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字(汇总5篇)

时间:2023-10-06 22:33:25 作者:紫薇儿 2023年参与感读后感 参与感读后感字(汇总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参与感读后感篇一

在春节放假期前黄总给了我们一个读书学习的任务——读小米的《参与感》。经过两天的时间终于把332页的《参与感》看完。书中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参与感三三法则:“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三个战术----开放参与环节、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深深吸引和启发我。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时代。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的潮流,学习互联网最新知识。读了《参与感》这本书使我认识到小米的成功在于:与用户做朋友,让用户成为粉丝,让粉丝参与产品开发,让粉丝称为专家的所谓参与感。要达成参与感小米做到了:1、有极致爆品的产品。2、有专业的高效的执行团队。3、有互联网思维的服务。

一、创造极致参与感的产品。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培养起具有参与感的粉丝。小米手机,正处于移动互联网代替pc,智能手机一片蓝海,小米推出人人都能用的起的平价机占尽天时地利。虽然现在四处都乱糟糟,但能静下心来以工匠的精神去做一部手机一件家具的企业真的不多,小米这股要把产品做精做透的精气神,值得很多人很多企业学习。小米通过互动论坛,开放产品开发的需求、测试和发布让用户参与其中并提出意见每周改进产品。小米产品的研发强调让用户参与其中的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为了设计一个好的产品小米的团队就是在不断的收集意见,更改、打样测试中。如小米的包装盒在整个团队历时6个月,经过30多版结构的修改,上百次打样做了一万多个样品最终才做成让人称道的工艺和品质的手机包装盒。小米团队研发极致参与感的产品就是在不断的改中,敢于改中创造的。

二、有专业的高效的执行团队。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炫的产品,我们能保证自己就玩的比小米好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看到小米的各种经典营销案例的时候,我们敢拍着胸脯说我们就能比小米玩的转吗?就能想到像“致青春”一样的经典创意吗?另外小米保证线上和线下活动一起进行,不会跟风去开通各种营销渠道或者宣传路径,而是既然开通了某个渠道就本着为粉丝负责的态度,小米的产品经理可以在顾客反馈问题的几分钟之内,迅速召集同事研究案例并回复顾客对应的处理意见,我们就能信誓旦旦的说我们也可以吗?小米的员工不仅仅是手机发烧友,他们还是各种创意点子,各种好玩发烧友,因为他们的第一感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小米粉丝的反馈,如果没有这样的员工,仅仅靠老板发烧,各种创意也玩转不起来。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团队。有好的团队才有好的产品。专业、有丰富的经验、执行能力强的团队就是好的团队。小米的雷总为小米打造了专业的、有高效执行力的团队。并通过与用户的互动不断的激励团队促进团队的成长。

三、有互联网思维走心的服务。

在小米客服要忘掉kpi指标,真正做到的是和用户做朋友,让大家发自内心的去服务好用户。这比一切都重要。用户在哪就到哪做服务,随时在用户周边,甚至不用用户上门,而是主动找用户。小米通过快的服务:快发货、快修、快速解决用户问题,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小米提倡非标准化走心的服务,学会讲故事。也就是在整个小米的整个内容运营中,跟用户要用听得懂得话术来沟通互动,随时随地根据场景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语言来交流,要投入感情,而且做好用户分享扩散的引导,做到大家融为一体的感觉,另外在传播过程中把产品的制造做成故事和话题,例如界面的好看,一开始小米的界面相对于苹果和安卓是比较难看的,经过长时间的优化,最红变得千姿百态,在产品设计上做到了安卓体系是最出色。小米这种重视人超过重视制度的服务态度让小米品牌深入人心,迅速占领了市场。

小米创造以上三点优势再加上顺势而为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所以小米创造了奇迹。雷军说: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上天。现在的电商人很喜欢引用雷军的这句话,比喻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不能本末倒置。刚好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小米应声进入手机领域,这在国产智能手机界应声而起,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刚好在三星苹果智能手机高价进入中国,小米致力于打造一款平价智能手机,至此这款智能手机让三星输掉了部分市场占有率。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小米把我了中国智能手机的天时、智能手机中国市场的地利、创造了小米科技企业的人和,所以小米正铸造着辉煌。

参与感

参与感读后感篇二

其实一直挺佩服小米公司的营销方式,不论外界如何评论,但是十多万台的手机在不到一分钟内瞬间被抢购的事实却在小米的“红色星期二”不断的上演。

这次公司特别为我们每个人配发了一本《参与感》,而且要求看完之后必须每个人出一个读后感,恰好最近阅读兴趣正浓,便仔细阅读了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写的关于小米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经验所写的书。

书名叫“参与感”,所以作者在书中也写了当前互联网公司成功的几个元素,首先便是让用户参与,小米是从miui系统开始起步的,当时miui团队只有十几个人,因此miui团队便走了调动用户参与的这条路,他们启动了小米论坛,让用户进入论坛,与用户零距离接触,和用户一起讨论和改进miui,而且miui是完全开放的,用户都可以参与进来,用户是最了解用户需求的,因此miui发展到今天能够累计七千万的粉丝也是完全有原因的,包括我也感觉miui的优化是非常好的,起码在中国很少有手机系统可以与miui相提并论。

