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德育论文(汇总5篇)

时间:2023-10-03 07:53:23 作者:FS文字使者 最新教师德育论文(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师德育论文篇一

首先要了解学生过去学习情况,包括学习习惯、纪律情况,有无偏科现象等。其次,摸清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了解家长的职业、文化、经济及对子女的期望水平等。然后,了解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因其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正当有益的兴趣爱好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起重要作用,只要摸清了这些情况,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应转化的措施。

高明的教师必须端正对后进生的认识,分析其个体差异,发掘其闪光点,激发他们转化的内部动因。满足其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因为后进生落后的原因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在他们教学的道路上极少获得成功的喜悦。一次次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进取的决心和能力。所以在后进生的转变过程中,为他们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是十分必要的。

我班学生杨光,学习成绩较差,平日沉默寡言,对集体和同学漠不关心,但乒乓求打的很好。一次,学校组织乒乓球赛,我给他报了名并动员他参赛,结果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又趁热动员他参加市里举行的乒乓球比赛,结果取得了单打第二的好成绩。借这个形势我召开班会,表扬他为集体荣誉顽强拼搏的精神,全班同学也向他祝贺。从此,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积极参加学校班组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成绩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了明显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感叹:“从我手中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我想,老师之所以对那些“与众不同”的学生有深刻印象,也许是因为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具有丰富的情感经验以及付出了缕缕真情。试想:洒出融融师爱,换来迟开“花朵”的健康成长,是何等欣慰,何等难忘。

上届我班有个学生是双差生,绰号是“说谎专家”说谎时脸色不变,心不跳,作业经常不做……经了解,他母亲去世,父亲务农,心情不好,有气就往孩子身上撒,这个孩子经常挨打,挨骂,成绩不好,经常又挨老师的批评,我抓住了他的病根是缺“爱”。后来,他病时我给他倒水喂药,课余拉他谈心等,他渐渐地把我当成了她最知心的朋友,我要求他别说谎,好好学习等,都逐步变了过来,现已是班上信得过的班干部。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好“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偏爱后进生。”对后进生实行“五优先”,即课堂提问优先,巡视辅导优先,板演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表扬鼓励优先。尽力使其循序渐进得到发展,从无知到有知,从知少到知多,日积月累逐步掌握各种知识。同时,教师应予以后进生“偏爱”,给他们提出适度的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问题,例如在作业练习的训练题组设计时,强调“低起点,小台阶,缓坡度”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又分为必做和选做,让优生“吃饱吃好”,后进生“消化”好跟上队伍。学生经过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后,就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如此反复“拾级而上”,其学习成绩会提高,若不顾学生实际,提出过高目标,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的。

由于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绝不是“不蹴而就”的,因此后进生在进步过程中,常会出现反复,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明天就做不到。所以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作为施教者,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转变过程中的反复性,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根治病态,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工作,丝毫不能有那种通过一席情真意切的谈话,即可出现奇迹的幻想,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精神准备,抱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态度,耐心的扶持后进生进步。

后进生的教育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科任教师、同学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形成合力,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会更有效。

1、家庭力量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传统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老师要经常主动地联系家长,互通情况,商量办法,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助其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改善家庭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2、社会力量

社会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兴趣、爱好、个性、特殊才能的发展,但不排除因教育渠道,内容多样而混杂一些消极因素,从而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就需教师有意识的鼓励较差儿童主动接触环境,参与现实,并应适当的给予指导,培养孩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敢于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从而锻炼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

3、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作为教师,最主要的是建设一个团结友爱、进步的班集体和真诚无私的良好人际(同学)关系,只有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用集体的爱治愈后进生心灵上的创伤,才有可能消除后进生的对立心理,使之扬起学习、生活的风帆。

转化后进生工作中,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创设各种优良条件,促使学生通过自觉的思想斗争,纠正不良品行,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思想,不良习惯。在转化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确认识到;转化后进生是一门爱的科学,又是一门爱的艺术,不但要遵循爱的规律,而且要讲究爱的方法。如果进入“溺爱、偏爱、以严代爱”等爱的误区,就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是“迟开的花朵”,他们不是不可救药,而是需要我们对症下药。作为老师,我们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心、欣赏之心,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和指导“顽石”般的学生。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积极想办法,做工作,以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以更大的向心力去吸引他们,后进生这一朵朵迟开的花一定会开放得绚烂多姿。

