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血站工作总结得有深度(模板5篇)

时间:2023-09-30 05:58:39 作者:念青松 最新血站工作总结得有深度(模板5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站工作总结得有深度篇一

(一)同事间密切配合,建立联动机制。为提升接待人员的业务水平,我办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联合督察组到我区督察时的讲话精神,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制度意识和窗口意识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加强接待队伍建设,为规范公务接待工作实际操作提供人才保障。重大等级接待任务,调动全办人员共同参与,保障重大任务顺利完成。重大任务结束后及时召开总结会,梳理接待过程中的好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增强同志间统筹协调、沟通配合,使接待工作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二)加强廉政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我办领导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成立“一把手”为组长,全体干部职工为成员的“回头看”工作组,明确职责、落实任务,传导压力。定期召开全办会议,及时传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回头看”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区委十届党代会第八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区纪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进一步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深入整治“四风”突出问题。严格按照鱼纪发〔2020〕21号通知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对2020年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全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逐项梳理分析,列出存在问题清单。针对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限、明确整改责任人,做到立行立改。

(三)推进机关党建,提升党性修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建设。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进一步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接待办隶属于后勤支部。在书记带领下,严格执行区直机关工委的各项部署安排,严格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新”组织结对共建工作、“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学讲话、书记讲党课、党员写感悟”活动、“争当八桂先锋、争做合格党员”活动、“四联双报到”结对共建活动等,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提升党员们的党性修养,践行“四讲四有”。

血站工作总结得有深度篇二

1、强化主体带动。对全市2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宁国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体名录库,重点扶持名录内的加工型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型合作社、种养结合生态观光型家庭农场、生态循环利用的产业化联合体。

2、促进园区聚集。以产业融合试点示范为契机,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约发展。继续加快河沥园区建设,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上向产业园区转型,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藏农于地、藏农于技、藏农于园。

3、实施品牌战略。推进“黄花云尖”“宁前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加大“三品一标”创建,新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产品10个,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达58.5%。

4、加强改革创新。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认真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工作。完成全市剩下82个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38个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血站工作总结得有深度篇三

主要指标:1-5月份,我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宣城市占比43.1%,比去年同期增长9.5%,总量居宣城市首位。完成农产品“三品”认证6个。2020年截止目前获宣城市推荐上报省示范农场4家、省示范合作社1家。

(1)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围绕“农业质量年”活动,不断健全市、乡、村、企“四级”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市、乡、企“三级”检测体系,发挥以“信息化监管、网格化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农业平台作用,整体推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进程,并完善安全县考核验收准备工作和迎检工作。

建立健全市、乡、村、企“四级”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正式启动“农安”民生工程快检体系建设,完善以市级检测为龙头、乡镇检测为骨干、生产主体自检为补充的“三级”检测体系,构建了从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地准出要求相配套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推进了以茶叶、蔬菜、畜禽产品等一批优势产业为试点的农产品溯源体系,成功打造以“信息化监管、网格化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农业平台,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有效的提高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市场核心竞争力。

(2)加强农业项目建设。一是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完成2020年度“1+1+5”现代农业扶持政策和供给侧政策农业企业贴息项目审核工作,拟提交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兑现。对“1+1+5”农业扶持政策评先评优作了较大调整,优秀农场评选名额分配到乡镇等额申报、优秀合作社评选名额分配到行业部门等额申报。二是农业项目工作稳步推进。获得2020年度市重点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7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云燕食品、乌骨羊等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南极奇隆山核桃加工厂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完成18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合作社发展项目安排,探索了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到村模式。完成本级财政预算20万元河沥示范区观光通道及配套设施项目安排。三是修改完善《农业项目管理办法》。

(3)扎实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积极开展“三下乡”“3•15”“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已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0余场次,培训农民2700余人次,散发各类技术资料48500余份,发放科技书籍2200余份,入户科技指导服务8300余人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今年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可使用资金234.544万元,目前正按照省局方案组织实施。实施“农机上山”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省级农机化示范县建设项目,3月24日,在宁国市霖溪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举办了宁国市首条茶叶清节自动化生产线开机启动仪式,5月8日,组织评审专家对项目承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加快山区农机化进程。

(4)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完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动态监测和宣城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宣城市示范农场和合作社申报工作,国家合作社复审合格10家、淘汰1家,宣城市级龙头企业淘汰18家、新认定24家,宣城市级示范社新认定4家、宣城市级示范农场新认定22家。保证了示范经营主体运行质量。已注册家庭农场1225家,超预期进度完成任务,围绕“农业+”理念,按照安全放心、高品高效、休闲观光目标,培育一批种养结合、农旅融合的农业经营新模式。启动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工作,建立一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联盟。

