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手工袋子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3-09-24 19:57:41 作者:紫衣梦 最新手工袋子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工袋子教案篇一

情节一:幼儿课前佩戴好胸饰,并告知幼儿扮演白菜。活动导入:“小白菜们,你们好!”幼儿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情节二:师:“哇!这么多白菜都长大了没有啊?让我来看一看。”教师摸摸孩子们头增进师幼间的交流。师:“白菜都长大了,让我砍两颗回去吧!”教师示范游戏。师:“刚刚砍白菜的时候我是怎么做的?”“我的嘴巴是怎么做的?”“我的小手是怎么做的?”请一幼儿示范游戏。

情节三:请2名幼儿扮演砍白菜的人,要求:每人砍三颗白菜。

情节四:请3名幼儿扮演砍白菜的人,要求:把所有的白菜都砍完。

情节五:白菜都砍完了,我们把白菜运出去把!幼儿开着小汽车离开活动室。

民间游戏是深受小班幼儿的青睐和喜爱,“切西瓜”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一个民间游戏,本次活动“砍白菜”就是由幼儿的喜爱“切西瓜”创新创编而来。现在正在进行的主题“多才多艺的手”,主要是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手,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手,让幼儿发现自己的手是多么的独特,对自己的小手产生浓厚的兴趣。活动“砍白菜”就是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情节:白菜长大——砍白菜——运白菜,在用小手有节奏地做点白菜、砍白菜,模仿开汽车运白菜的游戏过程中,让他们进一步体验小手的作用,并感受到民间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在导入部分,孩子们知道自己是白菜的角色,但是我没有向孩子们介绍自己是砍白菜的人,因此在导入活动我跟孩子们打招呼时,孩子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在示范游戏的时候我示范的也比较快,孩子们对“砍”这个动作不是很了解。在请一个幼儿示范的时候我应该再把游戏规则重点讲述一遍,这样在后面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玩起来可能会更顺利。在请两名幼儿游戏的时候当孩子们出现对规则不是很清楚的时候我采用了个别指导的方式,这样导致了一个幼儿了解了其他的幼儿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在指导的时候我能让所有的孩子们听见的话会使孩子们对游戏规则掌握的更好。

手工袋子教案篇二

一次,我选择一年级的学生上公开课。确定教学内容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用情境教学法来备课,我上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跳起舞》这课中的欣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和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这两首曲子都是具有浓厚蒙古族的音乐特色的曲子。蒙古族人民居住在广阔无边的大草原,在那“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地方掣马飞奔,是多么吸引人的事啊!特别是对于生活在江南的我们,那异域的风光的确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对于好奇、好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草原”、“骑马”怎会激不起他们的兴趣?为此,我在教室里铺上了体育课上用的绿垫子,一是为了创设一个草原的环境,让学生席地而坐,二也是为了使学生在表现时不受拘束。另外还准备了有关草原风景、蒙古族风俗的录像,设计了“骑马游草原”、“那达慕大会”等教学环节。但在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

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这个环节中,经过情境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表现出了对草原的向往和对骑马的热情。情境可以说是成功地创设了,但结果学生并没有因这份“向往”和“热情”而仔细地去聆听音乐,去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境。我所创设的情境并没有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活动,学习音乐知识。由此可见,我所激发的兴趣与我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脱节了。回头想想,不难发现,我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创设情境而组织活动:为了“草原”这个情境而让学生“骑马”,为了调动课堂气氛而让学生“骑马”,这两个目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对这首欣赏曲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想象小骑兵的故事,感受音乐力度的变化带来的不同表现效果)。如何让所创设的情境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以激励学生去听懂音乐,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参与与掌握知识的催化剂。明白了这点,在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后,我都必须思考:这个情境所激发的兴趣是针对教学目标吗?是否是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修改教学设计时,针对《我是人民小骑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聆听,想象出小骑兵的故事。于是,我把创设情境的兴奋点设定为“小骑兵”,增加了“认识小骑兵”的环节。从小骑兵入手,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想了解小骑兵的心理,使学生主动产生想听音乐的欲望,真正地把学生吸引到音乐中去。

情境不是音乐教学的万金油,并不是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学生所有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而且不同阶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一年级的学生犹如一张白纸,从音乐旋律所表达的基本情感(欢快还是悲愁)到音乐的基础知识(节奏、音的高低……)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教授,才能为他们拥有一个音乐的耳朵提供基础。正如俗话所说的“欲要取之于鱼,必先授之于渔”。要想一年级的学生能听得懂音乐,必得先教授他们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听音乐的方法。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力度变化会带来不同的音乐效果。我根据一年级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欣赏中有序地安排了以下活动:听渐进的马蹄声猜测是什么来了?(初步感受渐强的音乐效果)“小骑兵教大家骑马”(参与并感受节奏的变化)、“随乐骑马游草原”(动听结合,感受音乐营造的情景),“小骑兵暂别”(懂得和创编渐强、渐弱的音乐效果)。由点到面,学生从了解到领会,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三、表扬、鼓励为主,强化情境效果