教师德育论文篇二

为了解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状况,笔者自编《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班主任教师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德育工作的总体评价和具体实施情况(包括关于班级管理制度、家委会产生方式、班会课的开设情况、主题班会的内容、班主任教研活动、班主任科研课题类型、德育工作反思形式、对学生教育与引导的方式)。

调查对象为天津市785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实际统计时剔除了未填写社会人口统计信息的问卷)。其中,城市教师409名、农村教师372名(缺失值为4);男教师108名、女教师668名(缺失值为9);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的教师181名、4~6年的99名、7~10年的120名、11年以上的373名(缺失值为12);具有区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教师212名、无此荣誉称号的教师563名(缺失值为10)。

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的要素依次为:了解班级学生(97.1%)、转化后进生(92.2%)、处理偶发事件(90.9%)、沟通家长(90.0%)、开展班级活动(89.5%)、设置班级管理岗位(89.3%)、制定班规(88.9%)、沟通科任教师(86.7%)、创新德育方法与途径(82.2%)、开展德育科研(72.6%)。可见,中小学班主任最为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依次是:了解班级学生、掌握德育方法(如,转化后进生、处理偶发事件)和沟通学生家长。这符合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

1、班主任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力

调查数据认为,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非常大的占51.8%,比较大的占28.4%,基本有影响力的占10.1%,不太有影响力的占6.6%,没有影响力的占3.2%。可见,近九成多中小学班主任认为自己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影响力的自我评价存在极其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44.40,p0.001)和学段差异(x2=21.31,p0.001),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5.17,p0.05)。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工作1~3年、7~10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普通班主任。

2、对德育工作岗位的认同感

班主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工作认同感如下:完全认同的占66.7%,大部分认同的占17.9%,基本认同的占13.1%,大部分不认同的占1.4%,完全不认同的占0.9%。可见,近七成的中小学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也有近三成的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认同感较低。

3、班主任实施德育的自觉性

调查结果表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中小学班主任教师有意识地实施德育的情况如下:完全可以的占76.4%,大部分时候可以的占15.6%,有时可以的占14.1%,完全不可以的占1.0%。可见,七成多的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实施德育。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有意识地实施德育存在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19.66,p0.001)和学段差异(x2=7.66,p0.01)。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班主任有意识地实施班级德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工作年限为1~3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教师有意识地实施班级德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教师。

4、对班级德育工作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非常满意的占47.6%,比较满意的占24.2%,基本满意的占13.4%,不太满意的占10.0%,非常不满意的占4.6%。可见,七成多中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持满意态度。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满意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34.45,p0.001)和学段差异(x2=14.37,p0.001),优秀和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4.12,p0.05)。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工作年限为1~3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班主任。

中小学班主任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关于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家委会产生的方式、班会课的召开情况、主题班会的内容、班主任教师的教研活动情况、班主任教育科研课题类型及论文发表、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

1、关于班级管理制度

在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方面,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定的占88.2%,班主任制定的占8.5%,学生制定的占2.3%,其他占1.0%。在班干部任用模式方面,固定式与轮流式相结合的占72.9%,轮换式占17.4%,固定式占8.6%,其他占1.5%。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在班干部任用模式上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x2=4.45,p0.05)。可见,随着学段升高,中小学班干部任用模式倾向于采取固定式与轮流式相结合的方式。

2、班级家委会产生方式

中小学班级家委会产生方式依次是:由学生家长自荐的占39.1%,选举产生的占27.4%,由班主任指定的占26.3%,其他占6.5%。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级家委会产生的方式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16.67,p0.001)。与农村家长相比,城市学生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意识更强,多采取自荐方式参与班级事务。