以往的公司要么把用户当做“上帝”,要么把用户当做“傻子”,一个把用户捧得很高,一个把用户踩到脚地,然而小米公司的理念则是把用户当做朋友,因为只有朋友之间的友谊才是天长地久的,在这点我是非常认同的,现在很少有企业能把用户当做朋友,要么高高在上,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这样的弊端就是会使得这些企业不会累积过多的用户,说白了,企业不把用户当做一回事,用户自然而然的也不会把企业当回事,这样的弊端是很致命的,一个企业没有一批忠实用户,企业就相当于失去了口碑,很难在累积到新的用户;把用户当做傻子,这种企业做出的产品往往是比较用户所不能接受的,不尊重用户,你把用户当傻子,用户自然也会把你当傻子,失败也是必然的。

小米是十分重视用户的,他们会在客服,在论坛,在小米之家,在小米的发布会处处为用户考虑,培训客服讲“人话”,讲大家都能听懂的话,而不是一味的说“对不起”,不办正事,不能为用户排忧解难;小米公司也大力鼓励小米的员工泡论坛,直接面对用户,直接与用户沟通,直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用户在论坛里交朋友;小米十分重视线下体验,所以在全国各地的小米之家都营造出一种“家”的感觉,让用户来到小米之家维修手机,体验手机变成一种享受;小米的每次发布会的重点角色便是用户,用雷军的话说,小米的发布会就像是一场粉丝见面会,每次发布会到场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来自小米的粉丝,这也充分验证了小米与粉丝之间友谊。

最重要的便是小米的产品,用作者的话说便是,小米的每款产品都是“爆”品,小米重视产品的质量,重视产品的价格,重视产品的体验,这样的产品消费者才会喜欢,如果产品不好,营销做的在牛逼也是没用的,所以最后说支撑小米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小米产品,当然小米是在产品上下了大工夫的,但是小米说过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最大的特点不是提供硬件,而是提供服务,所以小米手机的价格并不高,因为互联网公司的盈利不在与硬件,而在于所提供的服务。

其次是小米公司的营销,小米公司精准抓住了时下流行的微博和微信的营销,每次营销对很多细节的把握,例如每天最多发微博不超过10条,不刷屏;每次举办的活动都以用户参与为主,极大的调动用户的参与,调动用户的转发,让活动能够迅速的传播开,从而使小米的品牌也能被更多参与活动的人去了解。

最后我想说,成功并不是偶然,引用齐白石先生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能流于表面,要能够掌握和学习这些事情的精髓,小米的经营理念给了我很多启发,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要做出好的产品,好的体验,调动用户的参与性,与用户做朋友,所以雷军讲“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七字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字字血泪。你若不花钱,就死磕口碑。

参与感读后感篇三

没用过小米手机,一直以来只知道小米手机“一机难求”,想当然的认为小米在走“饥饿营销”。读完吴晓波推荐的《参与感》这本书,才发现我忽视了很多内在性的关联和实质性的状况。雷军说:“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就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就是我们目前的行业大势,那我们怎样才能借得东风好杨帆呢?我觉得小米的“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做爆品,就是产品战略。因一句广告就购买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产品是基座,它是商业游戏的入场券。按作者的话说“只有专注,你才能做到快,才能做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才会有好的口碑”。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容易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目前,“4g”就是我们的“爆品”,就是我们的“发动机”。公司只有紧紧围绕4g发展,凝聚团队力量、集中主要精力、动用主要资源、创新方法和手段,才能打好打赢这场决定公司未来命运和成败的攻坚战。

做粉丝,就是用户战略。“参与感”三个字看起来简单,但要想做好却不容易。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从产品的研发到营销,企业应该始终同用户在一起,让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用户来参与,让用户同我们一起思考,一起打闹,一起坚守。“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只有用户成为了朋友,才会去维护你的产品,进而去推荐更多的人来认识你的产品。具体而言,就需要在战术层面上设计好的互动方式,春节微信红包的爆火就是一个好互动的例证:微信只提供红包最基础的玩法,让大家不用付出太多学习成本和时间就能玩起来,在玩的过程中,用户自然创造出各种玩法和规矩,这就是频度经济。互动,比传播更重要。愿意和我们互动的,一定是我们最核心的、最忠诚的客户,对这部分人我们不能怠慢。

做自媒体,就是内容战略。大众媒体时代品牌可以没有人格,因为都是单向传播的硬广居多。但是在社会化营销时代,品牌需要人格化,需要有“情怀”。一方面,品牌的语言要注意“说人话”,将高深的技术语言翻译成“人话”讲给用户听,才能从中挖掘到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特点,而不是用人家听不懂的牛逼文案,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你若端着,我就无感”。这也就对营销的同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重点产品和技术要非常的熟悉。另一方面,品牌的传播要注意调动一切的渠道:微博、微信是传播渠道,业务可以是渠道,大街小巷的光纤交接箱也可以做为渠道,而互联网的其他入口、触点都是渠道……总而言之,就是和客户发生联系的所有触点都是媒体阵地。

更多优秀读后感推荐:

参与感读后感篇四

没用过小米手机,一直以来只知道小米手机“一机难求”,想当然的认为小米在走“饥饿营销”。读完吴晓波推荐的《参与感》这本书,才发现我忽视了很多内在性的关联和实质性的状况。雷军说:“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就是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就是我们目前的行业大势,那我们怎样才能借得东风好杨帆呢?我觉得小米的“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做爆品,就是产品战略。因一句广告就购买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产品是基座,它是商业游戏的入场券。按作者的话说“只有专注,你才能做到快,才能做到极致;只有做到极致,才会有好的口碑”。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容易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目前,“4g”就是我们的“爆品”,就是我们的“发动机”。公司只有紧紧围绕4g发展,凝聚团队力量、集中主要精力、动用主要资源、创新方法和手段,才能打好打赢这场决定公司未来命运和成败的攻坚战。

做粉丝,就是用户战略。“参与感”三个字看起来简单,但要想做好却不容易。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从产品的研发到营销,企业应该始终同用户在一起,让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用户来参与,让用户同我们一起思考,一起打闹,一起坚守。“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只有用户成为了朋友,才会去维护你的产品,进而去推荐更多的人来认识你的产品。具体而言,就需要在战术层面上设计好的互动方式,20xx春节微信红包的爆火就是一个好互动的例证:微信只提供红包最基础的玩法,让大家不用付出太多学习成本和时间就能玩起来,在玩的过程中,用户自然创造出各种玩法和规矩,这就是频度经济。互动,比传播更重要。愿意和我们互动的,一定是我们最核心的、最忠诚的客户,对这部分人我们不能怠慢。

做自媒体,就是内容战略。大众媒体时代品牌可以没有人格,因为都是单向传播的硬广居多。但是在社会化营销时代,品牌需要人格化,需要有“情怀”。一方面,品牌的语言要注意“说人话”,将高深的技术语言翻译成“人话”讲给用户听,才能从中挖掘到真正对用户有价值的特点,而不是用人家听不懂的牛逼文案,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你若端着,我就无感”。这也就对营销的同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重点产品和技术要非常的熟悉。另一方面,品牌的传播要注意调动一切的渠道:微博、微信是传播渠道,业务可以是渠道,大街小巷的光纤交接箱也可以做为渠道,而互联网的其他入口、触点都是渠道……总而言之,就是和客户发生联系的所有触点都是媒体阵地。

参与感读后感篇五

关于读完参与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敢于尝试新的方式,敢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我感觉抓住商业发展是规律,80年代是靠产品,90年代是靠品牌,代是靠口碑,但是后面一定是靠参与。按用户的想法来制定产品,通过用户的口碑制造品牌,一切围绕用户出发。

关于参与感读后感的几个层面如下:

先说内容。对于小米手机而言,写的每一条微博、编辑的每一条微信图文、策划每一次活动、每一个产品广告、每一场产品发布会甚至每一页ppt,都是在社交网络以及其他社会化媒体传播的内容。最为重要的是,产品即营销,小米手机推出的每一款爆品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网友口碑相传的主体。

再说渠道。对于书中所说的吸引粉丝,构建粉丝团,在社交网络上做自媒体,其实还是自建传播的渠道。在粉丝团营销模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媒介都是要购买的,无论你是做电视广告,还是报刊广告。但是,小米手机有了粉丝团以后,可以不用花一分钱,粉丝就替它口口相传做营销。这也就是为什么黎万强所说的,创业公司不要做广告,而要做自媒体营销。截止到6月,小米论坛有万用户,qq空间有3000万用户,微博和微信用户都超过600万。小米手机在这4年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充分利用了社会化媒体的运营红利,积累了大量粉丝,相当于自己在互联网里建立了口碑传播的渠道和通路。

最后说一下“触发机制”。对于传统的广告而言,操作方式简单粗暴,只要把广告在媒介上播放出来就行了。而对于粉丝团营销,则需要在内容和渠道之间产生“化学反应”,需要调动粉丝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替你做传播。这个触发机制,其实就是黎万强讲的“参与感”,通过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发动营销的“人民战争”,这就是三三法则的三个战术。

开放参与节点是指通过小米论坛和社交网络平台,让粉丝的声音和需求得到表达,最终表现到产品的更新上,让用户真正有参与其中的感觉。

设计互动方式是指,无论是做产品还是内容传播,最关键的不是让人觉得的东西有多牛逼,而是让参与的用户感觉自己很牛逼,激发他们参与进来,并通过种子用户的分享,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里设计的互动方式,其实就是设计的分享的“触发机制”,是粉丝团营销和社会化营销的核心所在。

而扩散口碑事件,则是一种营销战术。通过扩散口碑事件,就是通过把一些小圈子里的好玩的内容,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甚至再创造,变成一个众人参与的“大事件”,也就是黎万强说的天天上头条。

除了这个三三法则以外,这本书还有一个观点值得大家思索,就是小米的品牌观。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做品牌的顺序一般都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誉度,最后再维护忠诚度。而对于小米等互联网品牌而言,则是先做忠诚度,等通过口碑传播达到一定量级以后,再做知名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