的笑声,自然而出,如清澈的泉水,柔和而清新。

总之,苏轼的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在文化传统、艺术风格、人生哲学、精神世界还是在艺术上所表现的境界,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扬和充分的展示。苏轼的宋词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文学的深度和厚度,也让我们产生了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深敬意。苏轼宋词的价值所在,正是在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扬。

苏轼的宋词代表作篇五

苏轼是一位著名的宋代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曲家。其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内涵。尤其是他的词,不仅写得自然流畅,而且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在阅读苏轼的词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词的魅力和内涵,在此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词牌意境和创作手法

苏轼的词在笔触、音韵和思想上融合了他对自然风光、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的深刻触动。他的词大都取材自生活,表现出来的生动形象和真实感受,令读者感受到了作者亲历亲为的亲切感。他的词牌也非常出色,从《水调歌头》、《江城子》、《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词牌。而在他的创作手法上,他常常通过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现来达到强烈的表现力。例如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海棠未雨、梨花先雪、每到佳节倍思亲。”结合起来,美好的意境形成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段:情感的抒发

苏轼在词中表现出来的情感非常真实、自然,他与作者自身的经历和社会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他的“花痴”词中,表现出了他对花卉之美的痴迷和对生命的热爱。在《江城子·东篱乐府》中,顾昭之的恋人道:“薄汗轻衫,綦绮鞋,初学啼鸟。真珠带,斜肩挑,箫韶回。美人如花,婉若春令,富贵荣华。忍此别离,应难再会身无分。”从词中蕴含的情感可以看出,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红颜之美的渴望,让人们对生命和美好充满了憧憬。

第四段:词中的人文精神

苏轼的词中反映了宋代社会和人文精神的内涵。在他的词中,反映出了宋代文人的自我否定、理想乌托邦的寻求、不难品评当时的风俗人情、以孤独、的情调等等。例如在词《水调歌头》中,“世故翻新,诽谤风生。一草一木俱先灭,人生岂不相同哉!”反映出了他在当时的言论斗争中,对于虚伪、假装、谎言的鄙视,提出了人的精华只有几多,怎样才能使人得到升华,要以脚踏实地,真正的行在大地上的姿态。

第五段:结语

苏轼的词在当时的文艺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宋词之父”。他以自我赋形近乎完美的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刻写出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同时通过自然、家国、道德、人性多元的折衷结构,表达出对于自由情感、理想乌托邦、人文自由等等价值的追求。他的词在表现形式和意义上的多样性,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气息。在我走进苏轼的词境中,迷失和寻找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中收货了更多的人文情感与生命思考。

苏轼的宋词代表作篇六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减字木兰花春月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

寓意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

谁怜季子敝貂裘。

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

岁寒松柏肯惊秋。

浣溪沙即事

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青讴。

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

挽回霜鬓莫教休。

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阮郎归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的宋词代表作篇七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苏轼的宋词代表作篇八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们日照清愁。想见垣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敞黑貂裘。酿酒间赠兔,肯去伴沧洲。

【注释】

此词作于淳熙四年(1177)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去。八月十四日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日晚参加赴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赏月宴会。《吴船录》云:天无纤云,月龟甚奇,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作乐府诗一篇,俾鄂人传之。

词云: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其实他是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在《吴船录》中他确是细数过中秋的十处地点。想起以往十处中秋情景,就为今夕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对象。今夕如何?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新梦,未曾料到,下以忽到照应,并传达了惊喜之情。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故名。中间嵌以一个旧字,似有这样意味:昔人已乘黄鹤去,今日我来仙地游,然则我也是仙矣,我之新梦、忽到,不也象乘黄鹤飘然而来吗?同时他写的《鄂州南楼》诗道: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也有此意味。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此地不仅是仙地,还留有历史遗迹。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南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显然这里以庚亮作比,又是重演九百年前的南楼会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后人登临前人的旧地,除历史沧桑感外还会由仰慕而生出自豪感,古人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何况作者此时地位亦复与庾亮不相上下。所以他也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因为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更显出那轮明月(玉镜)的明亮,它的亮色掩住了一切背景,使得它就象悬浮于空际一样。这两句是对月色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月色甚奇,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怡情。玉镜独空浮,他的神思全然贯注到这轮明月上了,独,既表示了月在天际的存在,也表示了月在他心中的存在,他也要跟月一道浮了。大凡如此月夜,人们凭高望月,每每会生出超凡脱俗之感,何况在这仙迹胜地呢。写到这里,可以回答:今夕如何,真是平生少遇啊!

下阕仍写月色。敛秦烟,收楚雾,熨江。视野更开阔了。秦,泛指江北以外的地方,楚,指江汉一带。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月下的江流就象一匹熨平的白练,这景象又是多么柔美。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动,使人想起那种平滑之状,与苏轼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分裂。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今夜南北许多象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下样望月的人的。这两句是情绪的陡转,但也是有来路的。前面的秦烟、楚雾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两方,就有可能产生河山之异的感触;起拍的细数十年事也有这样的内蕴,十处过中秋就有一处是在使金途中于睢阳过的,自在此时联想之中。注意句中的依旧,可指靖康之后,也可指自使金以后的`八年。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姮娥,即嫦娥。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见《战国策·秦策》)。貂裘敝,形容奔走不止,穷困僚倒。

作者此时五十二岁,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吴船录》)。归来,指此次东归。这里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这与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同,而与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异。辛词是主动问姮娥,向白发挑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进取精神。辛词作于淳熙元年,当为成大所知,只是因经历、心境不同,面对同样的中秋明月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思。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蟾兔指月亮。沧洲,退隐之地,此指故乡。《吴船录》谓: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此次东归他是打算退休的。

四年前他在桂林写的《中秋赋》有这样的话:月亦随予而四方兮,不择地而婵娟。知明年之何处兮,莞一笑而无眠。那时心情是激动兴奋的,现在乘舟东下,鲈乡在望,心情自是不同。举酒邀月,结伴沧洲,写出了他的向往,写出了他的思想上的清静,前面时事、身世引起的忧虑不安消泯了,他又可以尽心尽情地赏月了。

这首词的下阕也表现作者对国家分裂的哀怒,对岁月虚度的惋惜,统观全词,看来主要还是抒写自己赏月时的淋漓兴致和暂释官务的快慰。所以起笔便以十处过中秋起笔,又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神气超怡,心胸高旷,以致后幅万里归来的痕乏也未影响它的情致。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的,风格飘逸潇洒,语言流畅自如,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那首中秋同调词的影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