3、班会课的开设情况

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规章的形式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班会是专门分配给班主任的教育时段。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每周都上班会课的占79.7%,偶尔上的占18.8%,经常占用的占1.5%。可见,近20%左右的中小学不能上齐班会课。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会课开设情况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x2=10.47,p0.01)和学校类型差异(x2=7.072,p0.01)。可见,随着学段的升高,每周上班会课的比例却在下降,小学高于初中学段;农村学校每周上班会课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4、主题班会内容

主题班会是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德育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主题班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德育类、智育类、体育类和劳动类。显然,中小学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以德育为先。调查结果显示,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德育类的占97.3%,智育类的占78.9%,劳动类的占56.3%,体育类的占42.2%。可见,德育类内容是主题班会活动的核心,其次是智育,再次是劳动教育和体育。

数据表明,中小学主题班会劳动类活动内容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x2=16.07,p0.001)、学校类型差异(x2=4.81,p0.05)和工作年限差异(x2=20.37,p0.001)。劳动类班会活动内容小学显著高于中学;农村学校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数据表明,中小学主题班会体育类内容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差异(x2=14.56,p0.001)。随着学段升高,体育类班会活动内容逐渐减少,小学显著高于初中。

5、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

调查数据显示,学校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根本没有教研活动的占0.6%,每学期有1~2次的占29.1%,每学期3~4次的占27.6%,每周1次或1次以上的占42.7%。可见,只有四成多的中小学每周开展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与频繁的学科教学活动相比,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时间明显不足。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教研活动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25.30,p0.001),农村学校班主任教研活动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6、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反思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坚持德育反思有助于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总体上,中小学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为:与其他班主任交流占87.4%,观摩其他班主任占81.4%,分析典型个案占77.3%,阅读教育资料61.9%,写班级日志占46.9%,整理学生成长档案占36.9%。可见,交流、观摩、个案分析与专业阅读是班主任教师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而多数中小学班主任教师不擅长通过撰写班级日志和整理学生成长档案来反思德育工作。目前,中小学班主任撰写班级日志和整理学生成长档案的工作量较大,一边从事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担任班主任,往往不堪重负。

7、教育科研课题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是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主要途径。总体上中小学班主任所参与的教育科研课题类型中学科教学研究占70.9%,班主任工作研究占66.5%。可见,参与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科研课题的比例略低于学科教学类课题。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科研课题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2.45,p0.05)、学段差异(x2=3.09,p0.01)和工作年限差异(x2=15.18,p0.01),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9.88,p0.01)。在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科研课题方面,城市学校显著高于农村学校,小学班主任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7~10年和11年以上的班主任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4~6年的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更多地承担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科研课题。

8、德育论文发表情况

论文撰写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近1~2年发表班主任德育工作方面论文0篇的占22.8%、1~2篇的占44.1%、3~6篇的占27.3%、7篇以上的占5.8%。可见,中小学班主任的科研意识显著增强,八成左右的教师将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提炼成论文进行发表。

数据表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论文发表方面,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66.95,p0.001)。可见,优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具有更强的科研能力。

9、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

德育引导的方法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关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依次为:谈心占95.4%、讨论及辩论占66.3%、讲故事占59.8%、各种阅读活动占50.1%、参观及实践活动占42.6%、游戏活动占39.3%、影视欣赏占37.0%、角色表演占35.2%、其他占4.3%。可见,以谈心为主的说服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的最主要方式,然而德育效果较好的体验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则运用不足。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引导之讨论及辩论法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x2=8.88,p0.01)和工作年限差异(x2=12.68,p0.01)。小学班主任教师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11年以上的班主任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工作低于11的班主任。

[1]黄正平。保障班主任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体会[j]。人民教育,2009(18)。

[2]龚耀南。师范生德育能力的现状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6)。

教师德育论文篇三

2.小学体育与德育教学结合问题思考

3.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

4.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5.小议德育渗透在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的重要性

6.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7.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8.新时代下小学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9.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0.也谈小学德育教育

11.基于“一校三门”德育管理模式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12.让小学蒙语文课堂洒满德育阳光之实践策略

13.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14.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5.邹城市匡衡路小学构建君子教育德育体系培养新时期的少年君子

