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8篇)

时间:2023-10-16 15:39:22 作者:琉璃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8篇)

战士们应该以军训总结为契机,总结个人的表现,并且从中寻找到提高自身实力的途径。以下是一些写军训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李逵,他所使的武器是两把板斧,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绰号豹子头的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梁山。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火并王伦、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行者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呼保义(及时雨)宋江,仗义疏财,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

5、《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6、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7、《水浒传》中吴用绰号智多星,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生辰纲。

8、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1)“母大虫”顾大嫂(2)“一丈青”扈三娘(3)“母夜叉”孙二娘。

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0、“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着《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林冲。

11、《水浒传》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宋江和卢俊义两位首领的称谓。

12、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的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13、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14、《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朝代元末明初,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中共有108将,天罡是36人,地煞星72人。

1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吴用,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17、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水浒传》,在这里指代现货。

18、《水浒》主要人物有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

19、《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20、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者,打虎武松也。

九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1、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诵下来。倘若你可以坚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来。

3、多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九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

一、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旁骛亵渎()骈进()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断章取义: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而不顾及全文与其本义。

旁骛: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亵渎:轻慢;冒犯。

3、词语积累。

断章取义不二法门旁骛亵渎骈进征引敬业乐群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二、课文内容分析。

1、学习本文,应该明白作者演说的思路是如何的。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思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2)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3)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2、作者为什么主张“敬业”?

作者用朱熹的话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提出“为什么该敬呢”一句设问。作者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至于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只要“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人”。于是,他又设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论证“乐业”的?

“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论述“乐业”重要性时,梁启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这句设问下面,列出了四个理由。这四个理由,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哲理,相信任何一个曾经专注于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人,都会有同感和共鸣。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

内容: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塞外秋景,下阕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

思想感情:《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荒凉萧瑟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1)写景以“异”字统领上片,描写“雁去衡阳”、“边声四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通过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等景物,渲染了西北边塞荒凉萧瑟气氛。

(2)赏析“衡阳雁去无留意”。

拟人,把大雁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西北边塞的荒凉寒冷,侧面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艰辛。

(3)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借用东汉窦宪“刻石勒功”的典故,委婉含蓄的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4)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互文,悲怆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情怀,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5)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在崇山峻岭之间,坐落着一座孤零零的小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城门便紧紧关闭。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四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1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瑾《满江红》)

14.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1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1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

1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

18.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9.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0.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五

主题思想: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又”字体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年华虚度的感慨。

(2)自选角度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拭”字,写秋色澄明,十分传神。然而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3)赏析“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4)任选角度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三字短句,短促有力,通过身心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抒发了作者渴望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5)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直抒胸臆,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六

1.舒婷,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致橡树》《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

2.戴望舒,现代诗人、翻译家,代表诗作有《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等。

3.卞之琳,诗人、翻译家,代表诗作有《断章》《雨同我》等。

4.高尔基,苏联作家。19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代表作有《海燕》和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5.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

6.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小说《变色龙》《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等。

7.刘绍棠,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堪称“铁心务农”的乡土文学大师。他长期坚守“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风格,深受读者喜爱。代表作品有《蒲柳人家》《京门脸子》《运河的桨声》《蛾眉》等。

8.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9.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大学》《论语》《中庸》并称为“四书”。《鱼我所欲也》一文出自《孟子》,该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10.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的一篇赠序。作者写作该文的目的是勉励马生勤苦学习。

11.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1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词大多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14.秋瑾,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民主革命烈士。代表作有《满江红》。

15.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南宋诗人。

16.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满族词人。其词以“真”取胜。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七

一、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旁骛()亵渎()骈进()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断章取义:引证书籍,只取一句或数句,而不顾及全文与其本义。

旁骛:不专心正业,而去追求正业以外的事。

亵渎:轻慢;冒犯。

3、词语积累。

断章取义不二法门旁骛亵渎骈进征引敬业乐群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二、课文内容分析。

1、学习本文,应该明白作者演说的思路是如何的。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思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梁启超就引用国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2)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3)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

2、作者为什么主张“敬业”?

作者用朱熹的话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接着,提出“为什么该敬呢”一句设问。作者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道理。至于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只要“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人”。于是,他又设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3、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论证“乐业”的?

“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论述“乐业”重要性时,梁启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这句设问下面,列出了四个理由。这四个理由,浸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哲理,相信任何一个曾经专注于某项工作或事务的人,都会有同感和共鸣。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八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因季节更替而触发情思。

第1段:描写了九月田野里的天气、树木、天空、农村等景色,与下文第3段的描写形成对比。

第2段:一颗晚熟草莓的发现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六月,引出了下文。这一段是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关键,同时也引出了下文,起过渡作用。

第3段:草莓的香味,使察觉几个月前的景色与现在的景色的不同,作者在不变中找到了变化。

第二部分(4-6),写作者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4段:与第1段相对应。

第5段:与上文第3段相对应,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作者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6段:结束全文,充满理趣,引导我们去回味,去联想,去思索,去感悟。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