的体验更是确保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全心投入和增强音乐兴趣的有效方法。在这节课中,我在抓住“了解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渐强、减弱所表达的不同的音乐效果”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尽情抒发、表现自己对音乐的体验。因此,对于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哪怕是粗糙的、随性的,我都以表扬、鼓励为主,保持、强化学生对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

手工袋子教案篇三

运用所学的图形设计图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世界的神奇和美丽,同时在分析图案和创造图案中,学生还将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本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在活动中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寓教于乐,这样,为学生创设的良好学习氛围更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到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分析图形的能力。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我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圆有关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丽的复杂图案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为后面的设计活动做铺垫。

4.模仿练习。在练习本上模仿书上画出三幅用圆设计的简单图案。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己的搭配方案,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相互交换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最后通过模仿练习、评一评等活动,建立学生自信,为后面设计比赛打下基础。

5.开展设计活动,交流汇报。在欣赏了各种漂亮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漂亮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不仅离不开数学,而且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手工袋子教案篇四

雨 里 鸡 鸣 一 两 家 ,

竹 溪 村 路 板 桥 斜 。

妇 姑 相 唤 浴 蚕 去 ,

闲 着 中 庭 栀 子 花 。

录音机、液晶投影仪。

一、看图导入 。

1、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问,这幅图美吗?美在哪里?

2、指导看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读通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

三、分组学习,体会入境。

1、学生分小组读古诗。

2、在小组里交流,通过读古诗,你知道了些什么?

3、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四、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1、指名学生读古诗。

2、学生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互相交流。

4、教师点拨:这一首诗描写了雨中的山村景色,以及村民的生活情景……

5、学生自由体会朗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五、创造积累。

1、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熟悉的歌曲调子来演唱这一首诗。

2、指名学生演唱。

(1)、我用我们在音乐课堂上学到的《小蜻蜓》的调子来演唱。(师生打拍子)

(2)、我用我最喜欢的《草原就是我的家》的调子来试着唱一唱。

……

3、评选优秀创作。

4、学生齐唱古诗《雨过山村》。

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再通过全班交流探索古诗意境。最后通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曲调来演唱古诗,感受古诗韵味,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语言,更增添了他们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热爱。

手工袋子教案篇五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拓,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审美和想象能力,本课是在学生对圆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想象和设计,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同时也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发展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在活动中教师也应多以表扬鼓励为主,寓教于乐,这样,为学生创设的良好学习氛围更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首先呈现了四幅图案让学生欣赏。教学时,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如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让学生感受到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提高分析图形的能力。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对称图案的美,并体验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要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和圆有关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

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美丽的复杂图案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为后面的设计活动做铺垫。

4、模仿练习。在练习本上模仿书上画出三幅用圆设计的简单图案。

方案

,再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相互交换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最后通过模仿练习、评一评等活动,建立学生自信,为后面设计比赛打下基础。

5、开展设计活动,交流汇报。

在欣赏了各种漂亮图案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漂亮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不仅离不开数学,而且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反思二:欣赏与设计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4、在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中,我由图形的美引申到生活中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但在教学没有充分注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设计图案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让学生都使用彩笔绘画、涂色,而不是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如剪拼、等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以后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在其中,对学困生要求不要过高。一达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手工袋子教案篇六

我所在幼儿园实施的“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美术教育教学内容里,名画欣赏占有很重要的比例,《盲女》就是其中的欣赏内容之一。此画是英国画家约翰·埃弗雷特·密莱(1829-1896)所作。这是一幅表现乡村现实生活的油画。密莱运用古典画法,一丝不苟地刻画出一对流浪儿在雨过天晴后的神态:盲女聆听着小伙伴对大自然的描述。我所带班级中的孩子,以前美术活动中名画欣赏接触不多,而且作为老师的我,这方面的知识也有限。名画欣赏应该从哪一点入手?如何让幼儿感受名画的独特魅力?目标又怎样定位及落实?这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希望借此次欣赏活动,探讨如何引导孩子欣赏名画?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活动,提升孩子和老师对名画的鉴赏能力,帮助孩子和老师提高审美能力。

1.欣赏名画《盲女》,领会画面中所呈现的自然风光之美,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的沉静的自然之美。

2.在由音乐与环境烘托出的艺术氛围中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经历与人物的{情感。

3.能对盲女的境遇产生同情,愿意给予生活中的盲人关心与帮助。

1.柔美的音乐一段——班得瑞的《迷雾森林》,眼罩人手一份。

2.操作纸,各色彩纸,剪刀,胶水。

3.教学图片: 《盲女》

4.幼儿戴着眼罩做一些日常活动,感受盲人的生活。

一、幼儿用眼罩蒙住眼睛,体验黑暗中的感受。

师:眼睛看不见,会有什么不方便?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放班得瑞的音乐《迷雾森林》。幼儿听音乐,用心感受大自然发出的美妙声音,体验只用耳朵去聆听的那一份宁静。

师:你听到了什么?这音乐带你到一个什么地方?