16.小学班主任应细抓德育教育

17.谈小学的德育建设

18.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文德育渗透探微

19.道德认知模式下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再思考

20.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1.小学中年级德育教育的相关思考

22.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3.战前日本小学的德育教育--以美浓传教团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24.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谈

25.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的德育体会

26.浅谈农村小学德育中的养成教育

27.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8.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

29.试论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30.谈小学德育教学

31.对小学德育工作管理新途径的探索

32.浅谈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33.小学德育--养成教育实践探究

34.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渗透分析

35.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策略

36.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37.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

38.以人为本构建解放小学德育教育体系探讨

39.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研究

40.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41.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

42.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

43.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4.小学德育教材中儿童德育境遇的转变及其伦理困境

45.浅议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46.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47.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与应对

48.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

49.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50.关于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尝试

51.小学多媒体德育教学的利与弊

5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53.让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54.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55.对小学语文教材德育内容的反思--以《语文教学论》为例

56.论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57.小学语文德育的实践与探索

58.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59.握山小学“四融合三阶梯”德育模式探索

60.让德育评价走向应然之路--湖南大学子弟小学品德评价问题及对策研究

61.对小学德育有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62.寻找德育衔接的独有校本课程资源--以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杨仙逸小学为例

6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64.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65.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

66.雷锋精神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化--以本溪市迎宾小学实践活动为例

67.小学德育对小学生竞选行为的作用研究

68.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69.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初探

70.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党组织的作用分析

71.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72.在“过好自己的生活”之后--深化小学德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73.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74.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75.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76.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

77.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78.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小学英语德育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79.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导师育人途径的探索

80.在开发名人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小学德育活动

81.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

8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83.浅谈农村小学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84.素质教育视域下小学德育的'开展

85.关于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方法实践

86.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87.新形势下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分析

88.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89.浅谈慕课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90.浅析当前小学德育工作

教师德育论文篇四

1、课程内涵及在德育中的方式研究

2、赏识教育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4、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5、中职学生习得无助状态的成因、表现及教育对策初探

6、满园春色更待绿叶衬

7、构建和谐德育的思考与实践

8、文化转型:高职院校技术文化的构建

9、社会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

10、和谐校园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性思考

1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品德培育

12、中职生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及对策

13、对近三年来“upi”量表普查中“想轻生”新生的分析报告

14、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

15、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16、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17、“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18、儿童同情丧失与学校教育

19、终身道德学习:道德人的培养路径初探

20、“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21、课外体育俱乐部--职校“问题学生”转化的有效阵地

22、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23、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内容与途径探析

24、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问题学生的转变工作

25、浅议如何处理和避免学生“不尊敬”事件

26、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27、中职生“文化休克”症探因及消解对策

28、让游戏替你说话

29、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30、高职院校新生和毕业生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31、从心育入手,抓好职校新生入学教育

32、关怀理论在儿童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与意义

33、道德视角下农村儿童闲暇生活的质化研究--以新乡a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例

34、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

35、学校德育空间研究

36、苏北农村留守初中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个案研究

37、苏教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道德审视

38、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39、论学校教育中的选择性尊重

40、教育中的国家主义及其道德后果

41、非连续性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维度

42、分数崇拜与学校德育

43、学校里的病态竞争与道德教育

44、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45、小学公民教育实践研究

46、小学品德课程价值生成研究

47、小学品德教师专业认同的个案叙事研究

48、“公共参与的限度”公约下的班级公共生活建构

49、对话式德育课堂的研究以“品德与生活”课堂为例

50、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

51、儿童休闲的缺失与弥补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

52、舍勒人格思想研究及其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53、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学校德育范式

54、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5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56、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57、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58、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59、职业学校和谐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60、试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61、用冰山理论指导工学结合实践

62、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63、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64、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65、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

6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67、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68、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69、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70、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71、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

7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政策分析

73、论“公共人”的培育

74、以绘本为媒介实施品格教育的行动研究

75、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

76、品德课教材中公民宪法义务的文本研究

77、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消费教育研究

78、重拾节俭教育

79、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80、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81、挫折教育的现状研究与对策

82、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道德教育研究

83、现代教育与恐惧制造的研究

84、儿童“成人化”现象之道德审视

85、“我想调离农村”

86、“与我有什么关系”--道德教育中自我与他者关系研究

87、不诚实的学校与诚实教育

88、教育如何面对自恋的人?