(5)实施休闲农业升级行动。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方向,加快休闲农业全面融入“安徽川藏线”最美宁国段,融入全域旅游,融入特色小镇建设。按“安徽川藏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要求,组织落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及皖南川藏线沿线环境整治和风貌整改工作。组织落实了宁国市全域旅游提速年大宣传大营销系列活动之港口民俗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及“三月三·茶旅欢”黄花云尖采摘系列推介活动。组织创建宣城市地方区域品牌及“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工作。

(6)落实种植业绿色生产。一是认真落实减药减肥工作。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落实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3000亩、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2000亩、果树绿色防控示范区1000亩、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300亩、中药材绿色防控示范区800亩。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完成8个肥效试验。二是推广绿色增效生产模式。在南山、河沥及霞西开展了油菜绿色增效示范区建设;积极谋划方塘乡和霞西镇有机水稻及稻鸭共育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力推广稻鸭共生、稻渔共生,病虫害生物防治、机插秧技术,全市有机稻种植面积3000亩,其中稻鸭共育面积1800亩,稻渔共生面积50亩,辐射带动农户绿色种植面积6万亩,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7)全力做好畜牧业转型升级及疫病防控。一是在库区乡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专项活动,提高畜禽养殖场(户)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二是全面落实新建养殖场选址三级审批、“三同时”、禁养区内一律不允许新建养殖场等制度。三是开展集中强制免疫。截止目前全市共发放禽流感疫苗282.75万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1.04万毫升、猪口蹄疫疫苗3.955万、猪瘟疫苗4.1万、小反刍兽疫疫苗0.37万。共集中免疫猪口蹄疫9万头、禽流感323.1万羽、牛羊口蹄疫0.72万只。四是承担完成省农委安排的家禽h7n9流感专项监测工作。共对包括种禽、蛋禽、肉禽在内的13个养殖场和家禽屠宰场、农贸市场等环节进行了样品采集,共采集免疫前后血清样品910份,口腔、泄殖腔及环境拭子980份。完成农业部定点监测采样工作,分别采集血清样品、口腔泄殖腔双试子、盲肠样品各50份。配合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流调处在我市开展的家禽h7n9流感防治措施效果专项调查工作。

(8)狠抓菜篮子保障工作。一是通过近几年工作,全市基本稳定3000亩保障性蔬菜挂牌保护工作。二是开展“三新”技术示范推广。通过一年多的示范种植,今年重点推广了黄瓜新品种绿春一号、二号,全市大棚种植30亩以上,亩产达万斤,亩均效益超过2万元;同时,通过引进樱桃番茄新品种进行试种;目前,在我市西办慧明家庭农场和仙果蔬家庭农场,均取得成功。

(9)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工作稳步开展。根据上级要求,今年我市在去年开展试点的基础上,要全面完成剩余82个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在38个村同步实施“三变”改革。3月份以来,我委积极开展调研,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并在5月份出台了今年我市的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和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在5月4日召开全市股改及清产核资培训会,正式启动该项工作;目前,已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数据的收集、整理及上报工作。二是部署村级财务离任审计工作。今年我市将开展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为配合开展此项工作,3月初,我市出台了《关于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审计工作的通知》(宁农[2020]26号),部署此项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部完成。

(10)继续实施禁渔期执法管理工作,推行属地护渔管理工作。一是我市港口湾水库首次实行全年禁渔,2月1日开始,我市东、中、西津河等三大河流继续实施禁渔期制度。我委切实开展加强宣传活动,组织人员深入库区和沿河各乡镇,通过流动宣传车、横幅、宣传单、手机短信及新闻报道等形式,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和禁渔制度。在宣传同时,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渔政执法巡查检查活动,实行涉渔案件举报电话24小时值班和即时出勤执法制度,保持渔政执法行动常态化。同时,我委渔业渔政局联合水务局、西津办事处开展西津河城区段违规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水面捕捞船排,并做好垂钓秩序劝导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执法检查次数65次,出动执法人数195人次,执法船45次,执法车55次,没收电瓶2台,机头1个,鱼鹰船1艘,立案查处1起。二是今年以来,随着河长制工作的逐步落实,我市属地护渔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万家乡专门下发文件在全乡范围内实施禁渔管理,并组织人员巡河。中溪镇5月份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渔业资源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专门成立联合执法组开展保护渔业资源等各项执法管理工作,取缔地笼网和丝网,制止电鱼案件。