(分析:让幼儿亲自体验看不见感受, 用心体验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带幼儿进入浓浓的艺术氛固之中。)

二、出示《盲女》图,师幼一起欣赏。

1.启发幼儿观察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地上有什么?远处有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2.与幼儿讨论画面中人物的关系。

师:画面上的人是谁?她们两个坐在这里干什么?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

3.帮助幼儿观察人物的表情,用心体验盲女的感受。

4.与幼儿一起感受整幅画面的色彩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

师:请你告诉盲人姐姐,在她的周围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是什么颜色的?

5.鼓励幼儿给画面起名字。

师:你喜欢这幅画面吗?请你为它个名字。

(老师和幼儿一起观察画面内容,体会画面所表达的意境,理解画面所反映的内涵。老师和孩子一样是观察者、聆听者、学习者,共同理解和体验画面带给人的心灵感受。通过给画取名字,促使孩子对整幅画面有个全面的概括,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引导幼儿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与人物的情感。

1.师:请你来学学画面上的盲人姐姐,用耳朵聆听大自然发出的声音,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请幼儿带上眼罩,听着音乐,静静地听老师讲述画面中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作品的意境和人物感情。

师:亲爱的盲姑娘,轻轻地来到这里,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觉到柔软的小草了吗?用你的鼻子去闻一闻,你闻到清新的空气了吗?你闻到花香了吗?用你的耳朵去听一听,你听到小鸟的歌唱了吗?你听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声音了吗?你听到……还有,我要告诉你,天空很蓝,蓝蓝的天空下还有一道明亮耀眼的彩虹,柔嫩湿润的青草在微风吹动下闪着灿烂的阳光,盲姑娘仰起的脸上发出红润的光,她是那样的平静,……(老师可以根据当时幼儿的回答自由创编)。

(分析:让幼儿学做盲人姐姐听老师的描述,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内涵,对画面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充分感受画面的优美意境。天籁般的音乐、轻柔的语调、优美的词语表达、浓浓的艺术氛围……这些对孩子和老师无疑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四、创设游戏《穿过树林》,激发幼儿给予“盲人”帮助和关心的愿望。

1.师幼商量创设树林场景(用小椅子摆成树木丛林)。

2.幼儿自由两两结伴,帮助“盲人”同伴穿过树林。

3.自由结伴的幼儿交换角色各穿过树林一次。

4、游戏过程中,音乐始终围绕画面呈现,老师去聆听孩子在帮助“盲人”穿过森林时低声的提示语。(例如:“小心。这里有小河!”“注意,别踩着小花!”等等。)

(分析: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永远不变的主旋律,更是孩子喜爱的学习形式。美术欣赏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孩子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但这次活动,通过对名画的理解和欣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关心、爱护、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情感。活动中的“穿过树林”游戏,从画面走向“生活”,从抽象到具体,又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出现,使幼儿知道生活中应该主动关心盲人,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心去创作一幅自然美景。

2.在晴朗的日子里组织幼儿去安静又美丽的自然界中写生。

可取之处

1.精心选择的乐曲增加了本次欣赏活动的艺术氛围。

我精心选择了班得瑞优美宁静的乐曲《迷雾森林》。一开始,孩子们蒙着眼睛,轻柔优美的音乐似乎把他们带入了神秘的森林里,那里有花有草,有潺潺流水,有唧唧鸟鸣,孩子们只用耳朵去静静倾听,细细感受。这样的艺术氛围,为第二步骤的名画欣赏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在活动的主要部分——欣赏部分和活动的结束部分——游戏部分,这段优美纯静的音乐都烘托出一个浓浓的艺术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的想象似一只只随风起舞的风筝,自由飞舞,充分体会、理解、感受这幅名画。

2.游戏在欣赏活动中灵活运用。

整个活动,有幼儿蒙眼睛的体验,有开放式地探讨画面,有梦幻般的叙述,有

体验盲人活动的游戏……游戏在活动中的灵活运用,使得感受作品变为真实的生活

体验,跳出了单纯为了欣赏而欣赏的模式。

不足之处

1.作为艺术活动,太注重了艺术氛围的创设,而忽略了对孩子语言的引导。孩子由于年龄小,语言不连贯,常使用单个的词,或者非常简短的句子。在孩子欣赏、叙述画面的时候,注重了使用优美的词句,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这是要特别改进的地方。应该将语言和其他各领域目标恰当地渗透进来。