89、对“爱科学”教育的反思

教师德育论文篇五

为了解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状况,笔者自编《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班主任教师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德育工作的总体评价和具体实施情况(包括关于班级管理制度、家委会产生方式、班会课的开设情况、主题班会的内容、班主任教研活动、班主任科研课题类型、德育工作反思形式、对学生教育与引导的方式)。

调查对象为天津市785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实际统计时剔除了未填写社会人口统计信息的问卷)。其中,城市教师409名、农村教师372名(缺失值为4);男教师108名、女教师668名(缺失值为9);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的教师181名、4~6年的99名、7~10年的120名、11年以上的373名(缺失值为12);具有区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的教师212名、无此荣誉称号的教师563名(缺失值为10)。

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比较看重的德育能力的要素依次为:了解班级学生(97.1%)、转化后进生(92.2%)、处理偶发事件(90.9%)、沟通家长(90.0%)、开展班级活动(89.5%)、设置班级管理岗位(89.3%)、制定班规(88.9%)、沟通科任教师(86.7%)、创新德育方法与途径(82.2%)、开展德育科研(72.6%)。可见,中小学班主任最为看重的德育能力要素依次是:了解班级学生、掌握德育方法(如,转化后进生、处理偶发事件)和沟通学生家长。这符合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

1.班主任对中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力

调查数据认为,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非常大的占51.8%,比较大的占28.4%,基本有影响力的占10.1%,不太有影响力的占6.6%,没有影响力的占3.2%。可见,近九成多中小学班主任认为自己对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影响力的自我评价存在极其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44.40,p0.001)和学段差异(x2=21.31,p0.001),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5.17,p0.05)。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中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工作1~3年、7~10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显著高于普通班主任。

2.对德育工作岗位的认同感

班主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德育工作认同感如下:完全认同的占66.7%,大部分认同的占17.9%,基本认同的占13.1%,大部分不认同的占1.4%,完全不认同的占0.9%。可见,近七成的中小学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也有近三成的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认同感较低。

3.班主任实施德育的自觉性

调查结果表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中小学班主任教师有意识地实施德育的情况如下:完全可以的占76.4%,大部分时候可以的占15.6%,有时可以的占14.1%,完全不可以的占1.0%。可见,七成多的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实施德育。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有意识地实施德育存在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19.66,p0.001)和学段差异(x2=7.66,p0.01)。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班主任有意识地实施班级德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工作年限为1~3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教师有意识地实施班级德育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教师。

4.对班级德育工作的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非常满意的占47.6%,比较满意的占24.2%,基本满意的占13.4%,不太满意的占10.0%,非常不满意的占4.6%。可见,七成多中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持满意态度。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德育工作满意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工作年限差异(x2=34.45,p0.001)和学段差异(x2=14.37,p0.001),优秀和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4.12,p0.05)。工作年限为11年以上的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工作年限为1~3年的班主任;小学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对自己班级德育满意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班主任。

中小学班主任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班主任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关于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家委会产生的方式、班会课的召开情况、主题班会的内容、班主任教师的教研活动情况、班主任教育科研课题类型及论文发表、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

1.关于班级管理制度

在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方面,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定的占88.2%,班主任制定的占8.5%,学生制定的占2.3%,其他占1.0%。在班干部任用模式方面,固定式与轮流式相结合的占72.9%,轮换式占17.4%,固定式占8.6%,其他占1.5%。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在班干部任用模式上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x2=4.45,p0.05)。可见,随着学段升高,中小学班干部任用模式倾向于采取固定式与轮流式相结合的方式。

2.班级家委会产生方式

中小学班级家委会产生方式依次是:由学生家长自荐的占39.1%,选举产生的占27.4%,由班主任指定的占26.3%,其他占6.5%。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级家委会产生的方式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16.67,p0.001)。与农村家长相比,城市学生家长参与班级工作的意识更强,多采取自荐方式参与班级事务。