血站工作总结得有深度篇四

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共下发整改通知书156份,拆除沿街与建筑物不相称的户外广告、门头牌120余处,清理有碍观瞻的灯箱广告、落地灯箱80余个。牛皮癣、横幅3559处;规范店招店牌929处;清理大型广告面11处;办结2件未经审批设置户外广告案件;营造了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

(四)开展了占道经营摊点的专项整治。我们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科学管理,依法行政,规范城区各类摊点的设置。半年共整治占道经营3716处、流动摊位2317处、骑门摊2640处、堆码占道1483处;取缔遮阳伞、遮阳棚1050处;乱挂乱晒546处;引导所有摊点进入市场内经营。

(五)开展洗车场、停车场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取缔占道洗车场点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执法车(电动摩托车)共16辆,共取缔违规设置洗车场20户、石材加工厂4家,全线强制取缔完毕。加强停(泊)车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力度,建成一批小区和社会停车场,设立了停车标志,做到划线定位停放,半年完成573个停(泊)车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7%。

(六)开展专项执法,成效显著。一是规范工地围挡建设。半年限期整改、更换、新增破损工地围挡家,面积约平方米、设置围挡广告面积约平方米。新建或改造各类实体文化墙围挡多米;二是开展渣土运输专项治理。全面落实渣土生产源头、堆放源头的双源头管理机制,源头配备清洗设施,保障渣土运输车辆不带泥上路。三是集中整治噪声污染。严厉查处建筑工地超时作业、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的查处力度,半年共查处各类建筑工地噪声污染案件120余起。

(七)依纪依法文明办案,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半年来参与调查建设领域案件29件,审核一般程序案件49件,结案47件,其中市容市貌案件4件,规划案件6件,违法建设案件39件。出庭应诉民事案件2件,申请强制执行案件1件。完善了信访维稳工作制度和台账,办结信访共48件,其中12345信访33件、市委书记信箱2件、市长信箱5件、区长信箱1件、区信访局信访7件,信访回复率达100%,满意度测评达92%。均按时办结,群众普遍满意。

(八)抓作风养成,树城管队伍良好形象。在作风建设方面,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针对上下班纪律、公务用车、“三公”经费、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多次专项作风督查,及时下发督查通报。半年开展例行谈话次,任前廉政谈话次,提醒谈话人,谈话共涉及全局各单位人次,解聘人,辞退人,通报批评人。

(九)抓扶贫攻坚,促精准落实。半年来先后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专题会议5次,专题研究帮扶工作,创新建立“五好”帮扶工作机制,全局干部职工到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人次,户户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资金余万元;新建鱼塘亩;增养生猪头、小家禽只;种植柑橘亩、脆李亩;易地扶贫搬迁户,场镇购房安置户,聚居点及分散建房安置户;新建了村文化室、卫生室,村民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脱贫奔康愿望更强了、信心更足了。半年累计上报扶贫工作信息8篇。

血站工作总结得有深度篇五

下半年,我办将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接待流程,严格接待标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突出地方接待特色,在礼仪、食宿、线路等方面推陈出新。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在特色服务、个性化服务上多下功夫,展示我区公务接待工作的独特品牌。

(一)继续加强学习,提升干部素质。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把十九大精神学深、学透。同时,继续开展接待业务培训,努力建设“学习型”接待队伍,增强接待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加高效、务实地完成接待任务,使接待人员达到政治坚定,作风严谨,业务精湛。

(二)不断创新理念,保持接待活力。一是积极融入我区经济社会建设,配合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进一步规范接待工作流程。厉行节约,控制接待费用,配套细节措施,把好关,杜绝铺张浪费。三是继续抓好接待硬件、软件建设。在接待方案中加以创新,适时开发接待线路和参观点,指导帮助参观点提高讲解水平,挖掘接待内涵,充实接待内容,围绕本土文化做文章,更好地体现我区的接待特色。

(三)加强沟通协调,构建“大接待”工作格局。做好对内对外关系,确保接待工作顺利开展。要求接待人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当好“服务员”“接待员”和“宣传员”。指导接待协议单位做好接待服务,征询协作单位的意见建议,进一步融洽与各单位的关系,积极凝聚各方力量,营造和谐接待的工作局面。2020年6月里雍、白沙两镇正式划归xx区管辖,要做好对两镇接待的指导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