2.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对游戏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画家突出的是姐妹俩的流浪生活和周围美丽景色的对比,突出盲女向往光明的平和心态,让人们对盲姑娘产生深切的同情。但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孩子似乎觉得蒙着眼睛做盲人很好玩,带着好玩的心态去体验,没有真正感受到盲人的无奈心情。这是本次活动的遗憾之处。

手工袋子教案篇七

一、教材分析

《欣赏与设计》为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23页的内容,本课的知识目标在于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了解图案的排列规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并用已学过的几何图形设计出有规律排列的图案。难点在使学生发现图案的排列规律。

二、教材编排意图

教材中展示了几幅精美的图案,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再组织讨论,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最后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出漂亮的图案。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七个活动:一.创设情景,二.欣赏学生展示的图案,三.欣赏教师展示的图案,四.观察图案,发现排列规律,五.教师指导作图方法,六.设计图案,七.拓展延伸。

经过认真反思,我觉得本节课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1.巧设悬念,创设情境,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几何图形,然后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同样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案,(有规律排列的)第二幅图案为什么看起来比(无规律排列的)第一幅更漂亮?它漂亮的秘密在哪呢?这样创设探究情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2.互动互助,合作探究

教学中,我先组织学生欣赏生活用品中的图案,使学生有亲切感,再出示教师收集的图案,组织讨论,任选一副自己喜欢的图案观察:这幅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它是怎样排列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学生在小组内,就这些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思维过程,通过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欣赏,实现学习上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我在小组探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回应问题情景:图案漂亮的秘密在哪呢?学生很快找到答案:有规律的排列。

3.教会方法,指导到位

本课的难点在使学生发现图案的排列规律,发现规律后,怎样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作图呢?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作图指导,很多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作图的技巧,教师在方格纸上一笔一画地引导学生画出两个有规律排列的菱形,并引导学生有规律的上色。进一步总结图形的形状排列是有规律的,颜色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学生设计图案前,要求他们先想要设计怎样的图案再画,做到有序有效。从学生最后展示的作品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已经会有规律地排列图案和颜色,设计出了非常出色的作品!

4.发挥课件优势,情趣共济

本课要展示许多精美的图案,没有课件,学生很难观察,这些复杂的图案靠手工作图,又耗费大量的时间。使用课件进行展示,提高效率,又突出难点。如:学生从5副图中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来观察,学生汇报时教师就放大他观察的那幅图,这样学生就观察得更清楚了!学生总结出规律后,伴随音乐闪烁:“有规律地排列”这几个字,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生找出图案的排列规律后,引导学生想象:接着画下去该怎么画?电脑展示:接着画下去的图案,动态地展示了图案的生成过程,形成视觉冲击,带来听觉美感。

5.学会评价,学会欣赏

我通过组织图案展览会和给自己喜欢的作品贴星星的活动,引导学生学生对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促使学生自我反思,从别人的作品中吸取经验,获得灵感。同时,本节课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合作,实现教学共振。

6.人文关怀,拓展延伸

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活——让他们把设计好的作品用来装饰自己的教室、自己的家。注意关照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他们设计出不同的作品,使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俗话说“学无止境”。课末,我给学生提供网址和老师的邮箱,无疑打破了教室的围墙,使教学空间开放,把学生的知识和师生的交流、对话从课内引向课外。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觉自愿地继续探讨知识,进行学习。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没有用尺子作图

2.在分组给作品贴星星的时候,耗时过长

这节课存在哪些问题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相信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手工袋子教案篇八

我用有特点的杯子作为导入,吸引同学,引出课题。然后借古代的杯子图片,让学生看到祖先的`设计意识和制作水平,感受杯子的悠久历史。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忆并观察生活中各种材料制作的杯子,初步感受杯子在材质、外观上的区别,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术学习中,借助素材呈示,能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对新颖独特的杯子图片加以分门别类地展示,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展示多种功能的杯子图片,更是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设计中体现出作品新颖独特的一面。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内容。我详细介绍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了解设计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掌握设计方法,设计出新颖作品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我借“新颖的杯子”设计作品展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引导更多的学生在自主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到了美术学习的愉悦和成功。

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作品评价为例,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的形式,()共同评析作品。本节课学生自评有一个填写环节,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5cm×7cm自评栏,画在画面的右下角如下:

学生可以更全面的描述自己的画面,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更深一层的认识自己的作品。并且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从造型、色彩、主题、构图这四个方面阐述)。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功能奖、最佳外形奖和综合奖。得到了同学的认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本节课中,教师留给学生自由创作的时间还是感觉少了点,少数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深深感到在美术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创作实践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就那么4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课的讲授过程中,一定要反复推敲,把握住重难点,掌控好课堂节奏。在教学中我还存在一些细节上的问题,针对以上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逐一改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