3.班会课的开设情况

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规章的形式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队)会、社会实践的时间”。班会是专门分配给班主任的教育时段。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每周都上班会课的占79.7%,偶尔上的占18.8%,经常占用的占1.5%。可见,近20%左右的中小学不能上齐班会课。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会课开设情况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x2=10.47,p0.01)和学校类型差异(x2=7.072,p0.01)。可见,随着学段的升高,每周上班会课的比例却在下降,小学高于初中学段;农村学校每周上班会课的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4.主题班会内容

主题班会是中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德育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说,主题班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德育类、智育类、体育类和劳动类。显然,中小学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以德育为先。调查结果显示,在主题班会活动中,德育类的占97.3%,智育类的占78.9%,劳动类的占56.3%,体育类的占42.2%。可见,德育类内容是主题班会活动的核心,其次是智育,再次是劳动教育和体育。

数据表明,中小学主题班会劳动类活动内容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x2=16.07,p0.001)、学校类型差异(x2=4.81,p0.05)和工作年限差异(x2=20.37,p0.001)。劳动类班会活动内容小学显著高于中学;农村学校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数据表明,中小学主题班会体育类内容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段差异(x2=14.56,p0.001)。随着学段升高,体育类班会活动内容逐渐减少,小学显著高于初中。

5.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

调查数据显示,学校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根本没有教研活动的占0.6%,每学期有1~2次的占29.1%,每学期3~4次的占27.6%,每周1次或1次以上的占42.7%。可见,只有四成多的中小学每周开展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与频繁的学科教学活动相比,班主任工作的教研活动时间明显不足。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教研活动存在极其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25.30,p0.001),农村学校班主任教研活动显著高于城市学校。

6.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

反思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坚持德育反思有助于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总体上,中小学班主任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为:与其他班主任交流占87.4%,观摩其他班主任占81.4%,分析典型个案占77.3%,阅读教育资料61.9%,写班级日志占46.9%,整理学生成长档案占36.9%。可见,交流、观摩、个案分析与专业阅读是班主任教师反思德育工作的主要形式,而多数中小学班主任教师不擅长通过撰写班级日志和整理学生成长档案来反思德育工作。目前,中小学班主任撰写班级日志和整理学生成长档案的工作量较大,一边从事繁重的教学任务,一边担任班主任,往往不堪重负。

7.教育科研课题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是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主要途径。总体上中小学班主任所参与的教育科研课题类型中学科教学研究占70.9%,班主任工作研究占66.5%。可见,参与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科研课题的比例略低于学科教学类课题。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科研课题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x2=2.45,p0.05)、学段差异(x2=3.09,p0.01)和工作年限差异(x2=15.18,p0.01),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显著差异(x2=9.88,p0.01)。在班主任参与班主任工作研究类科研课题方面,城市学校显著高于农村学校,小学班主任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7~10年和11年以上的班主任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4~6年的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更多地承担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科研课题。

8.德育论文发表情况

论文撰写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调查结果显示,近1~2年发表班主任德育工作方面论文0篇的占22.8%、1~2篇的占44.1%、3~6篇的占27.3%、7篇以上的占5.8%。可见,中小学班主任的科研意识显著增强,八成左右的教师将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提炼成论文进行发表。

数据表明,班主任在德育工作论文发表方面,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与普通班主任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66.95,p0.001)。可见,优秀班主任比普通班主任具有更强的科研能力。

9.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

德育引导的方法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关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的方法依次为:谈心占95.4%、讨论及辩论占66.3%、讲故事占59.8%、各种阅读活动占50.1%、参观及实践活动占42.6%、游戏活动占39.3%、影视欣赏占37.0%、角色表演占35.2%、其他占4.3%。可见,以谈心为主的说服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的最主要方式,然而德育效果较好的体验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则运用不足。

数据表明,中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引导之讨论及辩论法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x2=8.88,p0.01)和工作年限差异(x2=12.68,p0.01)。小学班主任教师显著高于初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工作11年以上的班主任显著高于担任班主任工作低于11的班主任。

[1]黄正平。保障班主任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学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体会[j].人民教育,2009(18).

[2]龚耀南。师范生德育能力的现状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6).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